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梦里红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满江红唐宋绝句学习笔记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9: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5-22 15:35 编辑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约公元699年一746年前后」,唐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与王维最善,开元年间中进士,官至驾部员外郎,后被贬为道州司马。其诗作多通过描写景物,来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

浅析
《唐诗纪事》中,有关于祖咏写这首诗的记载。说有一年,朝廷考试举子,试官出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按照当时朝廷规定的格式,应写六韵十二句,但祖咏只写了二韵四句就交卷了。试官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格式来写,他说:「要写的意思都写完了。」试官读后,很赏识这首诗,于是祖咏中了进士。这寥寥四句,虽不合当时的规定,至今却为人们所称道。可见,写诗作文原无一成不变的格局,也并不见得长了就好。
这首诗写得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尽意而止,主要地是它在表达题旨上很有造诣。首句用「阴岭」二字,点明从北面看终南山。用一「秀」字,贴切地写出了终南山在严冬中怪石峋嶙的神采。二句用「浮云端」三字,点出积雪的高厚,同时,也带出了山势高峻。到此为止,就已把题中「终南望雪」四字都作了精巧的描写。剩下一个「余」字,便用三四两句极力进行描绘和烘托。句中的「霁色」「暮寒」,正是从眼前的景色和人们的感觉两个方面来烘托这个「余」字的。四句二十字,在一般文章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祖咏的笔下,却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可谓圆满地完成了命题作文。倘要再有所增添,恐怕只能是画蛇添足了。

习作
黄鹤楼上眺望
青龙蜿蜒处,鹦鹉正徘徊。
两岸龟蛇静,遥知万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21: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5-27 09:50 编辑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处,须尽邱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作者介绍
裴迪「约公元716年一740年前后」,唐代关中「今西安」人。初和王维、崔兴宗隐居在终南山,后曾任蜀州剌史,尚书省郎。其诗作,今存者多为「五绝」,以写自然景色见长。

浅析
一首好的绝句,它的含意很深,切忌浅薄乏味,因此,起承转合,各句皆应要求蓄意深刻。合句作结,更「要含蓄意远」。这首诗是崔九到终南山去时,裴迪为他写的送行诗。希望他到终南山后,无论入山深浅,总能享受深山的幽静和恬雅,尽历丘壑之美。并以陶渊明的桃花源来比喻崔九的去地,表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主题是一个「送」字。围绕「送」字,从「归」字写起,在「尽」字上大做文章。三、四两句,引用武陵渔人暂入桃源的典故,从另一角度反衬了丘壑之美。从「须尽」跌出「暂」字,写出不要学武陵渔人,暂入桃花源,即行出山。至此,「须尽」之意,不叙自见。同时,把诗人送别时的心境、诚望,全部饱含在诗句之中。全诗不甘久隐,含意深刻,可见,绝句只有做到含蓄而意远,方不显浅薄而无味。

习作
识恒
书山勤是路,术业苦专攻。
莫为邯郸误,回头一场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5-31 21:15 编辑

桃花谷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谷何处边?」

作者介绍
张旭「约公元735年前后」,字怡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做过常熟尉。他善于书法。据说,醉后下笔,效果更佳,有「张颠」之称。他的草书和同时代的李白的诗歌、斐旻的剑舞,并称为当时的「三绝」。也长于七绝。

浅析
陶渊明憧憬的世外桃源,曾为一些后人所赞许。作者在桃花谷看到轻风吹拂,桃花瓣儿落入清澈的水中,引起了无限感慨。不禁发问:现在桃花已在眼前,而桃花源又在哪里呢?流露了作者对脱离现实,去过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首句用一「隔」字,写出飞桥和野烟之景。二句用一「问」字,承上转下。三四两句,一句用一「随」字描绘出眼前实景,一句用「何处边」三个字提出问题。就此止笔,所提问题,不作回答,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流露于字里行间。

