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沧海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07号沧海横流的练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五班第三讲   对联的六要素
</FONT></b><P><FONT size=3>各位同学、联友、老师:大家好! </FONT></P><P><FONT size=3>       通过前面的《学学练练》和《周末对句》大家或多或少的“对联的六要素”有了接触和认识。对于有基础的联友来说,一点就通。但对于部分初次学联或学联不久的联友来说,六要素的掌握和运用有时还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不过,大家只要通过认真学习讲义和参考资料,做到多看、多读、多练、多记、多问。并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相信联友们都能顺利通过第三讲的。:)) </FONT></P><P><FONT size=3>       当然,正所谓,“明白”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所以,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不懈地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FONT></P><P><FONT size=3>      好!下面言归正传:</FONT></P><P><FONT size=3><B>第三讲:对联的六要素   </B></FONT></P><P><FONT size=3>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FONT></P><P><FONT size=3>    <FONT color=#f70909>一、字数相等</FONT></FONT></P><P><FONT size=3>       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不举例了)</FONT></P><P><FONT size=3>    <FONT color=#ff0000>二、词类相当</FONT>(又称词性相当)</FONT></P><P><FONT size=3>       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FONT></P><P><FONT size=3>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FONT></P><P><FONT size=3>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FONT></P><P><FONT size=3>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FONT></P><P><FONT size=3>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FONT></P><P><FONT size=3>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FONT></P><P><FONT size=3>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FONT></P><P><FONT size=3>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FONT></P><P><FONT size=3>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2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五班第二讲   对联的格律
</FONT></b><P><FONT color=#ff0033>各位联友:

</FONT><P><P><FONT color=#ff0033>从大蒙老师的第一讲当中,大家已经了解什么是平仄、古今平仄的差异以及学习古韵的必要性。但是单知道什么是平仄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怎样使用平仄才能使对联更具音韵美、节奏美和和谐美。因此本讲我将介绍什么是对联的格律。说明一下:本讲内容仍然是抢来主义,是在苏三老师第三期讲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稍作补充而成的。:)</FONT></P><P><FONT color=#ff0033>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FONT><FONT color=#ff0033>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这“六相”到底是嘛东东,将由草香香老师在下一讲向大家隆重介绍。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FONT><FONT color=#ff0033>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联友可以按段末地址参阅)。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资料来源:雨中论坛:</FONT><FONT color=#ff0033><a href="http://www.yzbb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6&amp;ID=5200"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yzbb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6&amp;ID=5200</FONT></A>)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俺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第一讲的作业来看,很多联友的对联功底都很不错。但是既然要上这一课,俺就只好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了,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33 size=4><B>一、尾字平仄规则</B></FONT></P><P><FONT color=#ff0033>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FONT face=隶书 size=4>二、句中平仄规则</FONT></FONT><FONT color=#ff0033>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B>1、一言联格律。</B></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上联:仄</FONT><FONT color=#ff0033>下联:平 </FONT></P><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 虎</FONT><FONT color=#ff0033>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2、二言联格律。</B>



