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字文》讲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1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6 | 只看该作者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鵾独运,凌摩绛霄。   人不能总在书房里求古寻论啊,出来看看四季的风景,低下头看看:陈根萎翳。抬头看看:落叶飘摇。陈根是老树陈根,委是枯萎,衰败。翳是荒芜、暗昧,枝叶遮盖的意思。陈根老树枯萎倒伏,落下的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荡。   再猛地一昂头,看到空中"游鵾独运,凌摩绛霄"。远游的鵾鸟在空中独自翱翔,一个高飞,冲到紫红色的云上面去了。独运、绛霄四个字用得准确、贴切,且合典。   常常有人用《庄子逍遥游》里面"鲲鹏南徒"的寓言来解释这里的鵾字,我认为不确切。庄子的气魄更加庞大恢宏,他说的鲲是一种大鱼,"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叫鲲的鱼大得很,不知道有多长,鲲一变成为大鹏鸟,鸟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大。而这里的鵾字是鸟字旁,是长得像鹤一样的一种大鸟,不是大鹏。   鵾和鹤都喜欢独居,性情孤傲,没有一群鹤在一块的。鵾可以飞得很高,所以这里说游鵾独运,同时也对应前文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衬托出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处染而不染的操守。   凌是向上升高,摩是迫近、接近,如摩天大楼。绛是紫红色,绛霄是紫红色的云气,又叫紫霄。"凌摩绛霄"的意思就是高飞接天,直冲九霄。   紫霄宫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是九霄中的第八层。九霄分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越往上,神仙的功力和道行越高。九霄之上还有九天,层层递进,《神仙传》里对此描述的很具体,也很热闹。   接下来的几句,语义随着韵律一转,柳暗花明,又是一番景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2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6 | 只看该作者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耽是沉浸、沉恋、入迷了,以致别人叫也听不见,叫耽,所以耽是耳字旁。寓是寄托,玩市是热闹的集市、游玩的场所,相当于现代的购物中心。"耽读玩市"是在噪杂的市场里还能潜心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境界充耳不闻,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学者王充。"寓目囊箱"也是说,在王充眼里只有书囊和书箱,除此而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曾入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通百家言。年轻时游学洛阳,因家境不富,买不起书,便经常到书肆站立着读书,可以过目成诵。他曾做过小官,但不久就辞官回乡,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他以毕生心血写下四部哲学巨著:《讥俗》、《政务》、《养生》、《论衡》,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部。   《论衡》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真乃其书也。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易是轻易、疏忽;輶是一种很轻巧的车子,有轻忽、轻率的意思。对一些小事很容易轻视、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惧。不要轻视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人往往是在阴沟里翻船,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易輶攸畏"。例如讲话时要小心,不能旁若无人。为什么呢?因为"属耳垣墙"。   属的本义是连接,有关联。耳是耳朵,耳朵与墙是连着的。什么意思呢?隔墙有耳,讲话要小心,要有所畏惧,不要旁若无人。垣是用土坯垒的矮墙,这两句话,语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一句。修辞上属于引经,但没有注明出处,所以是暗引。   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爱打探别人的隐私,"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子八个碗",凡事都爱包打听。扒窗台、听墙根是常有的事,尤其古代是土坯墙,挖个洞就可以属耳,更方便。老人们常说:"屋里说话外边有人听,树下说话树上有人听,大道上说话草窠里有人听",现代观念叫"保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失之于人",不能不小心、不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下面几句话讲的是我们普通的居家生活。具是动词有准备、料理的意思。餐在古汉语中也是动词,有吞食的意思,如餐风饮露。膳、饭是同一类概念,是不同的饮食种类,含义不一样。膳字带个肉月旁,肉食为膳;五谷煮的素食叫饭。我们平头百姓说吃饭,家常便饭,帝王叫传膳,钟鸣鼎食。我们吃饭的长寿,帝王进膳吃肉的短命,如果那时可以验血的话,进膳的一定都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具膳餐饭"说的是荤素饮食的准备,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适口,一个是充肠。适口是可口、咸淡适宜;充肠是能吃饱。人的饮食越简单,身体越健康,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能适口充肠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不要奢侈。   