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你言我语说对联之二:对联发展,路在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原汉子    时间: 2013-5-22 02:47
标题: 你言我语说对联之二:对联发展,路在何方
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的主题为“恩施经验的思考与楹联的未来发展”
请各位联友以“对联发展,路在何方”为本周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 逸轩散人    时间: 2013-5-22 07:05
顶帖!
建议如果汉子兄把“恩施经验的思考与楹联的未来发展”
的事说的详细点更好!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13-5-22 13:02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现在确实要脚踏实地地干一些事情。浮躁之风已经开始盛行了。而整个楹联界缺乏一个系统、有机的运作机制。现在队伍一旦壮大,就容易出问题。好像做生意,原先是小卖部,怎么经营都好说;现在已然是一家有规模的超市了,思路应该转变。
作者: 断剑悲歌    时间: 2013-5-22 20:17
接着羲皇兄的话题往下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联的出路在何方?愚以为首先就要恢复对联短小精悍的本色。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正是与此相关。
不论是对联的原始阶段,还是后来出现的大多数经典作品,都是短联或接近短联的中联。我这样说不是否定长联的成就,我觉得像我一样可以背诵孙髯翁大观楼全联的联友恐怕也不多。
篇幅短小的作品更容易记诵,便于流行。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书山有路勤为径(正确的用字应该是胫,此处不纠结),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随便找个中国人,别管神马内行外行都知道。
记得陈寅恪先生建国前主持清华大学国文科考试时,所出的题目除一篇作文外竟然只有一个对子,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虽然是简单的三个字,但陈先生认为它可以考查四个方面:一、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能否区分平仄声;三、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思想是否条理。这真心可以羞煞今天所有的语文高考命题人!
不仅过去如此,当代的短联精品较之也不遑多让。例如去年年初评出的天津市“和谐河东”全国楹联大赛获奖作品,其中二等奖的一副对联为:
问津妈祖;
得道河东。
(山西 闫维俊)
闫老师的作品区区八个字,蕴含的意思却颇为丰富,且不露痕迹的嵌入了天津的由来和主办方的地名,个人赶脚就是评为一等奖亦不为过。
恢复对联短小精悍的本色后,它的发展契机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手机短信和微博两大载体。
现在手机的普及程度,无需多言,本人就在同时使用三部手机,三个号码各司其职。我们每天用手机收发短信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它和我们呼吸的空气同在。而如今各大网站的微博争相上线发展,织围脖成了年轻人必备的手工活,这更是对联普及和提高的绝佳载体。
短信不超过70个字(智能手机可以超出字数是分成了几条发送),微博是140个字,字数的有限性非常适合对联这一文体的存在。对联以其文字的精炼,形式的灵活,对称的美感,定会在网络时代大放异彩的。当下的青年人一旦普遍运用这种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想法、意愿,对联创作的更大繁荣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最近这几年不知道是由于征联的推波助澜,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对联越写越长,而很多的长联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因而我有了以上想法,倾诉于此,供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 没有问题    时间: 2013-5-22 20:55
关键懒婆娘的裹脚布能把评委唬住,偶尔还能得奖!所以就。。。。。。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5-22 21:13
好吧~~汉子哥哥的主题~就说几句~~~

诗词歌赋~姑且加上对联吧,本是风雅之物~~奈何俗气如斯~

长联也好,短联也罢~首先它得是对联。那么是不是符合联律六要素就是对联了呢?某以为远远不是~~很多对联,我就看成是符合平仄规则的两行话~仅此而已。

里人说得好~~浮躁~当然,这是社会的共性,不单单是对联。试问~有几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呢?不要把对联当做一个很大很大的事业来做,又是体制又是机制。对联就是一种小文体~~抒怀寄兴,格物励志~酬唱应和~~还有一些使用功效~~~

对联本没有那么大气~~就是个小玩意~可也别把对联搞到太俗气~~别搞到太媚气~~~别搞到一身铜臭~~
作者: 秋水一人    时间: 2013-5-22 21:42
我不管路在何方,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太大了,我就在我有闲心的时候写写对联就得了,我手写我心~~~~~~~
作者: 春之声    时间: 2013-5-22 22:15
“你言我语说对联”第一、二期欣赏了各位(特别是管理员、超版、版主)的发言,深为现代的“利欲”和“潜规则”忧心并震惊!一颗热心顿时冰凉!!一不是名人二不是大家,何必拿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特别是征联)?我来联都二个月最大的收获就是两期讨论给我的教育。
作者: 释远    时间: 2013-5-22 22:16
从历史经验看,楹联的盛衰与联人的自觉性和领导的重视关联度很高,也许这也是较为现实的答案。楹联要普及,首先自身要有普及的价值,要领导重视,首先自身要具有被领导重视的理由!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13-5-22 23:54
这题目不是光脚的人该考虑的;P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3-5-23 08:17
释远 发表于 2013-5-22 22:16
从历史经验看,楹联的盛衰与联人的自觉性和领导的重视关联度很高,也许这也是较为现实的答案。楹联要普及, ...


