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花禅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什么是“隔”与“不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 小时
主题
213

3189

帖子

0

精华

376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联都学堂初级班原副校

Rank: 4Rank: 4

UID
12440
经验
37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1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9:31 | 只看该作者
<P>流水老师所说,正是溪花想说的。正是因为看到一些同学的点评(不仅是这里的同学,还有一些在各论坛有点面熟的人),简单划分“隔与不隔”,才会想到这个话题。自己的观点如下:</P><P white; MARGIN-LEFT: 20.25pt;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0.25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20.25pt"><FONT face=宋体>一,</FONT>              <FONT face=宋体>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的关系与对联的“隔”没有必然的联系,目前对联界所谓“隔”的实际含义是“联与不联”,联界里人们已经通用了 “隔”的说法,所以已经没人能去纠正这个提法,姑且认同。<p></p></FONT></P><P white; MARGIN-LEFT: 20.25pt;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0.25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20.25pt"><FONT face=宋体>二,</FONT>              <FONT face=宋体>对联对联,自然是既对且联。如何正确区分“联与不联”(且也说作“隔与不隔”)的关系,不可教条,不可狭隘,不可简单化。上、下联完全说的是两样事,而风马牛不相及,自然是无“联”,自然是所谓的“隔”,不能只因时间点、地域的不同来简单区分。<p></p></FONT></P><P white; MARGIN-LEFT: 20.25pt;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0.25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20.25pt"><FONT face=宋体>三,</FONT>              <FONT face=宋体>初学者应该将有关讲义吃透,不可片面理解“隔与不隔”含义。<p></p></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1

181

帖子

0

精华

33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12082
经验
3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1
42
发表于 2007-9-13 09:36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6911ee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5>谢谢各位老师精彩讨论,学生受益了</FONT>。</FONT>[em27][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0

108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62
经验
14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9
43
发表于 2007-9-13 10:2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溪花禅意</I>在2007-9-13 9:31:02的发言:</B>
<P>流水老师所说,正是溪花想说的。正是因为看到一些同学的点评(不仅是这里的同学,还有一些在各论坛有点面熟的人),简单划分“隔与不隔”,才会想到这个话题。自己的观点如下:</P>
<P break-all; 20.25pt? list tab-stops: lfo1; level1 l0 mso-list: -20.25pt; TEXT-INDENT: WORD-BREAK: 20.25pt; MARGIN-LEFT: white;><FONT face=宋体>一,</FONT>              <FONT face=宋体>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的关系与对联的“隔”没有必然的联系,目前对联界所谓“隔”的实际含义是“联与不联”,联界里人们已经通用了 “隔”的说法,所以已经没人能去纠正这个提法,姑且认同。

</FONT>
<P>
<P break-all; 20.25pt? list tab-stops: lfo1; level1 l0 mso-list: -20.25pt; TEXT-INDENT: WORD-BREAK: 20.25pt; MARGIN-LEFT: white;><FONT face=宋体>二,</FONT>              <FONT face=宋体>对联对联,自然是既对且联。如何正确区分“联与不联”(且也说作“隔与不隔”)的关系,不可教条,不可狭隘,不可简单化。上、下联完全说的是两样事,而风马牛不相及,自然是无“联”,自然是所谓的“隔”,不能只因时间点、地域的不同来简单区分。

<P></FONT>
<P>
<P break-all; 20.25pt? list tab-stops: lfo1; level1 l0 mso-list: -20.25pt; TEXT-INDENT: WORD-BREAK: 20.25pt; MARGIN-LEFT: white;><FONT face=宋体>三,</FONT>              <FONT face=宋体>初学者应该将有关讲义吃透,不可片面理解“隔与不隔”含义。

<P></FONT>

</DIV>
<P><FONT size=4>很好,以上看法,绝大多数,我个人表示完全赞同!</FONT>
<P><FONT size=4>但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FONT>
<P><FONT size=4>一、“隔”与“联”是分析对联的两个不同角度,前者是分析上下联句因什么缘故造成断离开来,后者是分析上下联句由什么线索而连接在一起的。本身并不矛盾。要准确评价上下联是否和谐,严肃的科学态度应该要从两个不同视角来审视,才能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隔”的提法不但不需要纠正,而且这是评价对联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视角。</FONT>
<P><FONT size=4>二、上述论述,只是说明判断对联是否和谐,“<FONT face=宋体>不可教条,不可狭隘,不可简单化。”很中肯,也指出了欣赏联句的一般通病。但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欣赏和判断依据、理由或方法。“不能只因时间点、地域的不同来简单区分。”这个观点更带有“不可知论”的色彩。本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FONT></FONT></P>
<P><FONT size=4>想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可惜没有时间……郁闷!</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3 10:49:49编辑过]

