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刘雪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疑问]“流觞曲水”是否属于用典?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6

153

帖子

1

精华

26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97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21
发表于 2004-3-28 23: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24 11:46:04的发言:

谈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用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古事,一是用古语.引用民俗如果是用典的话,应该属于用古事.但只有引用特定的古事才能成为用典.民俗具有广泛性,不是特定的古事,所以把它列入用典有些牵强.



你既说引用特定的古事为用典,那擂句中的流觞曲水当然是用典了。

擂台赛既然要求对句要含典故,那就等于是明确告诉大家,出处是含典的了。


【永和人】晋王盖之《兰亭集序》:‘血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算不算引用特定的古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0:00: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6

153

帖子

1

精华

26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97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22
发表于 2004-3-29 00:08 | 只看该作者
[em21]
发重了,请删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0:28: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6

153

帖子

1

精华

26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97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23
发表于 2004-3-29 00:18 | 只看该作者
[em21]
发重了,请删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0:28: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7

129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208
经验
3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25
24
发表于 2004-3-29 08:32 | 只看该作者
刘先生太过“执着”了,古用流觞为典,今用则不为典,是何道理?出句意为:“古时流觞与曲水之上,互相传达心意的场景浮现于脑海,我也陶醉于这一派春意中了。”出句描写场景,但“醉临春意”点明今时,就算拿先生古为今用的用典规则卡度,也是符合的。至于你引用明确指出民俗不可入典的证据,也不绝对吧!万事万物皆有相对,也皆不确切敢定于确误。我认为此话题讨论至今也该结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8:42: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7

82

帖子

0

精华

12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569
经验
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8
25
发表于 2004-3-29 08:41 | 只看该作者
为何人们将"高山流水"和"流觞曲水"作典?因为这二句话和"伯牙,子期"事及"王曦之"写"兰亭集序"一事相关,才将它们作典.这二句话也只有在代指这二件事时才是典.
与"曲觞流水"相似的还有一个"寒食",在唐诗宋词中用得相当广泛的,但从来不是典.因为它没有特定的人事相联系,不能特指某一人事.
"赤壁"仅一地名耳,一但作典用,不指三国赤壁之战,便指少数几个有名的"赤壁怀古"之作.
所以,同意刘雪新先生关于"典古"的意见.若此次擂台赛上联不特指王曦之写"兰亭集序"一事,还要说是用典,则相信有一大批被晕的.
玩文字游戏,提语言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6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2:2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雪中行吟在2004-3-28 21:58:02的发言:
伯牙之前高山早就有呵。流水早就有呵。怎么算是高山流水是用典呢?
羲之之前流觞早就有呵。曲水早就有呵。怎么算是流觞曲水是用典呢?

这就是你的逻辑呵。典不典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有风俗更有名人佳话,你以为评委是傻子?你行?怎么不请你当评委?总在这个简单又无聊的问题上乱弹琴,你以为你是谁?

我注意文明用语?这算是客气的。你和我其实一样的,也是个烂人而已,少到这文明的地方小便,有本事到心情不好专栏里来,我和开山祖心情不好等着你!

[高山流水]<列子 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后多用此为知音难遇之典,或喻乐曲高妙。(《辞源》,1979年版)

可见,"高山流水"作为典故时用的并不是它的本意."知音难遇","乐曲高妙"的意思在"子期听琴"之前是没有的.还是<全唐诗典故词典·凡例>中的那句话:“反映民俗习惯的词语,如'立春打牛''寒食秋千''七夕停针'等无喻指义、借代意或其它含义者。”不属于用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12:27: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2:26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醒雪中行吟先生,请注意文明发言.自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178

帖子

0

精华

2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815
经验
4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6
28
发表于 2004-3-29 13:1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29 12:25:04的发言:
[高山流水]<列子 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后多用此为知音难遇之典,或喻乐曲高妙。(《辞源》,1979年版)

可见,&quot;高山流水&quot;作为典故时用的并不是它的本意.&quot;知音难遇&quot;,&quot;乐曲高妙&quot;的意思在&quot;子期听琴&quot;之前是没有的.还是<全唐诗典故词典·凡例>中的那句话:“反映民俗习惯的词语,如&#39;立春打牛&#39;&#39;寒食秋千&#39;&#39;七夕停针&#39;等无喻指义、借代意或其它含义者。”不属于用典。



