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1-7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1)
    说明:
    1、本名录条目顺序:姓名、生卒年、解放后主要军内最高职务(不包括党、政兼职职务)。
    2、各位将帅生平简介在《宋版〈百家姓〉姓氏宗联》(504个姓氏)和《宋版〈百家姓〉以外姓氏宗联》(91个姓氏)的各《×姓宗祠通用对联》主题下跟帖详列(见本主题第1楼各姓氏搜索目录)。
    3、上述595个姓氏以外的稀姓开国将军,其简生平简介在下面第16楼《中国人民解放军稀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跟帖详列(“名录”条目后标“*”符号者)。
    〖元帅10位〗
    附注:以授衔时综合资历为序。
朱  德(1886-1976),四川省仪陇县人,解放军总司令。
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解放军副总司令。
林  彪(1906-1971),湖北省黄冈县人,解放军中南军区司令员。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贺  龙(1896-1969),湖南省桑植县人,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员。
陈  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员。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县人,解放军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徐向前(1901-1990),山西省五台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长。
聂荣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县人,解放军代总参谋长。
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大将10位〗
    附注:以授衔时综合资历为序。
粟  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长。*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解放军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
陈  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谭  政(1907-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市人,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解放军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
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装甲学院院长。
    〖上将57位〗
    附注:以姓氏笔画为序。同姓的以先单名,后复名为序,并分别以名字的第2字、第3字的笔画数(先少后多)为序(下中将、少将条目类同)。
〖四画〗
王  平(1907-1998),湖北省阳新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王  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王宏伸(1909-1993),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王建安(1907-1980),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沈阳、济南、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1908-1984),湖北省孝感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韦国清(1913-1989),广西区东兰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乌兰夫(1906-1988),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人,解放军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邓  华(1910-1980),湖南省郴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五画〗
叶  飞(1914-1999),福建省南安县人,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
甘泗淇(1903-1964),湖南省宁乡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六画·〗
吕正操(1905-——),辽宁省海城县人,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
朱良才(1900-1989),湖南省汝城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刘  震(1915-1992),湖北省孝感县人,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1911-1965),福建省武平县人,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许世友(1905-1985),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
〖七画·〗
苏振华(1912-1979),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
李  达(1905-1993),陕西省眉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  涛(1905-1970),湖南省汝城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三部政治委员。
李天佑(1914-1970),广西区桂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1906-1987),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李克农(1899-1962),安徽省巢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县人,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
杨  勇(1912-1983),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
杨至成(1903-1967),贵州省三穗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
杨得志(1910-1994),湖南省醴陵县人,解放军解放军总参谋长。
宋任穷(1909-2005),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
宋时轮(1907-1991),湖南省醴陵县人,解放军外军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1908-1998),陕西省渭南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
张爱萍(1910-2003),四川省达县人,解放军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5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1950.6-1953.7),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5 | 只看该作者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100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当时,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除有5万余人分驻归绥和大同外,有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在这部分军队中,属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旅),属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旅)。在此之前,蒋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深怀戒心,不愿南撤。这时,傅作义所部为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慑,已成“惊弓之鸟”,但估计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需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时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关作战。傅作义根据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因此,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决策南逃或西窜,就成为能否实现就地歼敌的关键。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从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结束休整,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第92、94、105军进到北平地区。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在新保安歼灭傅作义嫡系主力第35军1600人,在张家口歼敌第11兵团部和第105军5.4万余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5 | 只看该作者
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1937.9.25),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1940.8.20-12.5),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1948.9.12-11.2),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5 | 只看该作者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10-1936.10),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对于行军打仗极为不利。红军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但已损失过半。这时,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黔北挺进。黎平会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12月底,红军进抵乌江南边的猴场(今草塘)。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后,红军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在贵州以西,曾四次渡过赤水河,使敌人疲于奔命。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进逼贵阳,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的彝族地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于6月14日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大主力会师后,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而主张向川康边界少数民族地区退却。由于张国焘的阻挠,使红军在懋功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一个半月,致使胡宗南得以重兵控制经松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红军陷于被动地位。8月4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对张国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鉴于松潘战役计划已被张国焘破坏,决定红军主力出敌不意,穿过草地,迅速夺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并依据这个地区东进,以便取得陕甘宁广大地区。毛儿盖会议以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领,穿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巴西地区,打开通向甘南的门户;左路军由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领,向阿坝地区开进。当左路军通过草地到达阿坝地区后,张国焘反党野心大暴露,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公然进行分裂红军的活动。张国焘还给右路军中的陈昌浩发密电,妄图以武力裹胁党中央和右路军南下。密电幸被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发现,并报告给毛泽东同志。中央在巴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率领一、三军团组成先遣支队(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渡过渭水封锁线,到达俄界。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长征途中,中央偶然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9月27日,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放弃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而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国民党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其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他们同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与张国焘进行了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
    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4 | 只看该作者
