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流水的花灯抒情版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3 10:45
标题: 流水的花灯抒情版
<P><FONT face=宋体 size=5>三千里外客中客,廿四桥头身外身,流水淌鱼愁,一灯燃起青丝夜</FONT>
<P><FONT face=宋体 size=5>我笑卿从我处痴,卿嗔我自卿时醉,乌蓬摇月碎,袖手簪来左岸花</FONT>
<p>[attach]26143[/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 10:46:30编辑过]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3 10:51
<P><FONT size=5>流水的花灯咏物版</FONT></P><P><FONT size=5>情如流水一生涯,几处小桥,几处乌蓬,不见诗眉弯入夜
愿有相逢时契阔,依然明月,依然红鲤,便将心事笑成灰
</P></FONT>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08-11-3 11:50
很新颖,学习~
作者: 恋水怡红 时间: 2008-11-3 12:28
踏遍斜阳便识花……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水中央 时间: 2008-11-3 13:18
柔情似水的联!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8-11-3 13:25
很浪漫的联~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3 13:43
<P><FONT size=5>我笑卿从我处痴,卿嗔我自卿时醉</FONT></P>[em02][em02]
作者: 倚剑长天 时间: 2008-11-3 14:43
<P><FONT size=4>我来好好读过了!</FONT></P><P><FONT size=4>莫名的心动!</FONT></P>
作者: 玄降 时间: 2008-11-3 15:18
<P><FONT size=4>我来好好看后!</FONT></P><P><FONT size=4>不是莫名的心痛!</FONT></P>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08-11-3 17:06
<P>最好是题在图上</P>
<P>[attach]26157[/attach]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 17:24:15编辑过]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8-11-3 19:06
欣赏第一联的前两分句。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4 08:41
谢谢大家的鼓励哈,里人的图好,就是字体能清晰些会更好)
作者: 美人浇 时间: 2008-11-4 08:51
<P>喜欢!</P>[em10][em10][em10]
作者: 可儿 时间: 2008-11-4 10:15
<P><FONT size=3>一直以来我都想说我的想法,又总犹豫,怕破坏了很多人的兴致</FONT></P><P><FONT size=3>对联和现代诗的手法应该是有区别的。虽然我没研究过现代诗,读的也不多,但就读过的诗而看,那种感觉就和雾里看花一样,不需要真切,不需要严谨的逻辑,只要那种朦胧的意境,那种似有还无的感觉。</FONT></P><P><FONT size=3>对联也有意境,但对联的文字和句式,更讲究合理,通达,逻辑,这应该是它区别于现代诗的地方。</FONT></P><P><FONT size=3>例如这些联:“</FONT></P><P><FONT size=3>夜闻寒山寺,敲醒三千大梦,谁是谁身,云为云意
诗盼鲤鱼舟,携来十里红妆,你泊你醉,我望我痴</FONT></P><P><FONT size=3>诗从张继后而来,履径中红叶,月下唐风,百丈江潮千丈势
我在枫桥头已醉,忘前梦今生,轻舟短橹,一声钟鼓两声云</FONT></P><DIV><FONT size=3>桃花岛
深深吻醉千花瓣,自绝诗里红尘,萧孔一吹襟抱竖
落落笑飞万里云,大快人间障眼,马蹄四踏海潮低</FONT></DIV><P><FONT size=3>其中的“你泊你醉,我望我痴。一声钟鼓两声云”,包括之前引起很多争论的“流云切切”等等。我不否认它传递出某种讯息,但这种表达方式,脱胎于现代诗歌,而又试图以古典的文体表述,其结果就是不伦不类。“萧孔一吹襟抱竖”,襟抱是胸襟,胸怀的意思,你可以拓开,可以宽,可以舒,但说它“竖”就不合理。</FONT></P><P><FONT size=3>三少很多这样句子,没专门收集,只顺手拿了最近的几个例子。</FONT></P><P><FONT size=3>和三少个人没有成见,对他的认真执着甚至很欣赏,也很怕这样说了后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毕竟还是有不少人欣赏这样的表达,但就我的角度,我觉得不管哪种语言入联,都起码要通顺,逻辑,合理。这和水平高低手法都无关,这是对联对语言最起码的要求。</FONT></P>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8-11-4 10:20
鼓励并不是支持三少完全脱离早年在对联创作中已获得的成绩而专辟新路,最近一段关注三少的联,觉得走向有些不太对味,大部分作品是古代句式和现代句式的纠缠,这样的碰撞,不会是火花,慎之。创新和发展是各个领域的必然趋势,对联也一样,但创新和发展不能弃根基于不管不顾,那样不会走得更远。但愿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而不是追求的目标。
作者: 非儿 时间: 2008-11-4 12:58
不见诗眉弯入夜[em23][em23][em23]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08-11-4 14:20
这样坦诚相见最好,可儿和寒天两位老师说的有道理,三少老师说的也有道理,毕竟现在还在探索,学术是需要争鸣的,这样的氛围很好,不像有些帖子不是“对联不对人”,而是“对人不对联”,谩骂一片,甚至互相诋毁。这儿的氛围很融洽,大家可以进一步去探讨,是为了楹联的未来而去探讨,也好让我们这些学生,在各位老师的探讨中学到真正的东西,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4 15:32
<P><FONT size=3>这次真要拍双方马屁了:)</FONT></P><P><FONT size=3>支持可儿,同样支持三少爷![em17]</FONT></P><P><FONT size=3>支持可儿:<FONT color=#cc3333>不管哪种语言入联,都起码要通顺,逻辑,合理。这和水平高低手法都无关,这是对联对语言最起码的要求。</FONT></FONT></P><P><FONT size=3>支持三少爷:这一步,三少爷不走,以后一定会有人走的。但是,如何走好、走稳呢?</FONT></P><P><FONT size=3>可儿是当头棒喝了。:)</FONT></P>
