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凉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凉凭作业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2:38 | 只看该作者
有了立意和取象,你的对联构思基本完成了,然而,要写成一副佳联,你还必须做到:<P>一、言 志 高 远</P><P>   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徐悲鸿写过这样一副联:</P><P>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P><P>   作者有意利用贬义词组成联句,借以抒发自己追求自我、不与恶势力随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怀。联语正气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胆识浮于纸上。</P><P>   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P><P>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P><P>后者如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P><P>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P><P>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只有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尊崇“诗言志”的宗旨,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来。</P><P>二、抒 情 真 切</P><P>   抒情是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抒情,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与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引发共鸣,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人。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P><P>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P><P>    小凤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锷在逆境中与小凤仙结成知己,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脱离袁世凯的囹圄之中。后蔡不幸早逝,小凤仙闻讯后,以联挽之。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可谓一字一调,字字见情,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读之扣人心弦,肝肠欲断,实为抒情联中之佳品。 再请看曾国藩挽乳母的一幅联:</P><P>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P><P>   此联写出了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极打动人,读来让人唏嘘不已。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P><P>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P><P>   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P><P>三、章 法 灵 活</P><P>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鉴于此,古人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写诗讲究“起、承、转、合”,对于楹联,这四点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一些长联的创作。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P><P>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P><P>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以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P><P>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懂得一些作诗章法,多学习一些古诗古联,是提高对联创作水平的关键所在。</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2:4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OK </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凉凭  学号: 76号  成绩: <FONT face=宋体 color=#3d11ee size=3><FONT color=#ee113d>99!</FONT></FONT></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HR noShade SIZE=1><FONT color=gray>以下内容需要威望达到<B>4</B>才可以浏览</FONT>
第一题:指出下列对联中犯了那些禁忌,请简要说明。每小题3分,共30分。 </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判断韵律时,必须古韵今音都要考虑到;里面还夹杂着没有犯忌的句子哦,请各位小心分辨^_^)

</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1、月圆花好千家乐;家福民强万户欢!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1111ee size=3>答:1、异位重字:上下联同时出现“家”;2、合掌:上联“千家乐”和下联“万户欢”所表达意思一样,都高兴得使劲拍手了,想想小手一定很红了,哈哈。<FONT color=#ee113d>幻:呵呵,童心未老,还挺淘气的呀:)))</FONT></FONT> </FONT>
<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face=宋体></FON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2、小院回廊春寂寂,红枫黄菊水潺潺。

</FONT></P></FONT><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ee size=3>答:上下无关:上联伤春,下联咏秋,不能联,不成对。</FONT>



<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3、细雨笼烟工笔画;奇峰映水天然诗。

<FONT color=#1111ee>答:1、下联“天然诗”三平尾了。2、还要挑个毛病,上联不怎么符合实际,想在“细雨笼烟”的自然现象中,景象应该是朦胧的,用“工笔”似不妥。再有,就是从对仗方面考虑,上下联只能从意节上可判互对,即上下联的后三字都具不可分割性。</FONT> <FONT color=#ee113d>幻:分析很细致,好认真,值得敬佩!</FONT></FONT></FONT>

<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4、桨动千波月;荷涵一寸香。

</P></FONT></FONT><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ee size=3>答:上重下轻了。上联气势豪放,下联过于内敛婉约。但偶觉得改改也是可以以柔克刚的,<FONT color=#000000>桨动千波月;荷飘十里香。</FONT><FONT color=#4822dd>请老师指教。</FONT><FONT color=#ee113d>幻:上联是刚柔相济的绝妙好句,下联无论怎么改都难有上联的神韵,除非重新构思。其次,上联凝练了三种物象:<FONT color=#000000>桨、波、月</FONT>。<FONT color=#000000>荷飘十里香,</FONT>实际上只有一个实体物象,在内涵上就少了许多,且不说神韵上的差别。你的认真态度的确是独一无二,真诚祝愿你开心如意。</FONT></FONT></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5、春山无酒花迎客;碧海有情浪助帆。

