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19水千寻作业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预二期第一讲
4
13日:引言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联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其一是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
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以上所述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二、对联的分类:     
根据内容来分:  
A
、流风遗韵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
、立身出世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
、妙语解颐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
、寄慨抒怀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
、悼亡悲逝包括挽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A
、辨四声、知平仄。  
普通话包括的四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入声字歌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啮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杰,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毙,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除记住本歌诀中的一白六十八字外,其中一些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声符类推记忆。
例如:知道是一个入声字,就可以类推知道列、烈、咧、冽、趔也是入声字;知道是入声字,就可以类推出洛、络、骆、珞、烙、各、格、胳、骼也是入声字。
记住本歌诀,善于类推,对于不熟悉入声字的朋友是有一定帮助。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8:53 | 只看该作者
陆小凤 发表于 2013-5-15 08:50
不懂啥叫预科,我也是个小学生。多交流,多学习,多碰撞。

嗯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8 小时
主题
74

2830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527
经验
2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5
14
发表于 2013-5-15 08:50 | 只看该作者
水千寻 发表于 2013-5-15 08:43
老师,我预科出生,请多多关照哈!谢谢老师来串门!

不懂啥叫预科,我也是个小学生。多交流,多学习,多碰撞。

陆小凤 又名六朝楼主 为故人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8:47 | 只看该作者
预二期第七讲 对联的节奏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
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
语句节奏的确定,既可以按“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
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

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
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
再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
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这个一般在专有名词的运用上才会出现

“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
具体来讲,这一基本规则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
一是,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分句,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要平仄相反。
二是,多句联的各分句之句脚要平仄交替,一般情况下,其声调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
但需要阐明的是,句脚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即所谓的“马蹄格”,不失为较佳的格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
例如,朱氏规则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其特征是上联各句之句脚,除尾句收于仄声外,其余都是平声。
所以,对三句及三句以下的多句联而言,朱氏规则与马蹄格是相通的、统一的。
在楹联创作实践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变格格式,如三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平仄、平仄平
四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等。
从总结楹联创作规律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马蹄格、朱氏规则,或其它变格形式,坚持“每句句脚之平仄形成音步递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识的。
三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个别相反的例证,但从当代楹联创作实践看,这已形成一种最基本的定则。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们了解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1、从《联律通则》到叶子彤的解读,都不提及对联中的孤平,应视同不忌孤平。
且在众多的楹联研究中也多有认同对联中孤平的合理性。
但在孤平句式中不能违反“节律对拍”的规定,即节奏点上的平仄对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并牢记。
初学联者从严,中级班以上从宽
2、在对联赛事中,尽量避免孤平。换句话说,就是在正式场合应尽量注意不犯孤平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
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
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
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练了几天,不知道大家练的怎么样了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
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
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
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
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二一”。
“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
“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讲到第三点了吧
关于节奏的划分
大家平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节奏具有随意性,可以是1-3字甚至更多。
2、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联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节奏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节奏的组合。
6、节奏点(节奏的尾字)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对联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
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
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
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
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在意
其实不然,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
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我们接着看对联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
对称和关联
1、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
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
例如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陈爱珠女士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大家可能都看出此联的问题了,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
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
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2、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对联, 联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你横是不能前边大江东去浪淘尽
后边对个      从此君王不早朝吧。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吗?
我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
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
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
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今天先说到这
作业:
“不论几言,发五句分析 到自己的作业本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8:43 | 只看该作者
陆小凤 发表于 2013-5-15 08:31
好家伙,这家伙够费心的。

老师,我预科出生,请多多关照哈!谢谢老师来串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8 小时
主题
74

2830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527
经验
2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5
11
发表于 2013-5-15 08:31 | 只看该作者
好家伙,这家伙够费心的。

