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醉瑶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瑶池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21
发表于 2006-6-25 23:3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秃顶商人</I>在2006-6-25 22:18:24的发言:</B>

<P>[em06]</P>
<P>只看到题目,没看到答案的?</P></DIV>

到我那儿看看吧,指导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0:4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散踏</I>在2006-6-15 2:34:58的发言:</B>

<P>失眠中,脑力欠缺。。。等我精神养足了再来看你哈,我灌我灌我灌灌灌。。。。。。。。。。</P></DIV>

谢谢踏踏的关心,可是我懒再加上笨呀,好多都还没有做呢,做了的也没有去复制过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0:5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秃顶商人</I>在2006-6-25 22:18:24的发言:</B>

<P>[em06]</P>
<P>只看到题目,没看到答案的?</P></DIV>

谢谢商人弟弟,不过我以后把答案做出来了,你可要给我评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0:5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皓天</I>在2006-6-25 23:31:16的发言:</B>


到我那儿看看吧,指导指导!</DIV>

哈哈,皓天先生,你要折杀于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1:0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五班第二讲   对联的格律
</FONT></b><P><FONT color=#ff0033>各位联友:

</FONT><P><P><FONT color=#ff0033>从大蒙老师的第一讲当中,大家已经了解什么是平仄、古今平仄的差异以及学习古韵的必要性。但是单知道什么是平仄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怎样使用平仄才能使对联更具音韵美、节奏美和和谐美。因此本讲我将介绍什么是对联的格律。说明一下:本讲内容仍然是抢来主义,是在苏三老师第三期讲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稍作补充而成的。:)</FONT></P><P><FONT color=#ff0033>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FONT><FONT color=#ff0033>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这“六相”到底是嘛东东,将由草香香老师在下一讲向大家隆重介绍。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FONT><FONT color=#ff0033>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联友可以按段末地址参阅)。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资料来源:雨中论坛:</FONT><FONT color=#ff0033><a href="http://www.yzbb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6&amp;ID=5200"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yzbb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6&amp;ID=5200</FONT></A>)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俺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第一讲的作业来看,很多联友的对联功底都很不错。但是既然要上这一课,俺就只好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了,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33 size=4><B>一、尾字平仄规则</B></FONT></P><P><FONT color=#ff0033>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FONT face=隶书 size=4>二、句中平仄规则</FONT></FONT><FONT color=#ff0033>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B>1、一言联格律。</B></FONT><FONT color=#ff0033></FONT></P><P><FONT color=#ff0033>上联:仄</FONT><FONT color=#ff0033>下联:平 </FONT></P><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 虎</FONT><FONT color=#ff0033>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2、二言联格律。</B>



<P></FONT><P><P><FONT color=#ff0033>上联:仄仄</FONT><FONT color=#ff0033>下联:平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 上海</FONT><FONT color=#ff0033>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3、三言联格律。</B>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P></FONT><P><P><FONT color=#ff0033>A 上联:平仄仄,</FONT><FONT color=#ff0033>  下联:仄平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B 上联:平平仄,</FONT><FONT color=#ff0033>  下联:仄仄平。</FONT>