作者: 云卷 时间: 2008-11-4 17:02
<P><FONT size=3>也来说说看法:</FONT></P><P><FONT size=3>对联从起源来看,应是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现代诗(也没研究过)或许可以入联,但它其中一些手法,比如跳跃、剪接等等,可以说是不太适合对联的凝练、直切、雅正、逻辑的行文特点的,至于到底这条路能否行通,这里不作主要讨论。</FONT></P><P><FONT size=3>从语言风格来看,对联是融合了律诗、词赋、骈文、古文特点复合而成的独立文体,当然还有以古今口语入联的俚语联和白话联。对联确实不是僵化的文学,在声律、对仗等多方面联人们都在做有益的尝试,力争不以禁锢人的思想、更有益于表达的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发展,行文符合思维逻辑、语言符合表达习惯,简单说就是文从字顺,这点应该是起码的要求。</FONT></P><P><FONT size=3>三少的尝试要说不对的,主要的是联中的一些句子单纯追求险奇怪,而违背了语言基本的表达要求。比如可儿提到的:萧孔一吹襟抱竖,不通就是不通,不应用漫无边际的想象来完善文字本身无法传递的意象;而:“谁是谁身,云为云意;你泊你醉,我望我痴。”也几不成联语,如随意组合、不顾文法的呓语。</FONT></P><P><FONT size=3>如说重了,请三少见谅,个人希望这种表达方式不要泛滥下去。</FONT></P>
作者: 绿泡泡 时间: 2008-11-4 1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4 17:50
嗯,三少的联婉约至极,缱绻至极,清新的比画面还要有诗意,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有些突破的手法和文字也能别开天地,可儿提出的几个例子,如果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记忆中有时候有些用词还是有明显的基本错误的,并且已经不是一例两例的问题。这好比自己有了一幅精美的刺绣,却留下了一块不净的污点,实在可惜!即然大家都来说这个,我就“落井下石”一下,切莫过犹不及。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4 20:52
<P>刚知道九儿的事情,交流的心情没有了,找了句:</P><P>有则改之,无则加勉。</P><P>谢谢朋友们的建议。</P>[em03]
作者: 倚剑长天 时间: 2008-11-4 22:40
<P><FONT size=4></FONT> </P><P><FONT size=4>关心三少的朋友们是真诚的;三少的执着和付出值得大家尊重!</FONT></P>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4 22:51
<P><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UploadFile/2008-11/200811317247784.jpg" border=0></P>
<P><FONT face=宋体 color=#dd2248 size=6>依然明月</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dd2248 size=6>永远心灯</FONT></P>
作者: 伊荭 时间: 2008-11-5 11:38
<P><FONT size=4>更加钦佩三少老师!</FONT></P><P><FONT size=4>三少老师拥有正直的联品和宽广的胸襟,才能交到能够这样坦诚相对,肺腑直言的朋友!为三少老师感到欣慰!更为老师一直以来在对联道路上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深深感动!</FONT> </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作者: 微澜 时间: 2008-11-5 12:02
<P>同意楼上的说法。</P>
<P>再加一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第一次拿起螃蟹来一定会有吃得不太利索的地方。一棵幼苗先不要连根拔起,且让它长长看~~不知不觉加了两句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12:14:44编辑过]
作者: 可儿 时间: 2008-11-5 15:02
<FONT size=3><P>用白话或者说现代诗样的语言入联,早就有人在用了,三少不是第一个,这个不存在尝试和探索的问题。对于这些,只要他的表达清晰流畅逻辑,我们还是能接受的。</P><P><FONT size=3>我们的问题,是所使用的语言本身。</FONT></P><P>而且语言符合不符合逻辑,符合不符合语言习惯,符合不符合思维习惯,这是个瞬间的判断,不需要时间。</P></FONT>
作者: 凭栏小眺 时间: 2008-11-5 15:36
<P><FONT size=5>我笑卿从我处痴,卿嗔我自卿时醉</FONT><FONT size=4> 超级喜欢这两句</FONT>[em17]</P><P><FONT size=4>我是对联学堂的小小小小小学生,没有资格参与前面老师们的讨论,不过,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个人非常喜欢三少老师的对联新风格,可以表达以前对联难以表达的一些感觉又不失对联的韵味。至于个别字词的使用,我一直认为诗、词、联的词意、词性可以宽,宽到只要能让人理解就行,而不必拘于字词本身的含义。眺一己之见,各位老师莫怪</FONT></P>[em04]
作者: 水中央 时间: 2008-11-5 15:48
<FONT size=4><P><FONT size=3>对联和现代诗的手法应该是有区别的。虽然我没研究过现代诗,读的也不多,但就读过的诗而看,那种感觉就和雾里看花一样,不需要真切,不需要严谨的逻辑,只要那种朦胧的意境,那种似有还无的感觉。</FONT></P><P><FONT size=3>对联也有意境,但对联的文字和句式,更讲究合理,通达,逻辑,这应该是它区别于现代诗的地方。</FONT></P><P><FONT size=3>我比较喜欢现代诗,也读了不少,我感觉可儿老师说得偏颇了,现代诗并不是都是雾里看花的感觉,只是风格不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有很注重严谨的逻辑的,本来对联也是从诗 赋里慢慢演化来的,现代诗也是诗的一种是文学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可儿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现代诗的问题。当然我也赞成"我觉得不管哪种语言入联,都起码要通顺,逻辑,合理。这和水平高低手法都无关,这是对联对语言最起码的要求。"这句话,但不要和现代诗连在一起,本来三少的现代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而是联和诗的扩展。</FONT></P><P><FONT size=3>三少的联很优美,在联都里可算是一家了!
