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2017老八路阅读本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3 20:47
标题: 2017老八路阅读本
2017老八路阅读本

作者: 无人    时间: 2013-4-14 14:13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4 15:08
无人 发表于 2013-4-14 14:13

我们真是同学了。多多关照!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4-14 19:32
这个用来放作业好,我置顶啦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4 20:48
圣雪 发表于 2013-4-14 19:32
这个用来放作业好,我置顶啦

好的。谢谢老师!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5 07:59
作业:标出平仄

1.梅花香带雪
平平平仄仄
2.紫燕戏白云
仄仄仄仄平        
3.山珍驴肉美
平平平仄仄
4.蛟龙入海千般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
5.妈祖庙前求保护
平仄仄平平仄仄
6.风云雨雾生雷电
平平仄仄平平仄
7.左右逢缘人际好
仄仄平平平仄仄
8.茶几成对一般贵
平仄平仄仄平仄
9.风花雪月诗来领
平平仄仄平平仄
10.触见听香意
  仄仄平平仄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5 16:33
对联学堂预科二班第一讲:初识对联

【题外话】本讲义的来源,有一些是历届老师们辛苦撰写的,有一些是老师们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心存感恩之情,记得历届老师们对学堂付出的劳动。我们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290年左右),出现了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1700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互相影响、借鉴,历经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深厚。

    对联之确切起源,众说纷坛,尚无定论,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先有了先秦时期的桃符,而后从桃符演变成春联,并与同步发展的文体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对联形式。对联与其他文体相比,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偶句形式。要探索对联,就得首先从桃符和对偶句谈起。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中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便捆之喂虎。民间在春节时,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就是关于桃符的最初记载。后来,人们将这一习俗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把祈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便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影响。对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易经》中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经》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秦汉瓦当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对偶句,对工极巧,令人叹止。刘麟生先生在其《中国骈文史》中说道,《道德经》中裁对之法意境变化多端,“有连联作对者,有参差作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还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必具”。

    自觉运用对句艺术应用于创作中,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很讲究文采和韵律,最大特点是讲究骈偶对仗。到了南朝,诗人以作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南史?陆厥传》说:“永明末……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关于永明体诗的声律特征,沈约在《宋书·谢灵道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为以后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对联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楹联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之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有这段记载,说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作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对联。这说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

    有一点是公认的,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对联了,并对后世对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凡符合律诗音节的五言和七言联,称为律句,格律上均以律诗的要求为准绳,甚至在一些名词称谓上也一直延用了律诗的叫法。

    在唐代律诗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

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题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写的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其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则在明清两代。期间,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列入科举考试中。因此高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摘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文字的风流天子,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但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晚清时期,对联写作手法有了很大创新,不过随着语言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联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其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他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纷纷举办。我们欣慰地看到,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联这一古老的长青树,必将展示诱人的姿容,迎来繁茂的明天!

附录:
一、对联的书写及张贴
1、根据传统,书写对联时,上、下联是从上向下竖写,横批是从右向左横写。

2、根据传统,张贴对联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批在上、下联的上方位置居中。
注:横批一般用于春联、寿联、婚联和挽联,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二、对联分类
1、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2)楹联: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3)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4)挽联:哀悼逝者用。
(5)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6)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注:(2)中的“楹联”指狭义上的意思,“楹”泛指柱子。

2、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可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三、对联习俗
对联习俗一般分为以下4种:
1、春联习俗
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中国乃至海外华人聚集地,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2、婚联习俗
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的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

3、寿联习俗
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

4、挽联习俗
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往往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一般用白纸配黑字,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过联语,唤起对先人、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四、对联的艺术格调
对联的艺术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10种:
1、律诗格调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主,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2、词格调
到了宋朝,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如解缙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
以散文入联,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5、戏文格调
有的对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
曲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9、谜面格调
有的对联像一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注: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清代诗人李联芳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

五、对联特征概括
   “湖湘楹联七子”之一的傅小松先生在其《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中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从结构上看,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下联,只能算是半副楹联。当然,许多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他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联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或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之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之意促爽劲,散文之自由潇洒,经文之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楹联的艺术魅力。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楹联来概括: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哪种文学形式像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像其他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

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然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有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分。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言斗才和思想斗智。

    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上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的深刻性和严肃性。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并予以了高度评价。

说明:在此感谢李飞老师对讲义的辛勤整理。

作者: 多多良    时间: 2013-4-15 18:12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4-15 16:33
对联学堂预科二班第一讲:初识对联

【题外话】本讲义的来源,有一些是历届老师们辛苦撰写的,有一些是老 ...

果然八路与国军不同,尚未开学,情报就到手了!兄弟佩服佩服!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5 22:09
多多良 发表于 2013-4-15 18:12
果然八路与国军不同,尚未开学,情报就到手了!兄弟佩服佩服!

这是在教室得来的。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5 22:09
多多良 发表于 2013-4-15 18:12
果然八路与国军不同,尚未开学,情报就到手了!兄弟佩服佩服!

这是在教室得来的。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18 10:46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4-19 10:36 编辑

、填空题
1、对联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    )现象。
2、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严格要求( 对仗   )和( 声律   )。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律诗中的( 颔联   )和( 颈联   ),是完全成熟的对联。
3、对联在(  明、清  )两代真正达到了鼎盛。
4、根据传统,张贴对联时,上联居(右  ),下联居(左 ),横批在上、下联的上方位置居中
5、横批一般用于(春联  )、(寿联  )、(婚联  )和(挽联  ),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6、按艺术特点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称为(顶真 )联。
二、简答题
1、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请问“四声八病”中“四声”指什么?
          答:“四声”指古音中的平  、上、去、入四个声调。
2、对联的艺术格调中,律诗格调有什么特点?
      答:    律诗格调的特点是: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主,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3、对联的特征可概括为哪几个对立统一?
      答:"湖湘楹联七子”之一的傅小松先生在《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中概括楹联的特征为5个对立统一。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三、对句练习
出句1:迎春山吐绿【梨花飞雪】
对句1: 落日水含红

出句2:春山流翠韵【秋水寒】
对句2:皓月漾清光

出句3:笔写春山香染句【阆苑书生】
对句3:口吟秋月露沾衣                                          

出句4:两行归雁鸣秋色【那时烟雨】
对句4:一对游鱼戏水波
出句5:山枕碧流观日落【三元】
对句5:雾罩云峰待天晴                                                                    


说明:作业截止时间:2013年4月24日24:00。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请用论坛消息提前告知于我,延期不得超过7天。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22 21:56
                 对联六要素(上)
前言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下面,我们就此对这六个基本要素做一下初步认识和了解。
     本讲结合《联律通则》修订稿(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对联的基本规则(六条),以悱忱老师初17班第二讲《对联六要素》为摹本,借用中10班胡有章校长《对联初级知识回顾》部分内容整理而成,同时补充了一些资料。饮水思源,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对联六要素(上)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对联六要素为:①字句对等②词性对品③结构对应④节律对拍⑤平仄对立⑥形对意联。在某种意义上,词性对品是结构对应的基础,结构对应是节奏节律对拍的基础,节奏对拍是平仄相对的基础。
    思维稍微发散一下,对联有“六相规则”,人物有“六如公子”,指的是一代大师古龙笔下的小说人物李寻欢,他①贪酒如命、②嫉恶如仇、③爱友如己、④散金如土、⑤出刀如飞、⑥视死如归。
下面详细学习对联六要素

一、字句对等
  《联律通则》第 一 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字句对等是对联格律的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如下对联,充分体现了字句对等。一幅对联,上联字句数与下联字句数必须相等。

一言:墨==泉
    二言:花好==月圆
    三言:书锦绣==绘宏图
    四言:风梳碧柳;雪印红梅。
    五言:山因禅寺静;风为草斋凉。
    六言: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八言: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杜甫草堂联)
    九言: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又如:陆润庠题江苏苏州寒山寺联:
    
     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
     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

    另外,讲一个与对联字数相等有关的故事。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从小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解缙家对面是一户财主,解家的门口对着财主的竹林。除夕,解家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财主看见了,叫人把竹子砍掉一半,让对面见不到竹子。解缙深解其意,在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把财主气得目瞪口呆!解缙该联改写了两次,每一次,上联添一字,下联也要添一字,否则对联就不能成立。
不过,万事无绝对。迄今为止,有一副对联是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的,而且还被称为好联。那是清末民初“四大才子(缪荃孙、王闿运、张謇、赵尔巽)”之一的湖南湘潭人王闿运给袁世凯写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质疑王说:“三个字的‘袁世凯’怎么能对四个字的‘中国人民’呢?”王回答:“确实对不起,‘袁世凯’ 确实对不起‘中国人民’!”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王正是反用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来表达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意思。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共和,人神共愤。此联获得广泛的赞赏,成为千年来仅见的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

   兴致来时,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可偶尔为之。平时作联,字数不相等自然是不行的。

、词性对品
   《联律通则》第 二 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所谓词性对品,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词类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符合二者之一者,均可成对。
对联的基本要求为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再细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如联友佳人挽袖和空空道人的出句和对句:

花落方参生死理;
云浮常悟盛衰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再如:陆恢题江苏苏州虎丘冷香阁联:
     
榛莽一丸泥,赖名士题碑,英雄葬剑;
梅花三百树,在远山环抱,高阁凭陵。

   冷香阁前植梅树三百棵,仲春至,红苞绿萼,疏影暗香,故名冷香阁。联语叙事简洁,概述冷香阁地理环境、人文胜迹、风物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襟怀。上下联语中,“榛莽”与“梅花”、“泥”与“树”、“名士”与“英雄”、“山”与“阁”等,相应之词均为名词相对;“题”与“葬”、“环”与“凭”,动词相对;“远”与“高”,形容词相对;而“一丸”与“三百”,数量词相对,其均为实字而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之对仗种类。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细分如下:
1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其中数词、量词、代词这三类习惯上划归到名词中,分别叫做数量名词和代名词。

1.1名词
1.1.1天文类(天体与气象)
如:日月星空、风雨雷电、云雾虹霞、雪霜冰雹、露气烟火、瘴霰霓雯、潮汐霉霾、海市蜃楼……
阿兄门外邀双月【苏小妹】
小妹窗前捉半风【苏东坡】

1.1.2时令类(时间与节令)
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世纪代季、廿四节气、晨昏朝夕、寒暑伏腊、辰刻分秒、逆塑望晦、昼夜晚午……
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陈生】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李生】