<P><P><P><FONT color=#ff0033>例如:</FONT><FONT color=#ff0033>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1:0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ee1169>由香茗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小园寒竹瘦 [慕容凌儿]
对句:孤寺老梅残[醉瑶池]</P><P><FONT color=#9222dd>评:律合,对工,上联写竹的瘦,下联渲染梅骨的老,使人想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意境.好句!</FONT></P><P>出句:池塘贮月荷香细 [令狐旋风]
对句:阡陌留风竹影迷[醉瑶池]
对句:田埂迎风蛙鼓欢[醉瑶池]</P><P><FONT color=#9222dd>评:取第一个,律合,中规中矩的对句 </FONT></P><P>出句:破土草芽千点翠 [寒天]
对句:含苞桃蕊四分红[醉瑶池]</P><P><FONT color=#3d11ee>评:出句的千点翠营造了一个初春的氛围,不错的对句,律合,对工,<FONT color=#000000>含苞桃蕊四分红</FONT>比较新的说法</FONT>.</P><P>出句:巧借梨花读素雪 [怡然心会]
对句:诚邀竹笋舞缨枪[醉瑶池]</P><P><FONT color=#3d11ee>评:出句写了巧妙的借着梨花吟颂着雪花的高洁,象苏三校长说过的,古人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句由竹笋想到缨枪,也还新,不过</FONT><FONT color=#000000>素雪/缨枪,宽.</FONT></P><P>出句:醉李夭桃堪入画 [苏三]
对句:欢溪曲壑醉拨弦[醉瑶池](今音)</P><P><FONT color=#4822dd>评:律合,对工意境好.好句.</FONT></P><P>对句:一院蝉歌一院律[醉瑶池](今音)
出句:半窗斜月半窗风[铿锵白菜]</P><P><FONT color=#1a1ae6>评:单句不错,律字小类宽,律可再练.</FONT></P><P><FONT color=#1a1ae6>你的基础好,继续精彩!</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1:0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ee113d>由醉瑶池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小园寒竹瘦 [慕容凌儿]
对句:古驿铁梅香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ff00ff>汗…………铁梅就是指梅花?有这种说法么?还望轻风同学和老师给学生解惑!谢谢了!</FONT></P><P><FONT color=#ff00ff>另,对句律<FONT color=#ff00ff>合\对工(嘻嘻,给香茗同学学的,我看她很在行,可我不怎么会评句呢<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04.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04.gif">,所以在这里先请午夜轻风同学多多海涵了!),</FONT>可我总觉得上下联表达的景象与情绪不在统一格调上,所以感觉不是很妙,但究竟如何还望老师前来评说!</FONT></P><P><FONT color=#421ae6>苏三:“铁梅”大概是为了形容梅花枝干苍劲,但很少见这种说法。竹梅照应,是很好的搭配,只是背景一是小园,一为古驿,反差甚大,所以感觉不是很协调。:)</FONT></P><P>出句:池塘贮月荷香细 [令狐旋风]
对句:画案临风磨韵香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ff00ff>这个我一看又难住了,首先两个香字我就不知道这样好否!请老师前来救命!</FONT></P><P><FONT color=#ff00ff>其次,荷香==磨韵不工吧?</FONT></P><P><FONT color=#ff00ff>再其次,画案==池塘严格说小类也属不工吧?</FONT></P><P><FONT color=#1111ee>苏三:磨估计是墨的笔误,这样香才有着落。画案=池塘对仗宽了点,但从名词的角度,可以的。:)</FONT></P><P>出句:破土草芽千点翠 [寒天]
对句:迎风柳眼一团黄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f709f7>这个呀,律合,但对于柳眼平时我到看见同学们都用了,但那是都用了喻格和拟人的.我觉得在这里上联虽然"破土草芽"描写得比较细腻,视觉也近,但后面的"千点翠"就把视野给拉开了,扩展了,句子也就显得比较大气了,所以我觉得下联说"柳眼一团黄"就相对来说太小巧了,这样的上联大,下联小也就是所谓的头重脚轻也应该算是对联的一个病疾吧?而且我感觉这个对句有点矫情不自然,可不知我说得对不?又望老师前来指点迷津了!</FONT></P><P><FONT color=#1a1ae6>苏三:赞成瑶池MM看法。:)</FONT></P><P>出句:巧借梨花读素雪 [怡然心会]
对句:轻拂月色试寒霜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ff00ff>素雪=寒霜我自己认为很好,喻格也很好,可那一个"试'字我实在不知其意,汗……</FONT></P><P><FONT color=#ff00ff>另,梨花实,月色虚,而实在上联,虚在下联,这样也好么?我似乎记得老师们说过,应该是虚为上,实为下较好.妄言了!</FONT></P><P><FONT color=#4822dd>苏三:对联有个口诀叫“平对仄,仄对平,实对实,虚对虚” ,虚实相对在结构上不是很妥当。:)</FONT></P><P>出句:醉李夭桃堪入画 [苏三]
对句:残梅醒柳可催诗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ff00ff>这个我觉得很好,本人很喜欢那个"催"字,赞一个!</FONT></P><P><FONT color=#ff00ff>可是一个"残'字有点失败吧?醉李 夭桃 醒柳 都应该是一副繁荣景致的,可你来个残梅有点煞风景吧,实在不和谐!尽管诗歌写残梅的不少,但要看具体情况的。纯属个人之管见哈!</FONT></P><P>对句:一盏闲愁一盏酒 [午夜轻风]
出句:半窗斜月半窗风[铿锵白菜]</P><P><FONT color=#ff00ff>这个不错,我也原想这么对呢!嘻嘻……但你应该标明今音的,不然考试时老师要判你三仄尾呢,对联大忌哟,会扣很惨的呢!!</FONT></P><P><FONT color=#ff00ff>好了,终于完成了,请苏三老师来收卷吧!评得不当的我静听老师斧正!</FONT></P><P><FONT color=#ff00ff>给老师果果吃!</FONT></P><P><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img src="http://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5.gif"></P><P><FONT color=#1111ee>苏三:好甜的苹果,谢谢了:)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3:43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6月28日学学练练(特邀试剑MM点评)
</FONT></B>
<P>学一学</P>
<P>1、记住五个普通话读平声的入声字~~~~~侠、屋、服、渎、读</P>
<P>2、学点语法小知识</P>
<P>虚词的作用和类别
1、连词:连词的作用是连接。
(1)和、跟、同、与、及、而、并、或(表示联合关系的连接)如: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不但~~而且;或者~~或者;与其~~不如 (表示联合关系的连接)
(3)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即使、除非(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如:因为天气冷,所以河水结了冰。</P>
<P>练一练</P>
<P>出句:波光潋滟舟痕浅 [猫猫酸子]</P>
<P>出句:波光潋滟舟痕浅 [猫猫酸子]</P>
<P>对句:燕影翩跹柳色新[醉瑶池]</P>
<P><FONT color=#ff0033>试剑:不错不错。</FONT></P>
<P>对句:游客逍遥鹤影欢[醉瑶池]</P>
<P><FONT color=#ff0033>试剑:思路不错,鹤影欢,稍微突兀了些,显得力度略重。</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终于完成任务了,自己都觉得有点有始无终,嘻嘻,翻来覆去点评一个句子,说到最后,发现自我矛盾的话都出来了,感觉学堂老师真不容易,这可比作试官难。说不上是点评,准确的说,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更合适些,通篇看过来,感觉有以下几个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       一是读句,相当一部分同学读句马虎,审题马虎。对句是一个被动创作和主动创作兼而有之的过程,怎么对,自己肯定有主动的一面在,但是,更多的是被动的,对句的语境、分量、情感,甚至风格,都要在充分读懂对句的基础上进行。读懂,不仅仅是懂明白出句说什么,更要弄清楚字外的含意,搞清楚出句者的心态、情绪。</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       二是构思,不能拿<FONT color=#ff0033>字</FONT>对句,要用<FONT color=#ff0033>意</FONT>对句,很多同学是字面上的对,事实是灵魂游离于出句外,咋一看,对的字字工整,实际上和出句没啥关系,更不用说延伸出句的内涵,要在考虑好你要表达什么观点的基础上组织文字。</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       三是炼字,前面两个是基础,做好了前面两个,才能说道炼字,炼字是需要时间和练习的堆积,所以这个摆在后面说,用字不可太猛,要用意说话,而不能拿字说话,表现情绪,不能用现成的词说你怎么怎么,而是通过你的句子,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这个需要下功夫。</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对句是成联的基础,说到底,对句是为成联做准备的,大家可以试着写一些成联,通过写成联,更能体现上下联“联”的技巧。</FONT></P>
<P><FONT color=#2b2bd5 size=3>              申明,以上不是教谁,是我的个人感受。</FONT><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04.gif" border=0></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5 10:28: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9 小时
主题
235