</P></FONT></FONT>
作者: 海岳 时间: 2008-11-5 18:16
<P>看到了这个帖子。三少比以前更宽容了。咱也跟着搀乎几句,一点感想。</P><P>首先说风格,有独特风格的联让人记忆深刻。比如苍狼书生的联旷远而深邃,哪咤的联用字狠而准,等等。三少的联咱也喜欢读,很清新而别致,与众不同。这让我想到了,也许不同风格的联会有不同用处吧?因为所谓的楹联,一为挂门上的,一为对对子,挂在门楹上的联应当各有用处,且较严格些,而对对子则口头上也能来,而且涵盖的更广,言情抒志、打情骂俏与谐趣等等。当然,我并不是说三少风格联是对对子,相反,这种兼容并蓄且有所创新的联,好象很有现代浪漫的感觉,或者有朦胧的美感。应当会有不少人喜欢的。所以我觉得风格不是问题,只要得当,也许能另出一番天地也未为可知呢。</P><P>再说传统与继承的问题。其实我做梦都曾想过,如果自己的联能有所突破创新,独树一帜多好呵,可是醒了后,写联时,还是不能得心应手,感觉文字的功底不够,尤其是古典文学基础。我就又将自己拉回现实。很喜欢读一些古联的白话联,平常语,朴实却深刻,想必是基于深厚的功底而生的返朴归真吧,不过无论文字功底怎样,写联还是要有感情或者是悟性的,要将眼前景或心底突发的思想火花用最能让人接受并吸收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生活是必需的,感觉三少对事物的理解感悟特别有深度,有些想法匪夷所思却又合情理。这里的“传统”,也许有人会理解为单纯的“对联传统”,也许会有人认为可以绕过传统对联,而从其他各种文学的传统精华中吸取融汇就行了。这个真叫人迷惑,咱也不知道可否。不过我想,如果能追溯对联本身的源头,先从头开始学习领会,大概总是有好处的。</P><P>对联最终往何处发展?是逐渐现代化还是多种形式并存?不知道,当然,哪种形式的对联能够生存长久也许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是谈对联国粹继承发展的大道理了)。</P>
作者: 空空道人 时间: 2008-11-5 19:37
<P>我今年上半年提出过几点意见,说联都的联越来越难懂。主要是因为词汇的运用上极不规范。有些联看似很漂亮,但仔细品,却象说梦话。联都有大批初学者,而工部又是联都对联创作的窗口,我们自己可以走火入魔,但大批的追随者,却容易误入歧途。我发现很多刚刚会写联的人都开始说起梦话来了,这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文字语言是几千年渐进发展而来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一朝一夕可以改革创新的。联都要扛什么旗,走什么路?总得有个方向,不能热闹了就好。</P>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8-11-5 21:31
<FONT size=3>我这人的脾气,要么不做,要么就尽量做好。主持成联版近两周了,在众多联友的配合、支持下,各方面均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欣慰的。对于成联版的管理,我所持的态度是集思广益,包容百家,推出精品,引导主流。这不是我一人一力能做到,也不是论坛的这几位版主就能拿下的,需要众多老师、联家和联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也在积极地以这个思路开始运作,请到了不少老师参与成联版的指导工作,这是集思广益走的第一步。下面我想谈谈包容百家,一个论坛,或者说一个版块,有争鸣是好事,正常的讨论有助于讨论双方以及读者的提高。但是,包容是以求大同存小异为基础的,共同的目的应该是唱响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继承和发扬国粹--楹联文化。说到这里,我就不能不说三少联友的“流水的花灯”现象了。对于三少联友,我一向的印象是极有才华的一位青年联友,对于他一年前的作品也多作赞赏和借鉴学习。但他近期的作品风格大异,欲将古典的优雅端庄同现代的华美缥缈揉合为一,这个探索精神是值得欣赏的,但就目前状况而看,不是我一人也不是某几个人的感觉,他的作品并不是成功,变得比较怪异,令人不知所云。如果仅仅就三少联友一人在这痛苦的创新中挣扎,我也不会说什么,最多和他私下交流。但那种迷离、飘忽,犹如幻觉、梦境般的意境却在误导着一些联友,而且大部分是初入联道的朋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文心雕龙》中有些话很值得去反思:原文就不引用了,大体说下意思:由于作者的思想情趣不同,因而创作手法也各有变化,每个人逐渐都会形成自己的文风,而这需要在正宗的,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承接上迈好步子。但若要脱离根本,厌弃旧有的雅正,从讹滥新奇上取捷径,便会成为穿凿附会的错误现象。考察采用这种错误作法,其实并无奥妙,只是反对正常的做法而已,文辞故意违反正常用法就成了新奇,仿效新奇的方法,大多是颠倒字句,把上面的字放到下面,把中间的词放到外面,把不能连接的词强性组合,这就是新奇的色彩了。雅正的文章,人读来明白,违背文体的文章,则怪诞。熟悉旧体裁的人能够依照正常的写法来驾驭新奇;追求新奇而违背正常写法的人则是飘忽无体。当时,刘勰就说了:“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种追逐新奇的趋势不纠正,那文章的正常体统就败坏了。如无人知此苦心,我也心冷了。(这是来联都几年来发帖一次性打字最多的一次。)</FONT>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5 21:40
<P><FONT size=3>“熟悉旧体裁的人能够依照正常的写法来驾驭新奇”</FONT></P><P><FONT size=3>说了半天就这一句话。</FONT>[em07]</P>
作者: 7荤8素 时间: 2008-11-5 22:30
同意大多数男人的观点(也包括楼上未成年的)[em05]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5 23:00
<P> 楼上的我告你诽谤[em03]</P>
作者: 绿泡泡 时间: 2008-11-5 2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雾霜雪 时间: 2008-11-5 23:19
图联皆精彩,老师的劝诫也语重心长,相得益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23:24:29编辑过]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8-11-5 23: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绿泡泡</I>在2008-11-5 23:00:37的发言:</B>
<P><FONT color=#ff0000><B> </B></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哦!看出点端倪了,原来是十大门派擂台赛赛场(二)搬这里来了.哈哈!再一次感觉到游牧的强大,独霸联林,指日可待!!</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 千万别说男人和女人,这还是一场门派之争吧.</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 还是欣赏寒天老师,您的建议很中肯.有大家风范!!</FONT></P></DIV>
<P>如果这位联友定位在是门派之争,我没话可说了,谢谢你关心这儿,告辞。</P>
作者: 且邀云伫 时间: 2008-11-5 23:35
标题: 流水的花灯抒情版
