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5.09.01截止】夏邑“天下长寿第一阁”360字长联全国征集活动启事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29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53&ID=419429&page=1


夏邑“天下长寿第一阁”360字长联
全国征集活动启事



有着“天下长寿第一阁”美誉的夏邑县标志性建筑——长寿阁,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景区大门“文化柱”的设计制作正在加紧进行中,文化柱正面拟镌刻长度达360字的“天下长寿第一阁长联”一副。为确保这副长联的文字内容能够代表当代楹联创作的最高水准,并以此进一步充实和提升夏邑长寿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现由夏邑县长寿养生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天下长寿第一阁360字长联全国征集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要求
本次活动面向海内外联家征集上下联长度为360字的楹联,以供长寿阁景区入口文化柱正面镌刻,360为圆周数,喻意福寿圆满,柱的背面恰好为篆书的“百福图”和“百寿图”。
联语力求全面体现“中国长寿之乡”——夏邑县长寿文化的独特内涵,深刻挖掘夏邑长寿文化与其地理风物、历史人文、民俗习尚的关系,上联可适当侧重夏邑长寿养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突出善自摄生可得长寿之理;下联适当侧重夏邑长寿养生文化中的“孝贤文化”,突出儿孙尽孝可致长寿之义。全联要求结构布局得当,格调高远,气势连贯,语言精到,灵活运用各类句式的组合搭配,善用句中自对等长联惯用的对偶辞格。视觉上有铢两悉称之工,听觉上有抑扬顿挫之致。
来稿要求以平水韵定平仄,用典请注明出处。
二、奖项设置
本次征联计设:
最佳长联奖1名,用于文化柱的镌刻,奖金为人民币36000元。
优秀长联奖4名,各奖人民币2000元。
入围奖15名,各奖人民币1000元。
纪念奖80名,各奖价值百元的对联学习参考书,包括清代吴恭亨著《对联话·吴恭亨对联》合集一部以及中国楹联学会编纂《清联三百副》一册。以上所有获奖作者均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三、投稿要求
本次征联活动自2015年8月1日起,至2015年9月1日截止。所有参赛稿件均请网上投送,收稿邮箱:xycsg2015@163.com
主办方将建立初评人员值班制度,逐日完成来稿的初选,每封来稿均会由初评人员在24小时之内及时给予回复,指出稿件在重字、失对及出律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在立意、布局及表达等方面的欠缺,以供参赛者修改完善后重新投寄。
来稿务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征联组委会
2015年8月1日
<!--EndFragment-->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主题
0

201

帖子

0

精华

772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5639
经验
18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25
发表于 2015-10-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夏邑长寿阁360字长联征集评奖结果_征联揭晓_河东楹联网
2天前 - 新疆 左增杰加拿大 蒋培云 说明 夏邑长寿阁360字长联征集评选结果经网络公示三天后,未发现获奖作品中有抄袭及严重违律等问题,现将评选结果正式公布。 ...
www.hdylw.com.cn/s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69 小时
主题
3788

1万

帖子

0

精华

2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4526
经验
610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9
24
发表于 2015-10-3 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0

4

帖子

0

精华

234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71185
经验
2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9-24
23
发表于 2015-9-24 18:20 | 只看该作者
上联:黄河故道,华夏明珠,藏千年沃土,蔽万里中原,势若兵家锁钥,形胜豫东门户,统齐鲁之烟霞,收江淮之雾露。想当初,唐虞划野,尧舜制州,商汤祈雨,孔圣还乡,将军报义,几度王朝兴衰,多少宦海沉浮,放眼看,沧桑满具。古来帝相今熟在,都付与,水色山光,琼楼玉宇,只落得雅士填词,游人驻足。仅唯此地,闲观云涨,静听风语,罢凡尘之忧,忘名利之争,同花鸟虫鱼逗趣,以诗画琴棋遣怀,这般心情,岂不悠哉,美哉,如斯景象,莫非梦耶,醉耶,好一个秀丽桃源,蓬莱仙境。

下联:粉嫩垂髫,单纯豆蔻,经百代熏陶,蒙三阳惠泽,言承先哲句章,行思史上春秋,弘礼仪于栗邑,学技艺于书堂,且探寻,汉杰铭恩,孝儿尝药,诸葛用谋,精忠刺字,勇子护亲,十分诚意逊让,时常楷模作任,最难能,仁爱皆存,全是木苗候君栽,又曾闻,弟恭兄友,夫唱妇随,更休说宾朋贺喜,黎庶弹冠。但见吾邦,富至民安,强似雄狮,通政令于郭,达昌隆于国,集贤良荣誉成规,择清廉公直为吏,他日绩业,定然伟矣,丰矣,兹有吉祥,其实确也,近也,享无尽和谐盛世,天下太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69 小时
主题
3788

1万

帖子

0

精华

2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4526
经验
610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9
22
发表于 2015-9-18 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929 小时
主题
0

443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2132
经验
552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9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5
21
发表于 2015-8-15 08:19 | 只看该作者
重发一次便有了如下回复:
“如无修改,不必重发”。

谢谢温老师,预祝您中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山道人 于 2015-8-12 16:14 编辑

调整了一下标点符号发出、又收到了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07:21 | 只看该作者
改了一字发走又来回复:
  收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1 小时
主题
2

105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1289
经验
609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15
18
发表于 2015-8-11 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15 编辑 <br /><br />支持,练笔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ж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ж提现即时到账SO.CC
撰对吟诗,与君同乐;
挥毫泼墨,和你共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20:21 | 只看该作者
每封来稿均会由初评人员在24小时之内及时给予回复
  一诺千金、刚才收到了回复。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2:02 | 只看该作者
已投递到对方邮箱-暂无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主题
0

201

帖子

0

精华

772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5639
经验
18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15
发表于 2015-8-9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15 编辑 <br /><br />应该再有一则赋,相得益彰!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929 小时
主题
0

443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2132
经验
552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9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5
14
发表于 2015-8-9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15 编辑 <br /><br />没看上的就不回复吗?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主题
0

201

帖子

0

精华

772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5639
经验
18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13
发表于 2015-8-9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15 编辑 <br /><br />回复:楹联——修改稿,请再三斧正!
时   间:2015年8月8日(星期六) 上午9:27       
收件人:
朋友:君如此认真,令人拍案啊——现在还有多少恪尽职守的?!我一定要结识君!
        字数无误,漏了。
           君与我付出了等量心血,不可以无名!!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ξζ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ξζ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主题
0

201

帖子

0

精华

772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5639
经验
18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12
发表于 2015-7-31 1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15 编辑 <br /><br />   
跨天下第一塔、 越天下第一关、 今登天下第一阁, 能俯瞰八仙悠悠举桃、丹鹤双飞、金鸡独立夏邑! 大啸播大孝 、 后人传后仁, 神矣 ,神姿顿展 、妇唱夫随、 青山碧水。
砚池墨直汁厚、 毛笔毫韧身挺 , 辛勤织出倍温馨、 慈善岂非铁佛子? 弥勒常能唱悲、 千秋总呼血脉 , 地气宽宽、 宽宽暄暄、 暄浮红花绿草、 绿草红花枝叶茂盛 、 茂茂盛盛 ,
常思光热、常思旋律。遇风起舞、遇雨淋浴,遇嚎啕便抽泣,任君绿叶泛黄、枝条落地,颈不弯、眉不皱,甩鬼腔:扯大锯拉大锯!
尝栗乡压轴音、 闻栗乡压轴卷、 此品栗乡压轴戏 , 可倾听五虎霍霍磨刃、雪松共走、翠柏绕翔中洲 ! 高歌撵高鸽、 长授续长寿, 妙哉,妙趣横生、 琴愁瑟怨、 凤叹龙吟。
花甲拳硬脚绵、 古稀耳聪目明, 智慧酿就超畅快、 健康方是真富翁! 耄耋不敢言老、 百岁犹曰年轻, 亲情浩浩、 浩浩荡荡、 荡漾大吕黄钟、 黄钟大吕曲拍铿锵、 铿铿锵锵,
不忘子孙、不忘祖宗 。敲鼓鸣炮、敲锣演戏,敲案板则剁葱,由尔竹笛变哑、马尾开胶,茶还饮、酒还喝,晃白发:吹芦笙捧芦笙!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山道人 于 2015-7-29 23:1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06 | 只看该作者
孝 星 闪 烁

赵 耀 张西礼 申 勇

夏邑县是孔子祖籍,孔祖文化底蕴丰厚,孝贤文化根深蒂固,“仁、义、礼、智、信、孝、悌”等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为了大力弘扬孔祖文化,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全县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浓郁的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从2006年开始,夏邑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等联合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夏邑县“十大孝子”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采取逐级推荐、群众投票、组委会考评审定的办法进行。全县有24个乡镇,110个县直单位,11个居委会参与评定活动。每乡镇根据评选条件可报2名候选人,县直及其它单位1人。

县组委会办公室对每次初选出的候选人,经逐一筛选、初评后,确定20个正式候选人,有关推荐单位制作其孝亲敬老事迹电视短片,并制成光盘上报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组成“十大孝子”考评组,深入到候选人居住地进行认真细致的考核认定后,通过县电台、电视台、县文明办简报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播出或刊登候选人主要事迹和选票。投票结束后,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评选结果。

夏邑县始终高度重视“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县委书记许家林在每届评选活动中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尤其是对最后确定的20名正式候选人,逐一认真听取其事迹介绍。

全县评选出的三届共30名“十大孝子”中,有年逾八旬的老人,有十几岁的花季少年,有孝顺父母的儿、媳,有孝敬岳父母的女婿,有关爱爷爷的孙女,也有照顾百岁奶奶的孙子、孙媳。

每年正月初八,夏邑县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隆重表彰“十大孝子”。当选者披红戴花,每人奖励一台大彩电。当宣布“十大孝子”名单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许多人一边鼓掌,一边流下激动的泪水。

大爱无言,大孝无边。夏邑县“十大孝子”,不愧是新时期的敬老模范。他们是道德标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彰显。他们的事迹,在中原大地上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为了岳母的一个心愿

曹集乡司庄村的司俊义,如今已年届花甲,他为了圆岳母的一个心愿,历时20多年,花费10万余元,经历无数艰辛,真可谓感天动地。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司俊义的岳母李岳氏,曹集乡李庄村人,现年95岁。1959年李岳氏一家闹饥荒,眼看两岁的三女儿就要饿死,李岳氏就把三女儿送给了一个叫张文杰的人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女儿已不知去向,可是老人越来越想见三妮儿。1985年冬,孝顺女婿司俊义接受岳母的嘱托,决心帮岳母寻找老人的“三妮儿”。从此,司俊义走上了漫漫寻亲路,20多年来,先后多次赴焦作、新乡等地寻找从未谋面的妻妹,跑遍了全国近100个县市、800多个乡镇、5000多个村庄,花费资金10万余元。虽然历尽艰辛,但他从没放弃帮岳母寻找女儿的决心,不管听到的线索有多大希望,他都作出百倍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1月14日,经多方打听,司俊义终于在驻马店找到了“三妮儿”,使失散48年的母女终于团聚。岳母多年的心愿实现了,司俊义感到由衷的高兴。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孝亲敬老的好院长