你说的什么歪理呵?流觞是一个风俗也好,没有否认呵。流觞曲水是兰亭集序上的成句,是不是用的本意呵?懂不懂?有病!别跟我扯了。
欢迎光临联都http://yh2000.com/xnff/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7: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雪中行吟在2004-3-29 13:19:49的发言:
你说的什么歪理呵?流觞是一个风俗也好,没有否认呵。流觞曲水是兰亭集序上的成句,是不是用的本意呵?懂不懂?有病!别跟我扯了。

流觞曲水在本此擂赛用的是不是本意,在下想听一听先生的观点.
希望先生能用文明的语言做出明确的论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9 17:42: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178

帖子

0

精华

2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815
经验
4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6
30
发表于 2004-3-29 18: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要论证?你弱智呵?不是跟你说了引自原文成句吗?你牛,你来证明跟王羲之没有关系,我服你!
欢迎光临联都http://yh2000.com/xnff/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3

550

帖子

1

精华

803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47
经验
8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31
发表于 2004-3-29 18:55 | 只看该作者
火气消一消嘛!
春节你也过,元宵你也过,清明你也过……那么,春节也是你的典故,元宵也是你的典故,清明也是你的典故……
说王羲之,说兰亭会可以说到流觞曲水;说流觞曲水就不一定是说王羲之,不一定是说兰亭会了。记得在北京的好多著名景点就有流觞曲水,比如怀柔的红螺寺里边就有……
理不辩不明,但吵架骂人不是人干的事,请朋友们好自珍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6

153

帖子

1

精华

26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97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32
发表于 2004-3-30 13: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汉语中很多词语是有多种解释的。在一句话中,如果有“流觞曲水”四字,那是不是用典呢?那只能通过上下文来看作者的意思了。如果作者是把“流觞曲水”四字当民俗写的,那就是写民俗;如果作者是引用兰亭故事,那就是引用特定的古事,当然算用典了。

在“流觞曲水写心音、醉临春意”这句话中,作者是不是引用兰亭故事,大家去问作者好了。试想:离开作者的本意、离开上下文、而单独问流觞曲水是不是典,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30 13:09: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17:13 | 只看该作者
"流觞曲水"是古代民俗,因此,"流觞曲水"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它的普遍性."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杯流行停其前,当即取饮"从这句看,"流觞曲水"时"醉临春意"是很正常的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文人,因此,在"流觞曲水"时"写心音"也不乏其人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178

帖子

0

精华

2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815
经验
4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6
34
发表于 2004-3-30 17: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30 17:13:23的发言:
&quot;流觞曲水&quot;是古代民俗,因此,&quot;流觞曲水&quot;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它的普遍性.&quot;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quot;,&quot;杯流行停其前,当即取饮&quot;从这句看,&quot;流觞曲水&quot;时&quot;醉临春意&quot;是很正常的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文人,因此,在&quot;流觞曲水&quot;时&quot;写心音&quot;也不乏其人其事.


这么个简单的事情还在缠,烦不烦?流觞曲水是原文的成句,不要在这里头头是道,好象真懂似的。不服是吧,就简单一点吧。你说是一个风俗,是指这件事情这一个风俗。没有说过流觞曲水这个成语是个风俗。你牛,你找出比王羲之早的出处来,我马上闭嘴!要找不出来,你向大家陪不是,说你自己不懂装懂,卖弄了半天,实际上是胡说!!!
欢迎光临联都http://yh2000.com/xnff/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5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17:37 | 只看该作者
上巳节与唐代诗歌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周鹊虹

    摘要:上巳,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它最初由周朝的祓禊祭日,逐步转变,并经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熏染,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游宴节日。上巳节日习俗发展到唐代,富强的国邦、自由的文人和绮丽的文学,使这一古老的节日习俗呈现出更加富丽多彩的面貌。在唐代庞大的诗歌宝库中,有大量描写上巳节日的诗歌,它们从宫廷到民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纷繁壮阔的唐代上巳风俗图。
关键词: 上巳 曲水流觞 宴饮 游春 唐诗

