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诗记录专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10.1

  泥孩儿①
  
  许棐
  
  牧渎一块泥②,装塐恣华侈③。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④,娇立瓶花底⑤。少妇初尝酸⑥,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⑦,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呱呱瘦如鬼⑧。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注释】
  ① 泥孩儿:即泥娃娃,一名摩罗、磨喝乐,在宋时很风行。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载:“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上品一对价值数千文。 
  ② 牧渎:牛饮水的沟渠。 
  ③ 装塐(狊ù):装塑。
  ④ 双:泥孩儿多以对卖,成双供奉。 
  ⑤ 瓶花底:放花瓶的底座,多雕刻为之。 
  ⑥ 初尝酸:刚刚怀孕。
  ⑦ 大士:观音菩萨。
  ⑧ 呱呱:婴儿哭声。
  【语译】
  
  牛喝水的小沟中的一块泥土,被装饰得格外华丽侈靡。恨只恨它形体微小不坚牢,没法让它佩金戴玉,更加神气。有钱人家成双成对地供奉在红纱遮盖的罩子里,下面配有雕花的座子,格外娇美多姿。少妇人刚刚怀孕,玩赏一回,增添一分欢喜;她们默然地乞求观音菩萨保佑,生下个儿子也像这泥娃娃般富贵美丽。有谁知道贫穷人家的孩子,呱呱落地,瘦得像鬼,被抛弃在桥边巷间,没个人关心他的生死。贫贱的人比泥土还要不如,想到这,怎不令人再三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采取新乐府手法,借咏物揭露社会贫富不均,为穷人鸣不平。
  
  诗前六句咏泥孩儿。一开始,便说明泥孩儿很低贱,不过是小水沟中的一块泥土做成,一旦被人装饰得光彩华丽,便身价百倍,受人宠爱,恨不得给它佩金戴玉;不但用红纱小心地罩着,还配上底座。诗写得抑扬顿挫,先把泥孩儿说得极不堪,然后说明它的装饰,突出它的华而不实,为下文批判世人只重外表、不看实质作好铺垫,表达自己愤疾的立场。“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是欲扬故抑,装饰华美已是过分,何况佩金戴玉呢?实际上,当时的泥孩儿正是以金玉装饰的为上品,诗人这样写,是故意背离事实,增加批判的力度。是谁如此宠爱泥孩儿呢?以下便因物及人,写宠爱泥孩儿的贵妇人。诗写刚怀孕的少妇,把泥孩儿供奉玩赏,祈祷观世音菩萨赐给她们像泥孩儿那样美丽富贵的孩子。诗平平而述,似乎把很正常的现象告诉别人一样,这在诗歌写作方法上称作“蓄势”,越写得平淡,越见下文的波澜。接下去,诗换个角度,以贫家生儿,苟延残喘,甚至被抛弃的下场,来与泥孩儿作鲜明的对照。“呱呱瘦如鬼”与“装塐恣华侈”对比,“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与“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作对比,世道的不公,穷人难以存活,通过这样的对照,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批判的笔锋,尖刻犀利。面对这样的反差,诗人因此在末尾作了总结,发出了“人贱不如泥”的愤疾感叹。
  
  诗层层深入,先咏物,后咏人。在咏人时,不仅提出了人不如物的不合理,还通过贫富之间的差别,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许棐诗学白居易,他家里常年供着白居易的像。这首诗意旨与白居易新乐府完全相同,语言质朴,主题鲜明,讽刺性很强。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1:23 | 只看该作者
江阴浮远堂①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②,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释】 
  ① 江阴:即今江苏江阴市。浮远堂:在江阴北澄江门外君山上,取苏轼“江远欲浮天”句命名。堂北临大江,南望城市,为登临胜地。 
  ② 横冈:当即君山,一名瞰江山,突起平野,俯视长江。  
  【语译】 
  我登上横冈,俯视着大江东流;我站在浮远堂前,纵目万里,满怀着无尽忧愁。最使我痛苦的是眼前没有一座山来遮断我的视线;淮南大地,一望无边,都是中原神州。
  【赏析】  
  戴复古由于长期浪游江湖,一生未仕,被称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他的诗很多写游历江湖的闲适,曾以“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望江南·自嘲》)概括自己的诗风。但他也写下了大量指摘时政、忧国忧民的篇章,这首诗流露的就是对无法收复沦陷的北方国土的深切感伤。  
  诗前两句写登上横冈,俯视大江,又在浮远堂上远望万里山河,只觉得忧愁郁结,无法排解。
  诗把登浮远堂一事分作两句写。第一句“大江流”写浮远堂所在环境,前加“下瞰”二字,以说明其高,引出下面的远望;同时以水流无限来寄托自己无尽的哀思。第二句的“万里愁”,承上句,一是说长江水流万里,带不去心中的愁怨;一是说眼前的万里江山,使自己产生无穷的愁怨。第三句又接上,“无山遮望眼”照应“万里愁”,所以说最苦;第四句点出主题,说明为什么眼见万里会引起愁是因为向淮南眺望,眼前都是沦陷的中原国土。
  诗三、四句翻过一层,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惯套大凡登高,没有不希望看得远的,因而一般登临诗总是对眼前因为有山、有云遮断视线表示伤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偏说望有山遮住视线,免得见到中原,更加深了自己的沉痛,诗人通过不想看而更深沉地表达对中原的怀念。 
  戴复古还作了一首《盱眙北望》诗,可与这首诗合在一起看。诗云:“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说自己不忍心登高瞭望中原,与这首诗登高瞭望时流露的痛苦心情是完全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1:39 | 只看该作者
数日①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②。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注释】

  ① 数日:此以诗首句首二字为题,相当于无题诗。 ② 庭芜:庭院中的杂草。

  【语译】
  连日秋风,吹着我支离病骨;把满树的黄叶摇下,飘洒在庭院的每个角落。稀疏的树林,刚让人能透过它眺望远方的群山;不作美的白云,飘过来又把山顶的一半遮没。

  【赏析】 
  赵师秀在“永嘉四灵”中排名在最末位,诗的成就,却以他最高。赵师秀的诗,以五律著名,次为七绝。五律虽多佳句,如《雁荡宝冠寺》“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但作为一个依傍贾岛、姚合的作家,不免时多雕锼,内容单薄,反不如几首写景的七绝来得自然感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

  这两句一写人,一写树叶,看上去是分写,各有所主,实质上是用秋风作为共同媒体,在感情上物我相通。人被秋风吹得难受,树被秋风吹得枯黄,树尚不能抵挡风寒,何况是人,且又在病中。于是两句又合成了一句。“永嘉四灵”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情景的共同点,通过微妙的系属加以联贯,创造出所需要的氛围来。同时,以“欺病夫”三字对自然进行调侃戏谑,这种圆熟,也是四灵诗派的特色,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接近杨万里。

  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庭前黄叶飘坠,门外的树林便也脱尽绿叶,透过稀疏的林木,刚能看到远山,然而又飘来白云,山被遮住了一半。赵师秀诗善于炼字,每被评论家所激赏,这儿的“放”与“遮”二字就很见功力。用了这二个动词,自然景观一下子活了起来,变成了主动的有感情的物体。开门望山,本是诗人的情趣,但平日密林遮挡,无法直见远山,如今树林采取合作态度,落尽了树叶,宛如把关禁的远山放出,呈现目前,偏偏白云又来为难,把平常放在外面、任人观赏的秀丽山峰遮盖住一半,不给你看。于是,诗人不禁感叹,山林是否也有它的思想,不肯让人们过分惬意,特地留下一分遗憾,使人增加几分想象。

  整诗虽然格局不大,但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十分精到,所以在以绝句出名的宋代,仍为众口交誉的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1:56 | 只看该作者
北户(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晓开北户得新晴,木末犹横一两星。满地绿苔看不见,细花如雪落冬青。

楼上(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晓雨微微洒物华,牵牛初发傍墙花。数声野鹤无寻处,只在楼西有竹家。

玉清夜归(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岩前未有桂花开,观里闲寻道士来。微雨过时松路黑,野萤飞出照青苔。

池上(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朝来行乐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山路怀翁卷(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困尝苦茗不论杯,天气才晴又有雷。寂寞小亭看草坐,晚风时复堕青梅。

约客(宋·赵师秀)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0:46 | 只看该作者
2014.10.3
西山
  
  刘克庄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①。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注释】
  
  ① 麈:一种类鹿的兽,俗称四不像。这里即代指麋鹿。
  
  【语译】
  
  我遥望着远方高山的峰顶,心想那里一定住有避世逃名的高隐。他服食芝草,种植白术,名心早尽,日常陪伴着清风明月,与麋鹿为群。这时候,他多半正在烹煮午茶,把炉火烧旺;那炉烟,山下看去,是缕缕白云。
  
  【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观中,出仕与归隐一直是一对矛盾,一般的人总喜欢标榜隐士,以为清高,所以称赞隐士的诗特别多。刘克庄这首诗也是写隐士的,对隐士们高蹈绝尘的生活充满着赞许与向往。
  
  诗写隐士的生活,但不是实写,而是通过猜测之词,发挥自己的想像,所以与一般写隐士的作品不同,表现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羡慕崇敬的心情。诗第一句把眼光投向西山绝顶,由眼前的耸峙高秀的青山,推测山中一定住着隐士,遁世不求为人知,所以诗以“遥知”领句,在猜测中带有肯定的成分。隐士住在山顶,如何生活呢?第二句把想象继续推进,以历来描写隐居修行者的生活状况来予以坐实,说隐士平时服食芝草、培养白术,修炼真气;他足迹不入城市,也没人往来,山野情性,与麋鹿为友。这样一写,把隐士的生活写得很实在,仿佛目见,隐士的高风亮节,仙骨道气,也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是诗人望着西山时的种种推测,三、四句变换角度,再次对前面的推测予以肯定。他见到山峰上浮起朵朵白云,于是揣测,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白云,而是隐士在烧煮午茶,炊烟袅袅,在山下看来,就成了白云,萦绕飘浮在山头。这两句想象十分新颖,写高山隐士如画,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由此表达了出来。
  
  诗以“西山”为题,是因为写的是诗人望着西山时产生的遐想。也许那山峰上什么人也没有,只是岩石荒草,白云往来,但诗人似乎表现得很有信心,肯定隐士的存在,这就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企羡。刘克庄对南宋政权的腐败极为不满,不断发表言论进行批判,被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这首诗写隐士餐芝种术、与麋鹿为群的隔绝尘寰的生活,正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社会状况无力改变后产生退避的反映,也是他失望的另一种追求。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刘克庄这首诗,语句浅淡,直诉所见所思,而涵义无穷,正达到了沈德潜所说的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0:49 | 只看该作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语译】

  菊花从来不与百花一起开放,它独自倚着稀疏的篱笆,情趣无穷。宁可带着淡淡的香气枯死在枝上,也不肯随着凌厉的北风,飘落土中。

  【赏析】

  郑思肖是南宋末著名爱国者,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表示不忘故国。他是个画家,国亡后画墨兰不画根、土,所作诗多抒发悲痛。这首题画诗,表现的也是自己对宋朝忠贞不贰的誓言。

  菊花在秋季开放,很多诗人都从这点上做文章,以表示花的独特,如黄巢《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就是以菊花的特性来言志。郑思肖这首诗也是如此,起首就说菊花不与百花为伍,独自开放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意趣无穷。诗用“不并”、“独立”两个词来描摹菊花的品格,而以“趣无穷”三字表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在这里,赞花正是自我表白,后句中隐括的无穷感受,都从菊花本身的品格中可得到揣摸。

  前两句诗是咏画面,从诗可知画面是几丛菊花,独立疏篱。因为是题自己的画,所以没有对画的技巧、意境作一番褒扬,只是通过写画表现自己的趣味,即物言志。三、四句进一步借菊花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节,在表现手法上则改用议论。菊花除了开放的季节与众不同外,花不落下枯死枝头也是一大特点,屈原的《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只是个别现象。百花都落,即使是高洁的梅花,也终当“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办不到“质本洁来还洁去”(《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而菊花却带着它的香气枯死枝头,对呼啸的北风绝不屈服,因此诗人抱以真诚的赞赏。在这里,诗人写花,也写自己;北风又代表了北方来的元蒙统治者。诗人正是向人们表白,自己绝不改变节操,向蒙人屈服。

  由这首题画诗,不由得使人想到元末名画家王冕的题梅诗。据王逢《梧溪集》,王冕曾题自画梅,有“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他不下来”句,差点被官府抓起来。王冕在诗中也是借花自譬,以羌笛喻元蒙统治者,“不下来”与郑思肖诗“抱香死”意思一样,都表示不屈服;这主题又与他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相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0:51 | 只看该作者
武夷山中①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②?