<P></FONT><P><P><FONT color=#ff0033>上联:仄仄</FONT><FONT color=#ff0033>下联:平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 上海</FONT><FONT color=#ff0033>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3、三言联格律。</B>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P></FONT><P><P><FONT color=#ff0033>A 上联:平仄仄,</FONT><FONT color=#ff0033>  下联:仄平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 上联:平平仄,</FONT><FONT color=#ff0033>  下联:仄仄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FONT><FONT color=#ff0033>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FONT>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f70909 size=5><B>第一讲:对联的平仄</B></FONT></P><P>联友们:大家好!经老师们的分工,由我来讲第一讲,我个人认为:
       <FONT size=3>写对联,必须熟练运用平仄,这是学联的第一步,是跨入楹联艺术殿堂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否则,无从谈起。
<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    </FONT>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FONT></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   <FONT color=#ff0000>(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FONT></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0000>    </FONT>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这里就不多说了。</FONT></P></FONT><P><FONT size=3>      (二<FONT color=#ff0000>)、古(旧)声</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现在社会都发展到哪里了,都要实现几个现代化了,况且现在全部通行普通话了,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古韵?是不是多余的事!是不是学堂有意在为难大家?是不是学堂在开历史倒车?古韵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FONT><FONT color=#0000ff>我认为: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楹联爱好者,或是一个对联工作者,应该新声、古声都懂,哪怕是今后全部通行现代汉语了。我们也要了解古韵,这是欣赏,学习,吸收,传承对联文化的需要!!!否则就不好说了。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多个字,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我之所以把平仄放在第一讲,希望朋友们领会学堂老师的苦衷。</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    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韵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这样也不好呀。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得好:技(才)不压身。在一生中,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也许是我们与平时自己看书学习的不同的一个方面。有大家在一起讨论,效果会不一样的。</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    </FONT>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FONT></P><P><FONT size=3>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FONT color=#ff0000>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FONT>
<FONT color=#3300ff size=4><B>“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B></FONT>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FONT></P><P><FONT size=3>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关于平仄方面的书籍很多,如要进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熟练运用,都需要看专门的工具书,在此我推荐几本供大家选择:首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也不错)</FONT></P><P><FONT size=3>     大蒙希望联友们不要怕苦,克服困难,花几个月时间,学一下古韵,把终生的遗憾事情解决在此时此刻,岂不美哉。不知大家以为然否!!</FONT></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3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8月2日学学练练(特邀醉吟子联友点评)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借代</P><P>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借代可以把话说得丰富多彩,新颖别致。如小凤仙挽蔡锷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是以古代今。又如: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尤称女校书。 是借部分代整体。</P><P>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4 | 只看该作者
对联修辞====拟人
<P>拟人,就是人格化,把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行为,创造出一种不寻常的艺术境界,拟人,可以增加形象性,把事物描述得生动活泼,丰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对联中的拟人,主要是用写人的语言写物,(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或让物象人一样的说话。(如:烛谓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4 | 只看该作者
<P>对联修辞:夸张</P><P>夸张,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某一特征而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方法,夸张可以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又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5 | 只看该作者
<P>对联修辞中的比喻</P><P>比喻,就是打比方,当甲乙两事物有相似点时,就用乙打比方来描述甲。对联中的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1、明喻:又称直喻,望文生义,是明显直接的比喻,通常用“如、若、象、似”等比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2、隐喻:又称暗喻,是比明喻进一层的比喻,比喻关系更加隐蔽,一般用“为、是、作”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借喻:是本体不出现,不用比喻词,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如:横奔月窟千堆雪;倒泻银河万道雷。</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6 | 只看该作者
<P>词的兼类
从分类的角度,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点,类和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如:“代表”在“代表们”中是名词,在“代表着人民利益”中是动词。又如“声音很低”的“低”是形容词,“他低着头走进来”的“低”却是动词了。再如:丰富、方便、繁荣是形容词兼动词,因为是形容词,所以它们前面能加程度副词“很”但一加“很”,就不能带宾语了,又因为它们是动词,所以能带宾语,比如,丰富生活,方便群众,繁荣创作。
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偶尔可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活用不属于兼类,也不改变原来的词性。</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7 | 只看该作者
<P>语气词:(虚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如:了、吗、呢、吧、啊等</P><P>叹词:
叹词包括表示感叹和应答的词,如:唉、呀、哟、哎哟、喂、唔 等。这些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和其他实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但它们能独立成句,所以是一种特殊的词类。摹声词如“乒乓”“哗啦”“叮当”等,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这类词也归入叹词。</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8 | 只看该作者
<b>[讨论]诗钟学习第二讲    嵌字




