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黄梅所带资料整理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3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1、联都简介</P>
<P>2、联都为本次楹联艺术节所写的贺联(择优)</P>
<P>3、联都《对联学堂》系列资料</P>
<P>4、联都优秀作品(或文章)推荐</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5 22:14:24编辑过]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01:11 | 只看该作者
<P>联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5 22:14:37编辑过]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发表于 2005-4-4 23:08 | 只看该作者
晕,1000分才给看,我要活一万年才能看,都50岁来了,才是8分,:(((((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p彩| 六合投p注| 网络赚钱去SO娱p乐p城:顶级信用p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1:52 | 只看该作者
<P>1、《联都》简介</P><P>《联都》是个对联的专业论坛,也是近几年崛起于网络楹联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自2002年6月2日建站以来,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打造和广大联友的热情支持下,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注册会员有5000人,论坛主题总数2500余贴,帖子总数16万多,在网络联界居于领先地位。《联都》依靠自身专业方面的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酷爱对联且对联水平较高的楹联爱好者,为推动网络对联的健康发展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力量。</P><P>《联都》的框架是在古代“三省六部”的基本模式上,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形成了具有《联都》特色的布局和格调,其版面和功能如下:

礼部:主要为新注册的联友写嵌名联,以示欢迎,同时也是其他联友练笔的一个场所,每位注册的联友均可得到斑竹们送上的一副嵌名联;</P><P>工部:原创出句、对句以及创作成联的地方,兼对联集的发表;</P><P>试部:联都最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之一,分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殿试(点状元,一年一次),联友可以在这里测试一下自己对联的水平(相对的);</P><P>学部:办了对联学堂(相关资料附后),有对联讲义和相关的作业及考核、还有专门的斑竹做批改和点评;</P><P>兵部:是打仗的地方,以对联的形式打擂,现有九大门派,不定期举行比武以及一些以对联为主题的娱乐、游戏活动;</P><P>水部:联都的特区,是大家放松休闲的地方,可以插科打诨、戏昵开玩笑,当然了,全部都是以对联的形式;</P><P>翰林院:只有具备了联都举人和贵宾以上的头衔方可进入浏览发贴,是所谓的联理争鸣和对联赏析的地方;</P><P>烽火台:各级各类的有奖无奖的征联信息大荟粹,也包括广告语的征集等等;</P><P>文渊阁:各类对联、诗词类资料工具书系列;联界名人、网联名家专栏等</P><P>《联都》正以崭新的姿态恭迎各位专家的到来!相信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联都》会~~~</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5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1:55 | 只看该作者
<P>仙枫云散(375434923) 21:46:19
联成三千,古今雅韵尤在耳
都会一隅,天下高风总襟怀</P><P>存一下</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2:10 | 只看该作者
<P><B>4、联理文章推荐——</B></P>
<P><B>灯谜入联析(联都;顽石斋)</B></P>
<P><FONT color=#0000ff>一、谜联机巧之异同
</FONT>先说灯谜。灯谜的技巧非常繁复,但简而化之地说,无非拆字(包括象形)、会意两种。其中,会意题灯谜的根本技巧在于别解。再看对联。对联的机巧也有多种,拆字、双关、歧义、嵌名均是对联常用机巧。此处对其异同进行简要分析。

<FONT color=#6495ed>(一)谜之拆字与联之拆字</FONT>
前些日南山主人曾有一帖,说某今世对联大师曾做一联,“闲雨翻飞入眼来”征上。而此句技巧在于,联句隐泪痕二字。闲雨扣四点水,成三点于泪,就一点于痕之顶,与翻过来的飞字组成病字头。而眼字分两半,可组成“泪痕”两字。实际上,如果作为灯谜,这应该算是一条还不错的谜(但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泪痕二字很难取谜目,一是闲雨象形为四点而非三点五点有失严密),但作为对联是否合适,就需要再做讨论了,因为太复杂的拆字用再对联上不好,很难给下联留余地。其实这样的拆字灯谜很多,精彩的也不少,譬如:
云破月来花弄影(射字一)。谜面为成句,“云”破,扣“厶”,“月”来,“花”弄影,为两个“匕”字。谜底是个“能”字。又如,本人在十余年前获奖的一个与虎谋皮,谜底是个“嗦”字,求谜面。我的谜面是“桥下残红变画中”,另一谜面是“画桥垂柳叶参差”,均为拆字佳作,但作为对联恐就不行了。
我以为,对联的拆字最好是融拆字与联句之中,如经典的“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等等。

<FONT color=#6495ed>(二)谜之别解与联之双关、歧义</FONT>
谜称别解,联尚双关。别解乃会意体灯谜必有之义,双关乃机巧类对联常用之招。要讨论灯谜入联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别解与双关的内涵与异同。
所谓“别解”,即谜底必须作有别于词语本义的解释,方能贴合谜面(亦有谜面别解,少)。常言道“无别解不成谜”。如“吕子明白衣渡江”猜成语一:“蒙混过关”。此处“蒙”别解为吕蒙,“关”别解为关羽。
联之“歧义”基本上等同于别解。而所谓“双关”,无需作解释,即对联中某句或某词既可以原意释之,又可以他意释之。如:
    两猿断木深山里,小猴子焉敢对锯(句)
    一马失足污泥中,老出生怎能出蹄(题)
又如夜雨无声的出句:
  日本有罪,因此后羿射,夸父追,蜀犬吠
别解与双关有同有异。相同者,二者均强调作有别于词语本意的解释;不同者一,灯谜只需要别解这一种解释,双关则除了别解之外,一般还需要同时能够按愿意解释;不同者二,灯谜的别解有所限制,谜底必须是现成的语汇,别解只能在这些语汇上做文章,对联的双关则可以自己遣词造句;不同者三,灯谜的别解要求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具有唯一性和可逆性,对联的双关则没有这么严格;不同者四,灯谜的别解只限原字原序,一切其他的辅助手段如谐音、调整字序等都必须用谜格加以标明,对联则没有这些限制。
在一般的意义上,好的技巧联,双关应该要胜过单纯的歧义。但这不是说在单纯的歧义技巧联不好,机巧联的首要判断标准应该是内涵与背景,其次是巧妙自然与语言优美。在此基础上,如能双关,当胜过简单歧义。

<FONT color=#0000ff>二、灯谜入联优劣评析</FONT>
讨论完了别解与双关之异同,我们不难发现,同为文字游戏,灯谜与对联在形式与内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在表现形式上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联系表现为两类,一是对联入谜,二是灯谜入联。在灯谜中有“遥对格”,又名“鸳鸯格”,通常两字以上,谜面构成上联,要求以对无情对的方式猜出谜底。在此之上又有“求凰格”,除了以无情对方式猜出谜底以外,底中还往往要加有双,对,合,夫妻,鸳鸯等字样。再有就是谜联,或诗钟体谜,均以对联作谜面。这些都是对联入谜,但本文不想赘述。再有隐切联,也是一种谜联或联谜,此处也不谈及。
本文想讨论的是灯谜入联的问题,即在对联中同时存在谜面谜底的情况。这样的灯谜入联有几种形式,或曰几种层次。