  【注释】

  ①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风景区。 ② 几生:何年何月,几时。

  【语译】

  十年了,我连梦中也没有回过一次家;如今,我一个人,站立在青翠的山峰前,依傍着水涯。天地一派寂寥,连山雨也悄悄地停下;哪年哪月,我才能够修得如同梅花?

  【赏析】

  岁月如流,谢枋得隐居山中已经十年了。他等啊等啊,等待着有抗元义军的消息,希望宋廷能死灰复燃,可是一切都落空了。这天,他面对着青山绿水,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作了这首凄凉而又悲壮的小诗。

  诗第一句就布满了悲怆之感。十年了,没有返回故乡,连梦中都没梦到过故乡。诗人埋名避世,不得回乡,也不想回乡,这是情理中的事;但对家乡一点不怀念眷恋,以致于连回乡的梦都没有一个,诗人岂不是太寡情了吗?不,实际上,诗人所说的无梦还家,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辛酸。谢枋得的家乡在江西弋阳,离他最后抗拒元兵时驻守的信州(今上饶)不远。信州失守时,谢枋得孤身逃窜,家小都被元兵掳去,下落不明,家乡也被元人蹂躏。他十年无梦,是因为没有了家,即使有梦,梦魂又往哪儿去寻觅自己的家呢?更何况,作为一个爱国斗士,国家已经沦丧,何以家为?

  因此,诗的第二句,通过独立青山前、野水边,表现自己无限的孤独伤感,忍受着无国无家的痛苦熬煎。诗虽然没有直接叙述自己的苦恼,但读者自然能够感受到。

  三、四句,照应题“武夷山中”,重点仍放在抒情上。诗人站在山中,天地一片寂寥无声,连前不久还在下的雨也歇了。这是一幅十分宁静的场面,既是写景,也是写自己的心情。诗人通过景物的宁静,衬托自己心情的不宁静;更是以山川的沉寂比喻世事的不可为。宋朝的江山已经被元蒙夺去,战斗已经结束,谢枋得日夜盼望有人奋臂高呼,掀起反抗高潮,但眼下却没有一点迹象,一切都悄悄地结束了。前途何在?他很迷惘,很痛苦,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山中盛开的梅花,它是那么的高洁,遗世独立。谢枋得决心像梅花一样,永葆自己的高尚情操,不像百花一样,媚春争放,向新政权屈服。但真正能做到没世不为人知,逃避新政权的骚扰,又是何等的困难,所以他不禁长叹,要做梅花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谢枋得这首诗,和当时很多遗民诗一样,抒发亡国之恨及无力回天的伤感,表明与新政权不合作的态度。不过,诗写得很悲,同时又透着坚屹不屈的刚气,并能巧妙地托物言志,是同时很多诗无法攀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1:04 | 只看该作者
 早起见雪
  
  利登
  
  折竹声高晓梦惊,寒鸦一阵噪冬青①。起来檐外无行处,昨夜三更犹有星。
  
  【注释】
  
  ① 冬青:指冬青树,一种灌木。
  
  【语译】
  
  窗外传来声声竹子折断声,把我的晓梦惊醒;哦,天亮了,可怎么啦,院里的冬青树丛中,怎么会响着寒鸦凄厉的叫鸣?我赶快起床开门一看,到处是白茫茫的,道路也已不见;可就在昨晚三更,天上还闪烁着点点星星。
  
  【赏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晚上入睡前,还是晴空万里,星光灿烂,早晨一觉醒来,外面雨雪纷纷,令人大吃一惊。这一情景,诗家经常作为诗料,加以吟咏,如陈师道《次韵无雪后》云:“闭阁春云薄,开门夜雪深。”又《雪意》:“睡眼拭朦胧,开门雪已浓。”利登这首小诗,更把这一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人普遍赞颂。
  
  诗前两句不是写见雪,而是听雪,通过室外的种种声响,反映夜间雪下得很大,为以下见雪的心情蓄势。首句是说竹林里,积雪很厚,压断了竹子,发出很大的响声,惊醒了诗人的梦,为“早起见雪”作铺垫。次句说原来栖息在高树的乌鸦,此刻被风吹雪打,躲进了院内的冬青树丛中,惊恐地啼叫。诗没有直接写雪,仅从声响的描述上,便形象地告诉人们,雪下得很大。用折竹声形容雪大,以寒鸦惊啼、无处觅食衬托雪天,为诗家所常用。如陈师道《元日雪》:“帘疏穿细碎,竹压更婵娟。窘兔走留迹,饥乌鸣乞怜。”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落雁迷沙堵,饥乌噪野田。”利登这首诗师法前人诗意而变换角度,改直写为虚写,且以折竹与惊梦相联系,以乌噪冬青这一不寻常的情况来反映因为下雪而产生的变化,烘染得很出色。
  
  三、四句写开门见雪。晓梦被折竹声、鸦啼声吵醒,诗人充满惊异,连忙起床,开门一看,外面是白茫茫一片,连道路都看不见了。因此,诗人不由得产生感慨,昨天半夜三更时醒来,尚见到天上星光闪烁,怎么就下了如此大雪呢?这两句写得很精炼,被惊醒后,最先感受到的是风声、雪声,映窗的白光,诗人把这点全都跳过,马上写开门,迫切的心情可见;见雪后,诗又不写雪,略一点染后,马上转入设问,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集中突出了心中的惊讶,更表现出雪下得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1:05 | 只看该作者
晚步

  真山民

  未暝先啼草际蛩①,石桥暗度晚花风②。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



  【注释】

  ① 蛩:蟋蟀。 ② 度:吹来。

  【语译】

  天还没黑,草丛中躲藏的蟋蟀,已经迫不及待地鸣响;我走上小石桥,晚风

迎面吹过,夹带着阵阵清淡的花香。回巢的乌鸦纷纷飞落,留下那西坠的夕阳,

渐渐寂没在地平线下;只有高高的树梢,还剩下一丝红色的霞光。

  【赏析】

  吃了晚饭出去散步,是许多读书人的爱好,这首美妙的小诗,就产生在诗人

晚上散步之时。

  生活中充满了诗料,只要你处处留心,便都是一首首绝妙好词,怪不得唐庚

《春日郊外》诗说“疑此江头有佳句”;陈与义《春日》诗云“忽有好诗生眼底

”,《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坠前”,自然的美就是这样时刻向你提供艺术灵感



  散步时,心中充满闲适,甚至是漫无目的,精神完全放松。诗人步出了家门

,走上了乡村的小道,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路边草丛中传来阵阵蟋蟀的鸣叫声。

于是他想到,蟋蟀是晚上鸣叫的虫儿,如今还是黄昏,怎么就叫了起来?这样,

他脑海中的第一个印象,就形成了第一句诗———“未暝先啼草间蛩”,充满新

鲜感,甚至有些童心未泯的因素在内。蟋蟀未晚先鸣,又提示人们,乡村的黄昏

,是何等的寂静。

  听着蟋蟀的鸣叫,诗人慢慢向前。江南的乡村,水港密布,他家不远有座小

桥,通往小桥的路,他早已走熟,习惯成自然,他踱上了小桥。桥上,水边,春

天那略带潮湿的空气令人陶醉,于是他停了下来。微风吹来,夹带着阵阵的花香

,他贪婪地呼吸着,赞叹着———“石桥暗度晚花风”。

  花在哪儿?他不知道,可风中送来的香气,是多么地迷人!“暗度”二字下

得很神,告诉人们,暮色朦胧,景色暗淡,诗人无意搜寻观赏花儿,可花通过微

风偷偷地送来了香气。

  诗人站在桥上,被晚景所吸引,诗的后两句,就是站在桥上眺望景色所得。

黄昏了,成群的乌鸦聒噪着,渐渐向自己的窝巢降集,树的上空没有了鸟儿,低

低的夕阳照着树梢,只剩下一抹暗红。这一景象,写得细微入妙。一个“带”字

,是说暮鸦归巢,夕阳随即西沉,似乎乌鸦不管落日,因此落日迅速西下;用一

个“老”字形容落日,也很别致。

  以淡泊的心情写出这样有声有色的诗,使人如临其境,这就是这首诗的成功

之处。《宋诗钞》说真山民的诗“皆探赏优胜之作,未尝有江湖酬应语也”。诗

一涉应酬,便失去了真性情,《宋诗钞》以此肯定真山民的诗,一语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1:05 | 只看该作者
细雨潇潇梦何处,江东云树拥孤村。

一段孤怀谁领得,老渔收钓听秋虫。

乐在不知来日短,诗工或是老年穷。

风力不寒挑菜日,雨声微湿卖饧天。

独坐怀故人,清风入虚幌。

江西省掾陈允中避罪来永新固守城池屹立群盗中泰和宣差以廉明著称境内晏然(

元·周霆震)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显示自动注释
蜃气楼台转眼空,荒墟谁与吊秋虫。道边小屋柴门掩,犹是当年种菜翁。

疏雨(近现代·方鹤斋)

疏雨洒桐树,庭阴生夕凉。流萤两三点,叶底漏秋光。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清明(近现代·方鹤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碧栏杆外雨丝丝,掩阁垂帘插柳枝。飞絮满城花似雪,人间第一断肠时。

新居(近现代·方鹤斋)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寂寥幽巷似山村,春昼客稀常掩门。一缕箫声落庭院,卖饧人到舞雏孙。

天香室(近现代·方鹤斋)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坐君斗室挹天香,久对芝兰暮亦忘。归去却逢儿女笑,阿翁花气满衣裳。

鹧鸪(近现代·方鹤斋)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一春雨足水平堤,万顷新苗绿色齐。麦已收仓秧插罢,柳阴卧听鹧鸪啼。

忆儿时(当代·陈振家)
  
人生快意莫如童,腾跃翻翔小鸟同。践草分花追蛱蝶,攀崖走树捉飞虫。
湖山隐静约藏找,旷野开宽玩守攻。未识人间有愁苦,天真烂漫笑由衷。

秋日即事(元·马臻)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芙蓉凉浅未全红,稚子拦街斗草虫。节物变迁风景在,故园心事不言中。

访旧(当代·陈振家)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鸡肠小巷石铺成,剥落墙头杂草生。尤喜四邻翁妪健,纷纷高喊小时名。

杂兴五首(当代·陈振家)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鹭鸶步水啄朱霞,苔石无声落楝花。山径渐幽林渐密,炊烟飘处是侬家。

访李延不值(宋·真山民)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白云满空山,山空人未归。柱杖莫敲门,恐惊白云飞。

春游阻雨次韵(宋·真山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

山间早春(宋·真山民)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小桃枝上认年华,随分红开一两花。将谓春风只城市,也吹春色到山家。

三月晦日(宋·真山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九十风光能有几,东风遽作远行人。樽前莫惜今朝醉,明日莺声不是春。
《汉语大词典》:晦日  拼音:huì rì
(1).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早起见雪  利登
折竹声高晓梦惊,寒鸦一阵噪冬青①。起来檐外无行处,昨夜三更犹有星。

晚步  真山民
未暝先啼草际蛩①,石桥暗度晚花风②。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0:27 | 只看该作者
五月十日

  韩淲 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①,山寺有微行②。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③,腐草见飞萤④

  【注释】

  ① 幽人:隐士,幽居之人。

  ② 微行:散步,缓缓行走。

  ③ 薰风:夏天吹的东南风,或单指南风。

  ④ “腐草”句;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季夏即五月。

  【语译】

  一片月亮在黄昏后升起,把树林照亮;它又仿佛沿着溪流而上,把山涧洒满了清光。我一个人幽居在深山,碰上这美丽的夜晚,禁不住步出了小寺,在路上悠闲徜徉。住在郊野的人,没有暑气的侵扰,最适宜夏季的气候,贫苦人对晴天也特别地盼望。和暖的南风吹动我稀疏斑白的鬓发,腐烂的草丛中,有萤火虫在飞来飞去,闪闪发光。

  【赏析】

  这首五律,写夏日山居情怀,写得格高意深,是韩集中佳作。诗虽然是律体,但不拘泥于一般律诗讲究的起承转合,也不强求声韵对偶,一意流转,整散结合。韩是江西诗派中诗流传下来最多的作家,存世诗作达二千六百多首。他的诗接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较大,但也有不少诗另走偏锋,不以锻炼生拗为能,转向和婉清淡,这首《五月十日》可作代表。