先从热闹喧嚣学守拙; 后向虚空幻化做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2

905

帖子

0

精华

1034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2674
经验
10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4
44
发表于 2007-9-13 10:5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继续学习,还是赞同幻老师的观点</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2

22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C1007

Rank: 4Rank: 4

UID
12148
经验
3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6
45
发表于 2007-9-13 13:10 | 只看该作者
<P>评联是文学评论的一支。它和其他文学评论一样,都具有主观性。</P><P>不同的人文习俗历史环境……必然形成不同的视角和判断。</P><P>既是是同一人评同一联,时间地点心境的不同也会自然导致评介的不同。</P><P>所以,大可见仁见智,百家争鸣。无须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度量衡的。以免步入“红学”的后尘。</P>
纵有微瑕纯自在 难得妙趣是天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46
发表于 2007-9-13 14:2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帘清风</I>在2007-9-10 18:29:20的发言:</B>

<P><FONT color=#0938f7>对于“春”不能对“秋”的问题,前些时候我也有些不解,但既然是学堂,有些东西就得有参照和标准,老师也是从大多数前人的认知那里继承来的,我们就以此为准吧?</FONT></P>
<P><FONT color=#0938f7>我前2天对句的一联用“画叟”对“蓑翁”,苦丁茶同学点评说是合掌,我请教了老师,老师也说局部合掌,我仍不太明白,为何行业不同的老人就不能相对?</FONT></P>
</DIV>
<P><FONT color=#000000>关于合掌一说,曾有人这样形容:两只手掌心相对,手指相对,这是“合掌”的原义描述。对句中个别字相似,我认为不能称之为合掌,如“似”对“如”等。个别关键词说一个东西,为局部合掌,如“红薯”对“地瓜”。在这里我认为,只要说的不是一个东西,可以不算合掌,如“画叟”对“钓翁”。最要命的是全合掌,如我在第三讲举的一个例子:“<FONT color=#000000>布谷声声催懒汉,</FONT><FONT color=#000000>子规句句警闲人”上下联其实完全是一个意思,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综合所述,关于合掌总结以下一句话:<FONT color=#0000ff>非关键字可以是同一个意思,关键词最好不要是同一个意思(或事物)</FONT>。</FONT></P></FONT>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47
发表于 2007-9-13 14:2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溪花禅意</I>在2007-9-10 18:50:53的发言:</B>

<P>溪花觉得这完全是两个行业的的人,不算“合掌”,按我的理解:合掌之说 ,是针对全句意思完全相同、相似而言;而不应该就个别字词的相对,就认为是“合掌 ”,譬如有人说“冷”不可对“寒”,一句中仅仅有这两个字相似,还不完全相同,就扣以“合掌”,未免太死板了。</P>
<P>老师和同学们,大家都来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吧。</P></DIV>

一副联中,份量极少的字或词是一个意思,是允许的,但最好不要是关键性字词。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48
发表于 2007-9-13 14:4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溪花禅意</I>在2007-9-10 20:39:07的发言:</B>


<P><FONT size=3>呵呵,溪花还是无法认同。</FONT></P>
<P><FONT size=3>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此小园”,而时间点同意幻老师的说法是眼前,而在眼前,回想全年,那么在这样一整年的大背景下,它如何又不能“<FONT color=#ee1169>那时</FONT>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FONT color=#f70968>今日</FONT>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对联诗词,常是缺省词,这个句子也就是缺省了主语和大的时间点。</FONT></P>
</DIV>

关于这个句子,我同意幻老师的意见。溪花这个解释有道理,但我不认同。因为我不是作者,我不知作者写这个句子时,是不是有“那时”“今日”的想法。如果作者真是这样想的,这个句子当然不算隔。但去掉溪花加的这两个词,我怎么看还是“隔”。写到这里,我在想,很多时间或季节不一致的句子如果都套上这个词,可能都不隔了。如大家都这样解释,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49
发表于 2007-9-13 14:4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落梅如雪</I>在2007-9-10 21:09:02的发言:</B>

<P><FONT size=4>记得好象流水过老师说过这个景隔的问题,记得他这么说:上下联以描写意境或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时,可以有春夏两种季节的景色描写;当上下联不以意境为主,只写一特定的时间段时,不能上联阴雨下联丽日或是上联白天下联晚上.很赞同流水老师的这种说法.(似乎是流水过老师)</FONT></P>
<P><FONT size=4>诗词里的隔与不隔与对联不太一样.诗句里要表达的感情很直接地传达给读者为不隔;诗里的句子,为读者不能直接明白的接收为隔了.大多诗句一读便泪下或眼前便浮现出精美的画面的当为不隔,反之为隔.我说的太多,书上也就两句话便解决问题了,嘿.多言了.</FONT></P></DIV>

