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0|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雪儿学习笔记、作品汇集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9 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米雪儿学习笔记、作品汇集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06:26 | 只看该作者

米雪儿十五首==眼儿媚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4-1-6 17:45 编辑

(一)《眼儿媚》.流年
文/米雪儿
相伴渔村度流年,弹指一挥间,心仪辞赋,情牵瀚院,苦乐酸甜。
北风挥袖银龙舞,瑞雪润桑田,别离圣诞,喜迎元旦,举国同欢。


(二)《眼儿媚》.冬韵
文/米雪儿

  
烟雪初晴北风随, 曼舞绘新姿,银丝千缕,梨花万朵,玉树琼枝。
江波浩渺轻纱系, 频顾几回痴,流光凝粹,纤尘不染,步韵成诗。

(三)《眼儿媚》.夜思
  文/米雪儿
霜重三更冷西厢,星月暗无光,乌云几片,寒沙万点,归路茫茫。
一帘飞绪灯前舞,煮酒断愁肠,痴心谁顾,相思怎剪,泪洗残妆。

(四)《眼儿媚》.江南
  文/米雪儿
江雨如丝织春柔,香蕊绽枝头,盈盈含笑,频频弄影,欲语还羞。
秦淮十里烟波皱,袅袅暮云收,蓝桥回路,唐诗赋韵,谁主风流。

(五)《眼儿媚).吟春
  文/米雪儿
风暖山乡杏花红,蜂蝶醉香丛,一双燕子,几行烟柳,碧草茸茸。
紫藤架下疏篱影,翠点绿阴浓,莺啼婉转,闲吟春曲,流韵无穷。

(六)《眼儿媚》.清夜怀远
  文/米雪儿
残月如钩上西楼,风笛柳梢头,窗前飞絮,枕边凝露,往事悠悠。
多情总被无情扰,夜夜不眠休,醉弹心曲,相思无数,逐梦空游。

(七)《眼儿媚》.红楼有感
文/米雪儿
谁剪潇湘一丝愁,独自倚红楼,芙蓉花落,梧桐叶零,雨冷清秋。
无端谁惹相思妒,缓缓泪倾流,声声杜宇,空添惆怅,天意难求。
   

(八)《眼儿媚》.喜春
  文/米雪儿
谁展清音放歌喉,喜
鹊闹枝头,东君送暖,群芳争艳,一片春柔。
暮云轻掩鹅黄柳,紫燕对眠休,杯中邀月,伊人同醉,情满西楼。

(九)《眼儿媚》秋
  文/米雪儿
萧瑟西风碧荷残,烟雨锁清寒,云沉暮晚,声声鶗鴂,萦乱心弦。
眉妆小试君无见,对镜泪轻弹,新愁几许,情丝怎剪,素影栏杆。

(十)《眼儿媚》.春不管(戏联网名)

文/米雪儿
人面桃花嫁东风,飞雾锁奇峰,揽云追鹤,渔舟唱晚,弯月星空。
江南醉钓寒江雪,孤笠一蓑翁,玉箫横笛,天涯倚梦,大漠惊鸿。
   
(十一)《眼儿媚》.潇湘情
   文/雨儿
花落花开叹潇湘,片片染成伤,妆台素影,情怀摇烛,冷月西窗。
相思不减三更泪,滴滴碎柔肠,残笺小字,琴音绕指,无数凄凉。

(十二)《眼儿眉》.醉江南
   文/雨儿
风暖苏堤柳生烟,桃李竞欢颜,廊桥互应,长亭相望,翠隐红莲。
接天碧色无穷尽,渺渺水云间,倚窗听雨,泊船夜话,醉梦江南。
(十三)《眼儿媚》春醉江南
  文/米雪儿
暮春西湖晓风柔,星月入江流,轻舟戏浪,芙蕖弄影,粉面含羞。
多情恰似春江水,转眼上眉头,一帘幽梦,满窗心事,无尽无休。

