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119 小时
主题2
联都高级会员
- UID
- 62938
- 经验
- 652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11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1-7
|
对联初级学校第21班第四讲:对联的修辞手法
作者:菲菲非鱼 山风山雨
文学的基础在于两点,一是想象,二是表达, 即将内心构筑的一种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景象和境界用文字表达出来。
对联属于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同样是需要将这种景象和境界表达出来的。而表达,则需要一定的技艺,以增强句子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这种技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衬托、用典、对比、脱化、嵌字、叠字、析字、重言、对反、分总、顶真、回环、互文、设问、假称、通感、移情、婉曲、隐切、接应、摹绘、示现、精细、串组等);
2、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象征、渲染、托物言志、寓庄于谐、抑扬、以小见大);
3、布局谋篇(开头、中间、结尾、悬念、伏笔、铺垫、呼应);
4、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警示讽刺、含蓄蕴藉、曲折委婉)等
本节重点讲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是一种较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例①:联谈对联的内容和形式
意境如根如本 缺则随风而逝
声律为叶为妆 生为悦己者容
上面的例子将意境(本体)比做根本(喻体),声律(本体)比做叶妆(喻体),比喻词“如”“为”,这样,很清晰地表达了意境和声律在对联中的关系。
例②:联谈对联--审美
婉约若丝弦 绕梁思绪追还杳
豪放如江海 终古涛声势不残
上面的例子将对联“婉约”和“豪放”(主体)的两种风格比喻(如,若,比喻词)成“丝弦”和“江海”(喻体),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展开并阐述。从而让人们很清晰两种风格各自的优美之处……
例③:轶名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此联是写藕的,藕白而微弯有节,故以美人西子之臂比之,藕又之孔,传说比干有七心,又以比干之心比之。这里的隐去了本体藕,故称为隐喻(暗喻)。
例④:明代解缙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联采用借喻的手法,借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喻“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人。
2)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①:
长沙岳麓屈原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三户代楚,《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九歌”为屈原代表作,这里代屈原。
例②:武则天联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冕旒本为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的玉串,联中作为武则天的代称。
3)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例①:将物比作人,是将所写之物人格化。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郑燮]
例②:将人比做物,一般用于托物言志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燮]
此联将自己的要格和操守借竹梅比拟,上联谓有虚心的品格,上联意有狂傲的姿态却无媚态。彰显作者的性格。
例③:郭亮讽旧时乡公所联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此联以物拟物,将乡公所不法人员比做猪公狗公乌龟公,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
4)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例①:六盘山联:
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
就是把六盘山的高峻及险要进行了放大和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②: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这个联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天、星、地、路、缩小成棋盘棋子和琵琶及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①:邓石如碧山书屋: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姻、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下联各用九个排比句来摄取山川奇观,罗列诗文绝艺,可谓精英荟萃使人目不暇接吧为观止。这种手法长联中运用较多
例②:李调元题四川会馆---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皆奔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驾到长安!
本联用三个相同句式,“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上联写山水,下联写人文“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气势恢弘,达到了加深印象,加强语势的效果。
6)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①:明国刘师亮联
民国万岁
天下太平
通过谐音双关,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例②:石达开题理发店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上例称之为借义双关,即利用汉字一字(词)多义,使对联形成表里不同的两层意思,但其着眼点不在表层,而在深层。带有一层象征色彩。本联透出一股豪迈之气,显然是寄托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7)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分正衬和反衬
例①:题金陵湖南会馆联云: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前人评曰:以甲事衬出乙事,而自抬高身价是也。
例②:王志初挽组武女校某学生联:
道韫由来多才,偶尔小吟哦,弟虎兄龙推独步;
颜渊不幸短命,倏焉大解脱,澧兰沅芷陨孤芳。
是以谢道韫、颜渊二人来衬托该学生,切其才高命短之事实,为惯常所见的“拉人做衬”法。
8)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例①:岳阳楼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上联“后乐先忧”典出《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来,“昔闻今上”意出《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始可言诗”典出论《论语。八佾》,为幅联典引范杜诗文,切咏题对象岳阳楼,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例②:南京芥子园联
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
双桃锁户,人谋虑方朔之三
典出《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故用陶潜之半入联;方朔之三典出《汉武故事》:东郡献短人(侏儒),呼东方朔至,短人指朔语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为子,此儿已三过偷之矣。"
例③:寄友人
东阁占春无?忆当年秋水莼鲈 梦里或曾池草碧
秋心从目染,看今日东阳瘦损 风中可有杜鹃啼?