李冬玲是夏邑县民政局福利院院长。她一直坚持打铁先要本身硬的原则,把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孝敬老人的事业。其事迹感动着千家万户。

李冬玲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婆的义务,待公婆如亲生父母。她的婆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犯病就胡喊乱骂,李冬玲都尽量克制,等婆婆气消下来,陪她说话聊天,逐步缓和老人的情绪。2004年冬天,她婆婆突然病情发作,摔得不省人事,为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毅然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在婆婆住院期间,为婆婆端茶、送饭、擦身、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老人发脾气不吃饭时,她就像哄孩子似地给老人讲道理,等老人气消了,再端上热乎乎的饭菜。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有所好转。出院一年多,精神病没有犯过一次。2003年她被任命为民政局福利院院长。她下定决心,要用真挚的感情,关爱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她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不同类别的生活照料和护理方式,先后购买了折叠式座便椅和其它老人专用护理品,配置了冬季供暖设备和夏季消暑设备,整修了室外休闲花园,让老人可以尽情享受晚年的幸福和安逸。由于她的事迹突出,曾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河南省敬老之星、商丘市敬老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真情换得老人心

陈九妹这个勤劳善良温和的农家姑娘,自从嫁到并不富裕的王集乡集西村的赵家后,面对有病的公婆、残疾的丈夫和两个没结婚的弟弟妹妹,感到压力很大。但有点倔强的她,下决心撑起这个家。当年,她借了2000多元钱,包了15亩地,还养了500只鸡,年底收入比往年多了三四千块,过春节时,她给老人、小姑、小叔买了新衣服,而她自己没舍得花一分钱。

转眼之间,她已38岁,和公婆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从未红过脸。即使老人有点过分的言行,她也只是用真诚的爱心换得老人的真心相待。生活虽不富裕,但她却让老人穿戴得干干净净,有条件的时候,一定会让老人在不同的季节穿上新衣。老人爱穿手纳底布鞋,她就在空闲时剪鞋帮、纳鞋底。白天忙,晚上就熬夜做,眼睛都红了,但看到老人穿上可心的布鞋喜滋滋的样子,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平时,家里吃东西,总让老人先吃,老人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几次婆婆生病,她用地板车拉着婆婆求医问药。婆婆有心脏病,她总把药放在婆婆身边,叮嘱老人按时吃药,让家里人事事顺着老人。婆婆情绪不好发脾气,怕她加重病情,她就和婆婆拉家常,找和婆婆谈得来的人,陪婆婆聊天。时常带婆婆去赶集、去县里。婆婆心情开朗了,病情也有了好转。陈九妹的一片真情不仅打动了公婆,也感动了全家人,因此,她们的家庭和谐美满又幸福。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为母亲一生不娶

现年已60多岁,家住中峰乡大辛庄的安行法,却仍然光棍一条。不是她娶不上媳妇,而是他不娶。这一切,全是为了母亲。

84岁的老母亲,多年前便得了半身不遂。安行法无兄无妹,为了照顾好母亲,不让母亲受委屈,他决定终生不娶媳妇。几十年他一直坚持,在床前床后细心伺候,坚持每天给母亲喂饭、擦身、端屎端尿,不仅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而且还要卖掉家里的粮食为母亲筹集医药费。2005年3月,瘫痪在床的母亲突然病重,被紧急送往医院,立即输上氧气,虽经医生全力抢救,病情仍然相当危险,医生给安行法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安行法一面哀求医生,一面筹集了2000元钱,连续三昼夜坚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一周后,安行法的母亲经医生全力抢救出院了。从此,安行法对母亲更加细心照料,夏天天热时,他找人把母亲抬出来,放到大树下乘凉,让母亲能和邻居说说话。冬天,他给母亲铺上电热毯,装上热水袋取暖。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安行法的母亲精神状态愈来愈好,现在看起来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远道而来的孝媳妇

1982年,一个叫张桂花的重庆姑娘嫁到了韩道口镇洪花园村。婚后不久,婆婆突患脑血栓,虽经多方治疗,仍然偏瘫,从此卧床不起。这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毫无怨言,毅然挑起了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担。从此,她既要照顾婆婆,又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无论多么辛苦,经济多么紧张,她都是笑着走进家门,让老人安心、开心。张桂花不管再忙,一年四季,坚持给老人做饭,每晚为老人洗脚。婆婆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她就和婆婆隔壁住,还隔三差五地为老人擦洗身子,防止长褥疮。冬天天气冷,她还给婆婆买了一个煤火炉取暖,为了省煤球,她就用劈柴,锯末为婆婆驱寒取暖。老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非常困难,有时直接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这时,张桂花都会停下手头的活,第一时间为老人洗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为侍候婆婆,张桂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没有人能说得清。

可是,重庆的娘家,她却很少回去。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女婿就是儿

俗语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业庙乡业庙村李景超的岳母却说:“俺的女婿就是儿,比亲儿还孝顺。”岳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有事实为证。

1987年9月6日晚上,李景超的岳母突患脑溢血,李景超连夜把岳母送往县人民医院,病情虽然被控制住了,但一直卧床不起。在岳母长达一年半的卧床生活中,李景超不怕脏、不怕累,给老人洗脸梳头、端屎端尿、喂水喂饭,无论农忙还是农闲,刮风下雨,他都不忘照顾老人生活起居。为了老人身体健康,他搀扶岳母试着走路,用一根绳子拴着岳母的脚脖,一只手拽着绳子,一只手扶着岳母,一步,两步,耐心教老人向前挪动。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岳母奇迹般地能拄棍挪步了。2004年岳母在商丘市医院检查出了脑瘤病情,医生动员李景超回家不要治疗,但他坚持给老人住院治疗,日夜护理,为此瘦了十几斤,后来老人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如今李景超已养成了习惯,天天给老人洗脸,每周给老人洗头。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婆婆说:好儿不如好儿媳

胡桥乡陆湾村大胡庄的卞月兰家,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日子过得很滋润。

全家六口人,母亲、丈夫、三个儿子,可谓三世同堂。住着两层六间的楼房,宽敞明亮,家具整齐,一切摆设井然有序。但让人奇怪的是老人的床却紧靠卞月兰的床放着,显得有些不协调。一问卞月兰才知道,为的是让老人衣食住行都方便。母亲80多岁了,患有冠心病,肠炎时有发作,整天多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务和照顾老人的担子落在了月兰身上。月兰整天在外忙着干地里活,在家忙家务,一日三餐端碗送饭,晚上端尿盆,从不间断,从不厌烦,衣服脏了勤给洗,破了勤更换。夏天有蚊帐、有风扇,冬天有电热毯。每次疾病发作都能及时就医,从不怕花钱,生活照料细致周全,营养品常年不断,可口饭菜送到嘴边。婆婆感动得逢人就说:“好儿不如好儿媳,我有月兰这样的儿媳妇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气。”

婆婆的话说得许多年轻的媳妇都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精心照顾,让老人天天幸福

车站镇牛王固村的张忠勇在照顾母亲方面,真是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他想让老人天天幸福,时时高兴。

父亲因病去世后,老母亲一直和他们一起生活,夫妻俩精心照顾,真是费尽了心思。为让母亲幸福地度过晚年,他们省吃俭用,为母亲建造新房,购置沙发、席梦思等新式家具,安装了电话、空调、电冰箱、电风扇、彩电等常用电器。庭院宽敞,有花园果树,为的是让老人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饮食方面,讲究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经常改善老人的生活。平常不断老人的零花钱,以便老人买点日用品等。还十分注意保持老人住所的环境清洁卫生,经常为老人晒被子,换洗衣服。

夫妻俩尽可能细致地照顾老人。坚持天天为她端送尿盆、洗脚、按摩、捶背等,为老人买VCD光盘,让她听戏取乐。母亲有头晕病、胃病,忠勇天天伺候她服药,并定期到医院为她做健康检查。如今,母亲已近90高龄,仍是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家贫出孝女

13岁,本是人生中充满幻想的花季,可是她,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却面临着重重磨难。她叫程留品,出生于夏邑县马头镇半截碑村程庄。如今还是马头镇二中的一名学生。看了她的故事,你纵然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容的。

多舛的家庭

程留品的爷爷程本生今年76岁,一生靠磨剪子、菜刀的小手艺为生。膝下两个儿子,程留品的父亲和她患病多年的叔叔。

2005年夏季,正在打麦场上劳动的程留品的父亲程存明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不久,程留品的母亲便回了陕西娘家,另嫁他人。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爷爷、程留品和3岁的弟弟程银涛。

贫穷的日子

无父无母的孩子最可怜,小留品上学了,弟弟由年迈的爷爷在家照顾,等到周未留品不上学时,在家照看弟弟,爷爷则出去用小手艺换回来几个零用钱,抚养姐弟俩。这样一个月下来,爷爷也只能干七八天的活。不要说平时改善生活,就是过年过节,餐桌上也难得见到荤腥。

爷爷心疼小孙子银涛,手头稍微宽松点,就悄悄地给孙子买包方便面。留品知道后,背着爷爷对弟弟说,爷爷挣点钱不容易,不能为了贪嘴,就给爷爷添负担。弟弟眼里含着眼泪,看着严肃的姐姐,懂事地点点头。

2006年12月初,天气乍寒,爷爷肺心病犯了,家里没钱给爷爷治病,程留品借钱把爷爷送到医院住院,借到的钱两天花完了,她到家里,把院里的一棵柳树卖掉,给爷爷治好了病。

爷爷年纪大了,不能劳动,程留品的家务负担更重了。她每天要做饭,等爷爷、弟弟吃过饭,又急忙骑自行车赶往2公里外的学校上课,一家人的脏衣服都是她星期天回来洗,就这样,程留品支撑着这个家走过了3个春秋。

优秀的学生

尽管留品家庭经济相当困难,但没有给她的学习带来压力,反而成为她刻苦学习的动力。

据程留品的老师介绍,程留品没有上六年级,以小学第二名的成绩直接升入七年级。每次考试,她在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她家的墙上贴着她近几年获得的16张奖状。

除了家里穷之外,程留品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两样,她是乐观的人,课余时间,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一起活动、说笑、从不把困难当做一回事,也从不给别的同学讲她家里的困难。

程留品品德高尚,班级值日、学校劳动、卫生扫除等她从来不缺席。一次值日时,她拾到一张10元钞票,及时交给了班主任。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人生默默,大孝无闻

夏邑县园林绿化处的女职工陈伟,大孝至爱,甘守寂寞,让人敬佩无比。

陈伟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公公、婆婆,从没向人诉说过什么,公公年过八十,曾在豫东一带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后随部队援建贵州、西藏,由于常年野外作业,身体留下许多毛病。婆婆也是年届八十,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公公第二次脑梗塞后,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给他端屎倒尿,擦身按摩,一按就是几个小时,从无怨言。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公婆和两个未成年子女的重任,为让老人吃得好、睡得香,她总是及时给老人准备好蚊帐、棉衣,每天总是做老人喜欢吃的饭菜,并一口一口地为公公喂饭。由于公公、婆婆体弱多病,牙齿不好,进食困难,她上街买菜时都精挑细选,买一些叶多梗少、容易下咽的鲜菜,老人不喜欢吃轧面条,她就自己做手擀面,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在她的照顾下,两位老人身体逐渐好转。