(十四)《眼儿媚》.红莲
文/米雪儿
千顷红莲碧湖栽、朵朵竞相开,香风盈袖,月光梳影,仙境瑶台。
轻纱淡笼烟波渺,云雾踏风来,寒山寺隐,钟声缭绕,不染尘埃。

(十五)《眼儿媚》.忆
  文/米雪儿
心碎残笺墨留痕,字字湿罗巾,流年似水,浮华如梦,零落成尘。
抚弦怅捻兰花指,曲曲痛牵魂,汉宫秋月,断桥残雪,昨夜星辰。

心碎残笺墨留痕,字字湿罗巾,今年春事,杏花红雨,零落成尘。
抚弦怅捻兰花指,一曲梦中人,汉宫秋月,断桥残雪,昨夜星辰。

心碎残笺墨留痕,字字湿罗巾,经年春梦,杏花红雨,风逐香魂。
抚弦怅捻兰花指,一曲断肠人,平沙落雁,断桥残雪,昨夜星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0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4-1-6 17:44 编辑

《眼儿媚》.流年
文/米雪儿

相伴渔村度流年,弹指一挥间,心仪辞赋,情牵瀚院,苦乐酸甜。
北风挥袖银龙舞,瑞雪润桑田,别离圣诞,喜迎元旦,举国同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主题
19

862

帖子

3

精华

3095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679
经验
30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19
52
发表于 2013-9-27 18:19 | 只看该作者
雪儿 把毕业证和作品都存在这里吧!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43 小时
主题
63

1591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0363
经验
574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2
51
发表于 2013-5-16 11:36 | 只看该作者
神马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3-4-20 09:41 编辑

一剪梅雨荷
文/雨霖铃
十里香菏万点红,闭月花容,玉面芙蓉。
亭湖翠羽淡香溶,波逐莲风,俏影重重。
烟笼青塘细雨濛,摇曳玲珑,流韵朦胧。
芳心暗许难相逢,思念无穷,绿蚁情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06:13 | 只看该作者
填词十法(昔音进)
   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旨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必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者,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却又、那堪之类,三字如莫不是、最无端、又早是之类,此等虚字要皆用得其当。若一词之中,两三次用之,便觉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亦不可多用。

  填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衬逗虚字法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似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

警句

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则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主题
19

862

帖子

3

精华

3095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679
经验
30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19
48
发表于 2013-1-5 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02:40 |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之十 二字属对法 ­

­

­

    一字之对既习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 ­

    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 ­

    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 ­

    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

­

­

    天类 ­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残霞 雷鼓/风铃 花朝/谷日 九夏/三冬 丁年/午夜 菊月/梅天 ­