上比秋水莼鲈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下比东阳瘦典出《梁书·沉约传》:“永明末,出守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9)对比:又叫对照,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对比
例①:
太行之高,背而弗见;
秋毫之末,视而可察。
此联把一大一小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比较
例②: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此联把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上联写慈禧大肆庆寿,下联写慈禧卖国求荣,从慈禧的两个方面进行讽刺,辛辣、深刻地揭露了西太后的奢侈生活和卖国行径
10)脱化:指由诗词名句,通过一少量字的替换而成的作品
例①:纪昀讽庸医联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由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变化而来。换字而呈新意,幽默风趣而切人事。
11)嵌字:又称嵌名。嵌字是指将特定的名称(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及特定词语等)嵌入对联中一定位置的修辞手法。嵌字联的格式繁多,总体上分为整嵌和分嵌两大类。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入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分嵌:即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分嵌中又分竖嵌、横嵌、递嵌、暗嵌、迭嵌、反嵌等。根据嵌字位置不同,又可分为:鹤顶格、燕颔格、鸢肩格、魁斗格等。拟题嵌字联要妥贴自然,不露斧凿痕迹,而且要融入句中,使文意贯通,浑然一体。
例①: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为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出句,对句是一个与他同姓同名的穷儒生所对,堪称绝妙。联中嵌入四个人名,后边又将名字运用转类手法。
例②:醉翁亭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此嵌名联说的是安徽滁县西南郊六七里处的一座亭子,据说是琅琊寺僧智仙为北宋欧阳修而建,欧阳修有“醉翁”之称,所以此亭又称醉翁亭。将“醉翁亭”三个字分嵌在对联中。
例③:赠海岳(嵌网名)
海瑞波平鸥击浪;
岳飞崖峭鹤冲天。[胡有章]
将“海岳”二字分嵌于上下联的第一位,称为鹤顶格,亦称凤顶格。
12)叠字:将某一字或单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重叠用字修辞手法。叠字在对联中有部分叠字、全用叠字和间隔叠字三类。运用叠字能生动地表现声音、颜色、形态、神情,从而增添语言的音韵美,加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表意更细致和丰富。
例①:济南趵突泉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设喻描绘千佛山脚的泉流;下联设喻描绘源头的泉喷。“飘”、“冒”五个单音词连续使用于上下联中,分别构成部分叠字。联语以叠字再现趵突泉泉流如飘飘玉带、源头泉喷如串串珍珠的逼真景象。
例②: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清.俞樾]
此联中“山、路、树”为所见,“泉”声为所闻,“重叠、曲环、高下、叮咚” 四个形容词巧妙叠用,表现“山”、“树”的立体层面和“路”的蜿蜒形态,以及“泉”声的乐律感。联中“重重叠叠”与“曲曲环环”中间隔一“山”字,“高高下下”与“叮叮咚咚“中间隔一“树”字,分别构成间隔叠字。联语以叠字绘形绘声,平仄错落有致,韵味隽永。
例③:西湖天下景亭: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黄文
天下景亭,位于西湖孤山内。此联巧用通篇叠字,连绵回环,把西湖的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联中,耐人回味。这副叠字联也是回文对,倒读同样流畅自然。
13)析字:根据字的形、音、义,进行化形、谐音、衍义等的修辞手法。运用析字可使联语产生趣味性,增强表现力,造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①:刺贪官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有个姓柳名儒卿者,徇私舞弊,鱼肉百姓,横行不法。有人撰此联刺之。上联 “非正人”,就是“亻”旁;“装作雷公模样”,以“雷”与“需”字形相似创意,一个“装”字剥开其伪装;“却少三分面目”,即“面”字少“三”,是“而”字,合起来正是“儒”字。下联 “绝无一点良心”,即“良“字少一点为“艮”字;“惯开私卯”将“卯”字分开,中间放入“艮”字,组成“卿”字。此联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此联以化形析字显旨,亦以拼合见巧。
