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以说理、议论入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76 小时
主题
7

75

帖子

1

精华

1786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4
经验
39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47 编辑

诗重说理、议论始于宋代。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可以说与宋代诗人的文化教养高,呈学者化倾向直接有关。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等一流诗人,很少涉足学术领域,并不兼具学者角色。宋代则不然,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杨万里等,既是诗人又是学者,他们分别在哲学、史学、考古、诗文批评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且不乏学术著作。学问多了,做起诗来就免不了炫学逞才,爱发议论。 其次,是受唐诗影响,唐诗主情已臻完美,堪称高峰。宋人如亦步亦趋的话,只能被光芒所掩,于是另辟蹊径,改主情为重理,変唐诗热烈灿烂之美为潜郁深沉之美,乃属当然。 再次,是受宋代兴起的理学影响,理学家们板着一副道学面孔,认为诗是玩物丧志的玩意儿,不屑一顾。虽然理学家有时也做诗,但把诗当作说理论道的工具,大言炎炎,却味同嚼蜡。一如笔者的乡贤刘克庄所说的:”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耳。“,通观理学家中也就朱熹比较懂得诗的创作规律和特点,其所作的诗比较有诗味。 古人把诗中之理分为”理语“、”理趣“、”理障“三种,”理语“指的是概念化的名词术语;”理趣“是指形象化的哲理情趣;”理障“乃指理语障蔽了情思的表达与交流。认为无理语有理趣者为上,有理语无理障者次之,有理障而无理趣者为下。 我们今天该怎样认识诗中之理呢?诗中之理不是复述书本上现成的道理,也不是阐发头脑中思辩的结论。诗中之理应是来自对生活的感触、体验和领悟,它必须诉诸感情,带有情感色彩,而不是干巴巴的抽象说教。明乎此,我们在诗中阐发的理、议论才能比直接说出来的理,发出来的议论要丰富、深刻,才能为读者所接受和引起感情的共鸣。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э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э提现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主题
138

1112

帖子

10

精华

3821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50
经验
382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2
发表于 2016-2-2 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47 编辑

都点到实处,赞同!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覀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覀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3
发表于 2016-2-2 15:55 | 只看该作者
林兄所述新颖精到。

现在有一种倾向(正确与否另议),认为可以归纳出新一派诗类,暂时称为理喻诗,并呼吁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1 21:04 , Processed in 0.0629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