  诗层层关联,自然展开。首联写夏夜初临的情况。时当初十,月亮早早地升起,照在林子里,一片光明。随着月亮的升高,又渐渐照着了低处山涧的流水。这两句观察得很细,用语也十分精到,不殚精竭虑,难以写出。首先,诗给月亮所下的定义就很适合初十的月亮,因为是大半个,既不是圆的可称为轮,也不是弯的可称为钩,所以别出心裁称之为片。月亮照着树林,清光如水,诗人又用了个“生”字,既给月光以主动性,又刻绘出天渐渐黑、月光渐渐亮的过程,与《庄子》“虚室生白”及张九龄诗“海上生明月”有同工异曲之妙。对句写山涧,更令人叫绝。月亮升高,仿佛是沿着流水而上,出语很新;月亮高了,照的角度不同,所以先照到林木,后照低深山涧。通过这两句,境界全出,人们读着,自身似乎也沐浴在月光中,与诗人同赏这无边月色。

  在这样的月景中,诗人在做什么呢?第二联逆回,说自己幽居深山,独自一人,在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赏月闲行。这联在时序上应该与上面对换,诗人因为步月,才发现和感受到上联所说的美景,但是如果先出此联,诗便显得浅露无味;同时有了上联写景,这联写人方能突出诗人本身的品格与趣味,加深了情韵,这是诗人谋篇高明的地方。元方回评说“三、四亦幽淡”,清查慎行评价此联的特点是“流丽自然”,都是因此而发。

  五、六句说晚上山中,南风阵阵,使人感受不到夏天酷暑的暴虐,贫穷人家特别喜爱晴天。这两句在结构上只是乘思绪所在,随手而出,有些像近代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诗中的“野处”、“贫家”都是指自己,切合此刻步月山中的心情,山中无暑,月光皎好,他自然觉得“偏宜夏”、“不厌晴”。但是这联是对句,例当分写两事,否则便成合掌,因此,乍一读来,觉得上下阻隔,令人莫名其妙。因而尽管方回在《瀛奎律髓》评中推许说“五、六新美”,清冯舒还是批驳说“‘贫家’句凑”,意思是接得不合情理。清纪昀也批评说:“第六句细思不甚可解。”对此,清许印芳特作转圜,释道:“五、六须合看,又须从对面推勘。凡夏晴必热,城市无林泉避暑,其不宜夏可知。富人多肥腻柔脆,最畏烦暑外蒸,其厌晴可知。野处贫家则反是。此等事理,浅近真实,有何难解?晓岚(纪昀)呆讲本句,故觉其凑而不可解耳。”许印芳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本诗,但诗作到需要人们如此推敲索解,显然落入下乘。这联与前四句比,确实过率。

  尾联继续抒发感慨。第三联是以普通的心理代指自己的心理,这联便专门拈出自己的感慨,同时借助景语来表达。薰风吹鬓而加一“老”字,便表现自己叹岁月消逝、没法与自然景观共存的心情。“腐草见飞萤”是点眼前所见,又接应了题目,用《礼记·月令》句,明点月份。

  这首诗,前半段即景抒情,后半段寄情于景,没有作过分的雕琢,自然精妙。因此纪昀赞说:“风格遒上,意境不凡,结有人不能化之感,寓意亦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0:40 | 只看该作者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①,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

  ① 田畴:耕熟的田地。

  【语译】

  水灌满了田畦,稻叶似箭,高低整齐;初升的红日把阳光穿透了树林,大地上雾气低迷。

  黄莺也喜爱这新凉沁人,展翅飞过青山影里,欢快地鸣啼。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全用白描手法。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有香菱说的一段话:“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又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确实,好诗就有那么股勾魂摄魄的能力,见诗能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如果你亲临诗中所述的境界,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诗来。徐玑这两句诗,就具有这等魅力,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读了都会浮现自己所见过的这一场景。

  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三、四句仍不直接写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呢?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

  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纤巧与浑融相结合,这首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感染力。诗中虽然没有人,但读后觉得人无所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0:43 | 只看该作者
淮村兵后①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②,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释】

  ① 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 败垣:倒塌毁坏了的矮墙。故井:废井。也指人家。

  【语译】

  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这里与那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

  【赏析】

  南宋时,淮河流域是宋、金交战的前线,村庄田野都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繁华的城市、富饶的村庄,一派萧条。戴复古的这首诗,就是写战乱后淮河边上的一座村庄的情况。

  野外的村庄,当春天时,最抢眼的是桃红柳绿、碧草绵绵,诗人就从桃花入手,说桃花盛开,绿草上笼罩着一片雾气,望不到边,在夕阳的余晖中,乌鸦喧闹着。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

  三、四句承上而来。一、二句写景,通过无主的花卉及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点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杀尽逃光了,三、四句就更深一层写,说到处都是毁坏了的矮墙围着废井,这儿原来都住有人家。这两句呼应题目“淮村兵后”,把景物从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具体写时则混写一句,以住家的破败来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败垣废井,屋子自然无存,人就更不用说了。

  整首诗以景为主,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江湖诗派的作者固然多应酬之作,但当他们的笔触涉及到现实生活时,同样有自己深沉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诗人通过对战祸的描写,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诗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草木花鸟以抒愤疾。又如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写乱后的城市情况说:“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戴复古这首诗,很明显借鉴了杜、韩的写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0:46 | 只看该作者
雁荡宝冠寺①

  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②。荡阴当绝顶③,一雁未曾闻。

  【注释】

  ① 雁荡:山名。此指北雁荡山,在浙江乐清县东,有灵峰、大龙湫瀑布等名胜。 ② 夜分:夜半。 ③荡阴:雁荡山顶的小湖。湖终年不涸,为鸿雁栖息过冬之地。

  【语译】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赏析】

  宝冠寺是雁荡山四大名刹之一。雁荡山以瀑布奇峰著名,这首诗打破常规,题目是题宝冠寺,重点不写雁荡的峰岩瀑布,甚至无一字写到寺庙,只是描绘环境的幽静,突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永嘉四灵”的诗讲究雕镌后的归真,即纯用白描手法,绘景写情,虽然气格有些局促,但在当时江西诗派踔厉诗坛的情况下,无疑是给沉闷中注入了新鲜空气。赵师秀在“四灵”中成就最高,这首诗又是他的代表作,从此可以窥见“四灵”诗风的特点。

  诗开门见山,首联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写环境,抒感受。诗说自己漫步在寺内,在流水边驻足,凭倚着石栏杆,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对外部气候的感受,没有什么难以表达之处,诗人何以说“不可云”呢?山中寒冷,又逢岁暮,自然寒气逼人,这不是诗人唯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环境,使诗人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清寒的感受,这感受很复杂,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达观等种种感受的总和,因此不可名状,难以叙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来代表。虽然“不可云”,但必要抒发,诗接着便巧妙地借景达意说眼见桥下流来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头,抬头观望,岩洞谽然,由此便推测流水的清寒,是因为它是石洞中的云朵所化。这样写,境的清寒与人的高洁全都予以表露了。这种表现方法,就是历来诗家所说的“不写之写”“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好问《论诗》),不明白说,让读者自己品味。也达到了司空图《诗品》含蓄的标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三、四联仍然用前两联手法,一联抒情,一联以景蕴情。环境如此岑寂,诗人的情怀如此淡泊,境与情吻合无间,诗人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留恋忘返的心情。第三联明白说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现时先抑后扬,出句说自己想在这里住段时间,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为不能住下的遗憾,对句便写自己在幽阒的环境中反复吟咏,不知不觉到了半夜。这样写,又回照了上文。尾联以景色来反衬心情的淡泊。雁荡山顶有湖,四季不干,是越冬大雁栖息的所在,雁荡山即以此得名。诗写听不见一声雁鸣,是实事,同时用以突出夜深时万籁俱静的场面。诗人在这样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怀就自然可知了。

  诗的第二联“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是众口传颂的名联。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处的寒,由高处又想到云与水的关系,从而把两者相联系,表现那一特定环境与特定心情,所以陈衍评说:“在四灵中最为掉臂游行之句。”赵师秀对云水之间常常产生通感,喜欢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场景,或硬把它们相互联系,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庐》中写道:“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本诗这联,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参考了唐杜荀鹤的“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句,这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从赵师秀喜在云与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诗更接近于武陵《赠王隐人》“飞来南浦水,半是华山云”句。赵师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经对人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刘克庄《野谷集序》)他在写这联诗时,极有可能受到杜荀鹤、于武陵诗的启发。

  赵师秀曾经选贾岛、姚合诗为《二妙集》,他的这首诗的风格即近似贾岛、姚合,诗面不用典故,写景造境简易平淡,结构严谨,意境清瘦,琢磨锻炼得不露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1:02 | 只看该作者
春雨(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断桥横落浅沙边,沙岸疏梅卧晓烟。新雨涨溪三尺水,渔翁来觅渡船钱。


   其二(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柳着轻黄欲染衣,汀沙漠漠草菲菲。晚风吹断寒烟碧,无数鸳鸯溪上飞。

建剑道中(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湾里,尽日松声杂水声。

秋行二首(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春晚(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午风庭院绿成衣,春色方浓又欲归。蝌蚪散边荷叶出,酴醾香里柳绵飞。

古陵桥(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西桥西岸柳成丛,春去春来岁岁同。偶被东风吹落絮,又随流水过桥东。

新秋(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新秋一雨洗林关,晚色清澄满望间。风静白云横不断,山前又迭一重山。

五里牌边(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路绕山根石磴斜,小桥流水树交加。柴门半掩无人到,五里牌边三四家。

书同安旧酒家壁(宋·徐玑)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榕阴绿满驿程边,驻马难寻旧圣贤。只有好山横迥野,不论朝暮带轻烟。

永春路(宋·徐玑)
  七言绝句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秀色连云原上麦,清香夹道刺桐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1:29 | 只看该作者
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语译】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

;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

声响。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

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赏析】

  怀古绝句一般首句入题,点明所怀的对象,如以咏怀古诗闻名的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就以与西塞山有关的战争“王濬楼船下益州”开始;他的《金陵五

题》,也都在首句以古迹、地名来揭开怀古内容,姜夔这首诗以景语发端,超出

了常格。

  诗前两句写在姑苏所见:夜色苍茫,云彩低垂,匆匆地飘过了停泊的船边,

江水静静地流着,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水中,白鹭安闲地在沙滩上休眠。这两句全

是写景,形象地勾勒了姑苏水乡的风貌。在描写手法上,出句是写动态,对句是

写静态,描画出一个清幽的境界,格调很低抑,看上去与诗题怀古不相干,却暗


逗下文,为感叹胜事不常、人生几何定调。

  眼见着那匆匆飘过的云朵,是否会产生人生就如云朵一样,变化须臾,匆匆

而过的想法呢?