2420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76
经验
33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9
29
发表于 2006-6-28 22:39 | 只看该作者
<P>哈哈 !醉同学评得象模象样,不错 </P><P>出句:池塘贮月荷香细 [令狐旋风]
对句:画案临风磨韵香 [午夜轻风]</P><P><FONT color=#0000ff>云说:此下句应该作墨韵香,池塘对画案如作宽对是不错的。错误的地方是在重了“香”字乃属于犯了大忌讳。上下联在用词的格调上把握不错,分说两联意境都是很精致,只是个人觉得池塘对画案,过于突然,画面换得太快,没有一个过度就从外面到了屋内了。</FONT></P>
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欢迎您!——“凡持有青春之心者,皆我等所云青年!”

李杜苏黄去今久矣,凭余诗赋足鸣世。来龙仪凤化地奇哉,借此湖山好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1:34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6月29日学学练练(由幻虚空版主点评)
</FONT></B>
<P>学一学</P>
<P>1、记住五个普通话读平声的入声字~~~~~扑、出、发、札、失</P>
<P>2、学点语法小知识</P>
<P>(虚词)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上面,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助词大多念轻声。
(1)的、地、得是助词结构,“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地”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迅速地前进,仔仔细细地调查。“得”附着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词或词组是补语,如:说得清清楚楚。红得可爱。
(2)“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时态,“着”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在进行,如:“他大声地说着话”。或表示动作的结果在持续,如:“屋里点着灯”。“了”表示完成态。“过”表明经验态。
(3)还有一些助词,如:们、所、似的、来、把、初、第等。如:所见所闻,二十来人,斤把米,花园似的城市。</P>
<P>练一练</P>
<P>出句:淡梅疏竹窗前月 [我爱F4] </P>

