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四叶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二期二年级作业补交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主题
2

210

帖子

0

精华

448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2407
经验
106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1
21
发表于 2012-11-28 1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野山棘 于 2012-11-28 20:55 编辑

插班生补交作业:
十二期二年级E组E-11野山棘交二年级二讲作业十二期二年级第二讲 E 组作业 评阅:人面桃花老师 长久老师

一:承句(承联、颔联),就是承接起句,继续写景,或者继续写意、叙事、引证。此句要紧接起句,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要扩展丰富起句的内容,以上是承句的概念。

承句的写法:承句的作用,承接,扩展。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吻合。要紧接起句的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呵成。承句 要承接起联的缓急而来,其法贵在和平匀称。急者宜纡缓,缓者宜坚挺。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均须虚实相间,虚为情,实为景。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以收到生动空灵的效果,以上是写承句的要领。
在气脉上,在意气上 ,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 层层递进 ,构思布局时 ,要从逻辑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
写诗是个整体的过程 ,整体美才是最重要的 ,给你一个题目 ,当你拿到题目 ,在没有好的立意之前千万别下笔 。关合题意,才是高妙 ,承句不但要承接起句 ,而且要扩展 ,具体讲就是承接起句的景 。而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有所扩展,递进 。其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 。

二:《七律.枫桥》

落叶携来暮日斜,小桥独步访师家。
萧萧冷路行人少,脉脉余晖枫叶华。
百草霜来无嫩彩,群峰青落出奇葩。
秋风扫尽红如火,泽泽清贞万户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主题
2

210

帖子

0

精华

448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2407
经验
106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1
22
发表于 2012-11-28 1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野山棘 于 2012-11-28 15:56 编辑

插班生补交作业:
E11-野山棘交二年级三讲作业十二期二年级第三讲 E 组作业 评阅::唐风老师 满江红老师

1、转联的基本概念
格律诗的转句是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 因其俯仰上下,照顾前后,转句就是转折,深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2、转联的转法技巧
a、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b、退一步转法
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
c.反转法
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d.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
《月夜有怀》
幽幽冷玉镶帏幕,屡屡清辉扫暗尘。
镜里茕茕尝桂酒,西楼款款引花神。
还吟月是经年月,总叹人非故里人。
最怕乡音浑入梦,无端捻碎世间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主题
2

210

帖子

0

精华

448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2407
经验
106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1
23
发表于 2012-11-28 1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野山棘 于 2012-11-28 15:55 编辑

新人补交作业

E11野山棘二年级四讲作业十二期二年级四讲 E 组作业 评阅:布衣老师 米雪儿老师

作业:
1、简述合联的概念
2、合句有哪几个注意点
3、合句如何以比作结
4、试写七律一首《溪亭晚照》
要求:
(1)先景后情
(2)承转句须对偶
(3)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要有扩展
(4)转句与承句之间不可断裂
(5)合句以比结
注:可临摹古人诗句
一、合联的概念
合联(结句、尾联、断句、落句),在律诗为第四联,合联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二、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律诗 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一定要出彩。因为,即便你前面平淡 那也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 ,但是至少要有一两句出彩的,否则你这诗也就失败。合句 多数情况下是全诗的诗眼。或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这两点很重要。

三、合句以比做结
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比喻: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又有以下方式:   
其一,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其二,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2、比拟
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3、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绝句中常用的方法。有横比与竖比之分。

四、七律一首《溪亭晚照》

携来旧友溪亭宴,唯见群鸥暮日翔。
久闭尘门仙客渺,满斟清酿泪沾裳。
同临小径天还远,共歇山梁影亦长。
谁借阴林琥珀色,须弥笛韵绕轩廊? (注:第47字 琥 应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 小时
主题
0