<FONT color=#6495ed>第一种</FONT>,也是最简单的形式,即上联或下联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可看作谜面,后半部分为谜底。谜面与谜底的别解意义连起来,语意是连贯的,但谜面与谜底的本意之间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歧义(有时也是嵌名),没有双关,如:
  零存整取加拿大(吴雪村)
  剑影刀光比利时(光重皇)
此联中上联零存整取加拿大就是一个完整的灯谜:零存整取(射国名一)加拿大。又如:
  白居易离江州,司马迁(菊翁)
  曹孟德掌朝政,夏侯霸
上联也是一个灯谜。再如:
  大雪纷飞,天花乱坠(飘萍浪子)
  小寒乍起,风气盛行(一夫)
上联也是一个老谜,再看一个我自己曾经对过的对联: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云作的风筝)
  斗焕独裁,全须人参(我欲狂歌)
出句昭君出塞(射草药名一)王不留行,更是一个老谜。
综上所述,此类对联,确实要讲技巧,按照“别解”来看联意也是通的。但是如果出句者深谙灯谜之道,那么此类出句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那我来说吧,如果这样出句,我一晚上可以出上千句!不信请看:
  斗法海救许仙,白费心机
  人约黄昏后,暗中作对
  惊蛰漫游芳草地,苏步青
  小心火烛忽必烈
  三伏过后夏威夷……
对于对句者来说,难度稍大一些,但对联一涉机巧,格律、对仗等要求就都放宽了,难度其实也不算特别大。此时,对句变成有一定条件(已知谜目及谜面谜底数字)的与虎谋皮(灯谜术语:指已知谜底,求谜面)了。
此类联总评:<FONT color=#6495ed>虽属难能,不是妙品</FONT>。

<FONT color=#6495ed>第二种</FONT>,仍然是上下联可以拆解,前半部谜面,后半部谜底,但通句除了别解之义可以解释外,词句原意也可解释,联句本身无论作何解释均很通顺,不晦涩。以飘萍浪子联友的两个出句为例:
  义结飞羽,备感欣慰(两眼涩迷迷)
  错斩蔡张,操之过急(飘萍浪子)
  把酒对南山,陶醉(飘萍浪子)
  挥毫落北斗,张狂(不笨≠笨)
此二联均可拆做灯谜,且语涉双关。再有一类灯谜入联,不再是简单的上下联之分,而是作了一些变化,如:
  结婚证,无非几行合约(歪嘴念经)
  分手信,乃是一篇散文(江柳飞烟)
结婚证射合约、分手信射散文,都是较不错的谜,而将谜底嵌入联中,仍然语意双关,联意通顺。上述三联出句者固是匠心独运,对句者也须才思巧妙。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联仍有较强的雕琢痕迹,并非完全出于自然。
此类联总评:<FONT color=#6495ed>可称美玉,难免无暇</FONT><FONT color=#6495ed>再有一类联</FONT>,也是以谜入联,但不但语意双关,且通顺自然,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迹,颇有意境联佳句之妙。如飘萍浪子的一个出句,就几乎达到这一效果:
  雾锁灵山云隐寺
此句也可以认为是灯谜入联,雾锁灵山(射著名佛教场所一)云隐寺。但同时,出句又嵌了雾灵山、灵山、灵隐寺、云隐寺四个地名,并且抛开一切技巧不看,也是一句很好的意境联出句。我曾勉励对之,在与浪子商量后,得出一个下联:
  龙盘锦水翠屏湖
锦水、锦屏湖、翠屏湖也都是地名,但终不能满足上联的重重技巧,意境上也隔了一层。

总之,灯谜入联由于其简单性,是机巧联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常常会使用的一种机巧联出句方式,但很多出句往往容易与老谜撞车,因此联友们在出、对句时需要认真辨别、谨慎使用。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5 22:17:39编辑过]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4 小时
主题
206

3560

帖子

3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36
经验
43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
7
发表于 2005-4-5 22:18 | 只看该作者
兵部:是联友娱乐、竞赛与游戏活动的地方,联友可自由组合和参予形成“门派”,定期以对联竞争比赛争夺擂主,目前已由联友组成的“九大门派”,不定期进行以文会友的比赛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4 小时
主题
206

3560

帖子

3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36
经验
43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
8
发表于 2005-4-5 22:26 | 只看该作者
<P>水部:是联都的一个特区,给大家轻松与休闲的地方,联友在这里可以插科打诨、玩笑戏谑、幽默灌水,或以对联,或以短文,或以诗词,或以射虎灯谜等形式,让联友们在此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文采与智慧;</P><P>“灌水”那些老古董家伙看不看得懂?汗!~~或妃子再斟酌一下“灌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
发表于 2005-4-5 22:52 | 只看该作者
<P>试改:</P>
<P>    《联都》是个对联的专业论坛。是网络楹联的一个殿堂。自2002年6月2日建站以来,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打造和广大联友的热情支持下,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注册会员有5000人,论坛主题总数2500余贴,帖子总数16万多,不论是贴子数量或是质量、实力,在网络联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联都》依靠自身专业方面的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酷爱对联且对联水平较高的楹联爱好者,为推动网络对联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P>
<P>    《联都》的框架是在古代“三省六部”的基本模式上,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形成了具有《联都》特色的论坛网页和格调,其版面和功能如下:

    1、礼部:主要为新注册的联友写嵌名联,以示欢迎,同时也是其他联友练笔的一个场所,每位注册的联友均可得到斑竹们送上的一副嵌名联。</P>
<P>    2、工部:原创出句、对句以及创作成联的地方,兼对联集的发表;是联友进行楹联写作和交流的舞台。</P>
<P>    3、试部:联都最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之一,根据古代科举考试模式而设立。分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殿试(点状元,一年一次),联友可以在这里依级参加考试,摘取荣誉称号。这里是测试联都网友楹联水平的天平。</P>
<P>    4、学部:办了对联学堂(相关资料附后),是新联友进修楹联的好地方。学堂里有对联讲义和相关的作业及考核、还有专门的斑竹做批改和点评;只要一进学堂,是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对联的门内汉。</P>
<P>    5、兵部:是联友们娱乐活动的好地方。现有九大门派,以对联的形式不定期举行打擂比武。</P>
<P>    6、水部:联都的特区,是大家放松休闲的地方,可以插科打诨、戏昵开玩笑,当然了,全部都是以对联的形式;</P>
<P>    7、翰林院:只有具备了联都举人和贵宾以上的头衔方可进入浏览发贴,是所谓的联理争鸣和对联赏析的地方;</P>
<P>    8、烽火台:全国各级各类的有奖无奖的征联信息大荟粹,也包括广告语的征集等等;</P>
<P>    9、文渊阁:对联、诗词类资料、工具书系列仓库;是联界名人、网联名家家园等</P>
<P>    《联都》正以崭新的姿态恭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在新兴网络楹联-----《联都》留下您们光辉的足迹!相信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联都》会更加辉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1 9:36: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2:54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修改的任务就交给两位吧,我赶紧搜集一些好文章去,:))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2:55 | 只看该作者
<P>去黄梅所带资料整理处</P><P>
一、封面</P><P>二、目录</P><P>三、联都简介</P><P>四、联都《对联学堂》系列资料</P><P>(一)学堂简介
(二)学堂规划</P><P>
1、组织结构:(师资力量)</P><P>2、教学大纲:通过3个月的学习,学员能够了解~~~~~,熟悉~~~~~,掌握~~~~~,达到~~~~~~的水平。(可以分部写)</P><P>3、教学计划:
(1)招生计划:
(2)学堂教材:
(3)学堂教案:
(4)学堂作业(出题和批改):
(5)学堂考核:
(6)教学进度:</P><P>4、对联学堂第二期学员优秀习作选录</P><P>五、联都为本次楹联艺术节所写的贺联(择优)</P><P>六、联都优秀作品(或文章)推荐</P><P>七、封底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3:22 | 只看该作者
<P>综合大蒙和阳光的意见,修改如下:</P><P>《联都》是个对联的专业论坛。是网络楹联的一个殿堂。自2002年6月2日建站以来,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打造和广大联友的热情支持下,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注册会员有5000人,论坛主题总数2500余贴,帖子总数16万多,不论是贴子数量或是质量、实力,在网络联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联都》依靠自身专业方面的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酷爱对联且对联水平较高的楹联爱好者,为推动网络对联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P><P>    《联都》的框架是在古代“三省六部”的基本模式上,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形成了具有《联都》特色的论坛网页和格调,其版面和功能如下:

    1、礼部:主要为新注册的联友写嵌名联,以示欢迎,同时也是其他联友练笔的一个场所,每位注册的联友均可得到斑竹们送上的一副嵌名联。</P><P>    2、工部:原创出句、对句以及创作成联的地方,兼对联集的发表;是联友进行楹联写作和交流的舞台。</P><P>    3、试部:联都最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之一,根据古代科举考试模式而设立。分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殿试(点状元,一年一次),联友可以在这里依级参加考试,摘取荣誉称号。这里是测试联友水平的天平。</P><P>    4、学部:办了对联学堂(相关资料附后),是新联友进修楹联的好地方。学堂里有对联讲义和相关的作业及考核、还有专门的斑竹做批改和点评;只要一进学堂,是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对联的门内汉。</P><P>    5、兵部:兵部:是联友娱乐、竞赛与游戏活动的地方,联友可自由组合和参予形成“门派”,定期以对联竞争比赛争夺擂主,目前已由联友组成的“九大门派”,不定期进行以文会友的比赛活动; </P><P>    6、水部:是联都的一个特区,给大家轻松与休闲的地方,联友在这里可以插科打诨、玩笑戏谑、幽默灌水,或以对联,或以短文,或以诗词,或以射虎灯谜等形式,让联友们在此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文采与智慧;</P><P>    7、翰林院:只有具备了联都举人和贵宾以上的头衔方可进入浏览发贴,是所谓的联理争鸣和对联赏析的地方;</P><P>    8、烽火台:全国各级各类的有奖无奖的征联信息大荟粹,也包括广告语的征集等等;</P><P>    9、文渊阁:对联、诗词类资料、工具书系列仓库;是联界名人、网联名家家园等</P><P>    《联都》正以崭新的姿态恭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在新兴网络楹联-----《联都》留下您们光辉的足迹!相信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联都》会更加辉煌!</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3:40 | 只看该作者
<P>四、联都《对联学堂》系列资料</P>
<P><FONT color=#000000>(一)《对联学堂》简介</FONT></P>
<P><FONT color=#000000>    楹联专业网站《联都》开设有对联学堂。该学堂成立于2003年,以前主要起到以收集对联基本知识和对联资料,解答联友提出的问题,联友之间的交流等等作用。随着新加入的联友越来越多,这样的功能显然难以满足联友的需要,不利于对联基本知识的学习、传播、普及和推广,也有负学堂的宗旨。在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孟繁锦会长所作的报告中,对于今后如何重视网络对联的问题作了重要的阐述。报告指出:“楹联文化要走向媒体、走向网络,不断开辟楹联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在联友不断的要求下,同时也是为落实中楹会的精神,我们决定开办正规的网络对联初级学习班,为楹联的传播、普及、推广,尽我们微薄之力。于是,我们调整充实了学堂教员,增加了师资力量;编写学习讲义。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联都第二期网络对联初级学习班于2005年3月1日顺利开学了。报名参加学习的学员达到了130人,比上一班增加了七八成。从目前情况看,学习氛围和效果都不错,已步入正轨。</FONT></P>
<P><FONT color=#000000>(二)学堂规划</FONT></P>
<P><FONT color=#000000>1、组织结构:(师资力量)</P>
<P><FONT color=#000000>名誉校长:潇湘妃子(联都站长、管理员、中联会会员)</FONT></P>
<P><FONT color=#000000>校       长:大蒙(联都超阶版主、中联会会员)</FONT></P>
<P><FONT color=#000000>教       员:</FONT></P>
<P><FONT color=#000000>苏三(联都超阶版主)
封素(联都版主)
凤凰醉(联都版主)
阳光在线(联都超级版主)

