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东莞打工妹的散文获文学大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主题
438

1660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364
经验
49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7-15 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4>铁·塑料厂(郑小琼 )</H4>
<DIV class=tpc_content><FONT face=Tahoma size=3>                   一
        塑料厂样充满了灼热的原始气息,它的柔软构成了巨大的深渊,比起五金厂,表面上它没有钢铁那样的坚硬,但是它却比钢铁更为坚韧。在塑料厂上班,虽然没有在五金厂那样尖锐而强烈的劳动强度,塑料厂上班的时间普遍比钢铁厂更为长,它是一种折磨人的绵长,弥漫在肉体深处,让人觉得厌倦。面对那些厚厚地塑料渐渐压成了坚硬的鞋底,塑料板,机器在上下起伏的过程中,钟表滴嗒嘀嗒的声音在响动着,如果说五厂里上班那些钢铁的碰撞声在肉体里形成的是针一样扎进肉体的疼痛,那么在塑料厂上班呈现出更多就是像塑料一样的绵长的寂寞。寂寞颗粒凝结成了板块,像刚才注塑机里吐出来的塑料制品一样,晶莹透亮。
        每天,我看见那些身体健壮的上料工把一袋重五十斤重的聚笨乙烯,它们是颗料状的,坚硬,光滑,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半袋聚笨乙烯倒在铁地板上,踩上去就滑了跤。我对这种颗粒状的东西充满了好感,有时把手伸进装满颗粒的袋子里,让那些颗粒在我的皮肤上滑过,蠕动着,痒,一种像黄豆或者米粒滑过皮肤的痒从手指头弥漫开来,这种情节让我想苏童小说《米》中的男主人公手指叉进米中的情节。注塑车间四处散发着一股灼热,上料工背着六十斤重的聚笨乙烯在车间走动,笨重的体力活与车间巨大的闷热使得他们大汗淋漓,整个背部蓝色工衣湿成了一片。一个月后,蓝色工衣被汗液浸泡得褪色,像盐碱地一样白花花。他们的身体充满了一股劳动的味道,酸味,我认为这种酸味是劳动的滋味。我的意识中,劳动是累的,而累是酸的,酸累酸累是我母亲时常在地里干活时说的一句话。这种酸累从上料男工的躯体里扑了过来,在他们周身弥漫着。他们用拖车推着十几袋重六十斤的聚笨乙烯在车间铁板过道上走着,汗水从他们的额头,胸部,背部流了来,在白炽灯里闪着亮光,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老员工,大约二十七八岁,他敝开着上衣,露出隆起的胸部肌肉,他在半躬着身子,拉着拖车,那紧绷的肌肉颗粒像灌满浆汁,充盈,结实,隆起肌肉间滚着一颗颗汗粒。在后面推着的车是一个年少的搬运工,昨天才来,他还不习惯这种繁重的劳动,他在搬的时候,身体稍稍地颤动了一下,向后退了半步,他的脸部肌肉都拉直,隔了数秒钟,才站稳,他缓慢地爬上铁架梯,把聚笨乙烯倒时两米高的料斗里。
        坚硬的颗料放进密闭高温的料斗,被高温熔化,分解,流进模糟里,冷却,成型,从出料口流出了一个个的半制品,长型的抽手,黑色的,上面涂上了银白色的字,TDK,有纹,方形的盒身,直纹,有字,有奄……它灼热,发着亮光,淡蓝色的透明的光滑得象水晶一样,我戴着白色手套,在出口捡着它们,热,一股灼热从手套间传了来,我飞快地将它们摆在半成品架子上。
                          二
      注塑车间弥漫着一股湿热的气息,机器不断地碰撞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在脑海中晃动着,机台制品的出口热气蒸腾,每个捡货工脸都是通红的,这种湿热让人疲惫,慵懒,一股烧烤胶料的气味在车间弥漫着,让人恶心,呕吐,人影在狭窄的过道上晃动,穿梭,它的节奏是紊乱的,嘈杂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是苍白的,疲乏的,像秋天的叶子,萎缩着。她们的动作也呆板的,机械的,面无表情出出进进。在这个只看见高大钢铁的注塑机垒砌的空间里,我感觉已经找不到足够的空地可以容纳一颗可以安静充满人类幻想的心,劳动已经把所有的想像与多余的念头挤去了。巨大的机器模具哐当哐当有节奏的轰响着,冷却时间是六十秒,每次哐当哐当的节奏也是六十秒,这台与另一台此起彼伏。在那些钢铁缝隙间,我看见一张张脸,冯金娥。刘淑芳。李燕。裴斐。我记下她们周围的事物。废料筐。被剪下来的披风胶片。四轮小车。黑色的抽手架。装盒身的灰色大盆。防止变形的海绵。隔尘塑料膜。黑色塑料的辘套桶。抽手(它们被我摆在货架上,还散发着热气)前面是巨大的机台。原料胶粒。闪亮的指示灯。绿色的开关。白色的开关灯。指示灯的架上挂着文件夹,分别是机台运作记录表,产品品质表,产品数量表,交接班情况记录。绿色机身。黄色的底座。磨得锃亮的铁板过道。白色的天花板。天花板上灰渍图案。白炽灯。白炽灯有几根不亮。墙。底下一米二是绿色油漆的。上面是白色复合粉。有少地方油漆脱落。斑驳。墙上圆珠笔画下的图案。图案画得很拙。上面有一行字很小“I love you”,留下了两个工号,P245。P562。底下被湿热腐蚀的斑痕。抽手啤机。盒身啤机。振雄牌。灰暗的铁窗户。被敲打出凹形的门。转过左边是升降机口。门口停着装满半制品的四轮小车。堆得很高。塑料架子。塑料盆。穿插着灰色工衣的仓库工。蓝色工衣的品质员和机修工。黑色衣服的啤工。白色工衣的装配工。红色工衣的车间管理员。向右是出口。一排铁架工衣箱。锁孔。里面是外衣。茶杯。手机。钥匙。皮鞋。向南边是开水房。热水器。里面是厕所。木窗口。我经常在那里看一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180

