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格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读唐诗(大家每天要来读 读后发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41
发表于 2011-3-8 14:27 | 只看该作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2
发表于 2011-3-8 20:07 | 只看该作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3
发表于 2011-3-8 20:07 | 只看该作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4
发表于 2011-3-8 20:09 | 只看该作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6:01 | 只看该作者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四句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此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
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46
发表于 2011-3-9 17:12 | 只看该作者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5_105:}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5:33 | 只看该作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48
发表于 2011-3-11 10:41 | 只看该作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8:14 | 只看该作者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前两句描写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了一阵阵笙歌;月光如水,和风习习.宫女妃嫔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

   后两句则写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随着月影移动,只听得漏斗计时的嘀嗒声;卷起水晶帘来,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空,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边。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前两句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后两句则写失宠者的遭遇,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此想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自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0
发表于 2011-3-12 22:15 | 只看该作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1
发表于 2011-3-12 22:15 | 只看该作者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1:57 | 只看该作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第三句写的是声.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
      末句诗人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53
发表于 2011-3-13 13:52 | 只看该作者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54
发表于 2011-3-13 13:53 | 只看该作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36 | 只看该作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句写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第二句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三四句诗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主题
38

1908

帖子

12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987
经验
12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8
56
发表于 2011-3-14 11:52 | 只看该作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东来紫气满函关,城梓和风瑞气还。
春意盎然杨柳绿,早霞短笛意幽娴。------潇湘游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7
发表于 2011-3-14 17:01 | 只看该作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7:46 | 只看该作者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首句写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蒙眬的希望。
    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下得楼来徒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蜻蜓飞上玉搔头,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刘诗在整体上不动声色,平心静气,实则内中隐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极大的悲哀在内,这种欲哭无泪反装欢笑的愁绪是最难状写的,而刘禹锡却将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诗有形象,有内心世界,有人物行动,几种描写自然浑成,有映衬,有兴寄,尤其景中、外形衬出女子的内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动,艺术表现极为突出,成为此类诗歌中的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5:09 | 只看该作者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这首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
    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
    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
   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
   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
   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
   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
    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6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0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格律 于 2011-3-17 13:08 编辑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点明时间,但月而曰“月痕”,就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一个“过”字,更有深意存乎其间,既暗示即将出场的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

    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鹭窠”,紧承上句所写的禁门边月过树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宿鹭的窠巢,不仅是看,而且是“惟看”。

    诗的下半首又变换了一个场景,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现出了一个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钗灯影畔”,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诗中人的一个极其优美的女性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风姿。后一句“剔开红焰救飞蛾”,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愿。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9 03:28 , Processed in 0.1126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