</b><P>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两个字,分别嵌入诗钟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称为“第几唱”。各唱又依动物的位体来命名,依次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诸格。如果拈出的两个字都是两平或两仄,就只能嵌在联吟的第一、三、五唱的位置上。
第一唱凤顶格。又称“冠顶、鹤顶、虎头”等。</P><P>例:“秋绿”一唱
     秋水才添四五尺,绿阴相间两三家。</P><P>第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P><P>例:“征渡”二唱:
     南渡君臣恋半壁,北征父子捣龙城。</P><P>第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P><P>例:“断江“三唱
     可怜断雁无消息,不及江潮有去来。</P><P>第四唱蜂腰格。</P><P>例:“田月”四唱:
     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P><P>第五唱鹤膝格。</P><P>例:“皋马“五唱:
     金玦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P><P>第六唱凫胫格。</P><P>例:“雪如”六唱:
     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P><P>第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坐脚”等。</P><P>例:“落来”七唱:
     山雨欲随岩翠落,天风直送海涛来。</P><P><FONT color=#ee1111>-----------------------------------------------------------------------------------------------------------------------</FONT></P><P><FONT color=#f70909>例文(由阳光在线联友整理)</FONT></P><P><FONT color=#f70909>凤顶格</FONT>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蔼士)
人世难逢如意事;鸟儿常作不平声(鸿宗) </P><P><FONT color=#f70909>燕颔格 </FONT>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逸尘)
薄醉论人多妙语;狂吟惊世少知音(毅成) </P><P><FONT color=#f70909>鸢肩格</FONT>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元英)
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逸尘)
<FONT color=#f70909>蜂腰格</FONT>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镜微)
象着干元参易理;鸡鸣戒旦播诗箴(鼎文)
请君待旦戈为枕;看我抡元笔有花(似庵)
兰闺待旦烧红烛;棘院抡元走紫毫(潘哲)
梅欧双旦开芳阁;昌棨三元殿策科(逸尘)
士有恺元才并世;女如施旦貌倾城(南史)
天将昧旦邻犹笛;节正中元客自杯(蘅圃)
关心戒旦迟鸡唱;得意抡元疾马啼(剑篁)
脱颖夺元辉虎榜;枕戈待旦渡鲲溟(樾荪)
灯影上元惭老眼;钟声平旦励清心(沅辰)
名遂抡元征救蚁;心坚戒旦警闻鸡(元冲)
三榜同元朝凤阙;一戈侍旦取龙城(思宁) </P><P><FONT color=#f70909>鹤膝格</FONT>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谁赞勤王九合功(似庵)
战血寒凝重铠紫;游尘暖扬九衢红(霭麓)
金门恩赐重裀坐;玉殿威宣九服来(莘农)
剪虎豫悬重五节;灼龟离照九三爻(镜微)
昆阳雷雨重兴汉;霸国衣冠九会齐(逸尘)
拔山莫解重围厄;问水终亏九合功(寿泉)
沙鸥天地重溟阔;铁马风霜九塞多(渔叔)
政虐人皆重足立;道孤吾欲九夷居(武公)
来王曾乞重文译;窃国宁容九鼎移(遵鲁)
感君大德重生后;表我精忠九死余(世雄)
万里归来重聚首;一朝别去九回肠(绍文)
此日三生重会面;当年一别九回肠(仲文)
旌旗日月重光色;斧钺江山九伐声(元英)
层峦云敛重霄净;平野风高九塞寒(子丹)
微官自笑重台拙;大盗虚疑九鼎轻(道瞻)
隔世有缘重晤面;深情无语九回肠(黄衫)
御街巧遇重圆镜;仙灶初成九转丹(石军)
秦皇梦断重关月;汉使魂归九塞烟(史剑) </P><P><FONT color=#f70909>凫胫格</FONT>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明月孤山鹤意痴(逸尘)
自有灵源滋意蕊;久无香泽沐飞蓬(剑篁)
文帝早知苏意勇;孝宗能表岳飞忠(镜微)
龙城烽急思飞将;凤阁春深困意娘(霭麓)
何如关羽张飞猛;正要渐离宋意歌(似庵)
揽辔悬崖回意马;弯弓大漠射飞狐(鹿笙)
词赋岂因杨意显;功名要与岳飞争(渔叔)
残春一段莺飞悄;短梦三更蝶意酣(武公)
细草雨余随意绿;残花风定尚飞红(寿泉)
马有骄蹄矜意气;人无健翮试飞翔(禹勤)
花底春浓莺意懒;枝头风定蝶飞闲(元英)
净域缘悭驰意马;乡关信杳怨飞鸿(道瞻)
杨柳春闺人意懒;蒹葭秋水雁飞遥(仲文)