反“围剿”胜利后,红军趁势转入进攻,首先在石城、长汀、雩都、会昌四县,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武装,乐后转向武平、寻邬等县开展群众工作,扩大红军,使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央根据地,范围达到21个县境,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中央根据地区军经过三次大规模扳“围剿”,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红军的作战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在敌人“围剿”开始之前,积极作好反“围剿”的准备;在强敌“围剿”开始时,一般是先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造成反攻的条件,尔后转入战略反攻,打破敌人的“围剿”;在战略反攻时,慎重初战,实行歼灭敌的指导方针,作战形式以运动战为主,并与游击战相结合,在战役战斗上实行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敌人“围巢”被打破转入守势时,红军转入进攻,依托根据地向外发展,并适时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等。这些作战原则,是在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作战原则。
    第四次反“围剿”(1932.5-1933.3),早在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 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 实行各个击破,即首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以后,再转移兵力完成对中央根据地的包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为此,蒋介石于1932年5月,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 在准备对我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发动“围剿”的同时,又组成以何 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以 至湖南的国民党军队,牵制削弱中央苏区红军的力量,配合北线作战,并为大举进攻中央苏区作准备。
    1933年1月,陈诚把中路军编为三个纵队:第1纵队,队长罗卓央,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2纵队,队长吴奇伟,指挥第10、第14、第27、第90师,向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队长赵观涛,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第43师为预备队。总兵力约16万人。采用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妄图一举歼灭红1方面的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摧毁我中央根据地。红1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打算乘敌人“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抚河流域敌人主力,进而夺取江西全省的胜利。闽浙赣 的红10军和闽西的红12军、赣南的红21军,分别奉令南下和北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10军渡过信江,与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这时,红1方面军有第 1、第3、第5军团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共7万余人。3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5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
    2月上旬,红1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在敌人坚守城防,已不可能在抚河东求得以运动战消灭敌人主力的情况下,决定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率领红军主力西渡抚河,进攻南丰城。同时提出,如敌情地形有变,不便强袭,或“我牵制敌人兵力不奏效,敌地增援队三、四师由马路并进”,仍需放弃强袭南丰的计划,转为进攻宜黄、乐安,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歼灭。2月12日晚, 红3、红5军团向南丰西北敌外围阵地发动进攻进攻,守敌第8师6个团凭据险要的城防工事,坚守待援。陈诚一面令南城第24师驰援,吸引我军于南丰城下;一面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进行决战。根据这种情况,周恩来、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决定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2月22日,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迷惑敌人,主力秘密转移到我根据地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
    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已转向黎川地区,即令中路军向广昌、黎进推进。其第3纵队由金溪出黎川;第1纵队由乐安、宜黄出广昌、宁都;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企图围歼我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占领广昌。第1纵队与第2、第3纵队相距较远,并迫近我之集中地,其行进地区两侧山高林密。因此,红1方面军首长决定,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主力,在宜黄之黄陂地区,各个歼灭敌第1纵队之第52、第59师。2月26日,敌第52、第59师由乐安分路向黄陂前进,两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戒备亦不严密,我军对行进之敌突然发起猛攻,从27日上午至28日下午,经过两天激战,全歼敌第52师,师长李明被俘,敌第59师除1个多团逃脱外,亦被歼灭,师长陈时骥被俘。
    黄陂战斗以后,敌人于3月中旬,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并调整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 1及第3纵队第5、第9师为后纵队,其另两个师为预备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4 | 只看该作者
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1927.11.13),又称第二次黄麻起义。1927年11月中共鄂东特委的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的农军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当天,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与先期打进黄安城内的12名农民自卫军队员组成的尖刀班里应外合。在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于当夜10时,自七里坪向黄安县城进发。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留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红枪会的进犯。李先念、詹才芳、王树声、陈再道分别率领农民武装参加了暴动。11月14日凌晨4时,攻占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曹学楷任主席。建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
    12月5日,遭到国民党军队第12军任应岐部1个师的围攻,潘忠汝等牺牲,工农革命军突围后转移到黄陂县的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12月底鄂东军改称工农革命军第7军。1928年春,返回黄麻地区,不久,进入河南光山县柴山堡地区。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为党代表,汪奠川为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为后来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1929年5月建立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平江起义
    平江起义(1928.7.22),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率领驻湖南的国民党陆军独立第5师的部分官兵和农民举行起义,占领了平江县城,成立了平江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了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6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5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推动了平江以至湘鄂豫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
    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1929.12.11),1929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利用国民党广西省主席俞作柏和督办公署主任李明瑞同蒋介石战争失败后的混乱形势,在广西右江百色县领导警备第四大队、教导队和右江农民军举行起义。成立了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雷经天为主席、韦拔群等为委员的右江苏维埃政府。随后百色、恩隆、奉议、东兰等十一县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苏区五次反“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1930.10-1934.10),“围剿”与反“围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主要斗争形式。国民党从1930年12月开始,对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妄图消灭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反“围剿”(1930.10-1931.1),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先后调集11师另3个旅,即张辉瓒第18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后改第28师)、谭道源 第50师、许克祥第24师、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及3个航空队,共10万人的兵力,分布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 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 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准备 向中央根据地的红1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这时,红1方面军有第1、第3两个军团,共约4万人,部署于靖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地区,以战备姿态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款。在面临敌人大规模“围剿”的情况下,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于10月10日在新喻县罗坊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红1方面军总部于11月1日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随即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围 剿”的准备。根据方面军总部的决定,11月上旬,红军主力从袁水两岸地区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等地,以战备姿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向部队、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讲清敌人进攻的必然性、严重性和红军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的必要性,说明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以及对付敌人“围剿”的方法,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增强胜利信心。另外,还在根据地内进一步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按照“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方针,分配调整土地,加强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 武装的训练,实行坚壁清野,肃清反革命分子,筹措给养物资,充分发挥根据 地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造成取得反“围剿”胜利的良好条件。
