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志愿者模范(李大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台一支梅    时间: 2013-12-9 09:30
标题: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志愿者模范(李大文)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志愿者模范(李大文)
http://www.alovenet.com/InfoShow.asp?id=459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志愿者模范
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
2013年8月28日
 
何俊良,1968年生,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乡万家村人,农民,作家、评论家、诗人、楹联家,邵东县爱心义工。他出身贫寒,历尽坎坷,却自强不息,爱心不己。数十年来,传承文明,弘扬道义,他把自己当成道德路上的一名苦行僧,却被自己的言行塑造成为了一个情义兼备的钢铁汉。2011年,被评为邵阳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邵东县委、县政府评为“邵东十佳义工”。
座右铭:服务社会,快乐自己。
价值观:公众信任,组织认可,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体现在社会道德体系中。
 
命运多舛,不甘屈服的钢铁战士
父亲高度近视,母亲体弱多病的何俊良,1986年罹患流行性出血热。死里逃生提前出院的他,因无法适应在校学习,便含泪辍学回到了农村老家。尽管升学梦碎,家徒四壁,却不曾阻挡他造福桑梓的热忱。在为期二年的组长生涯中,他领着100元/年的工资,费尽心智,多方协调,跑烂了5双鞋,倒贴了数千元,终于率众修通了两条总长6千米的通组公路。
在农村,精神生活极度贫乏,许多人迷恋打牌赌博。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因应青年朋友的文学梦,他发起组建文学社团,并自掏腰包,编辑、印刷了12期社刊。
直至后来,迫于生计,没有文凭、没有背景的他,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他身材矮小,却凭着吃苦耐劳的禀性,默默地做着最苦的工作:造纸厂打浆、烧锅炉,建筑工地挑红砖、开搅拌机,十几层楼高的外墙上摇晃着身子錾墙、给工地掏厕所——别人不屑一顾的事,何俊良却无怨无悔。
2007年9月,《湖南日报》自办发行,何俊良怀着对党报党刊的尊崇与热爱,应聘到邵东发行站工作。他,毒日下潜行,暴雨中穿梭,白天送报、夜里摆摊、半夜写稿,周末还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爱心义工活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何俊良,当年便荣获工作业绩综合排名一等奖。2008年,他被评为《湖南日报》邵阳发行站“先进工作者”,被湖南日报发行公司《家园》内刊通报表彰。其精神,其业绩,也多次得到市、县党政部门、宣传部门、社会团体领导、同仁的充分肯定。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人为善的处事心态、令人称奇的工作成绩,足以证明这个体质一般但内心笃定的追梦之人,一直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奋斗精神,默默地注解着自己的道德取向和忍辱负重,为我们的社会,永久持续地释放着一种坚强不屈的人格力量。
 
七年砥砺,苦心逐日的精神夸父
苦于生活,辗转四方的何俊良,从未放弃自己心中的文学梦想。他渴望自学成才,渴望拥有更多的能量以奉献社会。于是,辛苦工作之余,他读书、看报、写作,贪婪地利用着一切时间、一切资源,充实自己。打工的城市里,他走遍了所有的书店、租书店、图书馆。凭着顽强的毅力,知识日渐充盈丰硕的他,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楹联家。
一天,飘泊异乡的何俊良,在某商业街居然看到一块“本店绝无邵东货”的招牌!店主竟然就是邵东老乡!他的内心受到极大刺痛。他决计用自己的笔来改变世人之于邵东的偏见,并立下宏愿,誓将家乡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
2005年,这位胸怀家乡、放眼天下的苦心旅人,一回邵东,就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县文化界一系列名人,广泛收集各种资料。自此,除了晚上摆摊谋生,除了勤奋创作,除了参与义工活动,他就专注于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研究性阅读和评论。3000个日日夜夜忙碌之余,其于全国大小刊物、网站发表的100余篇、近30万字的文艺评论文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马笑泉多次对他的评论予以高度评价,市文联主席张千山称赞他“是一位当今罕见的不计报酬的文化义士……为邵东文艺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在世俗化和功利心越来越侵染文化意识和控驭笔锋走向的当今,实在难能可贵。”(何俊良著《文字的使命与力量》张千山序)
如今, 何俊良已集爱心义工、作家、评论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其第一部文学评论集《文字的使命与力量》,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旨在推介宣扬邵东古今优秀诗人、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专著,也是一道凝聚社会正能量、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文明的精神大餐,其意义,自不待言!
 “我可以平凡,但绝不甘平庸!”这句蕴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铮铮誓言,也许,就是他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源。
 
