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期二年级二讲A组交作业处(笑傲峰林老师评阅)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 小时
主题
6

15

帖子

1

精华

48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748
经验
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 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掌 于 2011-9-2 16:28 编辑

作业
七律 两首
命题诗一首《忆童年》
自命题一首

请笑傲峰林老师评阅

请朋友们在9月7日20:00前提交。
评阅在9月12日24:00前完成。
在线时间
136 小时
主题
1

101

帖子

0

精华

416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5222
经验
4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2
发表于 2011-9-9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卧云端 于 2011-9-9 14:53 编辑

《七律·忆童年》
少年趣事今犹记,不老童心笑语欢。
带土黄瓜堪解渴,含浆玉米也当餐。
人前偶把英雄扮,课后常将桌肚钻。
惬意还推寒暑假,柳林深处组兵团。

《七律·雨前即景》
燕子低飞过矮墙,乌云压境暗天光。
长须蝴蝶花心躲,大眼青蛙叶底藏。
柳袖斜飞湖岸上,荷裙摇曳水中央。
银珠急落篱笆院,醉打芭蕉序曲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3
发表于 2011-9-15 20:07 | 只看该作者
1、A组长-蕙质兰心
一、七律 忆童年

童稚欣欣新有曲,年少谈兵胆气豪

桑田海水今如许,鱼龙迁去避找曹

蜂儿园裹香尘细,蝶避游丝过柳桥

无限清悠与幽艳,忧爱南山县咏高
本诗格律上没有问题,提出表扬。作为律诗,有两点提出探讨。一是章法,二是对仗。

诗法讲起承转合。正如小说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诗讲究起承转合。本诗是为忆童年,起句不足,“童稚”尚可说扣题之童年,而“欣欣”“新有曲”便与童年无涉,下文也没有交待。2句始,渐欲离题。34句的“桑田、鱼龙”等与童年何干。56稍稍近题,气力不够。78句离题。通篇读下来,感觉未能把握主题,是不是落笔前的构思不足。特提出,供作者参考。

对仗是格律诗特有的结构形式。此作之34、56对仗不足,望改。

二、七律 中秋佳节

中休端自明德馨 ,秋水娟娟自美人

赏心乐事人间盛, 夜来吟几有清芬

团团月光照西壁 ,圆蒲促坐话情真

佳兴吹入秋风长 ,节瘦已似蛟龙孙

   本作品,提几点与作者探讨。一是章法。章法是承载一首诗生命的结构形式。章法善,则气脉宜通,整诗玲珑剔透,望能承载诗之灵魂。章法的把握,在起承转合,从课堂上听完讲解后还需细细琢磨再加上练笔,在实践中积累和提高。二是对仗。律诗一般要求颔联劲联对仗。对仗要有大的词汇量,这要读书,要积累;同时又是建立在格律熟练的基础上的。三,基本格律。律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格律,而后才是你所承载的灵魂你的品格精神等等,俗谓穿着枷锁跳舞。这三点希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认真体会,更希望作者不气不馁继续努力,相信你能写出佳作写出精品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4
发表于 2011-9-15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袭衣香染月 于 2011-9-16 10:28 编辑

A02-小雪儿
一、七律忆童年
回舟半卧望云飞,旧日随潮入梦帏。
呼友捉蝉寻路去,引鱼戏月忘时归。
身拘久客天真远,名遂浮尘觉奥微,
度尽孤年知有悔,未珍亲劝理单衣。
   本诗作遣词造句及格律都通,有一定基础。通篇读罢,觉“忆童年”三字只是陪衬。首句以舟起兴,然而古体诗词的用字经几千年积淀已经形成了特有的联想轴,用回舟、云飞、旧日、梦帏等字眼来引起童年记忆,显得牵强。34表现“忆”字,是律诗模样。56一转是通过对比感慨现状,用词有可取处,整句还可提炼,但与童年关联不大,跑题。78亦与童年嫌远。建议本篇可另拟题目以统领全篇,细节处再加打磨。不一定单单囿于作业。于诗上加题,古人有之,今人也用。可法。

二、七律 秋日随感

横笛遥吹擎酒盅,芳心未许有谁同。
蓬门草没缘秋起,野哭天高催叶红。
俗虑旋尘愁可满,流年白鬓梦成空。
旧情终了随波去,何不相思寄予风?