<FONT size=4>关注此贴,思考学习中,为所有的老师上茶</FONT>[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23:36:59编辑过]
作者: 可儿 时间: 2008-11-5 23:51
<P><FONT size=3>我也很无语</FONT></P>
<P><FONT size=3>我很想删除我之前的那些话,那些我考虑再三才贴出来的话。</FONT></P>
<P><FONT size=3>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吧</FONT></P>
<P><FONT size=3>这样风气,我对成联版很没信心。有人含糊其辞,有人袖手旁观,有人两面讨好,有人冷嘲热讽</FONT></P>
<P><FONT size=3>师傅告辞的话,我也告辞</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0:08:39编辑过]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8-11-6 00:20
<FONT size=4>大家就联论联,目的都是为了对联水平的提高,因此凡不利于讨论的、有过激言辞的帖子,我就删除了,刚才删了3贴,特别说明一下~</FONT>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6 02:13
<P><FONT size=3>现代诗也有很多的流派,即使是朦胧诗,也不一定就是不通的诗。</FONT></P><P><FONT size=3>云,</FONT></P><P><FONT size=3>一巴掌碾碎了,</FONT></P><P><FONT size=3>徘徊在咖啡里,我曾经错过的</FONT></P><P><FONT size=3>干瘪守望......</FONT></P><P><FONT size=3>挽不回,那死去的</FONT></P><P><FONT size=3>香。</FONT></P><P><FONT size=3>类似于这样的诗,早已经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理由就和大家说的一样。现在时髦的非主流,也是夸的夸,骂的骂。</FONT></P><P><FONT size=3>夸张和想象,是在即定的合理的逻辑关系上的延伸与放大,而不能脱离合理的逻辑关系。否则,只是一种扭曲的写意,荒诞的联想。</FONT></P><P><FONT size=3>但是,只要符合了逻辑,这种写意的确是非常唯美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FONT></P><P><FONT size=3>寒天老师说的好:欲将古典的优雅端庄同现代的华美缥缈揉合为一,这个探索精神是值得欣赏的,但就目前状况而看,变得比较怪异,令人不知所云。</FONT></P><P><FONT size=3>不是吃螃蟹的问题,是无论左手写字、右手写字,写的必须是大家能够辨认的正确的字的问题。即便写的是篆体或者是玛雅文,也不见得错在别人不懂。</FONT></P><P><FONT size=3>相信三少爷会铭记大家的苦心和善意,将古典的优雅端庄同现代的华美缥缈揉合的越来越好。两者间不是水火不融,只需要合理的角度来融合。</FONT></P><P><FONT size=3>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可以有萨克斯的《茉莉花》,可以有结合京剧的《北京一夜》。所以,三少爷应该是能够大有所为的。只不过要注意,不能有悲情版的《花好月圆》,不能有嬉皮风格的《梁祝》。</FONT></P>
作者: 兰心蕙质 时间: 2008-11-6 03:37
<P><FONT size=4>我喜欢比较正统的联,也同样喜欢具有现代感的联。从头看过来,好像现在讨论的问题不是创新,而是师父用词的不当,令人费解。</FONT></P>
<P><FONT size=4>我觉得师父某些联的风格与李清照有些相似,如花灯等。当年李清照的词《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FONT></P>
<P><FONT size=4>清照词也被评论为“多生造”,但终究还是那么多人喜欢清照词。我觉得用自己想要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用词不是特别的不合理。</FONT></P>
<P><FONT size=4>关于几位老师说的我也有些体会,乍接触师父的联时很多地方不能理解,我想是自己水平有限,因为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似懂非懂。但师父这种朦胧、缠绵、婉转的风格感染力很强,这也是很难得的,我觉得师父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再结合一下可以精益求精的意见,完美中追求完美。</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3:48:22编辑过]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6 05:5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兰心蕙质</I>在2008-11-6 3:37:00的发言:</B>
<P><FONT size=4>我喜欢比较正统的联,也同样喜欢具有现代感的联。从头看过来,好像现在讨论的问题不是创新,而是师父用词的不当,令人费解。</FONT></P>
<P><FONT size=4>我觉得师父某些联的风格与李清照有些相似,如花灯等。当年李清照的词《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FONT></P>
<P><FONT size=4>清照词也被评论为“多生造”,但终究还是那么多人喜欢清照词。我觉得用自己想要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用词不是特别的不合理。</FONT></P>
<P><FONT size=4>关于几位老师说的我也有些体会,乍接触师父的联时很多地方不能理解,我想是自己水平有限,因为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似懂非懂。但师父这种朦胧、缠绵、婉转的风格感染力很强,这也是很难得的,我觉得师父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再结合一下可以精益求精的意见,完美中追求完美。</FONT></P>
</DIV>
<P>
<P><FONT size=3>恩,不要误会,老师们来讨论,是为了你师傅好,是为了他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中更上一层楼。也许,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一时半刻说不清,但是三少爷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正确的思路。</FONT></P>
<P><FONT size=3>大家都喜欢现代诗一般的语言。艺术的美本来就是千姿百态的,不能去规定哪一个才是美,哪一个不是美。所以,如可儿所说,很早就有人用现代诗之类的语感来作联了。很好啊!没有人指责过什么,都是惬意的去欣赏。</FONT></P>
<P><FONT size=3>三少爷却又不同。不是你师傅用词不当什么的,那个是表面问题。之所以说三少爷是在创新,是说他在表意与造境上,试图突破常规来创建一种“意识流”的联语(抱歉,找不到合适的词来修饰,借用一下。附解释,可见不等同于三少的联语;相通之处,在于绝对的强调“意识”、“意境”,甚至不惜牺牲客观现实)</FONT></P>