­

­

    地类 ­

    山腰/水腹 蜀道/秦关 黄浦/赤城 榆关/梓里 济北/淮南 金井/玉溪 岐山/渭水 剑阁/炉峰 西江/北海 雁门/鸡泽 ­

­

­

    人类 ­

    桥父/芥孙 荻母/梅妻 茶神/酒圣 奇侠/逸民 农夫/士子 织女/针神 红玉/绿珠 白眉/黄发 云鬓/雪肤 口禅/牙慧 ­

­

­

    物类 ­

    缁衣/赤舄 衾角/帐眉 琉璃/琥珀 玉环/金珥 红笺/白简 棘矢/桑弧 秧针/稻剑 芍药/荼□ 鹦鹉/鹧鸪 吴牛/蜀犬 ­

­

­

     □:蘼中以纟代非。荼□(tu2mi2):落叶小灌木,花白而有香。 ­

­

­

­

       学诗百法之十一 三字属对法 ­

­

­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

­

­

     天类 ­

     风吹花/日照树 月移栏/云出岫 看花日/斗草天 烟初散/露未干 含宿雨/带朝霞 嫩霜寒/香雾湿 桐叶雨/楝花 ­

     风月满湖/星临户 歌风曲/咏雪诗 彩虹垂/晴日映 清和月/料峭天 百六辰/重三节 ­

­

­

     地类 ­

     山有色/水无声 水如烟/涛似雪 榆塞外/柳城东 十二衢/三千界 松菊径/薜萝泉 杏花村/桃叶渡 波澜阔/岛屿深 ­

     傍山城/临水驿 ­

­

­

    人类 ­

    花君子/酒圣人 子象贤/孙绳武 丸熊母/挽鹿妻 入幕宾/升堂客 弹冠客/进履人 赤松子/黄石公 颍士奴/康成俾 ­

    贤避世/士居贫 矍铄翁/逍遥子 嵇康懒/许靖贫 气凌云/心捧日 腰舞柳/舌生莲 ­

­

­

    物类 ­

    芙蓉带/薜荔裳 挂壁冠/寻山屐 金步摇/玉条脱 珊瑚网/琥珀杯 镂青笔/飞白书 流星矢/偃月刀 花荫浅/草色深 ­

    玉关柳/金井梧 蔷薇露/茉莉霜 月瓜凉/吴藕嫩 云外雁/水中鸥 喘月牛/追风骥 ­

­

­

­

        学诗百法之十二 四字属对法 ­

­

­

     由三字对而增为四字对,其法较易。兹再分类举例于下: ­

­

­

     天类 ­

     风吹槛外/日照窗前 渡口绿烟/溪头红雨 春风舞柳/夏雨喧荷 踏雪溪桥/迎风水榭 微雨淡云/晓风残月 ­

     有风伏热/无雨冬晴 ­

­

­

     地类 ­

     山色迎眸/水声入耳 万顷波光/千山雨意 埋盆作池/迭石成嶂 绕城水绿/排闼山青 风皱麦浪/雨洗松岚 ­

     三径苔痕/一庭树影 ­

­

­

    人类 ­

    男羁女角/婢织奴耕 舍肉贻母/含饴弄孙 南贫北富/浊圣清贤 谢隐东山/韩瞻北斗 才储国器/寿冠耆英 ­

    苏妇题图/宓妃赠枕 白手成家/丹心报国 舌翻三寸/肠荡九回 ­

­

­

    物类 ­

    冠裳毕集/履舄交加 舞扇歌衫/耕蓑钓笠 屏围芍药/帐暖芙蓉 紫云割砚/红雪飞笺 跃马横戈/闻鸡舞剑 ­

    菊泉汲酒/槐火烹茶 黄菊吟诗/紫芝作饵 霜侵菊熟/雨绽梅肥 花鸟和风/草虫冷露 狐知集腋/象戒焚身 ­

­

. ­

­

­

      学诗百法之十三 五字属对法 ­

­

­

    五字对已成诗句,其平仄应较前稍宽。然第一第三字虽可不拘,如当用平而可以用仄,当用仄而可以用平, ­

    及平对平仄对仄之类,而第二第四字则不可稍误,如当用平者必须用平,当用仄者必须用仄,及平对仄仄 ­

    对平之类。此前人所以于五言近体诗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之说。兹试举例于后: ­

­

­

    天类 ­

    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

­

­

    地类 ­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

­

­

    人类 ­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豪轻碧展眉 长贫唯祝健/渐老不禁愁 ­

­

­

    物类 ­

    径晚红黏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学奕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餹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

. ­

­

­

         学诗百法之十四 六字属对法 ­

­

­

­

    由五字对而增为六字对,平仄通用与不通用处,其法相同,不过造句之时,需要圆转自如,切不可露凑合之迹。 ­

    仍照前例,分举如下: ­

­

­

    天类 ­

    日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野东风旖旎/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衬残霞画稿/花含 ­

    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

­

­

    地类 ­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 ­

    白水长流 ­

­

­

    人类 ­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 ­

    王曰爪牙 天锡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

­

­

    物类 ­

    草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客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天 ­

