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平平仄仄”句式不能一三同仄?
《古代汉语》说:“这个句型第三字如用仄,则第一字必须用平。”(1524页)涂
六、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增加两个字?
《古代汉语》说:“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增加两个字,把仄起变为平起,把平起变为仄起罢了。”(1525页)此说也值得商榷。在杜甫的近体诗中,“仄平仄仄仄”较多,“仄仄仄平仄仄仄”却寥寥无几,后者应当视为禁忌。
七、杜甫近体诗只有一个失对的例子?
《古代汉语》说:“杜甫近体诗只有一个失对的例子。”(1528页)此说也值得商榷。在杜甫的诗作中,失对的例子并非只有一个,如:
忆弟二首•二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村夜
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
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萧萧风色”一作“风色萧萧”,此诗也可不计算在内。)
夔州歌十绝句•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人日两篇•一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以上几例均为首联失对。
你看得真细,还真没注意.“这个句型第三字如用仄,则第一字必须用平。”(1524页)是在一个注解中说的话.估计是误以为避孤平了吧.你质疑得有道理.
按照王力的对诗律的总结,该句正格为:平平平仄仄,其余均为拗句,如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而"仄平平仄仄"虽拗可不救,平平仄平仄属于拗救.对于拗句仄平仄仄仄句型,尽管有实例,还是应该保持第2,3字平音成为虽拗(首字)可不救句为好-----我的理解.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