<P>出句:淡梅疏竹窗前月 [我爱F4</P>
<P>对句:锁眼愁眉镜里人[醉瑶池]</P>
<P>对句:翠柏苍松槛内人[醉瑶池]</P>
<P><FONT color=#ee1169 size=3>幻虚空:第一句尚可,“锁”字还可以推敲;第二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醉瑶池朋友曾将“<FONT color=#000000>槛外人</FONT>”改为“<FONT color=#000000>槛内人</FONT>”,可见醉瑶池朋友心细如丝,悟性颇高,让人不能不佩服!因为出句的“<FONT color=#000000>窗前月</FONT>”隐含着一个在望月的屋里人,这样改动后,使得上下句浑如一体,这句对得不错,赞!</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6 18:37: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1:36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6月30日学学练练(由大蒙校长点评)
</FONT></b><P>学一学</P><P>1、记住五个普通话读平声的入声字~~~~~节、汁、匝、竹、伏</P><P>2、学点语法小知识</P><P>语气词:(虚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如:了、吗、呢、吧、啊等</P><P>叹词:
叹词包括表示感叹和应答的词,如:唉、呀、哟、哎哟、喂、唔 等。这些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和其他实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但它们能独立成句,所以是一种特殊的词类。摹声词如“乒乓”“哗啦”“叮当”等,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这类词也归入叹词。</P><P>练一练</P><P>出句:赏月观花求雅趣 [大蒙]</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1:1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ff0033>由醉瑶池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 新妆需浅浅 [苏不非]
对句: 好梦尚绵绵 [东张西望]
对句: 素手尚纤纤 [东张西望]</P><P><FONT color=#ff00ff>选第二个,律工意合,喜欢!</FONT></P><P><FONT color=#ff00ff>因为这个让我想起那"指若葱根"的刘兰芝呢,是吧?东东?我记性不好.汗</FONT></P><P>出句:晴烟和草色 [含烟]
对句:夜雨长溪痕 [用现成的]
对句:夜雨落花香 [东张西望]</P><P><FONT color=#ff00ff>汗,第一个"长溪痕"是说夜里下雨所以溪水的水位涨高吧?单句我喜欢,可是总觉得上下联在时间上是不是有点隔了?</FONT></P><P><FONT color=#ff00ff>本人愚见认为第二个也是一样的了,隔.但"落"字还有点不明其意呢,是因为花儿蒙承夜雨滋润带来花香呢?还是花儿因受到夜雨摧残而花香陨落呢?</FONT></P><P>出句: 一径秋风收落叶 [沉默]
对句: 半窗夜雨洗疏枝 [东张西望]</P><P><FONT color=#ff00ff>我很喜欢!既然"秋风收落叶",那当然夜雨只好"洗疏枝"了!</FONT></P><P>出句:荷塘掬月惊鱼梦 [淡香百合]
对句:柳岸和风传雁书 [东张西望]</P><P>"<FONT color=#ff00ff>传雁书'喜欢,但是前边四个字有点费解!汗,请老 师</FONT>!</P><P>出句:一湾碧水留山色 [如果]</P><P>对句:几抹斜阳醉花荫 [东张西望]</P><P><FONT color=#ff00ff>这个喜欢!就不多说了.</FONT></P><P>出句:  四壁藏书堪锁客 [秋风传说]
对句:  三杯老酒却留人 [东张西望] </P><P><FONT color=#f709f7>三杯老酒喜欢,哈哈,可我不会喝酒哈!但是却留人是转折吧?好象老酒留人很正常,酒可是越老越香吧,那当然能留人了.所以我认为后面的"却留人"不好.而且我还有个疑问呢,想问老师,"留人""锁客"意思很近,这样好不好呢??</FONT></P><P><FONT color=#f709f7>评完了,评得不当的还请东张西望同学海涵!</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1:1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ee113d>瑶池MM,有缘啊,向你学习来了,先握手!等晚上回来在欣赏!</FONT></P><P><FONT color=#ee113d>由皓天联友点评下列对句</FONT></P><P>出句: 新妆需浅浅 [苏不非]
对句:旧曲尚绵绵[醉瑶池]</P><P><FONT color=#058405>皓天:律工.需:动词;尚:在此应为副词,"还,仍然"的意思.对不上.</FONT></P><P><FONT color=#058405>绵绵: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在此是指?MM是想说"缠绵"吗?汗```,请老师帮忙</FONT></P><P>出句:晴烟和草色 [含烟]
对句:玉露醉花红[醉瑶池]
