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罗初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学堂初级18班第2组活动处【指导老师:圣雪】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1
发表于 2013-8-14 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2
发表于 2013-9-5 10:3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刘锋

    (一)  关于无情对的讨论

    关于无情对的讨论,无论是楹联报、对联杂志或者是对联网站都己经有很多,尤以2007年最为热闹。
    据《中国楹联报》报导,李先鸿先生出了一本无情对的专著《无情对品趣》,还撰写文章论述无情对。他引用清代《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什么是无情对沒有说明,又多了一个问题,无情对就是流水对。
    至于"世所谓流水对"是什么,即清代公认的流水对是什么。据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十五节中说:“普通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依原则说,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互换的,即使出句换为对句,对句换为出句,意思还是一样。但是偶然有一种对仗,却是一意相承,不能颠倒,这叫做流水对。”或者如辞源所说:"凡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串的即流水对。一言而蔽之,普通的对联是并行对仗而流水对是串行对仗。于是有人又引申出串对这个术语。
    还有一种讨论,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下联指天气,上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什么是无情对也还是沒有界定,却又提出了一个羊角对的问题。
    于是又有关于羊角对的讨论,王彭年先生撰文,指出诗钟和羊角对的关系,说:诗钟在始创期间,曾有不少异名,莫衷一是。1885年,吴县俞廷瑛在《百衲琴·跋》中为了强调他朋友所起的名称,就说:"至於其名,或谓之为诗钟,或谓之为羊角对,要皆不知其所取义,又岂若百衲琴之称为典而确哉"。于是又引用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另外,"角""各"同音,此名称也表示有着各对各的特色。至于为什么是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真的是"不知其取义"了。


    (二)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
    什么是无情对?无情对是指一副对联的上比和下比之间有落花有意和流水无情的关系。于是再重看《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就能够把无情对和流水对联系起来。但是此处所指流水对和通常所说的流水对不同。这里的流水是对无情而言。通常所说的流水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对联中上比与下比的內容在时间上有前有后,即一条河水的上游和下游,或者是流水线工作的上线和下线。其二是这种在时间上前后往往表現为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因之上比与下比不能颠倒次序。
    然而无情对的上联和下联两者就沒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这种关联可套用刘禹錫的《竹枝词》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看似无情却有情,看似无关却有关。也还不够,再用杜牧的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却似无情,我以为这是无情对的宗旨所在。
    我们欣赏典型的无情对就会发現,对句总是以常人所意想不到的角度和出句相对,让人无法捉摸,类似于数学中的脑筋急转弯,初看对句有点匪夷所思。细想饒有趣味,越琢磨越有味道。
    无情对和羊脚对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无情对的对句无迹可寻,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于是无情对又说成是羊角对。《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据《历代诗话》中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者,吟泳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虽然是说诗,却把无情对的特点和妙处都指出来了。

    (三)  关于无情对的要点
     一副好的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其一是上下比必须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其二上下比之间的联系必须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其三全联应幽默风趣,虽另有寓意在但要出以调侃、讽刺。
     要做到这三点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对对句(下比)和出句(上比)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先谈下比,首先要求下比和上比逐字相对,越工整越好,而且词类也要相对,不宜是宽对。第二个要求是下比无情而又有趣,要出人意料。这就要求下比至少有一个词需有两层或多层意思,要求字对而意不对,这样就会产生极强的歧义效果,让人忍俊不禁,有一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却又有机智 ,充满了幽默。因此又带来第三个要求,即在下比用某个词语的一种意义作字对时,又借它的另一种意思(而且是常用的意思)却全然不对。这就是所谓的借对。这一点看下列典型的无情对的例子自然明白。
     再谈上比,要下比无情而又有趣,则上比就要谨严;下比俗不可耐,上比則越雅致越好。总之两比之间反差要大,这样会起到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  无情对举隅
     著名的无情对有:
     1 “杨三己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指同光名伶十三绝”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3
发表于 2013-9-5 10:34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要相对?可不可放宽?我认为,每一个字平仄都要相对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可以放宽,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问题是怎样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也是普及楹联知识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天,我就学习对联知识和开展楹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联友和方家指正。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宜放宽的几个地方:

一、关于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词组要平仄交替这一条可放宽。我认为,这一条可以这样要求,如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应当放宽。也就是说,在这方面不必强求一律,可严可宽。这是因为:

(1)成语在中国汉学的词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特别引入注目,对联也不例外。可是在众多的成语中,有相当的成语词组,自身没有交替。例如:黔驴技穷、貌合神离、愚公移山、登峰造极、力争上游、精打细算、群策群力等等,这些词组就没有交替,总不能把这么多、这么好的成语排斥在楹联之外吧?