即使这样,她的工作仍然很出色。

2007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一届“十大孝子”。


不是亲生 胜似亲生

夏邑县李集镇道口楼村的群众提起王淑兰,无不交口称赞。称赞她多年来把膝下无儿无女的大伯孙壮荣和大娘孙司氏当成自己的父母赡养,服侍两位孤寡老人比服侍自己的父母还尽心。虽不是亲生父母,却胜似亲生父母。

孙壮荣和孙司氏是王淑兰的大伯、大娘。两位老人今年一个88岁,一个90岁,膝下无儿无女,是本村的五保户。2007年5月,孙壮荣老人突然得了脑血栓,王淑兰和丈夫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稳定,但老人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她便和丈夫商量,把两位老人接到了家中,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拉撒一身,脏物顺着裤管往下流,每当这个时候,王淑兰无论多忙,都会立即撂下手中的活,急三火四地赶到,烧温水为他擦身,换洗衣裤,打扫清洗卫生。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孙壮荣老人的病情刚刚稳定后,孙司氏老人却又不慎摔伤,股骨头摔碎。她向亲戚邻居借了1万余元,给老人交上了医药费。在王淑兰两口子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两位老人逢人便夸:“我们老两口也不知前世哪里修来的福,能得到比亲生闺女还孝顺的淑兰的照顾。”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一定让公婆过上好日子

已届不惑之年的李爱花,家住歧河乡吴张庄村。二十多年来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照顾着公婆,支撑着整个家。如今,面对瘫痪的婆婆,她尽自己所能,努力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使老人达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两年前,李爱花的婆婆在一次大病中落下了瘫痪的后遗症。由于公公也年岁已高无法照顾婆婆,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李爱花的身上。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她又忙于照应生意、照顾孩子、做家务,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但是每天为婆婆端茶送饭、喂药,照顾婆婆起居,她是一刻也不耽搁。李爱花经营着药店,她只要听说哪个药疗效好,就马上进来给婆婆服用,还花3000多元给婆婆买了治疗仪。如今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生活得非常幸福。

李爱花把公公也接到了自己家里,尽管公公不愿意拖累她,但她怕公公一个人在家吃不好,硬是把公公也接到了新楼房。李爱花经常为公公婆婆改善生活,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李爱花说:“现在我有能力了,俺一定要让公婆过上好日子。”

她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群众,她的人品人人称赞,她的生意也随之越做越好。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上门女婿曹广俊

在火店乡王各村,有这样一位上门女婿,他叫曹广俊,年龄快60岁了,他视岳父岳母为亲生父母,用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让两位老人安度着晚年。

2003年,曹广俊80多岁的岳母李氏,不慎从床上跌落在地,大胯骨摔断。因年龄偏高,治疗难度大,造成终身残疾,只能每日与轮椅为伴。多年来,为了给岳母治病,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不但不埋怨,还每天饭端到床前,水送到嘴边,药喂到口里,端屎送尿,毫无怨言。

同时,86岁的岳父也疾病缠身,原来乐观开朗的老人性格变得焦躁不安,一度产生轻生念头。曹广俊时时安慰岳父耐心养病。岳父左腿肿得不能动弹,常常屎尿拉一床,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换洗被褥和衣物,帮老人洗脸、洗脚、梳头、剪指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老人的心;老人牙齿不好,不能咀嚼食物,曹广俊坚持每日给老人煮鸡蛋,熬米饭,花生碾碎,用饭勺喂老人。一日三餐送到床前,一勺一勺地喂着拖着病体的老人;他知道老人爱听戏,特地跑到集市上买了几本戏曲唱碟,供老人消遣,只要岳父母乐意的,他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岳父母的心愿。性格开朗、爱说爱讲的曹广俊常常逗得岳父母挂满笑容,为原本温馨的家庭平添了几分和谐与喜悦;他经常为两位老人买来可口的糕点、红烧肉;看到老人因长期坐轮椅弄得腰酸背疼难以入睡,曹广俊便时常睡在老人的身边,定时从手到脚为老人按摩,减轻老人的病痛。岳父因年纪大,活动少了,大便干结排不出,他就用手一点点抠。为了从根本上解除岳父的便秘之苦,他经常买牛肝,掺入菠菜用猪油烹饪后给岳父吃。时间长了,岳父吃腻了,他又变着法用优质蜂蜜冲水给岳父喝,就这样,终于解决了岳父的便秘的难题。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好孙媳刘翠芝

何营乡大尹村的群众传颂着一段佳话,他们说,俺村出了个好孙子媳妇刘翠芝。公爹公婆不在家,孙媳主动担当起本该属于公婆赡养老人的责任,而她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患偏瘫十多年的婆祖母,你说谁能不感动呢?

事情是这样的。刘翠芝的公爹公婆长年在新疆务工,刘翠芝的婆祖母偏瘫已经十几年,照顾婆祖母生活起居的重任便落在她一个人身上。由于老人偏瘫,拉撒在床的情况时有发生,刘翠芝总把老人照顾得干干净净;老人常年卧床,脾气不好,时不时骂人耍脾气,刘翠芝从不顶嘴,总是任劳任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谁不过老”。

刘翠芝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但为了照顾好婆祖母,她省钱买了洗衣机,还经常给老人改善生活。老人生病后刘翠芝忙前忙后,到处求医问药,端屎端尿。冬天为让老人能舒服点,她为老人买了电热毯、热水袋等。她总是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充营养。老人不能躺着睡觉,她就自己动手改造床头,垫上被子,让老人半躺着休息。老人身体好时,她就抱着老人到外面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每天晚上,她都会端一盆水给老人洗脚。

在刘翠芝的言传身教下,女儿小凯丽也十分孝顺。一次刘翠芝不在家,老人便秘,小凯丽用手帮助老人解下了大便,又把老人擦洗得干干净净。为了更好地照顾婆祖母,翠芝的母亲生病,她都没去照料。她的母亲、兄弟姐妹都非常理解她支持她。越是这样,翠芝觉得越愧疚。十多年来,为了照顾老人,她的家一直很贫穷,对此刘翠芝不后悔,她说“穷是穷点,但心里踏实”。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俺就为了让父母过得更好点

赵热闹是夏邑县北镇乡常阁村赵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母都已70多岁,他在孝敬父母方面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事,可就在这种普通之中,却显现出一个儿子对父母最真心的爱。

赵热闹家境不好,但他尽可能让父母在饮食上吃的更好,更丰富一些。生活中他想方设法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父母爱吃面条,赵热闹就让妻子蒋海梅给父母做面条,两位老人上了年纪,牙不好,妻子会专门为父母多煮一会。看到父母无法吃到太多的蔬菜,赵热闹专门给老人买了钙片和豆奶粉来补充营养,又让妻子包顿饺子,吃顿肉改善生活,每次妻子总是先给公公婆婆盛好送去。

为了让老人更好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赵热闹在老人的住房里装了有线电视,并尽心给老人提供各种方便,老人的衣服随着季节的变化,该添时就添,该换时就换。热闹夫妻最大的的愿望,就是能让父母再过得好一点,饮食上能丰富一点,让老人多享几年福。赵热闹说:“今后俺要多挣一些钱,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的更好,让父母多享几天清福。这样,俺就不枉做儿子一场了”。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年轻媳妇,双重重担一肩挑

贺花贞,既年轻又漂亮。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她孝顺。17年来,她坚持悉心照顾卧床多年的百岁婆奶和年近古稀的婆婆。端屎倒尿不嫌弃,吃穿浆洗做得勤,用孝心谱写出青春的赞歌。

1993年贺花贞嫁到曹集乡肖河村时。当时,婆奶奶已88岁高龄,婆婆也因腿患关节炎,生活上需要照顾。贺花贞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为了能更方便照顾老人,她与两位老人同住在一个屋里,冬天她给老人生火取暖,夏天她给老人驱蚊赶蝇,两位老人看到儿(孙)媳能如此悉心照顾自己,看到日渐消瘦的孩子,心里除了感动,更有心疼。

1997年,婆婆王瑞英的关节炎严重了,疼痛难忍,贺花贞一次次拉婆婆去医院治疗,医生说,只有动手术,才能消除疼痛,手术费得2万多块。婆婆得知要花这么多钱后,坚决不同意做手术,贺花贞从娘家等亲戚家借了1万多元钱,筹够了手术费用,给婆婆做了手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婆婆的刀口始终不能愈合,还一次次的发炎,婆婆睡在床上,贺花贞每天除给婆婆端屎倒尿,端吃端喝外,还得帮婆婆用毛巾敷伤口几个小时,帮婆奶脱衣穿衣,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孩子。她怕婆婆睡得时间长心里郁闷,每过两天,她就背着婆婆到村头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婆婆心疼儿媳,说什么也不让她背,后来,贺花贞就让丈夫买个轮椅,每天推着婆婆。

婆婆卧床4年,经过贺花贞的精心照料,婆婆的伤口终于痊愈了。可是还没过两年,百岁的婆奶又病倒了,卧在床上,贺花贞同样是悉心照料老人,没有让老人渴着饿着,热着冻着。现在老人已经103岁高龄。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他不让父母受一丝委屈

骆集乡荆庄村良楼的青年农民彭道政。很小的时候便遭遇了不幸。他的哥哥外出,一去杳无音讯,父亲挖河时落下的腿疼病越来越严重,无法劳动,母亲又患了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妹妹年幼不懂事,一下子照顾老人的重任都落在他的肩上。

两位老人思念大儿子,心里不快乐,彭道政就变着法子逗老人。他从舅舅家里拿回来一副断页缺张的扑克牌,夜里自己揣摩魔术变法,然后变给老人看,直到老人笑得开心为止。彭道政说,只有爹娘开心了身心才会愉悦,才能健康长寿。彭道政的娘喜欢听戏,他就买了彩电、VCD,还隔三差五买来戏曲光盘,爹娘想听什么戏,他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家里的电视机一天到晚不停地播放。

彭道政家里有多种电扇,根据不同的天气,他换着给老人使用。刚入夏,他给老人家开台扇,麦收期间就换成吊扇,等暑期到来,天气闷热,他就给父母换成特大号的,不让父母受一丝委屈。今年,彭道政又新建了两间带玻璃窗的房屋,准备给爹娘装空调。老人洗澡不方便,彭道政买来澡帐,大大小小的浴盆,冬天用的,夏天用的一应俱全。

彭道政经常给爹娘改善伙食。爹娘想吃什么,彭道政就买什么。爹娘爱吃羊腰子、羊腿、烧鸡、鹅肝什么的,他就经常买些。娘想吃烧鸡,彭道政买回来烧鸡,把骨头剔出来才给娘吃,娘想吃羊腰子,他跑到街上没有买到,就出高价让肉店的主人再宰一只羊,把羊腰子拿回家,做给母亲吃。娘想吃毛鸡蛋,彭道政跑了几个地方没有买到,就坐公共汽车到商丘火车站,买了一大包毛鸡蛋,到家热好送给母亲。

如今,彭道政父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看到这些,刚刚30多岁的彭道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大孝子卜庆芝

