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3358 小时
主题649
荣誉版主
- UID
- 53892
- 经验
- 35498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33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7-1
|
成联三步曲
主讲 云渡野桥
前面的话:现在的初级班今非昔比,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给大家讲课实在惶恐。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言人师,只希望能尽力做好一个指路人的角色。对联是雕虫小技,入门的门槛低,但它同时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探求。没人能说自己是对联通,本次讲义纯属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讲得不对,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涵。望我们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快快乐乐上网,轻轻松松玩联。
开篇:凡事难者亦易也,易者亦难也,成败取决于个人的态度,正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成联要细讲,恐怕讲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所以这里只能给大家讲个大概,请大家见谅,如果有想深造的同学,毕业后可加入中级班和高级班继续学习。
一、内功篇(浪荡联坛6年的心得,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要写好对联,首先要培养我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多读、多记、多想。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读于声则行云流水,记于脑则明霞散绮,思于心则剥茧抽丝。
多读——常读名家的诗、词、曲、对联……体味古典文学之美。陶醉于铿锵的音韵之中,幻想于优美的意境之中,流连隽永的文字之中。从而增强兴趣,收获快乐和美的享受,把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为什么要多读诗、词、曲?因为对联是由诗、词、曲发展而来,词、曲的长短句和领字尤其要留意,因为在长联的创作中时常会运用。在多读时我们还应留意句中的平仄,这对入声字的记忆和格律知识的熟悉很有帮助。多读时还要慢慢培养起能够筛选鉴别好坏的慧眼。
推荐书目: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声律启蒙》、《龙文鞭影》、《笠翁对韵》……
《四溟诗话》、《原诗》、《一瓢诗话》、《人间词话》……
多记——读,往往是流光片影,只有记在脑里才有真正的收获。在多读时一定要积累。积累不是漫无目的的死记硬背,而要背得巧、背得好。有些诗词不用全背,只要截取其中优美的句子和词汇就足够了,为我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多读好句子有利于提升对意境的感悟,多记有利于以后创作的造境。(例一)多记词汇可以使写出的句子更具古意,更具文采;(例二)多记前人十分工整的词汇,对以后对联和成联在速度上和工稳上有很大帮助。(例三)
例一:
淮南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化为: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群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化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对句:慧禅填欲海 [逸灵公子] 出句:风雨动心舟 [红蕖碧水]
云桥:禅音平欲浪;慧海渡心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二:
李云:晓日照疏窗。谢榛:寒日澹虚牖。
云桥:青山深处有鸣蝉。云桥:翠微深叠隐鸣蜩。
此皆出一机杼,而词汇不同,意味不同。
例三:
簪山带水最奇处;风户云梁独上时。 簪山==带水,风户==云梁。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烦恼==是非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国乱==家贫,良将==贤妻
多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读多记还不行,还要随时思考。只有思考后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否则始终是东施效颦。思考什么?思考句子的结构、意境,如果对古典诗词的这两点不了解和熟悉,在遣词造句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语句混乱,辞不达意,过于白话等。(例一)还有就是思考能不能将所记的句子和词汇化用到创作中,多思是为了多得和活用。
(例二)
例一:
随手摘下一朵花。随手摘下花一朵。意思相同,结构不同,效果不同。
千丝饮露烟波钓,一镜澄光天地收。烟波钓是倒装,理解为钓烟波,如果不熟悉句子结构,很容易写成,如:一镜澄光燕雀啼。
多思还可以帮助我们活用。
例二:
簪山带水最奇处;风户云梁独上时。 学习自对化得:
月烛柳帘藏水府;流光飞羽只瑶池。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烦恼对是非化得:
莫因妄语增烦恼;且以平心辨是非。
阶下别开丛菊径;亭间新碎小诗天。 碎字化得:
晴雪呵梅羞老树;春风碎绿饰新花。
二、招式篇
只有招式没有内功,那是花拳绣腿;只有内功没有招式,那是枯燥乏味。适当的运用招式,可以使我们的对联生动活泼,趣味无穷。这里的招式便是对联的写作方法,对联的技巧。
(以下摘自大蒙校长讲义)
一、集句式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
举杯邀明月(李白句)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句)
二、摘句式
摘句,也是对联创作方式的一种,就是直接摘取诗文中的偶句而成的。如:
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
三、脱化式
脱花,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关诗词文章中的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而作成新对联。如:有名的联名为:
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这是纪晓岗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加改动而成的。
四、创新式
创新式是用自己的话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扩联创新式,对句创新式,定题创新式,自由创新式。最常用的是自由创新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完成整联。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介绍整联的常用撰联方法。
对联写作技巧:
(一)、遣词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3、衬托法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4、对比法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5、反对法
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6、正对法
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7、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入流亡所====登岸舍舟(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8、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9、借对法
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0、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五六月间无署气==二三更夜有钟声。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2、用典法
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还有引用搅动,假换称法,比拟法,同异法,增语法等等,不一一介绍了
(二)、用字技巧
1、析字法
析字联。所谓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2、合字法
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老字体)。二人土上座==一月日边明。
3、复字法
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如: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4、叠字法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四化蓝图图图美===九州春色色色新。
5、谐音法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6、同傍法
同旁联。所谓同旁联意指联中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联。)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游逍遥。
7、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如: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言“赤”字,下联重言“青”字,比为单字重言。也有以几个字为单结重言的,如: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上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长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上联重言“声”,下联重言“色”,佛理通秀,妙不可言。
还有拟声法,飞白法,析数法,应首法,等等,
三、江湖篇
对联如同作文,现归纳成联“八字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立题
2、布局
3、起稿
4、修饰
1、立题——主题先行,立竿见影。
2、布局——选择角度,组织材料,安排虚实
3、起稿——选择运用修辞方法和对联技巧。如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复、顶针、互文等。技巧:集句、当句自对、叠字、用典、谐音、拆字、流水对、无情等。
4、修饰——反复吟咏,检查格律,看似乎通畅。锤炼字词,明了联意,提升意境。
本讲义由大蒙校长撰写并经多位老师修定而成。红色字体是我的体会。这里讲的“对联的谋篇”主要是针对成联创作而提出的,如果是应对可以承接上联句法,不用单独运筹帷幄。
第一节 立 意 明 确
云说:意有两层:一为意思,二为意境。此处“意”指全联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而非意境。更确切说是立题,作联如作文,应该主题先行,然后根据主题安排材料和词句。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精神。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清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云说:此联上写实,下由实抒情。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对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
群山尽作窥边势;
大海能销出塞声。
云说:在题写风物时,通常要抓住该风物的本质特点,上下围绕实物发生联想,而少于发表自己的情怀,也就是言物之情而非人之情。当然如果是言志联另当别论。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1、立意正确,体现时代精神
云说:所谓具有时代精神就是要新和贴近当前社会背景。新一是意思要新,二是词要新。用老词写新意尚可一观,用新词写老意别有滋味。今年春晚的获胜联大多是老词写新意,围绕和谐展开。老词如:华夏,神州,春风等。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时代的思想面貌是不一样的。一副好的对联应给人以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和时代气息。在立意上要做到: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要歌颂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得高、望得远,不拘泥于个人和得失恩怨。写风景名胜,写祖国江山等等。
迎来科普队奔向小康村 (联都大蒙)
金鸡鸣两岁科技富三农 (联都大蒙)
金鸡报晓迎丰岁丹凤朝阳奔小康(联都大蒙)
科技振三农,堆金积玉文明传万代,益子利孙 (联都大蒙)
本人的这几副春联,基本上反映祖国大江南北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面貌。
然而,有一些联,则是非常陈旧,是“老掉牙”的了,如:
财丁两旺;
富贵双全。
一看就比较陈腐,是过去那种:“七男三女”的多子多福,大富大贵的旧观念。且与现在的计生国策不相符,没有时代感。
2、立意鲜明,态度明朗
创作对联,要立意鲜明,态度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表达清楚。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岳飞墓联,上联歌颂岳飞之“忠”。上联痛恨秦刽之“佞”,态度非常鲜明。
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
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这是1990年《太原北郊报》春节征联获得一等奖的联。作者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