863

帖子

0

精华

987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灌水不犯死罪

Rank: 4Rank: 4

UID
10672
经验
13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6
5
发表于 2007-7-24 18: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东莞打工妹的散文获文学大奖

更喜欢她的诗歌!灵气!大气!完全脱离了一个小女子的娟秀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主题
438

1660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364
经验
49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5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20:17 | 只看该作者
郑小琼,80年出生,四川南充人。2001年南下打工并写诗,有诗歌散见于各报刊,现在一五金厂打工。
<!-- ADD_A_D_HERE -->
<P><FONT face=黑体>幻 觉 书</FONT></P>
<P>
        <b>她</b></P>
<P>一些事物在夜幕下蠕动,她的激动
是一朵菊花,开放着杜鹃滴血的声音
她的身体轻盈着,想象幽暗中的花朵
像梦,一朵又一朵盛开,摇曳</P>
<P>啁啾着,一只乌鸦,花布,剪刀
她回忆想曾经嫁给一个七十年代的裁缝
他绞碎了沙沙远去的时空,向前
她目睹瓷器上灰暗的鱼,向后</P>
<P>有人打开青涩的欲念,有人似松针与瓦砾
雨水开着腐烂的爱情,它的定义
如此窄小,乘坐闷罐车或者夜航船
她穿过六十年代的荨麻地,她看见</P>
<P>公社的木头开始生锈,它的影子
喷涌,街头嘈杂,三棵樟树昏睡
房屋像一个阴影,它巨大轰鸣
赛过乡下女医生的哭声,她活着</P>
<P>走进了八十年代,返回红漆脱落的
厨房,工厂。想想阳光下诸事物
所有的蔑视与不幸也让阳光照耀
想想温暖,文凭,房子与梦幻</P>
<P>她要赶一辆九十年代的火车
太快,她挤不上这趟未班车
她坐在城市下岗的额头
窗外是雨水和她不惑的年龄</P>
<P>这一刻,她开始昏睡,搬迁
上访,等待每月五号的退休金
春天已经攀登到了新的世纪
她打量着那口长满红疹的挂钟</P>
<P>
       <b>在医院</b></P>
<P>
落日照着这个疾病缠身的穷人
我认识他们,来自矮墩墩的山头
他们蹲着
坐着,在医院的门口
他们蛇皮带子皱褶的衣裳跟长满茧子手中
带着体温的钞票,他们木讷的眼神
盯着白色的墙壁,充满苏打味的
医院走廊,隔壁的吊针,玻璃瓶
他蹲着,疼痛深入肉体,骨头
生活的内部,她询问
她眼里如同落日的光芒
在走近西山,
她坐在医院的落日中,如此宁静
有着至深的畏惧也不能说出</P>
<P>他们相扶着,走出红色十字的医院
落日照着她的眼神,他的疾病
在贫穷中,他躺在低暗的木床上
等待疾病吞食他落日般的生命</P>
<P>  
      <b>虚  构</b></P>
<P>太多细脆的情感在沉没,它们的气息
在树林背后闪耀,因为太多疲惫
他们在背叛,这些熟悉的被抽空
成为陌生,在放弃中虚无或者虚构</P>
<P>人们已经习惯于撒谎,自我麻痹
他们强烈的兽性在村庄在城市
在灯红酒绿处,它的锋利
割断了时代异教徒的舌头</P>
<P>声音趋向于和谐与统一,它躺在
它自身虚构的家谱中,它的面部表情
如此虚傲,墨暗低语的星斗
它的回忆青幽,让人怀想深宫里的女人</P>
<P>它开始预演着曲线柔和的部分
他们相互感应着游戏,人们习惯于
沉默,忍受,从不显形吞下愤怒
火山藏在胸口,提醒着内心的深不可测</P>
<P>也许,在这个谎言虚构的王国生活
它的空虚毫无高度可言,在沉闷中
你已经提前进入了绿色伪装起来的腹地
等待时间融化它们虚构的身体</P>
<P>
       <b>在酒巴</b></P>
<P>在酒巴,我们开始谈论诗歌
性,女人,死亡,官僚们,忿忿不平的
酒液,红色,白色,灰色,绿色泛起生活的泡沫
它们梦幻、含混着另一世界
诸般细脆,温暖的音乐,沉醉、溶化
这些在角落躲着的暧昧的影子
她们在幽暗中开放,绽开的身子
她们瞳眸里抖动着的,明亮而柔软
她们来自远方,那里
光线模糊,贫穷燃烧着肉体
幻影的生活在酒液里闪动
一如沙哑的,长满泡沫病菌的酒液</P>
<P>
      <b>诗  歌</b></P>
<P>它们在吞没着我们广阔的经验,边缘卷曲
那些美好的事物憔悴,嘶哑
在词语鸣啼的绿树林里,我爱上
它们相互交换着洁白的肉体(这些草木,绿叶
红色的茎脉)相互感应,游戏
还有一些在爱,在恨,在痛
命运与经验同样深不可测
你体内的黄金,呕吐物,纸笔
啜泣着,月光晃动
在我们的背后,瓷器般的诗歌碎裂
它的声响,消逝在黑铁样寂静</P>
<P>
      <b>草  药</b></P>
<P>很快,我们厌倦了我身体里的气味
杂乱,浓郁,辛凉,绵绵温婉朝着疾病走动
暗夜里,我们成为一个疾病的词
成为它血液里流动的隐私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主题
438