1.1.3地理类(自然环境)
如:江河湖泊、山川峰峦、林沼泽水、城廓乡村、波涛池岸、岛屿沙滩、泉溪涧壑、县邑郡镇、田垄阡陌、石崖道路、港埠津汊……
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1.4建筑类(门户与宫室)
如:楼台房舍、宫殿阁宅、篱馆台榭、驿斋庭院、栏杆檐壁、梁柱阶牖、砖瓦井窗、街巷店铺、庙观寺庵、仓库坛屯……
庵中少客风敲户;
寺内无灯月照窗。

1.1.5器物类(行寝厨军祭作)
如:舟帆车辇、席枕榻簟、帷幄屏帘、杯壶斛樽、锅碗瓢盆、辔绳鞍鞭、干戈刀剑、香烛炉灯、镜尺筐箱……
锅漏漏干船漏满;
灯吹吹灭灶吹燃。

1.1.6衣饰类(服装与饰品)
如:衣裳衫裤、巾冠带靴、盔甲扇杖、环佩钗簪、履屐袍缨……
赵云登场,盔明甲亮银枪颤;
关羽行兵,冠紫袍青赤兔飞。

1.1.7餐饮类(酒食与饮料)
如:酒酿茶茗、糕点饭浆、油盐酱醋、羹汤粥脯、沽酎醅醪、米面包粉、笋蔬菜肴……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再拿一碗酒来。

1.1.8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
如:鸡鸭鹅鸽、牛马羊猪、燕莺鹤鸿、虎龙豹罴、鲍鲨鲤虾、蝶蜂蝉蝇……
牛头且喜生龙角【僧人】
狗嘴何曾吐象牙【于谦】

1.1.9植物类(花草与果木)
如:梅兰竹菊、松柏杨柳、桃杏李梨、荷桂栀榴、橘柑橙柚、苗麦稻禾……
因荷而得藕【李贤】(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程敏政】(有幸不须媒)

1.1.10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
如:眼耳口鼻、手腕臂肘、肩背腹胸、足爪趾膝、心脑怀腑、肝胆肠胃、皮毛羽翼、头发须眉、身体肌肤、骨肉牙齿、蹄角鳞翎……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1.1.11修养类(言行情感道德)
如:功名利禄、七情六欲、心性品行、宠辱梦幻、歌舞才志、言论辞语、吟笑恩怨、宴游醉怀……(这类词有时可做动词)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1.1.12伦常类(称谓与称呼)
如:三纲五常、亲戚朋友、渔樵耕读、尼僧道俗、神仙圣坚、伴侣伉俪、儒道佛法、孤寡鳏偶、翁叟媪婆、兵农商贾、王侯将相……
稻草扎秧父抱子【佚名】
竹篮提笋母怀儿【熊廷弼】

1.1.13代名类(人称疑问代词)
如:吾余予我、自己人或、君子尔汝、谁孰哪何、你他众独……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1.1.14文具类(文房与雅致)
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轴卷幅幛、简册策翰、笛箫管弦、印签筒毫、剑笙瑟钤……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1.1.15文学类(仕途与才学)
如:旨敕诏诰、疏谏表章、典籍集策、礼制令符、经约论缄、诗词歌赋、碑碣谣篇、图画咏颂、风雅骚辞……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1.1.16方位类(方向或位置)
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边际疆界、中涯头脚、腰半内间……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1.1.17颜色类(五光十色)
赤红粉朱、殷橙黄金、绿碧黛青、玉靛紫赭、黑暗玄淡、白银丹绯、苍翠素浅、缁皓黔彩……
黑白不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1.1.18数字对(自然数序数)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亿零、无半独孤、单匹寡只、双对偶两、俩相再又、满全诸众、群数重具……
独庙孤山,一将军单枪匹马;
夹江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1.1.19干支类(天干与地支)
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半夜生孩,子亥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酉巳两命相当。

1.1.20人名类(专有名词)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1.1.21地名类(专有名词)
马当牛行归鹤壁【北山高卧】
龙须虎跳至燕山【胡有章】

1.1.22当句类(词组中互对)
a 同义对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不言。

b 反义对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而今判伪真。

c 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d 叠字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以上分类还可以分得更细。

在上述22个名词类别中,通常分为10个门:
①天时门:天文|时令
②地势门:地理|建筑
③生活门:物器|衣食|餐饮
④生物门:动物|植物
⑤身心门:形体|修养
⑥称谓门:伦常|代名
⑦人文门:文具|文学
⑧形态门:方位|颜色|数字|干支
⑨专名门:人名|地名
⑩当句门:正对|反对|叠声|连绵
1.2动词
动词主要分为以下八类:
1.2.1表示行为动作
如:吃喝玩乐、说学逗唱、听看闻尝、赞骂奖罚……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1.2.2表示存在变化
如:生老病死、增减升降……

1.2.3表示心理活动
如:觉想望羡、喜怒爱恶、思想欲念……这类词有时可以转化为名词。

1.2.4表示祈使命令
如:让请求叫、托选推令……

1.2.5表示开始终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终止……

1.2.6表示发展趋向
如:来回归去、上下进出……

1.2.7表示可能意愿
如:可能或许、必须该肯、需会要得……

1.2.8表示判断
如:是、非。

1.3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3.1表示外貌
如:大小长短、高矮胖瘦、方圆直曲……
注:表示颜色的一类,划归到名词中。
.3.2表示性质
如:美丑真假、优劣好坏、正邪善恶、酸甜苦辣……这类词也经常转换为名词。

1.3.3表示状态
如:快慢闲静、倦急勤怠、舒畅郁闷……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武状元】(鲁肃不如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杨升庵】(狄青怎比萧何)

2虚词
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六类。

2.1副词
副词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2.1.1表程度
很最极挺、顶更颇愈、越稍微略、几近绝别……

2.1.2表范围
都总共统、只仅单光、齐概相互、并对孤独、皆具俱全……

2.1.3表时间频率
已曾刚才、正将要就、即瞬终常、时渐向永、频偶倾顿、忽乍屡每、又复重尝……

2.1.4表判断语气
必须定当、准确不没、却该未合应、岂否是可、偏直许约、幸反果何、枉徒空怎、唯堪竟敢、欲拟翻转……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教胡马度阴山。

2.2介词
介词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2.2.1表时间
从自打到、在当于趁、乘随赶临……

2.2.2表处所方向
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顺……

2.2.3表方式方法
按照依本、经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2.2.4表原因目的
因由为……

2.2.5表对象关联
对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2.2.6表比较
比和同与跟……

2.3连词
和跟同与、而且及或、虽但然若、纵那因故、宁不也或……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4助词与叹词
着了过所、的地得罢、之乎者也、矣焉哉欤、耶尔耳然、噫呸呀咦……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2.5象声词(亦称摹声词、状声词)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朱友】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朱亦巢】

  一般而言,对联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②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另外,对联中有一种常用的对仗形式——自对,即上下联句内各自为对。此类对联形式可以允许相同位置词性不同。如“湖湘楹联七子”之一邹宗德老师题岳阳对联公园联:
壮阔胸襟,四水波涛供纳吐;
匆忙商旅,一楼忧乐待关怀。

上联中“波涛”为名词,下联中“忧乐”为形容词,本不相对。但上联当句中“波”对“涛”,下联当句中“忧”对“乐”,属于自对。
三、结构对应
  《联律通则》第 三 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结构对应,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 就是说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现代汉语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成分组成。其中以“主谓宾”为主干成分,“定状补”为枝叶成分。

   关于句子成分的划分,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词和词组构成的主要结构有主谓结构、动宾(述宾)结构、并列(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补(述补)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等七种。主要举例如下:
1、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语表示“谁”或“什么”,谓语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2、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有时相当于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谓语表示动作,宾语回答谓语“什么”或“谁”。
附庸风雅|颠倒是非
蹉跎岁月|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属于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词或短语并列构成。一般可互换位置,但涉及到时间、大小、年龄、逻辑顺序或语言习惯时,则不能互换。
山清水秀|花好月圆
张牙舞爪|抓耳挠腮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4、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主要有“定名式”和“状动式”,中心词在后面,去掉修饰词后词意基本不变。
光辉岁月|锦绣河山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惊弓之鸟|漏网之鱼

5、动补结构
动补结构属于动词短语,中心词在前,补充部分说明和完善动词(或形容词)。
慎终若始|嫉恶如仇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6、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表示下一个动作是上一个动作的连续,不能颠倒,与动词性并列结构有别。
守株待兔|打草惊蛇
敲山震虎|混水摸鱼
潜身远祸|触景生情

7、兼语结构
兼语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上一个动作的宾语是下一个动作的主语。
饮鸠止渴|画饼充饥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移花接木|点石成金

结构相称,首先要求上下联之间的句型大结构相称,即句子主干成分相称。如:
柳岸         莺          啼          翠
状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桃花        雨          润          红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在小结构上,“柳岸”和“桃花”同为偏正结构,“莺”和“雨”同为名词,“啼翠”和“润红”同为动补结构(或动宾结构,视翠、红的词性而定),对仗工整,但是会越品越别扭,那是因为在句型大结构上的不相称。如上联的主语是“莺”,下联的主语是“桃花”,相互对应的位置不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在大结构相称的基础上,才有必要谈小结构上的相称。

    思维稍微发散一下,只有社会这个大环境好了,我们才有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刚刚看到标题为《缅甸炮弹再次落入中国境内 中方表示严重不满》的新闻,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发生武装冲突,如果缅甸人民用的是汉字,此刻的他们还有心思上网看对联吗?

   怎样确定句型的大结构呢?一般来说,把句子压缩成主干成分(主谓宾)即可。假若主干成分在上下联中对应的位置一样,则大结构是相称的。


如联友苏三和红袖流云的出句和对句:
水           聚         千峰        影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风           扶         万柳        腰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该联上下联压缩成主干成分(主谓宾)为“水聚影”和“风扶腰”。其中,名词“水”和“风”为主语,动词“聚”和“扶”为谓语,名词“影”和“腰”为宾语。被压缩掉的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和“万柳”是定语。由此可见,这是一副句式一致、结构一致的工整相称的对联。


延伸阅读联律通则(修订稿)见下一楼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23 10:42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4-22 21:56
对联六要素(上)
前言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 ...