3、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创作对联,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重复别人写的东西。
风景共楹联一色;
人文与经济齐飞。
这是2004年11月,在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表演中,反复朗诵的一副佳作。作者能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化解出来,赋予时代和南昌新十景的内容。非常巧妙,不落俗套,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推崇。
第二节 取 象 真 实
云说:象为意之表,意象是意境表达的载体,也是联句情与景的交融。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
要做到取象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对象要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是用语要切人、切事、切情、切地、切时。
对联的切题方法:
云说:对联切题巧妙在于虚实结合有致。写物,常规写法是上下联皆写物的外貌形状,略高一筹的是一句状貌一句写质(用途、特性),若无状貌而尽显物之特性者为妙。写人写事,应该一实一虚。一句围绕人或事,一句抒情议论。如果是长联上下联皆可在前分句后分句间安排虚实。
1、抓住所咏的人、物、事的本质特征来进行楹联创作。如:
利国利民真壮士;
伟基伟业耀蓝天。(联都大蒙)
这联作于2005年春节,是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先生而写的(见《中国楹联》2005年第一期)。杨利伟是航天英雄,他的事业就在蓝天上,联中紧扣了“蓝天”和“壮士”这两个特定“景象”,基本上做到切人切时切事。
2、将所咏的人、物、事巧妙置于联中,写出特色。
特等奖
国越千年,际逢六合,听今日鸡鸣三省
商拥四海,城发多元,看河东凤举九天(《联都》网友(江西) 潘一之)
这是《联都》网友(江西)潘一之先生在河东“今日国际商城”海内外有奖征联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联。联中嵌了“河东今日国际商城”,非常自然。此联主要反映了商城特色和河东风貌及地临三省的特点。联作应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立意高远、雅俗共赏、富有文艺色彩,符合对联格律,尽可能将传统的文艺形式与现代的商贸气氛有机结合,将深邃的文化内涵与通俗的语言文字精巧结合。用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艺术奇葩,显示商城的广告宣传效果。
又如,广州市韩江酒楼上的一副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联巧妙地引用了与诗酒有紧密关联的四个历史人物: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酒楼名“韩江酒楼”四个字,十分贴切。
第三节 言志 高 远
舜帝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在说诗体的文学宗旨。楹联也同样如此。诗不言志,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从这一点说,“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
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虽然是旧时代的勤奋苦读心态,但是对于今天来说,同样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再有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为牺牲难友龙光章同志献出的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魂,死不还家。
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则属后者: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周策纵的集词联,似不自觉的无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情趣。
请看: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孟子在论诗时曾提出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两种读书方法,前者是说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后者是说要读懂某作家的作品,一定对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两者相互为用,会对我们欣赏对联大有帮助。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遵循“诗言志”的宗旨,强调写作态度端正、严肃,因作品一旦写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处理得不好,轻的闹出笑话,严重者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
第四节 抒情 真 切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晋朝陆机就指出过“诗缘情”之说。他说的情乃是指人们的心灵意绪,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实感人作为其审美之特征。
请看周作人挽马隅卿联:
月夜看灯才一梦;
雨窗欹枕更何人。
马隅卿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联写二人前一天还一道观灯,仅隔一个梦(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联写自己在风雨中转侧不安的情绪。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此深情笃意完全是自寓情于景中道来,此种写法属于间接抒情。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
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
第五节 章法 灵 活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总的来说,对联章法灵活,意思完整,语言清新,主题思想突出。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借鉴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因此学习对联,还要懂得一些作诗章法,这对我们楹联创作是有帮助的。
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此联构思巧妙,上联写声音美,用了五个“声”字,并用“声声自在”谱出了一曲大自然和谐优美的交响乐。下联写视觉美,而美丽的山光水色以“空”定论,表达了出家人超凡脱俗的思想。全联声色相间,加之运用反复手法,从不用的角度强调了其所见所闻,从而使联语更加鲜明,节奏铿锵有力。
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