    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上巳节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远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三月时令,每逢此时,人们成群结队去水边祭祀,并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做可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祭仪为“禊”或“祓禊”。祓,是祓除病气,除之使清洁;禊,是修洁净身。至水边祭祀,与上古的水崇拜有关系,古人认为,水和火是至洁之物,可以清除一切疾病灾难。古代文献中对这一祭礼的记载很多。《周礼·春官》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诗经》中也有相关诗篇,《诗经·郑风·溱洧》。“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反映了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1]亦如《论语·先进》所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的名称首见于汉代的古籍中,可见上巳大概定于汉代。《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徐广《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渭之禊”。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此外,上巳节在上古还有在河边解神的活动。解神即还愿谢神。汉代“世间善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解谢土神,名曰谢神。”[2]北朝周人虞信《春赋》就有反映:“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由上述资料可见,其一,上巳节日在上古时期普遍存在,影响很大,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节日;其二,上巳习俗的主要形式是祓禊;其三,上巳习俗带有浓郁的迷信色彩。
    到了汉代以后,上巳节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汉代以前虽已经把上巳定为正式节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动有确定的时间,但农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后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见宋书”。[3] 其次,人们在水边不仅仅举行沐浴祓除的仪式,还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时光,于是,出现了流觞曲水等活动。《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自魏晋后,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关于曲水流觞,《续齐谐记》记载了这段对话:“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流水以滥觞,曲水起于此。’帝曰:‘若此谈,便非嘉事。’尚书郎束晰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有金人自东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沿,皆成盛集.’帝曰:‘善!’赐金十五斤,左迁挚虞为阳城令。”其中尚书郎束晰言曲水流觞为三月三日上巳之源,有一定道理。通过这次谈话可见在晋代,曲水流觞的形式已经风行于当时,并且深得皇帝的欢心。曲水流觞,是从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这种游戏自古有之。所谓“月光禊洛”,即周王时时禊,饮于曲洛,那时可能已有流杯以泛波,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行觞,递成曲水。”之说。后由古代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发展为到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从上游放出,使之顺流漂浮而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是古代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他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这次兰亭之会,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不仅在于宴会中产生的《兰亭集序》的美文和“天下第一行书”的法书,还在于这次宴会使上巳节突出了咏诗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6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17:37 | 只看该作者
上巳的游春活动不限阶层,上至君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皆乐于在此日出游。皇帝出行自然是气势非凡。玄宗天宝年间的集贤院学士崔国辅[10]曾写应制诗描绘当时玄宗出行的情景:“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逸诗何足对, 作掩东南。”(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别馆绕芳洲”是写当时玄宗圣驾前行的路线。“鸣銮通禁苑”、“ 鹓鹭千官列”让我们至今还可感受当时的皇家气派。君王出游如此,权臣的出行亦不逊色。杜甫著名的咏上巳诗《丽人行》就形象生动的反映玄宗末年杨贵妃家族杨氏兄妹气焰熏天的春游场面,反映了当时政治阴暗的侧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立锦茵……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相对于王侯将相们骄奢侈靡的游春活动,我们再来看看平民百姓的游春。“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五》),寻常百姓的上巳游春虽不显热闹,但情趣盎然,别有人情味道。
     除了城郊江畔游春踏青之外,唐代上巳还有其他一些活动。从唐诗中所见的有:一、泛舟,唐肃宗时被贬苏州的刘长卿,于上巳日摆舟泛溪:“兰桡漫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刘长卿《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虽遭贬谪,但上巳日丝毫不见其半点失落情怀。崔护也有泛舟的诗篇:“上巳余风景,芳辰集远垌。采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鸟弄桐花日,雨翻谷雨萍。从今留胜玄,谁看画兰亭。”(《三月三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二、竞渡,薛逢的《观竞渡》详细描写了当时的情形:“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江上人呼霹雳声,竹头彩挂历虹霓晕。州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观竞渡》)可见唐代某些地域有上巳日竞渡的习俗,盖唐人取上古崇拜水之意。认为水为至洁之物,戏之可除病,纳吉禳福。同时借春明景和大好时光游乐。三、赏花。三月上巳,已值暮春,长安的牡丹已经花团锦簇,于是赏牡丹成为唐代文人的又一雅事。“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采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春莲城。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庞眉依林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权德光《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由上可见,上巳节的唐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四、新科进士的荣耀
    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之前,上巳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上巳,晦日和重九) [11],上巳长安皇亲贵族的主要活动区是曲江,因而,上巳日曲江风景区还可能有一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的活动,这就是新科进士的庆祝宴会——曲江大会。古老雅致的节日、美丽的曲江风景、志得意满的新科进士,相得益彰,使上巳节更加热闹非凡.科举考试是唐朝政府录用官员的主要途径和办法。进士考试是科举中最难的一科。每年春由尚书省礼部主持全国的科考,称“省试”或“礼部试”;举子及第后,还要通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分配工作,任命职务,称“铨试”或“关试”。俗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考进士之难由此可见。因此,举子们一旦中第,其得意的情态,不仅形于色,而且跃于纸,“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 ,朱门秉烛一千家。郄洗聊臂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 ,曲江烟水杏园花。 ”(黄滔《放榜日》),“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隨金鸳鸯,三台仍借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徐夤《放榜日》),“绣够寻芳许史家 ,独将羁事达江沙。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鹏化四溟归碧落 ,鹤楼三岛接青霞。同袍不得同游玩,今对春风日又斜。”(伊璠《及第后寄梁烛处士》)。考中进士既然是这样的一件大事,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宴会后,各自便要走马上任,因此又叫“离宴”。举行曲江宴的程序是:“先笺教坊请奏,皇帝御紫云楼垂帘观之;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终日……敕下后,人置被袋,倒以图章(原作障)酒器……其被袋,状元录事同检点,缺一则罚金”(《唐摭言》)。在唐代,能参加曲江宴会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盛事,曲江宴上新科进士们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宣宗时,刘沧考上进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178