</FONT></FONT><FONT color=#000000>2、教学大纲:</FONT></P>
<P><FONT color=#000000>第一讲:平仄学习  
<FONT color=#000000>第二讲:对联的格律      
</FONT><FONT color=#000000>第三讲:对联的六大要素        
</FONT><FONT color=#000000>第四讲:对联禁忌            
</FONT><FONT color=#000000>第五讲:对联的谋篇         
</FONT><FONT color=#000000>第六讲:对联的撰写方法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自学部分为:对联的产生,对联的特性,对联的功能,对联的源流,对联的发展史,对联的分类,对联的欣赏,对联的书写(书法)和张贴方法等。(联都书库中有)</FONT></P>
<P><FONT color=#000000>通过3个月的学习,能够了解、熟悉楹联平仄、对联格律等基础知识;</FONT><FONT color=#000000>初步掌握对联创作的各种方法;</FONT><FONT color=#000000>能够用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进行楹联的创作。</FONT></P>
<P>3、教学计划:
(1)招生计划:每期计划在150人左右。
(2)学堂教材:以常江、余德泉教授等的著作为蓝本,学堂自己组织编写教案(附后),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6 23:03:56编辑过]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0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1>(3)学堂教案:</FONT></P><P><FONT color=#f70909 size=1><B>第一讲:对联的平仄</B></FONT></P><P>
<FONT size=1>写对联,必须熟练运用平仄,这是学联的第一步,非常关键。
<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FONT>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无可非议,不能把自己的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失去理性,这就不可取了。我认为:一个联家,一个对联工作者,必须新声、古声都懂,否则不够格。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个字左右,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我之所以把平仄放在第一讲,希望朋友们领会其苦衷。</FONT></FONT></P><P><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ff0000 size=1>(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FONT></FONT></P><P><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0000></FONT><FONT size=1>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普通话第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普通话第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FONT></FONT></P></FONT><P><FONT size=1>(二<FONT color=#ff0000>)、古(旧)声</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FONT><FONT size=1>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FONT></P><P><FONT size=1>“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FONT color=#ff0000>《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FONT>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关于平仄方面的书籍很多,如要进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熟练运用,都需要看专门的工具书,在此我推荐几本供大家选择:首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也不错)</FONT></P><P><FONT size=1>大蒙希望联友们不要怕苦,克服困难,花一个月时间,学一下古韵,这对你的对联平生有好处。记下几十个关键字就差不多了!!</FONT></P><P><FONT size=1>参考资料:</FONT></P><P><FONT size=1>1、入声字表:</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186&amp;page=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186&amp;page=1</FONT></A></P><P><FONT size=1>2、何为平仄:</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253&amp;page=6"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253&amp;page=6</FONT></A></P><P><FONT size=1>3、</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2623&amp;page=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2623&amp;page=1</FONT></A></P><P><b><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 color=#ff0000 size=1>第二讲:对联格律
</FONT></b></P><P align=left><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 color=#ff0000 size=1>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平仄,这一讲主要是学对联的格律。对联格律分为两种:一种是句中格律。一种是句脚格律(指有两个分句以上的对联)。下面分别讲解: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B><FONT color=#0000ff size=1>一、句中格律
</FONT></B></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 size=1>对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1、一言联格律。上联仄下联平。
上联:仄
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上联:仄仄。下联:平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上海 彩凤 绿叶 好友
辽宁 金龙 红花 良朋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例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B: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例如: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5、五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例如:临军称将能==玩洞羡诗雄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如: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窗外数声啼鸟=== 庭前几点落花
7、七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一楼瑞霭来天地==千载文光射斗牛。 名传寒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广结佛缘心自坦===多行善事梦长圆。
8、八言联和格律。平仄要求:奇位字可心活用,偶位字要分明。格律为: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例如:帝子长洲仙人会馆===将军开库学士词宗
B: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例如: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八言联,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以后照此类推。
注意:以上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遇到对联的禁忌时,要严格遵守平仄格律,以后再述。
</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FONT color=#0000ff size=1><B>二、句脚平仄规则
</B></FONT></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 size=1>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和句脚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大家自己对照学习。)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eeeee"><FONT color=#000000></FONT><FONT size=1><FONT color=#0000ff>另外:“意节说” :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意节律可以作为马蹄韵的补充说明,但是其适用性要比马蹄韵广泛的多。因为马蹄韵95理解是建立在单字词的基础上,如果有专有名词,马蹄韵就不一定适用了,比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用马蹄韵是解释不通的,因为“李谪仙、陶彭泽、千金裘、五斗米”都是专有名词。如果用意节来分析则李谪仙(平)|欲以(仄)|千金裘(平)|换酒(仄),陶彭泽(仄)|不为(平)|五斗米(仄)|折腰(平),则平仄交替,抑扬顿挫的感觉就出来了。
</FONT>
  

参考资料:
1王力格律:</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8570&amp;page=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8570&amp;page=2</FONT></A>
<FONT size=1>2、联律图谱:</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16&amp;page=8"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16&amp;page=8</FONT></A>
<FONT size=1>3、马蹄韵:</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209&amp;page=7"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209&amp;page=7</FONT></A>
<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2825&amp;page=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2825&amp;page=2</FONT></A></FONT></FONT></P><P><FONT size=1>
</FONT></P><P align=center>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1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66ff><B><FONT color=#ff0000 size=1>第三讲:对联的六要素</FONT></B></FONT></P><P align=center><B><FONT color=#ff0000></FONT></B><FONT color=#0066ff size=1>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1><B>一、字数相等</B></FONT></P><P><FONT color=#0066ff><B><FONT color=#ff0000></FONT></B><FONT size=1>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不举例了)</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1><B>二、词类相当</B></FONT></P><P><B><FONT color=#ff0000></FONT></B><FONT color=#0066ff size=1>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33ff><FONT color=#000000></FONT><FONT size=1>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FONT></FONT></FONT></FONT><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33ff><FONT size=1>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FONT></P></FONT></FONT></FONT><P><FONT size=1><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0033ff>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FONT></FONT><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B>三、 </B></FONT><FONT color=#ff0000><B>结构相同</B></FONT></FONT></FONT></P><P><B><FONT color=#ff0000></FONT></B><FONT color=#0066ff size=1>结构相同,指上下联的句型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size=1>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FONT></P><P><FONT size=1>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FONT></P><P><FONT size=1>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FONT></P><P><FONT size=1>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FONT></P><P><FONT size=1>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FONT></P><P><FONT size=1>例:</FONT></P><P><FONT size=1>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FONT></P><P><FONT size=1>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FONT></P><P><FONT size=1>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 言论文章、丰功伟业 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 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 丰功 对 言论 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FONT></P><P><FONT size=1>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 对 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FONT></P><P><FONT size=1>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FONT></P><P><FONT size=1><FONT color=#ff0000><B>四、</B></FONT><FONT color=#ff0000><B>节奏相应</B></FONT></FONT></P><P><FONT size=1>节奏相应,是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FONT></P><P><FONT size=1>风和--日丽===人杰--地灵,这副对联是二二节奏。</FONT></P><P><FONT size=1>说--真心话===作--老实人,此联是一三节奏。
</FONT></P><P><FONT size=1><FONT color=#ff0000>五、 平仄相反
</FONT>平仄相反,又称平仄协调。平仄相反, 指上下联相应处的字,平仄相反,一联之内要不是平仄交替(见马蹄韵)。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FONT></P><P><FONT size=1>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FONT></P><P><FONT size=1>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1><B>六、上下相关</B></FONT></P><P><FONT size=1>上下相关,是上联下联的意思彼此互相关联,有相同,也有相反,上下联之间要浑然一体。如:</FONT></P><P><FONT size=1>反对分裂===学习琴棋,</FONT></P><P><FONT size=1>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FONT></P><P><FONT size=1>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只能算是对偶句。这在我们联都里也是常见的,初学最容易犯,大家要注意。</FONT></P><P><FONT size=1>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类相当是结构相同的基础,结构相同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FONT size=1>参考资料:</FONT></P><P><FONT size=1>1、</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3208&amp;page=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3208&amp;page=1</FONT></A></P><P><FONT size=1>2、对联词性</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67&amp;page=7"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67&amp;page=7</FONT></A></P><P>
<b><FONT color=#ff0000 size=4>第四讲   对联的禁忌</FONT></b></P><P><FONT color=#0066ff>   </FONT></P><P><FONT color=#0066ff>  <FONT color=#ff0000 size=3>  对联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禁忌:
1.忌上重下轻</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    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2.忌乱脚
    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非功过大忌。</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    例: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下联最末三个字,应尽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    还有的联家也忌上联末三仄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FONT><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4.忌孤平和孤仄
    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不允许用字重复。特殊情况另外: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合掌
   合掌是同义相对,又称雷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7、忌上下联无关</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    指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如:春风得意</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寒露浸心。前言不搭后语。</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8、</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忌失潜,失对</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    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潜使用,切忌失潜,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联中“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潜(同一句中)了。</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color=#ff0000 size=3>    注意:1、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要在回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础上应用的。2、在参加比赛当中,最好是尽量做到全论, 这对自己有好处:))</FONT></FONT></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1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1><FONT color=#ff0000><B>第六讲    对联的撰写方法</B></FONT>  </FONT></P><P><FONT size=1>   <FONT color=#ff0066><FONT color=#9900ff>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所以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针对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多种,当然也有更多的。在10多天里是不可能全部学得完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方法。</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FONT color=#ff0000>一、集句式</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举杯邀明月(李白句)</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放眼看青山(白居易句)</FONT></P><P><FONT color=#ff3300 size=1>    二、摘句式</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摘句,也是对联创作方式的一种,就是直接摘取诗文中的偶句而成的。如:</FONT></P><P><FONT size=1><FONT color=#9900ff>江作青罗带====</FONT><FONT color=#9900ff>水如碧玉簪(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FONT color=#ff0000>三、脱化式</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脱花,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关诗词文章中的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而作成新对联。如:有名的联名为:</FONT></P><P><FONT size=1><FONT color=#9900ff>不明才主弃===</FONT><FONT color=#9900ff>多故病人疏</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这是纪晓岗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加改动而成的。</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FONT color=#ff3300>四、创新式</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创新式是用自己的话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扩联创新式,对句创新式,定题创新式,自由创新式。最常用的是自由创新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完成整联。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介绍整联的常用撰联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对联写作技巧:</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FONT color=#ff00ff>(一)、遣词技巧</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1、比喻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比喻法。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2、夸张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3、衬托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4、对比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心清水浊==山矮人高。</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5、反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6、正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FONT></P></FONT><P><FONT color=#9900ff size=1>    7、自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入流亡所====登岸舍舟(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7、串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8、借对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9、双关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10、用数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五六月间无署气==二三更夜有钟声。</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11、用典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还有引用搅动,假换称法,比拟法,同异法,增语法等等,不一一介绍了。</FONT></P><P><FONT color=#9900ff><FONT size=1>    <FONT color=#ff0000>(二)、用字技巧</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1、折字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析字联。所谓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2、合字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老字体)。二人土上座==一月日边明。</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2、复字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如:</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3、叠字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水水山山,外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四化蓝图图图美===九州春色色色新。</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4、谐音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5、同傍法</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同旁联。所谓同旁联意指联中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联。)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游逍遥。</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6、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如: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言“赤”字,下联重言“青”字,比为单字重言。
也有以几个字为单结重言的,如:

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
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上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
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长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上联重言“声”,下联重言“色”,佛理通秀,妙不可言。

</FONT></P><P><FONT color=#9900ff size=1>    还有拟声法,飞白法,析数法,应首法,等等,</FONT></P><P>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12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1><B>第五讲       对联的谋篇</B></FONT></P><P><FONT size=1>    对联这一文体在浩翰如云的传统文学中,是再简约不过的了,它短小,精练,易学易会,应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春联、婚联之类,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尝试。其实不然。形式的简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论及对联的创作理论及艺术手法,并不比诗歌简单。对联和格律诗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对联只有上下两句,而格律诗就不只两句了,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的还要高,因此联语中的水份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对联,不但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撰写对联难度较大,难度特大的对联,要想对好,比写格律诗要困难的多。有的联语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对好,有的联上联出了,数百年之后,下联仍无人对出,致使在楹坛上出现了“绝对”这一特殊现象。所以,一位作者,只有学识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期的生活体验以及浓郁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副对联,格调固然重要,但格调只是一种文学技巧,而艺术是文学的灵魂。格调是死的,艺术则是活的,格调给人以外表的美,而艺术则能给人以内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思维力、观察力和感染力。像写诗那样去写对联,要做到立意奇绝,感情真挚,内容含蓄,语言饱满,文辞洗练,构思巧妙,意象清晰,寓意深刻,对仗合理,音律优美,尽量使对联达到诗化的境界。有人认为,写对联比写诗来得容易,其实要真正写好一副对联,并非易事。它和诗歌一样,同样要讲究比兴之法。如果没有艺术的冲动,只是为应付而作,因文造情,其作品绝无艺术生命力。晋朝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指出,“诗缘情而绮糜”,指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和言志,这就必须首先做到语言优美而动人,对联亦如此,必须借助于审美形象去表达自身的情绪,还要做到联中有我,即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古人云:“学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浚文之源在读书,在养气。”此乃独到之谈。其中道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学之功,丹华之妙”的深刻道理。此乃书外功夫,是非一般人能体会的了的。清代学者袁枚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只可取意,不可取法”,“平居有古人,学习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对联的创作过程是对语言最精辟的提炼。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对联创作必须充分掌握极度的概括特征,以最精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大的题材可以大写,小题材则要小写,不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在创作时,在避免文辞堆砌的阳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潜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为此,作者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扩展自己的胸谋,开阔自己的视野,到时候驾驭大的题材就不会无处落笔了。</FONT></P><P><FONT size=1>下面介绍对联的谋篇。</FONT></P><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1>一、立 意 明 确</FONT></H5><P><FONT size=1>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精神。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FONT></P><P><FONT size=1>四面湖山归眼底;</FONT></P><P><FONT size=1>万家忧乐到心头。</FONT></P><P><FONT size=1>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FONT></P><P><FONT size=1>    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对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FONT></P><P><FONT size=1>群山尽作窥边势;</FONT></P><P><FONT size=1>大海能销出塞声。</FONT></P><P><FONT size=1>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FONT></P><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ff size=1>二、取 象 真 实</FONT></H5><P><FONT size=1>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FONT></P><P><FONT size=1>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FONT></P><P><FONT size=1>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FONT></P><P><FONT size=1>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FONT></P><P><FONT size=1>    作者在上联巧妙地摄取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们提出了世事兴废的自然规律,下联引出此时与当年的时空差,相比这下,今昔对照,令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引发怀古幽情。若无上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定格之景,便不会有下联作者要抒发的感慨之情。作者依稀在告诉人们,“此地湖山”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无恙,得来之不易。言外之意,也多少道出了滕王阁的佳丽风光。</FONT></P><P><FONT size=1>    下联在取象上也用得恰到好处。请看:</FONT></P><P><FONT size=1>得好友来如对月;</FONT></P><P><FONT size=1>有奇书谈胜看花。</FONT></P><P><FONT size=1>    联中的“月”、“花”即是意象,作者借用二者以喻“好友”、“奇书”的价值。如联句中不使用人们所认可的意象,联句则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在这里,意象的作用不仅仅是比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读者从中产生联想,给人们展开一种广阔、恢宏的艺术空间。因此,一副好联,必须有一较为确切的意象,才能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认为,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山川的壮丽,可以启发作者的文思,触景生情,才能用语言将所要抒发之情描写出来。这样的对联,在风景联、名胜联内,比比皆是,无所不在。请看陈炽所撰九江烟水亭联:</FONT></P><P><FONT size=1>胜迹表宫亭,况恰当芦阜南横,大江东去;</FONT></P><P><FONT size=1>平湖波烟月,谁补种四周杨柳,十里荷花。</FONT></P><P><FONT size=1>    此地乃当年周瑜点将台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此讲学,取“山头水色薄笑烟”诗意,名烟水亭。此联借“芦阜南横”、“大江东去”、“四周杨柳”、“十里荷花”等物象,为读者营造了烟水亭的佳丽胜景。更巧以“况恰当”、“谁补种”二句以成佳构,使得联内景色不虚,触之有物。可使读者神思驰骋于联外,而发怀古之幽情。</FONT></P><P><FONT size=1>      取象,特别要做到自然、真实。《文心雕龙·原道》云:“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苏东坡也强调“文理自然”,并自道其文“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这些见解,对于我们的对联创作十分有用。</FONT></P><P><FONT size=1>    要做到取象的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景物或对象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对写作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请看清人朱蓝坡撰东坡赤壁联:</FONT></P><P><FONT size=1>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FONT></P><P><FONT size=1>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弄月,毋将赋咏概平生。</FONT></P><P><FONT size=1>    东坡赤壁古称赤鼻,也称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岗县城西门外。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隐居此地时,曾作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阳春白雪》一书在《念奴娇》注释中写道:“‘人道是’者不过是供一般人的说法而怀古,并非东坡不知三国赤壁。”作者在联中证实了周瑜破曹的赤壁应在湖北嘉鱼县境内。这一点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后来一些好事者认为苏东坡弄错了地方,不断有人来“订异箴讹”,作者作此联匡谬,指出苏东坡不过是“借江山摅感慨”而已,作者的看法是正确的。苏东坡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虑。作品中所表述的豪爽旷达情怀,才是紧要之处,何必拘泥去考证哪里才是“赤壁之战”的故址呢?从联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对所写对象做了深入的考证。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深思和熟虑,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佳联的。</FONT></P><P><FONT size=1>    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所谓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等。比如为一纪念地题联,就必须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说得恰如其分,使人读之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最忌讳的是作品的概念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将士万古流芳”之类的词,美仑美奂,却不着边际,是必须忌讳的。