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花禅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什么是“隔”与“不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1 小时
主题
2

193

帖子

0

精华

447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2354
经验
44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21
发表于 2007-9-11 10:2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为相隔和合掌而晕呢,确实,过于拘泥不好对出漂亮的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0 小时
主题
57

141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2168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8
22
发表于 2007-9-11 11:35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left>就意境联而论,上下联中情境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一、上下联描写的是同时、同地情境,各写不同的构景元素,共同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同一种思想感情。
二、上下联描写的是同地异时情境,共同描写同一景点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画面,通过画面的变化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
三、上下联描写的是同时异地时情境,给读者展示在同一时间里但地点不同的两个画面,通过对比,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四、上下联描写的是异时异地情境,给读者展示全无时空关联的两个画面,共同表达同一主题。
<P><P><P align=left><FONT color=#0909f7>隔与不隔,在于上下联能否协调地表述同一主题</FONT>,而不是在于上下联是否描述同时同地之景致。其实就算上下联展示的是全无时空关联的两个画面,只要两个画面气氛协调(不会互相破坏美感),能让人同时欣赏到两幅优美协调的画面,也算好联。
所以叶落一向对论联中的时隔或地隔之论不以为然。而且叶落认为时隔、地隔论不知扼杀了多少好联,可惜其对对楹联艺术之破坏力似乎还未为大多数联友所认识,许多联友身受其害而犹不知,一叹!
在所有大家关于对联的经典论述中,只见有意隔、境隔两种说法,但从未见过时隔、地隔之论。
其实何谓意隔、境隔,在叶落看来很简单—意隔就是上下联间找不到同一主题,表述的目的不一致,即上下两层皮;境隔就是上下联气氛不协调,相互冲突、破坏统一的美感!</P><P align=left>凌云赞同叶落MM的观点[em01]</P>
云闲枕青山曙色曛风流处舒卷任由君——向往飞翔赠
初七班毕业、中三班、诗词五期漪澜堂、机巧班学习
青竹寒时知劲节;白云深处有其人——自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4

15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7060
经验
27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3
23
发表于 2007-9-11 12:06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精彩!!</FONT></P><P><FONT size=4>感觉溪花和幻老师的观点最后会统一起来的,现在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溪花强调的是联系,幻老师强调的是隔。就像幻老师说的:</P><P><FONT size=4>“对联的隔与不隔,根本不能理解成“春不能对秋”这么简单。其判别的依据就是上下没有任何连接点就是全隔。“隔”在这里的本意就是“远离了”,所以本身就存在上下联意远与近对比的相对性问题。好的对句,必须在这两者(远与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换句话说,太接近就会造成雷同的感觉(也就是合掌),太远离就会造成各说各话的感觉(就是隔)。那么理论上就存在即不在平衡点上,也不在另一极端的中间句子。那么隔与不隔的确不是“黑与白”关系,有一定的模糊空间。</FONT></P><P><FONT size=4>至于为什么存在“空间、时间、情感”等因素的隔离,下次讨论!</FONT></P><P>期待ing......</P></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4

15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7060
经验
27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3
24
发表于 2007-9-11 12:3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       对于隔的概念俄最早也是从学诗词时知道的,有诗友填词时上片写儿时的快乐悠闲之情景,下片写老之将至之愁苦之情景,当时俄也以为是隔,后来查了一些古诗词,也有这样对比着写的,俄也郁闷过。</FONT></P><P><FONT size=4>       幻老师提出的平衡点俄觉得值得研究。这个平衡点也很难拿捏哦。</FONT></P><P><FONT size=4></FONT> </P>[em10][em10][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9 小时
主题
286

3930

帖子

0

精华

4554

积分

联都贵宾

玉簪花仙子+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11943
经验
455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30
25
发表于 2007-9-11 12:3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幻虚空</I>在2007-9-11 1:40:32的发言:</B>


