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结合论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18 22:26
标题: 结合论

结合论
罗初来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回顾前三十年革命运动的辉煌,体会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业绩
,联系“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相结合的成就。立志研磨“结合论”!
    毛主席曾经指出:“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的,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东西是叫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的,相互斗争的,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他的《矛盾论》和关于“对子”的思想,充分利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法则同汉语结合后具有了中国特色。  
   “对子”有正对和反对。我们先将对抗性矛盾作为反对划归为矛盾系统,再将非对抗性矛盾性作为正对划归为结合系统,于是便产生了“结合论”。  
   “结合论”认为:世界是矛盾结合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结合也没有世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结合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中存在着结合,结合中存在着矛盾,矛盾和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系统和结合系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日取其半”就是“一分为二”,反过来就“合二为一”;“万世不竭”就是“一分无穷”,反过来就是“合而为一”。  
   “合”就是结合,“一”就是统一,结合是统一的初级阶段;“分”就是分离,“二”就是对子,对子是对立的初级阶段。  
  结合和分离是对立统一的,也是辩证的统一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我们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首先要分析事物的矛盾及其矛盾的诸方面的结合。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事物的结合及其结合的诸方面。注重研究结合的普遍性、平衡性、和实践性,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达到合二为一,合而为一。  

  结合的普遍性  

  马克思是运用“结合”的第一高手,一代宗师。他结合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当时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行分离,把他们各自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同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结合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是结合的哲学。  
  毛泽东思想是结合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的哲学思想是《矛盾论》和《实践论》的结合。他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首先是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结合,接着是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的结合,紧接着是工农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结合,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主席的理论也是结合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和平与发展的结合。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孔子的思想是“中”和“庸”的结合,强调不偏不倚和从平凡做起;老子的思想是“不争论”和“无为论”的结合;孙子的思想是“以正合”和“以奇胜”的结合,毛主席解释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古代的哲学也是结合的哲学。  
  在人类社会中,细胞的结合有了人。在阶级社会,男女结合有了家庭,家庭的结合有了国家,国家的结合有了人类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毛主席也号召“《民众的大联合》”,邓主席的一国两制方针,都是为了实现合而为一的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在自然社会,原子的结合有了分子,分子的结合有了元素,元素的结合有了物质。化学中的化合,生物中的复合,医学上的复方;数学中的点结合成线,线结合成面,面结合成体;语文中的笔划结合成汉字,汉字结合成词组,词组结合成句子,句子结合成文章,都是结合的普遍存在。
  以上我们从人的思维、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等方面说明了结合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有结合,有结合就有矛盾,以下我们再来说明结合的平衡性。  
  
  结合的平衡性  

  平衡的本身就是相对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是运动的,只有运动的平衡,没有平衡的运动。如果没有运动的平衡,世界就不会存在,如果有平衡的运动,世界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  
  相对的平衡也是以“结合”为前提的,结合是以“两点论”为基础的。  
  竞争机制就是平衡机制,市场是个不平衡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平衡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是要消灭唯心主义,没有唯心主义,也就无所谓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掌握唯物主义,同时也要了解唯心主义。用唯物主义能够解释的东西,也能用唯心主义解释。让它们竞争,从而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斗争、才有发展,才能真正坚持唯物主义。如果不这样,我们甚至连自己滑向唯心主义也还不知道。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用全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看世界,但是我们决不能否定相对独立、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相对平衡。我们坚持辩证法并不是要消灭形而上学,而是要它们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达到平衡,再发展成不平衡和新的平衡。  
  心理的平衡,身体的平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都是普遍存在的。  
  平衡是以循环周期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是以一个周期来定平衡的。这个周期中的变化就是《周易》的基本思想,“周”就是“周期”,“易”就是“变化”。  
  
  结合的实践性  

  结合的实践性在于分离“公”与“私”和“善”与“恶”,将“公”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弃“人治”和“暴治”思想。  
  我们将“革命”分为“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将“建设”分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不难发现,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浩劫”的错误就是强调“政治革命”,没有结合“经济革命”。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的“十年改革”的失误,就是强调“经济建设”,没有结合“政治建设”。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旗帜鲜明的反对“平衡论”。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是在和平建国时期,却一昧的强调“运动”,忽略了相对静止,相地平衡。虽然有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哲学思想,却又将“文化大革命”定性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将人民内部矛盾定性为敌我矛盾,导致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这就是忽略结合的平衡性的结果。  
  邓主席提出了“不争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出现了那次春夏之交的“动乱”到“暴乱”。这就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的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学会运用结合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将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离,再将两个矛盾的主要方面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比方说,我们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矛盾进行分离,然后将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两个主要方面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产力,才有稳固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江山才能永不变色,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早日实现。



我家的对联矛盾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5637
(出处: 联都)

  





作者: 小钓鱼    时间: 2015-8-19 10:11
在人类社会中,细胞的结合有了人

应该是细胞的分裂
作者: 小钓鱼    时间: 2015-8-19 10:13
这是要创造新理论的节奏吗?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19 20:36
小钓鱼 发表于 2015-8-19 10:13
这是要创造新理论的节奏吗?

是的,请帮忙写几副对联。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5-8-24 13:58
好爽,在故事版读到了哲学文章,难能可贵!
作者: 南岭白茅根    时间: 2015-8-30 02:25
刮目相看!受教很深!敬礼!
作者: 江南怪侠    时间: 2015-8-30 09:07
学习了一遍。文章结合自然科学成就、社会变革成就,深入浅出。钦佩罗老师才学!俺暂未领悟完全其中奥妙!
作者: 江南怪侠    时间: 2015-8-30 09:12
感觉《结合的普遍性》阐述精到,《结合的平衡性》有待进一步下功夫,《结合的实践性》颇具见地,引人共鸣。
作者: 江南怪侠    时间: 2015-8-30 09:23
在自然社会,原子的结合有了分子,分子的结合有了元素,元素的结合有了物质。
---------------------------------------------------------------------------------------------------------
这个说法有点失误。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可改为:在自然界,原子的结合有了分子,分子的结合有了物质。
作者: 江南怪侠    时间: 2015-8-30 09:39
结合的实践性在于分离“公”与“私”和“善”与“恶”,将“公”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弃“人治”和“暴治”思想。
---------------------------------------------
扬弃——哲学名词。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感觉扬弃用在这里不十分妥贴,估计是摒弃的误写。个见。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5-9-27 11:49
初来的论文水准令人刮目相看,既专业又耐品,不愧是领导!点赞!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