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习诗词 于 2012-10-7 10:49 编辑
G12——莲的升级考试作业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第一题:对讲义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答:
第一讲 律诗基本知识
诗心:要想学好诗词,首先要有一颗“诗心”。诗心是当我们的心灵栖居在唐诗宋词的悠然之境,体会到诗词展示给世人的是古典风情。对诗歌要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就是对诗词文字创作的一种尊重。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 句 、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
替:就是一个句中2 4 6字位置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平水韵》也叫《诗韵》 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十七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
第二讲 律诗的韵
一、起
起 :平起或是仄起,是以律诗的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讲的,而不是第一个字。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二 、收
收:是以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决定收。律诗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收,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入韵
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四种。即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平起首句入韵式。
第三讲 七律诗的常用格式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平收,换句话就是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所以,七律常用的格式是哪两种: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
1、孤平是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2、七律孤平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如果把第三个平改成仄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
3、拗救: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拗救”分为“自救”和“对句相救”
4、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抝的功能。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那样就成了"孤平"句。
三、七律的三仄(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称为三仄(平)尾。三仄(平)尾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
第四讲 韵和音节 一、韵
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平声韵共有30部。
二、对偶
1、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2、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对偶注意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
三、七律音节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起转承合和赋比兴
一、起转承合
律诗最基本的骨架 就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这时,这四句也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二、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就是比喻,一般用在合句。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
第二题:对联(30分)
1、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对句:渔村雅兴聚诗朋。(G12——莲)
2、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对句:曲至狂弦寄厚情。(G12——莲)
请一笑而过和听风二位老师评阅,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