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三羊论文俺如是说 [打印本页]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2-4-23 22:29
标题: 三羊论文俺如是说
长短律的理论是不是科学,研究一下,历史上是高或低长或短?有很多争论,其实都没说到点上,然八卦衍生六十四卦可见一二;8个三画卦性质各一,阴长阳退如此类推可得64卦,夫子,有说“参天地而倚数”可见天地不能为偶数;
平仄乃阴阳,
六、八 皆偶数乃阴;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此无生老病死、日月交替
五、七 皆奇数属阳,阳升阴退,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孕育万物
总结;5,7 变化是自然的,无人为因素,王力所著是科学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3 22:58
[quote]    长短律的理论是不是科学,研究一下,历史上是高或低长或短?有很多争论,其实都没说到点上,然八卦衍生六十四卦可见一二;8个三画卦性质各一,阴长阳退如此类推可得64卦,夫子,有说“参天地而倚数”可见天地不能为偶数;
平仄乃阴阳,
六、八 皆偶数乃阴;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此无生老病死、日月交替
五、七 皆奇数属阳,阳升阴退,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孕育万物
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平仄声律,在下三羊深感的确新鲜精彩。
古音五声,是天籁。人为制律,是人籁。将平仄纳入诗文,则是“天”“人”合一。
您说这个在下认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因为符合246交替,或者叫阴阳循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个也可以说是阴阳循环。但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就不同了,因为第六字与第七字,并非是阴阳相异或循环,而是阴阳相同或不循环!
这是问题根本所在!您还是与王力大师一样,只能解释【1】,不能解释【2】。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η彩| 六合投η注| 网络赚钱去SO娱η乐η城:顶级信用η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2-4-23 23:56


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平仄声律,在下三羊深感的确新鲜精彩。
古音五声,是天籁。人为制律,是人籁。将平仄纳入诗文,则是“天”“人”合一。
您说这个在下认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因为符合246交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22:58

研究古诗词靠什么,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腹内有竹,看来先生须恶补下古典了;

理解有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此虽合先生高论但属4、6;所以四、六律绝少见几或无存!
《周易》是卜筮但着眼点并不在卜筮,而是所蕴藏的思想。五、七,变化无穷,如您所例“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就是阴阳激烈更替,要产生新事物了,脱变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六能行木?

读读孔子《易大传》您或许会明白,王力,,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6:54
研究古诗词靠什么,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腹内有竹,看来先生须恶补下古典了;

理解有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此虽合先生高论但属4、6;所以四、六律绝少见几或无存!
《周易》是卜筮但着眼点并不在卜筮,而是所蕴藏的思想。五、七,变化无穷,如您所例“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就是阴阳激烈更替,要产生新事物了,脱变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六能行木?

读读孔子《易大传》您或许会明白,王力,,盛夏小雪 发表于 2012-4-23 23:56


【1】骈文四六句
〇⊙——〇⊙,
〇⊙——〇⊙——〇⊙,
【2】律诗五七句
〇⊙——〇⊙〇,
〇⊙——〇⊙——〇⊙〇,
以上两种句式,都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法则。我们可以看做,律诗五七句,是由骈文的四六句追尾而来。增加一个“尾字”,其平仄声律点未变。这就充分说明,律诗五七句的“尾字”,不是平仄声律交替点。换句话说,五七句尾字的平仄,并不影响前面四字或六字的正常交替。
用阴阳八卦来解释:
〇⊙——〇⊙的一生二,是:甲、〇平——〇仄;乙、〇仄——〇平
“甲、〇平——〇仄”的一生二,是:一、平平——〇仄;二、仄平——〇仄
“乙、〇仄——〇平”的一生二,………………(略)
“一、平平——〇仄”的一生二,是:1、平平——平仄;2、平平——仄仄
“二、仄平——〇仄”的一生二,是:3、仄平——平仄;4、仄平——仄仄
“甲、〇平——〇仄”的一生二,二生四,就是:1、2、3、4
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
以上是四字句,后面加“尾字”就是五字句。尾字平声4式+尾字仄声4式,共得8式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
总的说来,就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
综上所述,
骈文二二节奏的四字句,依据“一生二”的辩证原理,共有4+4个变式;
诗句二三节奏的无字句,依据“一生二”的辩证原理,共有8+8个变式;
骈文二二二节奏六字句,依据“一生二”的辩证原理,共有8+8个变式;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4 07:26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4-24 07:41 编辑
【1】骈文四六句
〇⊙——〇⊙,
〇⊙——〇⊙——〇⊙,
【2】律诗五七句
〇⊙——〇⊙〇,
〇⊙——〇⊙——〇⊙〇,
以上两种句式,都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法则。我们可以看做,律诗五七句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6:54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例如陆机的四字: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应感之余,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阮藉的六字: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天地制域为内,浮明开达于外。
其平仄用字完全是任意的。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7:33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07:26