例②:嘲乌、恽二主考
鸟不如人,胞中只少半点墨;
军无斗志,身边常倚一条枪。
清光绪间,尚书乌达峰与学士恽次远任浙江正副主考。有人撰此联嘲之。此联用衍义析字。衍义,即利用汉字多义,通过代换、牵连、演化而演变字义的析字手法。上联嘲乌达峰不学无术。“鸟”字少了半点,墨便成“乌”,隐切“乌”姓。“鸟”的另音有骂人之意。下联讽恽次远是烟鬼。“军”字加“忄”成“恽”,隐切“恽”姓。联中,一条枪,指鸦片烟枪。此以“一条枪”代换“忄”而演变偏旁义,构成衍义析字,别出心裁。
14)重言:是指在联中多次间隔使用同样的字、词或结构的修辞手法。使用重言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联语在声律上产生一种有节奏的美感,同时能进一步突出表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产生妙趣。在联文中运用重言修辞技巧时,必须做到上下联中与重言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重言,即规则重字。规则重字不仅确保了上下联之间完美的对称性,而且增加了联语的难度和趣味性。
例①:窗外水边
窗外月明窗内白;
水边花发水中红。
明代官吏王瑛少时,与其父立于月下,父出句命对,王瑛对之。出句描述月之光,“白”字形容月光的亮度;对句描述花影,“红”字表现花色亮丽,“窗”、“水”分别于上下联中单字重言。
例②:题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东晋.王羲之]
此联中上联重一“春”字,春风温熙,春雨润物,春色艳丽,从而反映春天的时令特点;下联重一“新”字,岁序更新,风光胜旧,描绘万象更新的景象,亦蕴含美好的愿景。上下联中,“春”、“新”每隔一字重言一次,且重言次数相等、位置相同,构成间隔重言。此联形式整齐,节奏明快。
例③:红楼梦太虚幻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
此联中上联的“假”、“真”、 和 下联的“无”、“有”组成前后顺序在联中交错运用而构成交错重言。联语旨在提醒读者辩请真假有无。
(附注:依照对联规则,忌同位和不规则重字。所谓同位重字,是指上下联同等位置上所用的字完全一样。所谓不规则重字,是指上下联在不同位置出现相同的字。但也有一种例外,即句中个别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在同位可以重复,如:“之”、“于”、“以”等。)
15)对反:形式上把相对或相反的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语,而意义上却既矛盾又统一的修辞手法。根据表达的需要,构成对反的词语可以连用也可间隔,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对反,也可由两个合成词或叠字构成对反。运用对反修辞能增强语言表现力,横生妙趣。
例①白菜黄牛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相传古代某县令微服私访,见一高个村姑在园内取菜,因吟上联。此时一牧童经过,顺对下联。此联连用对反,即构成对反的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联中,“大小”、“圆扁”、“青白”、“高矮”、“长短”、“黑黄”,从形式上是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在意义上却矛盾统一。上联,“大小姐”的“大”可理解为“高个”,亦可理解为在姊妹中排行居长者;“圆扁”,竹篓口圆体扁;“青”为白菜主色,“白菜”为专名。下联,“高矮子”的“高”,可理解为矮子中属个高的,或矮子姓高;“长短棍”可理解为一手拿长棍,一手拿短棍,或理解为或拿长棍,或拿短棍;“黑黄牛”的“黑”指牛的毛色,“黄牛”为专名。此联以单音词“大”与“小”、“圆”与“扁”、“青”与“白”、 “高”与“矮”、“长”与“短”、“黑”与“黄”前后连用而构成对反,巧妙生趣。
例②:北雁前车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联中方位名词“北”与“南”、“东”与“西”、“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高”与“低”构成对反。其中,“东西”、“上下”、“左右”、“高低”为两个方位词连用构成对反,“北”与“南”、“前”与“后”则是两个方位词间隔构成对反。
16)分总:也称总分,是对联中叙述某些事物即有分述又有总述的修辞方法。分总法主要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运用分总修辞,可使联语表意明确,工致凝练。
例①:肇庆仁里书院
一里书斋,半里烟村半里市;
十年心学,五年炼气五年神。[清.程含章]
此联为先总后分式。联语以分总修辞描述书院外界环境及心学修养,语意明确。
例②:
螺圆龟扁蚌无头,三家有壳;
鳅短鳝长鳗有耳,一串无鳞。
此联中,前分句为分述,“圆”“扁”、“无头”、与“短”、“长”、“有耳”,分说各自特点;后分句为总述,“有壳”与“无鳞”总结共同特征。
