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6758 小时
主题1983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 UID
- 1624
- 经验
- 34962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67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3-3
|
《联律通则》与王力对仗理论
一,《联律通则》新旧(废止)两个版本是大同小异的: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 二 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旧:第二章 总 则:
第二条 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第 三 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旧:第三条 结构对应。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 七 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旧版:
第三章 附 则
第五条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据历史上诗联家创作、鉴赏实际,允许异类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②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④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介词、连介词与助词、联绵字等常见形式;
⑤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六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几百种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词法中的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顶足、流水,等等,不能尽入于律,未列本通则者,以“律有,因律;律无,循例”原则定可否;凡对偶类修辞格运用得当,合于本通则要求即可视为成对。)
-----------------------------------------------------------
二,《联律通则》与王力理论是基本相符的
王力:《古代汉语》有关论述:
关于句法结构:
“近体诗的对仗,和骈体文的对仗一样,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为仗,这是正格。”
同时说:“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体诗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
(注:
1,“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
(这一条《联律通则》中好像没有体现)
2,字面相对是“词对”,不等于“字对”。)
例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关于词性:“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依照传统,名词还可以分成以下一些小类:⑴天文⑵时令⑶地理⑷宫室⑸器物⑹衣饰⑺饮食⑻文具⑼文学⑽草木⑾鸟兽虫鱼⑿形体⒀人事⒁人伦”
(可理解为“词性对品”)
关于工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是近体诗常用的工对类型。”
(注意不是“字类”)
关于“借对”(略)
王力说:“总的来说,近体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的时候有更大的自由。诗人善于运用对仗,可以增加诗的艺术性;但是太拘泥了就会束缚思想内容的表达。宋诗在对仗上比唐诗纤巧,风格也往往卑下一些。”
王力:《诗词格律》有关论述: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 ”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 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
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
第二章 诗律 第四节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的种类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37]。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38]。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39]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
(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
(b)颜色自成一类。
(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这 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注:与《古代汉语》比,这里未列⑺饮食(茶酒餐饭等),⑻文具(笔墨纸砚等),⑼文学(诗赋书画等)”)
----------------------------
可见:
1,
词性是决定能否成对的决定性因素,对联“字面对”是指句型结构实际不同,但从字面上看似是结构相同而言,不是“字对”。“单音词”的存在,是汉语容易构成对偶的特点。对联对仗是词性(包括单音词)对,而不是只讲究“字对”。
2,
虽然句法结构与语序相同、词性相同的工对是正格,但完全允许宽对和变格:
⑴句法结构不须完全相同;
⑵词性不须完全相同;
⑶允许多种宽对技巧。
三,名诗中的正格和宽对例子
1,
结构相同且词性相同是正格: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李频)
2,
句子结构不同字面意可对是变格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李商隐)
3,
词性不同的联例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李商隐)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李商隐)
贾台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
永忆江湖悲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同上)
次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同上)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还觉夜光寒。(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同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同上)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同上)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同上)
4,
句中自对例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李商隐)
以上都是不能以“字类相对”来解释的。
-----------------
附:有关词汇字典定义:
字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字类 根据基本的字体设计变化而成的各种不同的字体,如细体字、黑体字、粗黑体等
词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
词性 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如“一瓶胶”的“胶”可以跟数量词结合,是名词,“胶柱鼓瑟”的 “胶”可以带宾语,是动词
词类 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
对偶 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联 指对偶语句,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等。也叫“对子”
对仗 [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虚字 没有很实在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亦称“虚字眼儿”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实字 (1).犹今言实词。与虚字相对。 宋 张炎 《词源•虚字》:“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 元 杨载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参见“ 实词 ”。
(2).指具体的名物词。 明 陆深 《燕闲录》:“ 杜 诗‘风吹沧江树,雨洗石壁来’,自是以实字作虚字用。树,树立之树。”《红楼梦》第三七回:“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是,又是咏菊,又是赋事。”
实词 意义比较具体的词。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品 等级,种类:~名。~类。~色。~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