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江南斋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对联与故事》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1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56、唱大江东去,犹记东坡赤壁词</FONT></P><P><FONT size=3>2006年元旦我同几位文友一起游览了容县观音山风景区。观音山风景区位于容县东北部自良镇与藤县交界处的北山。北山为容县都峤山外的又一座丹霞山峰,它方圆十多个平方公里,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四周隆起。由于北山南面山脚为自西向东流入藤县的绣江河,所以可用“门泊东吴万里船”来形容北山为一艘停泊在绣江边上的大船。
这“一艘大船”东端的蜡烛峰为北山的最高峰,峰东面崖壁上,有一个明显的观音坐莲盘的“图像”,这山故称为观音山。最近,当地人用这北山的一些原始植被、结合这丹霞山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发建设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观音山风景区,吸引了大量的远近游客。我们慕名从容城驱车三十多公里前来观赏。进入景区后首先见到的是通幽大峡谷,只见林阴下到处都是盘根错节的藤条、怪状奇形的古老树根、似兽似物的奇石。有一石屋,门前挂满了藤条,活似一幅藤帘;有一石洞,洞内石壁上生成有世上罕见的能治病健身的葛仙米;还有一石屋,屋内一石头其形如床,被称为仙人床。仙人床的旁边有一诗:“偶来林荫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一位朋友戏说如果在这仙人床上睡上一觉定能做上一个美好的仙人梦,我说这样的环境不用睡觉就可以有做仙人的梦幻。面对这幽雅的峡谷,我不自觉地吟上一联:
曲径通幽,绿帘石屋仙人梦;
奇藤盘古,葛米根雕峡谷珠。
沿着数千米长的大峡谷攀至观音像前的山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番景象。大峡谷旁有一条小峡谷,两峡谷似是两条绿色的彩带,彩带间裸露的山背就是蜷曲蜿蜒的龙脊,两条龙脊与崖下滚滚向前的绣江河一起呈现“三龙献瑞”奇观。站在山崖上往前仰望,东北方向是宽银幕般的金榜山。金榜山为一长600多米、高200多米的丹霞石垂直横截面,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与周围翠绿的群山形成鲜明的对照。相传,这是古时皇帝挂登状元榜的地方。当时,当地有一名叫马凉的青年考中了状元,但皇榜挂出后的当晚,蚂蚁即把“凉”字的偏旁两点般到了“马”字旁,“马凉”即变成了“冯京”。不想,这个马凉的生身父亲本就是冯姓。从此,“马凉不中中冯京”的故事广为流传。“金榜题名时”历来被列为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刻,站在这高高矗立的金榜石前,不知多少人产生了奋发向上、立志有为的愿望!
当我的目光转向正东时,眼前是笔直的绣江河,以及两岸宽阔的平野。凝视远方,随着广阔的平野渐渐模糊,江水朝向苍茫的大地,不停地向前奔流。这一些使我想起了苏轼的赤壁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啊,绣江河水一泻千里,日夜东流,浪花里不知挟着多少“风流人物”,奔流到海,走向永恒。置身于这“大江东去”的场景,我想起了苏轼与这一河段有关的一段历史。在北宋,大文豪苏轼与其好友礼部尚书李绍甫被朝廷贬官放逐,李绍甫被贬到梧州后索性辞官出家都峤山娑婆岩,人称“邵道士”。而苏轼几经周折后被贬至瘴疠之地琼州,八年后被召回京,归程专门上都峤山探看旧友,数天后邵道士依依不舍送苏轼下山上船,当船在夜间进入藤州界时,分手在即的两人都无法入眠,苏轼即唤起旧友为其抚琴,自己则举头望月吟别:“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吟。相将承一叶,夜下苍梧滩。”
颂起苏轼离别诗“藤州江上夜起对月赠邵道士”中的诗句,面对前贤走过的足迹,心头油然而生“斯人已去,江山依旧”的悲壮感觉。观赏美景、缅怀前贤,结合眼前的金榜石,我撰成一联,那就是:
望金榜北悬,当怀北斗青云志;
唱大江东去,犹记东坡赤壁词。</FONT></P><P><FONT size=3></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第三辑   鑫隆大水一河金</FONT></P><P><FONT size=3>一、山大能容天下景;地宽可纳世间人
        
喜爱观赏名山大川的人们是否知道,在我们广西玉林市容县境内还有一个“幽谷藏飞瀑,绿草映天湖”的好去处,那就是大水自然生态风景区。大水风景区位于容县松山镇大水村,包括大水村辖区的天堂顶、三片顶、马骝头岭,以及由此三峰发源的龙呈、寻信、月亮石三溪区域。大水风景区距容城仅十多公里,景区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是桂东南著名的大容山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容山,位于容县西北部,横跨容县、北流、桂平等县市,以其山高体大,无所不容而得名。大容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20余公里,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山内有主要山峰二十四座,海拔高于一千米的有六座,主峰莲花顶海拔1275.6米,为桂东南第一峰。
说起大容山,它与我们容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唐代,唐太宗下令全国州郡以当地名山大川命名,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把原铜州改为容州,并把州治所迁至普宁(今容县),明洪武年间改为容县沿用至今。今天的大容山,有一大部分属容县管辖,包括大水风景区和石头镇的望军山。现在容城人所饮用的宁冲水库水也主要来源于大容山,就连象征我们母亲河的绣江,其一大支流也源于大容山。
五代十国后汉皇帝刘龑管辖两广,在定南方五岳时,就把大容山定为“南方西岳”。南方西岳并非浪得虚名,它山高地宽,有“面面相似,人入之或迷路”之说,并常常因云遮雾绕、景色多变、峰高气势磅礴、植被厚泉水丰足、壑谷深飞瀑多,而使得景色包罗万象,被誉为“山雄、水秀、石奇、草茵、林茂、雾幻、云变”的美丽自然景观。
我们玉林的历史沿革,社会发展似乎都离不开这大容山,就连我们玉林的旧称“鬱林”也与大容山的“鬱鬱葱葱”有关,而今玉林获得的“优秀旅游城市”也与大容山景点众多的旅游资源这一因素有关。
大容山绮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将深深地吸引着喜爱大自然的人们。它的博大雄伟,它的飞瀑清流,它的现状,它的将来,都给予人们无限的思考和有益的启迪。
