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424
在线时间823 小时
主题9
记录0
联都银牌会员
经验2734 点
威望1 点
金钱5291 ¥
在线时间823 小时
主题9
联都银牌会员
- UID
- 37064
- 经验
- 2734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82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1
|
二、写作特点:
山水诗,就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
和水要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
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
水,也就是 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的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
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
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
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山水诗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中国的绍兴 就是山水
诗的发祥地,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
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
“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并且还加强了诗歌的艺术
技巧和表现力,更影响了一代诗风。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
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
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 一种新的自然审
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
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
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也
愈加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 寻求抚慰和解脱是最
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 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
致蔚然成风.
试述写作特点:
1,质实与空明 。
王绩的《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的诗《夜还东溪》,用语平淡,朴素自然,前二句写山径
难走,后二句写水路易还,去时的小心翼翼,归时的便捷痛快
,一堵一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
王勃的《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首二句已勾画出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后二句再补上一个细节:
在这山水画中,有一乡村好去处,那里有杨柳飘舞,繁花盛开
,把江边凉亭映衬得让人看花了眼。好景致衬出好心情。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谓景从眼入,情由心出,情景
相生,风韵天成。
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越中山水之秀美,诗人没有具体描写,却已尽从时时引领望天
末一句中包裹千姿万象,巧妙传出,这叫“外淡内丰,似枯实
腴”
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以一阵人语反衬寂静,以一抹余晖反衬幽暗,这就好比在大面
积的冷色画面上点缀一两笔暧色,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皇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用自然、平淡的笔法勾勒一幅月夜幽林之景,及在其间安闲自
得弹琴长啸之人。这是一种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的艺术
手法。
由质实到空明,。诗人不再以客观摹写自然山水为目的,而是
使山水物象成为心灵的投影。静谧的氛围,是山水诗从质实到
空明的一个突出特点。
2、望景生情,景为情用。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的前二句写动见静。这个静全由“尽”“闲”两字带出。
后二句写独坐的神态和心境。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
诗人和敬亭山。此情、此景,更引入一层全“静”的意境。诗
人的思想情感静静地和自然景象融会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寂
静”的境界。
李白的《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看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同样是寂静的意境,同样是独自面对一座青山,可因为境遇的
不同,看山的心态便有天地之别。同是看山,一个是相看不厌
,一个是看了更加心酸,可见景能生情,而情可易景。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笔一气奔放,痛快淋漓,神情激荡。原来,当时李白因永王