1660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364
经验
49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5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20:11 | 只看该作者
<H1>作协伸出橄榄枝 打工80后郑小琼拒绝“收编”</H1>
<DIV class=from_info>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10:49  <a href="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a20010>新京报</FONT></A></DIV>
<DIV class=inf align=center><FONT color=#a20010></FONT></DIV><!--正文内容开始-->
<DIV>
<P align=center><FONT color=#a20010><IMG src="http://www.sinaimg.cn/book/cr/2007/0619/1660726590.jpg" border=1></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2px">郑小琼的工友们不知道她的作品,他们习惯叫她“245号”。</FONT></P>
<P>  本报讯(记者曹雪萍) 前不久获得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的东莞打工者郑小琼,最近拒绝了东莞作家协会<!--wapdump begin--><!--wapdump end-->的驻会聘请,执意继续打工,为她的“南方散文系列”做准备。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解释:“对写作更需保持一种内心上的警醒,我不希望用写作换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些东西在我肉体与灵魂里扎根了,它们必定会成长,对于它们,我不能视而不见。”</P>
<P> <b> 作协:她早已超越了打工文学的局限</b></P>
<P>  “郑小琼的诗和
<FORM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 </FORM><a href="http://www.iask.com/n?k=%C9%A2%CE%C4" target="_blank" >散文</A>异常清醒和冷静,绝不是赤裸裸地展示打工的直接经验,早已超越了打工文学这一狭窄的局限。”东莞作协副主席何超群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向郑小琼递出“橄榄枝”的原因。何超群介绍,早在郑小琼获得人民文学新浪潮奖之前,他们就希望她成为东莞作协驻会的工作人员。他说:“因为她打工,生活不稳定,每月就几百元收入,如果驻会一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但是她却拒绝了,她的理由是她不要离开打工现场。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能尽快帮她解决户口等实际问题,为她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P>
<P>  <b>郑小琼:底层与想象的底层不同</b></P>
<P>  与一些80后作家积极向作协靠拢,争取主流文坛的肯定和支持相反,郑小琼说:“写这些东西,作为一个亲历者比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受会更真实,机器砸在自己的手中与砸在别人的手中感觉是不一样的,自己在煤矿底层与作家们在井上想象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更疼痛一点,感觉会深刻得多。”她说自己一直在读美国作家莫里森关注黑人历史的小说<a href="http://book.sina.com.cn/nzt/lit/BELOVED/index.shtml" target="_blank" >《宠儿》</A>。</P>
<P>  郑小琼说,自己关注被户籍制度挤压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时的遭遇。她曾为此做过调查,却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P>
<P>  于是她便想到了写一个“南方系列”。“像我一样,在东莞这几年,我进过塑料厂、五金厂、家具厂,干过流水线,当过仓库工……我一直想把这种想法写出来,所以我必须进不同的工厂,做不同的工种去亲历、感觉,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去想象。”</P>
<P>  <b>工友喊她“245号”</b></P>
<P>  27岁的郑小琼工龄已有7年。郑小琼的工友们,至今不知道身边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他们都习惯喊她“245号”,或“装边制(一种零件)”。她害怕工友知道她写诗,会被问能赚多少钱;害怕老板知道她“不务正业”,逐她出厂。在拒绝了作协邀请之后,郑小琼也拒绝过几份高薪文职工作,仍然推销着五金产品。她说自己有的东西写得很慢,比如长诗《七国记》,写了两年多了,只写了魏国与齐国。“我一直想说的就只是一句话,我们更应该面对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现实,比如山西黑窑工事件,在事实面前,笔下的任何文字都显得无力。”</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主题
438