17)顶真:又叫顶针、联珠。顶真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运用顶真可表达事理之间的衔接关系,叙述紧凑,节奏明快,增加情趣。顶真联,按顶真单位分为字顶真、词顶真等;按联中的顶真位置,可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例①:字顶真联,句中顶真。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例②:字顶真联,句间顶真。如:
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例③:词顶真联,句间顶真。如:
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岁岁捷报入春联,春联含笑迎春风。
18)回环:将词序做适当调整,使词语在两个分句中循环往复的修辞手法。运用回环修辞可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强化所要抒发的情感。
例①:海南华封岩
洞中有天,天中有洞;
山外有景,景外无山。
此联错综回环,即后一分句的词语是前一分句词语次序的错综排列。此联用回环修辞手法强调山洞之深,山景之美。
例②:挽左宗棠
世需才,才亦需世;
公负我,我不负公。[清.郭嵩焘]
上联言时势与人才的关系,下联表露对左宗堂的不满。联中“才亦需世”是“世需才”的回环,“我不负公”是“公负我”的回环,为表示强调,在回环的后一分句中分别增加词语“亦”、“不”而构成增词回环。
19)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运用互文修辞能使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语言明快,文省而意存。
例①:题长城
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喻松青先生集李白、虞集、孟浩然、王昌龄句。联语描绘雁门关一带花木繁盛的景象,称道雁门关为古代胜迹。本联中“柳外东风花外雨”与“秦时明月汉时关”,于上下联分别以本句中两个词语“花柳”、秦汉“在前后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而构成本句互文。上联“柳外东风花外雨”句,“风”与“雨”虽在文字上分属“柳”和“花”,而意义上却是合指,意为柳花外的东风柳花外的雨;下联“秦时明月汉时关”句,朝代名“秦”与“汉”在文字上虽分别与“月”、“关”搭配,联句却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此联以互文拓宽了联意。
例②:题刘胡兰烈士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毛泽东]
上联写生,下联写死,从两个方面入笔,却写的都是一种精神,是说她生与死都是伟大而光荣的。
例③:自题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明.李贽]
人生处事,要谦虚谨慎,小事要通融马虎,大事要坚持原则。联语借用了两个古人为典,从两个方面去写,说明的却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互文的一种。
20)设问:本无所疑,却故意事先提出问题再作答,或对提出的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而不作答的修辞手法。运用设问修辞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或引发下文,提示本联主题。
例①:南海大士庙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南海大士庙内供倒坐观音。上联就观音倒坐发问,下联回答倒坐缘故。联语以设问触动“不肯回头”者猛醒,劝其悬崖勒马,改恶从善。
例②:杭州西飞来峰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明.董其昌]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例③: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清.彭元瑞]
此联分句间自问自答。旧时乡试在二月,会试在八月,而一年之际又数二月杏花、八月桂花时节最令人赏心悦目,暗含大好时光须珍惜。“闻鸡起舞”之典,激人奋进。
21)假称:也称借称。是作者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将有关的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以达到联语生动有力的效果。
例①:题财神庙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日,来庙拜财神的不少。作者想劝阻那些香客丢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幻想,便让财神陈述自己左右为难的困境,谈吐诙谐,风趣幽默,直言不讳的大实话,教人听了忍俊不禁,又觉得道理实实在在。
例②:岳坟前秦桧夫发跪像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此联是阮元官居杭州,熔铸秦桧夫妇的跪像于岳飞墓前时即兴戏撰。联语构思奇妙,借秦桧夫妇追悔互诟的对话形式写出,将这一对罪恶夫妇描绘得活灵活现。
例③:讽庸医
入吾门千差万错;
要我诊九死一生。
此为嘲一庸医而作。作者以庸医愧悔的口吻,叫病人不要再登门找他治病,讽刺异常辛辣。