谢谢老师阅示。是我不好,有时爱开玩笑。敬礼!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4-29 15:13
一、 填空题(20分)
1、对联的六要素包括::字句对等、(词性对品   )、(结构对等   )、(节律对拍   )、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
2、所谓词性对品,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3、实词是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  )、(量词   )、( 代词  )等六类
4、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   )、( 助词  )、( 叹词   )、象声词等六类。
5、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   );②在以(名词   )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   )的词。
6、词和词组构成的主要结构有(主谓   )、(动宾   )、(并列   )、(偏正   )动补(述补)结构、( 连动结构  )、(兼语结构   )等七种。
二、指出下列词语或词组所属的结构(30分)
例题:
风寒(主谓,名+形)
唱歌跳舞(整体名词性并列,唱—歌、跳—舞:都为动宾)
1、桃花              偏正,名+名
2、提高              动补,动+形
3、上中学          动宾,动+名
4、祖国大地      偏正   名+名
5、突然发现      偏正,状动式     副  +动
6、团结和谐     并列 形+形
7、回家过年     整体名词性并列,回---家、过--年;都是动宾,也可以看作是连动
8、喜结良缘     动补  (形+动)+(形+名)
9、敬畏生命     动宾   动+名
10、写得好      动补    动+(助)+形
三、分析句子成分,并压缩成主干成分(20分)
例题:
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
寒尽和春归:状语;桃花和柳叶:主语;嫩和新:谓语。
主干成分:花嫩;叶新。
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定语: 锦江 和玉垒,春色和浮云是主语,天地和古今是宾语,来和变是谓语。主干是春色和浮云。
2、胜境重开,诗采书声延古趣;生机最乐,雀喧鱼戏助天和。胜境和生机是主语,重开和最乐是谓语,诗采书声和雀喧鱼戏是定语,古趣和天和是主语。胜境古趣和生机天和是主干。

四、对句(30分)
1、出句:小桥横卧月【一豹春天】
     对句:大海纵行舟
2、出句:雪韵縈心海【寒凝秋水】
     对句:梅音贯意峰
3、出句:醉卧青山云作伴【南斯拉夫】
     对句:饥游碧水露为餐
4、出句:风摇岸柳浮鱼乱【繁花深处】
     对句:雨润山桃落叶稀                                                   
5、出句:斜风细雨春拍岸【心蓝】
     对句:暗柳明花夏育 莲
6、出句:抱琴松下轻弹月【饿狼传说】
     对句:舞剑庭前未扰鸡
  

                                                                                    
说明:作业截止时间:2013年5月6日24:00。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请用论坛消息提前告知于我,延期不得超过7天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4 09:21
  对联六要素(下)

第二讲着重阐述了对联六要素中的字数对等、词性对品和结构对应,这一讲着重阐述对联的另外三个要素: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



四、节律对拍

《联律通则》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在联律中,节奏指在语法结构、语意逻辑上的语气停顿。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如:

天高/气爽;

春暖/花开。

此联是二二节奏。

望/天边月;

思/山外乡。

此联是一三节奏。

寒风/直/彻梦;

往事/甚/缠人。

此联是二一二节奏。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此联是二二二节奏。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此联是三二二节奏。

对联节奏一般分为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声律节奏又叫语音节奏,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如:

临水/看云/起;

钩帘/待月/来。

“水”“云”“起”和“帘”“月”“来”均是节奏点。

语意节奏又称意节,是依词语结构划分,根据语意所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固定字数。如: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明”“暗”和“水”“山”均是节奏点。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借”“风”“笛”和“邀”“月”“觞”均是节奏点。

一般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先从声律节奏入手,这样有助于做好平仄相谐。



五、平仄对立

《联律通则》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平仄对立,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交替和平仄相对;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联句自身的节奏点之间的平仄应交替使用。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作平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便是“失替”(失去交替)。

所谓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的各个节奏点(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如按声律节奏而言,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节奏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并不一定要求整副对联平仄相对,只要求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即可。节奏点平仄如不相对,便是“失对”(失去相对)。

我们来看下面这副联(今声):

立品定要如华玉;

仄仄仄仄平平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声律节奏,上联中“品”和“要”都在节奏点上,又都为仄声,这叫“失替”;上下联中,“要”和“止”皆为仄声,“华”和“青”皆为平声,这叫“失对”。

平仄相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替或平仄失对,亦可通融(在一些传世的名联中时常有之)。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

接着讲一下古今四声。早在南北朝时期,先贤们便确立了四声系统。四声的运用,使词句富于变化,听起来有一种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韵味。但古四声和今四声是有所不同的。

古四声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而上声、去声和入声则为仄声。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四声(即今四声),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少了古声中的“入声”。另外有轻声,通常按平声来处理。

入声字在两次汉语音调变迁改革中,被划归到现在普通话的各个声调中。划归到三声及四声中的,因古今都属于仄声,不需要特别注意。给我们造成最大困扰的往往是那些被划归到普通话中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中的字,即我们常说的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在这百余字中,常用到的也不过几十字,且有专门的入声字例表和检索工具可供查询。所以,在勤于练习写作对联的过程中是会逐渐记住这些入声字的。

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

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上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对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没有的可到《平水韵》中再查。另外,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搜韵网:http://sou-yun.com/qr.aspx

像诗词曲赋一样,对联也有自己独特的格律,简称“联律”。联律是通过平仄来体现的,目前联界没有统一的联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蹄韵。由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对联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对联家协会主席、《对联学刊》主编余德泉老师总结得出。

马蹄韵是这样描述的:“对联平仄的运用,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行走,每个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而开头与末尾一般又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的特点:①同一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②上下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

单句1—7字联的律图示如下:

上联(单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平仄

每句三字:平平仄

每句四字:仄平平仄

每句五字:仄仄平平仄

每句六字:平仄仄平平仄

每句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平”,平←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下联(单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仄平

每句三字:仄仄平

每句四字:平仄仄平

每句五字:平平仄仄平

每句六字:仄平平仄仄平

每句七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仄”,仄←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仄←平。以此类推。

以上称为正格,另有变格如下:

上联(双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仄仄

每句三字:平仄仄

每句四字:平平仄仄

每句五字:仄平平仄仄

每句六字:仄仄平平仄仄

每句七字:平仄仄平平仄仄

注:八字句及以上类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仄”,仄←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仄。以此类推。

下联(双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平平

每句三字:仄平平

每句四字:仄仄平平

每句五字:平仄仄平平

每句六字:平平仄仄平平

每句七字: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八字句及以上类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平”,平←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平。以此类推。

在学联初期,联律只需要掌握七字句及以下就行了。详细举例如下:

1、三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单仄尾(指上联而言,下同)

平平仄

仄仄平

中南海;

北戴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平仄

通仄平

黑玫瑰;

红牡丹。

注:通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2)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

仄平平

千里马;

九方皋。

第二种律的变化:无

通常这种情况下,首字如果变化了,就成为:

仄仄仄

平平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三仄尾”与“三平尾”。虽然《联律通则》修订稿中说“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但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创作对联时,不要三仄尾,更不要三平尾。但作为分句中的领字,却是允许的,因为领字是允许不计平仄的。

2、四言联与六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2)第二种律: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以上两种律,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各句偶数位(二、四、六位)上的平仄相同,而奇数位(一、三、五位)上的平仄不同。综合这两种律,确定四言联与六言联律的通格是:

通仄通平通仄

通平通仄通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

铁石梅花气势;

山川香草风流。

需要注意的是:在六言联,还有五、七言及以上联中,一些“不可分割”的词语,或因语意停顿而用节奏来协调平仄,就不属于马蹄韵的范畴了。如郑板桥题静检书斋联: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州。

3、五言联与七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单仄尾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平通仄通平仄

通仄平平通仄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五、七言联也与四、言联一样,通常情况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特定格式中,如果倒数第五字用了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仄平”,就被称为孤平,忌讳。“平仄仄平仄仄平”,个人认为也是孤平。

为了避免孤平,需要在倒数第三个字的位置上,使用一个平声字来协调,即“仄仄仄平平仄平”。如上两例中的“名”“犹”二字即是。

(2)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律诗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无论怎么变化,后四字的平仄都不可更改。第一字不论。第三字若论,则为律诗格。第三字若不论,则为通格。第五字必论。若不论,则为三仄尾或三平尾。如: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六、形对意联

《联律通则》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对联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没有主题的对联,即便有华丽的机巧,也算不上是好作品。

从对联六要素的归纳上可以看出,所谓对联,既要“相对”,又要“关联”。“相对”是指在词性、结构、节奏和平仄上对应对仗,属于对联的外在形式,而“关联”则属于对联的内在灵魂。

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一个相对广泛而又难以把握的话题。作为初学者,首先要知道两个应该避免的问题:第一是“隔”,第二是“合掌”。

1、关于“隔”

对联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下说的两句话,只是经过了对联特定的工艺要求加工而已。正常人说话,首先要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比如以下两句话:

中午吃啥子?

明天要上班。

这两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以,没有毛病起码也是喝多了的人才会说的话。我们姑且把这两句话看作是一副对联,抛开对联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论,从关联方面来看,那第二句话便是“隔”,因为它们之间缺乏了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再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地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像这种只对不联,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对偶句,要是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

扫地僧老师曾说过:“纵是对句,也要把出句当成是‘我’写的!”也就是说,对句要以出句者的角度和立场去完成未说完的话。而一个人说话,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的,这就要求语言风格上的融合统一。比如出句风格上俏皮可人,对句古板平稳,便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就造成了风格上的“隔”。

关于“隔”的问题还有情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大同小异,在此不一一列举。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像是一个正常人说的两句话。

2、关于“合掌”

先看下面这两句话:

今天是周四;

昨日为周三。

这两句话是很有数学逻辑的,肯定是不隔了,但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个意思。作为平时说话,人家会说你啰唆,在对联里,就是“合掌”。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再看下面这组由联友明月如斯和佚名写的出句和对句:

一抖诗囊成半阙;

浅掏笔管又三车。

明月如斯老师有评如是:看似比较成功的流水对,然掏笔管,跟抖诗囊合掌,因为都是比喻搜刮心中的积累,喻体不同,本体毫无二致。这就是属于比较隐蔽的合掌了。

前面我们只是浅谈了一下关于“隔”和“合掌”两个关联上的问题,给我们划出了两条平行线,在“隔”与“合掌”两个区间内,我们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在创作对联时,遇到得比较多的情况。

1、工对

指“类”对,尤其指小类互对。能工则工。如: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鹰/马:飞禽对走兽,属于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相对,普通工对;眼/蹄:属于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相对,普通工对。

2、宽对

指实对实、虚对虚,仅要求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动词等等)。当宽则宽。如:

春风送暖花千树;

骏马扬蹄路万程。

春/骏:名词对形容词,实对实。

3、正对

正对指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也就是从一群事物的相关个体、或一件事物的相关侧面,来表达相同的主题,所使用的词语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近性。如:

汉柏秦松骨气;

商彝夏鼎精神。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4、反对

反对指用相反的内容来构成统一的主题。强调的是上下联意的对比和反衬、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既对立又统一,常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5、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联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必须串联在一起,才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在语序上不可颠倒,即所谓“一句分作两句说”者也。既不属于正对,也不属于反对。

