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FONT color=#ff0033 size=5>联理类:</FONT></B></P>
<P><B><FONT color=#ff0033 size=5>作品来源:</FONT></B><B><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5><FONT color=#ff0033>《联都》</FONT>
网 址:</FONT><a href="http://china-liandu.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5>http://china-liandu.com/</FONT></A></FONT></B></P>
<P><FONT color=#ff0033 size=4><B>[原创]试论对联的立意与对仗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员
贵州省楹联学会会员 <a href="mailtztxydxg@sina.com" target="_blank" ><B>ztxydxg@sina.com</B></A></B></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4><FONT color=#0000ff>对联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奇葩,是汉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对联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一千多年来,不仅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钟爱对联,有大量佳作名联传世,而且普通平民百姓也特别喜爱对联,许多地方平民百姓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在门窗上贴对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春风吹进了联苑,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对联竞赛活动,对联艺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一大批对联汇编陆续出版,一大批对联新作者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正由于大批对联新作者、新读者的涌现,在写作、评选、欣赏对联时,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往往在对联作品的立意和对仗等标准上产生一些分歧。比如有些同志比较重视对联立意的新、特、高,有的同志比较强调对联的平仄对仗。为了进一步繁荣对联事业,引导对联的创作和欣赏,我以为对联的艺术标准应在广泛开展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共识。为此,本文谈谈我的几点浅识,请联友指正。
一、立意应新、特、高。
立意是对联的灵魂、精气。立意应力求新、特、高。新,就是要通过对联给人以新认知、新理念、新哲理,令人读后精神为之一振,回味无穷,深受启迪。如成都武侯祠赵藩的名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评价诸葛亮的对联数以百计,独此联立意最新奇,发人深省,历来倍受称赞。特,就是对联的立意要突出特色,写名胜联,要突显该名胜之特色。为清代书法家严寅亮所撰的贵州黄果树瀑布联:
白水为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上联突出介绍了该瀑布位于白水河上,描绘了瀑布之水下落时,自行化作千万朵水花飞溅。下联写瀑布迷雾形成的彩霞,随着日光自生自灭。比喻十分贴切,生动有趣,可称名人佳联。挽联则应突出所挽之人的生平事绩、性格、功过得失的特点,不仅写谁要像谁,更要勾起人的缅怀之情。高,就是立意高雅,是指对联的立意要有雄浑的气魄、豪放的风格,体现作者高尚的情操、磅礴的正气。如写物和述志的对联,往往借物抒情,借物喻理,要求所抒之情格调高尚、所喻之理饱含哲理,耐人回味,给人启迪。
二、要力求对仗工稳
对仗是对联的重要艺术特征,对仗工整是创作和欣赏对联作品重要标准,对联的对仗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对联字数不限,但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是对联的句式不限,可上下联各一句,也可各二句、三句或者更多;各句的字数可相同,也可不等。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对称句的字数必须相同;
三是上下联对句中的对应词的词性必须一致,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要求上下联对应句的词组字数相同。上联名字是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组,下联对应的名词也应为三字或四字。如清楹联名家何绍基撰的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又如毛泽东挽孙中山联: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中山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前联中上联叠用四个三字人名组成的词组,下联则叠用四个三字地名组成的词组相对。后联上联有四字组成的两个词组,下联亦用四字组成的两个词组相对。
四是对联的立意应相互呼应。由于立意在对联中的作用特别重要,所以立意新奇和高雅的对联很难对,但又必须上下联立意相互呼应方能成联。如杭州岳王庙有秦桧夫妇跪在岳飞坟前的塑像,有位叫秦磵泉的在此撰有一联:
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上下联立意都饱含世人对卖国奸贼的愤恨和鄙视,前后呼应十分默契。有些出联由于立意太奇,构思特妙,特别难对,以致成为千古绝对。如贵州乌江渡附近有座黑神庙,清嘉庆十八年礼部尚书李宗昉来贵州视学时曾至此地考察,后在其所著的《黔记》中,留下一则绝联:
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了北方正色?