偾事每因争意气;立功原不计飞腾(绍文)
应知弱水难飞渡;常为空山着意看(子丹)
欲问酬君情意日;须知是我奋飞时(君武)
静室慎思防意马;远天流盼送飞鸿(黄衫)
瑶瑟玉萧无意绪;祥麟威凤看飞滕(遵鲁)
搦管才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9:08 | 只看该作者
<b>出、对句点评技巧(空空道人)
</b><P><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4><b>又到互评的时候啦,从空空道人老师那里借来此帖,希望对我们班同学有所帮助.</b></FONT></FONT></P><P><B><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4>出、对句点评技巧(空空道人)</FONT></FONT></B></P><P><B><FONT color=#0000ff size=4> </FONT></B><FONT size=3>联都工部、特别是应对区要打造有明显点评特色的版块,首要任务是聚集出、对句点评人才。目前网络对联论坛评手奇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任重而道远。如何点评出、对句,成了全体斑主所关注讨论最多的话题。为此,道人撰写此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出、对句的点评问题。</FONT> </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B>一、好出句的标准</B></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要点评出对句首先要会读句,只有读懂出对句,才能开展点评。好的出句除了必须符合对联文体特征外(这就不展开讨论了),总是求新的,新,就是新颖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立意新。这是出句的灵魂。意,就是出句中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题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个出句,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或言风物,或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对于同一题材,一个好的出句必须以最新的立意取胜,道前人所未道者。一个出句,如果能让你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就说明这个句子是创新的。</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角度新。也就是说出句构思途径要创新。多数题材,都被前人用对联的形式表现过,如果不另辟蹊径,只会低于前人或模仿前人,对前人的句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也能出新。</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手法新。出句的表现手法是表现联意的载体,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风格意境,是出句形象生动,内容深刻,是出句创新的有效途径,一个出句,如果表现手法平淡无奇,即使立意再好,也无法得当充分表现。因此,好出句总是表现出很高的汉语使用技巧。</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语言新。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新鲜活泼的,陈词滥调、标语口号,是堆砌不出好出句的。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是好出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新鲜灵动的词就会使出句增色不少。</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另外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也是判断好联的重要条件。</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 size=3></FONT></P></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B>二、好对句的标准</B></FONT>
<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好的对句,除了和好的出句有相同的特征外,还要强调的是,要<FONT color=#ee0000>工、稳、贴、切。</FONT></FONT><FONT color=#ee0000>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对仗工整。这是对句的基本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7:50 | 只看该作者
<P>偶这样评论的:</P><P><FONT color=#ff0066>有请沧海横流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海浪扶帆远 [翦香为约]