<P>——<FONT color=#cc3333>意识流文学</FONT>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这种“随意调度”的本领得自于意识本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P>
<P><FONT size=3>对联却非常强调客观性,主观上的联想也要求符合逻辑关系,不允许扭曲变形。个人感觉这个应该是对联的基本属性,不牵扯到是否“美”的问题,只涉及到是否合理,是否经的起检验。我们首先要承认,扭曲变形的画面未必不美,抽象画对于行家来说很美,“黑客帝国”里扭曲变形的特技效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美!对联呢?对联可以只要美不要一切么?</FONT></P>
<P><FONT size=3>用词方面,对联恰恰提倡破旧出新,用意方面也是如此。李清照的例子很好,“铸语则多生造”,生造不等于违反逻辑而天马行空。“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是生造,却用视觉上的“肥”、“瘦”替换了数量上的“多”、“少”,加以运用拟人手法将花与叶比人,并不违背逻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用如此多的连续叠字来填词,况且用在开篇;此后也不再有(怕指责为模仿)。生造么?寻寻觅觅的行为,引出下面视野中的冷冷清清,再感染到内心的凄凄惨惨戚戚。顺理成章,一丝不苟啊!!这里,李清照也是用了“意识流”,思维一跃而千,更千而万,丝毫不交代包括时空在内其他的一切,只有“我来”、“我看”、“我思”。</FONT></P>
<P><FONT size=3>李清照的笔法与思维跳跃瞬间的立足点,不值得借鉴么?</FONT></P>
<P><FONT size=3>“萧孔一吹襟抱竖”,我能够理解。襟抱除了胸襟,胸怀的意思外,还指代抱负,“襟抱竖”大约是立志的意思了。用了个“竖”替换“立”,却是花哨有余,离题千里了。可以立志,可以竖志么?借鉴的“绿肥红瘦”么?</FONT></P>
<P><FONT size=3>“谁是谁身,云为云意;你泊你醉,我望我痴。”结构是没有问题的。谁是谁身,云为云意,苦苦思索,大概是“你活你的,云想它的”;你泊你醉,我望我痴,也许是由“买醉”而“埋醉”,得来的“泊醉”,望可能是守望。</FONT></P>
<P><FONT size=3>如果说上面的我还可以推敲浮想,那么“一声钟鼓两声云”、“流云切切”我实在想不通了[em06][em06]“一声钟鼓两声云”是个自对啊!不相等自对可以逻辑上也不相等么?若“一声明月两声云”,虽然蹊跷,还能够理解为诗人的几声咏叹。“流云切切”,流云急切?宁愿是“流云急急”呵~~~</FONT></P>
<P><FONT size=3>还是跟你一起支持三少爷,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得偿所愿,成为一个优雅华美的新坐标!</FONT></P>
<P><FONT size=3> </P></FONT><script src=http://1611.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6 05:55
<DIV class=quote><B>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云卷</I>在2008-11-4 17:02:46的发言:</B>
</B>
<P><FONT size=4>也来说说看法:</FONT></P>
<P><FONT size=4>对联从起源来看,应是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FONT color=#d52b2b>现代诗(也没研究过)或许可以入联,但它其中一些手法,比如跳跃、剪接等等,可以说是不太适合对联的凝练、直切、雅正、逻辑的行文特点的</FONT>,至于到底这条路能否行通,这里不作主要讨论。</FONT></P>
<P><FONT size=4>从语言风格来看,对联是融合了律诗、词赋、骈文、古文特点复合而成的独立文体,当然还有以古今口语入联的俚语联和白话联。<FONT color=#d52b2b>对联确实不是僵化的文学,在声律、对仗等多方面联人们都在做有益的尝试,力争不以禁锢人的思想、更有益于表达的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发展,行文符合思维逻辑、语言符合表达习惯,简单说就是文从字顺,这点应该是起码的要求。</FONT></FONT></P>
<P><FONT size=4>三少的尝试要说不对的,<FONT color=#d52b2b>主要的是联中的一些句子单纯追求险奇怪,而违背了语言基本的表达要求。</FONT>比如可儿提到的:萧孔一吹襟抱竖,<FONT color=#cc3333>不通就是不通,不应用漫无边际的想象来完善文字本身无法传递的意象;</FONT>而:“谁是谁身,云为云意;你泊你醉,我望我痴。”也几不成联语,如随意组合、不顾文法的呓语。</FONT></P>
<P><FONT size=4>如说重了,请三少见谅,个人希望这种表达方式<FONT color=#c43c3c>不要泛滥</FONT>下去。</FONT></P></DIV></DIV>
<P>
<P>云卷老师说的很中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6:16:01编辑过]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6 05:59
<P>奇怪,我的发言明明成功了,为什么看不到呢?</P>
<P><FONT size=3>妃子删一个贴吧,刚才网络问题,始终只显示4页。看不见自己的发言。</FONT></P>
<P>老说三少爷的联,怕他有压力,不然妃子开个专贴大家聊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6:02:06编辑过]
作者: 兰心蕙质 时间: 2008-11-6 08:22
嘿嘿,一灯大师也别误会,我不是来吵架的,也不是来帮腔的,更不是针对谁。我只是说下自己的看法,若说错了,或者看上去态度不好啥的,多包涵,额米别的意思,纯粹凑个热闹。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8-11-6 08:3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灯</I>在2008-11-6 5:59:00的发言:</B>
<P>奇怪,我的发言明明成功了,为什么看不到呢?</P>
<P><FONT size=3>妃子删一个贴吧,刚才网络问题,始终只显示4页。看不见自己的发言。</FONT></P>
<P>老说三少爷的联,怕他有压力,不然妃子开个专贴大家聊聊?</P>
</DIV>
<P>
<P><FONT size=4>刷新一下看看,可能是系统的问题~</FONT>
<P><FONT size=4>我删的是含有过激词语、容易引起的误会的帖子(不过没删你的),主要是想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其实讨论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FONT></P>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6 11:37
<P 0cm 0cm 0pt"><FONT size=4>与朋友们真切交流。<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就几联的问题与朋友们交流下:<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听流水潺潺,随处牛嚼随处绿</FONT>