请看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FONT></P><P><FONT size=1>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FONT></P><P><FONT size=1>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FONT></P><P><FONT size=1>    联语气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然细心斟酌,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并无造作之辞。徐锡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杰出反清志士,与秋瑾计划联合起义,在谋刺皖抚恩铭时被捕,不久遇害。作者“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才引发“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此情此景,不禁发世人感慨,“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下联最后的“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则是作者惊世之笔,不禁使人们想起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语中的,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FONT></P><P><FONT size=1>在选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FONT></P><P><FONT size=1>    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这样一副联:</FONT></P><P><FONT size=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FONT></P><P><FONT size=1>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FONT></P><P><FONT size=1>联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马”即是意象,以比喻“学”和“心”的某种程度,这里的意象可以说再确切不过了。在确立下联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马这句成语,然后将其化开,把“心”这一抽象之词处理得如此活灵活现,抚之有物。</FONT></P><P><FONT size=1>    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因每个人的经历、地位、水平、年龄都有差异,即使是写同一体裁,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扬州史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联曰:</FONT></P><P><FONT size=1>数点梅花亡国泪;</FONT></P><P><FONT size=1>二分明月故臣心。</FONT></P><P><FONT size=1>    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国之音,催人泪下。可以说联中之字,动一处则全联失色。“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势必会减了分数。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浅尝辄止。</FONT></P><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ff size=1>三、言 志 高 远</FONT></H5><P><FONT size=1>      舜帝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在说诗体的文学宗旨。楹联也同样如此。孟子亦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讲不了解作者就不可能对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反过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人品。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明诗》中首先给诗下了定义,认为“言志”就是“持人情性”,而所含的就是“无邪”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实的思想感情。自古至今,诗人们一直恪守这一格言,认为“言志”是诗的本质,诗不言志,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从这一点说,“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细细分析,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诗言志”应该做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写,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在对联中,有人将旨在抒发自己情致的对联称之为言志联,比如徐悲鸿在解放前写过的一副联:</FONT></P><P><FONT size=1>独持偏见;</FONT></P><P><FONT size=1>一意孤行。</FONT></P><P><FONT size=1>作者有意利用贬义词组成联句,借以抒发自己追求自我、不与恶势力随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怀。联语正气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胆识浮于纸上。</FONT></P><P><FONT size=1>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FONT></P><P><FONT size=1>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FONT></P><P><FONT size=1>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FONT></P><P><FONT size=1>再有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为牺牲难友龙光章同志献出的一副挽联:</FONT></P><P><FONT size=1>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FONT></P><P><FONT size=1>作千秋雄魂,死不还家。</FONT></P><P><FONT size=1>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则属后者:</FONT></P><P><FONT size=1>荷尽已无擎雨盖;</FONT></P><P><FONT size=1>菊残犹有傲霜枝。</FONT></P><P><FONT size=1>周策纵的集词联,似不自觉的无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情趣。请看:</FONT></P><P><FONT size=1>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FONT></P><P><FONT size=1>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FONT></P><P><FONT size=1>   孟子在论诗时曾提出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两种读书方法,前者是说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后者是说要读懂某作家的作品,一定对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两者相互为用,会对我们欣赏对联大有帮助。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遵循“诗言志”的宗旨,强调写作态度端正、严肃,因作品一旦写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处理得不好,轻的闹出笑话,严重者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FONT></P><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1>四、抒 情 真 切</FONT></H5><P><FONT size=1>      指在作品中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晋朝陆机就指出过“诗缘情”之说。他说的情乃是指人们的心灵意绪,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实感人作为其审美之特征。钟嵘在他的《诗品序》中认为,诗歌的感情,乃是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对诗人心灵感召的结果,其中最激发人心的即是悲壮、分别之情,只有这些感情,才适合以诗的形式抒发出来。纵观古今楹品亦然。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FONT></P><P><FONT size=1>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FONT></P><P><FONT size=1>小凤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锷在逆境中与小凤仙结成知己,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脱离袁世凯的囹圄之中。后蔡不幸早逝,小凤仙闻讯后,以联挽之。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可谓一字一调,字字见情,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使人读之扣人心弦,肝肠欲断,实为抒情联中之佳品。 请看周作人挽马隅卿联:</FONT></P><P><FONT size=1>月夜看灯才一梦;</FONT></P><P><FONT size=1>雨窗欹枕更何人。</FONT></P><P><FONT size=1>马隅卿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联写二人前一天还一道观灯,仅隔一个梦(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联写自己在风雨中转侧不安的情绪。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此深情笃意完全是自寓情于景中道来,此种写法属于间接抒情。 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FONT></P><P><FONT size=1>四面荷花三面柳;</FONT></P><P><FONT size=1>一城山色半城湖。</FONT></P><P><FONT size=1>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FONT></P><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1>五、章 法 灵 活</FONT></H5><P><FONT size=1>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鉴于此,古人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对联的创作理论及美学原则多遵循诗赋骈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诗赋骈等文体,自然也是对联的创作理论根据和美学原则。古人对章法的理解,从来就有:“只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无定法,以古为法,以今为意”的说法(袁枚语)。古人的这一理论,从辩证唯物法的角度去道破真谛。但还是有一家之言,谓诗法之“起、承、转、合”。 对于楹联,上四点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不妨可以借鉴。因此,懂得一些作诗章法,是做好对联的关键所在。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FONT></P><P><FONT size=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FONT></P><P><FONT size=1>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FONT></P><P><FONT size=1>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FONT></P><P><FONT size=1>(摘自李岫春编著《楹联大全》第三章“对联的谋篇与创作” &lt;恶人谷珠楼&gt; 哈哈儿录校)</FONT></P><P><FONT size=1>(大蒙略有改动)</FONT></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13 | 只看该作者