陆小凤 又名六朝楼主 为故人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5:1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讲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关键在于它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大家注意 ,这些语素,一旦拆开就什么意义也没有了 ,它们是个"原子团" ,所以对的时候要考虑这方面的意义 。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 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词,
a.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思想\过程似乎是动词 ,其实完全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方位名词:对的时候要对方位名词 ,如过去要对将来等,东南要对西北等 ,时间和方位要区别开来 。
b.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 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在这里有的朋友到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 ,容易把心里动词和一些形容词混淆 ,所以对出的联显得不工
有存现动词: 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 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 :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 如是、为、乃。 这个地方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但大家如果把握了这些基本的东西 ,就免除了很多困惑 。
c.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对的时候应考虑形容词要和形容词相对。
d.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 ,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这也是大家在对联过程中常见的 , 对联过程中注意就是了 。
e.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f.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对联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
b.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请大家注意 ,副词在运用的时候可以宽泛一些 ,因为它是虚词 ,可以对副词就可以了 。  
我们之所以分的这么细致,是想让大家能真正的认识掌握每个字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驾驭文字,对好对联  
介词 ,也是很重要的,尽管它在对联中比重不大 。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在对联的连缀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个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句对中慢慢的体会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用在名词前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
在介词和连词之间要看这个词是起连接作用还是和名词一起表示时间或对象 ,对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 。
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这个对联中不常用略 。
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常用 ,但要注意对应 。
C. 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这三句中的“还”字,词性就不一样 这些要注意观察 ,不要搞错了在句子中的词性 ,否则就会出错 。
刚才讲的是第二点  
现在讲第一问题  
一. 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 单音节语素 :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 双音节语素, 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义,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 这是我们对联中常遇到的问题 ,有的朋友常把一个双音节语素分开来对 ,那是不可以的 。     
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 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 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     
[1/2]这些连绵词有什么共性?
声母发音相同!这就叫双声 ,有些语素韵母相同 。  
B.叠韵 , 韵母相同的联绵字: 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  
对的时候也要考虑其共同点 , 但注意平仄和谐 。有的声部韵母均不同 。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 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     
[2/2]等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等  
关于外来词和专有名词 ,在对联中 也是一样 ,外来词要对外来词 ,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 ,注意平仄协调 ,还有就是不是双音节的 。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下,那就是专有名词要对专有名词。     
上联中出现名字,下联中在对应的地方也应出现。
在这里如果细分的话,名和字也应分开,古代文人一般的都有名和字在比较严格的对联中名和字也是有讲究的,上联有了人的姓名,下联却出现了人的绰号,总是不妥当的     
③ 多音节语素, 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 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等  
多音节语素要和多音节语素相对 ,虽然这样的词并不多见 ,但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怎样应对 。   
作业:每人至少练习分析20个3字句。发在教室置顶三自句同步练习帖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5:10 | 只看该作者
预二期第五讲,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楹联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初学对联的人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平仄如何安排,一个是词性的相对怎样才算合理。

还有一个仄起平收的原则。强调了,不要再让我看到仄收句
下联。平收。记准了。

初学对联者,我们都要求按照基本联律来创作楹联。

千年以来形成的定式,专家早有总结,有争论也与初学者无关,你只管照办就是。

关于词性如何相对,其实也有定论,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结构也要保持一致。 这就是对联的金科玉律。

掌握了这两点,其实就算是入门了。

一个认真学习楹联的同学马上就会发现,在平时的创作实践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例如,如果坚持同类词相对,就会遇到各种合掌问题

动词与形容词有时可以相对,有时又不能相对。

副词经常与动词和形容词相对,有时又不能相对,这是为什么?
对仗不是讲究实对实、虚对虚吗?那么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为什么介词与动词可相对?