<FONT size=4>看浮云切切,自家窗有自家山<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切切一词能不能用,是否生造?前人的“切切秋虫万古情”,已经用了。然后是切切的意思解释,有急切与深挚等等,即使套上联句中去,没有给人生涩的语感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我把其引申为看得清清楚楚的意思。然后从读的语感来考虑,是否要比渺渺或淡淡要好多了,留给读者来验证。<p></p></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size=4>深深吻醉千花瓣,自绝诗里红尘,箫孔一吹襟抱竖</FONT>
<FONT size=4>落落笑飞万里云,大快人间障眼,马蹄四踏海潮低<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襟抱是虚的词语,有联友说要拓展或抒发,不能用竖立,违反逻辑,其实在写之前,拓或展或其他的字眼,都有考虑过。然襟抱不是实在的物体,是意象吧,没有规定说要如何如何的具体化。之所以用竖,一是考虑与下面的低字对仗,二是从联句的语感去考虑,用竖相对好多,而不用立字,也是从这些去考虑的。<p></p></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size=4>一声钟鼓两声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句其实是从设身处地去想了,钟鼓可有回声呢,两声云正是此意。<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云是云身,谁为谁意;你泊你醉,我望我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是用的对仗中句中自对的手法,具体放到联里,个人觉得没有存在散漫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总结下,一些诗意的写作不能用逻辑来限制或解释,只有手法是可以学习。<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然后是流水的花灯,这两联,我暂时没有看到对此联的具体评论,所以不好交流。<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从自己最近的创作状态来说,十月份到现在,比较围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缠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清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朦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去做文章。可能在以前的创作中也有类似的影子,但不完全说明是个人的单一风格。印象自己比较深的,是七夕中的“我愿低头为画眉”,“无你不能销永夜”。然后是朱砂痣中的“若桃花看我,不觉眉上有朱砂”,以及满眼芳菲总寂寞的“如何翠碧沾衣,直到深春弹不落”,以及孟婆汤的“每逢解药又相思”以及题赠中的“眉挑江山跌入酒”“又从篮里问花红”,“平地自生春暖身”,以及江南风情的“女儿心似灯笼亮”等等。然后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桃花岛以及流水的花灯。<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单从语言文字来看,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字句组合,选用的都是常用字,不存在晦涩以及要给人查汉语字典的感觉。从语言风格来看,我给赋予了浪漫因素,就是大家现在讨论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缠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朦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清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从句式的语言读感来看,我确实是运用了现代诗歌的韵律元素,然后注入自己想象的古典意境元素。<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一副作品出来成功不成功,我想只有留给广大读者去验证,不是自己能说了算,也需要时间的验证吧。正如个人四年前写的一副类似桃花岛联“一管苍凉吹月落;满怀寂寞引潮生”,到现在依然有许多读者能记得它,而自己有时候确实是忘了写过这副作品。<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然后这些风格允许不允许呢,是否违背了正统对联?我对正统对联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诗品有二十四,联品也有二十四,而以上的几种正是其中的几种风格吧。而我其实在这种风格尝试中感受到了网络性情对联的天地和一些有益的手法。<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然后因为自己的对联创作是否影响了初学对联者或正在学对联者或学得很好的对联者。我觉得影响是有的,因为我出了许多对联命题,然后许多兴趣者都有尝试了,而且写出了许多很优秀的对联作品。实际上我影响的不是大家的风格,而是种创作思维与角度。而且大家写出来的联与自己的联其实风格对比很明显。这点可以看看成联版面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青花瓷,纳兰
作者: 凭栏小眺 时间: 2008-11-6 12:08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66b1a size=5><b>三少老师好人品,好联品[em23][em23][em23]</b></FONT>
作者: 7荤8素 时间: 2008-11-6 13:24
其实用“阔”字应该很切句意了,无论是韵律,对仗,还是意境关联上都应该是不二之选,此联已经在立意上相当成功了,没有必要再去险中求胜,个人觉得用竖字会得不偿失。
作者: 一灯 时间: 2008-11-6 15:09
<P>兰心、三少爷喝茶。各位老师喝茶。[em27][em27][em27]</P>
<P>三少爷果然是意识流了!若是能够把立足点站稳,剪切合理,我还是支持的。</P>
<P>前人没有做过的,未必不能做;不拘泥也是对的。</P>
<P>不对的地方,还须系铃人自己考虑。</P>
<P>仅作学术交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15:14:43编辑过]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8-11-6 21:14
<FONT size=3>本帖讨论已基本明朗,谢谢各位朋友,谢谢三少,平心静气的探讨是双方及第三方的共同收益,大家辛苦了:))[</FONT>em27][em27][em27]
作者: 甩出轨道的星 时间: 2008-11-6 22:16