不管是不是流水老师的意见,我同意这个观点。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50
发表于 2007-9-13 14:5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茵茵</I>在2007-9-11 8:18:48的发言:</B>

<P><FONT size=4> </FONT>一般地,出句是纯粹的写景时,适合正对或串对,就是出句的景色所处的季节和范围,你不要出去,在这个季节或范围内找其他出句没有涉及事物来对  
</P></DIV>
<P>我把茵茵的这一句话摘出来。茵茵总结的对,纯写景联,对句最好不要离开出句的“范围”,这对初学者来说,这样做保准没人找你的毛病。</P>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0

1314

帖子

0

精华

161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8076
经验
16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1
51
发表于 2007-9-13 15:07 | 只看该作者
<P>透彻~~</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52
发表于 2007-9-13 15:1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聊斋</I>在2007-9-11 9:27:19的发言:</B>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 color=#000000 size=4>1、 金棕亭博士(兆燕)扬州西园濯清堂联。</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FONT>   </FONT></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 color=#000000 size=4>2、徐悲鸿自题联</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4>白马秋风塞上
</FONT><FONT size=4>杏花春雨江南  </FONT></FONT></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 color=#000000 size=4>3、苏州圆妙观七星潭阁联</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 color=#000000 size=4>千树桃花万年药   
半潭秋水一房山</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dddddd" color=#000000 size=4>4、梁章钜《楹联丛话》</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dddddd" color=#000000 size=4>槛前春色长堤柳
阁外秋声蜀岭松</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 color=#000000 size=4>5、梁章钜《楹联丛话》</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bbbbbb"><FONT color=#000000 size=4>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FONT></FONT></P>
<P><FONT color=#ee1169 size=4>幻:古人、名人的句子就一定是真理吗?就是不可动摇的丰碑吗?就是十全十美的无可挑剔的定律吗?我相信两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楹联的欣赏,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人们根据“身份”来判断优劣,联都的一些斑竹就经常按照身份来定优劣,有身份的句子总能在垃圾中找到金子,没有身份的句子,即使金子也要找出一粒灰尘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斋:确实如此。我们不可吃古人的剩饭以为鲍鱼。但有时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上述对句是在其特定的背景下的貌隔意不隔,跳出来看,或许都有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也未可知。</FONT></P>
</DIV>
<P>这里似乎谈到对过去或名人联的看法。我也谈谈我对此的看法:在读古联或名人联时,我也常看到这样的对联(存在一些“隔”的问题,上述联中也不全是)。但这样的联之所以被收录流传下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我的态度是,看这样的联,只是学他的遣词造句,或述物、述理方式,而不是全盘接受他这个联。虽然这样的联被收录了,但让我对联,我不把它当成一个范例来运用,我还是要考虑上下联的统一与和谐。</P>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53
发表于 2007-9-13 1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凌云</I>在2007-9-11 11:35:12的发言:</B>
<P align=left>所以叶落一向对论联中的时隔或地隔之论不以为然。而且叶落认为时隔、地隔论不知扼杀了多少好联,可惜其对对楹联艺术之破坏力似乎还未为大多数联友所认识,许多联友身受其害而犹不知,一叹!
在所有大家关于对联的经典论述中,只见有意隔、境隔两种说法,但从未见过时隔、地隔之论。
</P></DIV>
<P>我觉得此话有失偏颇了。不管“时隔”也好,“地隔”也好,只是一种叫法,并不能说以前没这种说法,现在就不能有这样的叫法,或不能有这样的理论。对联是发展的,我们对对联的研究只能越来越细,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提法、新的理论还会更多。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没有,现在就拒绝。试想“意隔”或“境隔”在刚开始提出时,它也是一种新提法,可不妨碍它被我们现代的人接受和使用。</P>
<P>关于“身受其害”我认为更不能这样说。换句话说,“时隔、地隔”的接受与否,哪方面更有害还有待验证。尤其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天南对地北,从夏跑到冬,这难道说对我们没害吗?说句急功近利的话,你拿着这样的句子去参加个对联比赛试试,一准儿没有好名次。</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4 10:13:12编辑过]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54
发表于 2007-9-13 16:3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流水过</I>在2007-9-12 21:55:57的发言:</B>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好热闹,看过了,学习了,说说自己的想法</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落梅如雪谈了我在群众聊天时候说的一些零散的观点,现在把对这个问题所持的观点简单说说。</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联则不隔,不联则隔,看隔与不隔,关键是找关联点。怎样从似隔而不隔的联中找关联点,举几例来说明:</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夜月窥人,九曲河声来枕上;    </FONT>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晴峦盈户,五泉山色落杯中。</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此联上联夜景,下联昼景,看似时隔,但却从不同的时间上表现了同一地点的风景,和人物在这样的景中的情趣。所以不隔。共同的地点是关联点。</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a href="http://www.ms.net.cn/ms/gudianjiaj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974"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5>过如秋草芟难尽 </FONT></A></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color=#000000 size=5>学似春冰积不高</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color=#000000 size=5>此联上联有秋草,下联有春冰,看似景隔,其实整个联是在说求学和修身的道理,关联点在“理”,所以 不隔。</FONT></P><FONT color=#000000>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此联又同时有春秋,似隔,但作者是藉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关联点在“情”,不隔。</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井底青蛙着绿袄</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落锅螃蟹披红袍</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青蛙螃蟹,一个河里一个海中,看似隔,但关联点在“趣”</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size=5>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一点上就说一个联的隔与不隔,要从<FONT color=#f70938>景   时   情   理   趣</FONT>等几个角度去考虑联是否有关联点,还要从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FONT></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建议评联者尽量从宽,要有多元化思维。</P></FONT>
</DIV>
<P>流水老师的总结的确很好。流水老师也提出“关联点”的说法,有亲切感。</P>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55
发表于 2007-9-13 16:4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继续讨论!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 小时
主题
30