你就知道乱忽悠!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7:48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例如陆机的四字:体有万殊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07:26

这不是忽悠。即使骈赋,讲押韵,也是不论句中平仄的。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7:52
这不是忽悠。即使骈赋,讲押韵,也是不论句中平仄的。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7:48


太绝对了吧,讲不讲,不是抬杠说了算数的!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00
这不是忽悠。即使骈赋,讲押韵,也是不论句中平仄的。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7:48


刘勰尽管并不完全赞成沈约所设的“八病”等人为声律限制,但在原则上还是支持沈约的四声论。如:
    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
    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
    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
    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
    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
你单从“句脚”来看,刘勰是十分讲究声律的变化。
搞理论忌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最好靠自己去探索。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8:03
刘勰尽管并不完全赞成沈约所设的“八病”等人为声律限制,但在原则上还是支持沈约的四声论。如:
    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
    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
    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8:00

135246口诀,是关于“句脚”的吗?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8:06
太绝对了吧,讲不讲,不是抬杠说了算数的!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7:52

庾信《小园赋》:
“若夫一枝之上,巢文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这是六朝俳赋,你仔细看看,可符合你的“135平仄法律”?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14
庾信《小园赋》:
“若夫一枝之上,巢文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这是六朝俳 ...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8:06

不符合就是岀律,这和唐诗一样,有五七律、有五七古。你拿五七古去比五七律,实在没有意思!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15
135246口诀,是关于“句脚”的吗?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8:03


也可以用于句脚!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25
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云:
首夏清和,圣躬怡裕。琉璃彤管,鹊顾鸾回;
婉转绿沉,猿惊雁落。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云: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
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
分杯帐里,却扇床前。是故不思,何时能忆?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36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例如陆机的四字:体有万殊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07:26


王力说,沈约定平仄。你金筑子也是“攻击”王力吗?!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8:42
不符合就是岀律,这和唐诗一样,有五七律、有五七古。你拿五七古去比五七律,实在没有意思!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8:14

哈哈,赋也讲“出律”,你平时说话也是经常“出律”吧?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8:43
也可以用于句脚!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8:15

135246,7呢?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46
哈哈,赋也讲“出律”,你平时说话也是经常“出律”吧?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8:42


为何不讲究岀律呢?不要认为律诗中律句,是律诗专用。所谓律句,就是合乎平仄规则的句子。对联中也讲究岀律,对联也有骈文的句子吗!三二节奏的句子,难道就不能说岀律不岀律吗?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08:51
哈哈,赋也讲“出律”,你平时说话也是经常“出律”吧?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8:42


〇平——〇仄
〇仄——〇平
〇平——〇仄——〇平
〇仄——〇平——〇仄
骈文的四六句,不就是这四种平仄格式吗?可以组成2种对仗格式:
【1】句脚“仄,平;平,仄”
〇平——〇仄,〇平——〇仄——〇平
〇仄——〇平,〇仄——〇平——〇仄
【2】句脚“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〇仄——〇平——〇仄
〇平——〇仄,〇平——〇仄——〇平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09:03
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云:
首夏清和,圣躬怡裕。琉璃彤管,鹊顾鸾回;
婉转绿沉,猿惊雁落。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云: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
镜中看影,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8:25

挑出几句:为什么不引全?