太平乡卜庄村李七庄的卜庆芝,如今已是近70岁的老汉了,按理说他也应该颐养天年,但是他的母亲已是105岁的高龄,还得靠他精心照顾着,人们都说他真是个大孝子啊。他早年当过会计兼生产队长。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尊敬他人。他认为,一个人不懂得孝敬老人,那将是最为悲哀的事情。

母亲85岁那年,他和爱人就将她接到自己家住,端吃端喝,擦屎刮尿,浆洗衣被,什么都干。老人平时爱吃肉,庆芝就从拮据的生活开支中挤出一部分,尽量满足她的需求。老人脾气不好,爱生闷气,为不惹老人生气,让也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快快乐乐的生活,庆芝安排儿孙们与其生活在一起,让老人与儿女同桌吃饭,同院居住,让老人消除孤独感。老人爱看电视,庆芝为其购置了彩电,放在她容易看的位置,同时在室内安装了风扇、电暖器、电热毯,从各个细节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

1992年,老人不慎摔伤后,造成脚踝轻度骨折,行走不便。庆芝和爱人把照看老人当作一件大事,每天除侍候三餐外,还为其梳头洗脚,剪指甲,晾晒被褥。同时又经常买一些钙片、营养品等。老人想晒太阳,庆芝先把她扶到板凳上,然后再托着板凳将她背到室外,晒好之后,再把她背回床上。这样不厌其烦地坚持了一年多,直至老人康复。

在庆芝的精心照顾下,老人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已是太平乡罕见的百岁老寿星,卜庆芝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多亏他有一个好儿媳

徐秀英是一名快70岁的农村妇女了,她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现年已104岁的老公爹何先明,她的孝心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十分感动。

40多年前,徐秀英嫁入了中峰乡何大庄村何家,丈夫常年出门在外,一个身单力薄的女人,既要照顾年幼的四个孩子,还要伺候几亩责任田。1990年,公爹何先明突然患病栽倒在地,为了给公爹治病,徐秀英将家中的积蓄全拿出来,精心照料,并努力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由于她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加上精心的治疗,使老人转危为安。最近十余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不但四肢不听使唤,而且连话也说不清,人也认不清,整日躺在床上。丈夫生意忙,长期不在家,徐秀英独自承担着照顾公爹的重担。

为了方便照顾百岁的老人,她与公爹住在一屋,一天三顿喂瘫痪的公爹吃饭。每天天不亮,徐秀英就起来给公爹和孩子们做饭。做好饭后,又忙着悉心照料老公爹的起居。在喂饭时,老人常常将饭汤漏在衣服上。每吃过一次饭,老人的衣服就得洗一次。十年来,徐秀英每天三餐都要喂公爹。她每天还要为老人端屎端尿,从不嫌弃老人。

将近70岁的徐秀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老一些,但她毫无怨言。这些年来,一大家子人要吃饭,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老的需要营养,小的正在长身体,徐秀英总是想法子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些残羹剩饭。村民们说,多亏他有一个好儿媳徐秀英,平时照顾得无微不至,要不然老人也不能长寿至今!像徐秀英这样的媳妇,俺村找不到第二个。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生身没有养身重

夏邑县车站镇小王楼村的靳来全幼年被靳德友收养,现已五十多岁。为报答养育之恩,他在家庭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倾全家之力为年迈的养父母治病,并悉心照顾,矢志不渝,其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1990年,靳来全的母亲不幸患上了脑血栓,住了三个月的院,他日夜护理,从不放弃。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就到处借钱给母亲看病,母亲半身不遂后,他和妻子日夜轮换着伺候老人,擦屎刮尿,一天三顿喂饭。就这样一侍奉就是三年多。

靳来全的父亲也已78岁高龄,是二等残废军人。老人已经多次住院。2000年患脑血栓,因治疗及时,住了二十多天医院,花了近4000元钱才康复,2004年又患皮肤癌,送到县医院,县医院给辞症了,回家后,靳来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无论花多少钱都得给老人家看病,到处托人终于让老人住进了郑州肿瘤医院。在肿瘤医院动了手术,住院40多天,花了两万多元。回来后,靳来全变卖家产,又贷了一万五千元的款,才还上帐。目前,老人生活基本能自理,逢人就夸儿子孝顺。

俗话说:床前百日无孝子。而靳来全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床前千日也不能烦。

2008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二届“十大孝子”。


真情铸博爱,孝心服乡邻

已是古稀之年的车站镇程庄村民李兰英,以一颗善良感恩博大的心赡养了五位老人,其中,她照料的公公现年已104岁。40多年来,她无怨无悔,用心血和汗水诠释了人间真情。

李兰英和丈夫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双方老人的赡养义务就落在他们身上。母亲患老年痴呆症经常走失,她就形影不离地照顾老人,由于患病,母亲经常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家里的东西被摔坏得无数,李兰英从没有一句怨言。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照顾公公的事迹。2005年夏天,公公不慎跌倒,致使腿骨骨折,无法行走。她一句埋怨的话没说,便一门心思地照料老人。她每天帮老人穿衣、洗脸、喂饭,又买来轮椅,每天推着公公到外面晒太阳,晚上和丈夫一起为公公用温水擦脸擦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她总是尽可能改善老人的生活。平时家中水果、糕点等零食不断,每天给老人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荷包蛋,隔三岔五地炖鸡汤和骨头汤给老人补身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身体一天天地变得硬朗了。公公逢人就说:“我活了两个世纪了,要是没有俺儿媳妇,俺的命早就交给阎王了。”

李兰英除了义务赡养着自己的双双老人,还悉心照料着婆家婶子,对婆婶如同自己的父母。婆婶年老无依,她就担当起照顾老人的义务,精心照顾老人的生活,直到把老人送走。

李兰英以自己的行动德服乡邻,她的孝心感动着每个有良知的天下儿女。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贤妻孝媳感天下

歧河乡郑楼村孟庄的胡少华,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现年已60多岁,她不仅精心照料着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还照顾着患有残疾的娘家叔,几十年如一日,为多病的公婆端屎倒尿,无怨无悔,体现出了贤妻孝媳的高尚品德。

2001年, 70多岁的公公突然患一场大病住进县医院,胡少华一直坚持在医院护理,可家里还有行动不便的婆婆和不会说话的娘家叔,为了能够照顾好三位老人,当时已50多岁的胡少华决定让行医的闺女教自己给老人扎针,然后在医院开好药,带公公回家打针。在公公生病期间,为不影响丈夫的工作,胡少华每天端水送饭、端屎端尿,悉心照顾,直到两年后公公去世。

胡少华娘家有一位哑巴叔叔孤独无依,生活极端困难。20多年前,胡少华把残疾叔叔带到了郑楼自己家,悉心照顾。照顾一个残疾人比照顾一个正常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叔叔每一次生病对胡少华来说都是一个磨难,听不到、不会说话,胡少华只能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有一次叔叔重病,胡少华在病床边整整守了5天5夜,别人要替她,她怎么也不肯,她说,叔叔不会说话,只有她最懂叔叔,别人照顾不好。

2003年,胡少华的丈夫突然被查出患了肝癌,胡少华借遍所有的亲戚,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带着丈夫寻医问药。尽管如此,最终丈夫还是离开了自己,留给她的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和80高龄的婆婆、几个未成年的子女和残疾娘叔。一向坚强的胡少华没有被命运击垮,为了老人和孩子,她决心要好好活下去。

婆婆常年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行动不便,胡少华只要有时间都要带婆婆寻医问药,打听治疗此病的药方,不管多贵的药她都会想法凑钱买来让婆婆试试,尽管医生不止一次地告诉她无法治愈,可她还是不愿放弃。

胡少华总是说:“只要老天一天不要我的命,再苦再难我都会为两位老人尽孝百年,虽然我不能给她们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会给她们最好的照顾。”

胡少华这种至孝大爱的精神,无不让人感动万分。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为母亲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在郭店乡左庄村,有一位老人,今年90多岁了,已瘫痪在床15年,她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需要有人精心照顾。照顾老人的人将近六十,还弓腰驼背。他是老人的唯一儿子,名叫左九海。他的精神与品格是一般人不能比的。

左九海家庭贫困,家里没有什么副业,靠6亩地的庄稼和收废品、捡破烂为生。没有什么家当,三间堂屋,两间偏房,搭了个简易的屋棚当厨房。他的妻子多年前因脑炎留下后遗症,已丧失劳动能力,连简单的生活能力都没有。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九海的肩上。

虽然自己生活艰辛,但他对父母的孝心却一如既往。老母亲的身体每天都需要10多块钱的药物来维持,对左九海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笔极大的支出。为了解决母亲的药费,左九海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赶往县城几个工厂收废品,一天不到20块的收入勉强可以维持老母亲每天10多块钱的药钱和家里一些买菜的花费。

为了不让母亲受委屈,左九海在生活上处处节俭,家里很少吃顿肉。五个孩子都因家里穷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中四个孩子小学刚毕业就到南方去打工。

左九海每天一大早便起来做饭,扶瘫痪的老母亲起床、洗脸、换下老人该洗的衣服、喂饭,然后就是缝缝补补,刷刷锅,收拾家务。等收拾好一切,便把老母亲推到院子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和村里人拉拉家常,消除老人内心的寂寞,让老人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

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几十年含辛茹苦,用自己的一颗至孝之心为老母亲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孝媳妇与老寿星

业庙乡八里村的万秀英,已是八十岁的老人,按理说,自己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她却拖着年迈的身躯悉心照料着106岁高龄的婆婆,历时60个春秋,无怨无悔。

万秀英结婚没有多久,婆婆便患了病,一切家务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干完农活,忙完家务,还要为婆婆洗头、洗脚、洗身、洗衣、端屎、端尿。

1995年10月,已经92岁瘫痪在床的婆婆又得了精神病。稍有不顺心,不是骂就是哭,万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婆婆没有闺女,又患上精神病,自己身上担着闺女加儿媳的双重责任,因此,在护理上她细了又细,在生活上顺了又顺,在感情上近了又近。

一次,婆婆大便解不下来,婆婆又是哭又是闹,秀英一声不吭,用手一点一点抠出大便,比专业人员还专业,比亲生闺女更孝顺。为充实婆婆的精神生活,她早晚搀扶婆婆试着走路,走两步,歇两步,抱到三轮车上骑两步;她坚持给婆婆讲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讲国内的时事政治和发展变化。在奥运会期间,她按时给婆婆打开电视,和婆婆一起看奥运会。当中国运动队拿到金牌,婆婆高呼起来,秀英跟着解说,说到激动之处,她哭了。

万秀英结婚60多年来,从没给邻居吵过架,一家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在她的细心照顾下,106岁的婆婆扶着板凳能走路,脑子还清楚,饭量还正常,她婆媳俩在当地被称为“孝媳妇”和“老寿星”。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岳父岳母也是父母

王集乡刘楼村的尚玉平的父母过世较早,为了尽儿女之孝,他21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岳父岳母,为村民们做出了敬老爱老的榜样。

尚玉平的岳父曹洪波是杨集镇后周楼村人,膝下无子。1988年,已有70高龄的两位老人得病后生活难以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尚玉平和妻子商量决定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家照顾。从此,他每天为老人安排起居,尽心伺候。