适口是因人而异,因地治宜,没有统一的标准。饮食上的五味是要根据空间和世间来调整的,所谓冬不吃夏物,北不餐南食。你非要冬天吃西瓜,鸡命吃鸭食,就有违卫生之道。五味大致上的分类就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注意就会不服水土。山西人爱吃醋,因为山西水土碱性大,酸碱中和,所以叫西酸。山东近海,潮湿寒冷,所以山东人吃葱蒜像吃巧克力一样,叫东辣。湖南人用大辣椒哄孩子,小孩子自小就被辣得昏天黑地。   由地域和五味的不同,形成鲁、川、粤、淮阳四大风味,再发展出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闽南八大菜系,以及煎煮蒸炸,熬炒扒熘炖等烹调手艺。这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烹饪在五行八作里面属"勤行",厨子的祖师爷是伊尹。但是为了这口腹之欲,人这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漏斗,不知吃绝了多少物种,这是口福还是口祸呢,真是说不清楚。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饱饫烹宰"是说,吃饱了以后,再好的东西来了也不想吃了。饫是因为吃饱了而厌倦,不想再吃了叫饫。烹是水煮,宰是宰杀。烹宰是肉食的准备。吃饱了还杀鸡炖鱼的干什么呢?   "饥厌糟糠"是说,没吃的时候,有糟糠也就满足了。厌是满足的意思,如《论语》中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糟是酒渣,古代没有提纯技术,酒不过滤,这样的酒也称为糟。现在南方也还盛行吃醪糟酒,淮阳菜里也还有糟鱼、糟鸡等名菜。糠是谷子的外壳,用作饲料。掺糠使水是古人形容奸商的行为,今天换成假冒伪劣了。   文化革命中,实行吃"忆苦饭",我有幸享受过"吃糠咽菜"的感觉,一个糠窝头,一碗猪菜汤,多了还没有。麸子窝头挺香的,现代营养学还提倡吃,说是富含维他命B。   糠就难吃死了,像锯末一样,不用猪菜汤往下送根本就难以下咽。糟糠就是指粗劣的食物,代指艰苦的生活,以后专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为糟糠之妻。如苏东坡言:"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实际上这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亲戚朋友会面要尽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应注意有所不同。请客人吃顿饭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区别开。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软的、暖的;小孩子身体正值发育,牙齿好,胃火大,爱吃凉的、硬的、粘的。   请老年人吃饭一定要注意,例如,"烫甜粘"是老人饮食上的大忌,有一个孝子在街上给他母亲买的炸元宵,赶快跑回家让老太太趁热吃。儿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脏病就发作了,送到医院人就死了。炸元宵是"烫甜粘"三条全占了,老太太等于吃毒药,还有不死的吗?所以请老人吃东西千万要注意。古人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七十岁以上的人,你就不要留他吃饭,万一老病复发了,你说不清楚。八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要留他在家中过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没法向人家的儿女交待。   故旧是故友旧识的简称,也就是老朋友、老相识,另一重含义包括我们的传统也是故旧,做人固不可以喜新厌旧,不尊重自己的传统也是不应该的。   亲戚两个字含义不同,现代汉语里面重叠连用了,在古文中要注意区别。父亲一支、父属同姓的为亲,母亲一支、妻子一支,母属、妻属不同性的为戚,内亲外戚,在血缘关系上不一样。读两汉的历史,常常有外戚和宦官把持朝纲的记述。外戚持政,是由于皇帝幼小,汉代有十个皇帝登基时不满14岁。国事只好由母后一系的人协助治理,但是一到尾大不掉,外戚就想篡权。王莽毒死了孝平帝自己篡位当皇帝,就是个例子。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别,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几个。按照《礼记内则篇》所下的定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明媒正娶的为妻,不依礼法、私自结合,私奔而来的叫妾。帝王尽管有三公六院七十二偏妃,加在一起108个女人,但朝阳正宫的娘娘只有一位。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对下的治理叫御。绩纺:绩是缉麻,就是把麻纤维披开来搓成线,纺是将丝纤维制成纱或线。上古时代还不懂种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丝织品则称为帛。穷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但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编织的。老子说"披褐怀玉",就是人不可貌相。妻子要总体管理家务,妾就要负责缉麻纺线、织布做鞋一类的女工、女红。   妾的另一件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先秦时代,男子是十八岁至二十行冠礼,戴帽子,表示成人了。秦汉以后,有官职、有禄位的人才可以戴冠,没有功名的白丁只能戴头巾。这里的巾,泛指衣冠。   帷房是自己的寝房内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帐,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护隐私。布幔在两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白色生丝织成帛叫做绢,齐地(齐国)出产的绢最有名,叫作纨。古语有称"纨绔子弟"的话,就是说穿着用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衣着华美。纨扇是女孩子用的白而园的绢扇,可以在纨扇上面题字、做画。《训蒙骈句》里面就有"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西游记》里也有"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的诗句。   