<P><FONT size=4>真是太棒了!让我长了见识。溪花的见解无疑为我拓宽了眼界!先表示我的敬佩。</FONT>
<P><FONT size=4>但讨论依然继续……</FONT>
<P><FONT size=4>从以下几个层次来思考吧。</FONT>
<P><FONT size=4>第一层次,提炼溪花的论点:
“<FONT color=#3d11ee>不知从几何时,溪花无处考证,对联界里也有‘意隔’、‘时隔’之说,一时之间,似乎完全与王国维</FONT></FONT><FONT color=#3d11ee><FONT size=4>的原意相背离,而出现出句说春,对句不可回夏,出句说夜,对句不可对昼,否则就是‘时隔’;出句说</FONT><FONT size=4>钓叟,对句不可以对樵夫,否则就是‘意隔’。这样狭隘的认知,还不把对联逼入到死胡同里吗?这样的</FONT><FONT size=4>认知,让最起码的对联启蒙句子又应该摆在何处,以下的句子是不是也得打上‘时令相隔’的评语?”—</FONT></FONT><FONT size=4><FONT color=#3d11ee>—</FONT>从这段论述看,溪花是不是想否认对联存在“意隔、时隔”的问题?</FONT>
<P><FONT size=4>如果是,那么请看你的论述:<FONT color=#421ae6>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此小园”,而时间点同意幻老师的说法是眼前,而在眼</FONT></FONT><FONT color=#421ae6><FONT size=4>前,回想全年,那么在这样一整年的大背景下,它如何又不能“那时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今日春</FONT><FONT size=4>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对联诗词,常是缺省词,这个句子也就是缺省了主语和大的时间点。</FONT></FONT>
<P><FONT size=4>先让我们假设溪花的上述看法都是对的,也就是你认为上下的地点是统一的(此小园),时间是统一的(</FONT><FONT size=4>这一年)。那么溪花已经承认时间与地点是需要统一的,并在上面的论述中应用了这些观点。既然是这样</FONT><FONT size=4>,那就让我们反向思考:有些联句就会存在时间和地点不统一的情况!而溪花在开篇就反对“时令相隔(</FONT><FONT size=4>时间相隔)”之观点,这是否是自相矛盾呢?如果溪花承认有时间限制,那么你反对“时令相隔(时间相</FONT><FONT size=4>隔)”的观点就错了。如果你认为时间有相隔,但时令不会相隔(一年里什么季节都包含了)。那么这样</FONT><FONT size=4>的观点本身就是逻辑错误。如果溪花不承认时间是需要统一的,那么所有的此类对联是不是都可以抛开时</FONT><FONT size=4>间的限制,全都归结到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所见所闻?乃至更遥远的过去和将来?这显然与实际情况相违背</FONT><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第二层次,套用溪花的逻辑:</FONT>
<P><FONT color=#421ae6><FONT size=4>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此小园”,而时间点同意幻老师的说法是眼前,而在眼前,回想全年,那么在这样一</FONT><FONT size=4>整年的大背景下,它如何又不能“那时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今日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FONT><FONT size=4>对联诗词,常是缺省词,这个句子也就是缺省了主语和大的时间点。</FONT></FONT>
<P><FONT size=4>让我们按照以上的逻辑来判断其他此类情景联的句子,我们会有意外的发现。比如:“窗外雪花飞舞,庭</FONT><FONT size=4>中柳树垂青”这句省略了“大的时间点”,可以理解成“当时窗外雪花飞舞,今日庭中柳叶垂青”。那么</FONT><FONT size=4>各位朋友如果有被评为时令相隔的句子,都可以套用这样的模式,那么你的句子一定都可以平怨昭雪。而</FONT><FONT size=4>且句子的含义可能更为有趣。这里还只是省略了“大的时间点”,你的句子也许还省略其他什么的,如人</FONT><FONT size=4>物、地点、情态等,补上一两个字一定变得更加有趣。总之,按照这样的逻辑,此类情景联,只要词性、</FONT><FONT size=4>韵律对上,上下几乎可以不用考虑什么关联性了。因为这类情景联时间都可以统一在“一年”内,地点都可以统一在“地球”内(甚至宇宙内)。</FONT>
<P><FONT size=4>第三层次,解析溪花的论据:</FONT>
<P><FONT color=#3d11ee size=4>以下的句子是不是也得打上‘时令相隔’的评语?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声律启蒙》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声律启蒙》</FONT>
<P><FONT size=4>这是重镑地雷,我一不小心踩响了其中一颗。我的直觉是“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上联描写秋景,下联描写春景,时间是很明确的,省略时间一说站不脚。没有明确的时间用语,才要考虑其情景会在什么时间产生,也就是省略的是什么时间。如果加上“那时、今日”,那么意味就全变了,由一般情景联的即时即景的“现场报道”而变成“回忆录”。“那时/今日”的补加,将两个时段的风景拉入了“此刻”的追忆,时间已经被高度统一了。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FONT>
<P><FONT size=4>第四层次,我们争论的焦点。</FONT>
<P><FONT size=4>……,先歇息
恰逢初夏,谁安排倩影,落在小荷圆处?
只是多情,自收拾花香,醉于明月弯时。
                             可儿
欢迎点击   
http://www.qiyil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4