对句:余霞抱日还 [沉香]</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这个抱字很生动,别有一番生机,好</FONT></P><P>出句:满院风声吟竹韵 [月和弦]
对句:一窗月影窃书香 [沉香]</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不错,就是跟俺一样没有出新</FONT></P><P>出句:谁云是处无佳景 [逸名]
对句:卿看此时遍地春 [小僧不悔]</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无佳景与遍地春不工了,意境相当不错,改下就很好的</FONT></P><P>出句:天风一抹云浓淡 [秋风传说]  
对句:红浆几波月起伏 [沉香]</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红浆我没有搞明白,喜欢月起伏的感觉</FONT></P><P>出句:积翠千峰春手笔 [青弦]
对句;遗红万壑雨功劳 [沉香]
对句;流霜四野月心声 [沉香]</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都还可以</FONT></P><P>出句:熙攘红尘 最要定神定志 [苏三]
灌句:迷糊网络 还当明眼明心 [沉香]</P><P><FONT color=#ff0066>沧海横流::从红尘转到了虚幻网络,这样讲似有所指,好</FONT></P><P><FONT color=#ff0066></FONT></P><P><FONT color=#ff0066>醉中再胡说几句:沉香的基本工夫相当厉害的了,期待你继续联系,成为网络联界一大高手啊.别象我一样为人随意哦</FONT></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7:5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掬水月</I>在2006-8-1 18:04:57的发言:</B> <P><FONT color=#f70938>有请掬水月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海浪扶帆远 [翦香为约]
对句:乡愁伴月生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709f7>掬水月:上下联更象两句诗.我坐的船帆离岸越来越远,而想家的滋味越来越浓.好句.</FONT></P><P>出句:满院风声吟竹韵 [月和弦]
对句:一窗月影醉梅心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709f7>掬水月:律工.感觉梅心用的不太好.梅因月醉?汗~~~请老师点评....</FONT></P><P>出句:谁云是处无佳景 [逸名]
对句:我笑眼前正妙时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f00ff>掬水月:意合律工.是=眼,宽</FONT></P><P>出句:天风一抹云浓淡 [秋风传说]  
对句:画意三分笔浅深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f00ff>掬水月:好句.水月学习</FONT></P><P>出句:积翠千峰春手笔 [青弦]
对句:涂霜四海月情怀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f00cc>掬水月:意合律工.但水月想改霜为银,不知沧海可愿意,嘻嘻~~~</FONT></P><P>出句:熙攘红尘 最要定神定志 [苏三]
灌句:迷离岁月 宜当怡趣怡情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709f7>掬水月:感觉下联有点凑,怡趣怡情含悠闲意味,和迷离意隔.</FONT></P></DIV><P>谢谢,谢谢
<P>出句:积翠千峰春手笔 [青弦]
对句:涂霜四海月情怀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f00cc>掬水月:意合律工.但水月想改霜为银,不知沧海可愿意,嘻嘻~~~</FONT></P><P><FONT color=#ff00cc>横流:完全同意你</FONT></P><P>出句:熙攘红尘 最要定神定志 [苏三]
灌句:迷离岁月 宜当怡趣怡情 [沧海横流]</P><P><FONT color=#f709f7>掬水月:感觉下联有点凑,怡趣怡情含悠闲意味,和迷离意隔.</FONT></P><P><FONT color=#f709f7>横流:这个俺不同意,因为迷离,所以才要</FONT><FONT color=#000000>怡趣怡情,如同上联因为熙攘才要定神定志一样</FONT></P><P>妹妹点评认真,谢谢了,上茶先</P><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6.gif">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5:23 | 只看该作者
<P>再灌一句:</P>
<P>对句:山空水静当垂钓[沧海横流]</P>
<P>出句:日懒风慵好读书 [识字清风] </P>
<P><FONT face=新宋体 color=#e61a42 size=3>出句中,日懒、风慵,都对后面的读书作了很自然的铺垫。对句中,水静用得不错,比较而言山空则比较没用。</FONT></P>