谢赵王示新诗启
  某启:郑至,奉纸,并示新诗。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实动性灵。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泉,笔垂露。岩,可使;济之江浦,必当蛟。首夏清和,圣躬怡裕。琉璃彤管,鹊顾鸾回;婉转绿沈,猿惊雁落。下风倾首,以日为年。犍为舍人,实;碧鸡主簿,无。寂寞荆扉,疏鞠兰径。骖驾来梁,未期卜日;遣骑到邺,希垂枉道。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作者:庾信
昔仙人导引,尚刻三秋;神女将梳,犹期九日。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莫而心悲,闻猿而下泪。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想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分杯帐里,却扇床前。故是不思,何时能忆?当学海神,逐来往;勿如织女,待相见。

---仔细看看,是否都合“三羊律”?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10:15
挑出几句:为什么不引全?

谢赵王示新诗启
  某启:郑至,奉手教累纸,并示新诗。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始六义,实动性灵。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藏之山岩,可使云雾郁起;济 ...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9:03


这是一个从无律到有律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10:17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4-24 10:32 编辑
挑出几句:为什么不引全?

谢赵王示新诗启
  某启:郑至,奉纸,并示新诗。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实动性灵。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泉,笔垂露。岩,可使;济之江浦,必当蛟。首夏清和,圣躬怡裕。琉璃彤管,鹊顾鸾回;婉转绿沈,猿惊雁落。下风倾首,以日为年。犍为舍人,实;碧鸡主簿,无。寂寞荆扉,疏鞠兰径。骖驾来梁,未期卜日;遣骑到邺,希垂枉道。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作者:庾信
昔仙人导引,尚刻三秋;神女将梳,犹期九日。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莫而心悲,闻猿而下泪。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想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分杯帐里,却扇床前。故是不思,何时能忆?当学海神,逐来往;勿如织女,待相见。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9:03


从你所标注的红字来看,你真不知道节奏是什么东东!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10:29
135246,7呢?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8:43


什么意思?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10:34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4-24 10:36 编辑
---仔细看看,是否都合“三羊律”?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09:03


感谢您的命名,“三羊律”!不错,衷心感谢您!

完整全面一些:“三羊声律连环套”,何须贴切许多吧!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15:23

连这都看不懂?句脚是第几字?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15:24
感谢您的命名,“三羊律”!不错,衷心感谢您!

完整全面一些:“三羊声律连环套”,何须贴切许多吧!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10:34

祝贺你记牢了一句口诀!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15:40
连这都看不懂?句脚是第几字?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4 15:23


知道是句脚,你在句脚后面弄个问好,是什么意思?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4 15:54
弄个问好,是什么意思?

---------谁向你“问好”了?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4 21:56
王力说,沈约定平仄。你金筑子也是“攻击”王力吗?!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08:36
王力在何处说“沈约定平仄”?谁给骈文定过什么律了?“骈文不讲平仄就是出律”?随便忽悠的是你三羊吧?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4 22:36
王力在何处说“沈约定平仄”?谁给骈文定过什么律了?“骈文不讲平仄就是出律”?随便忽悠的是你三羊吧?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21:56



问1、你可以看王力《汉语诗律学》;
问2、你可以看日本《文镜秘府论》;
问3、知道1,知道2,问3就自知了。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2-4-24 22:59
王力所著平仄规律与《周易》乾坤二卦衍生64卦规律是完全相同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俺因为工作当头没时间也没精力,系统性用文字加以阐述,您如果有兴趣不妨研究下64卦之形成,相信你会被折服滴。
等俺有宽裕时间会完整写篇《易与格律的关系》,,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5 07:39
[quote]


