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2466
在线时间668 小时
主题117
记录0
联都贡士 联都贡士+学堂初级班
经验1395 点
威望1 点
金钱2244 ¥
在线时间668 小时
主题117
联都贡士
联都贡士+学堂初级班
- UID
- 19404
- 经验
- 1395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66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1-20
|
有感昆曲《长生殿》的苍凉之美
《长生殿》是一部至情至性的苍凉大戏。作者洪昇曾说,“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
昆曲《牡丹亭》将生、旦之间的情爱写得独僻而冷清,而《长生殿》则是帝王妃子、轰轰烈烈、天上人间,排场颇大。唯在写情这一点上是共通的。皆让主人翁真情相伴直至永生,这种情世间本来少有,更何况是帝王之家?《长生殿》写的却就是这种至性真情。可真情最后不免走入苍凉,执著最终只为一个信念,而不是一个结果。
去年初夏,有幸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欣赏了由上海昆剧院跨越三个年度排练的,经典昆曲《长生殿》的四本之“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和“月宫重圆”中的一本的第一出 <传概·定情>,三本的第九出 <献饭·闻铃>,四本的第二出 <迎像·哭像>数折。
第一出“定情”:开场伊始,一幅浓艳欲滴的牡丹图烘托出大唐盛世的锦绣气象,杨玉环春睡乍醒,与唐明皇李隆基以龙凤金钗定下百年之约,两人情深意切,浑然不知等待他们的命运的将是怎样悲惨的安排…..
三本的第九出"献饭·闻铃"讲述的是长生殿里的明皇贵妃,原本恩爱,和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是,安史乱起,一夕之间杨妃被赐死马嵬坡下,只剩下唐明皇一人孤独凄清的在蜀道上蹒跚而行,《闻铃》的苍凉由此而起。“万里巡行,多少凄凉途路情”,窗外的雨声和着檐下的铃铛随风作响,雨声、铃声滴滴答答敲击在孤眠人的心里。唐明皇想起昨日的恩爱与欢乐,想起誓与自己终生执手的杨贵妃,如今都在哪里?此时夜雨闻铃,听到的“一点一滴又一声”,是“和愁人血泪交相迸”!他心中的相思忧愁化成血泪一起迸发了出来。
四本的第二出 "迎像·哭像",将这样的苍凉之美渲染到了极至。当逃难结束,唐明皇看到依然“蜀江水碧蜀山青”,心中难以阻遏的情思随不绝的江水绵绵流淌。回忆、回忆马嵬坡之变,自责、自责自己的懦弱,真正是羞也愧煞…..,他质问自己,“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挡”,未必“六军就真敢直犯君王”,即使“纵然犯了又何妨”?至少他和他的杨妃可以在黄泉路上心相连、手相携“博得永成双”!可如今,寡人“独自虽无恙”,但人生还会情寄何处、意托何人呢?所以想来想去,百转愁肠“只落得泪万行,愁千状”,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看到这里,真嗟叹帝王的爱情同样令人感到了悲凉与无助。
事实上,写在史册上的唐玄宗,与写在戏曲里面的唐明皇,在某种意义上,不能重叠成一个人。玄宗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有为君主,而唐明皇多情风流,只能存在于文学中。这里的苍凉是以作者洪昇之笔借明皇之口写出的对一个王朝的悲叹。设想,哪有真正的天子会像文人笔下的唐明皇那样痴情?这样的描写是一个文人在有感于盛唐辉煌大梦的基础上,不甘接受突然之间国败家亡这个事实所引起的一种惆怅情怀。想象中,大唐是永不败落的,绝代佳人也不会有香消玉殒的时候,但这一切在瞬间就被颠覆了,顷刻之间残酷现实展现在你的眼前。
唐明皇作为太上皇回到宫中,物是人非,满目凄凉。因为想念贵妃,他命人雕刻了尊檀木像迎进庙中供养。当杨贵妃的雕像终于被送进宫来,唐明皇面对着栩栩如生的杨妃像,诉衷情、说惊魂、话愁肠。而任他如何哭诉,已不见杨妃的半点回应了。于是,唐明皇“泪珠儿溶溶满觞,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这、这是酒吗?分明是心头血泪满满地倾于杯中,再想添半滴酒都添不下了……真所谓“数声杜宇,半壁斜阳”,曾经的辉煌已一去不返,曾经的恩爱一去不返,一代盛世王朝于子规啼血声中不过剩了半壁斜照了,所以,《迎像哭像》流露的不仅是唐明皇对杨妃的思念,还有对大唐极盛时代失落之后的不甘,他希望失去的一切像海市蜃楼一样美景重现......
然而,事实上,安史之乱虽然平定,却无法阻止唐朝走向衰落的脚步。唐明皇完成了大唐盛世的神话,同时这个神话也在他的手中被颠覆。唐明皇的一番哭诉,让人听到的是梦醒之后的无奈和悲凉。
……
欣赏完这四出昆曲经典,余音余韵绕梁不绝,不得不为她精致而典雅的唱词和唱腔、超炫的舞台设计和华丽端雅的服饰所折服,《长生殿》如此出众,也使昆曲这项曾经独步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重新在大雅之堂、在白领小资中飘红一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