  言云而下一“归”字,不正说自己流浪无归吗?而江水流淌,星光映照,这


些永恒存在的景物,不又极容易激发人对流逝的往事叹息吗?熟睡的鸥鹭,毫无


机心,又极容易导致人们想到世间争名夺利的龌龊。于是,这种种景物的诱发,

使诗人马上由姑苏想到了春秋时的吴国,想到了吴王建造的姑苏台,进一步想到

了那姑苏台畔的杨柳,弯垂的枝条拂地,也许当年它拂扫过满地的残花,目击过

吴国的兴亡。三、四句是怀古,过渡得不露丝毫生硬痕迹。诗仅选取杨柳作为历

史的见证,寄托无限兴亡盛衰的感慨。既是怀古,又借夜色中的杨柳,回环照应

上半的写景。

  姜夔这首诗在造语及结构上都很有特色,如言云则说“归”、“绕”,写星

光倒映则下一“涵”字。

  上半全写景,离题很远,第三句用“怅望”二字收束,加强句意,使诗既有


笔力,又见情韵。同时,诗用永恒的江水、星辰、古老的柳树来反衬人事的短暂

,称王称霸不值一谈,也得怀古诗的精髓。李白有首著名的《苏台览古》诗,也

是写姑苏台的,诗云:“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也写到了姑苏台的杨柳,也用永恒的月亮来衬托吴王称霸的

短暂,姜夔的这首诗从命意上有继承李白处,但在环境的勾勒上,更为幽雅生动

。由于诗命意新巧,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杨万里很喜欢朗诵这首诗。


望之将行(宋·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偶题(宋·艾性夫)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窗涵山影月初斜,门傍溪桥柳半遮。独客不眠春起早,一帘香雪嗅梨花。

题枕流亭(宋·吴芾)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山涵倒影新晴后,水漾圆花乍雨时。每到凭栏心似镜,细看无一不相宜。

星溪书院作(宋·吴球)
  七言绝句 
茅斋雨过竹鸡啼,溪水涵空树影低。爱煞夜廓风色静,澄潭冷浸碧玻璃。

泛涡水二首 其二(宋·宋祁)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漠漠新茸上渚蒲,日痕波态共涵虚。无人解作江南曲,荷底田田自戏鱼。

春夜(宋·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郊(宋·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青秧漫漫出初齐,鸡犬遥闻路却迷。但见山花流出水,那知不是武陵溪。

雁图(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显示自动注释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题注:此诗录寄诚斋,得报云:所寄十诗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二(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其三(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5:38 | 只看该作者
【甲申年七月,西站送客】
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新市驿别郭同年①
  
  张咏
  
  驿亭门外叙分携②,酒尽扬鞭泪湿衣。莫讶临歧再回首③,江山重叠故人稀


  
  【注释】
  
  ① 新市:故址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郭同年:不详。当为与张咏同年中进士

者。
  
  ② 分携:分手,别离。
  
  ③ 歧:歧路,交叉路口。
  
  【语译】
  
  在驿亭门外,我们殷殷告别,送行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没有个够;我骑上

了马,挥鞭上路,伤心的眼泪把衣襟湿透。你不要惊讶我到了路口不断地回头,

眼前是重重叠叠的江山,今后又能碰到几个知心朋友?
  
  【赏析】
  
  独自在外,踽踽凉凉,充满着家山身世之感。忽然在一个小小的驿站,碰到

了老朋友,“他乡遇故知”,二人自然十分欣喜。但欢会难久,好景不长,接着

又要分手了。这一重难舍难分的心情,压得人沉重地喘不过气来。张咏这首诗,

写的就是这种离别的愁绪。
  
  诗前两句写分别的地点,与分别的场面。诗人要走了,郭同年送出了驿亭门

外,二人殷勤把手告别,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诗人终于跨上了马,恋恋不舍地离

开了。“叙分携”三字包涵很广,可以想见两人说了很多话,诸如离别时互道珍

重,对今后再见的向往,各自托带给亲友的问候等,但诗仅用“叙分携”三字,

便概括一尽。讲的话很多,所以酒也喝得多,“酒尽”二字不是说酒喝完了,没

有了,而是说离别的情意很深,告别的时间很长,以至于不得不放下酒杯上路。

“泪湿衣”三字,则道尽了别离的黯然。
  
  三、四句写告别上路后,自己的感情。诗写自己到了路口,再三回头,这是

为什么呢?是因为前途江山重叠,而朋友稀少。离别时回头,这是常见的景况,

但频频回头,便使人感到惊讶,所以诗以“莫讶”二字领句;而以“江山重叠”

写此行路途多艰,以“故人稀”衬托对郭同年的情意,这别离的愁味便加深了许

多。这两句直抒情境,陈衍《宋诗精华录》说:“末七字眼前语,说得担斤两。

”意思是说结尾一句,通过眼前景、心中事,深切地道出了自己难舍难分的别情


  
  宋诗善于写细微的感情,尤其善于翻案及融化前人的成句。临歧分手,凄然

下泪,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多次见到,但往往以安慰语出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别韦参军》:“丈夫不作儿女

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这首诗因为自己是离开的人,所以翻过来写,直说自己

临歧回首,泪湿衣巾,同样情真意切。诗末句直叹“故人稀”,也多少与唐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


律绝各存十

【丙戌年三月,春来四律选三】
楼锁街围困九阍,怜吾衰矣竟谁陈。经风鬓上霜痕渐,着雨城南花事新。
小巷偶过王谢燕,缁尘何置水云身。壮年心事辞游宴,且负京华二月春。

【乙酉年四月,郊游】
郁郁苍榕连理枝,白黄双蝶舞残碑。此间信有多情事,所问乡民皆不知。

【甲申年七月,西站送客】
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丁亥年四月初六,读《伶人往事》,不胜唏嘘,草占一绝于卷后】
当时清议触龙颜,一脉斯文雪里蝉。崔九堂前馀冷月,飘零何况李龟年。

【丁亥年六月,幽居听戏】
隔窗风雨两无关,绛幕红氍成苟安。闻得繁华如梦渺,忽然春色已阑珊。
注:“回首繁华如梦渺”为京剧《锁麟囊》戏文。
读音为qú,常组词氍毹代称舞台

【丁亥年九月,过长安街】
一纪沉疴百尺冰,路无冻死即中兴。此生不是经纶手,闲看天街十里灯。

【丁亥年九月,与诸友饮,归来做】
宜把牢骚换酒筹,秦庭旧月影重楼。吾侪聊比先人幸,语到今皇未杀头。

【戊子年元日,与老父对酌】
葡萄酒后彩灯前,老父闲批三十年。满眼不平怨不得,囊中毕竟有余钱。

葛 勇
临江仙·雪
距上次下雪,己十年矣
一夜飘飘洒洒,轻盈还似从前。凭栏相看久无言,那回分别后,转眼过中年。
寄语三分覆麦,七分妆点溪山。只祈莫近小栏杆。鬓边些许白,已是十分寒。
杨逸明点评:两次下雪,相隔十年。作者也从青年进入了中年。对着雪花,自言

自语。领袖诗人可以将昆仑“裁为三截”,平民诗人但求能将雪“三七开”,又

“覆麦”,又“装点江山”。收尾仍回到叹息时光流逝,写景抒情,不胜感慨。

咏雪的诗词历来很多,但是“心思之妙,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袁枚语)

张青云
出峡
翠阜红崖艳夕曛,巴歈楚些渐无闻。舟中忽作还乡梦,只隔巫山一段云。
雨夜
飘帘檐溜渐如酥,叵耐春寒沁薄襦。谁念红楼听雨客,一灯如豆梦夔巫。
杨逸明点评:诗词创作我主张“意深词浅”,但也不反对“意深词深”,只是对

于“意浅词深”的诗词较反感。因为玩深沉故弄玄虚,有时正是浅薄空虚的表现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到上海落户的“三峡移民”,对于故土一往情深,梦寐难忘

。诗句感情真挚,语言虽然是传统的味道,“似曾相识燕归来”,却很典雅,能

感动人。有人说郁达夫的“七绝犹有唐人风韵”,“置于唐人集中,几可乱真”

。这两首诗也以丰神情韵擅长,一样可获得此评语。


刘庆霖
桂林冠岩暗河行
手电照阶山腹行,时闻脚下暗河声。携取一枚石出洞,让它知道有光明。
杨逸明点评:讲述游览溶洞的过程,几个动作:照、行、闻、携、出……似皆平

常。前三句只作铺垫,不露声色。到了第四句“抖出包袱”,带石头出洞是为了

让它知道世上有光明。看来作者象是一个顽皮的儿童,仔细一想,诗中自有很多

言外之意。古人云:“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对待石头尚且有拳拳痴

情,对人自不必说。“诗情愈痴愈妙。”信然!


吴祖刚
一剪梅·戏作
老子当年气吐虹,坐也威风,立也威风,而今老态忒龙钟。看也蒙龙。听也蒙龙


儿辈营营花闹蜂。东也嗡嗡。西也嗡嗡。一天风雨乱鸡虫。笑阿家翁。骂阿家翁



杨逸明点评:百岁老人写自己老态龙钟,却还是那么生动有趣,叫人忍俊不禁。

能长命超过百岁,恐怕与诗人的幽默情怀不无关联。想起有些未老先衰、叹老嗟

卑、怨天尤人的诗,真不可与此同日而语。“人间只见皮囊老,不信诗心有暮年

。”信然!

马祖熙
重游白下偶题
画舫轻红水上楼,桨声灯影忆前游。可怜建邺胭脂水,流到城西号莫愁。

杨逸明点评:老诗人用秦淮河之“胭脂水”与“莫愁”之湖水,搁置在一起,造

成级强烈之反差。表面上诗人只是说了一件摆在眼前之事实:秦淮河流到城西就

是莫愁湖。但言外之意,却耐人寻味。“莫愁”二字另有深意,无限感慨,不道

自明。

曹世清
乡居晓起
小立田头迎曙明,鸣蛙犹鼓隔宵声。翩翩紫燕忙寻食,莫谓双飞只为情!

杨逸明点评:写乡间小景,双双飞燕似乎是在谈情说爱,作者却说它们“忙觅食

”,猜测它们还在“养儿育女”。闲景中引出不闲之意,轻松场景引出沉重话题

,让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次韵奉答退密诗翁(四首选一)
耄年岁月挽留难,忽忽犹如水下滩。怕患痴呆常觅句,为防消渴少加餐。
幽居僻境谁相识?旧调新腔我自弹。坦荡襟怀无隐秘,只馀密码暂须瞒。

杨逸明点评:八十多岁的老诗人,小诗写来全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却写

得极有情趣。诗往往以小见大,唯有清平时世和谐社会,才有老人如此宁静滋润

的生活场景。步韵甚难,但是正好以此表现诗人才情,所以还是常常被人喜爱。

廖国华
送九六慈母魂归道山(四首)
除夕弥留气已徽,时临初七痛魂归。上苍着意怜人子,春雪连天洒作悲。
平土埋坛作墓田,小园蔬果四时鲜。先留一角空闲地,有待儿来伴母眠。
花晨月夕泪空流,贫苦人家不断愁。愁满空山聊一慰,百龄只欠四春秋。
生虽贫贱去安闲,明月清风水一湾。园角不赊埋骨地,让他人挤北邙山。

杨逸明点评:老母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作者伤痛欲绝。四首绝句,甚得组诗章

法。第一首记老母西去的时间和经过。第二首写入葬情形。第三首写痛定思痛,

自我劝慰。第四首宕开一笔,忽写世相。笔笔伤感,字字悲痛,却以“春雪连天

”、“小园蔬果”、“花晨月夕”、“明月清风”等幽美景物出笔,非高手莫办

。既反衬悲痛心情,又体现豁达襟怀。

葛勇
小说人生
有人名字绕心田,借酒酣时说李娟。众友无言秦旭哭,吾妻已死十三年。

杨逸明点评:这是作者三十年后回乡所写组诗中的一首,写与小学老同学重逢的

一段场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名入诗,很难被人接受,因为诗不主张“实名制

”。《赠别汪伦》诗中写入“李白”“汪伦”,竟然流传,实属不易。此首第一

句写自己的暗恋,三十年不敢说出伊人姓名,今日与老同学重逢,借着“酒酣”

好不容易说出“李娟”,居然众人无言,“秦旭”哭泣。尾句才道明原因,引出

一段可以让人无穷遐想又无限伤感的人生故事。四句委婉含蓄,读完后教人扼腕

叹息。何谓好诗?可以使读者眼前一亮,心里一颤、喉头一热的作品是也。

游燕子矶
万顷金波斜照外,丹崖峭壁压江寒。我来燕子矶头坐,一任舟人浪里看。

杨逸明点评:这首诗中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使人想起新诗中“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名句。同样的意思用在旧体诗中,也同样的精彩。

新诗和旧诗可以互相学习,绝对不会水火不容,更不应该老死不相往来。


曾少立
临江仙·今天俺上学了
下地回来爹喝酒,娘亲没再嘟囔。今天俺是读书郎。拨烟柴火灶,写字土灰墙。  

小凳门前端大碗,夕阳红上腮帮。远山更远那南方。俺哥和俺姐,一去一年长。



杨逸明点评:没有华丽辞藻和深奥典故的堆砌,全词口语化,写来似乎浑不费力

,几乎使人忘却了这是一首中规中矩押韵入律的词作。写当今社会的一户山里人

家,充满生活情趣,有寻常人物,有生活场景,有故事情节,富于社会典型意义

。普通农村人家的生活艰辛,读来使人满含泪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屈原的诗句,仍然应该是当代诗人的指路标和座右铭。


张智深
买北京旅游图
雄桥广夏起春初,四海宾朋满路衢。欲赏京城新市貌,劝君莫买去年图。

杨逸明点评:当今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咋舌,作者抓住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细节:

“买旅游图”。反映了这一现象。有时候我们写诗能大不能小,能粗不能细,能

笼统不能具体,能东拉西扯不能一语中的。歌功颂德不必用空洞的口号,这首诗

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鲍淡如
初到铁力
满车军绿出榆关,千里风尘掩泪斑。同校同行人不识,少男少女话难攀。
冰城水暗吞江月,小站灯昏照土山。子夜秋寒真入骨,当时未卜十年还。
杨逸明点评:
作者写过一组回忆四十多年北大荒军垦农场经历的七律。在那特殊年代中的生活

场景和思想情绪,诗人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诗首联写景,寥寥两

笔写出当年情景,景中有情。颔联用大白话写当年情景,情中有景,重温此情此

景尚觉感人至深。颈联写景历历如在眼前。尾联以情景交融作结,读来也使人感

慨。古人云:“律诗要处处打得通,又要处处跳得起。”此诗层次分明,节奏感

强。 “老三届”,“老知青”,有此类似经历者不会不产生同感。诗人含情而写

,故每一联精彩,读者自然也会读来动情。


伊淑桦
横岗山云雾
雨散空山幻海桑,长天嘘吸入苍茫。无端峰脊穿云罅,要放钟声下大荒。
杨逸明点评:
起首两句就出手不凡,写得很大气。诗的开头一精彩,后面就往往难以为继。此

诗转结竟能稳稳当当,神韵气足,更加出彩,殊为不易。峰脊能穿云罅,放出钟

声,下振大荒,可见山巅有寺,神龙见首不见尾,读者更有无限想象空间。古人

云:“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惟诗人能结之于不散。”如此

大气景象,能由一位女诗人之笔使其“结之于不散”,更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07 | 只看该作者
任豫坤
咏葵花
生性逢迎喜向阳,成天讨好转头忙。可怜忠实追随者,赢得垂头伴晚凉。
杨逸明点评:葵花向阳,一向作为歌颂的对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却也可以作为“跟屁虫”的形象。本诗描述的某个社会群体,读者自然最熟悉不过了,一经写出,便跃然纸上。逆向思维,确实可以拓宽写诗的思路。当然,你不能把蜒蚰写成美女,把梅花写成恶魔。毕竟读者还是有一个审美的标准和习惯,这就需要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

浣溪沙
陌上青青草又生。隔墙风送数声莺。旧曾行处旧时情。
幽事去难量近远,浮云在自议阴晴。晚霞犹傍小窗明。

写初春心情,格调雅致,景物鲜明。此词语言凝练简洁,说话不多,却曲折达意。片语即能会心,无弦不妨适意,幽事难量远近,浮云可议阴晴,俱道人所未道,读来有味。袁枚说:“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言,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

何 鹤
树 墙
知君本是栋梁材,可叹原非当树栽。置在街前添一景,出头自有剪刀来。
杨逸明点评:诗人的敏感,一是用眼光搜寻,一是用心灵感应。寻常通街头一景,到了诗人眼中,就有了不寻常之意。树不懂,依然长,当然就总是被剪。人可以学乖,不冒头了,自然就避免被剪。只存共性,消除个性,常人可以做到,诗人做到很难。寥寥几句,道尽诗人的心酸和不平。

诗人自嘲
几行平仄费安排,黄卷青灯久发呆。山鸟不遵平水韵,天天吟出好诗来。

西宁赴拉萨火车上三绝句选一
刷白阳光墨镜遮,草原起伏雪山斜,牦牛几只山坡上,回首悠然看火车。

雨  霁
洗净林梢小月牙,群峰浴后揭轻纱。星空仰望如原野,开满盈盈雪菊花。

清明二首
雨知时节正蒙蒙,又绿江南浅浅风。不让行人太伤感,添些杏白与桃红。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此诗录寄诚斋,得报云:所寄十诗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戞玉之竒声。)
其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嵗,小窗春色入灯花。

其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椒花jiāo huā2. 晋 刘臻 妻 陈氏 曾于正月初一献《椒花颂》,后常用为春节之典。
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 刘臻妻赋《椒花颂》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其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於今亦自香。

次韵德久(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篱落青青花倒垂,避人黄鸟雨中飞。西郊寂寞无车马,时有溪童卖菜归。


作品原文
编辑

次石湖书扇韵⑴
桥西一曲水通村⑵,岸阁浮萍绿有痕⑶。
家住石湖人不到⑷,藕花多处别开门⑸。[1-2]   
2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

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

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

小门。[1]
白话译文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

,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

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3创作背景
编辑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

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

韵》来抒发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2]
4作品鉴赏
编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

、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

范成大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

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这种情形如

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

邃的所在。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不

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即

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

脚,也是识得路的。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石湖”,就如陶潜的桃花源。它既是

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

的修养之所,但是,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知己姜

白石寻“痕”而来,穿过“藕花”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

门是虚掩着的。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

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

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才

能悟得。
第三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范成大

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

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

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里的“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

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

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

,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

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
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此诗赞誉石湖美景,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

趣。有人说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

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

度相契合。但有的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

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1:07 | 只看该作者
家山竹好无由看,漫种庭心一两竿。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其二(宋·姜夔)
  七言绝句 
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瓈。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其三(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秋风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凝不流。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其四(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阑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其六(宋·姜夔)
  七言绝句 
微波冲得绿萍开,数点青青黏石阶。绿葑自来还自去,来时须载白鸥来。

其七(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其八(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时事悠悠吾亦懒,卧看秋水浸山烟。

  其九(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其十(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处士风流不并时,移家相近若依依。夜凉一舸孤山下,林黑草深萤火飞。

其一十二(宋·姜夔)
  七言绝句 
钩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其一十三(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柳下轩窗枕水开,画船忽载故人来。与君同过西城路,却指烟波独自回。

思江南(唐·方干)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五朝诗善鸣集》:

较嘉州“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迟速不同,各有其妙。

武康丞宅同朴翁咏牵牛(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朴翁悼牵牛甚奇余亦作(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不见青青绕竹生,西风篱落抱枯藤。道人一任空花过,愁杀山阴觅句僧。

下菰城(宋·姜夔)
  七言绝句 
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记得下菰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峰。

雪中六解(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塞草汀云护玉鞍,连天花落路漫漫。如今却忆当时健,下马题诗不怕寒。

萧山(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

戊午春帖子(宋·姜夔)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12

88

帖子

0

精华

408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5815
经验
4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11 | 只看该作者
姜夔集
首页.书架.美文.目录
下章|加书签|回简介
  前言(本章免费)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因曾卜居湖州苕溪白石洞天附近而被友人潘柽称为“白石道人”。其父名噩,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姜夔早年随父宦游,往来汉阳、长沙等地,后其父卒于汉阳任上,夔孤贫,依姐居于汉川(汉阳西北),其后漫游于吴越一带。他精通音律、书法,工于诗词,三十多岁时在湖南结识了老诗人萧德藻,萧氏赏识姜夔的才华,便把侄女嫁给了他,此后姜夔便依萧德藻居湖州。淳熙十四年(1187)经萧德藻介绍,他袖诗拜谒杨万里,万里“许其文无不工,甚似陆龟蒙,并以诗送,往见范成大”(夏承焘《姜白石系年》),自此往来苏州时便依靠范成大。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结识了南宋大将张俊的后裔张鉴,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冬,姜夔受张鉴的邀请,举家搬往杭州,依之十年。他在《姜尧章自序》中说:“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同念。”
  姜夔一生的成就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的当数其词。他的词清刚醇雅,格调高旷,讲求声律,字斟句酌,影响了吴文英及清代浙派词人,被誉为“诗家之杜少陵”、“文中之昌黎”、“词中之圣”。词自晚唐兴起之时便带有柔软婉丽的先天特征,这也正是它为“词”,而不为“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姜夔之前,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辛弃疾虽是两宋词风的特例,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而特有的语言风格,词至姜夔,软媚无力已蔚然成风。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此时诗坛已入江西末流,奇险硬涩、槎枒干枯的诗风为当时许多文人所不满。姜夔恰逢此时,他在诗歌和词曲创作上都造诣颇深,于是他另辟蹊径,把晚唐词风与江西诗风相结合,用健笔写柔情,形成了幽韵冷香的语言风格。
  从姜夔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的行迹和不幸,积极入世与屡试不第,怀念情人与厮守无期,渴望归依与飘泊江湖,多种感情激烈斗争,此消彼长,终于成就了他一生的文学事业。他还有一部分作品流露出隐逸的情怀,并常常以陆龟蒙、陶渊明自比,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积极入世之人,他的出世命运是被庙堂所排斥的结果。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姜夔四十三岁之时曾向朝廷献上《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建议治理国乐,但因权臣妒才而未被重视。次年(1198)正月,作《戊午春帖子》:“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真可谓满腹牢骚,表达的尽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说归说,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姜夔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因此,他获诏允许免解参加礼部进士考试,但不幸落第,以布衣终身。所以说,姜夔“出世”的一生是被逼的,他虽然一心崇拜陆龟蒙,但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假隐士,在生活窘迫之时他做不到陶渊明式的“清”,在仕途潦倒之时他甚至没有苏轼的“旷”。
  姜夔所结交的大多是达官显贵,豪门贵族,与其唱和最多的也是这些人,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一点点姜夔的良苦用心呢?或许他想得到这些人的举荐而步入仕途,或许是要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来满足心灵上对于济世的需要。曾经有一种说法:〔暗香〕、〔疏影〕是姜夔为范成大而作,目的是希望得到范氏举荐,借此步入仕途。由于这两首词的词旨较为飘忽不定,所以并不能印证此说,但是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姜夔的此类作品绝不仅限于这两首。现可考的与姜夔有交游的人达一百多,而其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隐士,但是仅在他的词作中,向往隐逸之词就为数不少,如〔点绛唇〕(燕雁无心)、〔庆宫春〕(双桨莼波)、〔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等等,都流露出了向往退隐江湖之意。而在姜夔四处飘泊的一生之中,对于归隐生活,他占天时——二十至五十岁生活在宋金议和、短暂而稳定的三十年中,占地利——长期漫游于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的吴越一代,占人和——布衣终身,无所经营,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走向隐居之路呢?为什么入仕不得,而又向往隐逸的词人作品中不见鄙薄功名利禄之语呢?他的词同样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徵招]词中有“一丘聊复尔,也孤负幼舆高志。水葓晚,漠漠摇烟。奈未成归计”之词句,意思是“如果要隐居,只一片茂密的山林也就足够了,但这也辜负了谢鲲建功立业的壮志。天色渐晚,水葓生处,烟雾濛濛,而我仍飘泊在外,归计未成”。这样就再明白不过了,姜夔借谢鲲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并不是真的向往隐居,那只是出仕不成、飘泊江湖时所产生的用来抵抗失败、落魄、孤独的消极逃避的心理。
  姜夔的内心世界是极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他是一个地道的江湖文人,儒、道、佛三家对他的思想都有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反映。但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儒家济世思想在他心中是最深刻的,他要求济世,要求有所作为,要求建功立业,但现实与理想却背道而驰,积极入世与被迫出世时时刻刻咬噬着他的内心,撕裂了他全部的人生和理想。二、成就姜夔一生文学事业的当数其带有梅花意象的怀人词、恋情词,二十年对合肥情人的忆恋为中国文学宝库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财富,同时见证了姜夔执着不渝的爱情。但这里有一个矛盾现象:从姜夔的词作中可以看出,合肥在他的心目中是第二故乡,合肥情人是他感情的皈依,但他身在合肥时却仍然满怀飘泊之感和思乡之情,如其词作〔淡黄柳〕题序中写道的:“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一个“客”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同时表明姜夔虽客居合肥多年,但感情上从没有融入其中。另一方面,〔鹧鸪天〕云:“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其所抒发的是家居生活的温暖,亲人关怀、天伦之乐的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情人的眷恋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这对矛盾,也是姜夔所不能化解的。
  姜夔著述今存者主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和《白石道人诗说》等。姜夔同杨万里一样,都是从江西诗派出来而走向晚唐的,所不同的是他的诗“饶有缥缈的风神而缺少现实内容”(夏承焘《论姜白石的词风》)。他的诗论《白石道人诗说》虽篇幅较短,但却是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重要作品,它主要讲创作方法和技巧,乃是经验之谈,见解颇为独到。王士祯《渔洋诗话》称:“多精至之论,严羽之前,无与比也。”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称:“从初期的'论诗及事’为主,终于完成了向'论诗及辞’为主的过渡,有关诗歌的创作思维及艺术规律的探索,构成了优秀诗话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姜夔在我国音乐史上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善于自度新腔,而且还有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这是研究宋代音乐的宝贵材料。
  姜夔作为一代江湖文人,为庙堂所遗弃而又远离底层人民,既不能匡时济世又不能深入地反映民生疾苦,这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但他以精湛的笔力、深厚的艺术涵养跻身于南宋文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乃至数百年之后仍被后人效法。
  本书所评注的姜夔作品,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夏承焘《白石诗词集》为底本,并参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刘乃昌《姜夔诗词选注》等,择善而从。限于丛书之体例篇幅等方面要求,我们选注了70首诗,全部评注了姜夔现存的84首词,以及两篇文章《白石道人诗集自序》和《白石道人诗说》。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姜夔年谱简编”、“姜夔研究重要参考文献”、“《姜夔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笔者学识浅薄,题解、新解、新评各项乃参考前贤研究成果,并融汇个人所学、所得而成,不当之处,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杜伟伟 姜剑云
  2008年6月