74

帖子

0

精华

193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36
经验
4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4
发表于 2012-11-28 20:42 | 只看该作者
-01郁兰幽香五讲作业补交
一、简述今天讲的九个相关知识
答:一:叠韵   
       汉语拼音的 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也就是说,最后一个韵字的前面可以是同一韵字。通俗地说,   就是韵句最后两个字都是韵字。
       二:双声
       一个双音节词中 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
       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双声 在格律诗中也是要尽量避免的。
       三:和诗
       和诗的形式有四种: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四:通感
    通感,就是在诗中的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等互相转换。使得诗词有声音、有颜色、生动可读。
       五:用典
       一般诗中名句,都用的是白描手法,不用典的。用典必须要有寄托,善于借古喻今,这样才有意义。如果你用了典,请一定要在作品的后面注明。
       六:临摹
       临摹就是 人家写桃你写杏。按照人家的章法、技巧,还可以用人家的词句。
       七:咏物
       咏物诗比较难写,这类诗初学者往往写不好。写咏物诗,关键是“物”的特征要明显。咏物诗的高境界就是 物我要统一。
       八:练字
       炼字的原则是什么?诗联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感情。那么,炼字的最高境界,就是“炼而无痕”。炼字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让字 适得其所。
      九:首字平仄比例
      在五律和七律中,每句第一个字的平仄比例。一般是:4:4  3:5或者5:3也可以。
   二,                初冬
一夜朔风银舞狂,晴川沃野换新装。
疏林渺渺山山白,衰草凄凄处处霜。
滚滚高天连海宇,央央大地惠农桑。
晶莹素裹情难尽,玉树琼花壮北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111

帖子

0

精华

304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848
经验
72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25
发表于 2012-11-28 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盼兰心 于 2012-11-29 09:11 编辑

H03—若兰补交三讲作业 烦请风萧萧老师 曦老师费心赐教,谢谢老师!
一、转联的基本概念:格律诗的转句是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 因其俯仰上下,照顾前后,转句就是转折,深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二、转联的技巧:
1、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2、退一步转法: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
3、反转法: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4、扩转法: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
对转句的要求: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断裂

七律 月夜有怀
寂寞冰轮怅九天,
疏星银汉渺无边。
敲窗竹影参差乱,
浸墨菊香清淡绵。
诗里推敲成往事,
屏前教诲伴流年。
千呼万唤终难觅,
一世兰心赴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111

帖子

0

精华

304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848
经验
72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26
发表于 2012-11-28 2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盼兰心 于 2012-11-29 09:11 编辑

H03—若兰补交四讲作业,烦请阿维拉老师 冰心绕指老师费心赐教,谢谢老师!
一、合联的概念:
合联亦称为结句、尾联、断句、落句,在律诗中为第四联。
之所以将其称为合联,即此句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并以此作为全诗的全面收拢结束。
二、合句应注意的几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一下前面的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和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留有余味。合句一定要出彩。
三、合句如何以比作结:
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比喻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二是隐喻。也称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
三是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2、比拟
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3、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
四、
七律  溪亭晚照
一抹斜阳弄晚晴,
亭台秀影岸边呈。
荷田浣碧千层浪,
水榭描银万点晶。
鹤发童颜风里醉,
诗情画意笔中行。
谁言日暮皆寥落,
洗尽铅华别样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 小时
主题
0

114

帖子

0

精华

20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372
经验
46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1
27
发表于 2012-11-29 01:11 | 只看该作者
G02小资男
律诗基础班四讲作业 评阅老师:长久老师 断肠春江老师
1、简述合联的概念
  合联(结句、尾联、断句、落句),在律诗为第四联,合联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2、合句有哪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3、合句如何以比作结
   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比喻: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又有以下方式:   
   其一,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其二,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2、比拟
   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3、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绝句中常用的方法。有横比与竖比之分。
4、试写七律一首《溪亭晚照》
           溪亭晚照
凌晨时分外出归,迎宾公园寒风吹
皓月当空大漠照,绿岛凋零孤亭巍
忽闻狂犬噢噢叫,惊望砖墙实实围
如此苍凉寒冬地,概叹青年谈是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111

帖子

0

精华

304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848
经验
72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28
发表于 2012-11-29 1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盼兰心 于 2012-11-29 21:59 编辑