    11月5日,敌人首先向袁水流域推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3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8月13日,又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告两党重新合作。这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存在这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即:中国共产党坚持放手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国民党坚持的由政府、军队包办的片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抵抗,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战积极性。如:先后有“八·一三”上海军民抗战、山西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的协同作战、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等等。但由于采取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方针,害怕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在日寇进攻面前,大部分丧失了战斗力。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与国民党战场相反,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开展路线,深入地后,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为了驳斥“速胜论”和“亡国论”的错误思想毛泽东于1938年5月,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坚定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9月,党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批准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正确路线。
    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公开投降日本,蒋介石集团则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工作。先后有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毛泽东为《共产党人》刊物写的发刊词等,对加强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1941-1942年,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党中央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如:边区政府的“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其中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军民生活,克服了物质困难,战胜了日寇的破坏和国民党的封锁;而且改善了军民关系,增强了革命队伍的劳动观念和革命纪律。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党的七大路线指引下,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打通了各解放区的联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最后一战》,对日寇开展了大规模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历时八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代价。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21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在600亿美元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英勇作战12万5千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均52.7万余人。经过八年抗战,解放区人口由150万发展到1万万;人民军队由3万人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党员人数由抗战前的4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极大地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人民军队,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3 | 只看该作者
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1924.1-1927.7),又称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所进行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二·七”大罢工的失败,使党认识到单凭工人阶级孤军奋战,难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1925年1月召开党的四大以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以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为起点,全国工人运动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1925年1月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席卷全国的空前的大革命风暴——“五·卅”运动。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是广州和香港工人罢工,即:省港大罢工,有20万人参加,坚持了16个月,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有力地支持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北伐战争。同时,全国的农民运动也迅速高涨起来,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力量,各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到1927年初,全国农会会员达一千万人以上。
    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誓师北伐,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使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中:隶属第4军的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部队,他们英勇善战,屡破强敌,是北伐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为第4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邓中夏等先后发表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在1926年3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了回击敌人对农民运动的攻击,1927年3月,毛泽东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光辉文献。这两篇文章的发表,表明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已经在革命的风暴中萌芽了。代表国民党右派的戴季陶,公开出来进行国共分裂活动。蒋介石为了篡夺领导权,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用以削弱和限制共产党在革命军队和统一战线中地位。在右派的进攻面前,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当时党还处于幼年,缺乏斗争经验,而处于党内领导地位的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一再妥协退让的政策,这样使党在统一战线中失去领导权,最终导致蒋介石叛变革命,把屠刀对准了共产党,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北京等地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屠杀事件。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在北京惨遭杀害。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了“分共”会议,公开背叛革命,在“宁可枉杀一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恐怖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时间,许多共产党员遭到屠杀,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团体被取消,工农运动被镇压。至此,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
    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叛变了革命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替了北洋军阀,企图扑灭革命,消灭共产党,残酷地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国民党的屠刀所吓倒,继续英勇地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为了挽救革命,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27年7月12日,党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作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等决定。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新阶段,因此,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节日。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2 | 只看该作者
八路军
    八路军,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驻在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同年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总指挥、副总指挥改称总司令,副总司令)。下辖第115、120、129师,全军共4.5万余人。1937年8月底至10月初,3个师先后由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晋东北、晋西北和晋东南抗日前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随后挺进新区,打击敌人,壮大自己,相继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战场……到1945年8月,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兼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并曾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发展到60余万人。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多次粉碎了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和封锁。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对敌作战共10万余次,毙俘敌约137万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1947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分布于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意在继承北伐时期第四军、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光荣传统)。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成立于南昌(亦1937年12月成立于武汉)。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0300余人。同年4月4日,军部由南昌移驻皖南岩寺。尔后,粟裕、陈毅先后率部由皖南出发进入苏南,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其余各部也先后深入华中敌后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相继建立了第五、第六支队,豫鄂挺进纵队,以及一批游击支队。创建了由苏北、苏中、苏浙皖、浙东、淮北、淮南、皖中、河南、鄂豫皖、湘鄂等10个地区组成的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11月先后成立江北指挥部和江南指挥部。1940年11月,为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任命叶挺、陈毅为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到1941年初,基本完成了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到严重损失。同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将全军扩编为7个正规师(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1个独立旅,连同扩大第五分校,全军共9万余人。1945年8月,新四军和全国其他抗日部队一起向日伪军发起战略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所属部队对敌伪作战近2万次,毙伤浮敌伪31.7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敌后根据地。抗日战争结束时,部队发展到26万余人。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奉命进入东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一部北移山东。1945年12月,中央决定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1947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整编的命令,在成立华东野战军的同时,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组成华东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的名称,被称为人民军队。与一般民主国家,由政府领导军队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湖北东部等地区的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45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并在其中第四道命令中首次提出“解放军”一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中共领导下的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地区,10月31日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中国爆发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2 |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俗称红星勋章,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的一种。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开始授予。分一级和二级两等,均为金银合金制作,图案为红星和星火,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一级和二级红星勋章的直径都是40毫米,厚度为2毫米。