大容山顶以草甸奇石称奇,耸立于大水风景区三片顶上的川字石,以其“凌空、磊落、脱俗”的姿态令人赞叹不已,不愧为大容山第一奇观。玉林师院附中的罗陆艺老师曾以“磊落容山三片石”对句,通过容县县底石龙诗社向社会公开征集下联。这一上联把大容山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但由于对句的拆字难度甚大,征联结果不尽如人意,致使评选结果一等奖空缺。但是诗联艺术精湛的罗老师,从众多应征对句中,集自良云松曾昭海的“鑫隆匾额几重金”、县底泗关罗世南的“鑫藏大地一堆金”、玉林《文化时空》大容山文化旅游特辑的“鑫生大水一堆金”,而得出目前最为理想的下联:“鑫隆大水一堆金”。
大水风景区地处大容山东麓,龙呈、寻信、月亮石三条小溪鑫生着大容山的涓涓细流,于大水村公所处汇合称大水河,流经宁冲水库成为今日容城人的饮用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里日夜流淌的一河山水,不是像黄金那样珍贵吗?拙以为,用“一河金”来代替“一堆金”更为恰当。所以,大水自然生态风景区给人们的最深印象应该为:
磊落容山三片石;
鑫隆大水一河金。</FONT></P><P><FONT size=3></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二、碧绿天湖滋万物;晶莹山瀑落三溪</FONT></P><P><FONT size=3>大水村,这个从前并不出名的自然村落,因其自然景色“失密”,而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里的“三溪”不但流淌着人们饮用的清泉,更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以及“三峰百瀑一天湖”的自然景观。
大水村,因其大水河上游有龙呈、月亮石、寻信三溪,三溪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且其流程最长、水流最大的龙呈溪源于天堂顶上永不干涸的天湖,三溪穿越层峦叠嶂、景色可人的幽谷,奔流而下,汇合于大水村口,使小溪在村口交汇成大河,故这里的村名非常哲理性地称为“大水”。这里天堂顶上的天湖,一泓碧水,清绿透澈,平静如镜;三溪的涓涓清流,经坚硬的石崖边飞流直泻,晶莹瑰丽;隐藏于三溪中的大小瀑布,有百瀑之多,飞瀑连连。静景与动景相互辉映,争相斗艳,瀑声潺起,这是多么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卷啊!真系“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大水风景区三溪的清泉涓涓流淌,日夜欢唱,是因为有群山大片大片青绿的森林植被作为源泉,它的清流量是同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成正比例的,旱季进入景区你会发觉这里的“瀑景”变得小家子气了。而今这里的生态现状和趋向使我想起古代的楼兰王国。当楼兰王国一派繁华之时,曾有人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罚马、罚牝牛”。但当国王将此建议实施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使它逐渐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楼兰古堡”。当我站在天堂顶上眺望连绵苍茫的群山,看着那“光秃磊落”的山顶在不断地往下延伸时,我总在想,仅仅是楼兰人来不及制止伐树了吗?
要说用现在一片青绿的大水风景区与古代沙漠中的“楼兰古堡”相提并论,也许有些不合情理。但人们应该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的绣江水清澈碧绿,不用净化即可饮用,而如今,谁还敢直接饮用绣江水呢?如果不好好地保护大水的土壤植被,或者说不好好地保护大水景区,仍然无节制地构筑一些破坏生态的项目、无节制地进行砍伐树木,到了大水河的水流变成今日的绣江水不能饮用的时候,不知容城人还能喝什么水。这,并非危言耸听。
大水风景区地域的基岩为花岗岩石,表层为花岗岩风化土,这种表土疏松,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一旦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若不及早治理,旱季里如今已是“小水河”的大水河,将成为“无水河”,到了雨水季节又将成为“浊水河”,而瀑雨来临时大水河又将是“洪荒滚滚”的景象。我真不愿意看到若干年后有人写出“太古茫茫八角树;洪荒滚滚大容山”这样的对联来。
可喜的是,现在大水风景区瀑布群所在的溪段峡谷两侧,仍然保留着一些比较完好的木本、藤本、草本植物混杂丛生的复合植被,山腰上大片大片的八角林植被也在不断扩大。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一些山岭,大片大片的原始植被被砍伐,新的八角林又因高寒而无法迅速生长起来,再加上山顶上大片的草甸被不断增加的游客所践踏,以及游客“白色污染”的日益严重,大水风景区的生态已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要严格地保护大水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速普及“沼气”使用,避免森林植被被作为薪炭使用而被砍伐,并减少居民污水污染,确保河水水质。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八角树等经济林,使大水风景区的森林植被不断增加,使大水河中的河水,特别是三溪中的瀑水四季奔泻,使清泉流到崖边都能成为瀑布美景。有感于此,我更愿意创作这样的对联,那就是:
水到崖边飞作瀑;
雨来天上变为河。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5 | 只看该作者
<P> <FONT size=3>三、龙呈马迹溪中隐;凤舞云涛天上飘</FONT></P><P><FONT size=3>大水风景区有两个地方以吉祥动物起名,分别叫龙呈和凤肚。凤肚在大水村而言是一个比较开阔的高山小盆地,犹如一个巨大的凤肚,两边的高山就是凤的翅膀。听说来这里观看天上的云涛特别美丽,就像用水洗了般雪白雪白的。初时我总是想不清楚,大水天上的云为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如此耐看?多次游赏大水之后,我终于弄明白了,是因为这里的青山和绿水相谐,阴柔相济——有了青山绿水,大水的云才有了依托,才有了舒卷自如的空间,才有了柔情似水、缱绻游荡的气派,才有了袅袅吹拂的神韵。
而龙呈,这个极为普通的小村屯,则是因为大容山脉在此呈现龙脊而得名,它依山傍水,青绿拥簇着屋舍,人们就好像居住在诗情画意之中。村前那棵古老而巨大的枫树,仿佛在诉说着许多远古沧桑的故事。然而,这一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龙呈屯前的溪流中,隐藏着动人的马迹奇观和神奇的传说。