本首与上大体相同,格律通,语句顺。但通篇显得散,扣题不紧。题为秋日随感,首句或可入题,但吹笛与饮酒不可同时进行。或曰横笛与擎酒是两种行为两种思绪,而下文却没有承接没有交待,由此可判为首句凑韵。2句芳心4句野哭反差太大与秋日何干。1234的铺垫不够,56句的愁与梦成了无本之水无根之木,带着78结句显得空泛。建议作者从首联切题入手重新振起,另着衣衫重理思路,期能成佳作。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5
发表于 2011-9-15 20:10 | 只看该作者
3、A组10-亦如云

一、七律 忆童年

西楼金碧染丹霞,白色围栏倚小丫。

胸挂钥匙飞蝶舞,手持彩线戏纸鸦

清溪落日山峰后  桥下流波孤影斜

尚若时光能倒转,还邀新月等阿妈。

   此作格律通顺,用语清新,有章法,其颈联“清溪落日山峰后  桥下流波孤影斜”创设景境可很好地反映主题之“忆”字,可见作者有一定功底。然有瘕疵,提出与作者商讨。一是切题,首联14字当中,到“围栏倚小丫”处始能看出是“忆”是“童年”,而此前9个字就显松散。建议此处以清新浏亮语切题。二是6句的“孤影”二字,与全诗气氛不合。7句的“尚”或为“倘”之误。三是颔、颈二联的对仗不工,还需要锤炼。一管之见,与作者商榷,供参考。

二、七律•残荷

西风菡萏落池塘  凋蕊花零触目伤

几片枯衣敲暮雨,数枝瘦骨瑟秋霜

残蓬尚忆莲心苦  远雁犹牵藕线长  

待到红英熏柳岸  清波翠影诉衷肠

    此作尚好。尾联佳,有寄予有寄托。赏。惜全诗思路未开。前五句40字只状一“残荷”之“残”显拖沓冗长。6句之“远雁”一牵境界大开,本是好句,可惜笔力未足,为时显晚,加之前部分铺垫不够,终是难挽颓势。7句远雁所牵,是思绪,这里不宜再用藕丝。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6
发表于 2011-9-15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袭衣香染月 于 2011-9-16 11:41 编辑

4、A09-秋风引

一、忆童年                           

依稀记得青梅娇,竹马双双窗下摇。

牵手园中逐蝶影,静心墙后待鸣蜩。

冤家或闹曾欢笑,朋友不依世俗标。

年岁渐增心渐老,不如当日正垂髫。

   尾联得诗趣。一句三句格律未谐。首联化青梅竹马一词,意承流水,可。字面还得锤炼。颔颈两联的对仗还要推敲。

二、七律。中秋吟月之月中仙

一轮幽素出山岫,万缕浮光银线牵。

白地霜枝生玉露,青丝羽袖袅尘烟。

杯空酒淡云裳舞,曲尽秋凉花影怜。

别后瑶台清梦缈,谁人记取月中仙。

      此作尚可。全诗由景入境,由境生情。一路吟来,直至别后瑶台谁人记取,层层递进,行文流畅,得律诗其法。感觉需要打磨的几个细节提出与作者商讨:一是首联的锤炼。2句附属于1句。由一轮明月独出峰顶,可推知光满人间,因此2句七字宜另着衣衫以承1句,拉开距离,以为下文造境。二是首句幽素用来指月,有没有出处可据。山岫,山与岫,重复。如易为首句入韵,此句好改。三是5句之“杯空”与“酒淡”意重,不若下句之“曲尽秋凉”开阔。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7
发表于 2011-9-15 20:13 | 只看该作者
5、A03-落花雨  
一、七律•忆童年

荏苒光阴数十春,萦怀最是忆童真。

呼朋打枣嬉芳野,引伴编花闹近邻。

笔笔曾开三八线,家家一过两相亲。

而今百事浮云去,唯念当时稚语纯。

   好诗,在所收诗作中,本律居首,律工词稳,当是老手所为。首联“最是”二字有味。2联山野田畴,3联教室篱边,童心依旧童趣盎然,过家家,三八线,其谁不然,读来亲切感人。尾联“百事不如稚语”收束全篇,一贯到顶。好。全诗章法得体。可谓佳构。