    一级红星勋章约重30.2克,其中含金(7K金)8.6克,含银21.6克;
    二级红星勋章约重29.5克,其中含金(6K金)7.2克,含银22.3克。
    根据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1988年7月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
    一级红星勋章
    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 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者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队离休干部。
    二级红星勋章
    授予下列人员:
    ①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军衔或者未被授予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
    ②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前曾被授予少将军衔或者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但是1965年5月22日以后受降职、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的军队离休干部。
    1988年,全军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的有835人,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章的有3721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被安排参加重大节日集会、阅兵活动,观看 所在地区部队的军事演习,担任荣誉职务和领取定额荣誉金等。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目的是表彰军队离休干部的历史功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激励他们继续为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教育后代增强国防观念,发扬革命传统,树立尊敬革命前辈的良好风尚。
-----------------------------------------------------------------
附录四:【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胜利功勋荣誉章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授予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的军队离休干部和在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顾问委员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治协商会议等担任职务而不在军队继续担任职务的军队干部。制作材料为金银合金。直径40毫米,厚度2毫米,重约28.3克,为4K金,所含黄金重量4.6克,白银重量23.7克,价值424元。采用天安门和旗海图案,象征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胜利。5只羽翼相联,口衔麦穗的和平鸽环抱天安门和旗海,表达共和国成立时人民欢庆胜利和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情。
-----------------------------------------------------------------
附录五:【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俗称独立勋章,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的一种。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开始授予。图案为长城,象征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而筑成抗日的坚固长城。独立功勋荣誉章为金银合金制作,直径为40毫米,厚度为2毫米,重约29克,其中含金(5K金)5.9克,含银23.1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独立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的军队离休干部。1988年,全军被授予独立勋章的有50159人。至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全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红军、老八路军,已有57394人分别获得独立功勋荣誉章和红星功勋荣誉章。
-----------------------------------------------------------------
附录六:【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胜利功勋荣誉章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授予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的军队离休干部和在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顾问委员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治协商会议等担任职务而不在军队继续担任职务的军队干部。制作材料为金银合金。直径为40毫米,厚度2毫米,重约28.3克,为4K金,所含黄金重量4.6,白银重量23.7克,价值424元。采用天安门和旗海图案,象征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胜利。5只羽翼相联,口衔麦穗的和平鸽环抱天安门和旗海,表达共和国成立时人民欢庆胜利和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情。
====================================================================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生平简介》中主要名词注释】(1)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一般简称为“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称为“中国工农革命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2 | 只看该作者
 
    军衔等级设置
    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
    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
    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变。
    1955年正式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即: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一、两级。
    军衔的种类区分和军衔称为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的区分比较复杂,按专业勤务分为指挥、政治、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和行政等8类。指挥和政治军官中,又按军兵种分为若干类。各类军官军衔等级如下:
    1、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步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骑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炮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装甲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工程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铁道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通信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技术勤务军官:少尉至上将。
    公安军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军军官——海上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军军官——海岸军官:少尉至上将。
    2、技术军官:少尉至上将。
    3、军需军官:少尉至上将。
    4、军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5、兽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6、军法军官:少尉至上将。
    7、行政军官:少尉至大校。
    海军海上军官及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行政军官的名称前,均冠以军种及专业勤务名称,构成这些军官的军衔称为,如海军中尉、技术少校、军法上将等。其他军兵种军官,规定只在将军军衔前冠以军兵种名称,如步兵少将、公安军中将、空军大将等。校官以下人员,无专业衔称,直接称谓其军衔。
    军官军衔的批准与授予权限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较高。
    军官军衔首次授予权限:元首由国家主席、将官由国务院总理、校官和尉官由国防部长命令授予。
    军官晋衔批准权限:少尉、中尉、上尉晋级,由方面军和一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命令授予;大尉、少校、中校、上校晋级,由国防部命令授予;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由于我军规模较大,中央军委将第一次授予少尉军官和大尉、少校军官的晋级交由各大军区级首长代国防部部长审批,奉国防部长命令公布。
  
    授衔情况
    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
    元帅和大将各10人。
    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徐斌34岁。
    我军将官中:
    女将军一人,即李贞少将,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1 | 只看该作者
桑颇·才旺仁增少将
    桑颇·才旺仁增少将(1904-1973),藏族,西藏藏族自治区拉萨市人。13世达赖时,曾任原西藏地方政府色朗巴、台吉、雪巴、甲查列空多当巴等职。
    热振摄政府时,曾被委任孜本(未到职)。1950年任原西藏地方政府扎萨、造币厂总管。
    1952年任拉萨小学董事会董事及编审委员会委员,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务会员、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主任,1958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地方政府藏军司令。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曹达诺夫·扎依尔少将
    曹达诺夫·扎依尔(1920-——),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1944年参加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尔泰)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伊犁起义游击队文书,新疆伊犁民族军骑兵营参谋长,步兵第4团营参谋长,民族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民族第5军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附录:
    曹达诺夫·扎依尔授衔记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言及新中国首次授衔,仍激动不已。1955年9月,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入京参加总参动员部兵役动员会议,宿京西宾馆。9月30日,将军突然接总干部部通知:下午4点钟至中南海怀仁堂开会。将军问开什么会?答不清楚。下午3时30分,将军被一辆面包车拉至怀仁堂。下车后,被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引领进一屋,指将军胸前解放军臂章,说:“把它取下。”将军不解,取臂章。又说:“把衣服脱了。”将军疑豫,脱衣服。又说:“把裤子脱了。”将军大惑。服务员笑笑指一箱子说:“把这里的衣服换上。”将军问:“这是什么衣服啊?”答:“你自己看。”将军开箱见是一套将军礼服,喜甚。是日,曹达诺夫将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规格的授衔仪式。将军说:毛泽东为元帅、大将授衔,周恩来总理主持大会。会后看梅兰芳唱京戏,虽然听不懂,一招一式确实好看。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是年35岁。