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骑马跋涉大容山,因在溪中歇息饮马,而留下马槽湾、马蹄湾、马吊尿瀑布等奇特的马迹。在马蹄湾处,溪中石板上有两个凹形的马蹄印,一深一浅,深的有一米多,大可蹲下一个壮汉的身体。马蹄印长年受溪流的冲洗,非常光滑,是因为常有游人下溪中抚摸马蹄印——听说,摸一下可使人事业一马当先,马到成功。当年,将军的坐骑在此洗去征尘后,再往前行走,至不远处,由于马拉尿而形成现在颇为壮观的“马吊尿”瀑布。
大容山的基岩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大多是悬崖峭壁,晶莹的河水流经陡峭的石壁,骤然跌落低谷,旋即形成瀑布。大水风景区的瀑布,有的猝然倾泻而下,如万马奔腾;有的轻轻地悬挂在绝壁之上,似薄幔轻纱;有的风风火火地直冲深潭,激起一片片一朵朵银花飞雪;更多的则是直击岩底石块,溅起明珠串串,飞起水雾团团,似飘降蒙蒙细雨。清代嘉庆才女文祚娴曾作《登大容山》诗,其中一诗句“峭壁泉声晴亦雨”就是对大水瀑布的绝妙描绘。
大水风景区有代表性的瀑布当数“马吊尿瀑布”和“通天瀑布”。马吊尿瀑布集凤肚小盆地的水源于凤冠口处流泻而出,整个瀑布落差接近100米,分三级,自上而下的第一级落差最大。抬头仰望,白练从天而降,由于受岩石的阻隔,瀑布常被分割成网状跌落,水花四溅;瀑流绕过十多米的乱石,又在一个断层前直冲深潭,因瀑布从一个石峡的缺口处往下倾泻,第二级瀑布最似巨马拉尿,瀑水在潭谷中哗哗作响。水流在谷中转了一个湾后即在两巨石中间的坡面往下奔腾,形成了第三级瀑布。此时的落差虽不是很大,但其形态十分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马吊尿瀑布三瀑相连,故也称为“三叠泉瀑布”。
“通天瀑布”位于“三叠泉瀑布”下游一公里处,因瀑布分两级而又被称为“双头瀑”。水流由数米高的第一级泻下潭中稍作停顿,然后一个转弯即来到一个高70多米的大斜壁前,像水银倒泻般往下汹涌直泻,其势恰似“银河落九天”之画卷,至潭面则又“卷起千堆雪”,水流的两岸都是青绿的木本藤本混合植被,藤条盘根错节,在几十米前的石板上观看,犹如一条白练为青山披挂,如果能在这种环境下一边下棋、一边聆听这动人的哗哗瀑声,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啊。若以一副对联来描绘龙呈溪这美丽的瀑布,则应该为:
三叠泉书马故事;
双头瀑唱水高歌。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6 | 只看该作者
<P> <FONT size=3>四、连绵草甸高山上;潋滟天湖薄雾间</FONT></P><P><FONT size=3>发源大水风景区龙呈溪的天湖,位于风景区天堂顶山北,这里地形独特,四周隆起,中间凹陷,形成一个宽约五亩形似椭圆的天池,人称天湖。天湖水深三米,水面平静如镜,水质碧绿透澈。天湖最大的特点是其水源从天上来,四季充盈,永不干涸。天湖的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空中大草甸,翠绿的青草似乎是得益于天湖水的滋润。天湖旁边有一巨石如镜,倒影水中,传说是天宫仙女下凡洗澡,忘记带走镜子,留在凡间变成巨石,故当地人称之为仙女照镜石。
天湖水永不干涸,我们找不到其科学依据,这是一个谜。但天湖周边的美丽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飘然若仙,这却是天真万确的景象。天湖的东西端有两奇峰,分别叫仰睡仙人和侧睡仙人,仙人的眼睛都在环视着天湖,百般眷恋这凡间的美景。这是晴朗天空时的天堂顶,但这时并不是天堂顶最美的时刻。每当层层薄雾从远山漫漫涌来,绕着山谷和随着方向的变化,薄雾忽隐忽现,时上时下,不知在哪里收藏,又从哪里冲出,既有聚时也有散时,形成了种种模糊飘缈的气象景观。此情此景,使人悟出人生“瞬息万变”的哲理。站在天堂顶上,偶有一条条宽松的云雾冉冉上升,升到峰顶又徐徐降落,在人们身上一升一降,令游人仿佛感到自己已是一位神仙正在腾云驾雾。此刻,又使人悟出“起落”是无法避免的人生规律,人生就犹如这峰顶上的云雾一般升降浮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容山峰顶上的连片草甸,应该说是同这峰顶上的雾有关。北方的草原,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之上,辽阔无边;而大容山的草甸,却坐落在连绵起伏且海拔800米的峰顶上,起伏有致,别有一番风味。只要登上天堂顶峰举目四望,连绵山头的草甸尽收眼底,那常年长满芳草的连绵峰峦,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确是大容山的一大奇观。草甸嫩绿香柔,如毡似被,许多游人索性躺在上面休憩,悠然自得。这时,啼鸟和着轻风,蜂飞杂着蝶舞,诗情画意无限,令人早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乐而忘忧。
大容山的草甸得益于这山上的云雾,而这云雾则得益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潮湿季风。每当春夏时节,大洋热带季风吹来,大容山便雨水充足;雨后的云雾则久久环绕着这山峰,使得这里的土壤湿润异常,非常适宜大片绒草的生长,而如被似毡的草层又在不断地肥沃着这土壤,又反过来促进青草的生长,这就是大自然的物质循环魅力所在。
大容山似海的绿树,大片如茵的草甸,三溪百涧中的藤本植物,以及花岗岩风化沙质土壤,都涵养着丰富的水源,使得大容山泉水清纯而长流不息。“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这是大容山雨后的动人景致。每当秋雨来临,大容山的每一棵树的树梢上,都流泻着千百道的泉水,泉水流至地面经过地面植被的过滤,从而使泉水得以保持清澈;清泉通过千山百壑涌集于百涧千溪中,清溪中的小鱼四季都生长于这清新活水的环境,时而悠哉漫游,时而欢欣跳跃,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大容山的峰顶草甸,虽然没有黄土高原的长河落日和大漠孤烟的雄浑,也没有西南古道绿树的秦时明月、汉时雄关的古朴,但它自有它的清新和绿意,自有它的芬芳和幽香。我想,用这样的对联来形容大水风景区的芳草和涧水并不为过,那就是:
春风绿闹千山草;
秋雨清梳百涧鱼。</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四、连绵草甸高山上; 潋滟天湖薄雾间</FONT></P><P><FONT size=3>发源大水风景区龙呈溪的天湖,位于风景区天堂顶山北,这里地形独特,四周隆起,中间凹陷,形成一个宽约五亩形似椭圆的天池,人称天湖。天湖水深三米,水面平静如镜,水质碧绿透澈。天湖最大的特点是其水源从天上来,四季充盈,永不干涸。天湖的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空中大草甸,翠绿的青草似乎是得益于天湖水的滋润。天湖旁边有一巨石如镜,倒影水中,传说是天宫仙女下凡洗澡,忘记带走镜子,留在凡间变成巨石,故当地人称之为仙女照镜石。