绢、绸、缎,统称为帛,我们现代人认为是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丝织品。绢是厚而疏的生丝织物,绢都是白的,没有染色的,故此女子多用绢(娟)取名以示女子的贞洁,《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嫂子就叫李纨。原始的绢就是帛,帛者白巾也,有钱人可以把帛当成纸用以书写,秦汉时期就有帛书。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内有老子《道德经》、《易经》等帛书,非常宝贵,是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本子,相信汉以后的古人都没有见过。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804枚,内有《老子》、《孙子兵法》等古书,几乎就是原版的经典著作,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连司马迁都糊涂的问题。原版的《老子》才二千言,后世五千言的《老子》显然是修订版,很多历史上待考证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用熟丝(染色丝)密织的帛叫做"锦帛",其中薄者为绸,厚者为缎,不要搞混。   上古时代没有蜡,所谓的"烛"是照明用的火炬、火把,不是蜡烛。唐以后才有了由动物、植物或矿物油质制作的蜡烛,如有石蜡、蜂蜡、密蜡等。素蜡就是白色的蜡烛,形容人的脸色不好称为"蜡白"。"银烛"就是银白色的蜡烛,炜煌是火光炫耀的样子。   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昼眠夕寐"是白天午休,晚上睡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眠者寐也,二者都是熟睡,睡着了的意思。眠,目字旁偏于闭目安然的样子,寐,上面的宀代表房子,下面是床,表示安卧熟睡的样子。眠是很随便的闭目小憩一下,寐可就是正规地躺在床上大睡。寐字用的很正规,如说,梦寐以求、夜不能寐。眠就用得很随便了,如春眠、冬眠。   "蓝笋象床"说的是卧具,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装饰的床榻。蓝是古代用于染青之草,从中可以提取出青颜色,荀子在《劝学篇》说过"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话。笋是嫩竹子,用嫩竹篾编的席子既柔软又凉爽,再用蓝草染成青色,是很贵重的。《书经顾命》里就有"敷重笋席"的话。象床指的是用象牙装饰的床,床架用硬木雕花镂空,中间镶有象牙和贝壳等装饰品。   上面四句话描写了南朝金陵士大夫阶层奢靡侈富的生活: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白天小憩,晚间安寝,   象牙装饰的床榻铺着软软的竹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8 | 只看该作者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纟 旁,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于丝竹之声的丝弦乐是完全不同的。   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听到有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承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承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作为专用名称的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用来温酒、热酒。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7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8 | 只看该作者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纟 旁,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于丝竹之声的丝弦乐是完全不同的。   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听到有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承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承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作为专用名称的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用来温酒、热酒。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8 | 只看该作者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笺牒是书信的代称,笺是信纸,如便笺、手笺等。牒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小的曰牒,大的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笺牒两个字联用代表了书信。   "笺牒简要"的意思是说:写给他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不要罗嗦。有些人写信就喜欢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真正想说的东西反而被淡化了。你看这样的信都着急,好像吃包子三口下去还没吃到馅。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怀念起当年的小伙伴,想请他们到皇宫来玩玩,就让手下的学士们给写一封信。信写完了,有好几大篇纸。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说: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废话,他们也看不懂啊!就两行字,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顾是回顾,答是复答。"