    曹达诺夫·扎依尔的两个故乡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祖籍新疆伊宁,后迁徙今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父亲尼扎木丁,出生于阿拉木图其来克乡。1918年,苏联红军追击“白匪”至其来克乡,白匪滥杀无辜,人心惶惶。尼扎木丁一家随“白匪”流亡新疆伊宁。1924年苏维埃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尼扎木丁偕全家回返,开铁匠铺,做小生意,生活渐富裕。1929年因苏联实行集体化,尼扎木丁又携全家“偷渡”回伊宁,重操铁匠活。曹达诺夫将军1920年12月出生于伊宁,童年于阿拉木图其来克乡度过。故将军言:“我有两个故乡,一是中国新疆的伊宁;一是哈萨克斯坦国的其来克乡。”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轶事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酷爱新疆。将军对新疆风物如数家珍,如告余“克拉玛依”译言“黑色的油山”,“乌鲁木齐”译言“优美的牧场”,“马扎”是坟墓,“巴扎”是市场。又告余苏联人吃饭眼睛饱,汉族人吃饭嘴巴饱,维族人吃饭肚皮饱。意为苏联人吃的东西讲究好看,汉族人吃的东西讲究味道,维族人吃的东西讲究营养。又告余新疆之戈壁与酒泉以西之戈壁不同。前者为碎石块堆积,由山岩崩塌而来;后者为鹅卵石堆积,由洪水泛滥而来。又告余长于雪线以上的雪莲为真雪莲,长于雪线以下为假雪莲。将军言,雪莲其生必成双成对,雄者大,雌者小。不同根亦不并生,相距一丈以上,见其一,再觅其二,无不得者。雪莲有耳,稍有动静,便缩入雪中,即便挖雪三尺,亦不得也。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能歌善舞。年轻时常至电台演播维吾尔族歌曲,《小小的黑眼睛》、《黑眼睛的姑娘》、《绸纱巾戴在你头上》、《阿那尔汗》等维吾尔族民歌,均为将军拿手好戏。花甲之年常于社交场合一展歌喉,音色圆润,朗朗如中年男子。将军亦善舞,跳踢踏舞如旋风,跳马刀舞似霹雳,观者无不动容感奋。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精骑术。七岁上马背,持缰挥鞭,往来“嗒嗒”。及长,上山、下山、越沟、跳栏,奔腾自如,于马上挥刀斩木,持枪射物,无不中也。将军下部队喜以马代车。六十高龄,亦偕夫人骑马散步,上山越野,单手挽缰,双马驰骋,飞奔如履平地,路人皆驻足相看。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亦善相马,且能以科学观点解释之。1959年春,将军至阿尔泰骑兵团下连当兵。团领导请将军选马,将军至马厩转一圈,指一铁青马,曰:“就要它!”团领导大惊曰:“首长好眼力。此马原为乌斯满土匪之子谢里曼之座骑,尤善爬山,绝不打前失。”团领导问将军:“这是阿尔泰本地马,不是良种马,为何选它?”将军指之,答曰:“你看它,胸部宽,鼻孔大。胸部宽则肺活量大,鼻孔大则呼吸畅快。因此向高处走不存在氧气不足之困难。”
    曹达诺夫·扎依尔将军家贫,兄弟五人,其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丛蓉滋少将
    丛蓉滋(1910-1972),山东省文登县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2军小队长、副中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旅63团连长、营长,山东纵队第5旅14团副团长,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处处长、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华东军区警备第6旅旅长,师长,第一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炮兵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2年4月5日逝世,终年62岁。
    兰庭辉少将
    兰庭辉(1913-1983),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纵队第2支队补充大队副大队长,红12军第105团特务连连长,红12军第35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1团营部文书、团部文书、团部书记、团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成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遵义和强渡乌江等成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成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第685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教导队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第叁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学习。参加过平型关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参谋长,齐齐哈尔城防司令员,辽东军区第叁纵队第九师副师长,师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叁师代理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总务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临江、辽沈、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4师政治委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四师政治委员、八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师长,第一军副军长,铁道兵副参谋长,1957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9月22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廷懋少将
    廷懋(1913-2004),蒙古族,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人。北平东北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民运干事,修械处政治指导员,旅供给部军事工业科科长,八路军129师新1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第686团营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32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陕军总直属队政治处组织科科长,合江军区独立7团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组织部副部长,内蒙古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1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少将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1913-1970),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新疆反帝会并任秘书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乌鲁木齐水利专科学校学习过,后任新疆伪省建设厅水利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新疆三区革命游击队排长、连长,伊宁三区革命政府农业局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三区革命民族军指挥部政治科、作战科副科长、科长,三区革命民族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骑兵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13师师长兼南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农业建设第3师(原第5军14师改编)政治委员,南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南疆行署主任,中共南疆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南疆分区党委第四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国会常务委员,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17日逝世,终年57岁。
    附注: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又译名买买提明·伊敏诺夫。1962年“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中 ,伊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伊犁的政府和军营都遭到了冲击和包围,从阿尔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在叁千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几个重要的边境口岸,滚滚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了三天三夜。中国共有边民67000余人逃到了苏联。事件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稀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粟裕大将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侗族。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连长、营长、支队长,64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11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组织指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乌兰夫上将
    乌兰夫(1906-1988),汉名云泽。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蒙旗中安总队政治部代主任、独立旅政治部科长,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代理主任,延安民族学院院教育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中共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198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朵噶·彭措饶杰中将
    朵噶·彭措饶杰(1903-1957),西藏藏族自治区拉萨市人、藏族。1939年后,曾任西藏地方政府孜康办事员、噶厦秘书,西藏地方政府警卫代本(警卫团长),藏军马基(总司令),西藏地方政府噶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7年3月13日逝世,终年54岁。
    旷伏兆中将
    旷伏兆(1914-1996),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本地工会,曾任乡工会委员,县模范团大队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70团班长,红6军团第18师卫生部政治指导员,第17师新兵营营长,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16师46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山西战总会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7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6月4日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阿沛·阿旺晋美中将
    阿沛·阿旺晋美(1911-——),西藏拉萨市人、藏族。1936年后,任西藏地方政府昌都粮官,西藏地方政府民事法官、孜本(审计官),西藏地方政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十四画〗
裴志耕(1907-1997),河北省大名县人,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空军学院副政治委员。
裴周玉(1912-——),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
裴宗澄(1915-2003),山东省济南市人,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慕  湘(1917-1988),山东省蓬莱县人,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委员。
慕生忠(1910-1994),陕西省吴堡县人,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藏工委工交部部长。
蔡  永(1919-2001),江西省泰和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蔡长元(1917-——),四川省宣汉县人,解放军第63军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任政治委员。
蔡长风(1910-2001),江西省吉水县人,解放军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
蔡炳臣(1915-1978),河南省商城县人,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蔡爱卿(1913-1978),湖南省岳阳县人,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管松涛(1902-1966),山东省巨野县人,解放军炮兵学校副校长,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
廖  明(1911-1988),江西省安福县人,解放军伊犁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廖仲符(1913-2001),辽宁省铁岭县人,解放军广州军区工程兵部主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廖成美(1916-2001),福建省龙岩县人,解放军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解放军二炮副司令员。
廖运周(1903-1995),安徽省淮南市人,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廖步云(1914-——)。福建省武平县人,解放军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