串对有时候是单句,但大多数时间表现为复句形式,表达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关系。串对虽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对联,但限于对仗比较难以工巧的原因,使用率比正对和反对要低得多。如: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最后谈谈对联的基本禁忌,大致有六类:

1、字词上忌不规则重字:包括同位重字与异位重字,不包括异位互重与叠字。

2、格律上忌乱脚:句脚通常上仄下平,避免同声落脚、上平下仄。

3、格律上五七言律联忌三平尾与孤平:小忌三仄尾,不忌孤仄(格式为“平平平仄平平仄”)。

4、内容上忌合掌:合掌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

5、内容上忌隔境:隔境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不相关或者相反,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

6、内容上忌不相称:上下联之间,单句意义的轻重大小忌虎头蛇尾;通常允许下联的意义胜过上联,但亦应有度。

【结束语】在此感谢历任老师们的讲义和资料,特别感谢武冈李飞老师、恒阳老师、圣雪老师。让我们站在历任老师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吧!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4 09:23
附: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助词               [不 在去声之前读平声]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三江三绛:撞           四支四纸:弥           六鱼六御:狙

七阳二十三漾:望、防、忘                     九佳九蟹:楷

十一真十一轸:菌                 十三元十四愿:喷

十四寒十五翰:翰、叹、漫(作副词时独用仄)、看
十五删十六谏:讪
一先十七霰:钿
二箫十七筱:瞭
二箫十八啸:铫
三肴十九效:敲
四豪十八巧:挠
五歌二十哿:麽、峨
五歌二十一个:过(作“过失”时独用仄)
八庚二十五径:莹
九青二十四迥:醒
九青二十五径:听
十蒸二十五径:凭
十一尤二十五有:蹂、揉
十一尤二十六宥:售
十五咸二十七感:嵌
十五咸二十九豏:巉

   【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
   【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乘】平声,升,驾乘;去声,车乘。
   【除】平声,除夕,台阶;
   【穿】平声,孔洞;去声,贯穿。
   【传】平声,动词,流传;去声,传记。
   【创】平声,创伤;去声,草创,惩创。
   【吹】平声,动词,以口吹;去声,名词,鼓吹,如“横吹”。
   【从】平声,动词,由;去声,名词,随从之人。
   【当】平声,应当,担当;去声,正当,相称,心以为。
   【调】平声,调和;去声,音调,征调。
   【分】平声,动词,分开;去声,名词,名分。
   【供】平声,供给;去声,陈设。
   【观】平声,动词,看;去声,名词,寺观。
   【冠】平声,名词,冠冕;去声,动词。
   【翰】平声,名词,赤羽山鸡,鸟羽;去声,翰墨,文辞。
   【荷】平声,名词;去声,动词,担负。
   【和】平声,和谐;去声,唱和。
   【华】平声,华美;去声,太华。
   【间】平声,中间;去声,参与,离间。
   【教】平声,使为;去声,名词,教化。
   【禁】平声,同“胜”;去声,禁止,宫禁。
   【浪】平声,沧浪;去声,波浪。
   【离】平声,别离;去声,离去。
   【令】平声,使;去声,命令,县令。
   【论】平声,动词,讨论;去声,名词,言论。
   【那】平声,何;去声,无那(无奈)。
   【难】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患难,灾难。
   【判】平声,动词,拚;去声,别,裁。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扁】平声,扁舟。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略。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按:形容词多作“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王】去声,统治,称王。
   【为】平声,动词,作为;去声,因。
   【闻】平声,动词;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名词;仄声,动词,使污。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去声,欲得。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中】平声,内;去声,动词,射中。
   【重】平声,重复;去声,形容词,轻重。

《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一)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也平仄两读的字:
没、正、长、调、中、重、间、难、强、冠、荷、和、缝、论、燕、任、咽、便、骑、分、华、兴、攒、予、看、奔、教
这些字中的大部分字,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燕”,做动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读国名、地名解时读平,如“燕国”、“燕山”。
有的字读平和读仄,意义相同,如“看”。但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仄声的字:
纵、撞、治、誉、篦、叹、过、亢、忘、望、醒、否、探、嵌、不、要、胜 ,盛
这一类字中有些字,在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纵”,做方位词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做副词“纵然”解时,读仄,现在一律读仄声。
也有一些字,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相同,如“醒”。
但还有一些字,如“过”、“望”、“不”等,不知古代做何解时读平。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闻、行、从、吹、王、衣、疏、莹、听

今平古仄字:

在今四声与古四声中,最让人深感头疼的是现在已改为平声字的古入声字。其实这些字并不多,兹转贴如下: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4 22:29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5-8 13:41 编辑

作业说明:本次作业的所有题目请按古音对待,谢谢合作。


一、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并回答问题(共40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划分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8分)

(1)声律节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语意节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为本首诗的每个字标平仄,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20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3.请指出本首诗当中的入声字,错一个多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6分)
答:诗中入声字有:入、节、发 、物、黑、独、湿。


4.以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为例,分析马蹄韵的特点。(6分)
答:马蹄韵的特点是:在同一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上下句中音步的落脚点相反。
    如:野径 云俱  黑          江船   火独 明            在“野径云俱黑”句中,野径仄仄,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   仄仄  平            云俱平 平音步的落脚点的是交替的,到     
二、应对练习(每题20分,共60分)                   了黑字,又成为仄,体现了马蹄韵的特点
                                                                            在“江船火独明”句中,江船平平,火独
1.出句:枕卷诗盈梦                                            仄仄,音步的落脚点的平仄也是交替的。到
   对句 :凭栏月浴身                                           了韵脚明字,又回到平音,在两句中                                                                                                     
                                                                           野径  与江船是仄仄对平平,   云俱与火独
                                                                          是平平对仄仄,黑与明是仄对平。体现了
2.出句:江中满月舟摇碎                                    马蹄韵在上下句中的特点。
  对句:树上雏鹰笔画成


3.出句:风掀雪被春心动
  对句:雨润云衣夏意行



备注:作业截止时间:2013年5月12日24:00。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请用论坛消息提前告知逝者如斯,延期不得超过7天,即最晚5月19日24:00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9 13:51
  对句,是在别人出句(出句可以是上联或下联)的基础上,补充另外的半副联,与出句者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一个好的对句,可以与一个好的出句相得益彰,也可以为平淡的出句增色添彩。那么,怎样对好一个句子呢?
一、读懂出句。
对句和成联创作不同,成联在下笔前先要构思我要表达什么。而对句先要弄懂出句在说什么,怎样将出句内涵完成之或提升之,考验的是对出句的理解和应变能力,是一个被动创作和主动创作兼而有之的过程。对句的情绪、语境、气势,甚至风格,都要在充分读懂出句的基础上进行构思。
怎样才算读懂出句呢?大致应该包括:
1、明确出句的立意。
立意即联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是联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明确出句的立意, 即要理解出句想要表达什么:是写景状物,是抒情寓意,是说理立志,或是斗智取巧、暗含机关? 一副好的对联,往往来源于下笔前的立意,来源于深入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
群山尽作窥边势;
大海能销出塞声。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
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2、把握出句意象:
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
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选取了代表六种景物的六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无一字直接描述情绪,但如梅尧臣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可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又如翁方纲题“陶然亭”一联: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上所选联意象“烟、古寺、无人”在幽静二字上着墨,下联选取“树、深堂、月”,与上联共同构成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因而,把握出句意象,揣摩出句意象中隐含的意思,以对句完善补充,才能与出句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和谐一致。
3、明确出句的遣词构句方法(表现手法)。
分析出句是否运用了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顶真、衬托等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或如双关、拆字、合字、叠字、重言、回文等一些特殊的谴词组句技巧。对句采取对应的表现手法,风格一致,才能使上下联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上强下弱的现象。

二、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具体的概念已经讲过了。现在只举例来说明:
主语和宾语多是名词或代词,谓语多是动词。
例句:老师讲课。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包含了主谓宾三种成分。“老师”是主语;“讲”是谓语;“课”是宾语。
那么我们现在把这个句子做简单地扩充: 剑客老师讲课。 这里“剑客”就属于定语。
再来看:老师细心地讲课。 这里“细心地”就是状语。
再来看:老师讲课很认真。 这里的“很认真”就是补语。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定语是修饰主语的,状语是给谓语表达状态的,补语是用来补充宾语程度的。
当然,也可以这样扩充:老师认真地讲课。
大家看,现在我把“认真”放在了谓语“讲”前面了,那么这个“认真”就成了状语。 因此说,一个词的成分取决于放在什么位置上,而不是这个词就固定的是什么成分。

三、省略句、独语句、倒装句
汉语中多数句子是具备“主谓宾”的完整句,如“万众齐描大地春”。  
省略句——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省略了的部分,如果需要,可以确定地补出来)。  
独语句——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形成的句子。如:
八方秀色  
一室清辉  
此例可两解:  
——“八方、一室”解为主语,省略谓语:“八方(都是)秀色,一室(充满)清辉”。  
——“八方、一室”解为“秀色、清辉”的定语,故又可看作独语句。 

倒装句——写作对联,为了协调平仄,或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或者为了顿挫,形成某种气势和风致,在词序安排上,有时前后颠倒,形成倒装句。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红杏一枝,莺歌燕语;  
碧桃满树,日丽风和。
正常词序,应是“一枝红杏”、“满树碧桃”,让作定语的数量词居前,中心词在后。这里颠倒,是为了协调平仄,同时也强调“红杏”、“碧桃”,一开始就给人以鲜明的色彩和形象。
2.动宾倒装正常的词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
3.主谓倒装一般词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
4.连动结构倒装两个前后两连的动作,没有按正常的时间顺序,而把后一动作先说,前一动作后说。
如“凭栏纵目”,应是先凭栏而后纵目,却加以颠倒,说成“纵目凭栏”。这多半是为了平仄对仗的原因而倒装。
(这部分知识需要到初班再学,不再细说。)
四、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分句)组成的句子。
各分句之间表现为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选择、递进、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在单句对联和多分句对联中,单边各分句之间也存在上述各种逻辑关系。(这部分知识也是需到初班再学。)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9 21:42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5-13 13:44 编辑

注:本试卷默认古音,若用今音请注明。

一、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并回答问题(共40分)

阁  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用“/”划分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8分)

(1)声律节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语意节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对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影动摇”进行逐层语法分析,要求详细到字。(12分)
答:“五更鼓角声悲壮”句,主语是名词“声”。“五更鼓角”是“声”的定语,五更是故角的定语,
数词“五”是名词“更”的定语,形容词“悲壮”是主语“声”的谓语;“三峡星河影动摇”,主语是
“影”。“三峡星河”是“影”的定语。“三峡"和“星河”是专有名词联合作定语。“动摇"是形容词作谓语,
说名"影"的状态。
3.请指出本首诗当中的入声字,多写扣分。(8分)
答:诗中的入声字有:雪、角、峡、哭、伐、数、跃、寂。