1331

帖子

0

精华

1914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2089
经验
19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1
56
发表于 2007-9-13 18:2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ee1169 size=4>幻:古人、名人的句子就一定是真理吗?就是不可动摇的丰碑吗?就是十全十美的无可挑剔的定律吗?我相信两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楹联的欣赏,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人们根据“身份”来判断优劣,联都的一些斑竹就经常按照身份来定优劣,有身份的句子总能在垃圾中找到金子,没有身份的句子,即使金子也要找出一粒灰尘来。</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清风:幻老师说得很好!联都每次公布获奖联,若是谁对某位大家的得奖作品提出一点不同看法,则会有很多重量级人物去为大家帮腔;可如果是哪位无名之辈的得奖作品有毛病,则那些重量级人物会一同声讨。应该说,网络时代了,话语权是不应该被垄断的,但有时则不然!这似乎也是学术腐败的一种表现。</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 小时
主题
35

644

帖子

0

精华

6330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11832
经验
8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15
57
发表于 2007-9-13 20:0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学习了,灵瞳收藏好上七班书架</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 小时
主题
106

2206

帖子

0

精华

2380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学堂副校长(初级班)+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9736
经验
23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13
58
发表于 2007-9-13 20:1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灵瞳呀,我已经替你上架了,呵呵  <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07.gif"></FONT></P><P><FONT size=3>你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别的资料遗漏的吧?<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FONT></P><P><FONT size=3>楼上的清风同学,莫要偏离了主题,我们还是回到学习的讨论上来吧!好多事情只求无愧我心,公道由人吧……<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7.gif"></FONT></P>
一蓑一管一溪雨,
某壑某丘某葉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 小时
主题
30

626

帖子

0

精华

1196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07年度殿试榜眼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1237
经验
119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7
59
发表于 2007-9-14 23:4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鼓不敲不响,理越辩越明!

大家都有独到见解!总而言之,本人认为上下联隔与不隔,还是需要细心体会具体而言的!</FONT></P>
物生有两,相应相关。意象成境,属对为联!
宇宙、时空、有无、宏微、恒变、阴阳、日月、天地、乾坤、上下、左右、表里、正反、黑白、名实、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好恶、损益、进退、纵横、生死、命运、仕隐、朝野、家国、官民、经济、治乱、公私、情理、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0

108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62
经验
14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9
60
发表于 2007-9-15 08:4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溪花禅意</I>在2007-9-11 15:50:42的发言:</B>

<P>上面有举例说,《声律启蒙》是给小孩子看的,可知给小孩子看得东西可能得更小心,因为孩子的分辨能力差,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估计这“儿童读物”是更不能出纰漏的。</P>
<P>那就再发几个成人们看的吧,以下是几个名胜楹联,和几个名家的联句,大家分析吧:</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成都杜甫草堂】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杭州刘庄】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春水船如天上坐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秋山人在画中行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四川新都桂湖】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
<p></B></FONT>
<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杜甫   “莺啼燕语芳菲节”
毛熙震 “蝶影蜂声烂漫时”
<p></FONT>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许浑   “柳占三春色”
温庭筠 “荷香四座风”
<p>
<p>
<P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p>
<p></DIV>
<P><FONT color=#ee1169 size=4>以上句子如果没有其他朋友来解读,那么请等我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完毕后,给予一一解读。我想按照我的思想方法应该能给朋友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少安毋躁^_^</FONT></P>
先从热闹喧嚣学守拙; 后向虚空幻化做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4 02:00 , Processed in 0.0966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