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刘雪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评委会明确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0:26 | 只看该作者
意境联属于用典是用几号公告宣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22
发表于 2004-4-3 11:16 | 只看该作者
与一朋友交流后,我代表我个人观点说说意境联的问题:
首先,声明为意境联出句,但又嵌了拆字机关,使得对句空间狭窄,句式死板,这是出题的误区。
其次,因为出题点明拆字,所以从比赛原则上对句必须对应拆字,虽然这样大部分对出来的句很难看,甚至与出句风牛马不相及,更牵扯不到意境二字。而这个题目却冠名为意境联,作为评委不得不考虑意境和谐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评判时会有许多好联落马,许多好对也落马。好联是从意境角度出发的但却没有对拆字的,好句是从拆字角度出发的却没有意境和谐美的。
第三,说了前两点,再看第三点典故问题。如果这个联给出主题或序,那么问题将得以明确。例如举一点:读《兰亭集序》有感。这样一来主题就紧扣在了兰亭集会上了。但是主题没有给出,所以下联要应对就可以将上联缘起自行定位。可以定在兰亭集会,可以定在某种风俗,可以定在作者自己约几人去玩这个游戏,也可以定位某书里看到的曲水流觞赋诗佳话等等不一而足,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对这幅联。这时就要靠对联的人自己去把握了,这样对出来的联才是你自己的!甚至连上联都已融合进了你的创作中而象变为你的了。
所以到了这里,典故问题已迎刃而解:
首先典故一定要对应典故是技巧联的斗智赛博的产物,可以对应典故并且能营造宽敞意境,两个典或反或正映衬某个主题,这是比赛中讨好任何一方面的应对。结合出题要求拆字来看,三方面皆合实在可遇不可求。
第二典故只是为了说出更多言外意,而不是放在联里为难应对者的,特别是在这以意境冠名的出题思路中,所以还可以不对应典故,直接把出句引伸出去,但要遵守对仗的原则。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这两种对法都没有错,一重模仿合拱主题,一重引伸深化主题。从意境联角度去看,如果没有偏废主题,我不偏向哪一种。因此,我认为取舍最重标准在于有没有拱现主题,如果没有,那么就是很工整的拆了字,对了典,也不过是没有灵魂的两个句,而不是一幅联。只能说应对者天姿聪颖知识渊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1: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两种对法都没有错"
观点相同.

可是"评委们赛前选题已经讨论过,一致同意应该是用典。" (见本主题6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1:28 | 只看该作者
"评委们赛前选题已经讨论过,一致同意应该是用典。"
事先并没有以公告形式发布,所以对广大联友不具约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25
发表于 2004-4-3 11:35 | 只看该作者
刘雪新朋友,因为这是比赛,所以会选出最好的。最好的也就是:拆字对应而且意境美典故适合的。。。
既然是比赛,而且有半个月的应对时间,作品有近四百幅,评委的要求很严也就不奇怪了。其实说句实话,是出题不适引起了这么多的争论。我认为出题者应该出来说明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26
发表于 2004-4-3 11:40 | 只看该作者
出句只有一种可能是没有用典,就是作者写实,参与或见证过这种游戏,这机率极少。所以认为出句有典,并没有错。
至于约束力问题,我想不在学术讨论范围内,大家应该要明白自己怎么去应对“意境联”。对联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在学习。
而本次评选就我熟悉的几位评委来看,不存在任何猫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1:40 | 只看该作者
在下实在想知道一下,评委会是如何把民俗讨论成典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1:43 | 只看该作者
在下实在想知道一下,评委会是如何把民俗讨论成用典的.而且"一致同意应该是用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29
发表于 2004-4-3 11:43 | 只看该作者
对联里用典的问题,已不能套死套子,用典故的固有概念来约束了。有时一句古诗词所说的就是典故了,一些轶事也成了典故,甚至神话都是典故,那么风俗也一样。
如果刘雪新朋友要钻牛角尖,那么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因为出发点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0
发表于 2004-4-3 11:4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希望刘雪新朋友能仔细看看我的第一个帖,因为那是两个人在讨论了很久后的共识,希望对你的理解有些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1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1:4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是典故.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