习作
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大桥
隐约君山绿水中,江南浮影四时同。
洞庭浩瀚连天处,踏浪凌波一彩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1: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行之景,表现的主旨是留客。全诗围绕一个「留」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山光物态弄春辉」,一个「弄」字,用得甚妙,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山中不断变化的各色景物。景色如此之美,怎能归去呢?「莫为轻阴便拟归」,还是留下来欣赏这山中的景物为好。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有景有情,层层深入,不写「留」而「留客」之意自见。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小中见大,悠然意远。在一般人看来,只注意雨天的雨,而不会想到晴天也同样有「雨」。诗人正是在这里给了我们新颖的启示。「入云深处亦沾衣」,可以说,是诗人在描绘山中景色之外,给予读者较为深刻的又一启发。

习作
半夜吟诗
又误周公半夜期,砚田植字正当时。
笔轻意浅君须谅,千古流传几首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8 00:01 编辑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凡人回。

作者介绍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年间,进士出身,曾任仙州别驾,后被贬为道州司马。其诗作,存者不多,但《凉州词》一诗,脍炙人口。

浅析
反映边疆生活的边塞诗,有的情调昂扬激奋,有的是悲哀的慨叹,还有的是反战的呼吁。这首诗,诗人用饱满的笔调,十分淋漓地写出了军中的豪情逸兴和边疆战士忠勇爱国,置生死于不顾的无畏气概。由于诗人用笔曲折,使人感到好似是在借酒消愁。戴叔伦诗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一般人看了都认为是写战士忠勇爱国的气概。这首诗中「古来征战几人回」,似乎就不作这种理解。其实,同样是这个意思,不过诗人用笔曲折了一些,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情调罢了。这首诗,首句从「酒」「杯」写起,点明地点是在西域,并摆出一个豪华场面,给读者以形象鲜明之感。二句由「欲饮」引出饮酒的人。正在开怀畅饮,琤琤琮琮的琵琶声,在马上响起来了。一「欲」一「催」,巧妙地描绘出一种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催是催,饮还要饮。在封建帝国,一个兵士只是为皇朝镇压边民,为将帅拜将封侯而出生入死,到头来自己只能是黄沙埋白骨。面对这样的现实,兵士自然会发出一种豪迈而悲凉的感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以士卒酒醉后的壮语,微微泄露了他们的复杂心情。
谈到这首诗的妙处,不能不提到它的顿挫得法。首句从酒说起,二句「欲饮」作为一顿。在句法上,为上二下五。三句写催尽管催,饮只管饮。「醉卧沙场」又是一顿,「君莫笑」一挫。四句再来一挫,方跌出正意。读起来,就很有意味了。

习作
赏花
桃李花开又一春,相邀佳丽晤花神。
花间设宴一壶酒,酒不醉人花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2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12 20:16 编辑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作者介绍
崔颢「?一公元754年」,唐时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他的边塞诗,慷慨激昂,雄浑奔放,很少有伤感之情,且接近民歌。

浅析
长干曲是古时歌曲中的一种。作者利用这一旧题,采用民歌形式填写了新的内容,将一对青年男女相逢时的姿态、言语,生动细腻地描摹了出来。全诗用女子的口吻来写,首句「君家何处住」是问语,先问君家的住处。二句接说自己的乡贯,「妾住在横塘」,作自我介绍。又恐自己卑贱,恐是同乡被其所笑,故必停船借问。「停船暂借问」,写出一个细小动作。四句由「借问」结到「或恐是同乡」。小巧别致,言简情深。女子羞涩心情,隐约可见。
《长干曲》之一,是女子的问语,那么之二则是男子的答词。首句用一「临」字,点出家在「九江」。二句「来去九江侧」,写彼此长年往来于江上。亦用自白,写出所以往来于九江的原由。始知原是同乡。三四两句「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把从小离家虽是同乡却不相识的缘由一笔写尽。并多少含有为己解嘲的意思在内。
这两首诗,语言平淡,浅显易懂,然却形象感人,诗味甚浓。在作法上,这两首诗都用的是乐府体裁,白描而并不用辞藻。诗人只是摹拟儿女喁喁的口气,曲曲书写,故有婉约微妙的效果。

习作
网聊情结
虚度廿三春,相逢互敬频。
屏前聊往事,意恐有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15 15:51 编辑