<P>参考资料:对联的机巧</P><P>1、<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3944&amp;page=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3944&amp;page=2</FONT></A></P><P>2、<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4235&amp;page=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4235&amp;page=2</FONT></A></P><P><b><FONT color=#ff0000 size=5>对联的横批
</FONT></b>  <FONT color=#0066ff size=3>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如:“良缘喜结”、“花好月圆”、“佳偶天成”等,就是一些常用的婚联横批。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总之,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FONT></P><P><FONT color=#0066ff><FONT size=3><B>             <FONT color=#f70909 size=5>  对联的标点
</FONT></B>    处于现代汉语大环境中的对联,应当使用标点符号。至于与书法艺术结合时,则另当别论。凡对联都由上下联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组成,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决定了对联标点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决定了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上。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用逗号;多分句联用分号;某些多分句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其联尾则用句号;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则无疑应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总之,应针对该联联意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上述理论上虽这么说,但在实践中,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对联标点法不失为一个更加简捷的选择,那就是:上下联联中照常用标点,上下联联尾统一不用标点。另外,为使上下联保持形式上的一致,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 size=3>            </FONT><FONT color=#0066ff><FONT size=3><B><FONT color=#f70909 size=5>对联的书写格式
</FONT></B>    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至于横批的书写方式是左起还是右起,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依传统,在与竖写的上下联相配时,应是右起;但由于现代汉语的横写格式是左起,因此,现在也有人用左起。
    </FONT></FONT></P><P><FONT color=#0066ff size=3>               </FONT><FONT color=#0066ff><FONT size=3><B><FONT color=#ff0000 size=5>对联的张贴格式
</FONT></B>    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也要注意: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这个格式不能任意改变。
</FONT></FONT></P><P>
</P><P><FONT color=#f70909 size=5><B>(三)、组句技巧</B></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1、回文法: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上下联,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另外还有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当句回文,即同一句子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佚名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
倒句回文,即同一句子在倒读时字面上有变化,但上下联不变。如:
    结同心果
    开并蒂花(常用婚联)
倒读即为:
    果心同结
    花蒂并开
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上联变为下联,如: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佚名题武汉龟山联)
倒读即为: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绿迢迢
由于回文格难度较大,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能突出体现汉字的独立语特点。特别是一些难度更大的回文格,如反复回文、联珠回文、韵对回文等,则更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佛何能测
    人不易知
这副反复回文四言联,至少还可以反复推衍出另外三副:
    何能测佛
    不易知人
    易知人不
    能测佛何
    知人不易
    测佛何能
有时候,这种对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文字排列组合,使对联数量成倍增加。
</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2、排比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3、顶针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4、反复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如:</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魏无忌,长生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佛言不可说,不可说;</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子曰如之何,如之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5、嵌字法:
    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事物名等专用名称,有时也为特定词语)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联手法。其具体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种。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整嵌,就是将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一联:
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整嵌入联。但嵌字法用得较多的还是分嵌,也就是将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分嵌的格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有的则是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两个字。以七言联两字分嵌为例,从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称鹤顶(凤顶)格、燕颔(凫颈)格、鸢肩(鸳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胫(雁翎)格、雁足(凤尾)格。现以家父肖玉苍所撰《七唱桂林》为例,将上述格式分别举例如下:
桂子飘香清肺腑
林荫夹道悦宾朋(《一唱桂林》,鹤顶格)
丹桂虬枝欺鬼斧
琼林洞府仗神工(《二唱桂林》,燕颔格)
喜斟桂洒延嘉客
笑饮林泉涤俗襟(《三唱桂林》,鸢肩格)
森然八桂甲天下
宛尔千林隐洞中(《四唱桂林》,蜂腰格)
吟诗共醉桂花洒
览胜同披林壑风(《五唱桂林》,鹤膝格)
此地常招折桂手
今朝独有植林心(《六唱桂林》,凫胫格)
拿云有志攀丹桂
射月无弓挂绿林(《七唱桂林》,雁足格)
另外, 比较常用的两字分嵌还有魁斗格(一字嵌上联之首,一字嵌下联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联之末,一字嵌下联之首)等。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三个以上的字。如:鼎峙格(将三个字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形成三足鼎峙)、碎锦格(将四个以上的字分嵌于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等。当然,如果仅将名称拆开,嵌入任意之位置(不一定分别在上下联),也未尝不可,姑且称之为散嵌吧!如《题嵌无尽意菩萨》一联:
    正观诸法缘无尽
    普度群萌意不移
又如《题嵌大势至菩萨》一联:
    大势一来,身随妙手至莲刹
    真心已得,念住净观离俗尘
实际上,也可将所有那些无规律性的嵌字法,全都笼统地称为散嵌。如: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
此联同时将“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等八苦之名嵌入(只是将“求不得”略加改变为“难求”)。
</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6、反问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通常见不需要回答的,问句本身就包含着答案。</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不经几番麻炼;</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怎成一段锋芒?</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7、设问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设问,采用无疑而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加深印象。如:</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雄关百二谁为最?</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要路三千此并名。</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8、分总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对联中对某些事物既有分述,又有总述,这种方法“分总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1)、先总后分式。如: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2)、先分后总式。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9、无情法</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所谓无情法: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色难;容易。</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陶然亭;张之洞。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还有潜意法,歇后法,序换法,巧改法,仿拟法,呼告法,拈连法,婉曲法,两断法,设谜法,层递法等。