    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 ­

    射虎/水沉远渚然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02:39 |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之五 五律平起法 五绝平起附 ­

­

­

  五律每首八句,首句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平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兹先视其法于后: ­

­

    ○○●●△,⊙●●○△。⊙●○○●,○○●●△。 ­

    ◎○○●●,⊙●●○△。⊙●○○●,○○●●△。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者,平声之符号也,●者,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平声而可易仄声之符号 ­

  也,⊙者,应用仄声而可易平声之符号也(△者,平声之韵也)。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五绝 ­

  则只有四句,依照前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韵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句不押韵之平 ­

  起法。学者细细揣摩,不难收举一反三之效。 ­

. ­

­

­

        学诗百法之六 五律仄起法 五绝仄起附 ­

­

­

  仄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示其法于下: ­

­

­

    ⊙●●○△,○○●●△。◎○○●●,⊙●●○△。 ­

    ⊙●○○●,○○●●△。◎○○●●,⊙●●○△。 ­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改为●●○○●可也。五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 ­

  平仄,五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能将前两首之平仄反复熟读,则作五律五绝诗,自 ­

  无失调平仄之病。 ­

                    学诗百法之七 ­

七律平起法 七绝平起法附 .     ­

七律亦每首八句,首句亦有押韵者,亦有不押韵者,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为平起。兹将其法示下: ­

­

­

     ◎○⊙●●○△,⊙●○○●●△。⊙●◎○○●●,◎○⊙●●○△。 ­

     ◎○⊙●○○●,⊙●○○●●△。⊙●◎○○●●,◎○⊙●●○△。 ­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亦只有四句,依照前半首之平仄, ­

     即为七绝首句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 ­

. ­

­

­

        学诗百法之八 七律仄起法 七绝仄起法附 ­

­

­

     七律仄起者,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也。其法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将八句之平仄表示于后: ­

­

­

      ⊙●○○●●△,◎○⊙●●○△。◎○⊙●○○●,⊙●○○●●△。 ­

      ⊙●◎○○●●,◎○⊙●●○△。◎○⊙●○○●,⊙●○○●●△。 ­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 ­

    之平仄,七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欲作七律七绝诗,须将此二首平仄随口念熟,则 ­

    下笔之时,自然声调稳妥,而不至有差误也。 ­

­

­

­

第二纲 对偶 ­

­

­

­

      学诗百法之九 一字对偶法 ­

­

­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 ­

    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 ­

    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 ­

    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 ­

    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征羽为五音。征,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征羽等字,革又为 ­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 ­

    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例句之旁,原标注有平仄符号,略去,反正平仄相对就是了。] ­

­

­

     天类 ­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雹/虹 春/夏 夜/朝 年/岁 暑/寒 ­

­

­

     地类 ­

     山/水 石/泉 河/井 海/江 城/市 邑/田 乡/野 路/桥 溪/谷 沼/池 波/浪 岸/滩 ­

­

­

     人类 ­

     男/女 祖/孙 妻/子 弟/兄 宾/主 圣/贤 农/士 死/生 穷/富 面/心 头/足 目/眉 身/手 智/愚 忠/孝 ­

­

­

     物类 ­

     冠/履 带/衣 珠/玉 斗/升 刀/尺 剑/枪 灯/镜 帐/帘 茶/酒 草/花 桐/竹 杏/桃 梅/菊 马/牛 禽/兽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02:38 | 只看该作者
  二 辨别平仄法 ­

