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浅谈绝句的语法、风格及抒情的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月下风铃儿    时间: 2020-1-26 04:55
标题: 浅谈绝句的语法、风格及抒情的手法
一、绝句语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般情况下是要遵循语法的规律的。但诗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因受到格律的制约,如字数、平仄、押韵等,所以在语法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倒装:
   就是为了平仄与押韵的要求,将符合语法要求的词、成份及句子通过后语前置的方法,这就是倒装。主要有:
▲词的倒装:有些词,根据平仄和押韵的需要,对其前后顺序进行颠倒。如:天地、东西、千万、斗牛、古今、往来等,这样的颠倒并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如杜甫的《出郭相访》:“还往莫辞遥”,这是为了平仄的要求倒装;贾岛《戏赠友人》:“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这种倒装,既是平仄的要求,也是押韵的要求。
▲成份的倒装:即把句子成份按语法应在后面的,放到前面了。
其一,主谓倒装:如魏征《述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应为“古木寒鸟鸣,空山夜猿啼”。
其二,主宾倒装:即宾语前置。如祖咏《望蓟门》:“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第一句应为“积雪生万里寒光”。
其三,补语提前: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按正常的语序,应是:“风折笋绿垂,雨肥梅红绽”,这里的“绿垂”与“红绽”都是补语。
▲句子倒装:有的是半句倒装,有的是整句倒装。如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应是:“昨夜梦渔阳,提笼忘采叶”,因为昨夜梦到了渔阳,以至于在今晨仍然在想着梦中的情景,而忘了采叶。
再如孔仲平的《寄内诗》: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按一般的顺序应是: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虽然这样写诗意上也流畅,但显得过于平直,没有韵味。而将两联转过来,意味就大不相同。

2、成份的省略:
   绝句的语言要特别精炼,它的每一句都有字数的限制,且要符合声韵的要求,因而凡是能够精简的字词,要尽量精简省略。
▲省虚词: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与“入”字后都省略了“于”;“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在“蔓”与“花”字后各省去一个“因”字,“弱”与“轻”字后各省去一个“而”字;“南山晴有雪,东陌雾无尘”,“山”与“陌”之后各省一个“虽”,“晴”与“雾”后各省一个“而”字。
▲省实词:如明谢榛的《秋闺曲》:“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这“倚楼人”后面省去了“捎书”类似的文字;王夫之《补落花诗》:“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子规”,这“欺”后面省去了“人的”。
▲省平行语:如“桃叶传情竹枝怨”,“枝”后省了一个“传”字,应该是“桃叶传情竹枝传怨”;同理,“西涧流水东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其实应为:“西涧流水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北山起云”。
▲省人名、地名、书名等:当然这里能简省的都是有名的。如:“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玉关”就是“玉门关”,省了一个“门”字,但人们仍然能明白;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是“王导”与“谢安”,大家都明白的。

3、互文:
   诗中有些字词本应合在一起用的,但有时却因字数、平仄等限制,而被省略了,有点类似于“省平行语”,但这种省是前面省了后面有的,后面省了前面有的,互相表意,所以叫互文。如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句意思应该是:“万壑树参天、响杜鹃,千山树参天、响杜鹃”,前句省略了“响杜鹃”,后句省了“树参天”;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应是:“东园载酒醉,西园载酒醉”,“东园载酒”后省了“醉”字,“西园”后省了“载酒”。

二、绝句的语言风格:
    绝句,要尽量少用典故。因为绝句的语言风格应该是真切、自然而有余味。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绝句篇幅短小,不容许过多的修饰。二是绝句在唐代可以谱曲咏唱的,所以不能写得古僻生涩,要适宜歌唱,要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因此绝句的语言一般比较真切自然,不故作晦曲,不滥加雕饰,而实情实景宛然如见。
比如:
春夜洛城听笛声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语言真切自然,语调舒长,读起来或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三四句,以问句做结,以便一唱三叹,更能收到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使人神远的艺术效果。所以,清代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二十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这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但是,真切自然又不等于粗直浅露、直白、一览无遗。还需讲求含蓄与韵味,尤其是诗篇结尾处,要做到“语绝意不绝”,似乎话已说完又似乎还有千言万语未曾说出,才能给人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美的享受。

下面我们继续以李白的两首绝句做比较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的妙处在三四句。如说汪伦送我的情比桃花潭水还深,那就平淡无味了妙就妙在,诗人反过来说三千尺的桃花潭水反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深 所谓“六郎似莲花”没有“莲花似六郎”比的妙的道理,和“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一样的。但是,虽然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但总觉情深意浅。我们再读李白另一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语言平淡自然,含蓄之深令人神往。诗人把惜别的情感,藏隐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特别结句,悠悠不尽的天边流水又能容得下读者多少黯然伤神的联想。和【赠汪伦】相比较,这里他不是直接来倾诉自己的情感;也不是客观的描写景物,而是把情感和客观景物有机地揉在一起,引发人的遐想。相比较这首诗就有味多了。

三、抒情手法: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A)叙事抒情  借古讽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B)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是与直接抒情法相对,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使其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体验的对象的写作方法。作者创作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能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C)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D)借古讽今: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