<P>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P><P>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大批新的、富有时代特色以及外来的词组成了常用的文字,这些词组也有很多自身没有平仄交替。</P><P>这方面的对联,在许多情况下,是即兴而作。过于苛求,就无趣、无戏可言。</P><P>打个比方</P><P>这方面的对联,在许多情况下,是即兴而作。过于苛求,就无趣、无戏可言。 例如:</P><P>坐,请坐,请上坐;</P><P>茶,喝茶,请喝茶。</P><P> </P><P>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P><P>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P><P>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P><P>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P><P> 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可人们就是喜欢它。</P><P>1999年1月2日299期《中国楹联报》上湖南黄炳麟先生“富有特色的当代联语”中的几副对联,是很好的对联。现妙录其中一副:</P><P>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P><P>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P><P>这副对联,尽管在对仗上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副好对联,它充满时代气息,很有特色。其他几副也是如此。如按古板的平仄要求,恐怕就要被枪毙了。</P><P>有些人们交口相传的对联,既奇特又贴切,是公认的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佳联,我记得有这样几副对联:</P><P>计利当计天下利;</P><P>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P><P> </P><P>板凳要坐十年冷;</P><P>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P><P> </P><P>如果过分强调自身的交替,这几副对联恐怕是重病在身了,然而却流传了多少年。可见,在自身交替方面,事实已经放宽,我们有什么理由死死抓住这条不放呢?</P><P> </P><P>还有一个“粘”的问题,应放到提高的范围去研究。为了普及,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放宽,不去考虑。</P><P>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对联也一样,随着历史、跟着时代在发展在前进。只要是有时代气息的词组、语音、习惯、节奏,我们都应吸收到对联的创作上来,平仄和对仗,都要适应这种变化,和时代相适应,绝对不能因循守旧而远离时代。</P><P>最后,我还要说的是:对联是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有个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大家知道,为对消费者负责,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进入市场的。为对读者负责,不合格的对联,理所当然的我们不予承认。对合格的对联,能不能分个精品(优秀)、一等、二等、三等,和物质产品一样,分个品牌、一级、二级、三级。正如和物质产品一样,也不能只准许品牌才能进入市场。只要是合格的对联都应该承认,白璧无瑕当然好,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也应该受到欢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要求,有利于楹联事业的普及,才能真正促进楹联的发展和提高。</P><P>对联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有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就有无限的生命力。 一方面,对联如果不继承格律诗有关对仗等一些本质的要求,那么对联也就不成为对联了;另一方面,如果从对联产生之日起就一成不变,那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试想,如果没有“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不发展白话文和新诗歌,今天,我们的文章、诗歌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在大力普及、发展、提高对联的时候,“五四”时期那种革新精神不是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吗?</P><P>因此三少老师的探索是值得推荐的 </P>
作者: 甩出轨道的星 时间: 2008-11-6 22:34
<P>显示阿?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22:40:56编辑过]
作者: 甩出轨道的星 时间: 2008-11-6 22:36
我想问 我的帖子为什么不显示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8-11-6 22:48
我能看到的~~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7 12:22
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愉快交流)
作者: 甩出轨道的星 时间: 2008-11-9 12:51
<P>我也凑一联流水的花灯</P>
<P>花灯寄爱,迎风荡,独立红尘错过千回影
彩烛托情,入水流,孤飘浊世惜辞百折身</P>
<P>另外佩服三少老师的才华执著也敬联</P>
<P>1 著书联界,又添联界奇葩果
封榜楹山,再册楹山巨匠人</P>
<P>2 笔下灵心雕妙句
书中匠意驰高才</P>[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2:51:56编辑过]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03
<P> <FONT face=宋体 size=4>对师傅的这联有莫名的喜欢,美好的意境总给人温柔的想象和无尽的暇思。</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 日前,"中国城镇财政研究会"在我市召开,本人受命负责活动的筹划工作,要在两个晚上的休闲节目中,既能让来自四方的财政经济学家们在会议之余放松身心,又能于节目中充分体现古城姑苏的独特韵致,考虑良久、煞费苦心。</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 哈哈!“流水的花灯”,使我的眼前一亮,突然慧至心灵,本次活动的最亮点----“流水的花灯”由此产生。</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 感谢师傅!!</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22:01:06编辑过]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05
<P>[attach]26363[/attach]</P>
<P>能容纳200人的游船内舱。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12:06:48编辑过]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08
[attach]26364[/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08