廖述云(1915-1994),湖北省石首市人,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廖昌金(1906-1972),江西省上犹县人,解放军江苏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
廖政国(1913-1972),河南省息县人,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
廖冠贤(1914-1983),江西省宁都县人,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廖海光(1915-1993),湖南省酃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廖鼎祥(1918-1995),江西省广昌县人,解放军炮兵参谋长,炮兵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
廖鼎琳(1914-——),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第65军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
漆远渥(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后勤部部长。
谭天哲(1912-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海军福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
谭开云(1914-2003),江西省永新县人,解放军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谭友夫(1917-1976),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谭友林(1916-——),湖北省江陵县人,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
谭文邦(1911-1987),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第42军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
谭右铭(1910-——),四川省云阳县人,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
谭知耕(1917-2001),河南省光山县人,解放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谭善和(1915-1991),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
翟毅东(1917-1974),山东省德平县人,解放军政治学院队列部部长,要塞区司令员。
熊  飞(1911-2000),湖南省湘潭县人,解放军山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
熊  奎(1912-1994),福建省永定县人,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熊  挺(1905-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
熊  晃(1913-1996),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熊兆仁(1912-——),福建省永定县人。解放军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参谋长。
熊作芳(1913-1994),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熊伯涛(1904-1975),河北省黄陂县人,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公安部队副司令员。
熊应堂(1911-1996),河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熊梦飞(1912-1995),湖南省耒阳县人,解放军军委训练局副局长,解放军通信兵副参谋长。
〖十五画〗
樊学文(1912-1978),四川省苍溪县人,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樊哲祥(1908-1995),湖北省公安县人,解放军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通信兵部副主任。
黎  光(1914-——),四川省南部县人,解放军上海吴淞口守备15师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黎  原(1917-——),河南省息县人,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基本建设工程兵副主任。
黎化南(1909-1978),湖北省长阳县人,解放军铁道兵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
黎东汉(1914-——),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黎有章(1915-1958),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福建军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画〗
韩  庄(1912-1991),安徽省宿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
韩卫民(1903-1981),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韩东山(1903-1986),湖北省礼山县人,解放军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彭  飞(1914-——),湖南省永顺县人,解放军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彭  盛(1912-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政治委员。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第13研究院院长。
彭龙飞(1915-1992),江西省永新县人,解放军第42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彭寿生(1915-1993),江西省信丰县人,解放军第66军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彭显伦(1895-1958),广东省南雄县人,解放军山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彭胜标(1909-2003),福建省长汀县人,解放军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彭施鲁(1916-——),河南省武陟县人,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
彭清云(1918-1995),江西省永新县人,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
彭富九(1918-——),江西省永新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第一政治委员。
彭德清(1911-1999),福建省同安县人,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
董  超(1915-1990),山东省新泰县人,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董永清(1911-1995),江西省吉水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董志常(1915-1984),湖北省大悟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物资部部长、营房部部长。
董启强(1918-——),四川省巴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政治工作教材编委会副主任。
董洪国(1910-2001),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财务部部长。
董家龙(1912-1996),湖北省荆门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蒋克诚(1916-1992),四川省阆中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蒋润观(1916-1990),江西省广丰县人,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
覃士冕(1914-1981),广西区东兰县人,解放军海南军区副司令员。
覃国翰(1912-1996),广西区都安县人,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喻新华(1909-1993),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喻缦云(1903-1994),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部长。
凯墨·索南旺堆(1900-1976),西藏藏族自治区拉萨市人,曾任过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程  明(1918-——),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程世清(1918-——),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程业棠(1912-1986),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程启文(1915-1994),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程坤源(1920-——),江苏省武进县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
程悦长(1911-1961),湖北省黄安县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
程登志(1912-1995),四川省巴中县人,解放军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
程儒珍(1900-1963),湖北省黄安县人,中南军区后勤油料部部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智生元(1914-1975),山西省定襄县人,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傅传作(1914-1982),湖北省石首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
傅绍甫(1908-1993),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傅春早(1911-1996),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广西兵役局局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傅家选(1909-1995),河南省光山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傅继泽(1918-1991),河北省博野县人,解放军南海舰队司令员,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傅崇碧(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阳县人,解放军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舒  行(1913-2001),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鲁加汉(1916-1991),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
鲁瑞林(1912-1999),甘肃省临夏县人,解放军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童陆生(1901-2001),湖北省黄陂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
童国贵(1916-1994),江西省信丰县人,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童炎生(1911-1985),江西省安福县人,解放军江苏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温先星(1914-1990),江西省石城县人,解放军四川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游好扬(1916-1991),江西省赣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游胜华(1912-1996),江西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十画〗
秦化龙(1913-1991),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秦光远(1913-2002),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桂生芳(1915-1999),陕西省咸阳县人,解放军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
桂绍忠(1916-——),安徽省霍丘县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院院长。
桂绍彬(1916-——),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海军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员。
袁  光(1909-1998),江西省泰和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袁  彬(1915-2005),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
袁  渊(1903-1992),江西省南康县人,解放军第2高级步兵学校代校长,政治学院教育长。
袁也烈(1899-1976),湖南省洞口县人,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
袁克服(1907-1982),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总干部部抚保部部长,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
袁佩爵(1914-1972),江西省泰和县人,解放军第64军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
袁学凯(1814-2004),湖北省黄陂县人,解放军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袁意奋(1917-——),湖南省慈利县人,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委员。