问1、你可以看王力《汉语诗律学》;
问2、你可以看日本《文镜秘府论》;
问3、知道1,知道2,问3就自知了。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22:36 [/quote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哪一页哪一句说了“沈约定平仄”?
《文镜秘府论》更没有说骈文必须讲平仄,不讲平仄就是“出律”。而且,日本和尚为唐代僧,他凭什么说汉代以后的骈文“不讲平仄即为出律”?谁定的律?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08:31
《文镜秘府论》更没有说骈文必须讲平仄,不讲平仄就是“出律”。而且,日本和尚为唐代僧,他凭什么说汉代以后的骈文“不讲平仄即为出律”?谁定的律?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07:39


你不去读书,如何知道呢?!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5 09:16
你既然读了书,为什么说不出王力的原话来?忽悠谁呢?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5 10:32
从你所标注的红字来看,你真不知道节奏是什么东东!
三羊 发表于 2012-4-24 10:17

连这都看不懂还推销什么“三羊律”?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11:06
你既然读了书,为什么说不出王力的原话来?忽悠谁呢?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09:16


给你说日本书籍就有,你不去读,还来耍嘴皮子!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5 14:48
给你说日本书籍就有,你不去读,还来耍嘴皮子!
三羊 发表于 2012-4-25 11:06
不说王力了?只说日本和尚了?那你说说日本和尚在他的书里的原话!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16:36
不说王力了?只说日本和尚了?那你说说日本和尚在他的书里的原话!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14:48


《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自己百度一下。为了节约版面,不转载了。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18:40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例如陆机的四字: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应感之余,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阮藉的六字: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天地制域为内,浮明开达于外。
其平仄用字完全是任意的。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07:26


《现代汉语词典》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你不信日本和尚,难道也不信自己祖国?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18:42
你既然读了书,为什么说不出王力的原话来?忽悠谁呢?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09:16


王力说,“平仄是一种声调的关系。相传沈约最初发现在汉语里共有四个声调,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又相传仄声这个名称也是沈约起的”。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5 19:04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4-25 19:10 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你不信日本和尚,难道也不信自己祖国?
三羊 发表于 2012-4-25 18:40
好,我们就来谈日本和尚!他的《文镜秘府》是这样说的:
东卷
论对
  或曰:文词妍丽,良由对属之能;笔札雄通,实安施之巧。若言不对,语必徒申;韵而不切,烦词枉费。元氏云:《易》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此皆圣作切对之例也。况乎庸才凡调,而对而不求切哉!
  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如后。其赋体对者,合彼重字,双声、叠韵三类,与此一名;或叠韵、双声,各开一对,略之赋体;或以重字属联绵对。今者,开合俱举,存彼三名,后览达人,莫嫌烦冗。

二十九种对

第二,隔句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
    又曰: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悲亦空叹,朝朝君未归。
  释曰:两对于两,隔以沾衣之句,朝朝偶于夜夜,越以空叹之言:从首至末,对属间来,故名隔句对。

  又曰: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又曰: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或曰:春树春花,秋池秋日;琴命清琴,酒追佳酒;思君念君,千处万处:如此之类,名曰双拟对。
第二十,当句对。
  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第廿一,含境对。

  诗曰:悠远长怀,寂寥无声。
  第廿三,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

三羊先生自己看看:他的这些例句中讲平仄么?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5 19:43
好,我们就来谈日本和尚!他的《文镜秘府》是这样说的:
东卷
论对
  或曰:文词妍丽,良由对属之能;笔札雄通,实安施之巧。若言不对,语必徒申;韵而不切,烦词枉费。元氏云:《易》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此皆圣作切对之例也。况乎庸才凡调,而对而不求切哉!
  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如后。其赋体对者,合彼重字,双声、叠韵三类,与此一名;或叠韵、双声,各开一对,略之赋体;或以重字属联绵对。今者,开合俱举,存彼三名,后览达人,莫嫌烦冗。