天湖水永不干涸,我们找不到其科学依据,这是一个谜。但天湖周边的美丽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飘然若仙,这却是天真万确的景象。天湖的东西端有两奇峰,分别叫仰睡仙人和侧睡仙人,仙人的眼睛都在环视着天湖,百般眷恋这凡间的美景。这是晴朗天空时的天堂顶,但这时并不是天堂顶最美的时刻。每当层层薄雾从远山漫漫涌来,绕着山谷和随着方向的变化,薄雾忽隐忽现,时上时下,不知在哪里收藏,又从哪里冲出,既有聚时也有散时,形成了种种模糊飘缈的气象景观。此情此景,使人悟出人生“瞬息万变”的哲理。站在天堂顶上,偶有一条条宽松的云雾冉冉上升,升到峰顶又徐徐降落,在人们身上一升一降,令游人仿佛感到自己已是一位神仙正在腾云驾雾。此刻,又使人悟出“起落”是无法避免的人生规律,人生就犹如这峰顶上的云雾一般升降浮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容山峰顶上的连片草甸,应该说是同这峰顶上的雾有关。北方的草原,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之上,辽阔无边;而大容山的草甸,却坐落在连绵起伏且海拔800米的峰顶上,起伏有致,别有一番风味。只要登上天堂顶峰举目四望,连绵山头的草甸尽收眼底,那常年长满芳草的连绵峰峦,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确是大容山的一大奇观。草甸嫩绿香柔,如毡似被,许多游人索性躺在上面休憩,悠然自得。这时,啼鸟和着轻风,蜂飞杂着蝶舞,诗情画意无限,令人早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乐而忘忧。
大容山的草甸得益于这山上的云雾,而这云雾则得益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潮湿季风。每当春夏时节,大洋热带季风吹来,大容山便雨水充足;雨后的云雾则久久环绕着这山峰,使得这里的土壤湿润异常,非常适宜大片绒草的生长,而如被似毡的草层又在不断地肥沃着这土壤,又反过来促进青草的生长,这就是大自然的物质循环魅力所在。
大容山似海的绿树,大片如茵的草甸,三溪百涧中的藤本植物,以及花岗岩风化沙质土壤,都涵养着丰富的水源,使得大容山泉水清纯而长流不息。“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这是大容山雨后的动人景致。每当秋雨来临,大容山的每一棵树的树梢上,都流泻着千百道的泉水,泉水流至地面经过地面植被的过滤,从而使泉水得以保持清澈;清泉通过千山百壑涌集于百涧千溪中,清溪中的小鱼四季都生长于这清新活水的环境,时而悠哉漫游,时而欢欣跳跃,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大容山的峰顶草甸,虽然没有黄土高原的长河落日和大漠孤烟的雄浑,也没有西南古道绿树的秦时明月、汉时雄关的古朴,但它自有它的清新和绿意,自有它的芬芳和幽香。我想,用这样的对联来形容大水风景区的芳草和涧水并不为过,那就是:
春风绿闹千山草;
秋雨清梳百涧鱼。</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五、大水涓流涓水海;高山漫涌漫山云</FONT></P><P><FONT size=3>大水风景区青绿一片,千壑百涧的泉水通过三溪汇集成大河,通过绣江奔流至大海。但大水的韵味除了这青山绿水外,还有大水上空的云和满山遍野的石头蕴藏的深刻内涵。若你能身临其境,定会得益匪浅、流连忘返。
大容山峰峦云涛雾海,舒卷自如,威严苍劲,波澜壮阔,变幻无常,来去无迹。这里的山峰相对湿度较大,春夏之际,云雾弥漫,缭绕峰巅;峰上有时气温低,水蒸气凝结的位置较低,云层也矮,山峰常显现在云层之上,就宛似美人身围玉带,亦如少女披挂轻纱,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风起时,云锦吹开,满山遍野的云朵万花筒一般缤纷开放,似是上演一幕幕生机勃勃、绝不雷同、变化万千的云的话剧。坐在天堂顶上观看云海,云转云移,变化万千,任君遐想,宛如置身蓬莱仙景。
来大容山看云,比仅仅看山水风景更有韵味。山水风景多少年立在那里,不会有多少变化,但云海则每一刻都在变化着,让你感受到它们的气象万千,感受到它们的风情万种,感受到它们的善变、多变甚至哗变,感受到它们的变形、变态甚至变心……就像看一幅流动的画卷,读一首无韵的诗,听一阕变奏曲,瞬间就能够让你心旷神怡。大容山为何那么让游人迷恋,我想是因为有云彩的美丽!是云壮了山的气势,给了山的缥缈。
如果说云彩是大容山美丽的外衣,那么大容山风景区的石则是它的灵魂。大容山历尽亿万年地壳的升降运动,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群峰叠峦。大水这里的溪谷怪石嶙峋,三溪河流有数十公里之长,千姿百态的石头构成了一幅长长的画卷,简直就是一幅现实里的“清明上河图”。这里的峰顶,几乎都摆着数块形态各异的大花岗岩石,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各类奇石景观。
大容山属花岗岩地貌,露出地面的石块受“球状风化”侵蚀,经长期冲刷和剥蚀之后,呈浑圆状,层叠于山上,点缀于路旁,其形状怪异,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大水天堂顶之雄伟,不仅是它的山高体大,更由于有巨大的奇石群点缀。仙桃石屹立于山顶前,有迎客之意;步移景异,登到仙桃石背,侧看则状似少女梳妆,故又名梳妆石。一石两景,堪称奇观。进入天堂顶,两片相连的巨石并立,似两扇大石门,从前的人称之为雷劈石,现称天门石。过了天门,即进入了天堂。天门内,右边有鲁班石斧,左边有元宝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堂顶上的无字碑墓,石碑面向东南,三米多高,一米多宽。前面一块副碑,有天然纹理,似甲骨文,传说为天堂山密码,成为了不解之谜。离无字碑往北走数百米,半山突现两块大石形似猪肝,中间夹着一块猪胆般的细石,被人称为肝胆相照石。这石头仿佛也被赋予了人格的魅力,可见大自然与人类是多么的亲近。
而三片顶上的石群,最为壮观的便是三片石。群石似是不经意从天堂里掉下凡间的顽石,它们聚在一起相互挤压向上,似是想重登天堂。不但如此,在大水溪谷中还有许多内涵深蕴的大石,如启明石、龙门石、月亮石、廉政石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景区留下了大量的奇观,这些天然美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又被赋予了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所以,大水的云和石是如此的令人向往。概括起来,可以说:
大水有云皆图画;
容山无石不文章。</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六、峰上枫风吹不倒;谷中牯鼓响无惊</FONT></P><P><FONT size=3>曾游览大水风景区的人们不知是否注意到,这里的山顶山谷中常有一群无人看管的“野牛”。这些野牛不怕人吆喝,鼓响不惊。其实这是当地农民利用这山上的大草甸进行放牧,他们在牛的身上做好标记,农闲时赶牛上山,农忙则拉牛下山,这“空中草甸”成了天然牧场。
