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脚下有路 于 2012-10-1 20:59 编辑
A09-脚下有路 十二期一年级升级考试: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第一讲内容: 1、律诗的基础知识。 何为律诗: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何为格律: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2、律诗的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第二讲内容: 1、初识平仄和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什么是起、什么是收? 起: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收:收是以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3、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入韵必须押平韵。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律诗可划分为: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四种。 四种格式: 平起仄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起平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起仄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起平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第三讲内容: 1、七律常用的格式有两种: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孤平的概念: 孤平是针对“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两个句式而言的。一句内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就是孤平。 3、何为三平尾、三仄尾? 即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和“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就是三平尾、三仄尾。 第四讲内容: 1、关于“韵”的概念: 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具体到律诗中,押韵只可以押同一韵部的字。 2、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诗的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的句法结构一致、词性相当。在律诗中,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 3、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五讲内容: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2、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承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 转联:表现感情,从纵、横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尾联:又从白发日增,因病断饮而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3、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4、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昨天盈月醉佳朋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花在盛时散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