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八德须知全集》(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71

556

帖子

2

精华

1123

积分

联都举人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16
经验
1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9 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4:15 编辑

序   言

《德育故事》原名为《八德须知全集》,系民初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辑。蔡先生在自序中,道编

此书缘起,读之感人肺腑,启发人心于无形。

其父因晚年得子,为能躬亲教诲,遂辞去公职,返乡教育其兄弟二人。四歳始,蔡先生父亲即开

始教他读诵孝经,每夜必口授一则古人嘉言懿行,所讲之故事内容均不离「八德」的范畴。一年当中,惟除夕、元旦二日辍读之外,余均未中断。因小即接受圣贤教育,虽至年长,亦不忘父亲讲授之感人

故事,遵奉为一生的圭臬。的确德行教化力量,不仅启廸自性的本善,自幼所涵养的德行基础,更是

奠定一生成败的关键。

晚年,行至福建,偶见有二十四孝之例编旧本,披覧之余,触动了幼时父亲讲授故事的情景,往

事历历,无限的感怀,父亲的谆谆教诲,常绕于心,于是将童年所铭记的八德故事,着手重新会集,

并考证于史实,让故事更具事实,不令有所偏差。

当时编辑此书主要为便利儿童诵读,每则故事仅八十字,小注亦不超过八十字,整篇故事不过一

百六十字,言简意赅,内容简要。然因故事所述极短,恐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理解,故为丰富其内容,

本网另予重新改编《德育故事》白话解,俾共大家参考。

本书共有四集,搜集了768个故事,篇篇感人,读之不觉而热泪盈眶。因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

座中屡屡提此《德育故事》,因此来函求书或打听何处有卖者众,由于本网为公益性网站,不作任何

经营事业。按本书在海外流通者多,在国内则少见。鍳此,我们重校输入本书内容,并附加彩页(原

图为黑白线画),期能增进看图说故事之效外,俾供大家下载,一起学习感受圣贤的德范懿行。

《德育课本》初集自序

  吾家历世祖宗崇尚德行,迭见县志。先曾祖介眉公,讳祺昌,勤俭治家。娶先曾祖妣倪太夫人、林太夫人,均不寿。续娶先曾祖妣朱太夫人,生先祖而即寡,青年守节,养亲抚孤,克享大年,钦旌节孝,赐褒题焉。先祖班薰公,讳思襄,幼承母教,以「恕」字为传家至宝。娶先祖妣吴太夫人,夙娴闺范,尤善诗词,生五子,先考其季也。先祖殁,吴太夫人遂绝吟咏,而茹素诵经,寿至九十一岁。

  先考紫岑公,讳丕著,庠名璜,别号趣园老人。娶先嫡妣顾太夫人,生先兄振藩而殁,先兄亦继殇。乃续娶先妣庞太夫人,年三十八始生振绅,越三年又生弟振纲。先妣躬自鞠育,未尝假手于乳保。先考晚年得子,遂致仕归林,躬亲训诲。

  振绅四岁即教读《孝经》。每夜必口授古人之嘉言懿行一则,辄以四字为题,如「虞舜耕田」、「姜肱大被」、「缇萦上书」、「木兰从军」等,均系「八德」中事,昼夜课读。一岁之中,惟除夕、元旦二日辍读。至七岁《四书》读毕,十龄《五经》读毕,十一岁复读《廿一史》,及《尔雅》诸书,皆先考所亲课也。游庠后出就外傅,弟振纲亦外读焉。先考著作宏富,久已付梓行世,寿六十九而终。先妣五十六岁弃养,自此抱恨终天,不复得闻训诲矣。

  每念髫龄时,先考夜授古典,辄欲忆述之,而未果行。今福建黄继谷先生本旧有「二十四孝」之例,编为《八德须知》。披览之余,触动悲感,犹存口泽,风木徒伤。爰将童年受教于先考者,循例分编,不足则依史传补之,非敢效颦,聊志先人德意。深望年长者日为其子女讲一、二则,以立基础,则振绅愿以父执视之;年幼者能敬受体行,振绅愿以弟妹视之。

  夫古人嘉言懿行,简册甚繁,不仅二十四则。恭逢我师述古老人三期普度,大道宏开,将来八德之人不可胜数。尤冀同志续编三集、四集、五六七八集,以奇数属乾,偶数属坤,而至于无穷尽也。其篇中误记之处,尚祈诸大君子予以纠正,尤深幸焉。

岁在上章敦牂阳月湖州蔡振绅谨识

蔡振绅印

《德育课本》初集题辞八首(有序)

  湖州蔡六龙先生著《八德须知》初集,将次出版。余昨过吴淞,与之快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щ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щ提现即时到账SO.CC
[url=tencent://message/?uin=33258&Site=联都&Menu=yes]有事点这里[/url]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71

556

帖子

2

精华

1123

积分

联都举人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16
经验
1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3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1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4:15 编辑

初集 第一册 『孝篇』

虞舜耕田

【原文】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仲由负米 【原文】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姓闵名叫损的,表字叫做子骞。生他的母亲,早已亡过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

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便要赶出那个后妻。 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此,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倘若母亲去了,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也就罢了。他的后母,从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看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周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ü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ü提现即时到账SO.CC
[url=tencent://message/?uin=33258&Site=联都&Menu=yes]有事点这里[/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71

556

帖子

2

精华

1123

积分

联都举人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16
经验
1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3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1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4:15 编辑

  汉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顺。家里很穷苦,他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葬,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把卖得的钱葬他父亲。 等到葬了父亲以后,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她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满了三百疋,抵过了卖身的钱,方才准他回家。哪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不消一个月工夫,就统统织成功了。债主非常奇怪,就准董永回去。 到了那槐树下,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就腾上天空去了。   汉丁兰,河内人,早丧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邺人张叔假物,兰妻卜筶,木像不许。叔醉詈木像,且击之。兰归,见木像色不怿,询知之,即奋击张叔。吏至,捕兰,木像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图其形。

思亲不见,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极思也。而思慕之诚,木亦通神,忽而不怿,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诚所致乎。至于为亲像被击,而奋击张叔,只知有亲,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丁的人,单名叫做兰,是河内地方的人。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丁兰就把一块木头,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样。 有一天,邺的地方,有个叫张叔的,来向丁家里借东西。这时候,却巧丁兰不在家里。丁兰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木像不肯允许。张叔刚刚是吃酒醉了,就生了气,骂着木像,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 等到丁兰回到家里,看见了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问他妻子,才晓得这个缘故,丁兰就用力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木像的眼睛里,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诏,叫把丁兰的形像画上去。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g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g提现即时到账SO.CC
[url=tencent://message/?uin=33258&Site=联都&Menu=yes]有事点这里[/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02:59 , Processed in 0.0719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