如果你学到了这一步,那我就得恭喜你,说明你已经脱离了初学者的范畴,开始具体研究对联的实际创作了。

而我们今后的课程,就是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来具体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今天的课大多是语法理论方面的知识,所以可能有点枯燥,但是绝对重要。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45 | 只看该作者
预二期第四讲  对课

联的特征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间、意义相关。
明白这一点,下面来看什么是对课,所谓对课其实就是对对子。
这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形式,大概是从北宋时期就开始纳入教学体系
北宋的《京兆府小学规》就有“属对”的安排,“属对”就是对对子。到现在对课绵延近千年。凡是进过私塾的,都学习过“对课”。 因为我们就不难理解以前的革命人士,出口就是对联,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
对课是中国传统文字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 从宋代开始,对课己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
咱们的一讲论坛作业,就是属对练习,希望同学们别怕难,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所说:“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
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
这种教学手段具有三种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启发如何运用文字、组合文字积极思维的兴趣。二是打下辨析字音、字义、词性和活用典故的基础。三是逐步学会组词造句的技能。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
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老舍先生在对天津市文学青年的一次讲话也曾谈道:我们小时候念书,得对对子。
老师说“风”,我们对“雨”......要写对子,就要很仔细地分析每一个字 。
风是自然现象,雨也是自然现象,性质相同,风是平声字,雨是仄声字,声音不同,恰好平仄相对。
这样慢慢地学习,就逐渐掌握了文字的运用……对对子,只有汉字才可以这样做。
七个方块字对七个方块字,五个方块字对五个方块字,整整齐齐,声音、字数、字的性质,都是对着的。
从上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课实际上是—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同时也包含了修辞和逻辑等训练的因素。
所以我们做对课练习对发展语言智能大有裨益。
汉语是一种诗性的语言,是诸如对联这样的文学形式之所以生成的最肥沃的土壤,反过来说,又是对联等文学形式把汉语的特殊优越性发挥到极致。
汉语有着内在的文字之美、声律之美、意境之美。一个对子,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想,从不同的角度去对。
现在我来说一个这个联
水帘洞
仄平仄
对这种联的时候,可以视为“中仄平”来对。也就是说”水帘洞“的格律应该是平平仄。因此,平平仄,这种格式,可以套用一三五不论这个口诀的。第一个字,就可以不拘。
你们对的时候,就注意二三字的平仄。第一字可以不拘。
对课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古典诗词中的对偶句。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芳草有情,
夕阳无语;”

“雁横南浦,
人倚西楼”,

在反复的诵读后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对偶感,这是进入古诗词审美的一把金钥匙。
对课的练习,我们从“一字对”开始,逐步加深到“七字对”,
“一字对”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二字对”,训练我们运用主谓、动宾、偏正、联合等几种基本的组词格式,“三字对”和“四字对”,训练运用造句的格式积累对仗工整的成语。所以,对课,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语言基础训练,我们对诸如词性、平仄声韵的认识,就是通过做对子来完成的。
不但名词要对名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
这也是我们做对课首先要注意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在以后的对课中就会有的放矢了。

由于课时关系,这个属对练习,还希望大家空余时多练,上一讲的作业,没做的抓紧时间跟上,已做的自己检查一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千寻 于 2013-5-3 08:53 编辑

作业:试用群里同学们的网名做对课练习。最少对20个。注意,是对课,不是对句
1、菜单;名册。圣雪;冰心。
2、方兴;正业。淡定:疏离。
3、水千寻;云万朵。牛满圈。
4、一缕风;三尊酒。千秋雪。
5、秋水寒;晚风凉。
6、幽幽南山;阵阵北雁
7、闲放孤舟;静听小雨。
8、溪桥细柳;陌野清风。
9、一懒无鱼;三声有信。
10、逝者如斯;归心似箭。
11、清风素月;雅阁秋窗。
12、北方披甲;南亩戴花。
13、砚田闲耕;春岸懒钓。
14、梦里红尘;家乡紫燕。
15、山水放歌;月华酗酒。
16、雾锁秋心;芳凝古草。
17、离歌一曲;别酒三尊。
18、皑雪纷飞;阵风荡漾。
19、眠云卧石;戴月披星。
20、月光依依;山草漫漫。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0:00 | 只看该作者
预二期第三讲

上节课我们已讲了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今天,我们来重点讲下联律和对仗,在讲联律之前,我们先熟悉与对联概念相关的几个名词。