­

  作诗之法,合上平下平声统曰平,合上去入三声统曰仄。平声仄声,绝然不同,一则和柔圆润,一则亢直短促, ­

  学者最易辨别。唯有一种可平可仄之字,或可通用,或不可通用,若不加意辨明,非唯失去真解,并犯出韵及 ­

  不调平仄之病。兹将此种字之可以通用与不可通用者,分别略举于下: ­

  平仄通用者—— ­

  衷 平声一东,去声一送,义同,中心也。 ­

  供 平声二冬,去声二宋,义同,供奉也。 ­

  撞 平声三江,去声三绛,义同,捣也。 ­

  贻 平生四支,去声四寘,义同,馈赠也。 ­

   ………… ­

  平仄不可通者—— ­

  风 平声一东,空气相激而成谓之风,去声一送,讽刺也。 ­

  缝 平声二冬,弥补也,去声二宋,隙也。 ­

  降 平声三江,读如杭,伏也,去声三绛,自上而下谓之降。 ­

  为 平生四支,作也,去声四寘,因也。 ­

  ………… ­

  前举平仄可通用之字,虽则诗中随意可用,然而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至于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 ­

  万不可稍有差误,羼杂其中。学者宜将所举之字,依仿练习四声法,先行熟读其音,次则详译其义,随时随地, ­

  留心辨别,不出匝月,而字之平仄,无不了然胸中。他若一字而兼数平声或数仄声者,其义亦有可通不可通之 ­

  别,不妨以此类推。 ­

. ­

­

­

        学诗百法之三 检查诗韵法 ­

­

­

  近人作诗,皆奉梁沈约诗韵为标准,故平上去入四种韵目,不可不牢记胸中。但是上下平各十五韵,而上声仅有 ­

  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只十七韵而已,学者苟不明四种韵目隶合之法,则于四声之字,何字归入何韵,断 ­

  难分析清楚。兹为便利学者检查诗韵起见,特将四声一百零六韵韵目,合成一表。俾知某字在平声某韵者,其上 ­

  去入三声之字,即知在某某等韵。如同字在平声一东,其上声之动字定在一董,去声之洞字定在一送,入声之独 ­

  字定在一屋。以此推寻,百不失一,不必东翻西阅,而无字不可一检即得也。表列如下: ­

­

­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

   四支 四纸 四寘 四质 ­

   五微 五尾 五未 五物 ­

   六鱼 六语 六御 六月 ­

   七虞 七麌 七遇 七曷 ­

   八齐 八荠 八霁 四质 ­

   九佳 九蟹 九泰十卦 八黠 ­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七曷 ­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十药 ­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十药 ­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十药 ­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月 ­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祃 十一陌 ­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

   九青十蒸 二十四回 二十五径 十二锡十三职 ­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一陌 ­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

   十四盐 二十八俭 二十九艳 十六叶 ­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 ­

­

­

  上表将下平声之九青十蒸并为一韵,将去声之九泰十卦并为一韵,使平上去三种韵目各成二十九数,然后再将 ­

  入声十七韵就每韵中各字之声合于平声何韵者,亦分成二十九部,各相隶属,而后诗韵中无难检之字矣。 ­

. ­

­

­

       学诗百法之四 通转古韵法 ­

­

­

  作诗之韵,或可通,或不可通,或可转。通者,以本音通本音之谓,如一东之与二冬,八庚之与九青、十蒸是 ­

  也。转者,转其声而后通之谓,如一东之与三江,四支之与九佳是也。盖东冬同为舌端音,更青蒸同为齿头音, ­

  其音既属一本,故可通。东为宫音,江为商音,支为征音,佳为商音,一宫一商,一征一商,皆非本音,故欲 ­

  通其韵,必先转其声乃可。但通转之法,今韵较严,而古韵极宽。如一东二冬固可通,一东与三江既非本音只 ­

  能转韵而已,而古韵则东冬江三韵均可通。又如四支之与九佳十灰亦非本音,必转而方通,而古韵则微齐佳灰 ­

  文五韵均可通。又如上平之十一真与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及下平之一先,在今韵中万不能通,而古韵则 ­

  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竟可通叶。又如三江之与七阳通,二萧之与三肴四豪通,犹得谓之谐声。若夫下平之十二侵 ­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四韵可通,则唯古韵为然耳。又如六鱼之通七虞、八庚之通九青十蒸,古韵更数见不鲜矣。 ­