顾答审详"的意思是: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审慎周详。相反地,我们回答被人的问题要审慎、要详尽。清宫皇史宬里面保留有全部的清宫档案,我们看到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批复大臣的奏章,朱砂御笔的批字比原奏章的字数还要多上好几倍,尤其是雍正动辄批上数百字,真是苦口婆心,反复叮嘱。可有的批复就三个字"知道了",显然是嫌他们罗嗦。可见,即使是帝王也一样,既要"笺牒简要"也得"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骸是骨骼,人体有骨有骸,大的骨头叫骨,小的叫骸。现代解剖学证明,人身有骸骨205块,女人比男人多两块,207块。《圣经》上不是说女人取了男人身上的两根肋骨吗?所以女人比男人多两块骨头。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胶质,碳酸钙是大自然固化的二氧化碳,与山石的碳酸钙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人体骨骼的胶质不足,特别是老年人骨胶质流失过多,就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与山石自然风化的道理一样。所以补钙并不重要,补充骨胶质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辞官不做,称"乞骸骨",意思是请皇帝将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吧。这里的骸是"四肢百骸"的缩略语,代指人的整个身体。   "执热愿凉"是说,人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常常有人端着杯热茶不停地吹气,希望它快点凉。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同心理。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   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8 | 只看该作者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小牛为犊,父牛为特,"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骧是腾跃不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   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象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严厉惩罚盗贼,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   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引伸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上的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韩非被毒死、谭嗣同被斩首,法家人物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惨烈,真是发人深省啊!   有人说,为什么你总是提到秦汉以前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汉以前的文化。那时候人心纯朴、民风淳朴、文风也淳朴。我们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著述,无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纯像百年佳酿一样,入口绵软,回味无穷。汉以后人为的自我复杂,特别是两晋以后,文辞越来越华美,内容越来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韩愈等推崇古文的运动。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既然是寻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华。上古时代文字少,书写工具和刻印条件都差,不是好东西、没有价值,绝对不会费那么大劲刻在竹简上,这个常识我们要有。   "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这里用四句话,介绍了古代的八个人,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或方便百姓、造福社会,成为人们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第一位是吕布,"布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袁术不和,袁术就派了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来伐刘备,刘备不敌,只好求助于吕布。本来陶公祖三让徐州给刘备,但吕布硬是占了徐州,欠了刘备的人情。这一次刘备来求,他不能不管,于是就将纪灵请到营中,对他说:刘备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对人无端厮杀,所以这一次希望能为你们调解。话毕派人将自己的兵器大戟远远地插在辕门,回头对众人说:"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们双方就和解,否则就是与我吕布过不去。如果射不中,你们的事我就不管了"。话毕发箭,正中戟支,顿时喝采声雷动,纪灵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乖乖地领兵走了。   第二位是宜僚,"僚丸"是宜僚抛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国人,会一手抛球的绝活儿,类似马戏团小丑扔瓶子、抛火把一类的杂耍。但熊宜僚的手艺可就高得太多了,八个球在空中,一个球在手里,一次就抛九个,还是单手。《丸经序》里面记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楚庄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双方摆开阵势,又准备拼杀。千钧一发之时,熊宜僚来了。老熊露了一手,在两军阵前抛丸,宋军停战观看,都看傻了。