(2)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大批新的、富有时代特色以及外来的词组成了常用的文字,这些词组也有很多自身没有平仄交替。如:五讲四美、精神文明、讲政治、讲正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是硬道理、实践检验真理等等。如果过分强调自身平仄交替,这些词组就永远无法进入楹联。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楹联就成了死守古板套话、千篇一律的陈腔滥调,缺乏时代气息,毫无生命力。
1999年1月2日299期《中国楹联报》上湖南黄炳麟先生"富有特色的当代联语"中的几副对联,是很好的对联。现妙录其中一副:
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
这副对联,尽管在对仗上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副好对联,它充满时代气息,很有特色。其他几副也是如此。如按古板的平仄要求,恐怕就要被枪毙了。

二、关于三连平或三连仄的问题,也可放宽。这是因为:有一些专用词组,像祁连山、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土库曼等,如用在上联或下联的最后,就成了三连平,或三连仄,如不放宽,这些专用词组岂不永远被打进冷宫?
今年春节是世纪之交、跨越千年的第一个春节,许许多多的对联上下联,最后用上了"跨世纪"、"迎千年"三字,我看没有什么不好。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后,有一年春节,我用这句话撰了一副对联:
发展就是硬道理;
廉洁堪称好作风。
这副对联就是基于上述认识而写的。

  三、一些趣联、游戏联可以放宽。这方面的对联,在许多情况下,是即兴而作。过于苛求,就无趣、无戏可言。
例如:
坐,请坐,请上坐;
茶,喝茶,请喝茶。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可人们就是喜欢它。

四、不少优秀的对联在这方面是放宽了的。有些人们交口相传的对联,既奇特又贴切,是公认的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佳联,我记得有这样几副对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如果过分强调自身的交替,这几副对联恐怕是重病在身了,然而却流传了多少年。可见,在自身交替方面,事实已经放宽,我们有什么理由死死抓住这条不放呢?

还有一个"粘"的问题,应放到提高的范围去研究。为了普及,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放宽,不去考虑。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

关于平仄问题,有一种流行的提法,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总的来说,这种提法简明扼要说明了对联的平仄要求,但不够确切,也就是说,有的适用,有的不适用。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这副对联是三、二、二结构,按节奏点要求,上联的"梅、寒"和下联的"杏、暖",是在第三位置上,一定要平仄相对,而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因不在节奏点上,则可平可仄,这就不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又如:
不信美人终薄命;
古来侠女出风尘。--蔡锷
这副对联是二、二、三(一、二)结构,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这副对联上下的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除二、四位置上的字,因是词组最后一个字,是节奏点,平仄应相对外,第六个字"薄"与"风",因不是节奏点,就没有平仄相对,我们不能说这不是一副好对联。当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的时候又适用,例如: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副对联是二、二、三(二、一)结构,词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是、年、草"和下联的"然、里、花",这几个字要平仄相对。符合"二、四、六"分明的要求。
鉴于上述几种情况,我认为不必简单地强调"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好。

从实际出发看问题

一、群众的观点:
马萧萧会长在"深切怀念魏传统同志"一文中,传达了魏传统同志的意见:"在艺术技巧上要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和发展,但目前更重要的是普及。要面向大众,要注意和爱护群众喜爱对联的积极性。对于群众的对联创作,在格律限制上要放宽一些。要看不同的对象,逐步提高。"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尤其是当前大力普及的时候。

二、发展的观点:
对联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有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就有无限的生命力。一方面,对联如果不继承格律诗有关对仗等一些本质的要求,那么对联也就不成为对联了;另一方面,如果从对联产生之日起就一成不变,那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试想,如果没有"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不发展白话文和新诗歌,今天,我们的文章、诗歌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在大力普及、发展、提高对联的时候,"五四"时期那种革新精神不是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吗?

三、时代的观点: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对联也一样,随着历史、跟着时代在发展在前进。只要是有时代气息的词组、语音、习惯、节奏,我们都应吸收到对联的创作上来,平仄和对仗,都要适应这种变化,和时代相适应,绝对不能因循守旧而远离时代。
最后,我还要说的是:对联是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有个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大家知道,为对消费者负责,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进入市场的。为对读者负责,不合格的对联,理所当然的我们不予承认。对合格的对联,能不能分个精品(优秀)、一等、二等、三等,和物质产品一样,分个品牌、一级、二级、三级。正如和物质产品一样,也不能只准许品牌才能进入市场。只要是合格的对联都应该承认,白璧无瑕当然好,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也应该受到欢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要求,有利于楹联事业的普及,才能真正促进楹联的发展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4
发表于 2013-9-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对联“领字”二探