也不知道,人们是否特别注意观察大水风景区的树。这里用于“点缀”风景点的松树有行田屯前的“凤凰树”,月亮石溪边和寻信山坪边的大松树。然而,这里的枫树更有特色。听说龙呈屯前的枫树树龄有一百多年,月亮石溪边的枫树树龄也不年轻。这些大树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倒。这些坚强挺拔的树,使我想起了三片顶上巍然不倒的三片石。
三片顶,海拔960米,为大容山容县境内最高峰,它不但因有三片石而闻名,而且也因发源了大水风景区三溪中的寻信溪而引人注目。寻信溪水量丰富,又因溪漕中的地形、溪石关系,致使该溪的一些冲沟瀑水形成漩涡流动,往往是水流沿漩涡转,漩涡在这边消失,又在另一边旋起,这种水流奇观常会令人联想万千,这多似变幻无常的人生。
寻信溪从山顶起源后,从上而下,穿越无数涧壑、层层梯田,然后缓缓进入寻信村屯。寻信屯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和尚,从远方而来,说要寻找福、禄、寿三仙,但村民谁也不知道这三仙住在哪里,但有一位外地来的老人,指着山顶说,三位仙家在此。和尚一望大喜,并请教老人姓名,老人说,叫我寻信吧。言毕,老人哈哈大笑,拂袖而去。为纪念这位老人,村庄改名为寻信,村前的小溪也叫寻信溪。而福、禄、寿三仙,则化成三片大石,长居于这寻信山上。
沿寻信屯往山上步行两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三片顶。三片顶上全是石的世界,千姿百态,人形、兽形、物形,形貌各异,比比皆是,但最引人入胜的是三片川字石。大自然对石头的鬼斧神工,为这山峰的自然景色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站在三片石旁放眼四望,只见片片林海,滚滚绿浪;眺望远方,平南、桂平、北流以及容县的乡村,都成为了苍茫大地中的小白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与大自然相比,纵是英雄人物,人也是多么的渺小。
三片顶上有清朝同治十年始建即毁的刘大娘庙遗址。相传刘大娘为刘三姐的大姐,是唐玄宗时代的容州人,常在三片顶上传歌,山歌传遍两广,后人为纪念她而建庙。但庙刚建好“第一进”,就被清兵误认为是建贼窝而铲除。时至今日,当初建庙的石材还残留在山顶上。后来,刘大娘的神像被立在三片石东端的石庵内,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四,民间歌手会四面八方地汇集于此,山歌对唱,合唱声响彻大容山峰而飘向远方。
三片石除了有“福、禄、寿”三仙传说外,民间还有“美女石”的传说。相传这三块美女石,中间的一块为美女杨贵妃的化身,左右两块分别是侍女谢阿蛮、张云容的化身。唐朝时容州杨外村的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后,长期生活在深宫,至死后才有机会化为神仙与侍女魂归故里。一天,杨贵妃与侍女三人神游大容山,被唐玄宗的魂灵随后追来,杨贵妃宁愿化作石头留在故乡,也不愿再回到他身边受苦。刹那间,杨贵妃三人便化成了三片美女石,永远屹立在大容山顶,常年遥望着故乡容州,默默地为父老乡亲祈祷,祝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所以,三片顶和寻信溪给我的印象是:
传故事民间四处;
淌清泉石上三湾。</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5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七、雾生银瀑彩虹舞;日晒青山枫叶香</FONT></P><P><FONT size=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这溪边的树林,清清的泉水轻轻地流过这静静的溪石,闲淡幽美,恬静怡人。这就是我对大水风景区月亮石屯的美好印象。
从大水村公所沿村道到行田村屯,再往左边山路上坡一个多公里,即可到达月亮石自然村。这个自然村,因其村边的溪旁有一块似天然屏障月亮形的巨石而得名,每当明月升空的夜晚,月亮石的表面会发出闪闪的白光;而白天,人们站在石边贴耳细听,石内仿似传出锣鼓声,好像有人在里面划龙船。月亮石的神奇,使得该村庄名叫月亮石屯,村前的小溪也叫月亮石溪。
月亮石屯外,有一石桥名曰月亮石桥,桥下有一道十分吸引人的月桥瀑布。在绿阴树下,潺潺的清流蜿蜒地穿过石桥流经形体明净光洁的花岗石面,在一个状似大西瓜的巨大岩石面上泻下,形成一幅巨大的珍珠水帘。瀑水湍流之后涌向断崖,飞落到一个深不可测、望而生畏的深谷之中,整个瀑布气势十分雄浑壮观。由于下部岩石的突兀错落,瀑流也随着交叉盘旋而水花飞溅,加上弥漫的烟光水雾,顿时妙韵横生。站在瀑边,你能体会到无底深渊的原始含意。
月亮石溪发源于大水风景区三顶中的马骝头岭,其水流量仅次于龙呈溪,溪中有瀑布十多个,而最有气势的月桥瀑布落差约30米,宽约10米。瀑布的形态优美,有人说像仙女头上的银丝,自然亮丽,光彩照人;也有人说像仙女腰间的绸带,轻柔飘舞,飘逸潇洒。溪中原始植被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奇花异草茂密,蔓藤互相攀缠,远远看去,青绿夹白练,青白分明。听向导说,这溪边长有很多珍稀树蕨,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人们平常看到天边的彩虹,一般距离都十分遥远。可在月亮石溪瀑布中的彩虹,却像近在咫尺,伸手可及,这便是月亮石溪特有的自然景观。倘若是雨后的斜阳,阳光照射这谷中升起的烟雾,在这白练的两边,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都会随着这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这谷中的上空飞舞,现实的烦恼,都会被这浪漫的现象所拂去。
过了月亮石桥,村边的溪旁有一片树林,几棵高大而古老的松树挺拔屹立,它不畏风寒的姿态,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难忘。还有几棵巨大的枫树,沧桑的树干、翠绿的树叶随风飘舞,沙沙作响,在日晒下,发出一股清香。相信到了深秋,枫叶红了的时候这里会更美。树林中有一间茅屋,茅屋的主人选择这样的地方作为栖身之所,是多么的富有诗意。这里天天都可以听松涛,时时都可以闻泉声,日日都可以观溪鱼,晚晚都可以赏明月。你说驻足这溪边,白天生活在这柔美和谐的青山绿水之间,晚上则享受这明月的清绮明丽,能不尽享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吗?如果说这里还不算仙景,那就只能叫世外桃源了。
面对月亮石溪的青幽、恬静、闲逸,我怎能不作联?那就以这小溪和溪边的松树为题吧,我想松虽高但仍有小鸟飞过,溪虽小但仍可常将天上明月送来,故咏此一联:
松高但任鸟飞过;