4.以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为例,分析马蹄韵的特点。(12分)
答:马蹄韵的特点是,在一句中节点的平仄是交替的;在上下句中节点的平仄是相反的。
如:“野哭千家闻战伐”句,节点是“哭(仄)---家(平)---战(仄)交替的
        “夷歌数处起渔樵”句,节点是“歌(平)---处(仄)---渔(平)也是交替的。
  但哭(仄)--歌(平),家(平)---处(仄),战(仄)---渔(平),两句间相同的
节点位平仄是相反的。


二、应对考核(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天高地厚
  水秀山青



2.诗风行古道
   曲韵漫新城



3.柳垂长发风梳理
   杏展蛾眉雨扮妆



4.垂地长裙岁尘扫
   拂天短袄时月擦


【注】
1、作业需要隐藏(隐藏的英文即hide)。隐藏方法:先复制后面“如下所示”的内容,然后把具体的作业答卷粘贴在[hide=?]和[/hide]之间,将“?”改成9999即可。如下所示:
学号:            网名:            得分:
[hide=?]作业答卷[/hide]

2、作业截止时间:2013年5月19日24:00。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请用论坛消息提前告知我,延期不得超过7天,即最晚5月26日24:00。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12 16:59
得分:84

作业说明:本次作业的所有题目请按古音对待,谢谢合作。


一、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并回答问题(共40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划分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8分)6分

(1)声律节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语意节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为本首诗的每个字标平仄,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20分)20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3.请指出本首诗当中的入声字,错一个多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6分)6分
答:诗中入声字有:入、节、发 、物、黑、独、湿。
.以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为例,分析马蹄韵的特点。(6分)6分
答:马蹄韵的特点是:在同一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上下句中音步的落脚点相反
如:       野径 云俱  黑          江船   火独 明            在“野径云俱黑”句中,野径仄仄,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   仄仄  平           云俱平 平音步的落脚点的是交替的,到     
二、应对练习(每题20分,共60分)                   了黑字,又成为仄,体现了马蹄韵的特点
                                                                            在“江船火独明”句中,江船平平,火独
1.出句:枕卷诗盈梦                                            仄仄,音步的落脚点的平仄也是交替的。到
   对句 :凭栏月浴身                                           了韵脚明字,又回到平音,在两句中                                                                                                     
斯评:六要素准确,意境亦可。17分。               野径  与江船是仄仄对平平,   云俱与火独
                                                                          是平平对仄仄,黑与明是仄对平。体现了
2.出句:江中满月舟摇碎                                    马蹄韵在上下句中的特点。
  对句:树上雏鹰笔画成                                    上句“径、俱、黑”,下句“船、独、明”
歌评:“笔画成”还可以再斟酌的。和上联意思不是很到位。                                                             是节点,在同一句中,平仄交替、两句之间平仄相反。
斯评:与上比关联较弱。15分。
3.出句:风掀雪被春心动
  对句:雨润云衣夏意行
歌评:“雨润云衣”不错。但后三字拖不起前边。修改下?
斯评:修辞不错,后面关联稍弱。另外时间上略隔。14分。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18 20:11
标题: 网名: 老八路 得分:88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5-18 20:14 编辑

一、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并回答问题(共40分)

阁  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用“/”划分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8分)8分

(1)声律节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语意节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对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行逐层语法分析,要求详细到字。(12分)11
答:“五更鼓角声悲壮”句,主语是名词“声”。“五更鼓角”是“声”的定语,五更是故角的定语,
数词“五”是名词“更”的定语,形容词“悲壮”是主语“声”的谓语;“三峡星河影动摇”,主语是
“影”。“三峡星河”是“影”的定语。“三峡"和“星河”是专有名词联合作定语。“动摇"是形容词作谓语,
说名"影"的状态。
3.请指出本首诗当中的入声字,多写扣分。(8分)8分
答:诗中的入声字有:雪、角、峡、哭、伐、数、跃、寂。


4.以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为例,分析马蹄韵的特点。(12分)11
答:马蹄韵的特点是,在一句中节点的平仄是交替的;在上下句中节点的平仄是相反的。
如:“野哭千家闻战伐”句,节点是“哭(仄)---家(平)---战(仄)交替的
        “夷歌数处起渔樵”句,节点是“歌(平)---处(仄)---渔(平)也是交替的。
  但哭(仄)--歌(平),家(平)---处(仄),战(仄)---渔(平),两句间相同的
节点位平仄是相反的。


二、应对考核(每小题15分,共60分)50

1.天高地厚13
   水秀山青



2.诗风行古道12
    曲韵漫新城



3.柳垂长发风梳理14
    杏展蛾眉雨扮妆



4.垂地长裙岁尘扫11
    拂天短袄时月擦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5-31 20:15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6-1 17:13 编辑

     一轮: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晚20:00——6月2日(星期星期日)晚20:00,历时48小时


五、比赛地点:

联都兵部激情赛场版

六、比赛题目:

1、诗钟:联、十,四唱            雅士书联都胜意  文翁忆十载风云        高僧掌十迎贤主   雅士书联赠贵宾

2、成联撰写:题大理无为寺    香杉守望  唐玄奘晒经  元世祖驻跸  明汝王刻碑  历数朝风霜  如今有利招游客   ;                                     释业传承 阁罗凤           报恩     观世音赐名   南诏帝清修    叹皇家建筑   古代无为纳寺僧音                                                                                                                                                                                                                                                                                                                                                           无为寺坐落于苍山兰峰脚下,沿南阳村侧西行约六公里可抵达。是大理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近年复建。游客可在古城包车前往,来 回车费约40元。



       无为寺建于唐朝中期。天竺高僧赞陀崛多来到南诏国传法,南诏王阁罗凤也皈依在他门下,成为佛门弟子。阁罗凤为了报答师父的恩德,提出要为赞陀崛多建造一座清修的寺院,地址就选在当年高僧在苍山隐修的兰峰下。寺院建成后,大家却为给寺庙起个名字犯了愁。这时观音菩萨踏云而来,声如洪钟,颂出偈语:“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于是就起名为“无为寺”。



        隐匿在苍山深处的无为寺,没有山下崇圣寺恢弘的气势,也没有众多游客香客的顶礼膜拜。相比起来,无为寺显得尤为低调、尤为隐秘。藏在幽深处的寺院,至今坚持不使用电灯,保持着“清净无为”的佛门净地。

     








  而这儿绝不是个简单的地方,千年香杉树守护下的寺院,曾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大理国段氏传位22代,10代帝王为僧,有8位帝王选择在无为寺剃度,由此可见,当时无为寺在大理国堪称皇家寺院。皇帝在无为寺出家,医疗保障自然要高规格对待,所以大理国的太医院干脆进驻到了无为寺中。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1 15:58
题大理无为寺    香杉守望  唐玄奘晒经  元世祖驻跸  明汝王刻碑  六朝九胜迹     看 苍山无为古寺
               
                释业传承  阁罗凤立坛     观世音赐名  南诏王剃度 十帝八清修    说大理皇家园林                古代无为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1 20:48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6-9 15:45 编辑

香杉守望  思大唐玄奘晒经  元世祖驻跸  明汝南王碑刻  五樟环伺 惜历代遗珠   如今有利招游客
释业传承  听 赞陀崛多布道  阁多凤立坛  观世音佛赐名 八帝清修  叹皇家寺院   往古无为纳御僧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5 19:09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6-9 15:27 编辑

一、比赛题目:

1:诗钟分咏:桥、酒        七贤唱和难离物                                            刘伶宴客须当醉
                                       果老驴蹄印赵州                                              阮籍穿津未乘舟
2、用联语写出参加联都首届六部擂台赛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登擂眺望 见龙腾凤舞 联都果然人才济济   对句 口吐莲花    诗钟成联 锦绣珠玑  定获丰硕成果
  披挂出征  唯自惭形秽  自家却是力不从心 亲 与高手过招   虽未折桂亦得梅意   尚需继续研习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5 21:31
第七讲——填词讲义採用枫火阳城老师 9期第七讲——填词讲义.



一、词的起源

    词起源於唐,发展於五代,盛行於两宋,《全宋词》计21050首(数据源於网络)。晚唐、五代时的人称為「曲子词」,就是当时的歌词,本来是依照歌曲的音律节拍写作(即所谓「倚声填词」),配合器乐来歌唱的。后来歌曲的乐谱逐渐失传,词也逐渐和音乐脱离,终於成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词又称「长短句」、「诗餘」。学诗容易,学填词难。因為写一首诗,来来去去就那几种格式,而词的种类复杂繁多,净《钦定词谱》所载,「凡八百二十首调,二千叁百六体」。一调就是一个词牌,820调有2306体,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词牌都有二至叁种填法。

[本节内容摘自网络]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即词调名,也就是一首词所依附的乐曲名。词调的產生,据宛敏灝先生归纳,约有以下六个主要来源:

1、截取隋、唐的大曲、法曲或引用琴曲。例如:《伊州令》、《婆罗门引》、《剑器近》、《石州慢》、《霓裳中序第一》、《六州歌头》、《水调歌头》、《法曲献仙音》、《醉翁操》、《风入松》、《昭君怨》等。

2、由民歌、祀神曲、军乐等改变的,例如:《竹枝》、《赤枣子》、《渔歌子》、《二郎神》、《河瀆神》、《江神子》、《征部乐》、《破阵子》等。

3、从国外或边地传入的。例如:《菩萨蛮》、《苏幕遮》、《普赞子》、《蕃将子》、《八声甘州》、《梁州令》、《氐州第一》等。

4、宫廷创製。有的出於帝王,如:《水调》、《河传》、《破阵乐》、《雨霖铃》、《燕山亭》;有的出於乐工,如:《夜半乐》、《还京乐》、《千秋岁》等。

5、宋大晟乐府所制。例如:《徵招》、《角招》、《黄河清》、《并蒂芙蓉》、《五福降中天》等。

6、词人自度(制)曲。如:姜夔的《扬州慢》、《淡黄柳》、《惜红衣》、《凄凉犯》和《长亭怨慢》等。
    词最早是没有题目的,词牌本身就是题目,也就是说词的文辞必和词牌有关联。然而后来词剥离了音乐后,词牌和词的文辞之间,就不一定要有关联了。又词牌中往往有令、引、近、慢等字眼,如《浪淘沙令》、《青门引》、《祝英台近》、《石州慢》等,这些名词,是与词
的节拍有关的。