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不战而败。   第三位是嵇康,"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嵇康精通音乐,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惯司马氏的所做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终于把司马昭惹恼了,要杀嵇康。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三千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我死之后,此曲绝矣"!后来有人盗了东汉蔡邕的墓,据说从中发现了《广陵散》的曲谱,但一经演奏起来浑然不似绝响之曲,属伪谱无疑。   第四位是阮籍,"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啸是古代道家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要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禅宗的洞山禅师就会此啸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两首描写洞山禅师的诗,写得很美、很有意境。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洞山禅师看似松形鹤立、仙风道骨,哪知他一啸声传三十里,其内功之深可见一斑。   第五位是蒙恬,"恬笔"是蒙恬造笔的故事。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笔。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军,曾领兵驻边,督造修筑万里长城,但是毛笔在他之前就有了,说他发明毛笔似乎欠妥。蒙恬常年在塞北抗击凶奴,打猎捕狼是常有的事,他发现狼毫既柔软又挺直,更适宜用来造笔,于是发明了狼毫毛笔。   第六位是蔡伦,"伦纸"是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的常侍,开始时作宫中的杂役,以后负责监制宫廷用具。当时的书信或写在竹简上、或写在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后者又太昂贵了,根本用不起。其时民间已有用麻纤维造的纸,但还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伦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来造纸,公元105年蔡伦造出第一批纸,人称"蔡侯纸",事例记载于《后汉书》。   第七位是马钧,"钧巧"是名巧马均的故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这两句话是对上述八个人的技艺和发明所下的评语。"释纷"是解人纠纷,"利俗"是便利俗民,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   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   或利益百姓,造福社会,   都是高明巧妙,为人们所称道。 说到世间的技艺和人类的发明创造,其目的在于解人纠纷,方便百姓,仅此而已。技术技巧、发明创造,在上古时代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因为人不用教还在机谋巧算,动鬼点子,一旦正面加以提倡,人心会越来越诡诈,技术花样越来越多,于国于民都不利。四大发明,中国很早就有了,但始终没有推广应用。现代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歹毒、越高超,其中影视文化起的作用很大,电视里天天在诲淫诲盗,我们的正面教育根本抵挡不住。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关心孩子们每天在看些什么、干些什么,要早早地防止孩子的心灵污染。心灵一旦被污染了,再怎么清理也恢复不到污染前的水平了,所以《千字文》前面才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教诲,我们千万要注意。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毛施"是指毛嫱、西施两个人,这二位是中国成名最早的春秋时期的美人。最早赞美她们的是管子,《管子》书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也赞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沉鱼落雁说的就是这二位。   毛嫱、西施都是越国的美女,其中西施的名气最大,传说她曾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雪耻,灭了吴国。以后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双双归隐了。这都是野史小说里的戏词,不可信。实际上,西施是春秋时期人,至少与管子同时代,否则管子怎么能赞她是美人呢?但是勾践灭吴发生在战国中晚期,与管子时代差了280年,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了吗?   淑是美、善的意思,女子名字中用淑字的很多。姿是仪态、姿容。淑姿是姿容娇美,从音容笑貌,到体态形质无一不美。工是善于干某事,颦是皱眉头,妍是美丽,笑是笑靥。"工颦妍笑"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说:"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庄子》一书中有三次说到了西施,可见庄子也是个追星族。   西施姓施,父亲是个打柴的樵夫,因家住施家村的西头,其女故名西施。西施长得很娇美,但有心口疼的毛病,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起来就手捂心口,皱眉咬唇,样子很俏皮,惹人爱怜。施家村东头有个丑女叫东施,她看"病西施"样子娇美也学着皱眉捂胸,结果更加难看,庄子把她叫做"东施效颦"。   这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毛嫱、西施,姿容姣美, 皱起眉头都俏丽无比,笑起来就格外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年矢每催"的意思,是岁月流逝,每每地催人向老。