22)通感:又叫移觉,是将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感官上。即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互相沟通、挪移的修辞手法。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起到丰富情感、利于表达、使语言生动、意象清新的作用。
例①:
客渚含兰思;
寒灯照雨声。[明.董其昌]
下比的“照”是表现视觉的词,但此处却用来表现声音“雨声”,感觉上的移换并非逻辑上的混乱。全联一共才十个字,但其中的孤旅客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寒灯”营造了孤寂的氛围,“雨声”会凭添愁苦,这两个意象是表达这种感情极为恰当的事物,但如何把它们连接起来呢?作者用了一个“照”字,把视觉与听觉融合。寒灯照的不是雨,是心;雨敲的不是窗,也是心。两者便有了契合点,心里是可以有一盏寒灯照的,它会泛出孤苦的光辉。这样一来,下比五个字中,通过移觉,把作者本人从联中淡出,却添进了丰富的情感,料想不同境遇的人,读到此联,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例②:
杭州西湖湖心亭: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清.金安清]
湖心亭位于浙江杭州西湖中央。上联写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绿”是对“春水”的视觉感知,“浮”则是对“春水”的运动觉感知。“春水绿浮”,将视觉移到动觉。“珠一颗”,喻湖心亭。联语将通感与比喻融汇在一起,描绘湖心亭的动态美。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本是对“夕阳”的视觉感知,而“湿”则移到用触觉去感知而构成通感修辞。“弓”,量词,五尺为一弓。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
例③
黄花浣月秋声瘦
红叶煮江帆影喧 [胡有章]
“秋声”是声觉感知,“秋声瘦”是从声觉移到视觉;“帆影”是视觉感知,“帆影喧”是从视觉移到声觉。
23)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的修辞手法。运用移情修辞,首先是移主观感情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从而更集中地表现强烈感情。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例①: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作者有意识地将人的主观情感“容”和“笑”,移入弥勒佛像,从而达到与人的情感相一致,拓出“有宽容的度量”和“可笑之人必被讥”之旨。作者借弥勒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 ,嘲讽“世间可笑之人”,蕴含哲理,回味无穷。该联同时运用了顶针修辞手法。
例②: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联语为杜甫《春望》诗的颔联。它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思想感情融注到客观的物象当中,“以己心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营造“有我之境”,本无感情的物象在“我”的情感牵动下具有了动人心扉的力量。 “花溅泪”、“鸟惊心”,并非将“花”、“鸟”当人来写,而是借助人的感官,移人情及物。人由于“感时”,花色入眼也堪“溅泪”;由于“恨别”,鸟声入耳也觉“惊心”。联语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抒发极度的悲哀之情,含蕴深厚。
24)婉曲:是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的修辞手法。婉曲的表达法有烘托、暗示两类。运用婉曲修辞,可使联意含蓄、蕴藉,语意委婉,耐人寻味。运用婉曲修辞必须把握分寸,避免语意晦涩。
例①:自题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明代徐英,以屠为业。明亡之际,家境贫寒,自撰此联纪其实。此联为烘托表达法,不直接说出本意,只说与其有关的事物。上联不直说家已断粮,而说鼠“潜踪去”这一与“断粮”有关的事物;下联不直说家贫,而说看家之犬“放胆眠”这一与家贫有关的事物,以烘托家中已无物可偷。此联以“鼠”、“犬”烘托所要表达的“粮绝”、“家贫”这一本意而构成婉曲,而对于穷困生活的深深感慨已寓于其中,语句堪称绝妙。
例②:求助徐树人
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
一寒至此,严先生赏未披裘。 [清.严保庸]
此联是严保庸赴乡试返乡途中,路经山东泰安,盘缠用尽,末路穷途之际给泰安知府徐树人送上的对联一副,以求援手。上联借用“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在同姓上做文章,将徐树人誉为“徐孺子”,其语气既有尊敬又有询问;下联借用与自己同姓的东汉严光的典故言明自己的窘迫境况,意为当此天寒地冻之时,自己却未能如严光那样“披裘”。联语委婉,却目的明确。
例③:故宫御花园绛雪轩