璘事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此诗即写于回家途中。从囚
徒变回良民,幸免一场灾劫,那种欢悦、那种宽慰、那种新生
的情感,借写湍急的长江水,奔流直下。李白是个天性高傲的
诗人,此时的他真想仰天长啸一声。
3,妙景与神韵
山水诗其实便是游览诗,游览山川而目有所见心有所得,吟诵
之便为山水诗。只凭耳目手足一历而能识山水之妙,则恐只得
其形而未能通其神也。
丁玑《游三清山》
三峰插天如芙蓉,晴云赤日行其中。
攀缘飞磴立峰顶,一鉴四海双眸空。
首句便描述三峰插天的景象,次句更以晴云赤日行其中突出其
山峰之高。有了这两句对山势形象的具体描绘,后两句便着重
写出攀登到峰顶时极目远眺的那种雄浑与苍茫的感觉。一鉴四
海双眸空,那当是多么辽阔宽广的视野啊。美感,快意,尽在
那雄浑苍茫的境界中。
戴叔伦的《题天柱山图》: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
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天柱山擎天之神奇,自彩云中挺出碧绿身姿的秀丽。戴叔伦写
山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通常走在那里都有归家愁思,松下茅亭有“凉”的快意,
汀沙云树有“苍”的沉思,隔水青山有似曾相识的眷恋。着墨
不多,写意己浓,诗味耐人咀嚼。
韦应物的《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寒雄,地束惊流满。
此处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仅廖廖二十字,便写尽西塞山的雄
奇、险要。
4,不同视角。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春游西涧所见风景:寂寞的涧边幽草,树丛里鸣叫的小鸟,
已是傍晚时分,突而其来的暴雨让正来潮的涧水猛往上涨,空
无一人的渡船则在急流中飘浮打旋。全诗先静而后闹,静中有
闹(鸟鸣),闹中有静(舟横)。静而恬淡,闹还悠然。诗人写景
,淡描写意也好,浓笔泼彩也好,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
的取舍,都有自己的寄托。
孟郊的《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人欣赏的是明月照积雪,一个平常的景,在诗人看来,冰初
结,人行绝,柳枝叶净,榆树枝秃,就在一片萧疏的洛城冬景
中,一个美妙迷人的景象被诗人挖掘出来了:冰清玉洁的明月
、白雪,交相辉映,灿然夺目。
袁中道《雪中望诸山》
青莲花间白莲开,万簇千攒入眼来。
别有销魂清艳处,水边雪里看红梅。
同样赞叹雪景山水之美,青莲是指未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白莲
是指雪山。大抵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山峰并不多,这就造成“青
莲花间白莲开”的景象。又因为云遮雾障,山峰忽隐忽现,便
有了“万簇千攒入眼来”的动感。此时,雪地里的红梅又点缀
着另一种壮丽的景观,而这一切又都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当
你从水里欣赏这一番美景时,是足够让人销魂的了。
贾岛的《题安业县》: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
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笔下那还有山水之美呀,尽是崎岖不平的山径,除了山,还是
山。这够幽、够奇、够寒与瘦。可把这山峦迭障一山连接一山
的景象描绘成画,那也有动人之处,这便是只堪图画不堪行了
。不堪行,看似怨语,却是以怨为赏。倘若堪行,那里还有奇
趣?只堪图画不堪行,其实也当是观赏风景的一大实情。
由上述所介绍的各种观察角度不同写作手法不同的山水绝句,
可让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些印象:山川景象的自然风光各有奇妙
之处,但须是经由诗人的“耳目手足一历之,而山水之妙始泄
”,此其一;景从眼入,情由心出,赏得景趣须是心态平和,
有好心情方看得好景致,此其二;自然景象之美与丑,不同的
观赏趣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效果,当你将主体的意识赋予客体的
品性时,自然景象便有了活的灵魂。山水诗其实也是心灵的颂
歌。
5、怀古幽思
胡曾的《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荆山即荆涂山,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相传为楚人卞和
釆玉处,故称卞和洞。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
将此玉献给楚王,竟被砍去双脚,他抱着那块玉在荆山下哭了
三日三夜。显然,诗人在观赏荆山风景时想起了此段冤案,感
慨不已。一方面为卞和的不平遭遇深感痛惜,一方面为此种不
平遭遇可能还在不断地延续而略感悲哀,这是咏山水而兼怀古
的笔法。
释仲殊的《润州》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此诗前二句即由“一笛风”先将思古情愫抖出,再把这缕情愫
融化到即目风景之中。是先写情,再写景。
为南朝的覆灭为国家的兴亡生发一点幽古悲伤。这点悲伤无所
寄托,终于融化入蒙蒙细雨之中。 睹山水而怀古发幽思,更
多的是因了景象的变化而触景生情的。
刘长卿的《茱萸湾》: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茱萸湾偏僻荒凉,野店绝迹,人烟稀少,道路不畅通。然而,
在萧森的古树林丛中,多有隋朝的宫苑显现,想当年是何等的
气派!此诗抒发的也是家国兴亡朝代更替美梦不常的感伤。
晚清丘逢甲的《九龙有感》
群峰迭翠倚楼间,一角颓云夕照殷。
忽忆去年春色里,九龙还是汉家山。
那种对家国兴亡的感伤便有切肤之痛了,丘逢甲是生于台湾的
爱国诗人,此诗作于《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割地赔款之痛令
诗人悲愤至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