对句:青橹荡渔歌[醉瑶池]</P><P><FONT color=#1f9900>皓天:MM很勤奋哦,偶喜欢第一句.</FONT><FONT color=#1f9900>晶莹剔透的露珠如醇酒使花儿醉了红了.红是色的一种,在此是否恰当呢?</FONT></P><P><FONT color=#000099>青橹荡渔歌,"青橹"什么橹?</FONT></P><P>出句: 一径秋风收落叶 [沉默]
对句: 满山暮霭瘦黄菊[醉瑶池](今音)
<FONT color=#009900>皓天:MM好聪明,用今音解决了"菊"的平仄问题,如把"菊"改为"花"是否和上句更好的相对呢?对句承接上句的意境,渲染了萧瑟的气氛.很好.
</FONT>对句:半江寒水照斜阳[醉瑶池]
<FONT color=#009900>皓天:上联写秋景,凄凉萧瑟,下联寒水\斜阳同样烘托了这样的气氛,承接的很好.我个人认为上联的主语是"秋风",下联的主语是"斜阳",意思是斜阳照半江寒水.如把"照"改为"映",主语就成"寒水"了.MM以为呢?</FONT></P><P>出句:荷塘掬月惊鱼梦 [淡香百合]
对句:柳榭抚琴醉客魂[醉瑶池]
<FONT color=#009900>皓天:很喜欢上联,对句也很好,律合意工.不过老师说过"醉"不可滥用哦!</FONT></P><P>出句:一湾碧水留山色 [如果]
对句:两叶扁舟逐日晖[醉瑶池]
<FONT color=#009900>皓天:景合,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是"两叶"扁舟,有什么典故啊?</FONT></P><P>出句: 四壁藏书堪锁客 [秋风传说]  
对句:一轮弯月可吟诗[醉瑶池]
<FONT color=#009900>皓天:MM是个诗人哦,月圆时不知可否吟诗?</FONT></P><P><FONT color=#009900>哈哈,终于完成了,不过说的不到之处很多,MM尽管砸来.</FONT></P><P><FONT color=#009900>评完才知偶才疏学浅,不当之处,盼和MM交流.</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8:1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3><FONT color=#1a1ae6>有请</FONT><FONT color=#000000>醉瑶池</FONT><FONT color=#1a1ae6>朋友点评</FONT><FONT color=#000000>精灵鼠</FONT><FONT color=#1a1ae6>的: </FONT></FONT><P><FONT color=#ff00cc size=3>首先申明哈,瑶池最近可是无事忙呢,头晕晕的,砸错了地方还望精灵同学多多忍耐哟!!不过幻虚空老师可要给我把好方向盘哈!学生在此谢过了哟!!</FONT></P><P><FONT size=3>出句:秋风摧叶老 [天池水清月光游]
对句:冷雨促菊黄 [精灵鼠]
对句:冬雪覆梅香 [精灵鼠]</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3>两个都喜欢,都承接自然\美丽,瑶池学习了哟!</FONT></P><P><FONT size=3>出句:梅开添雪色 [静然]
对句:柳舞弄波容 [精灵鼠]
对句:花俏衬芳容 [精灵鼠]</FONT></P><P><FONT color=#f709f7 size=3>两个也都不错,可是只觉得少了点出句的喻格韵味,对么,老师?哟。仔细看好象有呢,柳舞既成波,花俏自然是芳容,是吧,老师?晕,还是请空老师来定夺吧.</FONT></P><P><FONT size=3>出句:细雨芭蕉愁点点 [CT]
对句:凉风残荷意凄凄 [精灵鼠]
对句:冷月芙蓉梦涟涟 [精灵鼠] </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4>严重抗议,精灵鼠每个都对这么多,想难死我呀?</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4>哈哈,终于让我给逮着点破绽了吧,高兴死了,第一个"风" "荷"失替吧??</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4>第二个里的"月""雨"粘律了,其实这两个句子我到满喜欢的,特别后一个呢!</FONT></P><P><FONT size=3>出句:月淡风清诗醉我 [我爱F4]
对句:山高水碧曲随君 [精灵鼠]</FONT></P><P><FONT color=#f709f7 size=3>妙,喜欢!</FONT></P><P><FONT size=3>出句:枰中车马纵闲趣 [月和弦]
对句:寺内木鱼蕴禅机 [精灵鼠]
对句:网内江湖舒豪情 [精灵鼠]</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3>这个更喜欢第一个!意思不错的.可就是律"禅'为平吧,那么这样又犯粘律和失替的毛病了哟。另第二个可是五平尾呢.西西</FONT></P><P><FONT color=#ff00ff size=3>终于评完了,很喜欢精灵鼠的对句呢,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灵性呢!瑶池学习了,评的不好的望精灵鼠海涵,空老师指导!!</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8:13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709f7 size=3>有请半夏朋友点评醉瑶池的:</FONT><P align=left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f7 size=3>瑶池MM好!半夏这厢有礼了!头晕眼花,若不小心砸伤了你,找周朗班长去,他可是五班医务室主任:)