<P>横:那我把山空改为湖平,就可以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5 19:55:07编辑过]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10:34 | 只看该作者
<P><b>[转帖]【炼字与炼意】--供大家欣赏</b></P><P>(语不惊人死不休)</P><P>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P><P>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诵之余,我们固然可以对炼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认识,不也可以分享到诗人的艺术的喜悦吗?</P><P>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尝一脔而知全鼎,下面,我们有所侧重地引例作一些说明。</P><P>  炼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垦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井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P><P>  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怎样描绘雪景?《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约是最早的答卷了,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睛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至于形容词的单用,如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炼形容词铸于句首或句末,这种诗例也不为少见,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人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采鲜明的印象。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形容问炼于句末的范例,而元稹的「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全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形容之以表冷清的「寂寞」,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合情深婉。李商隐的「暗」与「红」的色调对比,也许是从前人那里得到过启发吧?</P><P>  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 小时
主题
495

2819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举人

学堂五班+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7968
经验
42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6
36
发表于 2006-8-6 10:00 | 只看该作者
横流老师,教我语法,不懂语法真害人<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5.gif">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5 小时
主题
80

106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7530
经验
15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1
37
发表于 2006-8-6 15:19 | 只看该作者
偶来学习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8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9:3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8月9日学学练练(由家家在线版主点评)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比拟: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的手法有两种,即拟人和拟物。拟人包括:以无生物拟人和以有生物拟人。拟物包括:以人拟物和以物拟物。运用想象,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从而表现出甲“事物”本身不具备的美感。这要求作者首先能细微体察两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形似、或神似,保证比拟的恰当。其次要通过这一手法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否则,技巧为上,比拟就失去了意义。</P><P>练一练</P><P>出句:桃花扇子秧歌剧,千禧休闲趣;[家家在线]   (今音)</P>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8:53 | 只看该作者
<P>灌一个:</P><P>出句:雨润香山荣古木 [云渡野桥]</P><P>对句:烟笼野寺远红尘 [沧海横流]</P><FONT color=#0000ff>云说:下联从意境着手,描绘了一副不错的深山野寺图,远红尘虽稍显做作,但前面烟笼两字用得很是不错。</FONT>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4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9:3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f0000> </FONT><P><B>占个位,慢慢做。老师辛苦了,请喝茶!<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B></P><P align=left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0cm><FONT color=#f70968 size=3>幻:谢谢,我慢慢评:))做好了,请记得写上OK。</FONT></P><P><B>学号:007   班别:5班    成绩:  </B><FONT color=#f70968 size=3>88</FONT></P><P>[Power=4]</P><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圆花好千家乐;家福民强万户欢!</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
</FONT><FONT color=#ee113d>答:千家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万户欢,表达的均为同种意思,犯了合掌忌。犯重字,上下联异位重字。

</FONT></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小院回廊春寂寂,红枫黄菊水潺潺。</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
</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color=#f70938>答:上下联意隔。犯上下联格调不同,上联幽深,下联充满生气。而且:春寂寂对水潺潺前虚后实!上联写感觉,为虚下联直接写景,为实,也可是么?但上下比时令无序,意隔!<FONT color=#0909f7><FONT face=Arial>幻:理解透彻,分析详实,颇有大家风范!对于虚实的理解有偏差(不在要求之内),写感觉的不一定是虚。其余的分析都很到位。</FONT></FONT> <P></FONT></FONT></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细雨笼烟工笔画;奇峰映水天然诗。</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
</FONT>答:对句“天然诗”三平,犯三平尾。而且工笔为偏正,而天然为叙补,结构不对!</FONT><FONT color=#0909f7 size=4>幻:“<FONT color=#000000>工笔画/天然诗</FONT>”从这一整体看,结构还是可以的,结构上不要太刻意求工,否则很容易严重制约意境的构造。</FONT> <P><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桨动千波月;荷涵一寸香。</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
</FONT>答:上下联之间气势强弱分明,犯上重下轻!而月为实,香为虚,宽了!</FONT> <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春山无酒花迎客;碧海有情浪助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P align=left><FONT size=3>答:出句孤仄,对句孤平。



<P></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早读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3>答:下联中,读为仄声。犯失对或失替忌!<FONT size=4><FONT color=#0909f7>幻:按今音合律。-2</FONT></FONT> <P></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莫以贪婪存史册;但求肝胆染汗青。</FONT></FONT></P><P><FONT size=3>答:下联中,汗为仄声,此处本该为平,犯失替。“史册”对“汗青”意思雷同,犯合掌



<P></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爆竹声声传喜讯;红莲朵朵吐清香。</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
</FONT>答:上联说过年,下联与此无关,犯上下联无关。<FONT size=4><FONT color=#0909f7>幻:上联也可以是婚娶等喜庆活动,所以你不小心掉入陷阱了:))-3</FONT></FONT> <P></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纵观五岳三川,古今英雄功过;遥看两山一城,历代风流善恶。</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3>答:长联的律允许宽,但是此联的律也太乱了:仄平仄仄平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仄平平平平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平仄仄平仄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仄仄平平仄仄,</FONT>今,城,代,流,恶字都出律!<FONT size=3>最最起码下联的最后一字应该用平声字,</FONT>乱脚,同仄声收尾,按旧声则上比三平尾。<FONT size=3>意思更乱,上联说英雄功过,下联说风流的善恶?</FONT>似有合掌。<FONT size=3>上下联的气势也是由强而弱,犯上重下轻。<FONT color=#0909f7 size=4>幻:厉害!毛病全挑出来了:))</FONT>




<P></FONT><P><P><FONT color=#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1:50 , Processed in 0.1026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