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评,不妥处请朋友们指正. 1. 咏梅
百卉凋零独自来,
虬枝挂雪似瑶台。
不随众蕊争春色,
只与冰霜寂寞开。
---写出了梅的形态和凌寒独开、不争春色的风格特点。扣题紧密,押韵合律。
“似瑶台”三字当酌。第一句与第三句在意思上有重复意味。7分
2. 红梅
一树花红伴野乡,
披霜斗雪若平常。
年年早报春消息,
不待风来自远香。
-----通过对色彩、香味和披霜斗雪品格的描写突现了梅的特点,转句好,
高度赞扬梅之报春不争春的奉献精神。转结得好,押韵合律。
个别字句当再斟酌。如“伴野乡”、“若平常”等可再练。8分
3.
雪压霜欺曾怨谁,
寒枝冷傲渐无悲。
羞逢桃李夸颜色,
独占风光懒画眉。
-----用拟人手法写梅,构思巧妙。作者从历经沧桑,百折不屈和厌粉饰、
不媚俗的角度赞扬梅的品格与情怀,可谓匠心独运,技高一筹。9分
辩率
4.
孤山素影闲滋味,
月淡轻裳雪沁魂.
读老春风随笛落,
眉间化入一香痕。 ----诗从写环境入手,托出梅之清淡高雅,素志远怀,耐人寻味.
然因落笔宽远,梅之形态让人读来缺乏鲜明之感.7分
5.
若梦轻纱庭霰起,
谁人沉醉玉阶欹.
飘飘袅袅沾衣袖,
拈起一枝和月归. -----用拟人手法,写出院梅娇艳之态,“欹”与“归”不在同一韵部,“一”字出律.6.5分
6.咏梅
放眼谁如吾傲世
冰川雪海绽胭脂
春风桃李争颜色
褪尽尘缘羽化时 ------用第一人称,直写梅之风骨,凌冰傲雪,不争春色,情怀感人. 诗之首句起势高猛,后半部分稍显势弱.7分. 7.七绝:梅
林逋处士老知音,
白鹤同来细问津。
也食人间烟火日,
凭谁记取泪痕心? -----开篇见林逋,即见梅唉.梅即处士,梅即学士,梅即高风亮节者也.
结句余音环绕,写梅之艰辛,作者情怀自现矣.“津”在十一真,出.9分 8.七绝 梅
未惧枝头雨雪频,
家山独眷远丹宸。
销魂岂止香侵骨,
夙殒天涯为唤春。 -----从耐风雨,爱家乡,吐幽香,唤春色几个方面,写出了梅的特点,
从而颂扬了梅的精神和情怀.起伏不大,稍显平淡.8分. 9.七绝 梅
难忘山乡二月初,
动心惟有一花株。
常开笑脸寒风里,
弱菊娇兰总不如。 -----抓住季节特点,从梅与菊、兰的比较中,突出梅的顽强精神,转句
清新明快,尾句收得稍弱,另,弱菊二字当再酌.“株”字出韵.7分 10.咏梅
懒与群芳斗艳姿,
腊前怒放莫云迟。
赠君一点春消息,
粉蝶梦中知不知? -----诗中写了梅於严冬开放,群芳敛踪,蜂蝶匿迹的特点.并赞扬了梅於
寒冬季节提前报春的行为。7分 11.【七绝】咏梅
雪裂红颜笑望天
冰欺玉骨亦欣然。
丹心旨在春光媚,
羞与群芳竞秀妍。 -----本诗通过“雪裂”、“冰欺”写出梅的顽强,通过“旨在”、“羞与”
写梅报春不争春的品格,扣住了主题.“笑望天”、“亦欣然”等当酌。7分 12.七绝 梅
屋筑林中影自单
临溪照镜浣春裳
清容犹见风霜印
傲骨迎风不惧参 -----本诗没有突出地抓住梅的特点来写.内容显得有点散乱,“裳”字出韵.6分 13.寻梅
梦中一夜雪花飘,
铃似晨钟把我招。
撩被披裘寻友去,
出门却有暗香邀。
------诗人采用叙事手法,通过自己的嗅觉,来表达出梅的香气,
整诗自然流畅。然对梅的品格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显得深度不足。6分
14.七绝.梅
疏枝有意远椒房,
几许清寒冷若霜。
看淡红尘三月景
情怀别样自然香。
-----先是通过“远椒房”、“冷若霜”表达梅的高洁和超凡脱俗的品格,
继而用“看淡红尘三月景”,来赞扬梅的不争春、不媚俗情操。诗中个别
词句,如“有意远椒房”可酌。8分
15.<梅>
岭岸风摇一径花,
飘飘若雪散明霞.
含香带玉千千点,
为有东君入世家.
-----通过“岭岸”、“一径”、“飘飘若雪”、“千千点”等词语,描写了
山区大面积梅林落花的景象。结句点明梅的无限生机来自太阳的光辉。诗中对
梅的具体形态和特性缺乏描写,个别词语如“散明霞”、“含香带玉”等还须再练。7分 16.
心怀傲骨气生华,
雨雪纷飞挺立涯.
笼得寒宵香蕴月,
晴光霁色到千家. ------写了梅的挺傲骨,经雨雪、清香袭人的特点,并赞扬了梅送温馨于千家万户的品格.
诗中个别字句如“挺立涯”等有生造痕迹。7分
17.七绝.咏梅
寒花映雪寄无垠,
一缕相思一缕恩。
和靖成仙随鹤去,
千年瘦骨吐香魂。 ------引典赞扬梅之品格和情操,起承转合,步步升华.堪称精品.9.5分 18.月下寒梅
月赏孤芳漫洒霜,
风梳艳影舞霓裳。
借来白雪冰魂魄,
还与清辉一脉香。 -----引《羽衣曲》典,写尽月下寒梅之冰青玉洁,整诗月与梅,交相辉映,情景交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5分
19.梅
许是芳唇映雪肤,
花枝微颤露滑珠。
林公已娶为妻子,
鹤母自然艳画图。 -----先以拟人手法,尽写梅之娇艳,继之请来鹤母松公,绘出一幅松鹤寒梅图,可谓想
象丰富.首句“滑”,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