姜夔集
首页.书架.美文.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姜夔生平及其作品研究(代序)(本章免费)
  刘乃昌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成年后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来往湘、鄂等地。30多岁时,在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姜夔的文才,便把侄女嫁给了他。随后姜夔依萧德藻寓居湖州(今属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
  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谒见杨万里,杨称其“于文无所不工”,并介绍他拜会范成大。姜夔自此同一些名重一时的诗人结成翰墨交谊,不断往来于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绍熙二年(1191),他冒雪赴苏州石湖别墅访范成大,应约写成《暗香》、《疏影》两首传世名作。
  40岁左右与世家贵胄张鉴结识交好。此后他长期寓居杭州,浪游浙东、无锡诸处,主要依靠张鉴资助。姜夔后来回忆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姜夔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怀有用世之志,但困踬场屋,不能一展其才。曾于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未得重视。其后两年,又上《圣宋铙歌鼓吹》,获诏免解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未中。嘉泰年间辛弃疾被当局起用筹措北伐,姜夔写词表示激励,两人唱酬甚欢,姜夔词作深得辛氏赞赏。姜夔虽文名籍籍,却终身沉沦,晚年朋辈凋零,生活益加凄苦,死后竟不能殡殓,赖有友人张罗,才把他葬于钱塘门外。
  姜夔生活在宋金对峙、南北妥协时期。南宋王朝忘怀国耻,一味歌舞湖山。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姜夔一生过着湖海漂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既未沦入底层,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也缺乏奋力匡时济世的雄心,于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因而他的创作视野较狭。不过,姜夔布衣终身,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门户的气韵,当和这种身世个性和修养有关。
  姜夔词有的咏叹时事,如〔扬州慢〕反映金兵侵扰后江淮一带的荒凉,〔永遇乐〕“云隔迷楼”激励爱国志士澄清中原;有的作品感念旧游、描写旅况,如〔玲珑四犯〕、〔探春慢〕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襟怀落寞、身世凄苦;有的作品眷怀恋人,如〔长亭怨慢〕、〔踏莎行〕,写得执著庄重,一往情深;有的作品托物寄情,如〔暗香〕、〔疏影〕。这两首咏梅词托喻君国,感叹今昔,时而旧日豪情一气流走,时而对梅忆旧情意深长。张惠言认为这二首词“以二帝之愤发之”。姜夔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残破的时代课题,但这类作品不太多。其余多是吟咏湖山、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
  前人对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甚高,誉为“如盛唐之有李杜”(陈锐《硏碧斋词话》),“文中之有昌黎(韩愈)”(《词林纪事》引许昂霄语),“词中之圣”(《七家词选》),或有偏爱之处。张炎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词格,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他有17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郭麐《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
  姜夔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里把他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疆民族的风格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诗情画意。但其诗名为词名所掩。
  姜夔工于诗,所作《白石道人诗说》汲取前人的经验,又含有自己的创作体会。其中也讲“诗法”、“活法”,但更强调“吟咏情性”、“自然高妙”、“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等,虽承受江西诗论的影响,却能超出江西诗论。此书篇幅不长,但能集中讲述诗的理论和技巧,于一般诗话外独树一帜,颇受后人称许和重视。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丛刊》本,《白石诗说》(《白石道人诗说》)附刻集后。《续书谱》有《丛书集成》本、《绛帖平》有《四库全书》本。今人夏承焘有校辑《白石诗词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集中存诗180多首,词80多首。
  刘乃昌,山东滕县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班。精于宋代文学研究,历任中国韵文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山东古典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辛弃疾论丛》、《姜夔诗词选注》、《姜夔词新释辑评》、《苏轼文学论集》、《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等。
  以上“代序”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题目为编者所拟。