两位老人身体不好,特别是岳母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为了给老人看病、买药,他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给岳母买药。哮喘病人怕过冬天,他就给老人生起了炉子。

2003年,已经83岁高龄的岳父被确诊为肺癌。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和妻子瞒着老人到处求医问药,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人治病。由于老人年岁已高,医生不同意为老人手术,但为了延长老人的寿命,夫妻俩为老人用最好的药,尽量减轻老人的痛苦。

2008年冬,88岁的岳母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夫妻俩就寸步不离地照顾老人,冬天天冷,老人盖不住被子,他们就在被子角缝上布带,把被子拴在床头上,老人总是坐不住,一会睡一会起,他们不厌其烦地把老人一会抱到床上,一会又抱到凳子上。

2009年年近90高龄的岳父去世,尚玉平为岳父披麻戴孝。送走岳父,尚玉平又想法宽岳母的心,在他的劝说下,失去了老伴的岳母不仅走出了丧偶的阴影,而且吃得白白胖胖,身体健康,眼下尚玉平的岳母已是90岁高龄了。

尚玉平常说:“将心比心,岳父岳母也是父母。”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代父行孝的好孙子

胡永亮是北镇乡刘暗楼村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坚持十年如一日代父行孝,悉心照料现年104年的奶奶,孝心感动着十里八乡的乡亲们。

胡永亮的奶奶胡焦氏,今年已104岁,她生育有2男4女,长子胡保全,已病故;次子远在甘肃天水,无法陪伴母亲左右;大女儿、三女儿都已病故;二女儿在天津,四女儿在商丘,都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无法照顾老人。毫无疑问,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胡保全之子胡永亮的肩上。

老人有喝鸡蛋茶的习惯,胡永亮每天准时把鸡蛋茶沏好吹凉后送到老人面前。自从父亲去世,胡永亮就把照顾奶奶当成自己份内职责,坚持与老人住在一起。胡永亮把老人房间装修一新,并重新买了被褥,把家里的一台唯一的电视机搬进了老人的房间。并让其妻子儿女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到老人身边看望、说说话。老人年龄大,牙不好,胡永亮总是尽其所能地给老人单做饭。一日三餐都有胡永亮端送到房间,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老人洗脚,三天给老人洗一次头,夏天一天换洗一身衣服,冬天三天换洗一次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

2007年10月8日,老人突发高血压病,病情来得急,胡永亮家当时没有找到机动车,他立即就把老人放在架子车上,拉着向县城医院跑去。把奶奶安顿好了以后,胡永亮一下瘫倒在地上,由于过度劳累昏睡了过去。醒来后胡永亮第一句就问,“奶奶怎么样了?”胡永亮不顾自己还挂着吊水,首先冲去病房去看望奶奶,刚刚醒来的奶奶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当他看到奶奶的衣服已经脏了,便让其妻回家取出家中仅有的六十元钱,为老人换上了新衣。

老人从医院回来,卧床三、四个月,胡永亮每天给老人翻身,经常给奶奶洗澡。老人呕吐,气味常人难以忍受,胡永亮便一点点给老人擦洗,大便小便弄脏了衣服,胡永亮便给其洗得干干净净,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心疼自己的孙子。

乡亲们看到这祖孙亲情,都非常羡慕他们,夸赞胡永亮真是一位好孙子。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一门心思为婆婆

现年61岁的班素云,家住火店乡王寨村刘破楼。多年来,她以一颗赤诚的孝心奉养着瘫痪在床又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其事迹受到十里八乡群众的交口称赞。

1988年,班素云的婆婆患老年痴呆症,卧床不起,大便经常干结,班素云就给婆婆一点一点往外抠,听说茅草根可以利尿通便,她就到地里挖,每天给老人熬水喝。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便秘问题,她经常买牛肝,掺入菠菜用猪油烹饪给老人吃。

她遵照医生的建议,每天为老人活动四肢关节。刚开始,老人疼得受不了,就骂她,班素云总是笑着说:“娘,你看你说得象个啥”。

人老了,最耐不住寂寞,再加上疾病缠身,班素云总是安慰老人安心养病,老人左脚肿得不能动,常常屎尿拉一床,班素云总是不厌其烦地换洗被褥和衣物,帮助老人洗脸洗脚,以实际行动温暖老人的心。

在生活中,她总是依着婆婆的爱好办事,婆婆喜欢花,她就在院子里整出一个小花园,种上婆婆喜爱的月季、菊花、向日葵等。总之,只要婆婆乐意的,她总是想方设法来满足老人的心愿。

班素云还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孝敬老人,她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侍奉卧病在床的奶奶,为老人洗脚擦脸,还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奶奶买吃的,讨老人欢心。总之,素云一门心思地为着婆婆好。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弱肩负重荷,善良感恩心

尹秀英,是一位身体单薄的67岁的农家妇女,家住何营乡苗李庄村。多年来她用柔弱的双肩维系着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同时奉养着两位89岁的老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全部价值。

尹秀英的老伴是村里几十年的队长兼护路员,每天都在外面忙,家里的事很少顾得上。尹秀英的母亲身体还好,基本能自理;同样89岁的婆婆就不行了,10多年前眼睛失明,7年前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吃喝拉撒睡全得有人照顾。10余年中,差不多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可是她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家务中挤空为婆婆寻医问诊、又服侍年事已高的母亲,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她打点得有条不紊。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洗脸、换洗衣服,光替换的被子就有10余条;中午做饭,给婆婆喂饭;晚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病床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

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好觉,她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她就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用热水泡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

有时婆婆精神失常,张口骂人,抬手打人,尹秀英从来没有生过气,总是拖着一身的疲倦打足精神来陪婆婆,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孩子吃,总是送来让老人吃。村里考虑到她家庭负担大,生活比较困难,有两三次把低保指标分给她,她都推让给别人。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养儿要学岳家兵

“久病床前无孝子,养儿要学岳家兵”,这是多年来流传在桑固乡桑东村的一句“名言”。说的是该村医生岳峰(乳名家兵)与父母一起努力照顾爷爷奶奶的事。

2002年的12月份,岳峰的爷爷由于年迈体衰而病倒。那时,岳峰刚刚盖好新楼房,他就在楼下给爷爷安排了一个房间。从那一天起,岳峰就在老人房间旁铺了一张床。他与父亲轮流住进去,给老人铺一张软床,铺上厚厚的铺盖。白天,给老人谈心,嘘寒问暖,耐心的询问着病情,想吃什么只要老人能说出来,他总是想方设法买来放在床前。

岳峰还与父亲细心的观察着,只要是爷爷大便不畅时,他们就给他灌肠,虽然麻烦些,但这样就会给老人减轻痛苦。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空调几乎还是城市人的专利的时候,岳峰便为老人买来了空调。

老人爱吃肉,岳峰和他的父亲经常牛、羊、鸡、鱼肉交替着买给他,直到爷爷去世。可是岳峰的爷爷的去世,使奶奶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突然病倒在床。于是,岳峰又让奶奶住到了装有空调的房间。岳峰的妻子和妈妈总是给她做上合口的饭菜端到床前,奶奶在床上吃喝,也是在床上拉撒,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岳峰就让妻子缝了四五个小褥子,及时更换交替使用,然后,他再用温水为老人擦洗身子,从来都是含着微笑完成。

他们总是把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感觉不到异味。奶奶经常腿酸,岳峰便给老人按摩,一按便是两个多钟头,直到老人满意为止。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平平常常尽孝心

罗庄乡孙王庄村的张爱英,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有的是一颗平平常常的孝心。她坚持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婆婆,关心帮助邻居,成为邻居眼中的好儿媳、好孝子。

2001年,婆婆重病,她差不多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但是她没有半句怨言,仍是每天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病床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

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好觉,她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她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用热水洗脚。婆婆住院期间,她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来陪婆婆,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全部送给老人吃。

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想方设法照顾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公公爱吃刀削面、婆婆爱吃土豆丝,做饭时她总是能满足二老的口味。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

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也都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

张爱英不仅为自己的婆婆尽孝尽心,她还关爱弟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对周围的老年人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什么困难,她都尽力帮助,她经常帮助村中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送衣物、问冷暖。婆婆夸她是好媳妇,丈夫夸她是好妻子,邻居夸他是她邻居,弟妹夸她是好嫂子。

2009年底,当选为夏邑县第三届“十大孝子”。

<!--EndFragm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05 | 只看该作者
序: 孔子祖籍 长寿夏邑

骆承烈

河南夏邑,是我国中原地区的一个普通县城,但却因是孔子祖籍而荣载史册,今日又以长寿之乡名闻遐迩。

孔子是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在我国文化史上有开创之功。他自诩“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敬周朝文化,但他又说自己是“殷人”,也直接继承殷商文化。自西周初年微子启被封于商邱,建宋国,续殷祀,不久传给其弟微仲衍,周初依父死子继的方式传至五代后,鲋祀弑炀公自立为国君,其长兄弗父何让位,远离宋都,以栗为采邑。栗即古商都商邱东南25公里的夏邑,弗父何即被尊为孔氏始祖的孔子以上十代祖。

让位隐居,被后世称作“圣人”的弗父何之后,几代均为宋卿。其中有以文章道德著称的正考父,有以武功卫国、屡建功勋的孔父嘉。其后人离宋至鲁后,又五代后生孔子。

孔子说自己“少居鲁,长居宋”,早年外出学礼时,先到杞、宋两国。《礼记·礼运》记孔子说“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我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孔子在故国宋地得到《坤乾》这样一种阴阳卜筮之书,认真学习后,加以注释,对我国这部早期伟大的哲学著作《易》作了《十翼》,这部书的学习与注释对孔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曾发生重大的影响。孔子成年后,和宋国女子亓官氏结婚,说明他与祖籍关系的密切。孔子周游列国五十七岁时离卫经曹适宋,曾在宋国郊外带领弟子们习礼,虽遭当时宋国执政大夫司马桓魋刁难离去,仍对故国一往情深。他直到临终前几天“梦奠两楹”时,也还梦见自己和商朝的祖先在一起。可见他对祖先、祖籍的深厚感情。

为纪念孔子这位殷人之后在祖籍的活动,宋元时期,在夏邑县城北7公里的王公楼村附近建孔子还乡祠。这一纪念孔子及其后人,占地五十多亩的系列建筑,虽因多年战乱曾经损毁,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出于对孔子的尊崇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立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重建了“孔子还乡祠”。并在正殿内塑起孔子以上十代祖的彩色塑像,院内为孔子几位仁德处世、建功立业的先祖矗立了丰碑。

北宋初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还居夏邑“还乡里”。日后,孔良辅的九世孙孔思忠的后人又多次到这里还居,孔氏子孙认定夏邑是孔氏祖籍。夏邑也以作为德高望重的孔子的祖籍自豪。孔氏家族不但诗礼传家,多年来更传承尊老敬贤的古风。这些优秀品德对夏邑都发生过积极影响。

《尚书·洪范》中记“五福”(五项美事)之首为“一曰寿”,“六极”(六项坏事)之首是“凶短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古以来重视长寿、歌颂长寿、希望长寿。依现代科学解释,长寿者大约应具备四个条件:一、仁德胸怀;二、家庭和睦;三、环境优美;四、生活规律。在夏邑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四项俱备。