一、对联常用术语
1、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2、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3、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4、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等。
5、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等。
6、句脚: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
7、联脚:无论上联还是下联,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单句联的句脚也就是联脚。有人曾用联脚概念出一个句子: 出句:对联有脚不能走。
8、成联:上下联完整的称为“成联”,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成联称为“自撰联”。
9、出对句:应对游戏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根据出句而应对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10、横批:对联还常常有横批,就是张贴在壁柱间横眉上、对全联的意思带有补充、概括、提高作用的总结性文字。一般是四个字,古时横批都是从右自左书写,为了适应或者迎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新式张帖法多数将横批从左自右书写。
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尤其应当精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11、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
12、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十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咱们再细说一下上一讲的内容:
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十条 避忌问题。
⑴忌合掌。
⑵忌不规则重字。
⑶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另一个也是特殊格式:
上联 平平仄平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律,共计以上四种。

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也有四种格式:
正格1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渡桥横铁索寒

正格2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变格:
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还有两点要说下
第一,根据中华联律通则,对联不忌孤平,但我一直认为必须尽量避免 。
第二,对联的联律不同与格律诗的诗律的地方是,对联不存在对句救。
上联出律,对方无义务帮你救过来的哦。所以说对联没有所谓的拗救,不管是本句救和对句救。对联是没这些的,
另外,我们说过,对联可以有三仄尾的
例如郑板桥题联,月来一地水,这个就是典型的三仄尾。中华《联律通则》修订稿,也承认了上联三仄尾是允许的。

六言联的联律,就是把七言联去掉第五字即可。
这里特别提一下六言联平起的联律:
上联:平平仄仄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平
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这些符合联律的联。
特别是在学习对联之初,以正格为主比较容易把握。
对联也有比较特殊的联律,如
上联 平平平平平仄
下联 仄仄仄仄仄平

也有另外两点需要告诉大家。
第一,关于散联。对联和诗一样,诗有古风之说。古风没有格律要求;有的对联同样也是这样。也没有联律的要求,有的人把这些不合联律的联,叫散联。
例如:
醒时唯见假 假而不虚;
醉里方悟真‘真又成空。
这一联就属于这样的散联。强调一下,咱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符合联律的联。
第二,对联中也有特殊的格式,咱们预科不作讨论。

作业:试用群里同学们的网名做对课练习。最少对20个。注意,是对课,不是对句
对课: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

平仄到这里就讲完了,大家看看有什么补充不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59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千寻 于 2013-5-2 23:58 编辑

十三言句,如朱仙镇岳飞庙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 -- ••-- --••
  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 •• --•• ••--

  从句内应平仄交替上看,下联完全合三言、二言与四言句律,上联后八字即“四四”两节亦合四言句律,“黑”字位虽当平而用仄,因本可平可仄,无妨;唯“三二”(即“定击碎——你这”五字)两节,全是仄声,不仅联内无平仄交替可言,与下联亦无平仄对立,应作破律看待。若将“定击”与“你这”改为平声,就合律了,但内容上恐怕又难以照顾。

  五言句与七言句,如果不能按律句通常节奏停顿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非通常节奏停顿。如“对雕栏玉砌”句,可作“对——雕栏玉砌”(一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一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 “是何时崔颢题诗”句,可作“是何时——崔颢题诗”(三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三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平平”。

  总而言之,不管碰到多长的联句,按节奏能分成几言一节,就按几言句的平仄规律处理。一副对联完全分断为若干长短不同的句子,其平仄的处理,这条原则也适合。

  把句中规则列入马蹄韵的范围,整个对联平仄的运用,就可统以“马蹄韵”三字言之,其规则也简单分明而又容易掌握了。

今天的作业:
什么是入声字,入声字有什么特点,简述你对入声字的理解。
发在阅读作业本里

(1)入声字: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声调,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已经基本消失。汉语其他六大方言中均有保留。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南京话也保留了入声字。
(2)入声字特点:
        既是一种短促音,也是一种独立调值。
若是粤语,存在有ptk三种韵尾,是入声的完整形态。若是吴方言、闽方言,则大多只保留有短促的特点,而韵尾消失,变为喉塞音。若是湘方言,则连短促的特点都消失了,只表现为一种独立调值。而在西南官话中,入声几乎全部并入阳平。在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分别派入平声、上声、去声中。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入声的话,以下这段话说得很好——