花初经雨红犹浅;
树欲成荫绿渐稠。[清.乾隆]
此联写“早春”之景,以“花”色的“红犹浅”、“树”荫的“绿渐稠”,暗示所要表现的的本意,“浅”、“稠“二字含而不露,让人体味其中意蕴。联语以暗示构成婉曲修辞。
25)隐切:所要讲的事物并不言明,而用相关的话去暗指所要讲的事物的修辞手法。从联语字面看是“隐”,而内容上却“切”。 运用隐切,可使联在含蓄中旨意更加明确。
例①:撰韩姓宗祠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上联典指隋朝大将韩擒虎;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作者想切的是“韩”字,但在联中并不出现,欲说偏藏。
例②:开绿破青
龟浮水面分开绿;
鹤立松间点破青。
明代学者郭希颜幼时,与一长者浴于池,遇一龟浮水上。长者因出上句,希颜即对下句。此联以描绘特征构成隐切。联语描绘与“分开绿”、“点破青”相关的“龟浮水面”、“鹤立松间”,暗指所要讲的“黑”、“白”二色。龟壳“黑”和鹤羽“白”,在联中并未言明,字面上隐去却在内容上切“黑”、“白”二色,构成隐切修辞。隐切使“黑”、“白”二色愈明。
26)接应:是指本联中的事物有前后呼应关系的修辞手法。接应有明接和暗接两类。运用接应修辞能使联语前后文意贯通,浑然一体,别有情趣。
例①:船载弓箭量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弓量地面,地长弓短短量长。
明代官吏董圮八岁时,某御史闻其名,招至船中出句命对,并说:“若对得好,当上奏朝廷。”董对之。御史大喜,果奏于朝,赐董入太学。弓,古代测量用工具。联中“船”与“石”、“弓”与“地”以文字关系前后呼应而构成明接;“船载石头”与“石重船轻”、“弓量地面”与“地长弓短”,皆为前后交错明接;“石重船轻”与“轻载重”、“地长弓短”与“短量长”,亦为前后交错明接。联语以前后或按顺序明接,或交错明接增加了难度,且以接应说明事物矛盾统一的哲理而辞浅意深。
例②:斫竹熔金
斫竹编篱遮嫩笋,弃旧怜新;
熔金炸弹打飞禽,为小失大。
宋代诗人黄庭坚一日同秦观闲步竹园,见取竹编篱以遮四围。黄出句,秦对之。“竹”与“旧”、“嫩笋”与“新”、“金”与“大”、“飞禽”与“小”,前物与后意相关联而构成暗接。“斫竹”与“弃旧”、“遮嫩笋”与“怜新”是顺序暗接。“熔金”与“失大”、“打飞禽”与“为小”是前后交错暗接。属对运用接应修辞,使说理明确,文意前后一气贯通。
27)摹绘:是描摹人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味道、情状等的修辞手法。摹绘常用叠字、双声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运用摹绘修辞可增强事物的形象性和鲜明性,使读者感知事物的特点。
例①:鸭游蝉噪
鸭游阔阔池塘,口称狭狭;
蝉噪高高溪岸,声叫低低。
明初书画家、文学家沈周家住湖畔。一日,文学家、书法家祝允明至,二人同立岸上,湖中养鸭甚多,祝出句,沈对之。联中“狭狭”、“低低”分别以象声词摹鸭叫声、蝉鸣声。 “狭狭”与“阔阔”、“低低”与“高高”又反义相对,构思巧妙。
例②:笛韵梅花
草堂中,蛙闹蚓歌,和出鼓声笛韵;
雪地里,鸦行犬走,踏成竹叶梅花。
《评释巧对》云:南宋沈义父同友人坐草堂而出此对,友人答之。“蛙闹蚓歌”,给人的感觉是“鼓声笛韵”,为摹声。“竹叶”、“梅花”分别描摹“鸦”、“犬”的雪地脚印,是人对“鸦”、“犬”在雪地行走印迹的形状感觉,为摹形,使俗以雅出。
28)示现:是通过想象,将并不在眼前(或过去,或未来,或想象)的人与事物,描绘得如闻如见的修辞方法。按示现所写对象分类,示现有追述、预言和悬想三类。运用示现修辞能使读者感觉身历其境,如其人(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增强联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①:昆明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清. 孙髯翁]
联中用追述手法示现,将过去的事物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上联描写昆明诱人的山水景观,令人向往;下联回顾历史,抒发胸中愤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用示现修辞手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通过追述展示出来。联句示现当年汉武帝开昆明池造楼船演习水战,唐中宗树铁柱于洱海边纪功,宋太祖挥玉斧划字疆界,元世祖率军乘牛皮筏渡金沙江平云南的情景,追溯云南史实,显示英雄伟烈丰功,极有表现力。
例②:题贵州安顺府署
旧植玉茎禾,丹粒留来供白鹤;
新栽金线柳,绿阴好待护黄鹂。[清.汪炳璈]
此联用了预言示现的修辞手法,即将未来的事物好像已经出现在眼前一样。上联劝农耕。意谓以片种植优质稻“玉茎禾”有富余的粮食供养白鹤。下联说植树。“绿荫好待护黄鹂”,将新栽下的“金线柳“未来之情景描述得仿佛已在眼前,使人如见其物。联语以预言示现植树的作用,极有说服力。
(附注:示现与摹绘的区别:“摹绘”是将所接触到事物的声、色、形作贴切摹写,“示现”不仅包括事物的声、色、形,主要是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的或未来的情景作如临其境的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