</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参考资料:闲话诗钟:</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9&amp;page=9"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 size=3>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FONT><FONT color=#000000>=80&amp;ID=119&amp;page=9</FONT></A></P><P>关于诗钟的文章:<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star=1&amp;replyid=52130&amp;id=21758&amp;skin=0&amp;page=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star=1&amp;replyid=52130&amp;id=21758&amp;skin=0&amp;page=1</FONT></A></P><P>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23:1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1>(4)学堂作业(出题和批改):</FONT></P><P><FONT size=1>第一讲作业:每题20分</FONT></P><P><FONT size=1>第一题:你对古韵如何理解? </FONT></P><P><FONT size=1>第二题:下列是40个常用字,请用古汉语(古韵)标出(平上去入四声)。例:常祖辈国==平上去入 </FONT></P><P><FONT size=1>笛复礼出续浴海足物佛==</FONT></P><P><FONT size=1>农松懵宋屋旭石桶用福==</FONT></P><P><FONT size=1>去朔江气学伏鸭初渔笔==</FONT></P><P><FONT size=1>别哲甲实叶压白合夹浊 ==</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第三题:请分别标明下列句子的古、今韵 (标出平仄即可)</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人民歌善政</FONT></P><P><FONT size=1>祖国展宏图</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紫燕衔泥归旧宅</FONT></P><P><FONT size=1>红花绽笑贺新春</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绑架暗杀,西亚祸端从哪起</FONT></P><P><FONT size=1>商谈共处,中东和睦自斯开</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高考出联,普及有望联家喜</FONT></P><P><FONT size=1>中学习对,推广无忧对课兴</FONT></P><P><FONT size=1>5、</FONT></P><P><FONT size=1>圣火北京传,奥运精神联四海</FONT></P><P><FONT size=1>国歌雅典奏,体坛捷报醉千家 </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第四题:学前考察 </FONT></P><P><FONT size=1>请按照目前你的水平,写一副对联,不要抄袭,独立完成。不论水平高低,仅是考察你在学习以前的水平状态,不代表什么,看看学习结束以后水平如何?作个对比。</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第五题:简述题 </FONT></P><P><FONT size=1>说说你这次学习对联的计划和目的以及要达到的目标?</FONT></P><P><FONT size=1>第二讲作业:每题25分</FONT></P><P><FONT size=1>第一题:请标出下列句子的格律(古今韵都要标出)</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人民万岁</FONT></P><P><FONT size=1>祖国长春</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九州添景色</FONT></P><P><FONT size=1>四海泛春潮</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国泰千秋盛</FONT></P><P><FONT size=1>家和万事兴</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春风剪柳尖尖绿</FONT></P><P><FONT size=1>瑞雪妆梅淡淡香</FONT></P><P><FONT size=1>5、</FONT></P><P><FONT size=1>幸福花开香处处</FONT></P><P><FONT size=1>长春日照暧家家</FONT></P><P><FONT size=1>第二题:请说出下列句子失律的地方</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文章千秋事</FONT></P><P><FONT size=1>庭院四季春</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年丰国强精神爽</FONT></P><P><FONT size=1>民富人寿气象新</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勃勃生机天无限</FONT></P><P><FONT size=1>洋洋喜气地不偏</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改革大势,澎澎湃湃雄千里</FONT></P><P><FONT size=1>新春祥和,明明秀秀动九州</FONT></P><P><FONT size=1>5、</FONT></P><P><FONT size=1>鸟语花香,扑面春风行家喜</FONT></P><P><FONT size=1>水秀山青,宜人四季明景色</FONT></P><P><FONT size=1>第三题:请按格律填写句子。(新旧声均可,但要标明清楚)</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仄仄平平仄</FONT></P><P><FONT size=1>平平仄仄平</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平平平仄仄</FONT></P><P><FONT size=1>仄仄仄平平</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平平仄仄平平仄</FONT></P><P><FONT size=1>仄仄平平仄仄平</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仄仄平平平仄仄</FONT></P><P><FONT size=1>平平仄仄仄平平</FONT></P><P><FONT size=1>5、</FONT></P><P><FONT size=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FONT></P><P><FONT size=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FONT></P><P><FONT size=1>第四题:学习第一、二讲的心得体会(有何收获?)</FONT></P><P><FONT size=1>第三讲作业:每题20分</FONT></P><P><FONT size=1>第一题:说出下列词语的结构。</FONT></P><P><FONT size=1>梅花</FONT></P><P><FONT size=1>大地</FONT></P><P><FONT size=1>春风</FONT></P><P><FONT size=1>伟大</FONT></P><P><FONT size=1>写联</FONT></P><P><FONT size=1>祖国</FONT></P><P><FONT size=1>安排</FONT></P><P><FONT size=1>贤人</FONT></P><P><FONT size=1>建成</FONT></P><P><FONT size=1>花红</FONT></P><P><FONT size=1>第二题:指出下列作品在词性对应方面存在的问题</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花木四时秀</FONT></P><P><FONT size=1>青山万里明</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四海连天浪</FONT></P><P><FONT size=1>九州到处诗</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春风吹动千从绿</FONT></P><P><FONT size=1>天地笑开万树花</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政策英明歌盛世</FONT></P><P><FONT size=1>党风好转奠鸿基</FONT></P><P><FONT size=1>第三题:简要说明以下对联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一处即可,多指更好:))</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长治久安年</FONT></P><P><FONT size=1>小康大有时</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青山有红树</FONT></P><P><FONT size=1>绿水放欢歌</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文明社会开泰运</FONT></P><P><FONT size=1>道德人家乐小康</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改天换地谋大业 </FONT></P><P><FONT size=1>排山倒海奋伟程</FONT></P><P><FONT size=1>第四题:用所给的字词造一副合格对联,要用完,不准多字,不准少字。</FONT></P><P><FONT size=1>1、有、无、志、私、竟、畏、成、万、千、古、人、训、钦、不</FONT></P><P><FONT size=1>2、有、专、慕、千、心、富、矢、志、要、不、争、一、艺、金</FONT></P><P><FONT size=1>第五题:试对</FONT></P><P><FONT size=1>1、</FONT></P><P><FONT size=1>春光无限好</FONT></P><P><FONT size=1>2、</FONT></P><P><FONT size=1>学堂多志士</FONT></P><P><FONT size=1>3、</FONT></P><P><FONT size=1>艺深联自雅</FONT></P><P><FONT size=1>4、</FONT></P><P><FONT size=1>勤是人间创业宝</FONT></P><P>第四讲作业</P><P>第一题:指出下列对联中违反“六要素”的问题,并改正。20分,每小4题分。</P><P>1、</P><P>金鸡报晓平安到</P><P>绿水翻江景物流</P><P>2、</P><P>壮志创小康世界</P><P>豪情赋大块文章</P><P>3、</P><P>有笔墨诗书作伴</P><P>与棋牌酒烟无缘</P><P>4、</P><P>一联佳句随流水</P><P>一载幽思满素怀</P><P>5、</P><P>漫步江边观浪涌</P><P>闲行河畔看波兴</P><P>第二题:下列对联有的部分或全部合掌,请改之。20分,每题5分。</P><P>1、</P><P>春归四海</P><P>节到九州</P><P>2、</P><P>水里娇荷知品格</P><P>塘中嫩藕见精神</P><P>3、</P><P>神州一派春色</P><P>祖国无限生机</P><P>4、</P><P>继往开来兴大业</P><P>承先启后展宏图</P><P>第三题:对句练习。每小题4分</P><P>1、春来天地秀</P><P>2、金鸡唱响村村喜</P><P>3、新朋老友联都会</P><P>4、精研国粹联花艳</P><P>5、漫步书山勤作路</P><P>第四题:20分。每小题10分</P><P>1、自作一副五言联</P><P>2、自作一副七言联</P><P>第五题:20分,谈谈学习三四讲的收获。</P><P>第五讲作业:</P><P>第一题:试分析这副对联的中心主题和艺术特点(20)</P><P>意高联自雅</P><P>艺湛墨才香</P><P>第二题:为学堂试写一副门联(20分)</P><P>第三题:对句练习  (30分,每小题10分)</P><P>1、古韵新声两并行(下联)</P><P>2、有缘朋友同研对</P><P>3、刻苦钻研联艺高</P><P>第四题:(30分,每联15分)</P><P>请拿出你认为自己作得最好的两副对联(旧作没有的,就写新的)</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六讲作业      对联创作(每题均五言以上)</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一题:用反对法,作一副联</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二题:用流水对法作副联</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三题:请作一副无情对</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四题:请为联都写一副对联</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五题:请用自己的名字,作一副嵌名联</FONT></P><P>

<FONT size=1>(5)学堂考核:
(6)教学进度:</FONT></P><P><FONT size=1>4、对联学堂第二期学员优秀习作选录</FONT></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11:52 | 只看该作者
贴在这里的有点乱,重新整理后发在斑竹部了,大家有时间去指导一下,多提意见,非常感谢!:))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8:46 , Processed in 0.1269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