越女
王昌龄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作者介绍
王昌龄「公元698年一756年」,字少伯,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中进士,曾任汜水尉、江宁丞等职。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七绝圣手,其边塞诗,大多采用乐府旧题,内容也多是抒写和反映将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其诗气势雄伟,格调高昂,尤以《从军行》与《出塞》,为后世传诵之作。明人辑其诗为《王昌龄集》。

浅析
王昌龄在他的一些绝句中,对妇女的描写颇为细腻生动。这首五绝,语言精炼,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描写了一个纯洁天真,柔情脉脉的少妇形象。「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当这位少妇摘取一朵芙蓉花,兴致冲冲地归去的时候,她心里正在猜摸着一个问题:问起自己的丈夫,他该作何回答?是这朵芙蓉花美,还是自己更显得娇艳?短短几句,有言语、有动作、有情感,形象是多么鲜明而逼真啊!读者读过之后,怎能不为诗人这种高超的技艺而赞叹呢!

习作
品心
品诗先品韵,品人先品心。
送君一句话,一句胜黄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6: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17 13:04 编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浅析
王昌龄这首《出塞》诗,诗句精炼,耐人寻味,向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诗人以秦汉以来,边寒战争不断,人民不得安宁的史实为背景,用深沉含蓄的诗句,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希望国家委任得力将帅,加强边防,使人民得以平安生活的急切心情。这首诗,首先用「秦时明月汉时光」七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关城夜月图。天上是孤零零的明月,地上是静悄悄的边塞。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有成千上万的征戍士兵。望着明月,诗人不禁联想起历史上秦代在北方修筑长城,汉代在边塞建筑城堡抵御外族侵略的种种情形。「秦、汉、关、月」四字,这在修辞上称为「互文见义」是交错使用。说秦虽说到明月,也包括了关塞。说汉只说关塞,也包括了明月。不可理解为「明月」只是秦时才有,「关塞」也只是汉时修筑。用「秦时明月汉时关」,更为感人,富有诗意。写了「关」、「月」,二句接写「万里征人」。用「未还」二字,极巧妙地写秦、汉以来,多少征人仰望过这一轮明月,多少征人在关城上洒下了血汗,留下了脚迹。有了一二两句的铺垫,三四两句用「但」字一转,写出了全诗的主旨。如果朝廷能够任用有勇有谋,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那么敌人是不敢轻举妄动,前来入侵的。诗人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自是十分新颖的。

习作
墨客
唐代诗歌宋代词,起承转合费吟之。
假如李杜今犹在,解放时人一片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24 13:26 编辑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浅析
唐代反映闺房少妇生活的诗,颇为不少。这是其中有名的一首。诗人以一个年青的少妇为对象,艺术地描写了思念丈夫的强烈情怀。题为《闺怨》,即闺中之愁,然诗的首句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用「不知愁」来写「愁」。二句又从「不知愁」来,写了「凝妆」,还要「上翠楼」。好似她真的没有一点离愁别恨。其实,这是诗人设下的一个局。三句用「忽见」二字一转,转出了真正用意。一见柳色,开始触动了心中的离愁。四句用一「悔」字,结出了少妇的全部「闺怨」,迸发出了少妇心灵深处的强烈感情。四句两层,非常巧妙地描写了少妇的感情变化和诗人所寄的同情。其诗含蓄蕴籍。层次分明,喻意深长,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思倍增,不愧为「七绝圣手」之作。