15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7060
经验
27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3
26
发表于 2007-9-11 12:5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茵茵</I>在2007-9-11 8:18:48的发言:</B>

<P align=left>

<P>
<P>
<P align=left>隔的正确的叫法是隔意   
就是说,是对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出句所表达的意义没有关联性,甚至相差很远,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隔   
隔也是联主要和经常出现的毛病   
我们知道,一般对联的方法有三种   
1是正对   
2 是反对   
3是串对,也叫流水对   
一般地,人们很难分清反对与隔之间的关系   
往往把隔了的联称之为反对   
比如说   
我们经常看到,在对意境联时   
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春==秋或夏==冬   
我们讲,不是说春==秋或夏==冬这种对法不可以,但是要看情况   
不同的句子,这样对就是反对,换一种句子就成了隔了   
所以,我们要仔细地分辨,反对和隔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这就说   
我们举例   
一般地,出句是纯粹的写景时,适合正对或串对,就是出句的景色所处的季节和范围,你不要出去,在这个季节或范围内找其他出句没有涉及事物来对   
这样呢,出句和对句就浑然地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但是你要反对的话呢,比如   
有的人在出句中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对句又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景色与景色之间的差距太大,这样就隔了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前人的经验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反对   
以下是我总结的内容   
意境联,当出句以描写景色为主时,适合正对;   
当出句虽在写景,但却是以抒情为主时,可以反对   
那么,除了意境联外,其他种的联都可以反对而不会发生隔的毛病   
无情对就是要求上下句完全没有关联,是典型的隔,但这个隔不是毛病,是一种联的形式  。

<P>
<P>
<P align=left>就意境联而论,上下联中情境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一、上下联描写的是同时、同地情境,各写不同的构景元素,共同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同一种思想感情。
二、上下联描写的是同地异时情境,共同描写同一景点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画面,通过画面的变化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
三、上下联描写的是同时异地时情境,给读者展示在同一时间里但地点不同的两个画面,通过对比,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四、上下联描写的是异时异地情境,给读者展示全无时空关联的两个画面,共同表达同一主题。

<P>
<P>
<P align=left>隔与不隔,在于上下联能否协调地表述同一主题,而不是在于上下联是否描述同时同地之景致。其实就算上下联展示的是全无时空关联的两个画面,只要两个画面气氛协调(不会互相破坏美感),能让人同时欣赏到两幅优美协调的画面,也算好联。
所以叶落一向对论联中的时隔或地隔之论不以为然。而且叶落认为时隔、地隔论不知扼杀了多少好联,可惜其对对楹联艺术之破坏力似乎还未为大多数联友所认识,许多联友身受其害而犹不知,一叹!
在所有大家关于对联的经典论述中,只见有意隔、境隔两种说法,但从未见过时隔、地隔之论。
其实何谓意隔、境隔,在叶落看来很简单—意隔就是上下联间找不到同一主题,表述的目的不一致,即上下两层皮;境隔就是上下联气氛不协调,相互冲突、破坏统一的美感!</P>
</DIV>
<P><FONT size=4>“隔与不隔,在于上下联能否协调地表述同一主题,而不是在于上下联是否描述同时同地之景致”</FONT>
<P><FONT size=4>这能不能作为隔与不隔的标准呢?</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 小时
主题
30

1331

帖子

0

精华

1914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2089
经验
19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1
27
发表于 2007-9-11 13:3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浅笑拾贝</I>在2007-9-11 12:59:22的发言:</B>


<P><FONT size=4>“隔与不隔,在于上下联能否协调地表述同一主题,而不是在于上下联是否描述同时同地之景致”</FONT>
<P><FONT size=4>这能不能作为隔与不隔的标准呢?</FONT></P></DIV>
<P><FONT color=#0909f7 size=3>拾贝同学的观点有些对,有些稍偏。老师说过:意境联,要同时同地;而其它联就应该上下联很好关照同一主题。</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 小时
主题
59