H03—若兰补交第五讲作业,烦请颜儿老师赐教!谢谢老师!
一、九个相关知识
(一)叠韵
诗中,韵字不可以在非韵句最后一个字的位置出现,或是说韵字不可以在诗里面随便出现,只可以在韵句最后一个字出现。
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的字在押韵处相连使用,即构成叠韵。通俗地说,就是韵句最后两个字都是韵字就是叠韵。叠韵在格律诗中要尽量避免,但并不绝对禁止,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叠韵。
(二)双声
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双声在格律诗中也是要尽量避免的,但也不是绝对禁止,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双声。
(三)和诗
和诗的形式有四种: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如无特别的意义,不建议步韵。建议初学者先依韵和诗。
(四)通感
通感就是在诗中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述互相转换,使得诗词有声有色、形象生动鲜明,增强可读性。
(五)用典
诗中抒发的感情比较复杂沉厚,受到字数的限制,或者不便明说时,可借用过往的典故集中表达。
用典必须要有寄托,善于借古喻今,一般不要轻易用典。用典重要的是要贴切自然,不露痕迹,避免生搬硬套。
(六)临摹
初学者通过临摹他人优秀诗作练习写作,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七)咏物
写咏物诗,关键是的特征要明显。首先要写出对象的特点,然后再抒发有关联的情感,做到物我统一。要避免抛开,或抛开去写。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找到与人的共通之处。
(八)炼字
即对诗稿中使用的字词,反复推敲斟酌。诗联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炼字的原则是炼而无痕,要让诗中使用的字适得其所。没有把握是否恰当的字,宁平而勿险。
(九)首字平仄比例
在五律和七律中,每句第一个字的平仄比例应大体相当,一般取 4:4  3:5,或者5:3,不应相差太大。
二、七律 初冬
朔风初肆掠芳华,
广陌空山笼薄纱。
缈缈孤烟衔淡日,
凄凄瘦树宿寒鸦。
诗心覆雪总难冷,
玉骨蒙尘终不瑕。
欲付清灵馨笔墨,
唯期雅阁惜兰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111

帖子

0

精华

304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848
经验
72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29
发表于 2012-11-29 2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盼兰心 于 2012-11-29 21:09 编辑

H03—若兰补交六讲作业,烦请布衣老师赐教!谢谢老师!
一、精读的要求:
精读就是更细的读。这是学习写诗的人的必修课。通过精读,学习诗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写诗的基本规律和技法。怎么精读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诗的格式
格律诗的格式有四种,先要查一查,学习作者对格式、平仄、格律的掌控,避免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发生。
2、学用韵
韵是格律诗的主要特征,查一查它是平水韵中的第几部韵,韵字重不重,韵字的词性是否单一,有无撞韵现象。
3、学起承转合的技巧
起承转合四个层次是怎样交待地清清楚楚。学习各步骤是怎样明显区别于其他步骤的;各句(各联)是怎样完成了不同的任务。
4、学紧扣主题,景情一致
诗的整体是怎样紧扣主题(题目)的,写景、抒情是怎样围绕主题展开的。
5、学各句的衔接
联与联之间是怎样紧密衔接的,每联的前分句跟后分句之间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6、学起句(首联)
起句是怎样起的,特点是什么,好在那里。
7、学承句(颔联)
承句是怎样扩展起句的主题,怎样对偶的,承联的后分句怎样给转句做铺垫。承句中名词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8、学转句(颈联)
转句是怎样紧扣主题相对于起承起到了转变的作用。和承联是怎样衔接的。怎样对偶的。转句中名词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9、学合句(尾联)
合句是怎样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的总结。合句是怎样比的。合联前分句是怎样收住前6句的,并为后分句做铺垫的;合句后分句是怎样做到笔尽意不尽的。
10、学精彩句子
一首诗 句句精彩是精品,几句精彩是上品,一句精彩是成品,无一精彩是废品。精彩的句子要记,句句精彩要背。
二、精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格式:此诗作者采用的是仄起首句押韵式的七律格式。严格按照135不论,246分明的格律原则成诗,无三平尾、三仄尾现象,也无孤平出现,但有三平头和三仄头的现象,不影响诗的整体格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仄仄通平平仄通 平平平仄仄平平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平通仄仄通平仄 平仄平平通仄平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仄仄通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通通平
2、用韵:此诗用韵为《平水韵》的上平四支韵部(迟,菑,鹂,葵,疑)。此韵部比较宽,运用起来比较宽泛。无重韵和撞韵,而且用韵的词性比较灵活多样,形容词(迟)、动词(疑)、名词(菑鹂葵)。 体现了作者在用韵方面的深厚功底。
3、起承转合及衔接:此诗是先景后情的一种写法,“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远观所见:颔联写自然景色,是诗人近观所得,也是细写景,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颈联转写诗人的生活情趣,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尾联诗人通过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此诗由景起,写景细腻传神,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视象,有听觉,有面有点,相映成趣。进而转入写情趣时自然天成,不着痕迹。
4、扣题:这首诗真正做到了,景为情服务,情为景依托,句句紧扣主题。写景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握物象的特征,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 神地描写景物。写情时,情景交融、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5、起句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
6、承句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7、转句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8、合句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9、精彩句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0
发表于 2012-11-30 02:41 | 只看该作者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水乡偶书》
一浆春秋知冷暖,
半橹日月惜浮沉,
绿水还流青山远,
旧梦江楼续难央!
(对不起,老师,四句就把春秋,日月,山水,人梦都概括了,感觉意已尽...)