习作
农家乐
垄上耕夫早晚欢。朝观晨露暮听蝉。
清修颐养能如此,不愧先生万里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07: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27 07:15 编辑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浅析
大概是由于唐代屡次对外用兵的缘故,在唐代出现了不少反映边地生活的边塞诗。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对边疆戎马生活的讴歌,有意气昂扬的一面,也有的情绪沉郁,是悲哀的慨叹和反战的呼吁。总之,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客观实际。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着力描写了唐时西北边塞的将士,不灭外患不返家园的坚强决心。一二两句以「雪山」「孤城」为背景,首先写了边地的风光。由于战斗的惨烈,青海更加感到阴云弥漫,大片浓厚的阴云一直伸到天边。连高耸的积雪山峰都封锁在云雾之中,显得暗淡了。遥望前方,连玉门关都那么遥远,何况千里之外的家乡呢!三句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七字,集中概括了守边将士过去的身经百战,金甲磨穿的战地生活。四句用「终不还」三字,进一步写出将士们忠勇爱国的气概。诗人饱满的笔触,淋漓的表现,很自然会使人想起中唐诗人戴叔伦的两句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首诗确如他人所评:「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习作
问爱*步韵陋和水影先生
满腹离愁恨满笺,相逢凝噎锦屏前。
历经多少风和雨,有你知心有你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0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6-27 08:28 编辑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浅析
王昌龄的七绝,历史上曾有「神品」之称。还有的认为,他可以与李白并驾齐驱。这些评价,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王昌龄的代表作《边塞诗》确是独具特色的。历来诗家选诗,只要是选唐人七绝,就不能不选王昌龄的七绝。在这位七绝圣手的笔下,往往寥寥数笔,就把边塞军旅生活的画面跃然纸上,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典型化的形象反映出来。这首边塞诗,摘取守卫边塞的军士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用精炼的诗句,讲述了一个成功的夜袭战。第一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点出了作战的时间、气象。二句用「红旗半卷」,写偷袭敌人的行军队伍。三句转写「前军」夜战情况。四句用一「报」字,写出这次夜袭战的战果和全军将士们振奋不已的心情。一首七绝,无繁琐的战争描写,却给读者以完整的艺术形象。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色,实不愧为高手之作。

习作
采莲
扑鼻荷香水榭楼,撑篙箭出采莲舟。
瑶池仙女兰花指,剖析莲心一片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0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13 16:22 编辑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浅析
这首边塞诗,描写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戍边将士的愁苦生活。诗人截取了边寒军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首句从「琵琶起舞换新声」写起,使人看到在一个秋夜,军中有人奏起了新的曲调,跳起了新的舞蹈。二句用「总是」二字,接写新的调子离不开旧的内容。用「离别情」三字,暗点对离别已久的家乡的怀念。三句用一「乱」字,四句用一「下」字,把征人无穷无尽的愁闷,作了进一步的揭示。在这短短的诗章中,有动作有音响,新声旧情,撩乱的音响,婆娑的舞影,头上的秋月,脚下的长城,全被织入延绵不尽的怀乡思绪之中了。

习作
桃花
饮雪咽霜笑靥开,西园已把锦屏裁。
东君赐予三分色,饰点人家墙角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6: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边愁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浅析
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尤其象《边愁》这样的边塞诗,总是从景色所引起的情感中,选择那些典型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感想。这首边塞诗,以景见情。一二两句,从高楼和黄昏的海风写起,用「百尺楼」、「黄昏独坐」,已隐隐点出愁意。三句用一「更」字,巧妙地烘托出由乐曲所引起的戍边将士的万里相思之情,四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一语道破主题。读后,给人以突出的感觉,就是这首诗意境开扩,情调激越,非同于一般的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这不能不说诗人文字冼炼,用意至深。

习作
咏梅
一缕轻风飘过来,月移疏影上窗台。
开窗且把馨香引,赊片梅花额上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06: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1 06:36 编辑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浅析
王昌龄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好像是一首送别诗,是为友人送行而作的。实际上,这首诗是以写景起句,用比兴之法,寄寓了作者自己高雅纯洁的品德。诗的一二句,集中写送客,点出了作者送行的时间、地点和客人将要去的目的地。首句写雨夜饯别,二句写平明相送。首句的「入 」和二句的「送」紧相呼应。三句转写自己的为人。临别致意,辛渐系回洛阳,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四句出人意外,不说彼此的思念之情,不说客居的感慨,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意在告诉友人,自己是决不会被功名、富贵所诱惑。「冰心」、「玉壶」,纯洁高尚,是清廉自守的。本诗描摹生动,比喻奇特,抒情深刻。