袁福生(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政治委员。
耿锡祥(1909-1990),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通信兵部副主任、主任。
耿道明(1916-1994),山东省潍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聂济峰(1914-1992),河北省晋县人,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
莫春和(1916-2002),四川省阆中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索立波(1906-1972),内蒙古区商都县人,解放军第67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栗在山(1916-——),河南省南阳县人,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栗彬成(1918-1998),河北省平山县人,解放军炮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
贾  陶(1909-1976),辽宁省开原县人,解放军炮兵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贾若瑜(1915-——),四川省合江县人,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
贾乾瑞(1916-——),陕西省大荔县人,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司令员。
夏伯勋(1917-——),湖南省澧县人,解放军空8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夏耀堂(1908-1972),湖北省石首县人,解放军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顾  鸿(1915-——),安徽省庐江县人,解放军工程兵学校校长。
柴书林(1913-1995),河北省张北县人,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柴成文(1915-——),河南省遂平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
柴启琨(1919-——),山西省河津县人,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钱  江(1915-2001),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鄞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钱信忠(1911-——),江苏省宝山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铁  瑛(1916-——),河南省南乐县人,解放军浙江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倪南山(1911-1989),安徽省至德县人,解放军福建省区第一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
徐  明(1916-1985),黑龙江省阿城县人,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
徐  信(1921-——),河北省灵寿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
徐  斌(1920-2002),四川省达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
徐介藩(1901-1983),安徽省固镇县人,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徐文礼(1920-1977),云南省宣威县人,解放军第1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徐文烈(1909-1976),云南省宣威市人,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徐立行(1911-1985),上海市人,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
徐光友(1917-2003),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员。
徐光华(1913-——),江西省赣县人,总参谋部三部六局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徐体山(1914-1968),安徽省霍丘县人,解放军闽北指挥部司令员。
徐其孝(1914-1997),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第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徐其海(1913-1984),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徐明德(1916-——),湖南省新县人,解放军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
徐国夫(1914-2004),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徐国贤(1916-2000),江西省莲花县人,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
徐国珍(1912-1993),甘肃省天水县人,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徐绍华(1910-1978),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徐德操(1913-1974),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学院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49 | 只看该作者
〖九画〗
封永顺(1911-1996),河北省大兴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
郝盛旺(1917-2001),陕西省绥德县人,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司令员。
相  炜(1917-1993),辽宁省营口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胡  炜(1920-——),湖南省新蔡县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
胡大荣(1914-2004),湖北省黄梅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胡云生(1908-1980),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
胡友之(1914-1998),河北省安国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处长、副部长。
胡正平(1915-1994),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胡立声(1917-——),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主任。
胡立信(1915-——),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胡华居(1914-1979),四川省达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
胡贤才(1916-1983),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第68军副军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胡尚礼(1915-2003),山西省解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胡秉权(1908-1973),吉林省洮安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主任。
胡备文(1916-1986),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部长。
胡定千(1910-——),湖北省孝感县人,解放军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胡荣贵(1913-2004),山西省定襄县人,解放军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
胡炳云(1911-1996),四川省南充县人,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胡继成(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
胡登高(1914-1991),江西省莲花县人,解放军第33文化速成中学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委员。
胡鹏飞(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
南  萍(1918-1989),山东省长山县人,解放军浙江省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
茹夫一(1916-——),山西省猗氏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赵  杰(1913-——),河南省商城县人,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副司令员。
赵  俊(1915-1994),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赵  峰(1914-——),河南省泌阳县人,解放军第26军军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赵一萍(1905-1986),山东省寿光县人,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
赵文进(1913-1998),湖北省大悟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赵正洪(1913-1992),湖北省黄梅县人,解放军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
赵东寰(1907-2002),辽宁省法库县人,解放军军委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工程兵工程部部长。
赵北源(1917-1964),河北省大名县人,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赵汇川(1913-1996),安徽省濉溪县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
赵兰田(1918-2004),四川省平昌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赵华清(1919-——),山东省茌平县人,解放军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赵易亚(1917-2002),江苏省泰兴县人,《解放军报》报社总编辑。
赵国泰(1915-1974),湖北省崇阳县人,解放军第50军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赵承丰(1917-1994),四川省苍溪县人,总干部部政治干部任免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赵承金(1901-1989),辽宁省海城市人,解放军热河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赵复兴(1914-——),湖北省沔阳县人,解放军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赵炳伦(1912-1984),湖北省麻城县人,解放军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赵冠英(1916-1989),河南省内黄县人,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军种学院训练部部长。
赵晓舟(1916-——),河南省郾城县人,解放军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海军装甲技术部部长。
赵章成(1905-1969),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赵遵康(1913-1983),安徽省金寨县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赵鹤亭(1914-1990),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第50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钟  伟(1915-1984),湖南省平江县人,防空军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
钟  池(1915-1978),福建省长汀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  辉(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49 | 只看该作者
〖七画〗
张献奎(1916-1999),山西省忻县人,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张雷平(1918-1975),江苏省沛县人,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
张新华(1911-2003),福建省宁化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雍耿(1917-1994),福建省宁化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张竭诚(1917-2001),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张蕴钰(1917-——),河北省赞皇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张震东(1907-1984),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苏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张震寰(1915-1994),北京市人,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
张德贵(1914-1987),四川省巴中县人,解放军呼盟军分区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