姜夔集
首页.书架.美文.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一诗(本章免费)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其十)
  姜夔早年随父宦游,往来汉阳、长沙等地,后其父卒于汉阳任上,夔孤贫,依姐居于汉川(汉阳西北),其后漫游于吴越一带。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夔应萧德藻之约前往湖州(今浙江吴兴)居住,途中路经汉阳,便去探望了嫁在此地的姐姐和阔别多年的朋友,这组诗便是临行时为告别亲友而作,从此之后姜夔再也没有回来过。“沔鄂”在这里指湖北汉阳一带。宋人赋诗好以前人诗句为韵,唐代杜甫《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有诗句云:“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此诗便是以这两句诗的韵为韵脚而作。
  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翎。
  影低白云暮,哀蚫那忍听。
  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
  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
  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翎——孤单的鸿雁飞越关隘山岭,风霜摧折了它的翅膀。度:飞越。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摧:摧折。翅翎:翅膀。
  影低白云暮,哀那忍听——孤鸿的身影在傍晚的白云中低飞起伏,那哀婉的号呼声让人不忍倾听。(jiào):号叫;呼号。
  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还有像我这样生活清贫、食不果腹的读书人。士:原指智者、贤人,后来成为读书人的泛称。这里是诗人自称。储粟不满瓶:家中储存的谷米不满一瓶,说明生活清贫、艰难。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瓶,腹大而口小的容器。这里指盛储粮食的容器。
  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虽然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但还是真心希望可以留在汉阳安心著书立说,留下像《离骚》那样的传世经典。著书穷愁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穷愁,穷困潦倒,忧愁困苦。滨,水边,这里指汉阳。离骚经: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感情忧愤愁苦悲壮。经,表现了对《离骚》的推崇。离骚也用来泛指诗赋文章等。
  这是一篇感怀身世之作。诗的前四句采用比兴的手法,用暮色中孤鸿凌云飞越关山,风霜摧翅的凄苦遭遇作比,来兴诗人自己多年在外飘泊的穷愁潦倒。“哀那忍听”表面上写孤鸿叫声的凄惨,实际上则用此来引出自己的飘泊劳累、无依无靠的生活,凸现江湖流浪的难忍之情。后四句“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写的是诗人的现实生活和愿望。白石一向自命清高,这里暗用典故,把自己与陶渊明相比,极言自己的清贫与清高;不仅如此,他还表达了著书立说的宏愿,抒发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和此志不可实现的无奈。
  虞美人草
  西楚霸王项羽有美人虞姬,垓下兵败后,项羽乌江自刎,虞姬随之而去。虞美人草属草本植物,一年或二年生,初夏开花,茎细长,花瓣略呈圆形,色艳,有紫红、洋红、粉红等,供观赏。清人张岱《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对于虞美人草有多种传说,有的说它见人辄舞,有的说它闻吴音而舞,不管哪种传说,都把它与项羽的虞姬联系在一起。辛弃疾亦有《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只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夜阑人静之时,大王放声高歌,与虞姬我诀别,帐内顿时充满了悲凉的气氛。夜阑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夜阑,夜将尽之时。浩歌,放声歌唱,引吭高歌。玉帐:像玉石一样坚不可摧的帐幕,尤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江东辽阔,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大王您却气馁不振,乌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抛弃在这草莽之间。江东:泛指长江以南江浙的部分地区。《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草莽之间。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我想和古代贞妇一样化为望夫石,但石头毕竟不能说话,还是化为一株草吧,这样还可以为你翩翩起舞。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后人多用化石表现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坚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我在路边盼望着大王骑马而来,但又担心您看不见我这株渺小的草。陌:道路。骓(zhuī):项羽的坐骑名。翻愁:反而忧愁。翻,副词,反而。愁,忧虑,发愁。顾:看。
  此诗采用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拟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表象上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描写的是霸王别姬的感人场面,夜阑离歌,悲风四起。“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声,其中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这对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会中的文人来说,能有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江东可千里”说明姜夔并不赞成项羽自取陨灭的做法,表现了独特的政治主张,流露对项羽的哀痛惋惜之情。“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通过虞姬对于自己命运的选择表达了对项羽深深的爱恋,“作草犹可舞”,为何要化为翩翩起舞的一株草呢?难道是因为虞姬疯狂热爱舞蹈吗?当然不是,下一句告诉了我们答案:“陌上望骓来”,原来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再见项羽,可以再为他翩然起舞。最后一句“翻愁不相顾”用刻画矛盾心理来表现哀怨的心情,含蓄内敛。回顾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姜夔自身,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顾,不正是“江东可千里”而又苟且过活、不图作为吗?姜夔满怀热心想要投身于济世之道,却被排挤在仕途的大门之外,不正如“弃妾蓬蒿中”吗?从他的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其向往隐逸之作,但他却始终没有走出漂泊拜谒的生活,没有放弃经国济世的抱负,可谓“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最后一句“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正是姜夔一生心理及命运的写照。他以全部生命热情等待着朝廷的垂爱,但命运却最终还是没有眷顾他,“愁”其一生,“愁”到最终。此诗的亮点就在于姜夔借咏史来咏怀,跳出了咏史诗的樊笼,上升到家国与自身命运纠结的层面,读之感人肺腑,动人心肠。
  箜篌引
  箜篌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式和卧式两种。《箜篌引》是古乐府名,《古今注》载:“《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看见一个白发狂夫渡河溺死,其妻追之不及,于是弹箜篌而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歌后亦投河而死,子高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丽玉,丽玉颇为感伤,于是作《箜篌引》。此诗便是借这个古题来讲述贫妇卖身的悲剧。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可听。
  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
  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
  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
  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可听。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卖妇的箜篌声太悲哀了,请暂且不要弹了,我实在不忍心听。河边风浪大作,声势汹涌,令人想起了当年的白发狂夫和他的妻子。且:副词。暂且;姑且。老夫:诗人自称。不可:不忍。河边风浪起:指《古今注》中所引的白发狂夫的故事。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白发狂夫和他的妻子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而今天的卖妇和他的丈夫却要含恨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当秋夜月圆之时南邻的那个卖妻的人都会为卖妻之事而伤感痛苦。抱恨:怀着遗憾。恨,遗憾。难为情:感情上受不了,承受不住。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在杭州卖身的歌舞妓女大半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子,虽然主人很怜爱她们,但她们不愿在这里久留。长安:在这里指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良家:清白的人家。主人:买妇者。爱怜:疼爱;喜爱;怜爱。久住:久留。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她们来卖身只是因为家境贫寒,并不是因为夫妻感情的破裂。她们多么希望朝廷承平,人民生活富裕,摆脱卖身之苦啊!缘:因为;由于。怅望:满怀惆怅地远眺。宫南树:南宋朝廷的宫阙在杭州城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卖妇盼望朝廷政治清明,改变她们的悲剧命运。
  这是一篇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在姜夔现存作品中实属罕见。本诗以箜篌声开篇,表现卖妇感情上的痛苦煎熬,又以箜篌声贯穿古今生死,加深了卖妇和卖妻者生不如死、虽生犹死的悲剧生活的感染力,这里的岸边风浪既是穿越时空的一个连接点又是诗人、卖妻者和卖妇愤怒情绪的寄托和象征。“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以卖妇的口吻写出了卖妇的身世和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悲惨遭遇,同时用身世的清白和夫妻的无间反衬出如今境遇的凄惨难耐。结尾“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含蓄而深刻,说明姜夔对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生的疾苦有深刻的认识,但他把卖妇的命运以近似于哀求期盼的形式完全寄托于南宋朝廷,也体现出封建时代文人的思想局限性。
  古乐府
  这是模仿古乐府而作的一首闺情诗,写作时间不可考。
  裁衣赠所欢,曲领再三安。
  欢出无人试,闺中自着看。
  裁衣赠所欢,曲领再三安——闺中少妇为心爱的人裁制新衣,一针一线都仔细密致。欢:恋爱中的男女称对方为“欢”。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解释为:“江南谓情人曰欢。”《乐府诗集·吴声歌曲一·子夜歌之四》:“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曲领:即指圆领。唐宋期间,官员公服为曲领大袖。
  欢出无人试,闺中自着看——高高兴兴制成新衣,心爱的人却不在身边,只能自己穿上看是否合适。
  这是一篇闺情之作,诗中只描写了两个动作,一个是裁制新衣,一个是试穿新衣,这两个动作虽然简单平常至极,但意义却十分丰富。裁制新衣用了“再三安”三个字,既是极为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出神入化的情态塑造,少妇对情人的浓情蜜意及缝衣时的甜蜜幸福尽现于此。第二个动作是少妇自己试穿为情人缝制的衣服,从侧面写出了与情郎相隔的寂寞孤独的生活和对情郎真切深至的思念,感情饱满,表达含蓄。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於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此篇把女主人公对爱人绵绵的眷恋寄托在两个细节动作之中,无一字写思念,而思念之情自现,无一字写孤独,而孤独之意盈盈,曲尽含蓄,为闺情诗中之善之善者也。
  昔游诗(十五首选三)
  嘉泰元年(1201)秋,姜夔寓居杭州,闲来无事想起早年的孤贫生活及多年的飘泊生涯,感触颇多,乃作《昔游诗》十五首来记述漫游经历。此组诗写景记事尽现白石风格,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正如韩滹所说:“景物不易供,尽扫一笔端。”孙玄常在《姜白石诗集笺注》中说:“……按白石此诗,集中巨制,得力于韩、杜、山谷甚深。”蚤(zǎo):通“早”。川陆:水上和陆地。宁处:安宁的居所。无谓:无聊。愕:惊讶;吃惊。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高唐赋》有:“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夔蚤岁孤贫,奔走川陆。数年以来,始获宁处。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生平,不足以为诗也。
  其 三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
  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
  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九马山矗立在洞庭湖边,这里水流湍急,我们的小船在此经过却没有赶上风浪,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情啊。九山:即九马山,在洞庭湖边,舟过甚险。幸哉:幸运啊。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忽然水面上起了大风,我们的小船如轻轻的一片薄叶,一会儿升到了千丈高的浪尖儿上,一会儿又跌入千丈深的浪谷底。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回头眺望九马山,它正与大风浪搏斗,那气势仿佛是当年乱飞的鹅车炮在攻打睢阳城。鹅车炮:鹅车上发出的石弹。鹅车,古代边疆民族攻城的一种战车。睢(suī)阳:古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唐代张巡曾守睢阳,与安史叛军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又像是一头白狮子在山下面目狰狞地狂跳怒吼。片刻之后,我们的小船就到了入湖的小港,那情形真是万死一生啊。狰狞:指凶恶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性情、容貌或行为十分可怕、吓人。须臾:片刻;一会儿。别浦:河流入江、入海之处称为别浦,或称浦。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我们惊魂稍定,这才发现由于小船的剧烈颠簸,杯中的羹全洒在了草席之上,坐席被弄湿了。茵席:草席;垫子。汉代傅毅《舞赋》:“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羹:在古代指用肉类或蔬菜等烹制而成的带有浓汁的食物,今多指糊状类食品。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秋泛舟洞庭湖的情形。首四句交待地形和风平浪静的行程,然后突然急转——“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这四句从诗人所乘坐的小船的角度来显现风浪的猛烈。“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则是从大风浪拍击九马山的气势和声势角度来突出风浪的猛烈和境遇的惊险;“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写风浪过后九死一生的心情;“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用险情过后的场景来回溯了当时的小船陡起陡落的场面。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宏大的场面和壮烈的情景,这在姜夔诗作中是难得一见的。此外,本诗主要采用了白描和比喻的手法来凸现场面的惊奇,白描部分顺畅而有起有落,不落俗套,比喻部分用炮打睢阳的激烈场面来比喻飞浪拍山的猛烈,用白狮暴跳的狰狞来形容水势的汹涌澎湃,新颖而富有气势,引人联翩的想象,整体读来,仿若一篇叙事性散文。
  其 五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
  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
  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
  蚭船遂登岸,亟买野家酒。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乘着小船将要进入沌河口时,江上掀起了大风浪。五板:唐宋时的小船,名为“五板子”、“三板子”。沌(zhuàn)河:水名。在湖北省汉阳县。陆游《入蜀记》卷五:“晚泊通济口,自此入沌。沌读如篆。字书云:'水名,在江夏。’”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和我同行的周先生胆子很大,他把长竿插在舱口当桅杆,用芦席作船帆,这样小船就像野马一样在风浪中急驰。子周子:周先生,其人不详。第一个“子”表敬称。渠:他。胆大如斗:《三国志·姜维传》:“《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在这里用来形容周先生的胆子大。走:快跑,奔跑。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我不知道小船将要驶向何方,完全把自己的生死寄托在同伴的身上。忽然,我们听到了小船驶入水边草丛的声音,也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岸边的灯火。诣:到;去;前往。偶:同伴。
  杙船遂登岸,亟买野家酒——我们系船上岸,赶忙到当地人家去买酒。杙(yì):拴某物于木桩之上。王安石《歌元丰》诗:“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遂:副词。相当于“于是”、“就”。亟:急。野:泛指村野。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冬,姜夔回汉阳姐姐家省亲,这首诗写的就是此行江中遇险之事。“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用叙述的手法写深夜江中行船遇上了大风浪的险情。“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四句赞扬了同行的周先生的勇敢和机智,长竿作桅,芦席作帆,既显示了智慧又突出了情况的危急。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难说处一语而尽。”此句诗正是本色当行之语。“野马走”三个字写尽了五板船疾驰的状态,形神俱备,既突出了速度之快,又通过“野”字显示了船行之猛,船行之不受掌控、不合章法,以此从侧面写出了周子的智勇双全之特点,也可以说“野马走”写的不仅是船,也是周子。“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写的是人的一种极端的生命感受,而后两句“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写的是惊险中的带来生命希望的事实,一收一放、一张一弛之中把看到希望时瞬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自然。最后舍船登岸,喝酒压惊,描写了惊险过后的喜悦和解脱,语言简洁而明快。同时,此诗的结尾与“九山如马首”一诗的最后一句“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都是用惊险过后人和物的状态,来表现险情之“险”,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十三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
  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
  朝看金叠叠,暮看紫。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我从湖口县乘船出发还没有到落星湾时,已经历了两三段路程,每一程都能看见庐山。湖口县:在江西北部长江南岸,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落星湾:又名落星湖,在鄱阳湖西北。《圆经》:“昔有星坠水,化为石,当彭蠡湾中,俗呼为落星湾。”《寰宇记》载:“落星石在江州庐山东,周回一百五步,高丈许。”程:在古代,两个驿站邮亭或其它停顿止宿地点之间的路程称为“程”。庐山:在江西省北部,鄱阳湖、长江的岸边。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庐山遮挡住了一半的天空,五老峰上白云朵朵,好像是戴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早上,庐山在旭日的照射下是一片金色的山峦,而傍晚的庐山却紫气腾腾。五老:指五老峰。庐山的东南有五峰,名为五老峰,是庐山的名胜之一。巉巉(chán):这里用于形容词的后缀,并无实际意义。元代无名氏《梧桐叶》楔子:“闷恹恹人间白昼,静巉巉门掩青春。”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看到了半山腰处的瀑布就仿佛看到了庐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忽然间天气阴晦,云雨满空,庐山隐入了茫茫烟霭之中。瀑布:庐山多瀑布。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冬从汉阳出发,经武昌顺长江而下时远望庐山之事。与前两首不同的是,此诗不再写行程之险、之难,而转向写景色之美、之奇,描绘了一个风景瑰丽、极富神秘感的庐山景象。首两句“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用对偶的手法交待行程,简洁而明了;“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引入了庐山,转入正题;“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六句描写庐山的高耸、雄伟、风景宜人;“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描绘的是庐山天气的变化无常,为庐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全诗景色幽雅而朦胧、风姿别具,笔致洒脱晓畅,于俊逸之处尽显高雅峭拔,无怪乎潘柽读到此诗说:“君诗如画图,历历记所尝”以至“起我远游兴”。