在孔子的思想与实践中,有大量“仁”的内容,一部《论语》,“仁”字出现过105次。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道主义,“仁”是正确处理人际之间关系、协调人际之间矛盾的最好方式。“仁以为己任”的人为天下人办好事,“任重而道远”。到关键时期,可“杀身成仁”,无“舍生害仁”,即舍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做出对广大人民有利的事。“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及其后人一贯主张和谐、和睦、和平。“仁”及“和”的思想深入到夏邑人心中,便能做到家人与家人之间,家人与邻里之间,家人与社会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古往今来,人们之间相互帮助者、相互支持者、舍己为人者、一心为公者、济困扶危者,比比皆是。孔子的始祖弗父何就是一位。依照殷商兄终弟及的惯例,缗公共死后,其弟熙(炀公)应该继位,但鲋祀弑炀公自立为君(厉公),显然是不义之举。作为鲋祀长兄的弗父何,对其弟夺位之举无力干涉,也不去争王位,而是赴栗失位、甘愿为卿,体现出一种不争名利的大义之举。迁到栗的弗父何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当地人多以他的仁德之举为榜样,形成一种谦逊礼让、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仁和之风。与社会上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之风相反。多年来当地崇尚正气,人人心怀坦荡,这一良好的思想基础,自然有利于人们健康,得以长寿。

生长在仁德环境中的夏邑人,许多人心态平和,“仁者不忧”,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一种尊老敬贤之风。古代每年春天举行乡饮酒礼,依照年龄,请老人居上位,被敬奉;活动毕,请老人先行。现代则提倡社会道德教育,开展“尊老敬老”、“老人迁新居”活动。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夏邑人,自然能做到“仁者寿”。

家庭和谐的主要表现是儿女孝敬,这又是当地一大特点。在全县百十万人中,多年来流行着“儿女孝顺,父母长寿”的俗语。历史上孔氏家族遗留下尊宗敬祖的好传统,孔子后裔热恋故土,一次次由远处迁来的事实,都说明人们对前人的尊敬。近年来,当地多次评选“十大孝子”、“好媳妇”,在群众中树起榜样,孝亲敬老蔚然成风。儿女们对父母不但在衣食奉养上尽心尽力,在尊敬、体贴上也无微不至。好多家婆媳关系不亚于母女关系,男子对父母及岳父母同样尽孝。在家庭中孝与悌相辅相成,兄弟姐妹在孝敬父母上想的一致,做法一致,他们之间自然能相互帮助,互相理解,家和万事兴。老人面对着孝顺的子、女、媳、婿,又时时见到他们和睦团结,共同进步,无后顾之忧,自然能益寿延年。

环境优美,这一良好的居住条件,夏邑也早已具备。这里是温带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虬龙河、巴清河、沱河、东沙河等自西向东流贯全境。全县既有田园之美,又有灌溉之利。这里水质优良,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GB/T 5750-2006标准。这里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远离喧嚣,林木覆盖率达到26.9%。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里盛产各种主要农作物,多年来一直是全省的产粮核心区,近五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除粮食作物外,各种蔬菜、水果、家畜、家禽,应有尽有。县境内路成网、林成荫、田成方,大地如织,粮丰果美,这里曾荣获“河南省适宜人居环境奖”,人们居此,一望无垠,心旷神怡,自然可以长寿。

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大量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主。中国农民有着勤劳朴素的好作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生产劳动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天不劳动,打不起精神来,下雪下雨天气,也时时盘算、策划着雨雪停后再怎样干得更好。男子以大田劳动为主,女子在家也闲不住,她们不只做饭洗衣、为男子在外劳动的后盾,还要养猪养鸡,在院内墙下种植菜蔬,乃至编织器皿、晾果谷物、从事副业等等。天天不闲,人人不闲,以劳动为光荣,以懒惰为耻辱,筋骨锻炼硬朗又可使人情绪安详,生活规律。人们常说:经年不停地劳动,才能练出个好身体,才能多活几年。

孔子说“政之善者,使民富且寿焉。”解放后的夏邑人民当家作主,有了自己的土地,激发起无限的生产热情。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行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夏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委、县政府多年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老龄工作。在夏邑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村里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在老龄工作的开展上,一直居于全省先进行列,多次荣获河南省及商邱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为使老龄工作开展得更好,县里又专门成立了“长寿养生文化研究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长寿养生文化研究活动。2008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喜讯传来,孔子祖籍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我作为学习、研究孔学六十年的一名老教师也不禁吟出:

孔子祖籍久闻名

仁德和谐满栗城

百万人民富且寿

长寿之乡传心声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夏邑长寿养生文化研究会顾问)

庚寅年端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05 | 只看该作者
民俗文化 博大精深

谢光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气势磅薄、悲壮雄浑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感天动地,激荡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它同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一样,任你千改万改,总改不了那种正义、忠烈的思想,那股昂扬向上的民族气节,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国力如何强大,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穿透力,其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夏邑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深深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形成了夏邑人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孝亲敬老、宽仁厚德、助人为乐、忠厚诚实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

一、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

“天地君亲师”,夏邑人历来就对“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大禹治水”等历史典故耳熟能详,自觉地把“忠君”与“报国”结合起来,把“爱民”与“崇上”结合起来,培育出了一代代志士仁人,演绎了一场场“大义灭亲”、“以身报国”的动人故事。1927年,夏邑人张文进在夏邑杨集区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后来,在杨集袁楼村,八名党员被反动派逮捕后投入枯井,围观群众义愤填膺,而八名烈士英勇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以身殉国。民国年间,河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夏邑人司铭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从不贪占国家的一点便宜。有人劝他“水清而无鱼”。他说:“我从不吃鱼,所以不会被鱼刺刺伤嘴巴。”抗战爆发后,日伪县长多次劝他出来做官,均被他严辞拒绝。宁可饿死,不食“倭粟”。解放后,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夏邑留美归国博士后刘佑全,刻苦读书,立志报国,谢绝十多家国外科教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取得了数十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赞扬。他不计名利,不思报酬,为了家乡的建设回夏邑任职,终于积劳成疾,牺牲在为振兴夏邑而招商引资的工作岗位上。夏邑人就是这样,世世代代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三年自然灾害,夏邑人勒紧裤带靠吃树皮野菜过日子,但没少交国家一斤公粮。根据传统思想和习俗,夏邑老一辈人信一个理儿,就是“再穷再苦,国家的皇粮不能不交”!“再穷再紧,老人碗里的饭不能少”!“出门在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拜访老人。”近几年农民免征了农业税,更是热情高涨,每逢国家有什么号召,他们总是积极响应,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致富不忘国家,一人富带动全村富的先进典型,捐资助学、文化扶贫等义举蔚然成风。

二、家喻户晓的仁德礼仪之风

嘉靖二十四年《夏邑县志》记载:夏邑“人得中和之气,俗有忠义之风”。由此可见,夏邑民风高古,源远流长。

人们到夏邑参观旅游,经商会友,常常为孔子祖籍的仁德礼仪、热情好客所感动。夏邑城乡有个亘古不变的习惯,就是逢年过节或家来亲友,都要或多或少准备几个小菜,备上几瓶薄酒,并请来村里邻间的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作陪。夏邑人请客也有自己的规矩,待人公正,不嫌贫爱富,菜多菜少,酒孬酒好不要紧,但必须一视同仁,叫作“一碗水端平”。夏邑是酒文化、饮食文化之乡,喝起酒来礼数最多,喝酒要先喝自己家乡的“大富豪酒”、“孔祖酒”、“寿酒”等,敬酒要“先喝为敬”,自己满饮一杯,然后让客人看看喝干的酒杯,再敬长辈和客人。长辈和客人要喝双杯,叫做“两个好”,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只是酒倒得少些,象征性地表示敬意。敬酒时要先站起来,用双手端起,毕恭毕敬,待长辈和客人喝起再坐下。对平辈或晚辈可不用站起,只是满饮一杯。夏邑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更是讲究,结婚庆贺的喜宴可去可不去,但是殡葬丧埋的“白事”必须要去。主人不请不失礼,亲戚邻居之间不去就失了礼。还有敬烟,也是先敬长辈或客人,先用火让对方吸着,然后自己再点燃。夏邑的机关干部逢年过节回农村老家,自己不吸烟也要准备好烟,到村头见人或走到谁家门口,都要掏出烟来礼让一番。坐小车也是坐到村外,一进村就下车步行,宁可让司机在外等着或在后面跟着,也不能一路烟尘或高声鸣笛。这些礼数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不仅夏邑籍的干部如此,就是在夏邑工作过的领导也是如此。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民间文化习俗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从商汤王为民祷雨以桑木燃火自焚留下的“商汤祷雨处”,到孔子还乡祭祖后人纪念所建的“孔子还乡祠”;从夏邑古代八大景点的“隋堤烟柳”、“巴河夕渡”,到后来的“彭雪枫将军殉国处”和“刘佑全烈士墓园”,无不闪烁着孔祖文化习俗的仁爱之光。每年寒食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刘佑全烈士墓地”都会迎来一群群泪眼婆娑的老人、妇女和学生。同时,夏邑人嫉恶如仇,痛恨奸佞。“近君子远小人”是孔子祖籍人教育学生及晚辈的至理名言。抗战时期汉奸县长张汝刚被处死,暴尸荒野数十天,连他的族人都不肯收尸,还是人民政府花钱雇人把他掩埋。同时夏邑人又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无论是在新疆“支边”还是在外地“打工”,都能跟当地人或外来人交朋友,用夏邑当地的俗语叫“搁伙计”,意思是一块共事互相包容,讲大同存小异,与人为善,珍惜一块工作、生活的缘份。夏邑至今还有一句方言,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寓意是告诫人们,做生意挣钱固然重要,但团结一心最为关键。夏邑新官上任,领导班子组建或送别老领导、老同志,总会在迎来送往的酒桌上说些“咱们伙计一场、共事一场如何如何有缘”之类,那情那景真是感人,即使平常工作生活中有些言差语错,在这一片感人肺腑的话语中都烟消云散了,留下来的只有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的回忆。

三、不断光大的崇文重孝活动

夏邑作为孔子的祖籍不仅文风昌盛,文人辈出,而且文人多傲骨,直言敢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绝不趋炎附势、奴颜婢膝。

夏邑文风的真正形成,还要源于孔子生前的多次还乡,设坛讲学。据德高望重的夏邑县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张今吾先生考证,在人们记忆中的“孔子还乡祠”内就有一个著名建筑叫“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他还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把“杏坛”的大小尺寸、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记述。也许正因如此,夏邑历代养成了兴学建校、尊师重教之风。据史料记载,夏邑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有金大定二十六年在县城创办的“黉”学、明代嘉靖年间的“崇圣书院”以及城西北的牛王堌学校等。“黉”学既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又是科举乡试的所在地。仅清末民初,夏邑就有官办、民办学校数十所。因此,夏邑历史上人才济济,灿若星辰。史志记载的有“兄弟二进士”、“父子双探花”以及西汉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平当,北宋时期的户部尚书李惟清等等,近现代学富五车、事业有成的更是不胜枚举,如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丁玉澄,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罗有名,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弟子陈发源,还有知名人士彭明、郇永固、曹崇义、刘君秋、丰收……。