  古人曾试图描写所谓“入声调”的调值,唐释处忠称“入声直而促”,明释真空称“入声短促急收藏。”后世专家多承之,分汉语声调为“促声调”和“舒声调”。由此,阐释汉语四声的性质便采取两套分析标准:平、上、去三声以音高为标准;入声以音长为标准。然而:第一,各取标准分析同一语音现象,方法欠妥当,结论难成立;第二,古今汉语声调基于音高,入声“短促”,非声调特征,“急收藏”更说明是韵母结构问题。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23: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 对联的平仄

一、平仄 
   要能运用平仄,首先要能分辨平仄。下面就先谈这个问题。
(一)怎样分辨平仄
   平仄是声律音韵方面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

古四声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新四声(中华新韵)中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除了一部分跑到其上声和去声中去了以外,一部分混入了平声。
混入了平声的这部分入声字,也是仄,联都共行平水韵,所以我昨天才同大家说入声字,目的是你写句子的时候,注意别出律了。

新四声的平仄,按现今的普通话来分辨,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用律古、今声皆可,但不得混用。
你用了今音,就注明一下,否则就当是平水韵的。
平仄能够分辨了,现在再来谈平仄交替与对立在对联中的应用。

所谓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
所谓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
除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看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中对解缙“墙上”一联平仄作的标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标示的平仄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联内就是交替的,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平仄都相反,就是对立的。

咱们都知道135不论,即表示可平可仄,都逢单,但并不是说凡逢单的字都是可平可仄
由于有的字可平可仄,两联同一位置上,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形:两个字或者都成了平声,或者都成了仄声。
这时,就要尽量争取同中有异。若都是平声,就一阴一阳;若都是仄声就一上一去,或一去一入,或一上一入。

“墙上”联的第一个字,上联为‘墙”,下联为“山”,都是平声,但“墙”是阳平,“山”是阴平,就比较好。像这样同中有异,听起来就不至过于单调。
说到这,就说道马蹄韵了

二、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要求者,为正格。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
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违反的。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句脚规则而外,还应包括句中规则。因为句中平仄的安排受句脚平仄的制约。这就使之与句脚规则成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所谓句中规则,就是句中平仄交替的规则。平仄交替的规则比较简单。如果是五、七言句,便与律句相同,且无正格与变格之分。

五言律句,只有四种类型。两种为仄收(末一字为仄声)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两种为平收(末一字为平声)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因为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所以只要记住前两种,后两种便可以推出来了。
平时出句,你可以出上联,也可以出下联,咱们初学,就按这个格式来
五言句,四种

七言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字,其平仄也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上两平或两仄。其规律是:五言句首之字为平声者,则于其前加两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首之字为仄声字,则于其前加两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四句的括号都去掉,就是七言律句了。鉴于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也只须记住前两种,后两种就可以推出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间有三平或三仄相连,因诗律本来如此,就马蹄韵来说,可视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种变通使用,不作正格与变格区分。
如果中间之三平与三仄又可以分作两个节奏,则与马蹄韵相合更不成问题。

对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五言为“一三不论”)的说法,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
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
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
”)。“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允许。不过
三仄尾有一个是入声字,这个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为了强调什么,
咱们初学,尽量写合律的句子吧?先把基础打好。
由于上下联平仄是对立的,因此,上联为仄收句时,下联相应的部分就为平收句。
五言联与七言联,因每边只有一句,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比较固定。
每边多句者,因有一个句脚平仄应合马蹄韵的问题,就要视情形而定。
三仄尾有一个是入声字,这个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为了强调什么,
咱们初学,尽量写合律的句子吧?先把基础打好。
上联都是仄收,比较固定,就是孤平大家注意一下就是了
所以要留意入声字,要是比赛,因入声字没留意,就吃亏了

四言句有“平平仄仄”与“仄仄平平”两种(因可平可仄部分引起的变式,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无须另行列出。下同),配套使用。例如:

  椒花献颂,
  --••
  柏酒迎春。
  ••--

  三言句有四种。其中“平平仄”与“仄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山前石;
  --•
  竹下风。
  ••-

  “平仄仄”与“仄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三尺剑,
  -••
  五车书。
  •--

  二言句有四种。其中“平仄”与“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诗癖;
  -•
  画痴。
  •-

  “仄仄”与“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岳峻;
  ••
  湘清。
  --

  一言句有两种,配套使用。例如:

  地;
  •
  天。
  -

  前面所谓“配套”都是按独立成联时句脚上仄下平的次序来安排的。若不独立成联而只作联句的一部分(比如在联中用作领字)或者作多句联中的一句来使用,就不都是如此了。其规律是:若上联用仄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平收句;若上联用平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仄收句。六言或八言(含八言)以上的句子,一概如此。

  所谓“六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子”,是指一个字数在六个或八个以上,中间虽可作节奏性的停顿,却不能截然断开的句子。

  六言句的基本平仄有“仄仄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两种,且多作“二四”节奏。如某酒店联(平仄只标标准式,下同):

  铁汉——三杯软脚,
  ••  --••
  金刚——一盏摇头。
  --  ••--

  有些六言句作“一五”节奏。如某油店联:

  本——脂肪之液体,
  •  --•••
  为——斥卤所生成。
  -  •••--
有些六言句作“四二”节奏。例如:
白雪阳春——怡意;
  ••--  -•
  高山流水——洽情。
  --••  •-

  有些六言句作“二二二”节奏。例如:

  鹱翥——鲸嬉——蚌集,
  ••  --  ••
  蓬莱——方丈——瀛洲。
  --  ••  --

  有些六言句还可作“五一”和“三三”节奏。作“五一”节奏者未见其例;作“三三”节奏者,容易截然断开,这里不再列举。

  八言以上者,每一种都可以象六言句那样按不同的节奏来停顿。字数越多,可停顿的方式越多。下面只选择八言、十言和十三言,各举一例。

  八言句,如金诚夫等挽王芸生联:

  为祖国——抛赤胆忠心。参政务,察民情,驱彩笔,著雄文,毕其生劳绩卓著。万众共
  -••  •••--
长征,看大地回春,虎跃龙腾,正有待高歌猛进。
  论私谊——是良师益友。律己严,待人宽,治学勤,任事勇,数十年启迪殊多。一朝成
  •--  ---••
永诀,对满梁落月,抚今感旧,焉能不意恸神伤。

  此联总体上是不合马蹄韵的。上下联首句皆为八言,“三五”节奏。前三字均合三言句律。后五字中,两联首字上联本当为仄,下联本当为平,因皆可平可仄,上联为避五仄连用,用了平声字“抛”,下联为避五平连用,用了仄声字“是”,仍合五言句律。不过因前三字作了节奏性停顿,后五字之首仍按原平仄用字也完全可以。

  十言句,例如: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
  ••-  ••---••
  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  --•••--

  此联可分为“三七”节奏。上下联前三字平仄皆合三言句律。后七字上联合七言句律;下联首字可平可仄,当平而用仄声字“不”,不算破律,唯倒数第二字当平而用了仄声字“折”使全句犯了孤平。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一成语,无从更改,尽管用“折”字与七言句律不合,只好听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23:42 | 只看该作者
标出平仄,不用对,发在各自的阅读本里.(第一讲)
作业:
1.梅花香带雪  
  平平平仄仄
2.紫燕戏白云
  仄仄仄平平(白,古仄.)
3.山珍驴肉美
  平平平仄仄
4.蛟龙入海千般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
5.妈祖庙前求保护  
   仄仄仄平平仄仄
6.风云雨雾生雷电  
   平平仄仄平平仄
7.左右逢缘人际好
    仄仄平平平仄仄
8.茶几成对一般贵
   平仄平仄仄平仄
9.风花雪月诗来领
  平平仄仄平平仄
10.触见听香意
    仄仄平平仄
标出平仄,不用对,发在各自的阅读本里.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30 00:36 , Processed in 0.1142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