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兄说."现在市场经济了,才高八斗,咱可折腾点事,不遇的,大底没有什么本事.现在改革开放了,老公不好,直接踹掉没有人说什么,薄命的大抵没有什么本事.此话乍听似很在理,但仔细一琢磨,却觉得此话以偏概全了.我非女性,对女性的本事不懂,不敢妄言.这里就主题词:才 本事 不遇,谈谈个人的看法:
其一,"才高八斗者"未必就是能"折腾点事"的本事人.那要看什么才,什么事.让天才的陈景润去办公司,去炒股票,我看肯定不行.让窝居斗室,终日笔耕的书生去市场折腾,肯定没戏.数学天才陈景润,据说当年就是当不好一个教数学的中学教员.当年如果不是蒋南翔校长将这位原来廈大的高材生,从北京某中学要回母校专攻课题,这位后来摘取"1+1=3"数学桂冠的天才,势必因为不遇而被粉笔灰埋没了.这里且说一个媒体披露的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在高校教了几十年物理的教授,老伴走了,自己就是煮不来面条吃.老学究遇到了"新问题",眼下的课题是:长度高出锅的水面,且又大于锅的直径的长条形挂面,如何能合理地放入锅里去煮.反正是横放不行竖放也不行,可伤透老教授的脑筋.这样的高级人才,让他去市场折腾,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事来.也是媒体披露的一件事,一位女博士生想利用暑假的机会,品尝一下"市场"的味道,结果,却被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且年龄比自己小的姑娘给拐卖了.
其二,"才高八斗"与"本事"是两码事.倚马千言,七步成诗,斗酒诗百篇是本事,那小学生能将整个博士生拿去卖到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事.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位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就连自己的大名也写不清楚的老兄,却以"傻子瓜子"而冠名天下,而成为款爷.还有那文化水平普普通通,就一首歌唱红大江南北而腰缠万贯的大小歌星,都与"才高八斗"无干.
相反,那些"才高八斗"者,如果大事不能如愿,小事是不干的.这些人也需要钱,却不愿谈钱的事.因为三教九流,商排最后.,因为"无商不奸"的观点,使文人对商没有好感.才子们不屑于商而导致不善于商.所以,很少有文人能做生意发财的.
才,有天才,人才,鬼才之说,不具备"鬼才"本事的,最好不要到"市场"去折腾.
其三,"不遇"的,并非都是"没有什么本事"的.据我所知,当今吃政治饭的人,如果只有真才实学而无识时务的鬼本事,是照样要怀才不遇的.媒体披露的买官卖官的事件还少么?
搞科研的不会无才,但如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具备一定游说本事,能向有关部门的财神爷或社会企业界拿到科研经费,你的实验室就只能形同虚设,你就研不起来.
有学者研究了几十年的学问,到要出书时却找不到出版商,原因是,你的研究成果固然很有价值,固然与国于民有利,可就是不能迅捷地变成现钞,出版商不干.自己掏腰包出版吧,推销书又是个问题.因为推销商也不愿干这来钱不快的买卖.时下都时兴无尝赠书,那是没怎么出名,或是已在一方面出了名,而又想在第二方面也出名者流乐意干的事.要学者如此劳命伤财,实在是冤大头.最后,只好将成果束之高阁,或烂在肚子里.请看看如今的书店能找到几本有价值的书?
这类不遇者,是有本事耶,无本事耶?
有本事而不遇者,如果不是因为环境和机遇的问题,就是性格使然.有的是苦于环境的无奈而难以折腾事的,而有的却是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不遇者中,其实,并不不乏藏龙卧虎.就以联都为例,其中就很有些奇才,如在古代,不少人是大可入翰林,一举成名天下闻的,但在讲经济实惠的今天,在一些人眼里,这些喜欢吟诗填词作赋者,无不是市场地滩上不值钱的假古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