2432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1458
经验
288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5
28
发表于 2007-9-11 14:0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对联的隔与不隔,把握最好的莫过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这样既避免了合掌,又能很好的把上下联相连贯融洽起来。</FONT></P><P><FONT size=3>对联方面,我常隔景,这是一个通病,就象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句子在自说自话,又互不对应,也许这就应了所谓的为对而对吧[em06]</FONT></P><P><FONT size=3></FONT> </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出句:去岁此间应有柳[血印]</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对句:来年今日再无烟[送给世界无烟日]</FONT></P><P><FONT color=#5233cc size=3>悠永:对句律工,不过意稍隔。</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出句:文中有味用心品[铁判官]</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对句:笑里藏刀逆意行[借句]</FONT></P><P><FONT color=#5233cc size=3>悠永:对句风趣讽刺,但意有隔。</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出句:蓑翁一钓寒江雪[铁判官]</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对句:东汉三分乱世雄[借句]</FONT></P><P><FONT color=#5233cc size=3>悠永:从“蓑翁”一跃至“东汉”,感觉上下联跨度有点儿大。</FONT></P><P><FONT color=#222222 size=3>欢迎各位继续抛砖。。。。</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

413

帖子

0

精华

77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11956
经验
7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
29
发表于 2007-9-11 14:59 | 只看该作者
<P>[em04]汗~~</P><P>“隔”与“不隔”经常困扰着我对联及评联时的构思角度,诸位的精彩讨论,让我有机会好好学习了!</P>[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2

905

帖子

0

精华

1034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2674
经验
10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4
30
发表于 2007-9-11 15:17 | 只看该作者
诸位老师说的太好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0

1314

帖子

0

精华

161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8076
经验
16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1
31
发表于 2007-9-11 15:3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真晕简直是向联都的传统挑战.</FONT></P><P><FONT size=4>我想若是说书斋的环境清幽,应该可以写书斋的春也可以写书斋的夏.如--"兰香陋室,荷韵柳阴."上联春,下联夏.不论春夏,他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即清幽的环境.从而表现主人的优雅.若溪花的理论成立,那我这理论也成立,嘿嘿.</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

37

帖子

0

精华

78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1531
经验
11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13
32
发表于 2007-9-11 15:42 | 只看该作者
<P>好贴[em23]</P><P>各位老师辛苦了[em27]</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 小时
主题
213

3189

帖子

0

精华

376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联都学堂初级班原副校

Rank: 4Rank: 4

UID
12440
经验
37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1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15:50 | 只看该作者
<P>上面有举例说,《声律启蒙》是给小孩子看的,可知给小孩子看得东西可能得更小心,因为孩子的分辨能力差,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估计这“儿童读物”是更不能出纰漏的。</P><P>那就再发几个成人们看的吧,以下是几个名胜楹联,和几个名家的联句,大家分析吧:</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p> </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成都杜甫草堂】<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p> </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杭州刘庄】<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春水船如天上坐<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秋山人在画中行<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p> </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四川新都桂湖】<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p></p></b></FONT></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杜甫   “莺啼燕语芳菲节”
毛熙震 “蝶影蜂声烂漫时”<p></p></FONT></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许浑   “柳占三春色”
温庭筠 “荷香四座风”<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p>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 小时
主题
213

3189

帖子

0

精华

376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联都学堂初级班原副校

Rank: 4Rank: 4

UID
12440
经验
37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1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15:53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下面这个例子是试图解释“合掌”的:</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 </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武夷山小桃源】<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喜无樵子复观弈
怕有渔郎来问津<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        </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看此处的“子、郞”,会明白“翁、叟”不应该是合掌了吧?)<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 小时
主题
30

626

帖子

0

精华

1196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07年度殿试榜眼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1237
经验
119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7
35
发表于 2007-9-11 16: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FONT color=#0000ff>时间隔、景色隔、物象隔、情感隔……,隔与不隔,公理婆理,见仁见智,殊难分说!
</FONT><FONT color=#ff0000>但我认为上下联只要在整体表达上符合逻辑和常识,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合理,让人看后能够在脑海里浮现一副完整的、和谐的、统一的意境图画,就是不隔!</FONT>
当然可能同样意境和谐优美不隔的对句,还有高低优劣之分,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我这里是就上下联特别是对句符合联律音韵平仄的前提情况下的讨论)</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9:36:34编辑过]

物生有两,相应相关。意象成境,属对为联!
宇宙、时空、有无、宏微、恒变、阴阳、日月、天地、乾坤、上下、左右、表里、正反、黑白、名实、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好恶、损益、进退、纵横、生死、命运、仕隐、朝野、家国、官民、经济、治乱、公私、情理、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2

905

帖子

0

精华

1034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2674
经验
10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4
36
发表于 2007-9-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溪花禅意</I>在2007-9-11 15:50:42的发言:</B>