孔子祖籍,崇文重礼与时俱进;长寿之乡,孝亲敬老蔚然成风。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中原崛起,文化先行”,提出了创建国家“孔祖文化之乡”和“文化强县”的总体设想,开展了“十大文化名人”、“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当选者不但披红戴花,而且给予重奖。县委书记许家林在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上说:“孝道不仅是孔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丈夫不仅要孝敬父亲母亲,而且要孝敬岳父岳母;媳妇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而且要孝敬公公婆婆。这是人类文明的美德。在夏邑这片大地上,不孝的人不但不能做好官,而且做不好人。自古以来,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忠于朋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吗?”他的讲话博得了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勤劳忠厚幽默风趣的人生取向

无论是在千百年前封建落后的过去,还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无论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还是在富足祥和的现在,夏邑人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勤勤恳恳、忠厚诚实,并且对生活充满热爱,幽默风趣。夏邑民风淳朴,夏邑人善良忠厚。谁家来了客人,喝酒吃饭时总要请村里的长辈作陪。生活困难时期来了客人,就是端着面瓢一家家去借,也要使客人吃上白面馍馍。夏邑人过日子精打细算,家家都种有自己的小菜园,但无论是谁家的,你下工回家,走在路上,都可到路边的菜园里摘把豆角,扭几个茄子,从没有人出来吵闹。夏邑有句俗话是:青瓜梨枣,谁见谁咬,大葱小菜,谁要谁爱。

夏邑人深知“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没有不下雨的天,没有不用人的人”、“钱财虽珍贵,情义值千金”这些民间谚语的真谛,以情义为重,对人坦诚相见,以心相交。走遍天涯海角总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天南地北,一听河南口音,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一条破被合着盖,一个干馍分着吃,唤一声“河南老乡”马上就有人给你安排吃的、住的,给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乡音不改,真情永在,这就是河南人,这就是夏邑人。

民俗文化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融合的结晶,是当地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夏邑的民俗文化根植于这块古老的中原大地上,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且是精神面貌、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夏邑民俗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于她强大的生命力。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俗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夏邑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民俗文化一定会与孔祖文化、长寿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夏邑文化一道与时俱进,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04 | 只看该作者
民俗文化 博大精深

谢光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气势磅薄、悲壮雄浑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感天动地,激荡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它同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一样,任你千改万改,总改不了那种正义、忠烈的思想,那股昂扬向上的民族气节,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国力如何强大,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穿透力,其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夏邑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深深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形成了夏邑人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孝亲敬老、宽仁厚德、助人为乐、忠厚诚实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

一、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

“天地君亲师”,夏邑人历来就对“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大禹治水”等历史典故耳熟能详,自觉地把“忠君”与“报国”结合起来,把“爱民”与“崇上”结合起来,培育出了一代代志士仁人,演绎了一场场“大义灭亲”、“以身报国”的动人故事。1927年,夏邑人张文进在夏邑杨集区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后来,在杨集袁楼村,八名党员被反动派逮捕后投入枯井,围观群众义愤填膺,而八名烈士英勇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以身殉国。民国年间,河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夏邑人司铭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从不贪占国家的一点便宜。有人劝他“水清而无鱼”。他说:“我从不吃鱼,所以不会被鱼刺刺伤嘴巴。”抗战爆发后,日伪县长多次劝他出来做官,均被他严辞拒绝。宁可饿死,不食“倭粟”。解放后,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夏邑留美归国博士后刘佑全,刻苦读书,立志报国,谢绝十多家国外科教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取得了数十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赞扬。他不计名利,不思报酬,为了家乡的建设回夏邑任职,终于积劳成疾,牺牲在为振兴夏邑而招商引资的工作岗位上。夏邑人就是这样,世世代代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三年自然灾害,夏邑人勒紧裤带靠吃树皮野菜过日子,但没少交国家一斤公粮。根据传统思想和习俗,夏邑老一辈人信一个理儿,就是“再穷再苦,国家的皇粮不能不交”!“再穷再紧,老人碗里的饭不能少”!“出门在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拜访老人。”近几年农民免征了农业税,更是热情高涨,每逢国家有什么号召,他们总是积极响应,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致富不忘国家,一人富带动全村富的先进典型,捐资助学、文化扶贫等义举蔚然成风。

二、家喻户晓的仁德礼仪之风

嘉靖二十四年《夏邑县志》记载:夏邑“人得中和之气,俗有忠义之风”。由此可见,夏邑民风高古,源远流长。

人们到夏邑参观旅游,经商会友,常常为孔子祖籍的仁德礼仪、热情好客所感动。夏邑城乡有个亘古不变的习惯,就是逢年过节或家来亲友,都要或多或少准备几个小菜,备上几瓶薄酒,并请来村里邻间的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作陪。夏邑人请客也有自己的规矩,待人公正,不嫌贫爱富,菜多菜少,酒孬酒好不要紧,但必须一视同仁,叫作“一碗水端平”。夏邑是酒文化、饮食文化之乡,喝起酒来礼数最多,喝酒要先喝自己家乡的“大富豪酒”、“孔祖酒”、“寿酒”等,敬酒要“先喝为敬”,自己满饮一杯,然后让客人看看喝干的酒杯,再敬长辈和客人。长辈和客人要喝双杯,叫做“两个好”,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只是酒倒得少些,象征性地表示敬意。敬酒时要先站起来,用双手端起,毕恭毕敬,待长辈和客人喝起再坐下。对平辈或晚辈可不用站起,只是满饮一杯。夏邑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更是讲究,结婚庆贺的喜宴可去可不去,但是殡葬丧埋的“白事”必须要去。主人不请不失礼,亲戚邻居之间不去就失了礼。还有敬烟,也是先敬长辈或客人,先用火让对方吸着,然后自己再点燃。夏邑的机关干部逢年过节回农村老家,自己不吸烟也要准备好烟,到村头见人或走到谁家门口,都要掏出烟来礼让一番。坐小车也是坐到村外,一进村就下车步行,宁可让司机在外等着或在后面跟着,也不能一路烟尘或高声鸣笛。这些礼数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不仅夏邑籍的干部如此,就是在夏邑工作过的领导也是如此。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民间文化习俗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从商汤王为民祷雨以桑木燃火自焚留下的“商汤祷雨处”,到孔子还乡祭祖后人纪念所建的“孔子还乡祠”;从夏邑古代八大景点的“隋堤烟柳”、“巴河夕渡”,到后来的“彭雪枫将军殉国处”和“刘佑全烈士墓园”,无不闪烁着孔祖文化习俗的仁爱之光。每年寒食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刘佑全烈士墓地”都会迎来一群群泪眼婆娑的老人、妇女和学生。同时,夏邑人嫉恶如仇,痛恨奸佞。“近君子远小人”是孔子祖籍人教育学生及晚辈的至理名言。抗战时期汉奸县长张汝刚被处死,暴尸荒野数十天,连他的族人都不肯收尸,还是人民政府花钱雇人把他掩埋。同时夏邑人又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无论是在新疆“支边”还是在外地“打工”,都能跟当地人或外来人交朋友,用夏邑当地的俗语叫“搁伙计”,意思是一块共事互相包容,讲大同存小异,与人为善,珍惜一块工作、生活的缘份。夏邑至今还有一句方言,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寓意是告诫人们,做生意挣钱固然重要,但团结一心最为关键。夏邑新官上任,领导班子组建或送别老领导、老同志,总会在迎来送往的酒桌上说些“咱们伙计一场、共事一场如何如何有缘”之类,那情那景真是感人,即使平常工作生活中有些言差语错,在这一片感人肺腑的话语中都烟消云散了,留下来的只有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的回忆。

三、不断光大的崇文重孝活动

夏邑作为孔子的祖籍不仅文风昌盛,文人辈出,而且文人多傲骨,直言敢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绝不趋炎附势、奴颜婢膝。

夏邑文风的真正形成,还要源于孔子生前的多次还乡,设坛讲学。据德高望重的夏邑县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张今吾先生考证,在人们记忆中的“孔子还乡祠”内就有一个著名建筑叫“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他还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把“杏坛”的大小尺寸、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记述。也许正因如此,夏邑历代养成了兴学建校、尊师重教之风。据史料记载,夏邑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有金大定二十六年在县城创办的“黉”学、明代嘉靖年间的“崇圣书院”以及城西北的牛王堌学校等。“黉”学既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又是科举乡试的所在地。仅清末民初,夏邑就有官办、民办学校数十所。因此,夏邑历史上人才济济,灿若星辰。史志记载的有“兄弟二进士”、“父子双探花”以及西汉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平当,北宋时期的户部尚书李惟清等等,近现代学富五车、事业有成的更是不胜枚举,如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丁玉澄,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罗有名,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弟子陈发源,还有知名人士彭明、郇永固、曹崇义、刘君秋、丰收……。

孔子祖籍,崇文重礼与时俱进;长寿之乡,孝亲敬老蔚然成风。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中原崛起,文化先行”,提出了创建国家“孔祖文化之乡”和“文化强县”的总体设想,开展了“十大文化名人”、“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当选者不但披红戴花,而且给予重奖。县委书记许家林在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上说:“孝道不仅是孔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丈夫不仅要孝敬父亲母亲,而且要孝敬岳父岳母;媳妇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而且要孝敬公公婆婆。这是人类文明的美德。在夏邑这片大地上,不孝的人不但不能做好官,而且做不好人。自古以来,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忠于朋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吗?”他的讲话博得了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勤劳忠厚幽默风趣的人生取向

无论是在千百年前封建落后的过去,还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无论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还是在富足祥和的现在,夏邑人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勤勤恳恳、忠厚诚实,并且对生活充满热爱,幽默风趣。夏邑民风淳朴,夏邑人善良忠厚。谁家来了客人,喝酒吃饭时总要请村里的长辈作陪。生活困难时期来了客人,就是端着面瓢一家家去借,也要使客人吃上白面馍馍。夏邑人过日子精打细算,家家都种有自己的小菜园,但无论是谁家的,你下工回家,走在路上,都可到路边的菜园里摘把豆角,扭几个茄子,从没有人出来吵闹。夏邑有句俗话是:青瓜梨枣,谁见谁咬,大葱小菜,谁要谁爱。

夏邑人深知“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没有不下雨的天,没有不用人的人”、“钱财虽珍贵,情义值千金”这些民间谚语的真谛,以情义为重,对人坦诚相见,以心相交。走遍天涯海角总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天南地北,一听河南口音,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一条破被合着盖,一个干馍分着吃,唤一声“河南老乡”马上就有人给你安排吃的、住的,给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乡音不改,真情永在,这就是河南人,这就是夏邑人。

民俗文化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融合的结晶,是当地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夏邑的民俗文化根植于这块古老的中原大地上,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且是精神面貌、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夏邑民俗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于她强大的生命力。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俗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夏邑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民俗文化一定会与孔祖文化、长寿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夏邑文化一道与时俱进,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主题
1909