二、七律•秋思

小楼今夜月华盈,玉桂初开秋气清。

窗下寒蛩幽语寂,阶前黄菊暗香生。

芳心几许思无寐,远别多年意未平。

千里凝眸空感念,一枝抱影到三更。

   好律。首颔二联由月起兴,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感官,感受秋之气开启思之门。颈联一转,由景生情,得律诗法度。尾联“千里凝眸空感念,一枝抱影到三更。”造句精当,可谓佳联。用以结束全篇,得体得法。

细节上有几处提出来与作者探讨。一是首句,盈的用法。“盈”有动词形容词两用。此处,按对本句理解,当为形容词,以形容“月华”二字。查现代汉语词典,盈作形容词用有 “ 盈月”  一词,指圆月。那么这里“盈”与“华”字义重复。如易为“月华明”则不存在问题。且“明”亦为下平八庚韵字。不知妥否,与作者探讨。二是6句的“意未平”三字,显硬,上文没有交待,是为无根。虽然秋关岁暮月寄远思,而颈联下句中“远别”应照上句的“无寐”,成流水一对,但“意未平”三字,因其无根,故显难解。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8
发表于 2011-9-15 20:14 | 只看该作者
6、A04绮萌

一、七律 忆童年-海棠诱

卖家担上海棠红,勾起儿时记忆朦。

隔院高枝新果诱,凭窗望眼醉心融。

欲攀墙垛偷青涩,又恐喧声恼刺虫。

今日买来重拾味,门牙酸倒却非同。

    忆童年,用童语,清新活泼,颇具情调。好诗。首句以“卖家担上海棠红”切题,新奇养眼,为“忆童年”的“忆”字作一铺垫,赏。5句之“偷青涩”好,正是成年老眼见童心。颈联流水一对,气脉顺畅。7句“今日买来重拾味”转身得体,语味深厚。尾句之“门牙酸倒”又幽默诙谐,让人会心一笑中回味无穷。赏。

两个细节提出探讨:一是用对仗。颔联之“新果诱”与“醉心融”凑字之嫌。颈联之“偷青涩”与“恼刺虫”,词类未工。二是尾句之“却非同”语义含混不清,宜另设词语以收束,可不要辜负了尾联的前十一字之飘逸风姿。

二、七律 送别

疏柳翻风鸟落鸣,江边渡口晓寒轻。

无端入雨离愁漫,不意迷沙泪目盈。   

痴望扁舟随逝水,叹留孤影伴飞英。

莫忧此去千山远,执手相思一路行。

   此律前上片稍顺,下片弱,气脉未通。首句“疏柳翻风鸟落鸣”用语显涩,不若“柳自依依鸟自鸣”,用平常语平常境,将依依杨柳来切送别一题。2句“江边”与“渡口”意重。若以“春衫灞上晓寒轻”易之,不唯上承1句之柳,更引出送别双方,得其法度矣。3句“无端入雨”不通,而“无端”二字,既是送别,则细雨织愁即为有来由有原因,不宜称之为“无端”,全句不若易为“临歧丝雨织愁细”。4句“不意迷沙”不通,“泪目”为生造词,不妥。4句之“泪”可由下文的“舟”来牵得。如易为“载梦云帆惹泪盈”,拉开与3句的时空距离,为下文作个铺垫如何。以上看法及修改意见是在揣摸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所做。只是个人观点,供作者参考。下片四句,思路未开。请作者自行推敲。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9
发表于 2011-9-15 20:16 | 只看该作者
卷舒为霞  
   《七律·忆童年》
少年趣事今犹记,不老童心笑语欢。
带土黄瓜堪解渴,含浆玉米也当餐。
人前偶把英雄扮,课后常将桌肚钻。
惬意还推寒暑假,柳林深处组兵团。