二十九种对

第二,隔句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
    又曰: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悲亦空叹,朝朝君未归。
  释曰:两对于两,隔以沾衣之句,朝朝偶于夜夜,越以空叹之言:从首至末,对属间来,故名隔句对。

  又曰: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又曰: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或曰:春树春花,秋池秋日;琴命清琴,酒追佳酒;思君念君,千处万处:如此之类,名曰双拟对。
第二十,当句对。
  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第廿一,含境对。

  诗曰:悠远长怀,寂寥无声。
  第廿三,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

三羊先生自己看看:他的这些例句中讲平仄么?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19:04


哪里不对呢?你可以标出来啊!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5 21:18
哪里不对呢?你可以标出来啊!
三羊 发表于 2012-4-25 19:43
你看不懂平仄么?你自己不会标么?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6 06:08
沈约时讲究碎用四声,平仄是将沈约的四声二元化的结果,起源于初唐的上官仪和元兢(《诗髓脑》中的调声三术)。
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贞元二十年(804)七月至中国。元和元年(806)八月回日本.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6 06:52
沈约时讲究碎用四声,平仄是将沈约的四声二元化的结果,起源于初唐的上官仪和元兢(《诗髓脑》中的调声三术)。
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贞元二十年(804)七月至中国。元和元年(806)八月回日本.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6 06:08


王力说,“平仄是一种声调的关系。相传沈约最初发现在汉语里共有四个声调,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又相传仄声这个名称也是沈约起的”。

你如此说法,难道王力不如你吗?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6 09:54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4-26 11:42 编辑
你看不懂平仄么?你自己不会标么?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5 21:18


我认为没有错误啊!你认为有错误可以提出吗!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7 07:41
三羊先生为什么一定要把骈文说成是讲平仄的,而且硬把其所谓“节奏点”同律诗平仄混为一谈?骈文是不讲平仄的,只讲对偶。骈文时代还没有平仄理论。三羊只列一些符号,而列不出实际例子。
例如陆机的四字:体有万殊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4 07:26


你金筑子说不讲,难道就是真的不讲吗?

声律--周振甫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到梁代沈约进一步用五声来调配诗的音节,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即要把宫声和羽声的字、浮声和切响的字互相调配。他又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病为浮声切响(即后来的平仄)的调配不当;后四病指双声迭韵的调配不当。后来更进一步用五声来配四声,但对五声与平、上、去、入关系的解释,却存在分歧。沈约所说的低昂或浮切,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有飞沉”,都是两分法。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八病”说过于繁琐,沈约自己也不能遵守。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7 11:14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4-27 11:16 编辑

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

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

三羊先生读不懂么?平仄在六朝没有解决。只是到了唐朝,才有讲平仄的“四六格律文”。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7 12:56
你不是说,骈文不讲平仄吗?
作者: 金筑子    时间: 2012-4-27 20:04
你不是说,骈文不讲平仄吗?
三羊 发表于 2012-4-27 12:56
周振甫什么地方说骈文讲平仄了?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7 21:22
周振甫什么地方说骈文讲平仄了?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7 20:04


四六文,就是骈体文,骈文!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8 23:24
你金筑子说不讲,难道就是真的不讲吗?

声律--周振甫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7 07:41

既然你学了周振甫,能否解释一下你判定“‘前不见古人’是律句”的理由?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9 07:06
既然你学了周振甫,能否解释一下你判定“‘前不见古人’是律句”的理由?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8 23:24


你说它为何不是“律句”?!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9 10:42
你说它为何不是“律句”?!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7:06

是你先作出判断的,所以你要说出理由。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4-29 10:57
是你先作出判断的,所以你要说出理由。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9 10:42


是你先提出异议,所以你要讲点道理!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4-29 17:48
是你先提出异议,所以你要讲点道理!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10:57

专文作答,以正视听。
作者: 槛中人    时间: 2012-6-4 18:07
雪哥学术功底深厚~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