二、词的种类


1、按每个词牌為一类,则古往今来所记传的有一千餘个,但真正流行的词牌大概只有一百多个。《白香词谱》收录了比较常用的一百个词谱,為后来初学填词的基本教材,所以我亦以《白香词谱》為诸生填词之入门书。

2、按词的字数多少可把词分為叁类:五十八字以内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為「长调」。一首词大多数分两片(小令一至二片,中调二片,长调二至叁片)。学王观堂先生所讲,词中小令如绝句,中调似律诗,长调则近排律矣。

3、按流派可分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类。顾名思意,若婉约词者,词风清婉柔约,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若豪放词者,词风豪迈放旷,代表词人有苏軾、辛弃疾、刘过等。

叁、词的押韵

    词韵按十九韵部。从全篇的用韵情况来看,有叁种形式。

1、一韵到底。从韵脚来看,有叁条规则:

A、平声韵(上平、下平)独押。例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B、仄声韵的上、去声通押。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仄声韵的入声独押。例如李白的《忆秦娥》: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闕。

2、韵部不同,平仄换押。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鬢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鷓鴣。

3、韵部相同,平仄互押。例如苏軾的《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驄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四、词的句式

    词的句式有短有长,比较繁富,现分述如下。

1、叁字句有上二下一和上一下二之别,但语气连贯,并无停顿,如「柳丝长」(温庭筠《更漏子》);「鬢微霜」(苏軾《江城子》)。

2、四字句一般是上二下二,常常连用。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軾《念奴娇》)。也有作上一下叁的,如「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3、五字句一般是上二下叁,如「春山烟欲收」(牛希济《生查子》)。有的是上叁下二,如「了不知南北」(秦观《好事近》)。有些是上一下四,如「念武陵人远」(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簫》)。

4、六字句一般是上二下四,如「何逊如今渐老」(姜夔《暗香》)。有的是上四下二,如「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有的是上叁下叁,这种句子词谱都加顿逗,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青玉案》)。

5、七字句一般是上四下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有的是上二下五,如「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有些是上叁下四,这种句子词谱都加顿逗,如「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还有上一下六的,如「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
石《桂枝香》)。

6、八字句一般是上叁下五,这种句子词谱都加顿逗,如「料短发、朝来定有霜」(纳兰性德《沁园春》)。有的是上二下六,如「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有的是上一下七,如「正江涵秋影雁初飞」(辛弃疾《木兰花慢》)。

7、九字句有的是上叁下六,这种句子词谱都加顿逗,如「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柳永《夜半乐》)。有的是上六下叁,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有的是上二下七,如「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柯子》)。还有上四下五,如「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叶梦得《虞美人》)。更有上五下四,如「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周邦彦《瑞鹤仙》),这种句子,一般词谱都加顿号。

8、十字句很少见,句式以上叁下七為主,如「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

9、上一下叁、上一下四、上一下六、上一下七这些句式,实际是叁、四、六、七字句前面加上一字逗。这些一字逗是领字(领字在第七节详述),多数是虚字,如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纵、且、等;还有就是动词,如对、望、看、念、叹、算、料、悵、恨、
怕、问、想等,而且大都是去声。

五、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比律诗灵活,主要表现在:

1、在不同的词牌裡,对仗位置不同。如《捣练子》的对仗在篇首二句;《忆江南》在篇中叁四句;《诉衷情》在篇末二句;《西江月》在前后闋首二句;《齐天乐》在前闋叁四句,后闋四五句;《鷓鴣天》在前闋末二句,后闋首二句,等等。

2、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不平仄相对。如苏軾的《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是仄平平对仄平平。

3、可以同字相对。如蒋捷的《一剪梅》,前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后闋「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上」、「又」、「字」、「了」同字相对。

4、有些句子一般要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如《西江月》、《一剪梅》、《满江红》,等等。

5、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如「正苔深韦曲,柳暗斜川」(张炎《高阳台》);「念柳外青驄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这种对子的上句实际上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前加了一字逗,因此可做对仗。

6、更有隔句相对的,如「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刘过《沁园春》)。就是一字逗引领的四言扇面对。

7、 [本节内容摘自网络]凡是原词中习惯叠字的地方,也得照叠。如陆游《釵头凤》:红酥手,黄籐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又如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六、词的章法

    章法,指词体的篇章结构及其方法,主要包括起结、过片、开合、转折等内容。章,本指音乐单位,音乐的一曲為一章,后引早為指配合乐曲歌唱的歌词的一篇為一章,诗文的一篇為一章。词,配乐歌唱,和诗的「体形」很不一样,章法当然也有别。词副虽短小,但词人就是要在这方寸之地争奇斗艷,起转承合,极力使笔下的词跌宕起伏,美不胜收,整体上又要浑然一体。其中,起结和过片,是搭起词这个金屋子最重要的地基、斗拱和梁架。

1、起
    写文章,跟美女打扮一样,最要紧的是头脸,要让人初一见,惊為天人。要留有神秘感,让他好奇不已,才会引人入胜。宋词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A、 以景起。这种这种方式最為常见,翻开全宋词,信手拈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晏殊「踏莎行」);「柳阴直,烟裡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落日熔金,暮云合壁」(李清照的「永遇乐」);「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吴文英「八声甘州」)。

B、以情起。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词情笼罩全篇。如大将军岳飞一开口就怒吼:「怒发衝冠凭栏处」(满江红),真是响遏行云,振聋发聵。李煜在汴京对景难遣心中悲哀,就直直地长叹:「往事只堪哀」(浪淘沙),驀然而来,真是悲慼彻骨。词如果用情语开啟,情感大多强烈真率,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引起情感共振。

C、以事起。先叙事,再就事生发,这种方式远远少於景起句。如:「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天仙子」;「醉裡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引弓待发,紧接着会开出另一番天地景致,或笔锋一转,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使文势跌宕起伏。

D、以问起。先劈头盖脸地提出一个问题,读者不由得一惊,再回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种问起法,於千回百转之中喷薄而出,其情感更震撼人心,比直陈更觉摇曳灵动。

E、当然,也有「久叩柴扉久不开」的时候,正待要转身离开,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起法,被形象地称之為「扫处即生」。比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更出人意料地转出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的浪漫来。又如欧阳修《採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扫出了花落后喧嚣归於平淡的另一种美。
    其实,不管是平起还是刻意突兀而起,词的起法之美在於拉开一道帷幕,戏刚一开声,就赢得了一个碰头彩,更多的好戏还在后头。

2、结
    起句一样,词的结尾也非常要紧,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餘味,所以词人们在结句上也特别下功夫,或以景结,或以情结,或以问结。

A、按内容分类:
        甲、以景结。「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肠断处」……以景结情,悠然而逝,含蓄蕴藉,最能展现词的婉约美气质。也有气魄雄大的词人,以崇高悲壮之景结束全篇,如李白《秦楼月》:「西风残照,汉家陵闕」气象雄浑,冠绝古今。吴文英的怀古词《八声甘州》结句:「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大气包举,壮阔苍茫。前人最推重「以景结情」的方式,如沈义父《乐府指迷》就很有代表性地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餘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乙、以情结。「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情语结句,多以真率激切取胜,切忌情感表达的轻浮直露。
        丙、以问结。「彬江幸自绕郴山,為谁流下瀟湘去?」、「念桥边红药,年年知為谁生?」问得柔情婉转,格外曲折动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末一问,摧刚為柔,令无数英雄堕泪。


B、按结构枝法分类:
      以上是就内容分类,如按结构技法而言,沈祥龙对词的结句创作作了十分精当的总结:「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於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於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叁者而已。」
        甲、拍合。即开合、呼应,比如柳永《八声甘州》的结句「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与首句「对瀟瀟暮雨洒江天」遥遥呼应,可知末句以前所写都是词人倚栏杆时的所见所想,前面的抒写就有了着落。
        乙、宕开。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词人困锁在深深庭院裡,又逢上斜风细雨,天气这样恼人,词人终日為离情所苦。结尾却出乎意料地宕开一笔,问:「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显出一番欢愉之意,似乎苦尽甘来,曲折婉转,餘味无穷。
        丙、点醒。点醒是指点明词旨,往往是「辞意俱尽」。如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如果单看前六句,似乎只是戏謔林推长年在外冶游狎妓,以為是游戏笔墨。词到结尾,突然推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两句,劝勉热血男儿去西北收復神州失地,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卒章显志,使人猛醒回头!
        丁、翻出。结句与前面的文字截然不同,是一种巨大的落差或逆转的关系,这样能把情感表达得更加深透有力。如辛弃疾的壮词《破阵子》(醉裡挑灯看剑),前面一路大刀阔斧,快如霹靂,正当读者為激烈的战斗感到酣畅淋淳之际,结句却陡然翻出一声悲叹:「可怜白发生!」猛地跌入悲惨的现实,好似一桶冰水泼烈火上。前面九句和最后一句形成巨大的反差,大起大落,读者不禁為词人扼腕痛息!如果只是一味的哀叹,哪有这般翻出之妙呢?
好的结句,从美学风格来划分,大体可归為两类,即清人沈谦所说:「填词结句,或以动盪见奇,或以迷离称雋。」《填词杂说》词的起结之法很多,如果更概括地说,可用刘熙载的说法:「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气已吞。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

3、过片、换头
    词调多為上下两片,跟小说、电影分為上下两册/集一样,表现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两个层次虽然形式上分开,内容必定要密切关联。这个上下片之间的桥樑作用,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下片开头,即「过片/换头」的身上。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词人、词评人都十分重视,他们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词源》)承上接下是总要求,一般来说,上下片分别吟咏情景、今昔、内外、来去、昼夜、虚实等不同内容,但上下两片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為上。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周济《介存斋论词》说换头:「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这都是前辈对过片做法的精彩描述。
    过片以「笔断意不断」,或者说是「藕断丝连」為最妙,姜夔《齐天乐》的过片「西窗又吹暗雨」常被做為典范。整首词细緻摹写了蟋蟀私语般的悲鸣声、机杼声、暗雨声、砧杵声、丝竹声等 各种声音,将虫声与愁情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作者却奇妙地抓住了「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作為过片,上片歇拍已经说到「夜凉独自甚情绪」,谁知西窗外又隐约传来冷雨敲窗声!一个又字既把上下片的情景紧紧地连接起来,又使之明显地划成两段,岭断云连,手段确实高妙!