       本诗状写童年趣事,情趣盎然,将口语入诗,是一种难得的尝试。格律亦工。不足处在于章法不够,诗的语言不足。
《七律·雨前即景》
燕子低飞过矮墙,乌云压境暗天光。
长须蝴蝶花心躲,大眼青蛙叶底藏。
柳袖斜飞湖岸上,荷裙摇曳水中央。
银珠急落篱笆院,醉打芭蕉序曲扬。

    本诗和上一首差不多。状雨前景如在眼前,这是作者观察细致,生活体验深刻所致。但同样,也存在诗的语言不足问题。裁剪不够章法显呆板,尾句跑题。
    建议作者把这两首诗重新裁剪,语言上再打磨。有这个细致的观察细心的体会,期能出好诗出佳品。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0
发表于 2011-9-15 20:19 | 只看该作者
{:5_142:}谢谢笑傲峰林老师的独到细致的点评,辛苦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1
发表于 2011-9-16 09: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 小时
主题
1

101

帖子

0

精华

416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5222
经验
4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12
发表于 2011-9-16 10:0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3
发表于 2011-9-16 10: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4
发表于 2011-9-16 10: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5
发表于 2011-9-16 11: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6
发表于 2011-9-16 12: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7
发表于 2011-9-16 12: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主题
0

82

帖子

0

精华

76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107
经验
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7
18
发表于 2011-9-16 20: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笑傲峰林老师精彩细致的评阅,老师辛苦了!
{:5_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3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4822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3
19
发表于 2011-9-17 09:37 | 只看该作者
峰林哥好评。建议萌萌在峰林老师修改后前半部分的基础上补全全诗
一袭衣香染月 发表于 2011-9-16 12:07

非常感谢峰林老师细致点评!

月月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20
发表于 2011-9-19 09:30 | 只看该作者
A06-雨  

忆童年
芦花落去草尤氤,笑语临风三两身。听得蛙鸣心意起,携来夕照也撩人。
薄衣不晓秋凉早,好梦依然月下臻。料得童年终别去,霜花叹我目空尘。

点评:本诗的格律没有问题,入声字的使用也都准确无误,提出表扬。有几个观点提出来与作者探讨。
一、为诗为文,道理相通。有个中心有个脉络,所用的语言词句围绕中心,所使用的物象之间有条线串起来,形成通畅的脉络。比如:诗题为童年,围绕童年选取典型片段敷衍成篇。1句之芦花秋草(因芦花已落,草当为秋草)切题不紧,看不出童年点不出忆字来。而这种造境也与童年欢快明亮的格调不谐调。56句之薄衣秋凉月中好梦,与童年无涉。这样7句之“童年别去”无根无本。通篇散落一地,难以成体。就线索与主题的使用,且看杜诗一首: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斐二端公》。杜甫
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
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
这里,诗题为有怀,斐二为御使,唐时称端公,出使南方。诗中称“南纪”。  看它开篇称“风涛正壮”称“阴晴不分”。以下3句 野流行地日,是雨而乍晴。4句 江入度山云,江接矮云是晴而又阴。这样34句即由:阴晴二字贯穿。5句雷声又起,6句水面兴波,正是归结到7句“雨来”二字。这样,“雨来”串起56句。7句铜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这样,诗首尾的统领上下文的字眼就能不折不扣地为主题“有怀”二字服务。
就线索与主题这两点上,上例可法。当然杜诗博大精深,可挖掘的东西很多。联素到作者诗作,就此两点提出探讨。
二、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在创作实践中宜细心揣摸。要通顺流畅,让人一读能通能懂。诗中1句之“草尤氤”2句“三两身”4句“携来夕照也撩人”6句“月下臻”8句“目空尘”,这些生造之嫌。宜与捊顺。
三、对仗。律诗中两联宜对仗。如2联之“蛙鸣心意起”对“夕照也撩人”属对有失。56句的属对未妥。
以上几点与作者交流,提出共勉。

旅途
盘龙环绕寂途长,万里无风何意茫?
远黛迷朦难望尽,临窗错落易凄凉。
一程相遇虚寒暖,两站无缘终又旁。
多少红尘多少字,难书一段旅人肠。

点评:本诗的尾联可赏。流畅而有余味。其他方面同上。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07:19 , Processed in 0.1064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