1660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364
经验
49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5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20:06 | 只看该作者
<H1>80后打工妹获人民文学奖 </H1><DIV class=from_info>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 <a href="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a20010>新京报</FONT></A></DIV><DIV class=inf align=center><FONT color=#a20010></FONT></DIV><!--正文内容开始--><DIV><CENTER><FONT color=#a20010><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news/c/2007-05-22/U21P112T3D214983F48DT20070522103500.jpg"></FONT></CENTER><CENTER>诗歌和工厂业务一起出现在郑小琼的博客上。</CENTER>
<P>  本报讯(记者曹雪萍) 昨天,郑小琼<a href="http://blog.sina.com.cn/u/1168473392" target="_blank" >(blog)</A><!--wapdump end--></A>,一个生于1980年却已有7年打工经验的女孩,从东莞工厂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接受了利群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而<a href="http://book.sina.com.cn/people/lijingze/index.shtml" target="_blank" >李敬泽<!--wapdump begin--><a href="http://blog.sina.com.cn/m/lijingze" target="_blank" >(blog)</A><!--wapdump end--></A>一番发言,斥责了商业写作中流行的“伪造的集体经验”,更让这位“80后”显得十分特别。</P><P>  人民文学奖设大奖和“新浪潮奖”两类。<a href="http://book.sina.com.cn/people/bifeiyu/index.shtml" target="_blank" >毕飞宇</A>、<a href="http://book.sina.com.cn/nzt/his/YourBodyIsWonderland/index.shtml" target="_blank" >周晓枫</A>和娜夜分别摘得小说、散文、诗歌大奖;“新浪潮奖”由六位新锐青年作家、诗人斩获,其中夏榆和郑小琼获新浪潮散文奖。</P><P>  <b>业余时间少,投稿里有很多错别字</b></P><P>  郑小琼从东莞工厂赶来领奖,对于意外获奖,她说“没想到可以一手拿荣誉一手拿面包”。她代表新浪潮奖得主发言:“听说珠江三角洲有4万个以上的断指,我经常想,如果把他们都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可这条线仍然在不断快速地增长,而我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将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郑小琼的指甲也被机器轧掉过,由于业余时间很少,她给《人民文学》的投稿里有很多错别字。但主办方仍对她的散文《铁·塑料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正面进入打工和生活现场,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敏感的打工者身置现代工业操作车间中,揭示了铁和塑料的现实与隐喻,为现代工业制度的不健全和反人性进行了反思和质疑提供了个人的例证。”</P><P>  <b>李敬泽:不同于商业写作下的“伪经验”</b></P><P>  评论家李敬泽表示,郑小琼的文字功底很好,尽管有错别字,更可贵的是在商业化对年轻人写作的侵害下,她以及这次获得新浪潮其他奖项的新人,坚持着独特的文学立场。</P><P>  他指出,目前在神话造星运动下的“80后”中,一些作者的写作并不是从各自的经验出发,而是彼此“传染”,迎合市场的暗示,造成一种集体经验的幻象。而像郑小琼这些处在边远地区的“80后”有很大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几乎没人能听得见,他们从内心出发,回到自身的疼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反抗这些“格式化了的经验”。</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5 10:33 , Processed in 0.5589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