</FONT></P></FONT><P><P align=left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秋风摧叶老 </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天池水清月光游]
对句:冷雨落花多[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ee11c2>半夏:律合对工意协,整个一幅冷雨秋风落叶飞花的萧瑟之景,不错!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梅开添雪色</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静然]
对句:竹舞送箫声[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97>半夏:白色的梅花开了,使雪更增添了几分白。。修竹随风漫舞,箫声袅袅,如果在月下就更是一幅美丽图画。唯有一点与MM商榷:可否将“送”改成“和”,感觉这样更合适一些,舞送声不太好理解:)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细雨芭蕉愁点点</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CT]
对句:寒风阡陌梦凄凄[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c7>半夏:律合对工,很凄凉的意境,听着雨打芭蕉愁怨点点滴滴漫心,恍惚入梦见阡陌纵横凄立寒风中。只是这梦有点远,只见阡陌不见绿:)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月淡风清诗醉我</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我爱F4]
对句:梅红雪白景宜人[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97>半夏:不错,挺有诗情画意的,句中自对也挺好:)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对句:琴悠瑟婉乐陶人[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c7>半夏:月下抚琴吟诗,闲情逸致!感觉“陶”见的少,改成“怡”如何?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枰中车马纵闲趣</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月和弦]
对句:弦上水山溢雅情[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70997>半夏:瑶池MM真雅人也!对句律合意协,只是半夏对于音乐一窍不通,不知道“弦上水山‘这个说法是否贴切,汗~~~~~~~