­

­

  上声中一董二肿可通,一董二肿与三讲亦可通,四纸与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可通,十一轸与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 ­

  十五潸十六铣可通,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三韵可通,二十哿与二十一马、二十三梗与二十四回可通,二十六寝 ­

  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三韵可通,此足见古韵通转之宽也。 ­

  去声中古韵之可通者,则哟一送二宋之通三绛,四寘五未八霁之通九泰十卦十一队,六御之通七遇,十二震之 ­

  通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之三韵相通,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之二韵相通,二十 ­

  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虽未有通转,而二十七沁之与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古韵中又可通叶矣。 ­

­

­

  入声十七韵,其中一屋与二沃三觉可通,四质与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宵可通,十一陌与十二锡十三职可通,古 ­

  韵中所未见通转者,只十药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之五韵耳。 ­

­

­

  古韵之可通可转,即如上述矣。今试进而言转韵之法,或则两句一转,或则四句一转,或则六句八句一转,盖 ­

  转韵之句,必以双数,不能以单数。且通篇上下,尤须铢两匀称,无头轻脚重之病。即韵之平仄,亦须相间而 ­

  用,如前四句押平韵后四句换仄韵之类。至于通韵之法则反是,止就韵之可通者押之,或通体用平韵,或通体 ­

  用仄韵,断不可平仄相间而用也。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0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2-12-26 02:37 编辑

 学诗百法本书专为学诗的人指示门径,从声韵、对偶、字句、章法、规则、忌病、派别、体裁八方面入手,按  
    五七言古体、五言律绝、七言律绝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诗歌创作划分为炼字、造句、属对、押韵,  
    以及起、承、转、合等百种方法,每种方法都结合具体例证,特别是唐诗中的代表性诗篇进行剖析和指导,实  
    用价值极强。初学诗者读此书,可获举一反三之效。  



  【相关序文】  



  ◎学诗百法 刘坡公(著)  


  录入者序:  


  今人学诗,一般启蒙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或《诗词格律》,我也同样。但我最喜欢的一本学诗蒙书  
   则是刘坡公的《学诗百法》。《诗词格律》是白话体的面向人民群众的普及读物《千山鸟飞绝》的作者,《学诗  
   百法》则是半文言的诗学教材。不读此书,不知此书之妙,读罢此书,方知写诗之妙。  


  抖起精神,我将陆续将此书敲录贴出奉献给大家。初学者按图索骥,用心揣摩,相比获益匪浅,诗坛高人全当  
    是温习功课好了。全书录入完毕后,还请咪咪代为收藏入库,莫辜负俺的一场辛苦。原书繁体竖排,句号断句,  
    录入时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相应更动。  


  不知道刘坡公的生平,只知道世界书局于民国十七年出版过《学诗百法》。手里的册子是1982年9月上海古籍  
    书店出版的世界书局版复印本,定价人民币0.43元。  



  编辑大意  

□ 本书定名学诗百法,专为学诗者指示门径,文字务求浅显,体例不厌详尽,初学得此,极易领悟。  
□ 本书共分八大纲:一声韵,二对偶,三字句,四章法,五规则,六忌病,七派别,八体裁。其中又分各子目若干  
   则, 共成百法,以供作诗之研究。初学细细揣摩,必能信手成章。  
□ 本书教人学诗,贵由浅而入深,故第一步教以五七言古体,第二步教以五言律绝,第三步教以七言律绝。学者循  
   序渐进,可收举一反三之效。  
□ 本书对于作法,极为注意,如炼字造句属对押韵等,以及诗之启承转合各法,均分条说明其理,又各举一例以为  
   证。学者依样葫芦,可无扞格之患。  
□ 本书以初学作诗,宜乎多读,故就唐诗三百首中,分别写景言情寓意托物等种种章法,各选一首为例。读者奉为  
   范本,无须再购他书。  
□ 本书体格详备,除古诗及五七言律绝外,凡唐诗三百首中所不载者,本书旁搜博引,加意采辑,以飨学者。  