</P></FONT></FONT><P align=left TEXT-ALIGN: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char; LAYOUT-GRID-MODE: 0cm 0pt;><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ee size=3>答:孤平,孤仄。上联除句脚唯“酒”是仄,构成孤仄;下联除句脚仅“情”为平,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2:49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ff0000>9月14日学学练练
</FONT></P>
<P>学一学</P>
<P>对联修辞~~~~~顶真</P>
<P>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的修辞方法叫做顶真。(又称连珠)顶真,能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趣味化,生动化,增强表现力。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如:荔枝枝,枝枝照水;菱角角,角角朝天。</P>
<P>练一练</P>
<P>秋天是非常美丽的季节,橘黄荔紫,鸭青鹭白,秋天有谷的丰硕,枫的艳丽,菊的妩媚,雁的萧瑟,丰富的如画如诗,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秋天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请以秋天为题创作一副成联。(也可以吟咏具有秋天特色的某一种物事)</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7 23:04:24编辑过]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2:57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27日学学练练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转品</P><P>转品,就是词类的活用,即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把某一类词移作别一类词,或巧妙的运用兼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又称转类。转品用得恰当,可使语言简洁、新颖、生动、有趣。对联中的转品,一般是名词移作动词,量词移作形容词,形容词移作名词等。如: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名词移作动词)再如:三间大屋间间间;九横长梯横横横。(末尾的间,横 量词移成形容词)</P><P>练一练</P><P>出句:一地清霜,槛外黄花留瘦影 [月下聆弦]</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2:59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21日学学练练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嵌字</P><P>嵌字,是把预先选好的特定词自然和谐的嵌入联语之中的修辞方法。嵌字,既能明确的表达某种思想内容,又不穿凿附会,往往构思奇巧而富有情趣,嵌字有多种情况,大体归为三类。1、嵌数字、颜色、五行、五方、四季等;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嵌五行)2、嵌人名、地名、楼名、药名、词牌名等;如:芦中人语响;柳下惠风和。(嵌人名)3、其他。如:于诸佛中出头地;是造物之无尽藏。(嵌庵名地藏)</P><P>练一练</P><P>生活中常常有很多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景让我们感动,一如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果实,冬天的炉火,请以感悟生活为题写一副联。长短不限。</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3:0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20日学学练练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回文</P><P>回文是一种力求使语句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修辞方法,有两种类型:1、回环  只求某一字、一词的回环往复,不能倒读。如:柴重人轻,轻担重;路短脚长,短量长。  再如:木匠做枷枷木匠;书生写状状书生。 2、回文 顺读倒读都一样。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如: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以上为当句回文,还有一种是倒章回文,即将整联倒读,又成一联。如: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P><P>练一练</P><P>出句:雨润新荷蛙句句  [三少] </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23:03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28日学学练练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藏词</P><P>藏词,就是将成语或整句后面的部分隐去的修辞方法。又称“歇后”。对联中运用藏词,有如谜语,意在言外。如:某士子持水带酒替友人祝寿,以藏词法自解,朋友也以藏词法答之,联曰“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再如:有人嘲讽一个叫吉生的庸医,作联曰“ 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还有一种前譬后解式的歇后语联,如:东风吹倒玉瓶梅,落花流水;朔雪压翻苍径竹,带叶拖泥。</P><P>练一练</P><P>人生有四季,风景各千秋,春天享受青春的浪漫,夏天品尝爱情的甜蜜,秋天有了成熟的思想,冬天坐在火炉边回顾一生。芸芸众生,每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请以“现实人生”为题写一副对联。</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32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第五讲作业提交专贴   学号:76   <FONT size=5>  成绩:   87</FONT></FONT></b> <P>第五讲作业:</P><P><HR noShade SIZE=1><FONT color=gray>以下内容需要威望达到<B>5</B>才可以浏览</FONT>
第一题:对句练习  (30分,每小题10分)
<P>出句1:蕉阴三径绿 [史鹏]</P><P>对句1:荷浣一溪香 [凉凭]    <FONT color=#f70938>漂亮!</FONT></P><P>出句2:桃花溪水入琴谱 [草香香]</P><P>对句2:柳絮春风溢画情 [凉凭]   <FONT color=#f70938>不错。</FONT></P><P>出句3:秋从梧叶枝间坠 [刘金门] </P><P>对句2:霜自黄花瓣上生 [凉凭] 孤仄了,上联好象也孤平了<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06.gif">  <FONT color=#f70938> 上联是孤仄而不是孤平,对联并不忌讳孤仄。下联意境不错,“霜”字还可以斟酌,如果看字面意思,说一地清霜从菊花瓣上生,逻辑上不是很严谨,从引申意义看,将霜这种自然现象局限在菊开时节,感觉也不是特别贴切。-2</FONT></P><P>黄花:菊花的别称</P><P>第二题:下联获2003年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征联大赛一等奖。试分析这副对联的中心主题和艺术特点(20分)</P><P>褒以为雄,贬而称暴,弹指间万代千秋,墓前直觉皇威烈;
生常好大,死亦喜功,凝眸处千军万马,地下犹横剑气寒。</P><P><FONT face=宋体>    褒以为雄,贬而称暴对秦始皇<FONT face=宋体>褒贬不一</FONT>的统治做了概括,万代千秋已过而千军万马似乎犹在,结合皇威烈、剑气寒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秦始皇无人能及的霸气。</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66>评析太简单了点,-6</FONT></P><P>第三题:命题写联(20分)
以下小诗句出自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请任选一句,撰一联表达你对诗句的理解
(七言或者七言以上)
1、不要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也要错过繁星了</P><P>    莫泣斜阳已老事  更歌星子正繁时  <FONT color=#f70938>  切题,表现也颇新颖,不过,我更喜欢这样的角度,跳出太阳月亮的框框,取其意。-2</FONT></P><P>2、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P><P>3、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P><P>4、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P><P>5、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P><P>第四题:(30分,每联15分)</P><P>请拿出你认为自己作得最好的两副对联(旧作没有的,就写新的)</P><P>只记得刚开学时有句每日一练</P><P>出句:醉晃花间香引路 [慕容凌儿]</P><P>对句:笑眠树下叶为裳 [凉      凭]  </P><P><FONT color=#000000>寒溪可纳多情客 冷月难容顾影人[凉    凭]</FONT>   <FONT color=#f70938>命题的意思是要求写成联,所以,对句不是完全合要求。不过,两个句子都很好。 -3</FONT></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10月11日学学练练
</FONT></b><P>学一学</P><P>对联修辞~~~~设谜</P><P>设谜,是以语义为谜面,使其中隐含某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又称“隐语”。用设谜法制作对联,文字工整,易读易记。其作法是要把话说的曲折,闪烁,含而不露,若隐若现。如:雪径人踪灭;晴空鸟影飞。(上下联各打唐诗“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半)再如:明月半遮云脚下;残花零落马蹄前。(谜底:熊)是不是很有趣。</P><P>练一练</P><P>出句:听涛枕上心舟远 [竟日寻春]</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第六讲   对联的撰写方法
</FONT></b><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b>第六讲    对联的撰写方法(取自大蒙校长讲义)</b></FONT></FONT> <P><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新宋体>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所以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针对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多种,当然也有更多的。在10多天里是不可能全部学得完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方法。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一、集句式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举杯邀明月(李白句)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放眼看青山(白居易句)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二、摘句式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摘句,也是对联创作方式的一种,就是直接摘取诗文中的偶句而成的。如: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三、脱化式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脱花,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关诗词文章中的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而作成新对联。如:有名的联名为: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这是纪晓岗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加改动而成的。
<P></FONT></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四、创新式 </FONT><P><FONT face=新宋体></FONT></P><P><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创新式是用自己的话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扩联创新式,对句创新式,定题创新式,自由创新式。最常用的是自由创新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完成整联。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介绍整联的常用撰联方法。</FONT></FONT></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2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对联写作技巧:

</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一)、遣词技巧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1、比喻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比喻法。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2、夸张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3、衬托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4、对比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5、反对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 TEXT-INDENT: 24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FON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未许田文轻策马,</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愿闻老子再骑牛。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6、正对法
<P></FONT></FONT><P><P 0cm 0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7、自对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入流亡所====登岸舍舟(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P></FONT></FONT><P><P 0pt;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3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4><B>(二)、用字技巧</B></FONT>

</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1、折字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析字联。所谓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FON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2、合字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老字体)。二人土上座==一月日边明。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3、复字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4、叠字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水水山山,外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四化蓝图图图美===九州春色色色新。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5、谐音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6、同傍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同旁联。所谓同旁联意指联中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联。)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游逍遥。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7、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如:</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言“赤”字,下联重言“青”字,比为单字重言。也有以几个字为单结重言的,如: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上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长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上联重言“声”,下联重言“色”,佛理通秀,妙不可言。</FONT> <P><FONT face=新宋体></FONT></P><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还有拟声法,飞白法,析数法,应首法,等等,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5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B>对联的横批</B><B></B>    </FONT></FONT>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如:“良缘喜结”、“花好月圆”、“佳偶天成”等,就是一些常用的婚联横批。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总之,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FONT>     </FONT><P><FONT face=新宋体></FONT></P>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B><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FONT></B><B><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对联的标点
</FONT></B><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处于现代汉语大环境中的对联,应当使用标点符号。至于与书法艺术结合时,则另当别论。凡对联都由上下联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组成,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决定了对联标点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决定了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上。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用逗号;多分句联用分号;某些多分句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其联尾则用句号;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则无疑应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总之,应针对该联联意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上述理论上虽这么说,但在实践中,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对联标点法不失为一个更加简捷的选择,那就是:上下联联中照常用标点,上下联联尾统一不用标点。另外,为使上下联保持形式上的一致,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FONT><B><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对联的书写格式</FONT></B><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至于横批的书写方式是左起还是右起,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依传统,在与竖写的上下联相配时,应是右起;但由于现代汉语的横写格式是左起,因此,现在也有人用左起。
   