(命题七律须八句,荒学月余才情误,且作半篇先凑数,领悟讲义再来叙!

老师,等我复习完讲义,做完下面的作业以后,看能不能再写一篇来,抱歉!)

    谢谢评阅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1
发表于 2012-11-30 0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面壁 于 2012-11-30 06:17 编辑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一讲作业:


一)
    在一年级时,记得学号是F-15;到二年级时,学号变成C-11,这,是不是代表一种进步呢?答案不需要知道,总之,请假时间太长了,很抱歉!

       一个多月了,因为忙碌,学业生疏了,但我不想做逃兵,回来还是先把作业补上,至于能不能还在渔村留下继续学习,,答案还是请老师们权衡吧!:handshake

      记得回去之前,向鹤班请假,诗句还能信口而来:“凭栏渐觉秋光短,细掰手指数日长,夜来忽梦瓜满棚,晨起家电催归行”。一个多月的忙忙碌碌,把所有学习过的知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回来以后,真不知道怎么应对那么多问题,现在只能面对 《秋野》 取意而舍律了,惭愧!
        
              《秋野》
       下车即闻稻花香,举目随见高粱红,
       夹道白杨姿伟岸,田野谷神声隆隆,
       牛犁马车不见影,常柴电驴步匆匆,
       喜见家乡秋景异,感谢政策惠三农!

(附原稿:
       家乡秋来风景异,户户种田用机器,
           晨起“谷神”还闻响,暮至“东风”出新畦,
           牛犁马车不见影,常柴电驴显英姿,
       政策惠农就是好,神州处处新生机!

       一首诗,让我感味到打油诗与格律诗的一些用词区别,今后,不仅要多读,而且要多写!)

二)
   问(1): 、起句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起句,即破题,开门见山,引领全篇!(个人认为,初学者,应该把握一个“阔”字,如果“窄”,下面的文字就会被束缚,很难传神;起句用“阔”下面的思维很好发散。我上面的两首,就是一种说明,第二首起句阔,就比第一首窄,好写得多了,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写七律,个解!)