第一纲 声韵  

   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生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  
  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  
  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  
  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  
  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  
  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  
  是为入声。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为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  
  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  
  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  
  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  
  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  
  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历三日,  
  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  
  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  
  树例于下: (以平上去入为序)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御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哀亥爱曷   该改盖葛   台怠队夺   真轸震质   申笋舜室   仁忍润术  
    音引印乙   旬尽殉疾   文吻问物   芬粉粪拂   元阮愿月   翻反贩发  
    烦晚万伐   干澣旰割   丸缓换活   滩坦叹脱   删潸疝瑟   间简涧吉  
    先铣霰屑   笺剪箭节   钱践* 绝   传篆膳舌   坚剪见洁   萧小笑削  
    辽了料略   腰杳要约   交狡校脚  高槁诰阁   遭早灶作   桃稻盗铎  
    歌哿个古   科可课窟   麻马祃陌  牙雅夏译   八把霸伯   阳养漾药  
    张涨帐酌   长丈让若  将奖酱雀   香享饷谑   央养恙约   良两亮略  
    情静净夕   惊颈敬戟  莺影映益   丁顶钉滴   蒸拯证职   尤有宥亦  
    仇受授石   邹酒奏责  金锦禁急   阴饮荫邑   含暗憾盍   甘敢绀鸽  
    盐琰艳叶   奁脸敛猎   咸豏陷洽   缄减鉴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33 | 只看该作者
押韵之戒忌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饯王晙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上论盖袁氏个人之见解,固不足以引为正体也。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另外,目前通行之国语用词,亦有与闽南语颠倒用之,而其义不变者。如热闹、颟顸等。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庄‘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杂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杂侏离(蛮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
    “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减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十四寒‘繁’字,音盘,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审音,勿以为末节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己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卢仝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此外,又有所谓分韵、和韵、次韵、用韵、叠韵等名词。于此一并稍作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也。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钩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祗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吾人当深体会之。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脉横亘,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也。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 元稹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 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以上为近体诗押韵之大体原则,及应戒忌事项。初学者多读多做,自有心得,所谓熟能生巧也。

    兼论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通微,鱼通虞,萧通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如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迁,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忆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肿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肿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盖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2-12-24 05:26 编辑

(六)其他:

1、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母体——绵绵土——故乡)

8、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于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另一种表现手法是拟人)

3、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3 | 只看该作者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2 | 只看该作者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0 | 只看该作者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19 | 只看该作者
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举例
类别
                     例句                               作用
比喻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比拟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叠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2-12-24 05:17 编辑