  送项平父硏池阳
  项平父即项安世,字平父,浙江括苍人,后迁居江陵,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由校书郎添差通判池州(即池阳,治所在秋浦县,今为安徽贵池县)。姜夔的这首送别诗就是在此时作于杭州。“悴(cuì)”,指副职。在宋时通判相当于州府的副行政长官,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项君声名天宇窄,与君俱是荆湖客。
  向来相闻不相值,长安城中乃相识。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如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特过苏李前。
  我知切切秋虫语,自诡平生用心苦。
  神凝或与元气接,屡举似君君亦许。
  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
  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
   乾坤虽大知者少,君不见古人拙处今人巧。 
  我徂山林口挂壁,如君合救狂澜倒。
  石渠春水绿泱泱,阁下无人白日长。
  万里江湖入归梦,子云不愿校书郎。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
  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
  项君声名天宇窄,与君俱是荆湖客。向来相闻不相值,长安城中乃相识——平父你声名显赫,连天下都显得狭窄了。我和你虽同是荆湖人,我也对你早有耳闻,但却始终不能与你相遇。终于,我们在临安城中相识了。天宇:天下。荆湖客:平父家在江陵,姜夔自小依姐居汉阳,同是荆州湖北之地。值:遇上,正赶上;碰到。长安: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如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特过苏李前——我们彼此谈论诗文,都认为做文章要语出自然,仿效别人终究是行不通的。您的诗文就源自于真性情,浑然天成,高妙处超过了苏李。天:自然天成。《白石道人诗说》:“沉着痛快,天也。自然与学到,其为天一也。”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来本有的长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如:表示举例。苏李:汉代苏武与李陵的并称。二人的酬唱赠答之作合称为苏李诗。《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我知切切秋虫语,自诡平生用心苦。神凝或与元气接,屡举似君君亦许——我用尽了毕生的心血,责成自己,才使我的诗文如秋虫切切悲鸣,哀怨凄清。而您只要集中精神用心写作,就能使文章与造化浑融,语出天成。我屡次标举自己的诗风与你相似,你也表示赞同。自诡:责成、督促自己。凝神: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元气:泛指宇宙自然之气,这里即指自然。屡:经常;屡次,多次。
  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我们相会在西湖幽静的古墙之下,尽情谈论诗词一直到深夜。世间有很多庸庸碌碌之辈,他们既不知道将来的事也比不上同时代的杰出的人。曲:指僻静幽深之处。墙阴:墙的阴暗之处,墙影下。见谓:被说成;被称作。公等:平庸的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来者:将来的人或事。《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乾坤虽大知者少,君不见古人拙处今人巧。我徂山林口挂壁,如君合救狂澜倒——天地虽大,而真正像你这样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却不多,古人的朴直之处已经被现在的人转为机巧的诈变了。我可以走向山林,隐退江湖,默不作声,而像你这样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却应该极力挽救这样的不良之风。乾坤:天地。知者:有见识、有智慧的人。知,通“智”。徂(cú):去,往。挂壁:挂在壁上。比喻搁置,暂不使用。合:应当;应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狂澜:原指汹涌澎湃的波浪,常用于比喻剧烈的社会变动。在此指诗词创作上的不正之风。
  石渠春水绿泱泱,阁下无人白日长。万里江湖入归梦,子云不愿校书郎——石渠阁下春水幽深,平父虽担任校书郎却倍感寂寞无聊,时时不忘离开京城,回归家乡。石渠:阁名。《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石渠阁是西汉皇室藏书的地方,因平父曾任校书郎,校理皇家图书,所以用此典。泱泱:形容水既深且广的样子。《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子云:西汉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王莽在位时杨雄曾校书于天禄阁,所以这里用子云借指平父。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平父你由九华山经梅根河,只需半日的水路便可以到达秋浦了。我没有做官,但幸好有千岩老人这样的诗友,我的生活才不会孤独无聊。九华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县,宋时属池州。《读史方舆纪要》载:“(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山有九峰如莲华,唐李白游此,改今名。”梅根: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读史方舆纪要》载:“(梅根河在池州府)东四十五里。其源一出九华山,泻于五溪桥,过黄屯,至府东四十里之斗龙山,沿流至府东五十五里之五埠河;一出太婆山,泻马衙桥,绕龙潭,与九华之流合,交于双河,又北达大江。”六条察吏:汉代刺史颁布了六条巡察诏条,以考察官吏。安用:何用。千岩: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这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惜别之情,而是主要表现二人的君子之交。诗的前四句叙写诗人与平父相闻、相识的过程,接着便用大段的篇幅来表现相交的过程和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此诗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这一部分,诗人在叙述二人交往时选取了“论诗”这一特别的角度,阐述了二人的创作主张,流露了二人的创作风格,突出了平父这个才思敏捷、志趣高雅、满腹经纶的诗人形象,同时通过对古今的谈论,使诗人与平父都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从“石渠春水绿泱泱”到诗末,白石用清淡的笔调不着痕迹地写出了与平父的相知之情,表达了对好友的祝愿和鼓励,也写出了诗人对布衣生活的自得。最后一句“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与全文联系并不紧凑,突然引入“千岩”,给人突兀无措之感,可谓全诗之败笔,也让白石有了自夸自怜之嫌。
  契丹歌
  姜夔在题目下自注:“都下闻萧总管自说其风土如此。”都下指南宋京都杭州,萧总管指原金国大将萧鹧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人大举南侵,不久萧鹧巴降宋,因其做过忠州团练使,负责一方军事,所以称他为总管。萧总管在杭州与姜夔相识,这首诗就是根据他的所说而作的。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鞲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契丹民族住在大漠里,以结实的车马作为交通工具,络绎不绝。春天到来,万物萌发,草色万里,百花绽放。契丹: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游牧于辽河滦河上游,鲜卑族后裔。916年阿保机建立政权,国号契丹,947年其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占据今辽宁及河北北部,成为北宋的强敌。辽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于宋金夹击下灭亡。云沙:指沙漠。耆车如水马如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热闹繁华的景象。《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耆(qí)车,构造坚固的车。耆,强。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他们一整个春天都赶着车在外放牧,住在温暖的毡帐里,男女老少唱歌跳舞,好不自在。大胡:年长的契丹人。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统称为五胡。契丹是鲜卑的后裔,因其在东部所以又称东胡。浪荡:到处游荡。这里指在外游牧。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穹隆形状的毡帐。障:遮挡。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宽广的沙原上细草柔软、天鹅丰满,契丹人一大早骑着千匹骏马打围捕猎。皂旗高举,契丹人渐渐缩小包围圈,受惊的天鹅像旋风一样凌空而去。平沙:指平坦广阔的沙漠。天鹅:鸟类的一种,即鹄,全身白色,形状像鹅而体形较大。天鹅生活在海滨或湖边,喜吃植物和昆虫,在冬去春来之际从南方飞往漠北。骑(qí):骑的马。打围:打猎。这样的打猎方式需要多人合围猎物,所以称为打围。皂旗:黑旗。低昂:偏义复词,偏义于“昂”。羊角:指旋风。《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海东健鹘健如许,鞲上风生看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猛雕猎鹰如此矫健,站在臂鞲之上突然像风一样飞上空中。契丹人为了追捕天鹅不知跑了多远,忽然看见天鹅的羽毛纷纷飘落,终于射中了!海东:即海东青,一种凶猛而珍贵的雕,产于黑龙江下游附近。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卷下载:“鸷禽来自海东,唯青鵁最嘉,故号海东青。”鹘(hú):鸟类的一种,也叫隼,鹰中最小的一种,翅膀窄而尖,飞得很快,善于袭击其它鸟类。杜甫《义鹘行》:“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如许:像这样。鞲(ɡōu):革制臂套,出猎时戴在手臂上,鹰站于此。划见:忽然看见。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诗:“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品评天鹅的美味,那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了,所以契丹人年年都会被国王驱遣到辽东海滨猎捕天鹅。最先射下天鹅的人会被赏赐黄金百两,他的猎物也会被使官送到皇宫呈给君王。平章:品评。海上:指辽东海滨。天使:天子的使者。这里指契丹王派来监督打猎的人。贤王庐:在此指契丹国王的宫廷。贤王,有德行的君主。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天鹅非常矫健,仿佛是铁做的翅膀,那些无能的猎手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而射不下来。打开天鹅的肚子会惊奇地发现里面有新鲜的姜,原来那是天鹅前一夜在江南吞下的食物。射生:射杀禽兽。惊怪:惊讶奇怪。元:同“原”。经宿食:隔夜的食物。
  这首诗在姜夔作品中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它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顺畅流利地表现了契丹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了契丹人的能歌善舞、勇敢勤劳、矫健尚武。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言:“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多见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极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如用此语评价这首《契丹歌》当为中肯之言了。诗的开篇先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风情万种的大漠春光,白云、黄沙、绿草、红花……缤纷绚丽,车水马龙;接着描绘了一幅契丹男女老少到处游牧、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的场面;然后诗人把重点放在了对契丹人打猎场面的细致的描写上,用猎人、猎鹰与天鹅的激烈冲突和鹰、雕的凶猛来表现契丹人的矫健和尚武;最后四句用天鹅腹中的生姜来表现天鹅的善于飞翔,又用天鹅的善于飞翔来表现捕猎的不易,用捕猎的不易来表现契丹人的骁勇,真是精彩新奇、独具匠心。全诗开篇景象繁忙而欢快,色彩纷呈;中间部分节奏紧张,壮怀激烈;结尾处又自出新裁,不同凡响,是姜夔诗作中的优秀之作。其中在歌颂契丹人的同时又流露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是不多见的。对此诗,撇开文学艺术的一面不谈,其中姜夔对猎杀天鹅场面的描写就极富有史料价值,同时它作为一篇记录、描绘、歌颂少数民族辛勤劳动的诗歌,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拜谒杨万里,万里许其文工,便以诗《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送往见范成大,原诗曰:“钓璜英气横白蜺,咳唾珠玉皆新诗。江山愁诉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青鞋布袜软红尘,千诗只博一字贫。吾友彝陵萧太守,逢人说项不离口。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索璠。翻然欲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姜夔的这首诗便是按照杨万里原诗原韵原字及次序而和的诗,题目中的次韵便是此意,其中“诚斋”是杨万里的号,“石湖”是范成大的号,“长句”指七言古体诗。
  客来读赋作雌,平生未闻衡说诗。
  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
  韵高落落悬清月,铿锵妙语春冰裂。
  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
  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
  只今击节乌栖曲,不愧当年贺鉴湖。
  客来读赋作雌蜺,平生未闻衡说诗。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见到诚斋之后,我们便成为了知己,他渊博的学识对我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虽然在朝为官,却毫无心机,向往闲适的隐逸生活。客:姜夔自称。雌蜺(ní):当彩虹有两个环时,内环色彩鲜艳的为雄,称之为虹;外环色彩暗淡的为雌,称之为蜺,即霓。南朝梁沈约《郊居赋》有:“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六朝时一般把“蜺”读为平声,而“雌蜺”中的“蜺”应读为入声,王筠读沈约《郊居赋》时把这一字读得准确无误,沈约很高兴,认为遇见了知音。衡说诗:西汉的匡衡很善于讲说《诗经》,当时诸儒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这里把杨万里比作匡衡,谓其学问渊博。省(shěnɡ)中诗人:指杨万里在朝为官。省中,宫禁之中。李善注引《魏武集》:“荀欣等曰:'汉制,王所居曰禁中,诸公所居曰省中。’”这一年杨万里迁秘书少监,在秘书省做官。狎(xiá)鸥:意指隐逸。据《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鸥”。心无机:没有心计。
  韵高落落悬清月,铿锵妙语春冰裂。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诚斋诗作气韵高雅,如明月高悬,音节亦是美妙绝伦,如春冰开裂般清脆悦耳。自从在临安认识了他,我便深深感叹国中再也没有更精彩的诗歌了。韵高:指杨万里诗作气韵高雅。落落:卓越;优秀;高超。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铿(kēnɡ)锵(qiānɡ):形容作品读起来流畅有力。长安: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子云:西汉文学家杨雄字子云。这里借杨雄来指杨万里。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都城。今为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白雪:原为古琴曲名,相传是春秋时期晋人师旷所作,后来借此喻指高雅的诗词。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范成大潇洒自然、思想超拔,他有诚斋这样的朋友就不会感到贫乏无味了,他对诚斋的诗作是大加称赞的。范公:指范成大。萧爽:潇洒自然。思出尘:思想不凡。客:朋友。指杨万里。渠:他。堂堂:形容宏大、盛大。五字作城守:指范成大的诗写得好。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五言长城”,意思是他人难以胜过。后常用“五言长城”称赞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平章:品评。劲敌:强大有力的对手或敌人。这里指对手。君:指杨万里。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只今击节乌栖曲,不愧当年贺鉴湖——范成大、杨万里二人的诗作高妙非凡,超越众人,胸中都有瑾瑜之才。杨万里的诗篇受到像李白《乌栖曲》式的高度赞扬,范成大不愧是当年的贺知章呀。万夫:万人、众人。鲁(yú):鲁国的美玉。这里指诗作。击节:打拍子,表示赞扬。乌栖曲:乐府曲调名。唐代诗人贺知章读了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哭鬼神矣。”贺鉴湖:指唐代诗人贺知章。
  此诗是为和杨万里的《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而作,表现了姜夔对范成大、杨万里两位诗人的敬重之情和得以相识的兴奋心理。诗的前八句称赞了杨万里的博学、诗才和纯洁的隐逸之心;“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既写出了范成大的思想超拔、杨万里的多才强识,也暗示了两人令人羡慕的文字友谊;“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则是重点表现了范、杨二人在文学上的共同点,和惺惺相惜之情;“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极力赞扬二人诗法超群,流露了无限的敬仰和推崇之情;最后借用李白和贺知章的典故结束全篇,含蓄深刻,照应了全篇。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有七处用典。在诗词中运用典故,虽自古有之,但以宋人为最盛,其中原因很复杂,众说纷纭,而有两点却是得到共识的:一是宋代文人都比较有学问,都是多才多艺的大学问家;二是宋代诗坛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最甚,而江西诗派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姜夔是南宋精通书、乐、诗、词等艺术的一大家,他是从江西诗派走出来而步入晚唐的,“善于用典”这一特征,对于姜夔来说也不例外,他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切,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这可以说是姜夔对于用典艺术的经验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他所应用的典故虽不能完全做到这几点,但也算得上是“技法精妙”了。此诗中“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两句,一句用一典,两句形成对偶,语意贯通,自然流畅,即使不能称为姜夔用典艺术的代表之例,也足可以让后人学习效仿的了。
  同朴翁登卧龙山
  朴翁即姜夔的好友葛天民,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葛天民字无怀,后为僧,名义銛,字朴翁。其后返服居西湖上,一时所交皆胜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客居浙江绍兴时曾与他同游卧龙山,此诗就作于这个时候。卧龙山在浙江绍兴一带,《宝庆会稽续志》:“按元微之《州宅》诗序:州之子城,因种山之势,盘绕回抱,若卧龙形,故取以为名。”春秋时越大夫文种助越王灭吴后被越王所杀,葬于卧龙山,故卧龙山又名种山。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卧龙山曲折地盘绕在广阔的平原之上,青翠的山腰上矗立着檐际飞扬的楼阁。龙尾:指卧龙山。檐牙:房檐边际向外翘出,形状如牙的部分。翠微:指青葱的的山色。李白有诗《赠秋浦柳少府》:“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远望卧龙山峰,那一片青葱深深地吸引着我;休憩在阴凉的树荫下,便感觉到春天已经远去。怜:爱惜。坐树:坐在树下休息。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时所经过的那条路已经被荒草所覆盖,自由翱翔的鸥鸟也忘却了越国逐鹿中原的机心,一点儿也不怕生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中午吹来的阵阵凉风让松树也跟着摇摆,洁白的飞鸟、毫无机心的僧人,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白羽:指鸥鸟的羽毛。禅衣:因朴翁曾出家为僧,所以这样说。
  这是一首触景感怀之作。全诗都描写卧龙山的美景。首联描写卧龙山的整体风貌:曲折的山脉盘旋于平原之上,碧绿的半山腰有亭台楼阁矗立于此。颔联描写的是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重点放在了一个“绿”字上,突出了夏季葱绿之景。颈联借景抒怀:前尘往事在无尽的宇宙时空面前显得渺小而苍白,流露了对历史和时事的感喟。尾联以动写静,突出了山中的幽静、祥和,并用白羽的纯洁对应禅衣的无机之心,使此中诗情画意更富有空空之感,整个卧龙山在诗人笔下如出水芙蓉般洁净无华,似世外桃园般美妙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4 14:59 , Processed in 0.1094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