<P>上面有举例说,《声律启蒙》是给小孩子看的,可知给小孩子看得东西可能得更小心,因为孩子的分辨能力差,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估计这“儿童读物”是更不能出纰漏的。</P>
<P>那就再发几个成人们看的吧,以下是几个名胜楹联,和几个名家的联句,大家分析吧:</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成都杜甫草堂】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杭州刘庄】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春水船如天上坐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秋山人在画中行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四川新都桂湖】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
<p></B></FONT>
<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杜甫   “莺啼燕语芳菲节”
毛熙震 “蝶影蜂声烂漫时”
<p></FONT>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许浑   “柳占三春色”
温庭筠 “荷香四座风”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DIV>
<P>我看了以上几联,都有特定主题,同为表达这个主题时可不分景,时,但意还是想通的,
<P>而现出句基本上没有特定主题,所以下联应以上联含义为主对句,超出上联范围即可视为隔意了,无情和反对我没学过,不作评述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0

1314

帖子

0

精华

161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8076
经验
16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1
37
发表于 2007-9-11 16:12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哦哦,幻老师快来!!!</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0

108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62
经验
14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9
38
发表于 2007-9-11 18:1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落梅如雪</I>在2007-9-11 16:12:13的发言:</B><FONT size=4>哦哦,幻老师快来!!!</FONT></DIV>
<P><FONT size=4>呵呵,你们一堆的作业,我还来不及批改呢。这样的辩论还早着呢,才刚刚开始而已。道理会越辩越明朗,思路会越想越清晰。别急,还会有许多不同的智慧火花飞溅出来的,先好好欣赏一番吧……</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8:21:39编辑过]

先从热闹喧嚣学守拙; 后向虚空幻化做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39

帖子

0

精华

100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联都布衣

Rank: 2Rank: 2

UID
12486
经验
1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5
39
发表于 2007-9-11 20:4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物生有两</I>在2007-9-11 16:00:59的发言:</B>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FONT color=#0000ff>时间隔、景色隔、物象隔、情感隔……,隔与不隔,公理婆理,见仁见智,殊难分说!</FONT><FONT color=#ff0000>但我认为上下联只要在整体表达上符合逻辑和常识,以及使用合理的修辞手法,让人看后能够在脑海里浮现一副完整的、和谐的、统一的意境图画,就是不隔!</FONT>
</FONT></P></DIV>
<P>我是初学者,谨此拙见。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P>
一嗟一叹皆感慨,半喜半忧总关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9 小时
主题
31

424

帖子

0

精华

803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7368
经验
8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27
40
发表于 2007-9-12 21:55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好热闹,看过了,学习了,说说自己的想法</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落梅如雪谈了我在群众聊天时候说的一些零散的观点,现在把对这个问题所持的观点简单说说。</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联则不隔,不联则隔,看隔与不隔,关键是找关联点。怎样从似隔而不隔的联中找关联点,举几例来说明:</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夜月窥人,九曲河声来枕上;    </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晴峦盈户,五泉山色落杯中。</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此联上联夜景,下联昼景,看似时隔,但却从不同的时间上表现了同一地点的风景,和人物在这样的景中的情趣。所以不隔。共同的地点是关联点。</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a href="http://www.ms.net.cn/ms/gudianjiaj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974"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5>过如秋草芟难尽 </FONT></A></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color=#000000 size=5>学似春冰积不高</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color=#000000 size=5>此联上联有秋草,下联有春冰,看似景隔,其实整个联是在说求学和修身的道理,关联点在“理”,所以 不隔。</FONT></P><FONT color=#000000>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此联又同时有春秋,似隔,但作者是藉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关联点在“情”,不隔。</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井底青蛙着绿袄</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落锅螃蟹披红袍</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青蛙螃蟹,一个河里一个海中,看似隔,但关联点在“趣”</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一点上就说一个联的隔与不隔,要从<FONT color=#f70938>景   时   情   理   趣</FONT>等几个角度去考虑联是否有关联点,还要从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建议评联者尽量从宽,要有多元化思维。</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4><FONT color=#ee113d>幻:很棒,学习了……从“联”的角度高度归纳了是否相联的最高判别准则的细则。尤其是列举的例子,给我提供对比论述的实例。先谢谢流水过老师。这里的句子,我先订购了。</FONT></FONT></P>
<P></FONT> </P>
<P><FONT size=5>流水:谢谢幻老师的鼓励.</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3 12:33: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21:43 , Processed in 0.107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