7891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5675
经验
3015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99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3:03 | 只看该作者
长寿文化 源远流长

赵 耀 司英占


  


夏邑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学文化和孔祖文化博大精深,仁德思想根深蒂固。受儒学文化和孔祖文化“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爱人”等一系列思想的熏陶和浸润,长寿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波光潋滟,熠熠生辉。



历史见证了夏邑县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明嘉靖二十四年,夏邑县始修县志。据嘉靖《夏邑县志·人物志卷七》记载,夏邑成立有“十老会”:明“弘治初年,邑之致政耆德者……咸以齿德俱隆,效香山九老故事为真率会,奕棋弹琴,赋诗唱酬……。”清代夏邑著名书画家彭商愫为此曾绘制《邑中十老图》。这段史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十老会”成员德高望重、才艺俱佳、不甘寂寞、发挥余热的真实情况。他们真诚率直,谈古论今,吟诗作画,以文会友,个个健康、长寿、博学、多才、机敏、睿智,在一起挥毫泼墨,作诗赋文,大展才艺,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这种组织,大概就是今天“老年书画协会”的雏形和前身吧。

清顺治、康熙、民国时期夏邑县先后三次编修县志。在以上四部旧志中,均设有《人物志·耆寿》卷,记述了宋代以来数百名长寿老人的个性及家庭情况。民国九年《夏邑县志》卷六《人物志·耆寿》中所记载的刘勉行老人“字勖斋。凶年助赈,奖叙九品职,寿一百四岁,五世同堂。”不但记录其年龄,而且还对其品行、职位、家庭情况做了介绍;高文山“敦品励行,寿八十一。子二:本善,寿八十七;德位,寿八十六。孙允擅,寿八十八。曾孙书升,现年八十三岁。人称‘一门五寿’”;彭作揖“字度之,七品寿官,寿九十三岁”;郭本立“寿九十岁,两赐粟帛”……可谓寿星璀璨,不胜枚举。1985年出版的新编《夏邑县志》记录了数十名百岁老人。其中,胡桥乡老寿星杜王氏1866年生,1982年卒,寿达114岁。其“早贫,多食粗粮野菜,饭量很大,可负担二三百斤担子,24岁嫁,68岁丧夫,6子,性善爽朗,暮年明聪。”一位力大无比、温和善良、性格爽朗、耳聪目明的百岁老人跃然纸上。杜王氏老人成为夏邑迄今有史记载的年龄最大的寿星。2006年,续编《夏邑县志》,专辟有“长寿之长”一章。收录了百岁以上老人120多名,并对长寿现象进行探源寻因,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夏邑县光辉灿烂的长寿文化。

同样,家(族)谱也见证了夏邑县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夏邑县历来有编修家(族)谱的传统,详尽地记载了一个个家族的历史及兴衰,真实地反映每个家族成员的年龄、经历,是其人生的晴雨表。据夏邑县司姓族谱记载:南宋以来,司姓1-11世先祖平均年龄达86岁,90岁以上5人,其中百岁以上2人,司云采寿达104岁,司培真寿达108岁,司培家94岁,司松林98岁,司宝贵96岁。由此可见,夏邑历史上寿星辈出,人数众多,是一片长寿的沃土。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文物大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长寿文化闪耀其中,流光溢彩,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杨氏寿坊”。

“杨氏寿坊”座落在桑堌乡吴寨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康熙、雍正年间朝廷两度旌表的康熙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庚戌科武进士、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一品太夫人杨氏的百岁寿坊。整个寿坊高大雄伟,古朴典型,庄严肃穆。两中柱镌刻着:“鹤算松龄四海共仰寿母,九章凤篆九重特赐紫纶”对联。字里行间,蕴含着皇恩浩荡,充满了对“一品太夫人”杨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龟年的美好祝福和无限敬仰。正坊匾两面均刻有“北堂眉寿”。正面匾下为“诰赠荣禄大夫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1713年)四月”。背面“北堂眉寿”匾落款为“诰授荣禄大夫陕西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雍正六年(1728年)冬日吉旦”。

史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朝廷第一次“诰赠”、“诰授”一品太夫人杨氏坊时,杨氏已是90岁高龄。她是作为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的身份接受封赠。雍正六年(1728年),即15年之后,朝廷再一次“诰授”、“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时,杨氏已达105岁。此刻,杨氏仍然健在,并且是以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的身份接受封赠。据清乾隆十九年《归德府志》、民国九年《夏邑县志》记载:刘超凤、刘官统父子皆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战功卓著,以身殉国;刘官统之弟刘官亮则“考选主薄,辞职养母,以孝行称。”可以说,杨氏寿坊,即是朝廷对刘超凤父子忠君报国、孝行可嘉的褒扬,更是对一品太夫人杨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德高望重、寿登期颐的最高奖赏。两度受皇恩,满门皆忠孝。充分体现了夏邑人爱国爱家、威武不屈、正气凛然的传统美德和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



长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寿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且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中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长寿文化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夏邑长寿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体现出别样的长寿文化风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长寿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古朴、凝重、博大、深邃,既注重长寿理念的作用,又注重实践的功效,其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从民间传说的角度看,有嫦娥偷灵药、彭祖不老、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一个个始终是圆不了梦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从民谚民谣看,长寿养生内容丰富多彩,家喻户晓:“行好得好,长生不老;行善得善,阎王不见”、“健康长寿有三宝,营养运动心情好”、“常乐常笑,长寿之道”、“家有一老,如获至宝”、“心放宽,勤运动,活到百岁不是梦”、“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别太累,好环境,保障随”等等。

——从文字表达的角度看,人从生到死,均有“寿”字组成的词相伴。例如:在出生时,有寿诞、寿辰等;活得安康快乐方面,有寿安、寿康、寿恺等;过生日时,有寿桃、寿酒、寿面等;为老人祝寿时,有寿诗、寿联、寿画等;人“走”了,又称为寿终、寿寝。
   ——从祝贺用语的角度看,祝寿吉祥语颇多,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如南山之寿、寿比南山、福海寿山、万寿无疆、长命百岁、长命富贵、亿万斯年、与天地同寿、福寿安宁、寿倒三松、延年益寿千万岁……
   ——从传统寿画的角度看,夏邑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在给老年人做寿时,喜欢赠送寿画。画面上,长眉白面的仙翁,一手托寿桃,一手执杖,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两旁寿联多为“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横批为“松鹤延年”。

——从传统节日的角度看,长寿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春节、中秋节等喜庆节日。人们喜气洋洋,欢天喜地,拜见老人,看望长者,说不完的吉祥话,道不尽的祝福语,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家家户户门上张贴的对联中,“五福临门”、“福禄寿禧”的内容比比皆是。

——从寿字内涵的角度看,直接体现着人的生命存在,是传统吉祥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古人云:“五福寿为先,有寿即有福。”按《辞海》的解释,寿指寿命,有年岁长久之意,指老年人。《庄子》写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由此可见,60岁以上者,即可以称为“寿”。在老年医学中,表示年龄的方法很多,有生物学年龄、心理学年龄、时序年龄等。但是,通常以时序年龄为依据。时序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以“年”为单位,表示自出生起到现今所经历时期长短的个体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划分与过去也有所改变。现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60岁为中年人,60-75岁为年轻老年人,75-90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60岁以上的公民,称为老年人,一般退休年龄也以此为准。

——从谐趣别称的角度看,长寿的老人,其年龄段拥有许多别称,各有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60岁,称为“花甲”。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天干是甲、乙、丙、丁……共10个;地支是子、丑、寅、卯……共12个,按甲子、乙丑排下去,每60年一个循环。因此,60岁的老年人,称为花甲之年,简称为“花甲”。孔子的《论语》中曾写:“六十而耳顺”。所以,60岁亦称为“耳顺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据考证,它源于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又称“杖国”,源于“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所以,70岁的老人,称为“杖国之年”,意思是说,7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行走于都邑国府。80岁,称为“耋”,80岁以上,称为“髦”。80-90岁的老年人,称为“髦耋之年”。在现实生活中,给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祝寿,常常送一幅“猫戏蝴蝶”画,猫是髦的谐音,蝶是耋的谐音,恭祝老人长寿,其含意深远。80岁,也称为“杖朝之年”,意思是说,8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出入朝廷。88岁,称为“米寿”。90岁,称为“九秩”、“九龄”、“眉寿”等。所谓“眉寿”,是指老年人的眉毛甚长,也是老年人长寿的特征。99岁称为“白寿”,这是因为,“百”字,去掉一横即为“白”字。所以,称九十九岁大寿为“白寿”。
   ——从庆贺生日的角度看,在民间,有过生日的风俗。由于年龄的不同,叫法也不相同,其文化的含义,更是不相同。通常说来,在60岁之前,叫过生日。从60岁开始,农历腊月初八儿女要为长者备礼庆寿,又称“祝寿”。常言道:“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吃个鲤鱼猛一蹿。”在每逢整十之前的九,如69、79、89、99岁生日时,则要过大寿。民间习俗,有贺九不贺十的说法。操办大寿,必须庄重、热烈,寿礼、寿俗更加丰富多彩。在内容方面,如寿堂、寿幛、寿联、寿文、寿烛、寿桃、寿面、寿酒等等,一应俱全,洋溢着浓郁的“寿”文化传统色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老人祝寿有的还宴请宾朋,举行祝寿仪式,请唢呐班、艺术团庆贺助兴。
   ——从举办寿宴的角度看,为老年人操办寿宴,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宴席丰盛与否,均少不了面条,称为“长寿面”。关于长寿面,一般以小麦或稻米磨成面粉,用面粉做成面条。传统的习俗是面条越长越好,其含意是祝福寿命很长。老人吃一碗长寿面后,如果还想吃的话,亲人要给老人加面条,称为“添寿”。在寿宴上,还要给老年人敬寿酒,谐音“寿久”,有祝福长寿美意。
   另外,民间还有敬“寿桃”的习惯。如果因季节限制,一时无法购买鲜桃,便用米粉或面粉制作桃子,用食用色素染红,蒸熟,这就是寿桃,它也是祝寿的吉祥物。女儿去娘家为亲人祝寿,往往送8个寿桃,象征“八仙庆寿”;也有的地方习俗是送9个,象征“长久”。
   夏邑长寿文化除了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隐形传统文化外,还有散布于民间、内容丰富的体现长寿内容的诗词书画、长寿养生典籍、长命锁以及名师寿匾、旌表等文化物质遗存。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夏邑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弘扬长寿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夏邑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大力弘扬长寿文化,打造长寿品牌,发展长寿经济,构建和谐家园,探索出长寿文化与经济发展交融互动的路子,赋予了长寿文化新的内涵和无限生机。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六个老有”为目标,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重点,推动了老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了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敬老、爱老、助老在夏邑蔚然成风,全县各级领导经常走访慰问困难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在夏邑的老年人处处、时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法制夏邑、诚信夏邑、平安夏邑、生态夏邑、和谐夏邑的幸福和欢乐。“八十能种田,九十能下地,百岁数风流”已成为夏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态宜居地,和谐长寿乡。在追求生命质量的今天,夏邑长寿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豫东大地,辉耀着厚重中原。

<!--EndFragm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4 07:24 , Processed in 0.3222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