4、顺逆、错综
    起结与过片是词的关键组成部位。如果从词的结构意义来考虑,就有了「顺逆」与「错综」之分。以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等来佈局谋篇,叫做顺,反之為逆。多重时空交错的结构,叫「错综」。下面举我们比较熟悉的词例来说明:

A、顺
        甲、先昔后今:人的生命本体以时间的方式存在,文学是一种关於时间的艺术,从时间的流程来看,当然是从昨天到今天,从过去到现在,写作往往就随着时间的步伐勇往直前,写成了顺流而下的「流水状」。如李煜的《破阵子》和陈与义的《临江仙》,都是从忆昔开始,到如今完全不同於昔日的生活。此类词作,往往是说今非昔比,过去总是美好的,现在总是哀伤的,无限的伤感和悵惘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乙、从内到外:从空间的位移来看,一般的顺序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层次分明。比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先写室内菊愁兰泣,再写罗幕外燕子双飞,明月穿户,下片转到独上高楼望远,从内到外,层层写来,脉络清晰。空间场景在转换,境界越来
越扩大,从而丰富了词的内容。
        丙、由景及情:这种写法在宋词裡最常见,是很省事的套路。如上文所举的例子中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上片纯写落寞秋景,下片抒发怀乡之情。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上片写景為主,景中含情,微云抹山,斜阳归鸦,下片以换头「消魂」二字直起抒情,以下情感的抒发便一发不可收,滔滔汩汩,无限伤离之情溢满纸外。
        丁、前因后果:从逻辑的关系来看,正常的顺序是由因至果、由分到总、由特殊到一般。比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一起笔就告诉别人,这首词就是写离别相思的,因此,就下来就展开对别情的细腻描述。因為别,所以苦。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

B、逆
        甲、先今后昔:这类抚今追昔的词,比较常见,往往用「因念」「犹记」等 有明显标誌的词语,表示时间由今日转换到过去。如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上片写梦迴酒醒后的落寞感伤,不由得想起去年春恨,下片「记得」二字领起过去与歌女小苹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旧情执着难忘的深情,过去与现在的苦乐对比也表明了世事的沧桑变化,令人悵惘不已。伤近,是文学的一大母题,多愁善感的宋词尤其喜欢「向后看」。
        乙、从外到内:如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上片写外景,郊外小径残红稀疏,原野上芳草萋萋,空中飞絮濛濛,树阴中隐隐现出楼台。下片写内景,辽落中翠叶藏鶯,朱帘隔燕,炉香裊裊,时光在静謐中悄悄流逝,愁梦酒醒,斜阳满院。由外而内,词序井然。
        丙、由情及景:这种方式也很普遍,词人用得很嫻熟。比如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上片写午睡醒来后的愁情,下片纯写月下静謐的境界。
        丁、前果后因:先说结果如何,再步步追寻原因,倒戟而入,逆流而上,新颖别緻。如周邦彦的名作《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叁起。有谁知,為萧娘,书一纸?」一路上写水面暮景、立看灯市、古屋叶飞、无眠夜起,按时序閒閒写来,不知词人到底有何心事?到最后叁句才抖出谜底:「有谁知,為萧娘,书一纸?」原来都是一封情书惹的祸。再回过头看前面,就觉得那些话有了着落、有了深意,通篇便染上了情的光彩,更觉细腻委婉,没有一句废话,前面的结果描写用的是「层层加倍写法」。试想,如果把原因先说了,再说如何如何的烦恼,就没有这样的吸引力了。词人只是巧妙地换了一下顺序,词的魅力就增加了几分。

C、错综
      一般来说,小令短小,可供词人腾挪的舞台不大,因此词中的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的变化比较简单。慢词长调的篇幅长,词人正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们常常通过回忆、梦境、联想、幻觉等手法、造成时间、空间的多重交错,转换跳跃,收到顿挫变化、迴环吞吐的艺术效果。
      时空跳跃交错、复杂变化,莫过於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如周邦彦的代表作《瑞龙吟》(章台路),词分叁叠,由第一叠的现在,第二叠转到过去,第叁叠抚今追昔,先说今,再犹记过去,然后回到现在的探春。多次从容地辗转於过去、现在之间,时空交错,极尽顿挫变化。《兰陵王》(柳阴直)的时空跳跃更急促更频繁,今昔反覆迴环,层层渲染,如同游走在中国古典园林,备极吞吐曲折之妙。吴文英的长篇巨作《鶯啼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為写词煞费周章,多方出击,词作的章法结构多是多条小径交叉的环线型、立体型的结构。
      词的佈局谋篇关系到词的整体效果,结构的技法自然重要,前人对此多有精妙的体悟与总结。其中,被认為最妙的是——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於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什麼是空中荡漾?看过空中飞人杂技表演的都知道,一个飞人在半空中飞来飞去,你以為他向左飞,谁知他只是一个假动作,马上借力飞向右了,惹来观眾一阵阵尖叫声。刘熙载所谓空中荡漾的意思是说,上句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句本应该顺着回应,但词人偏不,而是故意扯开说别的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词就有了一波叁折、波澜起伏的味道,就像在空中荡漾。
    比如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上闋前两句,欲说归期,愁容满面。后两句,却由此生发了一个议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按常理,说到「有情痴」,应该就此借风月什麼的进一步渲染一下离情别绪,但词人偏不接上意,而是反说「不关风与月」,不落俗套。下闋前两句正面写离别之难,可后两句却说「容易别」,看起来前后矛盾,但正因為这样欲擒故纵,来回折腾,才使得结尾两句「直须看尽落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形象饱满,栩栩欲动。整首词的情感表现得波澜起伏,顿挫有力,深得空中荡漾之妙。 「空中荡漾」,确实是词家妙诀,听起来有些玄妙。换句实在话来说,即「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跡,斯為入妙」。刘熙载的这句话说得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七、逗与领字[本节内容摘自网络]



1、逗


A、逗的概念
      「逗」,有时也写做「豆」或者「读」,有时在词牌裡面没有特别标注,有的词牌裡用「、」顿号表示,有的词牌裡面将句子在此处断开,分成两句。

词中用逗,乃在意思相连,而语气略作停顿之处,如史达祖《双双燕》:「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宋徽宗《宴山亭》:「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凡逗之处,必上下文连在一起始為一完整句子,然而在语气上,却又有一停顿。


B、如何用逗

先观察标準的词牌,有顿号的地方就需用逗,一般都是用虚词来趁豆。有些词牌中没有註明,可以在前人的词中,观察是否出现虚字、动词打头的句子,这些经常是从逗转变过来的。在填词的时候,如果遇到叁字句,一定要小心,注意考证是不是从叁字豆断过来的句子,如果是,就不能轻易用实词填写。



2、领字及其作用
    领字——於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繫作用的字,其位置在句首。在查看词谱时,如果遇到以下几个格式,就要考虑此处是不是领字:



A、仄声字打头,而且是不可变通的;




B、比下句多一个字,去掉这一个字,在平仄上正好与下句对偶;



C、去掉第一个字,后面的句子是五律或者七律的格律。


    总之,当遇到某一句话的头一个字是不可变通的仄声字的时候,就要小心考证,切不可随意按照平仄填写。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因為词是依附於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读者如果细心,就会发现: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我们可以感受到: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有跌宕起伏,一波叁折之妙。使整个词如织锦般,经纬错落,花叶扶疏,浑然天成。极备声情之美!
    大致归纳领字有叁个主要作用:

A、承上啟下。常用其进行转承。

B、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叁折,疏密有致。

C、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鏗鏘有力。

3、领字的形式和应用
    為了使词摇曳生姿、婉转达意,在词中需要安排一些虚字来或递进或转折。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逗,以使全词通体灵活,文采斐然。尤其是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逗之字。领字一般都用虚词或动词。
     如:
    《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与第八句的第一字均為领字;
    《满江红》下片第五句第一字為领字;
    《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為领字;
    《琐窗寒》下片第六字為领字;
    《新雁过妆楼》下片第二句、第七句、第十句的第一字均為领字;
    《八声甘州》中上片第一句為八字句时及第叁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為领字;
    《好事近》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為领字。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语句结构,领字就是一个去声或者入声的重读音字。举例而言,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為上一下四。此外,八字句中领格必然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為领字,如柳永《八声甘州》的首句「对瀟瀟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领下面的「瀟瀟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九字句领格则為上二领下七格式,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这种领格的经典句式。
    说到词之句语,有二字叁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须用虚字呼唤。因此,在填词中,不可不知虚词领字之法。长调之词,篇幅较大,如无领字以衬,则读不成文,也不能使词通体灵动。而短令词中,则要加以审慎而用。领字有一字、二字、叁字等类。
    现将常见领字分列如下:
    一字类:一般常用的虚词有: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纵、且、莫、待、任、奈、便、似、恰、尽、应。
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
    二字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
    叁字类: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举例:
    一字领,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渐」字一直领到「残照当楼」。
二字领,如秦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叁字领,如秦观同闋「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销香减」。
注意以下两字类举例并非领格。
    试问:陆游《桃源忆故人》「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程垓《芭蕉雨》「试问道、肯来麼,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吴文英《声声慢》「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莫问:赵长卿《满江红》「莫问傍人非与是,手儿但把心儿托」;刘克庄《水调歌头》「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簫寒」;晏几道《浣溪沙》「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
    莫是:辛弃疾《丑奴儿》「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吴潜《疏影》「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张炎《叁姝媚》「莫是孤村,试与问、酒家何处」。

八、和韵[本节内容摘自网络]

     和韵是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和」读「鹤」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指与别人的诗词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词。
    大致有叁种方式:

1、依韵,亦称同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

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

3、用韵,亦称从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7 20:37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3-6-7 20:39 编辑

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尖岩山位于中国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山势陡峭,特立独行,正看似巨型毛笔,侧看如古代官帽,故而别名为文笔峰。清代一位文人留下“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的上联,至今无人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湘西自治州诗词楹联学会和花垣县文联联合主办,花垣县诗词楹联学会承办,并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6月8日起正式启动全球华人“文笔峰”杯尖岩山风光诗词楹联书法大奖赛,面向海内外诗词楹联书法爱好者广泛征稿,所有入围作品结集公开出版。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大奖赛设立组委会和评委会,公平公正公开组织征稿及评审工作。

二、征稿题材:
       以尖岩山(文笔峰)风光为主,适当兼顾花垣县境内其他景点。

三、征稿体裁:
      诗、词、楹联、书法,楹联以征集尖岩山下联为主。

四、投稿要求:

1、每人限投1—10首(副),包括诗(不含自由诗)、词、楹联、书法作品,超过者以前十首(副)为准。

2、所有稿件须一稿一纸,字迹清楚,打印尤佳。每份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年龄、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参赛作品需附寄作者简介1份(100字内)。

3、不紧扣主题范围的作品稿件不入围。

4、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五、征稿时间:
       从2013年6月8日起征稿,同年9月30日截稿。