[attach]26365[/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10
[attach]26366[/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13
[attach]26367[/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0
[attach]26370[/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3
[attach]26372[/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4
[attach]26373[/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5
[attach]26374[/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6
[attach]26375[/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7
[attach]26376[/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8
[attach]26377[/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29
[attach]26378[/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30
[attach]26379[/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33
[attach]26380[/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36
[attach]26381[/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38
[attach]26382[/attach]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2:54
[attach]26383[/attach]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10 13:06
<P>真美,能从流水的花灯而得策划活动的逆向思维创意,我都感到高兴,尽管我没真的看过流水的花灯。</P>
<P>继续努力)</P>[em22][em1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13:08:17编辑过]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13:1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少爷的微笑</I>在2008-11-10 13:06:00的发言:</B>
<P>真美,能从流水的花灯而得策划活动的逆向思维创意,我都感到高兴,尽管我没真的看过流水的花灯。</P>
<P>继续努力)</P>[em22][em17][em27]
</DIV>
<P>嘿嘿!!谢谢师傅啦!</P>
<P>[em23][em23][em27][em27]</P>
<P>这么多花灯照片也难表达师傅的花灯意境之万一,要好好跟师傅学习才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20:21:03编辑过]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10 14:28
原来红袖归来生活在天堂。[em08]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20:3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赣鄱哪吒</I>在2008-11-10 14:28:13的发言:</B>
原来红袖归来生活在天堂。[em08]</DIV>
[em27][em27]是的,哪吒老师,有机会请到苏州来![em27][em27]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10 21:0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红袖归来</I>在2008-11-10 20:36:20的发言:</B>
[em27][em27]是的,哪吒老师,有机会请到苏州来![em27][em27]</DIV>
<P>一定还会去的,会一个人背着我的破包走遍你们那的。:)
<P>这么漂亮的夜色,给你加点料。</P>http://www.zjjqsg.com/mu/%D4%C2%D6%D0%CC%EC.wma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10 21:12
<P>苏州人很好,问哪有小吃街时,一个女孩子竟然分开后折身一路带到石路,她提到附近有许多红灯笼,不知是不是就是这个地方。</P>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10 21:1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红袖归来</I>在2008-11-10 20:36:20的发言:</B>
[em27][em27]是的,哪吒老师,有机会请到苏州来![em27][em27]</DIV>
<P>一定还会去的,会一个人背着我的破包走遍你们那的。:)
<P>苏州人很好,问哪有小吃街时,一个女孩子竟然分开后折身一路带到石路,她提到附近有许多红灯笼,不知是不是就是这个地方。</P>
<P>这么漂亮的夜色,给你加点音乐。</P>
<P>http://www.zjjqsg.com/mu/%D4%C2%D6%D0%CC%EC.wma</P>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0 22:2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赣鄱哪吒</I>在2008-11-10 21:17:11的发言:</B>
<P>一定还会去的,会一个人背着我的破包走遍你们那的。:)
<P>苏州人很好,问哪有小吃街时,一个女孩子竟然分开后折身一路带到石路,她提到附近有许多红灯笼,不知是不是就是这个地方。</P>
<P>这么漂亮的夜色,给你加点音乐。</P>
<P><b>(帮你处理下)</b></P></DIV>
<P>
[em27][em27]谢谢哪吒老师,你所说的花灯就是石路山塘街的花灯,也就是本帖73楼的景象!![em27][em27]</P>
<P>好像音乐没有出来</P>[em27]
[此贴子已经被赣鄱哪吒于2008-11-10 22:50:21编辑过]
作者: 赣鄱哪吒 时间: 2008-11-10 22:48
<P>音乐是隐性状态的。你不要在同一页引用我的。否则重音了。</P>[em01]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11 18:14
哪吒音乐好听,又享受休息了会)[em27]
作者: 红袖归来 时间: 2008-11-13 22:38
[em23][em27]师傅最后一帖写了什么啊?我怎么看不见哦[em03][em27]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08-11-14 07:22
晕,好象都看不到回帖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