溪小可将月送来。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5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 八、天湖奇石瑶池草;马迹飞流玉女潭</FONT></P><P><FONT size=3>纵观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大水风景区,群峰重叠,连绵起伏,青山绿水,无所不容。那里有潮湿异常的清新空气,如绒似毡的空中绿草,飘忽不定的涌簇雾山,变幻莫测的飘浮云海,怪异嶙峋的神工奇石,银妆倒影、天水一色的天湖,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碧秀如玉的涓涓溪潭,古老而神奇的马迹传说……景点如花似锦,不胜枚举;那里春有海棠,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这一片大有可为祖山熟地,蕴藏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虽然现在的大水风景区还没有正式开发,但如此美丽多娇的地方定会有熠熠生辉、大放异彩的一天。
大水风景区是继容县“三名”景点之后最为吸引人的景区。那里景色怡人,有保护很好的生态环境,是远郊型森林公园模式旅游景点处女地。那水碧、山青、林深、石秀和瀑布成群的自然环境,是消避夏暑的清凉好世界。被热浪折磨得够呛的人们,从踏进风景区的那一刻起,就会从烦热的苦难中得到解脱。如果居住在这充满诗意的生活环境里,定会有一种走向自由自在的轻松。
如今社会,找热闹嬉戏的地方容易,寻清静休闲的地方难;找繁华熙熙的地方容易,寻拙朴自然的地方难;找易生烦恼的地方多,寻易解愁闷的去处少,尤其在城市的附近。但大水风景区那自然天籁,荒情野趣,淙淙流水,飒飒松风,关关鸟语,唧唧虫鸣,小溪碧波,真个是五光十色,扑朔迷离,绚丽多姿。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这优美的环境所陶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进入景区,都会被这自然的景致所迷恋。
深入大水风景区,你会发觉,那里八角飘香,荔枝、龙眼、香蕉等热带水果果垂及地;那绿茵茵、喧蓬蓬、地毯般的绿草,那绿荫蔽日、大树参天、树叶青翠欲滴的林海,那鸡鸣犬吠,饮烟四起的小山村……一切都充满着质朴的美,粗犷的美,宁静的美。走进它的心脏,与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就像和山河大地融为一体;在那里,春来任他百花开,秋至随地黄叶飘,何等放旷,何等优游;在那里,那乘虚物处、落落独往、芳韵孤清的写意,简直就是人间的极乐。所以,大水风景区无愧是“四海应无极乐国,此间自有寄愁天”。
最近,我同玉林师院附中的罗陆艺老师多次进入大水风景区,所到之处,村民们都极为热情地接待我们。人称“刘老根”的热心青年刘永新每次都自觉地为我们当向导,龙呈屯的夏桂基老人曾多次热情地款待我们,寻信山坪的黄伟祯老人为我们述说着许许多多这山中的故事。当他们知道我们是舞文弄墨的人后,真诚地请我们为大水风景区未来的门楼撰写一副对联。本人墨水有限,但诗联功底深厚的罗老师则认为,要么不写,一写就要把大水风景区的龙、凤、天湖、瀑布写入联中。从地理地形上说,大容山的诸峰自西向东,是蛰伏隐藏的一条巨龙,龙脉至天堂顶则龙头突现,气势昂扬,因此这溪边有一山村叫龙呈,而另一个山村则叫凤肚,这里确系龙凤呈祥的好地方。所以,大家说到要为这样的好地方作联,我们的思维也特别的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副概括大水风景区的对联很快就完成了,那就是:
峰抱天湖,大水应由龙出入;
溪飞玉瀑,青山更有凤来居。</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71
发表于 2009-1-19 13:4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江南故事联中叙</FONT></P><P><FONT size=5>斋主心声网上传</FONT></P><P><FONT size=5></FONT> </P><P><FONT size=5>-----问候斋主先生</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7 | 只看该作者
<P>谢大蒙赠联!</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73
发表于 2009-1-19 15:5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江南斋主</I>在2009-1-19 14:37:00的发言:</B>

<P>谢大蒙赠联!</P></DIV>
<P>老乡不客气哟</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第四辑  楹林索句写春秋</FONT></P><P><FONT size=3>一、峤山笔绘丹霞景;绣水联吟碧乳恩</FONT></P><P><FONT size=3>我国是一个诗联大国,自古以来,便有不少学者文人留下大量谈诗论联随笔。然其中谈诗者多,论联者少,特别是在当地报刊上出现的论联随笔少之又少。作为一个研习对联(楹联)十几年的对联爱好者,我觉得有必要把对联创作的一些随想介绍给广大对联爱好者。我这篇联话是用漫谈式、随笔式的方法,探讨诸如对联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联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格律要求、立意炼字等等,并结合创作实践去探索对联创作的艺术规律。如能为后学者提供借鉴,那就是很值得欣慰的了。
自二○○一年七月以来,我的对联故事不断地在当地的报纸副刊上发表,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诚惶诚恐中初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认识我的人,见面时几乎都提到我的对联;不认识我的人,只要说起对联,似乎也认识了我。有一些乡村的对联爱好者,为了看到报纸刊发的“对联故事”,专门赶往数公里外的村公所去阅报;有的人为此特地增订了当地的报纸,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非常之感动。当然,也有许多我要好的朋友,对我撰写的“对联故事”感到惊奇,他们宁可相信是与我同姓名的人撰写出来的,也不愿意相信是我写出来的文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谁知道,我为这些“对联故事”的创作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努力。
我于六十年代初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同是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的农民,但非常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一直省吃俭用来维持我们几兄弟上学。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母鸡下了几个蛋,母亲自己也舍不得吃,而是以一角几分钱一个的价钱拿到市场上卖掉来供我们上学。正因为有母亲的勤俭和辛劳,才有我的今天,所以母亲的恩情一直没有忘怀。