非常同意释远兄的观点,一是联人的自觉,二是领导的重视。我觉得我现在所策划的一序列征联活动(虽然比较小型,但是影响不可小视),跟诗城韶关和福地清远有关文化名人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我之所以为了评稿不惜电话费速增以及无规则熬夜,而且众多联界师友倾情配合,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楹联是用来改造自身和服务社会的。大道理我不会讲,我只知道:弘扬对联,从我做起!不要指望对联能够发财,业余时间能够坚守心中的一片净土,浮华世界能够听到更多人聊起对联,已足矣!不要故作高深,不要长篇大论,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文字永远会流传民间。我们来自草根,不要去羡慕天山雪莲,那个离我们太远太不现实。路在哪里?路在心里,路在真诚和执着里!!我的话讲完了,鼓掌~~~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5-23 08:56
鼓掌。楼上的言论很精彩,楼下的言论很精彩。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3-5-23 09:00
泊小顾 发表于 2013-5-23 08:56
鼓掌。楼上的言论很精彩,楼下的言论很精彩。

呵呵呵,谢谢小顾老乡的掌声,鲜花回礼~~~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5-23 09:21
朱朋够友 发表于 2013-5-23 08:17
非常同意释远兄的观点,一是联人的自觉,二是领导的重视。我觉得我现在所策划的一序列征联活动(虽然比 ...

朱朋观点,
正合吾意。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5-23 09:26
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5-23 09:34

用文言乃是“阳春白雪”。
用白话就是“下里巴人”
半文半白即是“阳阿薤露”。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3-5-23 09:59
罗初来 发表于 2013-5-23 09:34
用文言乃是“阳春白雪”。
用白话就是“下里巴人”
半文半白即是“阳阿薤露”。


作者: 最乐草野    时间: 2013-5-23 10:13
问津妈祖;
得道河东。
(山西 闫维俊)
                               这副对联体现了对联的精髓
作者: 最乐草野    时间: 2013-5-23 10:17
本帖最后由 最乐草野 于 2013-5-23 10:21 编辑

对联发展,路在承前启后:loveliness: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作者: 最乐草野    时间: 2013-5-23 10:22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作者: 【下回分解】    时间: 2013-5-23 13:24
路过....
作者: 与你同乐    时间: 2013-5-23 20:56
对联发展,路在培养下一代。玩对联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中老年人,中小学生几乎没有。我们这里如是。甚至于教师会写对联的聊聊无几。书店诗词多的是,对联仅有‘立翁对韵’‘’
糼学琼林’、十三辙新声对韵‘也没有。你说这对联路子能通么?
作者: 湖湘散人    时间: 2013-5-24 11:56
偶尔路过这里,既然看到了,就忍不住想说上一句,我的祖辈父辈都不懂对联,但我却偏偏爱上了对联,爱上归爱上,终归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自娱自乐,自得其趣,不亦乐乎?后来来了联都,方知“天外有天”.......。现在有很多的对联专业户,我自叹弗如.......就象前面几位老师说的一样,这对联最好不要有铜臭,我无欲无求,我自得其乐,我坚守净土,我还偶尔作联........
作者: 灌水无罪    时间: 2013-5-24 15:32
对联路在何方?
私意以为出路在联人自己。
想起几个我们大家所推崇的联家,曾国藩不用说了,彭玉麟,湘军将领,兵部尚书,梁章钜,封疆大吏。他们仨没一个是专心于文字的,更别说专心于联了。联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公务之余用来消遣抒怀散心的小玩意,但其学识、眼界到了,也就有了好联。
所以,若一味只局限于文字本身来规划对联的出路,对联无出路可言。

