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听风读雨在2007-1-27 11:59:01的发言:
锦缎山墙颜色新,集银辉彩数天琛.
千丝远带水城绿,百色沉眠故里喑,
辗转江南风瘦影.回看紫陌泪沾襟.
流年赚得三杯酒,还却亲人一片心.
青松版主:我现在搬这里来了,你来帮我砸一下.诗中用了两个"色"字,有没有重意?"山墙"指布匹堆积起来倚墙而放,"集银"是指"集银市场"."新"指鲜艳.
------评:1。结构:因前后主语不统一,转接生硬。前4句写丝绸。锦缎堆积如山,依墙而立,颜色鲜艳,像天上的珍宝。湖绿色的丝绸似带来了水城的绿色,不同颜色的丝绸虽然沉默不语,但无不折射出家乡的丰采。其中“山墙”不好。实际是依墙。“喑”与“绿”失对。“集银”双关,但一般人不会知道“集银市场”这层意思,故在诗中最好不必考虑双关技巧,这和嵌名对联有区别。后4句:变成写“我”,但没交代好,容易继续使读者误解为“丝绸”展转(拟人),那么风瘦影就不好理解了。因实际意思是:(我)辗转江南(卖丝绸),江南的风消瘦了我的身影。其中“风瘦影”太简略,不容易理解。回首遥望家乡,不由得(我)泪水湿透了衣衫。一年像流水一样很快过去,但我只赚了几杯酒钱,违背了亲人们对我的期望。“还却”不准确,应是“总欠”之类。。。----我揣测的诗意是这样。很好的构思,也是很有意义的主题。2。这2个“色”字均是颜色的“色”,故属于不规则重字应避。例如:若另一“色”指地名“百色”则因不同义是允许的。3。若是我所理解的诗意,与诗题目“旧地感怀”有距离。整体有新创意。
关于转折,且欣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前4句写东吴灭亡的历史故事。第五句承上启下:人世几回伤往事。“往事”2字概括了前4句,作者开始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可见“往事”二字结了前4句,也启动了后4句的感怀。但没马上直接说他本人的伤感,而是说山(西塞山),切了题目。“山形依旧枕寒流”,一方面为了对仗,同时加深了伤感的描述:江山依旧,绿水长流。一个“寒”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作者会伤感呢?看结句:而今我过着到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日子(当时刘在迁官途中),何况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芦苇萧瑟,故垒荒凉,秋声凄楚的景象。
对读雨的这首诗,按我的理解冒昧修改如下,供读雨斑竹一笑!
七律:深圳集银市场售苏州丝绸有感
锦缎依墙立玉岑, 集银叠翠压黄金。
千丝曾染太湖绿, 百丈待裁西子衾。
辗转江南风瘦我, 回望岭北泪沾襟。
流年赚得三杯酒, 徒负亲人一片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1:39: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