   问(2):简述格律诗起句的起法。
       答:格律诗起句的起法共有八种:
           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颂扬起、感叹起
            A),明起,就是开口即将题面点出,毫无些许做作,下笔就直入主题。
            B),暗起,起句不见题字,而题的本意暗含语句之中。
            C),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D),引起: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E),反起: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F),兴起:就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 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G),颂扬起:起句先赞美,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
           H),感叹起:起句以感叹语而出之。

      问(3)、写起句要注意哪几点?
        答:a、紧扣主题.
                  b,注意勿满,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c,景为情生: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所表达的主题或情感无关或相反的景物
,就是说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d,符合情理: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
                  e,前后呼应:起联的前后分句要互相呼应,在内容上可以是 互补、递进、平行,但必须是相关联的.
                  f).巧交时间:格律诗一般都把时间、地点放在起句,交代时间不要直接说出时间,要用季节性的词语、景物或事物来间接地交待.

               作业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的好坏是能力问题!师友们,辛苦你们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2
发表于 2012-11-30 03:54 | 只看该作者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二讲作业 :

一、简述承句的概念和写法
  A)承句的概念:承句,又称承联、颔联;,就是承接起句,继续写景,写意、叙事、引证,扩展丰富起句的内容,
内容必须紧接起句。

  B)承句的写法:
   写承句的要领:
   1要紧接起句的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呵成,其法贵在和平匀称,要承接起联的缓急而来:急者宜纡缓,缓者宜坚挺;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均须虚实相间,虚为情,实为景;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以收到生动空灵的效果.
    2承句不但要承接起句 ,而且要扩展 ,具体讲就是承接起句的景 ,而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有所扩展,递进 ,其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 .
    3,在气脉上,在意气上 ,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 层层递进 ;构思布局时 ,要从逻辑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

二、试写一首七律《七律 枫桥》
           《枫桥》
来回共仰壁影画,去留还瞻佛祖容,
南山菩提北山枫,一桥横来风景融,
桥头东坡杖迎客,山后经声鸟出栊,
偶因作诗来寻句,浪花一卷诗境逢 )

(附原稿:《枫桥》
南山菩提北山枫,一桥横来风景融,
桥头东坡杖迎客,山后经声鸟出栊,
春至春风曼揽腰,秋来秋波娇褶容,
偶因作诗来寻句,浪花一卷也诗逢。
为寻求对偶,我可以用这一首来交卷,但是感觉转句不好,
所以不用原稿来糊弄老师,这样,即使没有分数,我也不见外,
所以这样做,是对知识,对老师,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取景点:常州市东坡公园//

        ( 抱歉,写完再读自己的这一首诗,感觉自己的基础真是很差,希望评阅老师不要见笑,面壁
是个货真价实的初学者)

        谢谢评阅,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3
发表于 2012-11-30 04:52 | 只看该作者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三讲作业 :

作业:
1、简述的基本概念。
    答:转联:就是转折,深入,是格律诗的第三联,又称颈联。因其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2、举例说明写转联的技巧是什么?
   答:转联的技巧和举例如下:
(1):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如刘方平之《七绝·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月夜”进一层着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触动春愁。
此谓之 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
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
如司空曙之《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亦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
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
此谓之 退一步转法之例
(3):反转法:
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
(4):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
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
此谓之 扩转法

3、试写七律一首《月夜有怀》
         《月夜有怀》
离开渔村月有余,师生友谊常眼前,
总想屏前话心语,却无宽带寄诗笺,
不是好句来煽情,而是真情奉实言,
群中好友若不信,月芽如舟渡云天。

//结句“渡云天”干什么,不需说明吧?因为题目就是《月夜有怀》,前面我好话已经讲了一大堆,万一真要有人不相信,就月光如水枕作舟,来我家看看,有没有宽带吧 //感觉有一点凑题 了,抱歉//