韩崇文

写毕《对联“领字”初探》,对于领字的条件、领字的数量,首句的领字,短联的领字,领字的典范等有了一些学习心得,于是,便有了这篇二探。

一、领字的条件

对联中领字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领字处于每一句的句首。句子是产生领字的客观条件。有一个句子就能提供一个领字的位置。而领字产生的主观条件是撰联者的主观意愿,客观上提供了领字的位置,而撰联者主观上不愿意使用领字,领字就不会出现。反之,撰联者主观上愿意多用领字,联句的数目少于其想用领字的数目,那撰联者的愿望也无法满足,因此,只有主观和客观同时发挥作用时,领字才会产生。

二、领字的数量

这里所说的领字数量,是指一副对联中领字的多少。

对联中的领字,不是上联或下联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领字是成双成对地存在的。在计算领字时,应以“组”来称呼。当然,在单称上联领字或下联领字时,可以“个”来称呼。从理论上讲,对联句子多,领字就可能多,句子少,领字相应地会少,因此,对联的长短和领字的多少是成正比例的。这是就客观条件而言。由于撰联者主观意愿的影响,在对联创作实践中,领字数目的多与少,并不都构成上述那种比例,而是,有三种情况:一是一副楹联内没有一组领字,二是在一副长联中,领字特别地多。上述两种联,都是极少数的。三是在百字左右的对联中,一般来说,少则有1~3组领字,多则有3~5组领字。而二百字以上的对联,少则有3~5组领字,多则有5~8组领字。这是较为常见的。特别长的对联中的领字,另当别论。

先看一副没有领字的长联(佚名,64字):

一屋一椽,一粥一饭,檀越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非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怕,可悲可怜!

再看一副领字较多的长联(凡加着重号者,皆为领字):

贺《武林》创刊两周年联(黄中强撰,230字)

武艺春秋,已悠游远古流传,应始自掷石弯弓,震惊河岳。到现代新兴阶级,誓同仇敌忾,致所有皇冠落地,赫赫者终成渺小。纵览五千岁转,又何妨论剑评拳!若相闻“东亚病夫”,熟可忍这般讥诮。只得奋发图强,试校点百年夺锦,攀登过无数峰巅。啊!个个魁梧健美,盖每当浩劫临头,总是气吞牛斗。

林栖寒暑,曾处处野蛮拼搏,竟凭谁擒龙缚虎,整顿乾坤。至今朝蓬勃文明,要立志争光,正须教天物由人,巍巍乎直指长空。统观八万里间,仍不断封烽溅血,请着意中华赤子,独善谋如此从容。更期死生与共,好抱来四海狂歌,驰骋于必然王国。咳!堂堂抖擞丰姿,亦因为奇功在手,乃真铁打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5
发表于 2013-9-5 12:40 | 只看该作者
一副230字的联语中,用了15组领字,领字是够多的了,但这样的长联却不多。我们看一下60字左右对联的领字情况:

一联内只有一组领字的

杭州灵隐寺联(江庸撰    60字)

宝坊阅千载常新,桂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一联内有两组领字的

福州涌泉寺弥勒座联(佚名    60字)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一联内有三组领字的

成都濯锦楼联(余存珍撰    66字)

策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伥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一联内有四组领字的

杭州西湖刘庄联(陈豪撰    66字)

泉石亦经纶,揽全湖多少楼台!试大开绮户,遍倚雕栏,对西子新妆,如此文章真富丽;

琴樽容啸傲,看佳日联翩裙屐,有万树棋花,四围岚翠,话天台轶事,本来家世是神仙。

一联内有五组领字的

新都桂湖升庵书屋联(周炯颐撰    70字)

宰相状元,是我辈读书本色,惟名山著作,独标巨笔千秋,斯当年蓬馆高骞,无愧簪缨世胄;

忠臣孝子,乃吾儒亘古纲常,投边缴奔驰,尚余丹心一点,迄今日桂湖在望,长此俎豆馨香。

三、首句的领字

领字都处于句首的位置,对联的首句也有句首,也具备产生领字的客观条件。于是一些长联首句也就有了领字。但这样的对联数量不是很多。这里列举一些有首句领字的联。为了节省篇幅,不录全联,仅抄录其有领字的首句。

一字领首句:

长城主题征联(四)(陆兼之撰 216字)

问二千年以上,何人键北门锁钥……

看一万里之遥,到处飘中国旗旌……

二字领首句:

长城主题征联(一)(谢一正撰 136字)

漫夸雄关控险,峻垒绵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6
发表于 2013-9-5 12:41 | 只看该作者
好向宾馆停车,敌楼留影……

三字领首句:

长城主题征联(三)(张一昆撰 168字)

忆当年踏雪曾来……

欣此日寻踪再访……

四、短联的领字

有领字的短联,其联文至少要有一句,否则,就没有产生领字的客观条件。有领字的短联,有两种情况。

一是一些流水对,其关联词语就是领字,拿掉这些领字,对联便改变了对法,成为正对或反对。

一字领的如:

须读十年书

方知千古事

二字领的如: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三字领的如:

到此处才进一步;

愿诸君勿废半途。

二是每边有二句以上的短联中,亦可见到领字。从一字领到三字领均有。

每边两句的领字联如:

题菜园联(鄂尔泰撰 22字)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每边三句的领字联如:

赠摩云书院山长联(陶澍撰 34字)

化雨天私,忆往岁踏雪归来,曾话春风一席;

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勿忘灯火三更。

每边四句的领字联如:

南京中山王邸联(许达撰 54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阕;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舜日尧天。

五、领字的典范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而大观楼长联中的领字,堪为领字的典范。

为了深层次、全方位展示大观楼长联领字的魅力,先把其领字去掉,赏读一下联文: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茫茫空阔无边!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蟹屿螺洲,风鬟雾鬓,萍天苇地,翠羽丹霞。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滚滚英雄谁在?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移山心力。珠帘画栋,暮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7
发表于 2013-9-5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朝云,断碣残碑,苍烟落照。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读过联文,这是一副意境优美,词清句丽的佳联。但是,和完整的大观楼长联相比,总觉得那情趣、神韵、气魄逊色了不少。那么,大观楼长联领字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其特色有四:

(一)多少相宜

大观楼长联180字,运用了8组领字。这8组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可谓三管齐下。有一字领一句的,有一字领四句的,有二字领一句的,有三字领一句的,有三字领四句的,真是纵横跌宕。作者运用领字匠心独俱,手法纯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极尽调谴领字之能事。因此,这八组领字,一组也一不能少,一组也多不得。正像古人所说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些领字已经和联句完美地融化在一起,既是水乳交融,也是血脉相通。

(二)如桥似带

笔者认为,领字是联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大观楼长联的领字,是绝好的诠释。上联中有一个“看”字,它犹如一座高架立交桥,雄视四野,东西南北尽收眼底,且连接八方,形成四通八达的畅路,一个“看”字,竟领有16字之众,真是力有千钧。下联一个“想”字,有如一条纽带,它联系着汉、唐、宋、元,提挈四代,使16个字齐集“想”字麾下,“想”就成了统兵之帅,在8组领字中,只要看看这一组领字,就明白了领字强大的凝聚力和统领的作用。

(三)添情增色

大观楼长联的领字,不仅丰富了全联的情感,而且壮大了联语的声色。有“喜”有“叹”,有“看”有“想”,在大观楼联语展现大自然风情画及历史长卷方面,领字起了激活、点化的作用,使大自然的风情画,情更浓,色更艳。使历史长卷更多了些悲凉感、苍茫感。

(四)环扣递进

大观楼长联的8组领字,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其领字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上联中,第一个领字是“喜”,五百里滇池,茫茫空阔无边。作者因此而喜,第一个领字便这样先声夺人地出现了,由喜而产生了一种欲望,要“看”,这就有了第2个领字,看过之后,想登临,这就有了第3个领字“何妨”,仅登临不够,还要“趁(赶赴)蟹屿螺洲”,“趁”是第4个领字,此后是梳裹就的风鬟雾鬓,好一个梳裹就,形神皆备。它就是第5个领字。不仅如此,更萍天苇地,更出了第6个领字,对于那些“翠羽丹霞”,作者信手涂抹,“点缀些”便跃然纸上,第7个领字也就由此产生。写到此,作者欣喜至极,思想得到了升华,而对大自然的美景,感悟到不能再漠视了,不能再不经意了,而是告诫自己和别人,一定要珍惜。于是,沉甸甸的三个字,第8个领字“莫孤负”便跳了出来。“喜”是一根主线,其余7个领字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联语有如行云流水,珠落玉盘,给人以美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领字链。下联也是如此。

总之,大观楼长联的领字,虽然字数不多,但其作用却是“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领字和其所领之联语形如珠联壁合。又似枝结连理、花开并蒂,更像龙凤共舞,骐骥同驰,亦如肝胆相照,唇齿相依。正是这些领字,才使得大观楼长联誉满天下,尽得风流。其领字的运用,成了对联领字的典范。







《对联“领字”初探》《二探》刊《常州市创建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专集》获三等奖,《对联领字初探》刊《第三届“京联论坛”论文集》被评为“京联论坛”优秀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28

51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9377
经验
33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9
28
发表于 2013-9-5 21:18 | 只看该作者
八路为百姓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9
发表于 2013-9-8 17:41 | 只看该作者
土屋客 发表于 2013-9-5 21:18
八路为百姓辛苦了

不客气,应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6 06:29 , Processed in 0.0929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