六、投稿地址:

1、诗词楹联电子稿件请发送:446257173@qq.com

2、诗词楹联及书法作品纸质稿件请寄:湖南省花垣县残联施将维(收),邮编:416400。
      特别说明: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只选一种投稿方式,书法作品不要装裱。

七、奖项设置及评奖办法:
      由专家组成评委会,本着文艺至上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初评、复评、终评,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20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40名,奖金各100元;入围作品800名。

      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入围以上作品入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精美作品集,以作品集代酬。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14 12:51



学号


网名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毕业试卷


毕业成绩


评定


备注




2001


老撇


99


 


 


 


 


 通过


班主任报送 




2002


方兴


99


92 


72 


86 


 


 通过


 




2003


月下风


99


93 


79 


 


 


 通过


 




2004


菜单


98


 


 


 


 


 


 




2005


秋水寒


98


90 


 


 


 


 免鉴


已升入初18班 




2006


碧草蓝天


98


94 


73 


80 


 


 通过


 




2007


荷叶青青


98


95 


81 


81 


 


 通过


 




2008


风的精灵


 


 


 


 


 


 


 




2009


小水仙


99


89 


68 


78 


 


 通过


 




2010


练对


97


93 


61 


70 


 


 通过


 




2011


赋碧


99


 


 


 


 


 


 




2012


李思欢


98


81 


 


 


 


 通过


 




2013


无人


 


 


 


 


 


 通过


班主任报送 




2014


清荷微雨


99


88 


83 


 


 


 通过


 




2015


凝思


99


93 


78 


 


 


 免鉴


已升入初18班 




2016


夕阳山外山


 


 


 


 


 


 


 




2017


老八路


99


80 


84 


88 


 


 通过


 




2018


天明照心


99


89 


71 


 


 


 通过


 




2019


萱草无忧


99


86 


89 


 


 


 通过


 




2020


微雨飞燕


99


88 


76 


76 


 


 通过


 




2021


一民


97


90 


68 


 


 


 通过


 




2022


北川麦


99


97 


82 


84 


 


 通过


 




2023


胡图


94


89 


71 


83 


 


 免鉴


已升入初18班 




2024


却上心头


98


90 


68 


84 


 


 通过


 




2025


子明


95


85 


70 


60 


 


 通过


 




2026


天成


99


82 


69 


 


 


 通过


 




2027


桃花岛


90


77 


52 


68 


 


 通过


 




2028


兰汉清


99


78 


 


64 


 


 通过


 




2029


清风素月


99


84 


71 


68 


 


 通过


 




2030


北方披甲


 90


91 


62 


78 


 


 通过


 




2031


清婵玲珑


97


95 


 


 


 


 通过


 




2032


闻雨斋主


91


93 


80 


 


 


 通过


 




2033


眠云卧石


92


 


 


 


 


免鉴


已升入初18班 




2034


园林


97


86 


 


 


 


 


 




2035


韵菀


94


91 


75 


 


 


 通过


 




2036


墨魂


 


 


 


 


 


 


 




2037


东润


98


92 


75 


 


 


 通过


 




2038


皑雪纷飞


97


 


 


 


 


 通过


 




2039


泥儿


95


89 


69 


 


 


 通过


 




2040


多多良


93


 


 


 


 


免鉴


已升入初18班 



为了鼓励大家尽快入门,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向最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倾斜,允许预科二班的学员参加初18班的考试,被录取者直接进入初级班学习,预科班的课程和考试无需再继续。初级班考试,70分以上肯定录取,60分以下肯定不录取,60分到69分之间的要根据实际报名人数和录取情况而定。

注:三次作业都及格,且平均分数达到85分者准予提前毕业。未达到此要求的同学请认真对待毕业试卷。另外,清联阅读、群内临屏作业也要跟上,算学分哦。

毕业成绩(学分)=(三讲作业分数之和/10)+清联三百阅读(15分满)+临屏作业(15分满)+(毕业试卷成绩/2.5)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4-22 10:35
569出句:醉里挑灯曾问剑[钓客]
569出句:梦回吹角枉称雄[弯月射天狼]
569对句:梦中题柱只吟诗【菜桑子】
569对句:愁中望月更思人【半亩方塘】
569对句:生前报国宁无机【江苏张修顺】
569对句:喜时研墨好书联【虹雨】
569对句:梦中执笔更多情【天之缘】
569出句:梦中走笔竟成书  【红河谷】
569对句 : 梦中策马又扬鞭【岂曰无衣】
569对句:醒来听角正连营【北郭虎痴】
569对句:酣中遣句自来诗。【龙生】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4-22 10:35
569出句:醉里挑灯曾问剑[钓客]
569出句:梦回吹角枉称雄[弯月射天狼]
569对句:梦中题柱只吟诗【菜桑子】
569对句:愁中望月更思人【半亩方塘】
569对句:生前报国宁无机【江苏张修顺】
569对句:喜时研墨好书联【虹雨】
569对句:梦中执笔更多情【天之缘】
569出句:梦中走笔竟成书  【红河谷】
569对句 : 梦中策马又扬鞭【岂曰无衣】
569对句:醒来听角正连营【北郭虎痴】
569对句:酣中遣句自来诗。【龙生】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5-16 15:03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4-5-16 15:09 编辑


立此存照!本帖最后由 白玉狼 于 2013-7-28 06:51 编辑

雅海玉婷轩四期第三讲B组作业:评阅老师:白玉郎老师
B组06-银箫
一、问答题(40分)
1,简单回答一下出句有几点讲究?(10分)
答:一是要善于观察;二是要善于联想;三是要注意轮廓的勾勒和细节的刻划;四是要注意把握出句时的心态。
正确10分
2,结合讲义说说出句有哪些要求?(10分)
答:一要立意,突出主题;二要合律,严格按照对联格律出句;三是加些技巧,以见新意;四是给应对句留有应对的空间和余地;五是用语自然,造句顺畅,尽量用诗化的语言;六要体现时代气息;七是用典贴切。正确10分3,根据课堂所讲内容,出句为上联时,一可以叙事写景,直奔主题;二可以前半句叙事写景,后半句抒情,请根据这两种形式各写一出句,并写上对句。(20分)
答:出句:雨打残荷珠四散   
        对句:帘招瘦马客双归
妄评:此联触景伤情!好一个帘招瘦马客双归!江上摇舟,楼上帘招。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何日归家洗客袍。。。?此时无言胜千言啊!写的全是景语,又何偿不是心境合一呢。好联!学习了!
出句:碧水流红,徒怨香消春已晚
对句:青丝泛白,低叹日暮酒方酣
好联!也是由境入情。只是`酒方酣'可酌。满分20加赞两个。
二、应对练习题(60分)(每小题标对平仄5分,析联5分,应对5分)
出句1庭前有竹春常在===
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
析联 竹是常青之物,竹为君子,古人云,一日可无肉,而不可无竹。此联写出笔者乐观向上,虚心向上的心态。
出句1庭前有竹春常在===
对句 案上无书漏枉流[银箫]
好联!仿佛银箫是上联作者之知音。下联更能看出作者是好学向上之人。15分
出句2潮来直涌千寻雪===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析联 此联描写的是浪花拍岸的情景,如苏词中浪石惊空,卷起千堆雪的意境。
出句2潮来直涌千寻雪===+
对句 叶落长流万里船[银箫]
好!赞一个。15分
出句3日落江湖白
平仄:仄仄平平仄
析联 傍晚之景,落日有归家的感觉,而江湖泛白,心绪乱也。
出句3日落江湖白==
对句  客离杨柳青  
好联!学习了。15分
出句4鱼戏新荷动==
平仄 :平仄平平仄析联 夏日水中之景,戏字用拟人手法,使整个图面活起来
出句4鱼戏新荷动==对句 舟牵玉带流[银箫
好联!学习了。15分
银箫果真韵味无穷!请多交流哈!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5-19 09:39
先天浪漫空披彩
一世风流总恋花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5-19 09:48
矫诏登基 姊碾兄诛 昏庸断送 千秋业
布衣入葬 师刁相佞 残酷消融 一世功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5-19 10:58
虎踞陵丘上
王眠穴土中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5-20 09:54
597 出句:醉卧溪头云作枕【醉卧烟霞】
597 对句:闲游巷尾月当灯【铁骑兵】
597对句:闲弹花下水为弦【一箫】
597 对句:闲游松岭鹤为朋【东方虹雨】
597 对句:梦回梓里月为舟【江苏张修顺】
597对句:闲耕砚北笔为犁【秋 夜 明】
597对句:闲观松底籽为棋【琴韵]
597 对句:神游海上月为舟【未央】
597 对句:闲吟柳岸水成诗 【红河谷】
597 对句:酣眠风口浪为床【余仁杨】
597 对句:行吟垄上月擎灯【钓月】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6-18 15:15
625出句 : 金樽有酒常眠月【天之缘】
625对句:锦瑟多情可裂云【逸世无尘】
625对句:菊径无人独醉香【半亩方塘】
625对句:玉笔衔文倍赏心[柘溪]
625对句:绿柳无风也系舟【东方虹雨】
625对句:花簇无风空负香【菜桑子】
625对句:空袖无私可住风【弯月射天狼】
625对句:玉案成诗不染尘 【红河谷】
625对句:秋雨无情总摧花【天之缘】
625对句:墨海承风再起帆【秋 夜 明】
625对句:墨砚生花总驻春【放马】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6-20 14:35
意境联概述-转
http://www.zgylb.net/bbs/forum.p ... 235&fromuid=529
(出处: 中国楹联报论坛)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4-7-16 14:42
653出句:月枕孤山星点盏【张涛】 7.15奖励
653对句:云眠野岭鹤当班【放马】
653对句:春苏两岸柳更衣【四月天】
653对句:春来两岸柳垂帘【春袖拂香】
653对句:云游瀚海浪迎宾【兰韵悠悠】
653对句:胸怀群壑腹藏兵【余仁杨】
653对句:墨涵野趣蝶偷香【殷子勇】
653对句:萤巡小径夜开张【克蕾雅】
653对句:风摇垂柳水弹琴 【红河谷】
653 对句:风敲缀露柳梳妆【三岛客
653对句:云埋远岸鸟投林【素手折梅】
653对句:风迷野渡柳飞烟【骁骏】
653对句:诗逢老友酒行筹【秋 夜 明】

作者: 满园香茶行    时间: 2014-7-16 20:07
向老师学习
作者: 山清水秀    时间: 2014-7-18 07:24
满园香茶行 发表于 2014-7-16 20:07
向老师学习

谢阿香光临!互相学习!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