//说真的,回来以后,学诗的意念是有一点动摇了,因为所有学的知识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尽了,但是,每当回忆起师友们对我的情谊,内心总有一份感动,,,在读沈园的故事中,我又寻找到一份感觉:把盏秋风心唤碎,还步旧径草掩踪,点点离愁无处遣,许许相思水流空,,我情不能抑的写下我对渔村的一片思念之情,感谢学友晴天,狂花,彩霞的关注,她们见了我的文字,都急切的希望我回来,但我不知道渔村是否还会接纳我,所以,我在《水乡偶书》写下:一浆春秋知冷暖,半橹日月惜浮沉,绿水还流青山远,旧梦江楼续难央!我不知道我的学诗梦是否还能在渔村继续下去,,,,?希望评阅老师不要嫌我言多,因为我们不一定还有交流的机会、、。这一节文字,是我在渔村学习或许离开之前对渔村的真切谢言//

                谢谢评阅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4
发表于 2012-11-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面壁 于 2012-11-30 05:22 编辑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五讲作业 :

这一讲介绍的格律诗的基本知识如下:。
一、叠韵
  汉语拼音的 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大家都知道韵不入诗的意思,就是韵字不可以在非韵句的最后一个字的位置出现。换句话就是:韵字不可以在诗里面随便出现,只可以在韵句最后一个字出现。
   如:“犹忆画眉时”的“眉时”“从此数追随”的“追随”等,“眉时”、 “追随”、 “分别都在同一韵部。也就是说,最后一个韵字的前面可以是同一韵字。通俗地说,就是韵句最后两个字都是韵字,这就是叠韵。叠韵在格律诗中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是,并非诗中一定要忌讳叠韵。如‘缠绵’二字为同韵母词,
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就好。叠韵也并非我们现在按拼音方式来分辨的。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叠韵。

二、双声
一个双音节词中 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 。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双声,在格律诗中也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是,并非诗中一定要忌讳双声,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就好。双声也并非我们现在按拼音方式来分辨的,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双声。

三、和诗
和诗的形式有四种: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四、通感
写诗的技巧通感。如果掌握了“通感”会大大提高诗词的质量。我们所理解的通感,就是在诗中的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等互相转换。使得诗词有声音、有颜色、生动可读。


五、用典
用典必须要有寄托,善于借古喻今,这样才有意义。如果你写出的名句成为别人的用典,那才叫高!如果你用了典,请一定要在作品的后面注明。用典的重要问题是要不露痕迹。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六、临摹
临摹就是人家写桃你写杏,按照人家的章法、技巧,还可以用人家的词句。不要怕人说你抄袭只需在作品后面说明是临摹就可以了。

七、咏物
咏物诗比较难写。这类诗初学者往往写不好,写咏物诗,关键是“物”的特征要明显。

八、练字
炼字的最高境界,就是“炼而无痕”。 通俗来讲,是炼得跟没炼过似的,所炼的那个字就是为那一句而生的。就像化妆,最成功的化妆就是没有脂粉气。
炼字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让字适得其所。

九、首字平仄比例
在五律和七律中,每句第一个字的平仄比例。一般是:4:4  3:5或者5:3也可以,2:6就不行了。

2、试写一首《七律 初冬》
        《初冬》
北风一夜花落泪,清霜三更鸦声凄/
室陋被薄谁料寒?枝残叶零冬忽至/
无情节令芳菲苦,失常运命人事颠/
欲将离恨付笔端,雁字横天难成篇/

                  谢谢评阅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18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26
经验
44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5
发表于 2012-11-30 0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面壁 于 2012-11-30 06:05 编辑

C11面壁

补交小渔村十二期二年级第四讲作业 :

作业:
1、简述合联的概念
2、合句有哪几个注意点
3、合句如何以比作结
4、试写七律一首《溪亭晚照》

1简述合联的概念
      答:合联(结句、尾联、断句、落句),在律诗为第四联,合联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2、合句有哪几个注意点
  答: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3、合句如何以比作结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比喻: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又有以下方式:
其一,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露似真珠月似弓。”
其二,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臣心一片磁针石”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隔壁阿毛改太郎。”
以“太郎”来比喻外国的事物。
2、比拟
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
去风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这是以物比作另一物,诗中把县宰的朱绂和县民的鲜血联系在一起。这是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其原因是什么,则让读者自己想象。

