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鹅凰春雨 于 2024-10-30 21:33 编辑
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龙导尾街区牌坊楹联征集活动
广州市龙凤街道位于海珠区西北部,总面积2.38平方公里,下设19个社区。龙凤街道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氏宗祠,还有冯家大院、太古仓、大阪仓、遯庐等40多个文物点与历史建筑。 近年来,龙凤街道立足“千年文脉”“英雄故里”“工业旧镇”特色资源禀赋,围绕“文要特、商要高、旅要精”三个方面精心谋划,出版发行人文历史专著《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发布《龙凤飞起来》地区形象宣传歌曲和MV,将龙凤街打造成为匠心独运的“滨水新区”“活力老街”。目前,龙凤街道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城区环境品质日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传承岭南文化特色,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吸引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龙导尾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共同为海珠区的历史文化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龙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广东楹联学会、广州日报区域新闻部,共同举办龙导尾历史文化街区(兴隆里、龙导通津北、太喜里、龙和里、鹤鸣二巷、积善里)六座牌坊楹联征集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单位 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 广州市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主办单位 中共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工作委员会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龙凤街道办事处 三、承办单位 广东楹联学会 广州日报区域新闻部 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四、支持单位 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商会
五、投稿要求 作者从龙导尾历史文化街区的六条街巷(兴隆里、龙导通津北、太喜里、龙和里、鹤鸣二巷、积善里)中自选三至五条街巷投稿,每条街巷只能投稿一副。来稿要求切合所对应街巷的名称(以凤顶、魁斗、蝉联、汤网、鸿爪等等的嵌字格创作为佳),具有龙导尾街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符合《联律通则》,用词典雅,对仗工稳,声韵协调。每座牌坊要求联语字数每比为7-9个字,采用平水韵,运用到历史事件和典故请用简单文字说明。有关龙导尾资料,作者可参阅《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或在网上参考相关资料。 六、征稿截止时间 投稿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10日止。 七、征稿对象 国内外楹联爱好者。 八、评选方式 活动主办方邀请广东楹联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评委会,在征稿结束后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最终结果由评委会综合评定。与本次楹联征集活动评审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的作品不能获得奖项。 九、奖励方式 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2000元 三等奖3名,每名奖金1000元 优秀奖20名,每名奖金300元 十、特别声明 1.投稿后被评选为获奖作品的,使用版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2.作品一经确定入选,即视为投稿人同意活动主办方永久、不受地域限制地使用该作品,主办方有权采取任何方式对参赛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使用,且无须再另计稿酬。 3.投稿作品需注明投稿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详细的通信地址。作品获奖后,将有专人联系,届时请配合提供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用于奖励发放。 4.投稿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未经发表过的作品。作品内容健康、合法。投稿作品不能存在抄袭、借用等侵犯他人权益的问题。若发生侵权行为,一经发现立刻取消获奖资格,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作品提供者承担。 5.每位作者每条街巷的牌坊限投稿一副,总投稿最少三副,最多五副。投稿少于三副的稿件作废,多于五副的取前五副。限一次性投稿,不接受重复投稿和修改。不同牌坊的楹联作品可重复中奖,但同一作者等级奖只能获取一项。 6.投稿作品以投稿平台方式递交。若不同作者的作品内容相同,以第一时间收到的为准。来稿统一通过官方页面发送:
龙导扬古韵 联咏诉今情 https://hd.nxhudong.com/qiu23/24_10gzgjdzj/
7.本次楹联征集活动的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投稿人参与投稿即视为认可本启事内容、评选要求和结果。
中共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工作委员会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龙凤街道办事处 2024年10月30日
附: 龙凤街道简介 一、基本情况 龙凤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北部,面积2.38平方公里,下设1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9.7万人。辖内共有文物16处,历史建筑31处。 近年来,龙凤街道立足“千年文脉”“英雄故里”“工业旧镇”特色资源禀赋,围绕“文要特、商要高、旅要精”三个方面精心谋划,将龙凤街打造成为匠心独运的“滨水新区”“活力老街”。聚焦太古仓滨水特色消费集聚区和二龙片区整治提升,建设“一带一圈一区”(龙凤滨水经济带、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二龙片区岭南风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力争打造成为海珠文商旅融合圈发展的典范样板。 二、重点工作情况 (一)推动老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同步推动金沙路、太古仓、二龙片区一带提质升级,为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建设赋能加码。采用“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公众参与”模式完成龙凤街道老旧物业改造、蛟腾小区微改造,与金沙路-太古仓区域进一步形成和谐整体风貌,实现文商旅融合圈提质升级与周边环境改造“同频共振”。打造二龙片区岭南风格高品质生活区,推进龙骧大街、邓世昌小学片区微改造,与片区内邓世昌纪念馆、将军庙、状元井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形成统一风貌,进一步保护和延续传统街巷格局。 (二)做活营商环境“水文章”。将龙凤滨水经济带的工控科创大厦、中船汇、太古仓串珠成链,全力推进工控科创大厦招商引资,深化中船合作示范区建设。目前太古仓复建区已建设有7幢商业独栋(含连廊)及商业裙楼、3层地下室、900个车位,正进行装修装饰工程,开设太古仓壹号艺术展厅,定期推出不同主题展览、艺术活动等方式,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机构等聚集。 (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打造毓秀阁、同心阁、幸福阁、海珠西部党校、新民大街党建文化长廊等党员群众身边教育服务阵地矩阵。深化“毓秀龙凤”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出版发行人文历史专著《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发布《龙凤飞起来》地区形象宣传歌曲和MV,发布《龙凤街文商旅百景图》,充分展示龙凤街本地文化底蕴,打造兼具岭南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文化轴带”。 三、龙导尾历史 “龙导尾”这一地名源于“龙尾道”。在《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一书中,记载五代十国时,南汉王在海珠(河南)岛上建行宫,并效仿唐朝长安的体制,修建一条皇帝专用祭祀通道通往南郊坛(现邓世昌纪念馆东南面)。“从坛上北望,宛如龙尾垂地”,故时人称之为“龙尾道”。后来南汉行宫逐渐变成民居,但龙尾道名称却沿袭下来。清初时有人把“道”字误写为“导”,后又误称为“龙导尾”。由此习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