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骈句之下平一先
清冷节,艳阳天。樽前歌舞,花里管弦。高松栖瑞鹤,病柳咽寒蝉。处处播秧梅坞雨,家家缫蚕竹篱烟。秋色方升淝水风霜悲唳鹤,春风欲暮蜀山花木怨啼鹃。
红杏雨,绿杨烟。庭花一梦,禁柳三眠。砚冷冰团结,帘疏月影穿。隐士不荒三径菊,美人常采一溪莲。鏖战将军一道甲光衔雪亮,凯歌士卒千群马色截云鲜。
君臣药,子母钱。刻符制鬼,铸鼎升仙。烛奴燃豹髓,剑客舞龙泉。竹笋双生稚犊角,蕨芽实出小儿拳。枕上怀人梦断还思倾国色,庭前饯客酒阑更赠绕朝鞭。
分析结果:
第 6 句因包含“寒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寒蟬
第一个典故[url=]寒蝉[/url]
《礼记注疏》卷十六〈月令〉~322~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汉·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白马王彪〉~24~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唐·李善注引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第 10 句因包含“蜀,啼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啼鵑
第二个典故啼鹃 同源典故冤魂化禽 口流血 口血 古帝魂 啼成血 [url=]啼血[/url] [url=]子规[/url] 悲蜀帝 昔帝恨 [url=]望帝[/url] 望帝啼鹃 望帝愁魂 望帝春心 望帝归魂 [url=]杜宇[/url] 杜宇啼血 杜魂 [url=]杜魄[/url] [url=]杜鹃啼血[/url] 杜鹃积恨 杜鹃魂 泣杜鹃 蜀天子 蜀帝王 蜀帝魂 蜀王作鸟 蜀王遗魄 [url=]蜀魂[/url] [url=]蜀魄[/url] [url=]蜀鸟[/url] 魂作杜鹃 鹃啼血 [url=]鹃血[/url] 蜀羽怨红啼断 相关人物杜宇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8~
鱼凫fú王田于湔jiān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pí邑。或治瞿qú上。【七】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昭明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赋〉~89~
唐·李善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州郡部·剑南道·益州〉~937~
《十三州志》曰:「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 晋·阚骃《十三州志》
「其后有王日杜宇,称帝,号望帝。……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令,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又云:『望帝使鳖令治水而淫其妻,令还,帝惭,遂化为子规。』」(据《二酉堂丛书》清·张澍辑本) 旧题晋·张华注《禽经》
「巂周,子规也(按,即杜鹊)。」《注》:「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杜鹃〉
杜鹃,始阳相推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出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之法,当为犬声应之。
典故 | 简释 | 杜宇 | 指杜鹃鸟,或喻哀怨、思归之情。唐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
第 14 句因包含“三眠,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眠柳
第三个典故三眠柳
同源典故一日三眠 [url=]三眠[/url] 三眠杨柳 三眠细柳 三起三眠 上林眠柳 人柳三眠 半眠官柳 堤柳几眠 弱柳三眠 柳未三眠 柳眠 杨柳三眠 汉家旧苑眠 汉柳三眠 汉苑 眠三 眠柳 苑中柳未眠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部二·木之二乔木类五十二种·柽柳〉~2035~
《三辅故事》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第 17 句因包含“三径,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徑荒
第四个典故三径荒
同源典故三径松筠 三径荒芜 三径菊花丛 三径蓬蒿 元亮径 松荒三径 松菊尚存 松菊径 松菊荒 柴桑三径 渊明三径 渊明松菊 耘锄三径 旧径既荒 芳草生三径 荒三径 菊松三径 陶令三径 陶潜三径 陶潜菊径
相关人物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其辞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第 20 句因包含“截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截雲
第五个典故截云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第 22 句因包含“子母,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母錢
第六个典故[url=]子母钱[/url]
同源典故[url=]蚨母[/url] 青趺
《搜神记》卷十三~99~
南方有虫,名「𧑒𧍪」,一名「𩨳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第 24 句因包含“铸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鑄鼎