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伴随着文化大革命这一非常时期而度过,这一时期我虽然没有在数理化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在节假日参加生产队的记工劳动时,因常听五叔讲起一些古代民间的对联故事,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我的对联情结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此后我便在工作之余订阅《对联》杂志,从中汲取营养、收获知识、感受乐趣。近年,经过《对联》杂志的潜移默化和文友的鼓励,我也尝试创作对联并为报刊撰写对联故事。我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容州大地这片热土上耕耘,是绣江水孕育了我的成长,促使我不断提高对联创作能力,是容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我的对联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题材。可以说,容州大地的绣水峤山孕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她不仅是我们家乡人杰地灵的象征,更是我们的母亲。我想,即使用最好的言辞来赞美我们的母亲也不为过,所以我更愿意以我最为熟悉的对联来颂扬和报答峤山绣水赋予我的恩情。正像我的获奖作品所抒发的那样:“南北二峤山,八峰耸立丹霞险;古今一绣水,万代奔流碧乳长”。
“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时荣。”每当我的“仕途”出现挫折时,我都能坦然面对,因为在我的生活里除了“仕途”之外,还有业余生活中的对联,对联似乎已经成为我的人生伴侣。这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阅读鉴赏对联,人去到哪里,我的对联草稿本便带到那里,兴趣所至,一有好句便记下来,即使是片言只语,回去后慢慢推敲,也常能创作成对联。可以这么说,对联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完美了我的人生,我这一辈子已经离不开对联了。“俯首虔虔肩日月,举蹄默默写春秋。”就让属牛的我,用双手默默地从楹林索句来谱写人生的春秋吧。正是:
联海泛舟歌日月;
楹林索句写春秋。</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5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FONT></P><P><FONT size=3>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记录。如果说我有一点对联创作能力,那也主要是得益于我的生活积累和泛读博览。我在中小学时没有学到良好扎实的写作知识,后来读中专、大学所进修的也是理工科,所以参加工作时我的写作能力可用“一般化”来形容。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在几个不同的部门单位工作过,接触过不知多少意外的事、意外的人。正是这种经历使我懂得了一点人情世事,可以说是学会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对于我的对联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不懂“世事”,常钻“牛角尖”的话,写出来的观点与社会格格不入,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就算是最华丽的词句也没有什么作用。因此要写好文章,必先学会做人,正直、勤恳、上进的人才会写出思想立意好的文章来。
我在注意“生活积累”的同时,也注意博览群书,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只要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书我都读。此外,十几年来坚持订阅研习《对联》杂志,通过摘抄、细读对联故事,这也帮助我提高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就是从事物的两个不同角度去反映其本质的,研习对联可以使自己养成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自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联是一个独特的文学艺术种类,常见的一副对联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它却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而博览群书和尽可能多的“深入生活”,尽可能多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提高自己综合水平的基础。我在写每一篇对联故事的时候,哪怕它只有区区三五百字,我都在调动一切的储备,好像这副对联、这篇小文章写完成了以后,别的东西不准备再写了似的。俗话说“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对联的高度概括性更要求作者的各方面综合储备要丰富多彩。如果说一副对联是一个“点”的话,那么为了写好这一“点”,每次我都会调动自己所有的、各方面的储备来支援、打造这一“点”。我深深的感受到,凡是我的资料、素材准备得充分的那一副对联、那一篇文章,自己写起来也特别的顺利、感觉也是特别的舒服,文章也会特别的精彩。
对联的高度概括性、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有人将创作对联形容为“在钢丝绳上耍杂技”,因为要在短短的上下联两行文字中表现清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且所表达的内容还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洞明世事”,能透彻认识客观世界的诸般事物。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脑中反映的一种体现,“洞明”了世事,所写出来的内容就能通情达理,就能和读者心心相印。要“洞明世事”,还必须善于观察,可以说观察是对联创作的起点,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对联爱好者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家。我之所以能创作一些对联,就因为观察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如果不观察、不读懂读活“人世间”这本活书,还有什么创作可言呢?