张潮夫(1910-2005),湖北省大悟县人,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张耀祠(1916-——),江西省于都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陈  力(1917-1976),江西省宁都县人,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
陈  沂(1912-2002),贵州省遵义县人,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陈  宏(1917-2004),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陈  奇(1910-1956),河南省罗山县人,解放军陆军第32军95师师长。
陈  波(1908-——),河南省新县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
陈  挺(1911-2005),福建省福安县人,解放军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
陈  钦(1915-2003),四川省南部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陈  浩(1914-——),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陈  祥(1916-1997),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
陈  彬(1919-1998),四川省通江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组织处处长,军务部副部长。
陈  熙(1918-1990),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军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治委员。
陈  德(1914-1983),广东省潮安县人,解放军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
陈士法(1911-1992),江西省会昌县人,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陈云中(1917-1995),江西省永新县人,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第6支队支队长。
陈云开(1912-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主任。
陈中民(1918-1987),济南市槐荫区人,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军事系主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陈仁洪(1917-1990),江西省铅山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委员。
陈文彪(1910-1962),湖北省汉川县人,总参谋部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
陈外欧(1910-1984),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
陈发洪(1916-1980),安徽省霍丘县人,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
陈亚夫(1914-1990),河北省满城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副政治委员。
陈坊仁(1916-1967),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陈华堂(1911-1983),湖北省天门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陈兴畴(1917-1997),江苏省铜山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陈远波(1913-1963),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军政治委员。
陈克功(1910-1992),陕西省安定县人,解放军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
陈志彬(1917-2000),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陈伯禄(1905-1976),安徽省金寨县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陈青山(1919-2003),福建省惠安县人,解放军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陈茂辉(1912-——),福建省上杭县人,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
陈其通(1916-2001),四川省巴中县人,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陈明义(1917-2002),河南省商城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陈忠梅(1918-2000),福建省永定县人,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陈金钰(1914——),湖北省广济县人,解放军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陈炎清(1910-1996),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邵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陈宗坤(1915-1982),四川省广元县人,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陈宜贵(1914-1997),安徽省霍丘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政治委员。
陈绍昆(1921-——),江苏省宿迁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陈信忠(1915-1989),江西省永新县人,解放军第64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陈美福(1914-2000),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后勤部副部长。
陈美藻(1914-1989),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
陈挽澜(1913-1982),四川省宣汉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
陈铁君(1917-19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48 | 只看该作者
佘积德(1916-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军区副政治委员。
余  非(1911-2001),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余  明(1914-1990),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副政治委员。
余  潜(1917-1991),河南省滑县人,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
余成斌(1911-1978),河南省固始县人,解放军粤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余光文(1902-1985),湖南省平江县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
余光茂(1915-1998),江西省崇义县人,解放军安微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余克勤(1913-1988),河南省固始县人,解放军洛阳步兵学校校长,济南军区步兵学校校长。
余述生(1915-1993),河南省新县人,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余品轩(1906-1981),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余洪远(1907-1991),陕西省西乡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炮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
余致泉(1916-1977),江西省吉水县人,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后勤部部长。
余嗣贵(1913-2000),安徽省金寨县人,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谷广善(1909-——),河北省高邑县人,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修建部部长。
谷景生(1913-2004),山西省猗氏县人,解放军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
邹  衍(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
邹国厚(1908-1999),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邹善芳(1912-1990),河南省光山县人,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南阳分区司令员。
辛国治(1921-——),河北省黄骅县人,解放军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闵学胜(1914-2003),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
闵鸿友(1913-1985),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况开田(1912-1983),江西省莲花县人,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部长。
况玉纯(1913-1989),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
汪  易(1916-1995),四川省阆中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
汪  洋(1920-2001),陕西省横山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汪乃贵(1905-1991),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贵州军区副司令员。
汪少川(1915-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陆军第31军政治委员。
汪东兴(1916-——),江西省弋阳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
汪运祖(1915-——),湖北省黄安县人,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汪克明(1906-1994),湖北省阳新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汪洪清(1911-1990),湖北省汉阳县人,解放军许昌军分区司令员。
汪祖美(1915-1993),江西省上高县人,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
汪家道(1916-1992),安徽省霍丘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沙  风(1917-——),浙江省新昌县人,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沙  克(1907-1994),辽宁省丹东市人,解放军空军学院副院长。
沈启贤(1912-——),陕西省汉阴县人,解放军空军学院副院长。
沈鸿林(1910-——),山东省菏泽县人,解放军铁道兵学校校长。
宋  文(1914-1992),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
宋  烈(1909-1976),四川省阆中县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
宋玉林(1915-2001),江苏省会昌县人,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宋庆生(1910-1977),湖北省天门县人,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宋学飞(1904-1970),河北省易县人,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宋治民(1912-1988),河南省固始县人,解放军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
宋承志(1917-——),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
宋维栻(1917-——),安徽省金寨县人,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宋景华(1919-——),江西省吉安县人,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宋献璋(1916-1990),四川省阆中县人,解放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张  午(1920-2004),陕西省长安县人,解放军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
张  华(1912-——),江西省永丰县人,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
张  英(1914-1984),广西区灵川县人,解放军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
张  明(1912-2000),山东省日照县人,解放军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
张  忠(1912-1982),原安徽省六安县人,解放军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张  和(1915-1967),湖南省浏阳县人,解放军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部长。
张  政(1915-——),山西省阳曲县人,解放军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张  挺(1917-1993),北京市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14:46 , Processed in 0.1337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