第七个典故[url=]铸鼎[/url]
同源典故[url=]乘龙[/url] 余剑舄 堕地号弓 堕乌号 太息乌号 弓堕龙髯 抱遗弓 [url=]攀髯[/url] 攀龙髯 攀龙须 桥山弓箭 泣龙髯 [url=]乌号[/url] [url=]号弓[/url] 轩辕乘龙 遗剑鼎 遗弓泪 黄帝鼎 [url=]鼎成[/url] 鼎气成龙 [url=]鼎湖[/url] 鼎湖龙 [url=]鼎湖龙去[/url] [url=]龙举[/url] [url=]龙驭[/url] 龙驾上丹霄 [url=]龙髯[/url] 龙髯绝
相关人物黄帝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94~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黄帝崩,葬桥山。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注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典故 | 简释 | 乌号 | 指良弓。晋阮籍《咏贫》之十二:“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 乘龙 | 指仙去或帝王权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权臣。三国曹植《仙人篇》:“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 鼎湖 | 指帝王等下葬之处。唐杜甫《行次昭陵》:“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
第 26 句因包含“龙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龍泉
第八个典故[url=]龙泉[/url]
相关人物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健(植)《与杨德祖书》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一《潕水》引《晋太康地理志记》
(西平)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
第 26 句因包含“龙,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龍劍
第九个典故[url=]龙剑[/url]
同源典故一旦为龙 两剑 两龙剑 [url=]别剑[/url] [url=]剑化[/url] 剑合延津 剑合双龙 剑埋狱底 剑埋丰城 剑埋龙壤 [url=]剑气[/url] 剑气射天 剑水二龙 剑津宝气 剑虹浮 剑跃双龙 剑闲夜冲星 剑龙辞延津 化龙 匣中孤剑 匣剑同处 匣龙双起 南斗龙光 合剑龙津 [url=]埋剑[/url] 报张华 宝剑出 宝剑沉埋 宝剑冲牛斗 宝剑丰城寒 射斗光芒 射斗牛 射牛斗 干将冲牛射斗 干牛斗 延平 延平剑 延平双剑 [url=]延津剑[/url] 延津龙去 张公龙剑 [url=]张雷[/url] 张雷识剑 张雷辨气 掘狱张雷 掘预藏剑 斗气埋长剑 斗牛光 斗牛光焰 斗冲剑气 斗间紫气 [url=]星剑[/url] 星斗见光气 [url=]星辰剑[/url] 星辰占宝剑 望牛斗 冲天剑 [url=]冲斗[/url] 冲斗剑 冲星剑 为龙信息 牛斗气 牛斗空 牛斗紫气 牛斗变化 牛斗龙泉气 碧潭双剑 神光上斗牛 神光埋泉壤 神剑跃平津 神物化延平 神龙双剑 紫气剑一双 紫气干星 紫气辨斗牛 紫气飞空 腰间剑去 蛟龙子 冲斗剑 [url=]丰剑[/url] [url=]丰城剑[/url] 丰城埋没 丰城气 丰城双剑 丰城龙剑 丰狱剑 丰狱埋剑 酆狱气 金剑沉埋 双剑 双剑埋狱 双飞归延津 [url=]双龙[/url] 双龙剑 双龙斗牛气 雷令剑龙 雷剑 [url=]雷氏剑[/url] 雷焕张华 雷焕掘剑 龙剑合延津 龙归剑杳 龙泉动牛斗 龙渊触牛斗
相关人物干将 张华 莫邪 雷焕
参考典故干将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剑〉~08~
《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闲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
典故 | 简释 | 丰城气 | 喻有声誉。才华。唐杨炯《和刘长庄答十九兄》:“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 丰城龙剑 | 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 | 剑化 | 喻人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
第 29 句因包含“人,色,思,倾国”,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思傾國
第十个典故思倾国
同源典故佳人绝世 倾人城 倾人情 倾北方 [url=]倾国[/url] [url=]倾国倾城[/url] 倾国风流 [url=]倾城[/url] [url=]倾城倾国[/url] 倾城国 倾城目 倾城色 名花倾国 国自倾 延年妹 绝世歌 [url=]绝代佳人[/url] 绝代北方人
相关人物刘彻(汉武帝) 李延年
参考典故李延年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唐·颜师古注曰:「非不惜城与国也,但以佳人难得,爱悦之深,不觉倾覆。」
第 30 句因包含“鞭,绕朝,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繞朝贈
第十一个典故绕朝赠
同源典故吾谋适不用 吾谋适可用 [url=]秦人策[/url] [url=]绕朝策[/url] 绕朝赠策 [url=]绕朝鞭[/url] [url=]赠策[/url]
相关人物士会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晋·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