3、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绝句中常用的方法。有横比与竖比之分。

如袁牧《马嵬驿》: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是一种横比,以不同人之间相比,用唐玄宗、杨贵妃长生殿别离与平常百姓别离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表现了作者重视和同情普通民众的思想感情。
再如李清照的《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情似往时。
这是纵比,就是通过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拿十五年前的事与现在相比,时过境迁,今昔不同,对比鲜明。


4、试写七律一首《溪亭晚照》
  
           《溪亭晚照》
           斜晖脉脉洒溪塘
           巍巍塔楼睡影长
           人烟团团阁顶坐
           游鱼历历巧推窗
           蓬莱经说谁曾见
           彩桥凌波胜仙乡
           若爱风情稍候月
           柳荫树下羡野鸯
//取景点,常州天宁寺塔影,常州红梅公园内//
(塔影卧水,一桥临波!这一篇是我站在桥头的实景写作,希望不要因为我的败笔而煞了风景,也希望所有渔村师朋学友们,到常州来观赏美景)
                    谢谢评阅老师,辛苦了


                    作业斑马线,考试红绿灯,升级是幸福,踢出亦祝福!//C-11面壁,2012,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3 小时
主题
0

73

帖子

0

精华

2165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0473
经验
5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4
36
发表于 2012-11-30 05:57 | 只看该作者
G12——莲二年级第二讲补交作业   ( 评阅:断肠春江老师)
作业:
1、简述承句的概念和写法
2、试写一首七律《枫桥》
要求:
(1)先景后情
(2)承转句须对偶
(3)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要有扩展
注:可临摹古人诗句

1、简述承句的概念和写法
答: 承句(承联、颔联),就是承接起句,继续写景或者继续写意、叙事、引证,此句要紧接起句,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要扩展丰富起句的内容。     承句的写法:
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吻合,要紧接起句的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呵成。要承接起联的缓急而来其法贵在和平匀称,急者宜纡缓,缓者宜坚挺,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均须虚实相间,虚为情,实为景,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以收到生动空灵的效果。扩展二字很重要,扩展到一个什么度,由自己来决定,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的,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情景是不可能完全分割开的,在气脉上,在意气上,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层层递进,构思布局时,要从逻辑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气不中断,意不偏离,整体美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为写而写,是不会有任何美感的,这是写诗甚至是写任何文章的大忌。
2、试写一首七律《七律 枫桥》
    要求:(1)先景后情
             (2)承转句须对偶
             (3)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要有扩展
     七律 枫桥
翠柳溪边映日柔,波光潋滟荡轻舟。
枫桥疏影微风动,菡萏浓香细水流。
海鸟非惊鱼聚尽,渔翁喜看篓满头。
江楼置酒游人醉,浮月微明意不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86 小时
主题
44

769

帖子

0

精华

341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0483
经验
34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5
37
发表于 2012-11-30 07:17 | 只看该作者
月下吟风,疏狂自舞三分傲
花间集句,浪漫更添一点真
                    --揽云追鹤赠
风雷东海起伏龙, 舞腰缤纷长乐东。
狂思逸客浮沧海, 花林茂列景争雄 。
                               ---多多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86 小时
主题
44

769

帖子

0

精华

341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0483
经验
34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5
38
发表于 2012-11-30 07: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诗词 发表于 2012-11-26 21:06
G12——莲第三讲补交作业

作业:

莲,你的诗已经颇有杜工部的风范了
月下吟风,疏狂自舞三分傲
花间集句,浪漫更添一点真
                    --揽云追鹤赠
风雷东海起伏龙, 舞腰缤纷长乐东。
狂思逸客浮沧海, 花林茂列景争雄 。
                               ---多多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9
发表于 2012-11-30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2-11-30 12:49 编辑

F11半城烟雨
中秋感怀
明月中庭桂子香,临窗独酌夜微凉
芳邻宴笑随风入,寒舍孤吟对影长
最是一壶新酿酒,任凭千里醉还乡
梦中东野斜桥畔,别样清辉非往常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 小时
主题
0