</FONT></P><P></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size=3>出句:人海沉浮,炎凉自体</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苏三]
对句:仕途坎坷,苦乐谁知[醉瑶池]</FONT></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n: none?><FONT face=宋体 color=#f709c7 size=3>半夏:不错!挺有感触的句子!</FONT></P><P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layout-grid-ali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2:5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050594>十圣:我国被尊称为“圣”的十位古代文化名人:</FONT>
一:至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
二:亚圣孟子,名柯,自子舆,战果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三: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诗人,有《杜工部集》。
四:词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文圣欧阳修,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六:书圣王羲之,东晋时大书法家。
七:画圣吴道子,唐代大画家,擅画佛道人物,也画山水。
八:医圣张仲景,汉末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经》
九:药圣李时珍,明代药学家,著《本草纲目》。
十:茶圣陆羽,唐代人,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2:55 | 只看该作者
<b>对联应掌握的90个知识点

</b><DIV class=item-content><P><FONT size=3>〖基础部分〗</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8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2:5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item-content><P><FONT size=3>〖应对部分〗</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FONT>、【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词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FONT>、【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8</FONT>、【节奏相应】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5%</FONT>,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个字至少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个是工的,就是工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1</FONT>、【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2</FONT>、【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FONT></P><P><FONT size=3>33、【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4</FONT>、【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并不罕见。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不对仗,是典型的“失对”。</FONT></P><P><FONT size=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2:5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韵律部分〗</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9</FONT>、【四声】汉语读音四个层次的声调读法,有“古韵”与“今声”两种分法,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今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声和轻声。</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1</FONT>、【今律】今律规定:长音为平,短音为仄。“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两声为仄声。</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2</FONT>、【古韵】指依照《平水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音,分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个声调读法。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3</FONT>、【平水韵】唐代官方颁布的归类的汉字读音。后世的诗、词、曲、联多依照其中归类的读音来区分平仄。</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4</FONT>、【用韵规则】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5</FONT>、【平仄】古人做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平仄之分即汉字声调读法的两大分类,圆缓平和的读音为“平声”;短促有力的读音为“仄”。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仄声字,应当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6</FONT>、【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7</FONT>、【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除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8</FONT>、【对联句脚平仄规则】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者,为正格。每边两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四句以上的长联,不管仄起(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若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若为奇数句正格,则除末句为单仄或单平而外,其前的句脚皆保持连珠。每边尾二句句脚的平仄不是单仄或者单平,又未从根本上违反“仄顶仄,平顶平”的规矩的,为变格。每边两句的,其变格是“仄仄,平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仄平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既不合正格又不合变格者,谓之破律。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9</FONT>、【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一言联:仄,平。二言联(第一个字可以不论):仄仄,平平。三言联(两种,第一个字可以不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言联(两种,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不忌孤平、孤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言联(两种,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六言联(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七言联(两种,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八言联以上的句子,按节奏停顿将其分为几节,每节就按几言联的平仄规则处理。</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18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7908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9
4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2:5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禁忌部分〗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FONT>、【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如:清风入座吟新诗;明月敲窗叙旧情。“诗”和“情”同为平声。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1</FONT>、【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如:有笔墨诗书做伴,与棋牌酒<U>烟无缘</U>。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2</FONT>、【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U>可入道</U>。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3</FONT>、【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如:万事俱<U>如</U>意。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4</FONT>、【孤仄】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如:菩提当<U>下</U>圆成。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5</FONT>、【粘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位平仄相同。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6</FONT>、【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7</FONT>、【失替】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否则为失替。如:奋起还要读良书。因“起”与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FONT><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8</FONT>、【重字】分为几点说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例:法<U>界</U>,世<U>界</U>。<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例:陶匠抟泥,掌中<U>观</U>果;樵夫<U>观</U>弈,梦里入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FONT>、异位互重:作为一种成联手法,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例:<U>万法一心</U>,<U>空</U>不异<U>色</U>;<U>一心万法</U>,<U>色</U>即是<U>空</U>。<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FONT>、虚字相重:受赋体骈文的影响,对联允许适当虚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之乎者也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相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U>之</U>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U>之</U>天。</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9</FONT>、【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二、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上下联无关】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 </FONT></P>

----------------------------------------------
<a href="http://www.inetcom.cn/"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inetcom.cn/Sign.aspx"></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0:50 , Processed in 0.101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