[I]以下摘录自<全唐诗典故词典>(增订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凡例:[/I]
凡属作品中引用或化用史实、故事、戏曲、神话、传说、典章名句以及前代作品中有影响的诗、词、文佳句,均收作典目,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收:
…………
(4)反映民俗习惯的词语,如“立春打牛”“寒食秋千”“七夕停针”等无喻指义、借代意或其它含义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2
发表于 2004-4-3 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4-3 11:46:21的发言:
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是典故.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

[I]以下摘录自<全唐诗典故词典>(增订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凡例:[/I]
凡属作品中引用或化用史实、故事、戏曲、神话、传说、典章名句以及前代作品中有影响的诗、词、文佳句,均收作典目,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收:
…………



很好,不是所有民俗,那么就是有民俗可做为典故。这和我举例说诗句可以做为典故一样,不是所有诗句都可以做为典故的。而有的风俗因为有名人参与,一旦被引入记载成为轶事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引来做典故。

另外说一下,你所引用“ (4)反映民俗习惯的词语,如“立春打牛”“寒食秋千”“七夕停针”等无喻指义、借代意或其它含义者。”也是不准确的。但这句的整体概念上是比较科学的,就是说要“有喻指义、借代意或其它含义者”才可以作为典故引伸开来。因为这些风俗不是孤立的,不是突然生出来的,如果有它产生的文化背景,那么就可以做为典故。例如七夕停针,这是在历经周、汉、魏晋才逐渐形成的风俗,怎么没有其他含义?
具体分析曲水流觞这问题,你一定要把它定位在风俗么?难道不可以说是兰亭集会?不可以是其他比较复杂小说记载的轶事?如果你一定要把曲水流觞定位为风俗,那么我们的交流也不能继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2:03 | 只看该作者
足下有没有关于典故的定义或是描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4
发表于 2004-4-3 12:05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刘雪新朋友不妨再仔细看一下你所引用的资料。
从本句出发,写心音,醉临春意,包括在风俗里么?如果是,那么参与流觞的必须都是文人,这很明显不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5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2: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31 17:57:05的发言:
后由古代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发展为到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从上游放出,使之顺流漂浮而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


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仅是“流觞曲水写心音 醉临春意”中的一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6
发表于 2004-4-3 12:08 | 只看该作者
定义,我想是与时俱进的。要给中国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下确切定义,我想西方三圣也未必能准确给出。
我们必须把这和创作联系起来,刘雪新朋友不妨说说你为何引用典故入联,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7
发表于 2004-4-3 12:1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刘雪新在2004-3-31 17:57:05的发言:
后由古代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发展为到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从上游放出,使之顺流漂浮而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
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仅是“流觞曲水写心音 醉临春意”中的一例。


那么你耳熟能详的还有哪些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38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2:15 | 只看该作者
典故是不是要有确定的典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7

帖子

0

精华

82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481
经验
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20
39
发表于 2004-4-3 12:18 | 只看该作者
诚如你引用里所说,曲水流觞从风俗到后来已演变成一种文人雅事。那么结合题目来看,这联写的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风俗。那么任何一个后来的文人聚会曲水流觞,因为有记载成为轶事,都可以归入此联所涉之典。而定位狭义上的风俗却恰恰因为没有醉临春意,而可以被排除在此联所涉之外了。
如果紧紧盯住曲水流觞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结合这整个联所表达的来看问题,无疑不好,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所以我认为刘雪新朋友对评委会的质疑还不很成熟,但对刘雪新朋友的这种精神表示敬佩。
也谢谢刘雪新朋友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7

887

帖子

1

精华

1251

积分

联都举人

小卖部部长

Rank: 4Rank: 4

UID
1121
经验
125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8
40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2:22 | 只看该作者
"而有的风俗因为有名人参与,一旦被引入记载成为轶事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引来做典故。"

就拿写春联这个风俗来说吧,很多名人写春联都被引入记载而成为轶事,依次理,凡是关于春联的描述都是用典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2-1 12:45 , Processed in 0.0874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