习作
见「绿蚁新醅酒」句戏作
明月清风杯里酉,将来玉盏敬朋友。
座中豪客尽开怀,绿蚁斟完再斟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0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2 16:44 编辑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浅析
这是一首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诗人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的家奴歌妓卫子夫,而抛弃其表妹陈皇后「即陈阿娇」一事,写了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妇女一旦红颜衰老,就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这首诗含蓄不露,讽刺颇深。从这首诗看,有些诗作,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这首《春宫曲》,一二两句,是在写景,既写「桃」,又写「月」,用「昨夜」二字,已有含蓄之意,使人知道意之所指。三四两句不去直写宫人之怨,偏从侧面得宠者写起,枯荣相比,愈见可怨。「新承宠」、「赐锦袍」,虽然没有去明写陈阿娇被遗弃的可悲结局,但已把这种讽刺十分含蓄的表达出来了。这即有人所说,诗中最忌直说正意。直则没有余味,曲则愈见神韵。

习作
采莲
仙子莲舟水上漂,芙蓉玉面一般娇。
瑶池深处歌惊鹭,划破长空响九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09: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5 21:51 编辑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浅析
长信宫是汉朝太后居住的地方。汉成帝时,班婕妤很受宠爱。后来,因为赵飞燕姐妹得宠,班婕妤为避其嫉妒,请求离去,到长信宫去奉侍太后。诗人以此为题,替她写了这首《长信怨》。首句写「奉」,二句用「共徘徊」暗点怨情。三句用「玉颜」比「寒鸦色」,寒鸦还能从昭阳殿里,带着温暖的日影飞过来,而班婕妤心中的怨情,就无处申诉了。

习作
叹班婕妤
避妒隐身长信宫,玉颜已误怨无穷。
闲看帝宠双飞燕,也是时移一场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6 10:57 编辑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者介绍
王维「公元698年一759年」,字摩诘,唐代河东祁「今山西祁县」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四十岁以后,一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成了一个佛教徒。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于诗古、律、绝兼长,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也很有造诣。前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浅析
古代表达爱情的诗,占有大量篇幅。王维这首五绝,却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人借用红豆的别名「相思子」,以一位姑娘的口气,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深厚情谊。这首诗,虽是直接咏物,但却大有因物寄寓相思之意。先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起句,然后,三句承上启下,四句「此物最相思」,结出相思的正意。这样写来,起到了余音绕梁的效果。全诗字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表达的爱情深沉而不轻浮,感情真挚而不陋俗,故深受历代文人好评,一直流传至今。

习作

古木风吹折,浮萍雨打沉。
若君挥一管,天地动豪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11 06:16 编辑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浅析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首诗,是诗人中年后,居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时所作。可以说是妙手偶得的佳作。它天成自然,毫无造作之迹。首句写静,二句写动,静中有动;三句写动,四句写静,动中有静。寥寥四句二十字,把动静写得十分贴切。一二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人不见人。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景人自见。反复吟诵,很有推敲之味。佳处不在语言,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同一表现方法。

习作
98抗洪
鄂渚南来水,湘江北去秋。
军民如铁壁,浩气岳阳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0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14 08:26 编辑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首闲适的生活。这与王维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有很大关系。诗人在这里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来写隐逸生活,在艺术手法上是极见功力的。由「独坐」写到「弹琴」,由「幽篁」写到「深林」,相互映带,相互回还,有静有动,有景有声。一种独隐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三四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又对以上作了点缀。竹林、明月、琴声、长啸,在这一幅天织美景之中「独坐」的人,其生活的闲适、幽静,不是清晰可见吗!这首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习作

修篁日日新,劲节更精神。
犹喜风和雨,将来涤俗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08: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7-16 06:53 编辑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浅析
关于写诗,古人有炼字之说,讲究一字之工。有的为一字之工,呕心沥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但炼字不如炼意。一首诗,须有意境的创造,形象性的表现,方可称为好诗。意境不妙,纵有佳句,也是枉然。王维这首诗,字句平淡无奇,但他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作手法,是以第一人称询问的形式开始,显得格外亲切。一二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概写。三四两句才是细描,「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的父老亲友,皆不在诗人的问答之中,唯独关心和问起的是倚窗前的寒梅,有没有开放。这是暗点时令吗?不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正是通过这样生动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习作
重温地雷战有感
重温地雷战,日正猖狂。
卫国多奇计,英雄斗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4 11:00 , Processed in 0.1033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