帖子

0

精华

2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815
经验
4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6
37
发表于 2004-3-30 17:51 | 只看该作者
你充什么好汉呵?白白占论坛空间。这个风俗早就有了,我又不只一次说。你把流觞曲水四个字的出处跟我指出来呵好不好?流杯曲水是原句吗?引流行觞,递成曲水是原句吗?
哦,你以为把文章一抄,就是你的论据呵?我没有那么傻。我说的这四个字的出处呢?

还是我指给你吧: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他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回大家可是看清楚了。
欢迎光临联都http://yh2000.com/xnff/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8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17:5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把后面一句话一起写出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9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17:56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始见之处,按先生的理论,"用典"岂不是要泛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178

帖子

0

精华

2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815
经验
4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6
40
发表于 2004-3-30 17:5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30 17:52:40的发言:
为什么不把后面一句话一起写出来呢?


奇怪!找最早的出处,还要引后面的?好吧,你要引就引,引到什么时候为止你自己定吧。有兴趣的人还可以根据你的连接去看原文呢。

[接上文]

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这次兰亭之会,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不仅在于宴会中产生的《兰亭集序》的美文和“天下第一行书”的法书,还在于这次宴会使上巳节突出了咏诗赋文,饮酒赏景的内容,大大冲淡了后来的迷信色彩。这种“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广泛流传,产生了一大批宴会诗和诗序骈文。如梁简文帝、陈颜延年、齐王元长等皆有铺陈华丽、开阖动宕、情文相生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4]魏晋后上巳节日习俗及宴饮活动在民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深刻影响到当时的宫廷。唐前诗集中皇帝所作的描写上巳生活的诗篇就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箫纲:“春色明上巳,桃花落绕沟。波回卮不进,给下钩时留。绛水时回岸,花觞转更周。……”《曲水联句诗》(梁诗·卷二十二)陈后主叔宝:“余春尚芳菲,中园飞桃李。是时乃季月。茲日叶上巳。既有游伊洛,可以祓溱洧。……”《春色禊辰尽当曲宴各赋十韵诗》(陈诗·卷四)隋炀帝杨广:“三月三日向红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垂钩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凤瑁歌》(隋诗·卷三)。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进入了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的隋唐时代。“唐代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5]上巳这一古老节日也表现出更多彩的形式和更深刻的内容,正如诗中写道:“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开花巳匝树,流嘤复满枝。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东出千金堰,西临雁惊坡。游丝映空转,高扬拂地重。……”(沈休文《三月三日率尔成篇》),“帝京元巳足繁华,细管清弦七贵家。此日风光谁不共,纷纷皆是掖垣花。”(杨凝《上巳》)[6]。唐代诗歌篇什繁富,较为完整的记录了大唐的整个时代。其中有一批诗篇展现了唐代上巳的风俗。描写上巳习俗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意蕴丰富的诗歌系列,通过对这些诗篇的探讨,不仅能再现唐代上巳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理解这一习俗的文化意蕴,而且能以此为切口,以新的视野,观察唐代人文风物和人文精神。

来源: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9/mslt.files/1062ltsy.htm
欢迎光临联都http://yh2000.com/xnff/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8 16:36 , Processed in 0.1049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