74

帖子

0

精华

193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436
经验
4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40
发表于 2012-11-30 13:23 | 只看该作者
J-01郁兰幽香第六讲作业补交
1、简述精读的要求:一学诗的格式; 二学用韵;三学起承转合的技巧 ;四学紧扣主题,景情一致 ;五学各句的衔接;六学起句(首联); 七学承句(颔联);八学转句(颈联);九学合句(尾联) ;十学精彩句子。

2    精读《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学诗的格式:
格式查询结果如下:
⊙仄平平⊙仄平,(韵)积雨空林烟火迟,【迟:四支】  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蒸藜炊黍饷东菑。 【菑:四支】  押韵
⊙仄⊙平平仄仄,          漠漠水田飞白鹭,
⊙平仄仄⊙平平。(韵)阴阴夏木啭黄鹂。 【鹂:四支】  押韵
⊙平⊙仄平平仄,           山中习静观朝槿,
⊙仄⊙平仄仄平。(韵)松下清斋折露葵。 【葵:四支】  押韵
⊙仄⊙仄平平仄,      野老与人争席罢
⊙平平仄⊙平平。(韵)海鸥何事更相疑。【疑:四支】    押韵
这首诗的格式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是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平仄、格律非常完美。无孤平和‘三尾’现象
2:学用韵
这首诗的韵是《平水韵》:上平:四支。(迟、菑、鹂、葵、疑、)无重韵,无撞韵。韵的辞性不单一,有形容词(迟)、动词(疑)、名词(菑、鹂、葵、)。
3、学起承转合的技巧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感受感悟到的生活情趣。
合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写作者用《庄子》和《列子》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4:学紧扣主题,景情一致
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景情完全一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5、学各句的衔接
王维的这首诗联联衔接紧密,前两联作者静观所见,写田家生活和自然景色。后两联抒情,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句句精彩,层层深入。
6、学起句(首联)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句交代了时间是积雨时节,地点是山上。然后作者通过在山上静观的景色进行描写,因为是积雨天气,风很湿润,炊烟缓缓上升。山下农家做饭,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这里写到田头为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描写起到铺垫的作用。 “迟”字,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安逸的心境。首句采用了兴的手法进行描写,从上而下的描写顺序为下面描写起到搭桥梁的作用。
7、学承句(颔联)
颔联紧承上联继续写景,“漠漠水田飞白鹭”紧承“蒸藜炊黍饷东菑”而写。这一联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自然景色,雪白的白鹭和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有色彩差异,写白鹭飞行,写动态。写黄鹂鸣啭写声音。漠漠形容水田,阴阴形容树木。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诗人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为颈联的那种悠然自得心境描写埋下伏笔。漠漠/阴阴,水田/夏木, 飞/啭, 白鹭/黄鹂, 对仗工整,构思精巧。
8、学转句(颈联)
颔联“阴阴夏木啭黄鹂”,作者的目光从山下又回到了山上,自然而然就转到了山中,于是有了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山中,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素食。诗人从中领悟到极大兴味。比起那些名利所,此时诗人心境悠然自得。与一二两联的景观描写相呼应,达到了一种景人合一的境界。山中/松下, 习静/清斋, 观/折, 朝/露, 槿/葵, 对仗工整,构思精巧。

9、学合句(尾联)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我已去机心,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猜疑我呢?。野老不与人争的原因在诗中的体现就是有如此美好的情境与心境的原因,所以“野老与人争席罢”收住了前六句。也为海鸥何事更相疑?”说明的原因。诗人把《庄子》和《列子》中的两个典故结合起来,使诗增加了情趣。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而最后的问句余味悠悠,给人很多想像空间。
10、学音节的正确读法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1、学精彩句子
这首诗句句精彩,字字精当,兴味深远,特别是承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最为精彩无论是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描写,还是从白鹭到黄鹂色彩上的搭配。远近高低就如同一幅山野画一般。可谓“诗中有画”!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2-1 09:44 , Processed in 0.1204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