传递爱心,服务社会的道义使者
在邵东,爱心义工联合会是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心公益组织。它的大爱情怀、公信原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作为一直热衷公益的爱心人士,何俊良加盟这一组织后,更是如虎添翼,其生动感人的身影,便活跃在了各种动人的场景之中。
2012年,何俊良领命成为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办公室主任。由于组织活动频繁,文案工作量大、时效紧,加班加点便成了他的寻常事。为了工作,他废寝忘食,没有了双休日、节假日;为了工作,他饱含负疚,淡漠了亲人的牵挂与期盼。有一天,正在加夜班的他,突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自己那有着严重疾病的大女儿,竟然冒着大雨独自去了30公里外陌生的乡下!尽管当时忧心如焚,但手头工作正紧又不愿惊动组织的他,只好请求打电话的好心人先帮忙照看……直到工作完成后,才急忙租车将已浑身淋透的女儿接回!
按理说,他是办公室人员,工作地点在室内。但是,义工联的大部分室外活动,都有何俊良的身影:环保爱卫,他走在前列;植树造林,他挥汗如雨;尊老爱老,他足迹遍布全县16家敬老院;文明劝导活动中,他经常第一个到岗。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他一边执勤,一边负责签到,毫不畏缩。在重感冒引发心脏周围神经官能症,在组织强行命令他住院休息时,他还是坚持到第二天的助学活动结束后,才到医院检查。但,也仅仅只是拿了一个月的药、休息了一天,又重新返回了自己热爱的岗位!
尽己所能服务社会,甘于奉献传递爱心,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义工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以与时俱进的道德魅力,影响着更多人自觉地洁净自己的内心,最终,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美好风尚,成为我们生活的最美风景——这,就是何俊良心中美丽的夙愿。
 
无惧清贫,扶危济困的爱心侠士
何俊良的家庭贫困,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妻子多病,小女尚幼,大女重创后又留有严重后遗症,一家五口,全赖夫妻俩微薄的收入。然而,用爱心填满自己每一个日子的他,其实很富有、也很幸福——粗茶淡饭,生活窘迫,却能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一名志愿者的精神家园:
一家5口挤在50平米的廉价租赁屋,却常常怜悯那些残破老屋中的贫困家庭;一家老小的健康状况常令自己黯然神伤的他,却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辛苦钱献给那些特困人士和因贫失学的孤儿——
曾记得,捐助重症婴儿罗佳琪的现场,他泪花闪闪;曾记得,慰问瘫痪青年孙国庆的床前,他柔肠百转;还记得,探望特困妇女杨干军的家里,他心悸慨叹……大爱,总让他从羞涩的囊中,掏出滚烫的心!
曾记得,在县爱心义工联合会发出“扶贫助学”倡议后,何俊良便和队友一道,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夜以继日地摸查着全县贫困学生的现状。在目睹了许多孤苦无依、无奈无助之后,善良朴质的何俊良,第一次对贫困有了切肤之痛:那一张张本该笑靥如花的稚嫩脸庞,却因为贫困而痛苦迷惘;那一张张本该托举希望的鲜红奖状,却因为贫困而写满辍学的叹息。于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他,毫不犹豫地挤出1600元,义无反顾地捐助了一名贫困学生。
1600元,对于一般人,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举家仍在温饱线苦苦挣扎的人们而言,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应着道义的感召,爱心的驱使,何俊良,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情怀……
——以心灵召唤心灵,以行动引领行动。何俊良的大爱之举,感召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了爱心助学的热潮之中。时下,在邵东,“一帮多”、“多帮一”,聚众之力,帮助他人的道德风尚,正蓬勃兴起……
 
平凡,但不平庸;清贫,但不失志。不问回报,只问良心与责任;不计名利,惟系苍生与大道。何俊良,一个脱颖于平凡之中的非凡人,一个令世俗为之震撼的普通人,奉道义为生命,以奉献为己任,其不甘命运的倔强精神,其仁爱天下的博大情怀,在让我们饱受感动和自豪的时候,也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清凉的空气、暖人的力量!
(李大文执笔)
 
 
 
【作者简介】李大文,周官桥中学教师。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理事。
 
作者: 凌一二    时间: 2014-1-27 14:08
何俊良  尊兄  是一位 大写 的人。

作者: 凌一二    时间: 2014-2-3 00:57
祝何俊良  尊兄  马年大发!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