此联立意奇妙,设问风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贵阳晚报曾开展征下联活动,应对者上千,但由于对出联中的立意理解欠深,竟无一人对妥。
五是联文格式的必须对仗。对联中有的联文格式奇特多变,种类繁多。一是回文联。可正念,可反念。如: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二是嵌字联。有的是明嵌,有的是以谜语形式暗嵌,有的是将所嵌的字折开嵌入联文。三是叠字联,有的是两字重叠,有的是多字重叠。如山海关名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如何嵌、如何叠,下联亦应如法炮制。
六是上下联平仄应力求对仗,原则要求上下联所有相对应的字都平仄相反,上联为平,下联对应字为仄,反之亦然。平仄古声和新声不同,要求一联之中统一,一古均古,一新均新,不可混用。
由于平仄要求过严,有时影响诗和联的立意。所以在律诗中对平仄的要求已有所松动,如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一句诗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不合可以放宽不究。就是二、四、六字平仄不合也可采取拗救之法救治。我想对联也可以妨效律诗之法,对平仄要求适当放宽。如人名、地名只要求一个词组的最后一字平仄对仗,词组中其它字能对更好,无法对仗可不必强求;对联立意的关键字、词,如无字词可更换,也应保立意之新、特、雅,放松平仄的对仗等。
三、联无完联,不可求全责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也无完联,对对联也不可求全责备。对联是立意和六种对仗要求下形成的综合艺术,评价对联,应有一个综合考评的指标,不能用单一指标。如果用100分来评审,对联的前五种对仗可为一个基础分数段,共60分。这五种对仗如有一种不合,就不算对联,只能得零分,五种俱合就基本算是对联了,可得60分。平仄对仗为一个分数段,共10分。也就是说六种对仗全部都合格,最高分也只能得70分,对联还不能上良好的台阶。立意为另一个分数段,共30分。只要前五种对仗合格,加上立意特别好,也可得90分,进入优秀台阶。如果加上平仄合格,则可得满分。
采用这种评审方法有几种好处。
一是符合历代传世名联对的标准。翻开各地出版的名联佳对汇编,除只有五字、七字等短联外,许多长一些的对联在平仄对仗上都不甚工整。但是,这些名联都是在前五种对仗合格的基础上立意新、特、雅的。如前文所列的赵藩的武侯祠联和严寅亮的黄果树瀑布联,平仄上都稍欠工整。但这只是美中的不足,毫不影响其为古今名联。大量的传世名联,主要是其立意奇妙高雅,在对仗上只求基本工稳,并不十分注重平仄。前文中列举的毛泽东挽孙中山联,平仄就多有错乱。毛泽东是格律诗大家,不是不懂平仄,而是为突出对联的政治意义,不屑去调整平仄。何绍基也是清代有名的对联大家,在江南许多风景名胜点上,至今仍刻着他撰写的名联。岳阳楼上对联很多,但唯有何绍基的对联最具岳阳楼的特色,把该楼最有名气的历史地理知识都写进去了,使岳阳人读起来倍感自豪。但此联上联四个人名和下联对应的四个地名的最后一字均为平声,其它字也多有平仄不对之处。
更有甚者,有的传世名联,竟然从根本上突破了平仄对仗规则的束缚,追求立意的新奇高雅,其代表作一是前文所举的山海关名联,二是四川新都宝光寺何元普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此联立意之奇,是上联叠用了四个“法”字,下联对应叠用四个“了”字(注:这里之“了”为“结束”之意读liǎo)。法和了字均是仄声。按平仄要求,二字中必须换上一个平声字。但从立意看,该联的价值就在于活用法、了二字,换一字就价值全无。就这二字,使全联饱含哲理、发人深省,有振聋发聩之力,反复回味,可学治国之道,可晓处世之方,可通经商之术。故在官场、民间、商界、文苑中广为传颂,公认为名联。
古代传世名联中类似以上平仄对仗欠工稳的不胜枚举。如果以平仄之对仗为评价对联好差的主要标准,许多传世名联佳对就要被拒之门外,岂不可惜。故把平仄的对仗放作次要标准,有利于学习、欣赏和继承古代对联文化遗产之精髓。
二是有利于广大群众创作、欣赏、使用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爱用的文学艺术形式。广大群众贴在家里门窗之上的对联,从内容上要求顺心合意,在形式上也只要对仗基本合格就行,很少刻意去计较平仄。自唐宋至明清,学生入学便教以平仄对仗,习作格律诗,讲究平仄风行数百年。就在讲究平仄登峰造极的时代,古人对对联平仄的对仗尚且要求宽松,不以平仄影响立意,以文害义。现在,除高等院校中文系外,大、中、小学教学都很少教学平仄的对仗知识,以至多数专家、学者、官员、民众对平仄的对仗不甚了了。我以为对联的创作和欣赏,也应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时尚,与时俱进,放宽对联平仄的对仗要求。不要把平仄的对仗作为评价对联的主要标准,如果现代人比古代人更严格地要求对联平仄的对仗工稳,将会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诗有讲平仄的格律诗,有不讲平仄的古风,还有现代的不讲平仄的自由体新诗。现在国人中少数喜爱平仄的人可以去写格律诗,多数不懂平仄对仗的人可以去写自由体的新诗,可随意选择,两不相干。而对联则无新旧体之别,只有一种对联,别无选择。因此,懂平仄的人可以去写阳春白雪的平仄对仗工稳的对联,但也应准许大多数的不懂平仄对仗的民众写不甚讲究平仄的对联之自由。不应以少数国民的好恶为准则,扼杀多数国民的习好;不应以平仄对仗工稳为评价对联优劣的主要标准,把平仄对仗不工稳但立意很好的对联打入另册。因为大势所趋,懂平仄对仗之人与日俱少,不懂平仄之人却要与日俱增。长此下去,不懂平仄对仗但又酷爱写对联、读对联、用对联的广大群众,将为悍卫和发展自己喜好的对联形式而自立门户,开创符合新生代民众口味的新联派,建立不以平仄对仗论对联优劣的对联新理论。我相信,人民群众是不会抛弃对联艺术的,我们只有顺应民众的艺术潮流,才能更好地发展对联艺术。
有的朋友把作对联比作踢足球,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我同意这样比。足球虽有足球的游戏规则,但竞赛时,允许犯规。对犯规者可以罚球,可以罚牌,最后却是以进球多少论胜负。有的队虽屡屡犯规,但因进球多而得冠军。有的队循规蹈矩,不敢犯一次规,但不进一球,最后仍名落深山,无力争雄夺冠。要求立意好、对仗工稳是对联的游戏规则。如果平仄对仗不合,也算犯规,可以扣分,但应允许犯规。立意新、特、高可比作破门进球,应多多加分。我主张允许作对联者犯些小规,以鼓励力求立意新奇高雅,多进球得分。
</FONT></FONT><FONT color=#ff0033 size=6>声明:以上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和联都论坛共同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8:37: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