<P></FONT></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FONT><B><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对联的张贴格式</FONT></B><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也要注意: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这个格式不能任意改变。</FONT></FONT>
</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7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B><FONT size=3>(三)、组句技巧</FONT></B> </FONT><P><FONT face=新宋体></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1、回文法: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上下联,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另外还有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当句回文,即同一句子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佚名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
倒句回文,即同一句子在倒读时字面上有变化,但上下联不变。如:
    结同心果
    开并蒂花(常用婚联)
倒读即为:
    果心同结
    花蒂并开
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上联变为下联,如: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佚名题武汉龟山联)
倒读即为: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绿迢迢
由于回文格难度较大,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能突出体现汉字的独立语特点。特别是一些难度更大的回文格,如反复回文、联珠回文、韵对回文等,则更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佛何能测
    人不易知
这副反复回文四言联,至少还可以反复推衍出另外三副:
    何能测佛
    不易知人
    易知人不
    能测佛何
    知人不易
    测佛何能
有时候,这种对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文字排列组合,使对联数量成倍增加。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2、排比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3、顶针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4、反复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魏无忌,长生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size=3><FONT face=新宋体>5、嵌字法:</FONT><FONT face=新宋体>    </FONT><FONT face=新宋体>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事物名等专用名称,有时也为特定词语)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联手法。其具体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种。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整嵌,就是将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一联</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新宋体>:
增长善根,而持国土</FONT><FONT face=新宋体>多闻正法,以广目光</FONT><FONT face=新宋体>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整嵌入联。但嵌字法用得较多的还是分嵌,也就是将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分嵌的格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有的则是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两个字。以七言联两字分嵌为例,从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称鹤顶(凤顶)格、燕颔(凫颈)格、鸢肩(鸳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4:47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B><FONT size=3>(三)、组句技巧</FONT></B> </FONT><P><FONT face=新宋体></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1、回文法: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上下联,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另外还有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当句回文,即同一句子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佚名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
倒句回文,即同一句子在倒读时字面上有变化,但上下联不变。如:
    结同心果
    开并蒂花(常用婚联)
倒读即为:
    果心同结
    花蒂并开
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上联变为下联,如: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佚名题武汉龟山联)
倒读即为: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绿迢迢
由于回文格难度较大,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能突出体现汉字的独立语特点。特别是一些难度更大的回文格,如反复回文、联珠回文、韵对回文等,则更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佛何能测
    人不易知
这副反复回文四言联,至少还可以反复推衍出另外三副:
    何能测佛
    不易知人
    易知人不
    能测佛何
    知人不易
    测佛何能
有时候,这种对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文字排列组合,使对联数量成倍增加。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2、排比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3、顶针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4、反复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魏无忌,长生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3>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P></FONT></FONT><P><P 0pt; 0cm LINE-HEIGHT: 12pt?><FONT size=3><FONT face=新宋体>5、嵌字法:</FONT><FONT face=新宋体>    </FONT><FONT face=新宋体>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事物名等专用名称,有时也为特定词语)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联手法。其具体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种。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整嵌,就是将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一联</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新宋体>:
增长善根,而持国土</FONT><FONT face=新宋体>多闻正法,以广目光</FONT><FONT face=新宋体>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整嵌入联。但嵌字法用得较多的还是分嵌,也就是将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分嵌的格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有的则是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两个字。以七言联两字分嵌为例,从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称鹤顶(凤顶)格、燕颔(凫颈)格、鸢肩(鸳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

1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五班76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7986
经验
2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9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5:31 | 只看该作者
<P>溪寒摄雪骨 [凉凭]</P><P>翠叠润山春 [凉凭]</P>
凭栏不惧风云变 入座常参水月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主题
65

116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九头貉叅+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8218
经验
2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6
77
发表于 2006-11-15 19:14 | 只看该作者
毕业在即,送同学一句:万事如意!!!同学高才,期待再会!!!!
嗡、咯、啊、吼、哞、咄、噪、叨
八相、八音、八灯、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2 03:56 , Processed in 0.1081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