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734
在线时间12 小时
主题58
记录0
联都贡士 潇湘一散人+联都进士
 
经验1874 点
威望1 点
金钱2832 ¥
在线时间12 小时
主题58
联都贡士
潇湘一散人+联都进士
 
- UID
- 1437
- 经验
- 1874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2-13
|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B>第一讲:平仄入门</B><B>
</B></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各位联友: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天天开心!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很高兴能与大家一道学习对联平仄知识。在学习平仄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对联的格律,以便大家对于学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大家知道,对联与律诗一样,是讲究格律的,对联的平仄就是格律的一部分。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从广义上来说,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讲的是对仗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关,意境相容”实质上是立意、意境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各讲中由学堂其他老师逐一介绍。而平仄相谐,则是我们第一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从声律、音韵方面对联句提出要求,目的是使对联更具音韵美与和谐美。补充说明一下:本讲内容是在大蒙、<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苏三">苏三</st1:PersonName>老师前几期讲义的基础上参考其它资料修改补充而成的,不足之处,请不吝指正。:)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平仄理论加以介绍:一、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古、今音平仄有何异同?二、对联联句中平仄声的分布规律或规则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排列平仄声,才能使联句具有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美感?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3>一、</FONT>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要了解什么是平仄,首先要了解新旧四声。新四声也就是现代普通话所分的四个声调,即阴平(比如:央)、阳平(比如:羊),上声(比如:养)、去声(比如:样)。而古汉语则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但却常见于南北方部分方言中,比如山西、江浙、闽南、潮州、广东话、湖南话等等。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分布在新四声的各个声调里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联友经常问到的,一些联句中明明某个地方本来应该用仄声的,句中却用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属阴平或阳平的字,因为这个联句用的是古韵,那个平声字在古汉语里往往读入声。比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拍”在现代汉语中读一声,也就是阴平,但在古汉语则是入声字,属仄声。至于现代汉语中哪些字属古汉语的入声,大家可以参考《平水韵部》、<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力">王力</st1:PersonName>先生的《汉语诗律学》<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郭锡良">和郭锡良</st1:PersonName>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唐作藩">唐作藩</st1:PersonName>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周秉均">周秉均</st1:PersonName>先生的《古汉语纲要》等著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本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所谓平声,在音韵上表示没有升降的字音,而仄,按字典释义,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表示有升降的字音。当前对联的格律应用上,并存着两套平仄系统:一是今音,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新四声作为划分平仄的依据。在以今音为基础的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新四声的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仄声。二是古音。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现代汉语中其他的阴平、阳平字多由古汉语中的入声字演变过来的);仄声,包括上、去、入声。那么,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平仄在诗词和对联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3>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仍以《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ボ彩| 六合投ボ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ボ乐ボ城:顶级信用ボ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