————
对事不对人。灌水无罪哦!
作者: 蔡自治    时间: 2013-5-24 20:43
我有两点看法:一、普及对联知识尤为重要。我市办的生活网庆祝建网三周年而举办的出上联对下联活动,令人气愤的是出的上联末字为平声,并坚持不改正。我市有70余万人,真可谓害人不浅。二、提倡写短联,因为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但写短联犹如自行车慢骑比赛,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 偷油婆    时间: 2013-5-24 23:06
随心所欲就好,对联,小玩意而已~
作者: 丑时    时间: 2013-5-25 08:48
对联的路,没断啊,好得很啊。不但无断路之虞,而且延伸到了乡间里巷。这是大势。从来不用担忧。

硬要铺点水泥,涂点沥青,弄几条高速公路,则需要科学的联律观。当今的联律观,是个“瘸子”。所以,最要紧的是认清真正的联律,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至于现在网络,只是个工具和平台而已。
作者: 松雪    时间: 2013-5-25 10:49
反对某一家来为大众立规立则,君不见:大河滔滔泥沙俱下,烈火炎炎真金自成;瀚瀚诗海,谁为规其律?漫漫词踪,谁为立其则?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人要称老大!
作者: 水木族人    时间: 2013-5-25 18:06
本帖最后由 水木族人 于 2013-5-25 21:56 编辑
最乐草野 发表于 2013-5-23 10:22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 ...


“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基本赞成此观点。  我认为作联还是尽量求精为好。现在对联虽然影响力不大,但学习对联与提高一个人的整个文化水平(广义的文化概念)是相通的,对于提高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5-26 11:50
     律诗基本上被玩死了,虽然网络论坛还有一些看起来似乎好不热闹,但在现代毫无影响力,也无任何一件作品有一定影响力,完全被边沿化了。对联却还好好的,因为它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要是像某些人那么干蠢事,造“联律”,用“古音”(天知道是什么音,都不知道怎么读,还标榜什么抑扬顿挫,现在可以了解古代字的平仄读音,进而了解和研究古代的格律文化是可以的,但现在创作的时候还用那都不知道怎么读的古音,纯粹就是脑神经短路,这种蠢事也只有中国的“文化人"才干的出来,再说,对联的平仄本来就没有死死的规定),自作高雅自绝于人民,也会被玩死的,但民俗需要,人民压根就不会理那些迂腐的条款,方家们可以张大蛤蟆嘴嘲笑人民不懂“联律”,但人民看见那些可怜虫也会从心里鄙夷出一句“呆子”。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3-5-26 15:14
我每年有几个月住在小县城,发现80%以上的家庭贴春联,80%以上的上下联贴错了,80%以上的春联平仄有问题。
我想,到底是联家应该将就百姓,还是联家应该教育百姓,还是联家应该统治春联市场?或者,联家应该根据百姓水平,不分上下联,不讲平仄,走下九流路线?
几十人获奖,几亿人犯错,到底联家该干什么?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3-5-26 18:51
对联不限制平仄,自然就有出路了~
作者: 李三    时间: 2013-5-27 00:29
我觉得,对联的律和对仗不要严格的约束,对联的生命力来自于其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
作者: 宇宙漫游者    时间: 2013-5-28 13:34
对联有其文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不讲究格律,对律就失去其文学性,随之就失去了趣味性,恐怕其实用性也失去了价值。文学性的探索,使对联的意境更美,而增加了趣味性,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对联的爱好者,使对联得到了推广。实用性也是传承下来的民俗习惯,正如哈哈公老师所说的,在小县城,发现80%以上的家庭贴春联,可在大都市中,高楼密布,想贴春联也无从下手,更多的用途是店家开业时贴一幅和行业有关的贺联。所以各玩各的,是对联传承的基础,让文人去研究理论,让爱好者去享受乐趣,让广大民众去传承民俗,对联就能继续传承发展。
作者: 不对也不错    时间: 2013-5-31 00:24
标题: RE: 你言我语说对联之二:对联发展,路在何方
哈哈公 发表于 2013-5-26 15:14
我每年有几个月住在小县城,发现80%以上的家庭贴春联,80%以上的上下联贴错了,80%以上的春联平仄有问题。
...

这个偶附议,因为我就喜欢中小学生考纲那对联要求
作者: 东木帮南火助    时间: 2013-7-20 21:14
本帖最后由 东木帮南火助 于 2014-1-22 15:03 编辑

群殴百姓,何为英雄;
不惩暴徒,何以为官。
这是湖南瓜农安葬现场的“挽联.

缺点:
它不合联律通则,
它有不规则重字
它不懂平仄和修饰
它木有诗情画意
它木有豪情万丈

优点:
敢说真话
敢写现实
不打肿脸充胖子
不自欺欺人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