对联创作是运用“两句”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要通过作者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消化、吸收和体味、揣摩,真正有所悟之后,才能把道理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熟练的方法和手段。对联创作无“世袭”,要写好对联就要多写多练、自强不息。要学会创作对联,如果语文基础好的话也要三五年的时间,否则就要十年八年以上的时间了,对联创作这种文字功夫非靠长期的熏染磨砺不可。我自从对对联感兴趣至今已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几年里,我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这一重要的人生历程,并在这十几年里大量阅读了对联及有关古代文化文学的书籍,做了不少的对联笔记。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我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阅读对联数万副、熟读对联数千副、能流利讲述对联故事数百个。这一切一切,都为我的对联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语云:“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再加上平时比较注意生活积累,慢慢地把工作、生活或身边的一些事物尝试习作对联,遂在二○○一年七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可见,要真正学会对联创作是何等的艰难。正系:
破壁还须先面壁;
画龙当要学屠龙。</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5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三、融情入景似勾画;状物修辞如炼丹</FONT></P><P><FONT size=3> 对联,虽然句短字少,然而上下联联合起来,就如同一篇文章,故每副对联不仅要有内容,也要有主题,而且主题要鲜明,意境要新颖。我在创作每一副对联之前,都首先要找到一个主题,确立主题之后,再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用这样的方式来组织文字以完成对联的创作。
从我的对联创作实践来看,主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在长期生活中的深刻感受。没有生活的土壤,没有事实的基础,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主题的形成又自始至终地受着作者思想感情及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主题,准确地说是现实生活和作者心灵相撞击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和作者思想相感应的结果。一副对联所能达到的高度,一般来说,都是和作者在哲学思想亦即世界观上所达到的实际高度相一致的。
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那一“飞跃”的产物,没有对事物深刻的、完整的、内部规律的认识,就没有主题。现实生活,就像汪洋大海、又像繁星密集的天空,到处都闪耀着思想的光华。如笔者与一群朋友到大水村的“马吊尿”瀑布赏景,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村名“大水”,她是因三条小溪汇合而称“大水”的。这一“大水”就很有哲理性,从中我得到了创作主题而撰写成“深山隐马迹难寻难觅;大水源天湖易涨易消”这样的对联。又如笔者携友寻访都峤山著名景点“出米寺”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不可能存在天然的“出米寺”,而绣水两岸那富饶的千顷良田才是我们的“出米寺”这一主题,由此创作出“满岭鸣铃花铃鸣有日;半山出米寺米出无方”的对联。再如笔者冬日出差柳州,畅游鱼峰山,当我登上峰顶远眺大龙潭之时,忽然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油然而出“龙潭水边双钩独钓;鱼峰山上只影孤身”的对联来。可见,生活中的对联主题实在比比皆是。
对联,可以描绘一个美的境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副好的对联,它能紧扣人的心弦,吸引读者向往心中的理想境地,或无形中激发读者的意志,使读者有说不尽的种种感悟。一副对联好像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那就是意境了。主题是对联的核心,意境是对联的艺术活力。要有意境,那就得“造境”。造境就是通过修辞的方法,或变静态为动态,或向理性发展,可以以境造境、可以以景造境等等。真正的修辞艺术活力在于炼字、锤句,使字词、词语发挥“要、切”的情境意义,做到“联中炼句,句中炼字”,目的在于“炼意”,做到“句中无余字,联中无长语”。对联篇幅短小,必须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而新颖的意思。因为一个词语除它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外,还有修辞意义。修辞意义是在情景中产生的,故又称情景意义。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有限的,而情景意义却是无限的。
对联中用字,丝毫不能凑合,一个字用不好,整句便不好,整句不好,一只联不好,一副联便残废了。古人说:“字贵圆活善用,清新自然”,确是经验之谈。前人还有“吟安五个字,用尽一身心”之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初学对联的基本功。炼字锤句炼境,它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只有持之以恒并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兼读有关的书籍等,才能不断进步和得到提高。对于学撰写对联,更需要个人的见识和积累,每撰成一副对联,要反复推敲,古人有云:“文不厌改。”即是此道理。清人郑板桥有这样的一副对联:“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于中可见其改稿习惯,不意味着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动笔成功。鲁迅先生的创作态度向来严谨,他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一诗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说曾用过“吹”、“满”、“遍”,最后定为“绿”,便成为千古佳句。所以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就本人的创作实践来看,要创作对联,就要常出去赏景写生,许多主题往往就是在观看风景点时,或对景点的名称、或对景点的形状、或对景区的典故发生兴趣后,通过构思立意来完成的。可见:
构思独特胸成句;
立意清新笔有言。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77
发表于 2009-1-19 23:0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呀,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主题
177

4090

帖子

2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705
经验
6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78
发表于 2009-1-20 14:44 | 只看该作者
<P>祝贺老师~~</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79
发表于 2009-1-20 18:53 | 只看该作者
[em23]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3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61
经验
10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4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6:4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四、每逢事好心先赏;得遇景奇联自生</FONT></P><P><FONT size=3>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浓缩和高度概括。那么,对联作者要创作出佳联,就要先有生活,就要有对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深刻感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联创作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东西。我记得《我的祖国》歌词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那是五十年代,著名词曲家乔羽回到长春电影厂,《上甘岭》的导演沙蒙让他观看影棚里的“上甘岭坑道”后对他说:“你就写一首将来我的电影没人看的时候,但大家还要唱的那种歌。”乔羽把自己关在屋里闷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把歌词写出来。最后,他索性不再想“上甘岭坑道”了,就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那就是长江!他脑海里涌现出第一次跨过长江,第一次看到水稻、长江上的船和帆……,终于在琢磨了几天之后,忽然间就有了第一句,也就是最难的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接下来就好写了,一首经典名曲就如此诞生。乔羽确实写出了电影不大有人看了而歌曲却大有人在唱的那种歌曲来。这一个故事对我的对联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东西很多,那么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写呢?我认为,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写,只要你对它有感受,只要你给它寓有思想意义,或赋予哲理,就可以让它获得艺术生命。如我描写“美丽繁华容城”的对联,我没有写容城的高楼大厦,没有写笔直漂亮的街道和热闹的市场,而是写大街小巷、绣水岸边平平凡凡的、我印象最深的、每天上下班我都见到的黄花树,通过描写黄花树洒下黄色花瓣这一自然现象,并赋予它积极的思想意义,创作出“绣水岸边半弯月;黄花树下满地金。”的对联来。可说达到了联中月含深情,花生画意,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效果。这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反映出侨乡繁荣景象的意境来。
对联应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才能打动读者,有意追求字句之好,反而写不出好联。当然,对联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个反映不是照相,不是复制,而是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反映,这中间势必会带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和倾向,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来。如对秋的感怀,自古以来就是“悲秋”为主要格调,就连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都有“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悲凉的诗句。本人对“悲秋”则不以为然,因为秋天的绚丽色彩使我感动,“秋水失落”那波涛常能激起我艰苦创业、立志有为的壮心情怀,就算是“残菊飘零”,在我眼里也是因时令命它归隐,使它落入尘土,带去芬芳,流入秋水,融化在新的生命循环里。正因为我有对秋天的壮丽感受,才能创作出与古人“悲秋”所不同的“壮秋”联来。如我所创作的两首“秋思”对联:“红叶飘零时山添异彩;清流遇阻处石起惊涛。”“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都能得到名家的好评。
对联创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思想感情动于“中”,语言文字行之于“外”,一副对联就形成了。而思想感情的问题和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前段时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通过这次考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叫品格,在我心中形成了要抒发一下这一情感的愿望,而借簕竹枝韧性极强,愈是遭遇暴风雨打击愈是枝条生长旺盛的品格来抒发这一情感,创作出“大风吹倒梧桐树;狂雨打生簕竹枝。”的对联来。
可见,对联创作要有情感,无情感的作品则显得苍白无力,情感是思想的结晶,饱含情感的作品则会丰富多彩,就会充满生命力,从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创作对联大都是我对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真情流露,虽然创作辛苦但也感乐趣无穷。正是:
情铸妙言苦有限;
心存雅韵乐无穷。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9 23:39 , Processed in 0.1202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