古诗常见表现手法(太伯必讲,同学必会)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竟无语凝噎。
上片除“念去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
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②杜甫《月夜》的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与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②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②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对比战乱的北方,就会后悔不及。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美妙。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二、古诗词的结构技巧
技巧名称
例  子
特  点
以自然景物起句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郞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起句用“红花”“春水”引出,来比拟下联中的“郞意”与“侬愁”,整首诗浑然一体。
开门见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歌开篇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景结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诗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本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意象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为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此词九个意象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首尾照应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21 | 只看该作者
        8、八字句 www.69699.org8 ~0 ^- c# t; L% s4 u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9、九字句 ----让心情一起飞扬& g   ]   F! M5 j/ J9 U" P! `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 [6 k" n! X; z4 c5 t; a! t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S% y4 u2 W   Z   \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p4 P8 b9 A8 [
11、十一字句 www.69699.org2 x& f7 G/ f& y: F5 E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 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k! Z' o: d/ E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 t+ z7 G0 z# q5 ]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有人认为古人写词时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使用,许多词牌的一些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www.69699.org. L$ ~. O- M8 \9 z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有人说这是因为入声可以代替平声。其它一些词人在四个四字句第五字用仄声时也多是入声或上声。
     再看看其它词牌,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菩萨蛮》上下阕末句第三字有人认为必须用平,理由就是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多数词人用仄时用的都是入声或上声)。此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词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明倒数第二字有人用仄声(多数是入声和上声),词谱却非要规定必须平!——看起来很有道理呀!?可实际上是不对的! ----让心情一起飞扬' T3 w2 `" }2 w. f+ B9 A$ z6 q" A
      古人确实有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情况,但是不是常规。如韦庄的“白头誓不归”(《菩萨蛮》)、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杨万里的“看十五十六”(《好事近》)等,如果不用这个理论解释,肯定是出律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9 f: R' N: \. @2 w; S9 q2 O
  综合以上情况,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实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办法,并非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 “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根本没有仔细校对过词谱!却把古人的话曲解并当成不可违反的理论! ----让心情一起飞扬+ m& H: `* T+ O- o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 P0 g, r   o4 H. s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s8 K   Z: x) K6 W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K4 F: X' X: S+ O1 q5 d" c" m9 z% {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H/ {) \* U2 C, y% j+ h: b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g, l* S3 {, L' N# x* r2 s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让心情一起飞扬" U$ K0 m- q9 O1 X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z9 f2 O% P3 w/ k+ T
 例:《菩萨蛮》唐;李白 ----让心情一起飞扬7 A) j" O! n5 F) I/ I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G6 f( i6 \0 ]9 v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7 d   j8 ?9 `1 M. l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 |7 w8 S- W# h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r# H7 x* C: C: E( Q0 x; x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1 Q$ o9 Q5 q2 I7 o: A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 @, T, o3 u7 R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让心情一起飞扬1 L- l% w/ {; G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w3 F$ H1 f5 U! A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 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G6 ^* A4 g2 l3 ~0 T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让心情一起飞扬4 c" [0 M5 Q' L8 b( [4 w0 a% E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让心情一起飞扬' a3 m* Y7 I! K9 L. ^3 l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 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 小令(59字以内)五十三调 ( P* C$ E* w5 d   C( l: t" U
〖十六字令〗〖忆江南〗〖渔父〗〖捣练子〗〖江南春〗〖忆王孙〗〖调笑令〗〖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点绛唇〗〖浣溪沙〗〖霜天晓角〗〖菩萨蛮〗〖诉衷情〗〖采桑子〗〖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谒金门〗〖好事近〗〖忆秦娥〗〖清平乐〗〖一络索〗〖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喜迁莺〗〖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乌夜啼〗〖眼儿媚〗〖朝中措〗〖人月圆〗〖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游〗〖醉花荫〗〖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玉楼春〗〖虞美人〗〖南乡子〗〖一斛珠〗〖踏莎行〗〖小重山〗
* 中调(60~90字)二十五调
〖临江仙〗〖蝶恋花〗〖一剪梅〗〖唐多令〗〖钗头凤〗〖破阵子〗〖渔家傲〗〖苏遮幕〗〖定风波〗〖好女儿〗〖谢池春〗〖行香子〗〖青玉案〗〖感皇恩〗〖天仙子〗〖江城子〗〖千秋岁〗〖离亭燕〗〖风入松〗〖祝英台近〗〖御街行〗〖一丛花〗〖山亭柳〗〖蓦山溪〗〖洞仙歌〗 ----让心情一起飞扬& u1 _. l9 m5 a2 K9 `
*长调(90字以上)三十调
〖满江红〗〖水调歌头〗〖满庭芳〗〖汉宫春〗〖烛影摇红〗〖八声甘州〗〖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暗香〗〖扬州慢〗〖双双燕〗〖玉蝴蝶〗〖念奴娇〗〖高阳台〗〖桂枝香〗〖木兰花慢〗〖水龙吟〗〖石州慢〗〖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西河〗〖望海潮〗〖疏影〗〖沁园春〗〖贺新郎〗〖摸鱼儿〗〖兰陵王〗〖六州歌头〗〖莺啼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4 21:14 , Processed in 0.1147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