矢是箭矢,所以有人将此句译为:"时间象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这样解释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很不准确,将本来栩栩如生的一句话,弄得生气全无,一点文学上的美感也没有了。   我的解释:矢是漏矢,古代的计时工具用孔壶滴漏,现在故宫的后三宫里还陈设有此孔壶。《汉书》记载:"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可见这里的矢为浮箭是没错的。浮箭上有时间刻度,水滴一落,刻箭就上浮,所以叫做"每催",频频催促,非常形象。我们随文入观,闭目沉思,仿佛能听到水的滴答声,就像现代钟表的"嗒嗒"声一样。如果翻译成"时间象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就味同嚼蜡了。   "曦晖朗曜"的意思是,太阳的光辉永远明朗地照耀在空中。曦、晖皆为日光,曦为晨光,早晨的阳光叫晨曦;晖是阳光外面的那层晕晕的光圈,朗是明朗,曜是照耀。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璇玑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北斗星是现代天文学所称的大熊星座,其中的第二颗为天璇星,第三颗为天玑星,此处用璇玑来代表北斗七星。悬是悬挂、悬吊起来的意思。斡是旋转、斡旋。高悬的北斗七星不断地转动着斗柄,就是"璇玑悬斡"。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是天枢、第二颗是天璇,二者连线的五倍距离就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   要找北斗七星,先要找天上最亮的两颗星,招摇二星,它们在北斗星斗柄的正前方。古人告诫我们不要太招摇,就是借用这两颗星的名字,因为这二位太亮、太抢眼,一眼就可以看到。所以做人不可以太招摇,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晦魄是指月亮而说的,前一句"曦辉朗耀"说的是太阳的光芒,此处再以月亮的光辉与以相对应,修辞上叫做对仗。   前文已经讲过,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晦,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阴历每月初始见的月光叫魄,也就是初三的新月。环照就表示月亮由朔、望、晦完成一个回环,周而复始,没有穷尽。明亮的月光永远遍洒人间四海,所以才激起人类无限的遐想。苏东坡就把酒问明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月亮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嫦娥早就上去过。古人早就知道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才说月宫里面有玉兔,我们信以为真,就在八月十五供兔爷、兔奶奶。"兔者吐也",言月吐日光,也就是月球反射日光,这与兔爷有什么关系?释迦牟尼佛也说过:月之一日,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对此我们半信半疑,直到阿波罗登月成功了,才证明释迦牟尼佛说的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指薪修祜"的用典,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是脂字的通假,油脂燃烧的时间,比柴草要长得多,所以古代点油灯多用膏,也就是动物脂肪。《楚辞招魂》上说:"兰膏明烛",兰膏是加了兰香炼的膏,燃烧起来有香味。庄子说:烛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可以一直传下去没有穷尽。譬喻人的肉体会死亡而人类的生命现象是延续无穷的。   祜是福德、福禄,修祜就是修福、积德。人一生的福报之中,有福、有禄不一样。福是你的享受和你享受的能力,禄是支持你享受的条件包括财富、妻子、儿女等。有福的人不一定有禄,这样的人只能享清福;有禄的人未必有福,不会享福的暴发户有的是。   福禄很难两全,有福有禄又不长命,没寿也是白搭。世间"福禄寿"俱全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恭贺别人时才说:"三星高照,福禄寿临门"。真正福禄寿俱全的人历史上大概只有乾隆一人,在位60年,寿命89岁,享了一辈子福,自称"十全老人"。据说他的八字是"子丑寅卯"四正,排列组合正好凑个四正,太难了,比中六合彩还难上一万倍,果真如此,乾隆还真不简单。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只是短短的几十年,上寿百岁不过是36500天,所以要赶快修你的福德,因为福德是可以传代的,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个传递的通道就是"孝"。前面已经讲过了,祖先之德是通过"孝"这个管道传承的。你不孝,这个管道就断了,祖先修的祜(积累的福德)你就享受不到了,"指薪修祜"的传承就断掉了。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永存,这才是"指薪修祜"的真实含义。   "永绥吉劭",前一句"指薪修祜",是针对自己这一代而言的,它是因;这一句"永绥吉劭",是针对子孙后代而言的,是果。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栽什么树,就开什么花,这是宇宙间的基本定律,谁也改变不了。如果自己能够利用有生之年,修德积福,子孙万代都会在你这棵大树下"永绥吉劭"。   相反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顾及子孙的利益,现在就吃"子孙饽饽",让你的子孙们吃什么呢?我们现在不管那一套,重孙子的钱现在都敢给花了,干的都是些绝户事。《元史》上记载,中国人在元代就发现石油可以用来作燃料,并命名"石油",但是考虑到石油是地球的血脉,不准开采使用,否则对子孙不利。我们现在都像苍蝇一样,急功近利,东挖了西挖,没完没了。早晚有一天,把地球给挖急了,抖一抖就是大地震。   "永绥吉劭"的永是永远、永久;绥是安定、和平;吉是吉祥、幸福;劭是高尚、美好。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   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长存于永久,   子孙后代永远安定、和平、吉祥、幸福,   那有多么美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50 | 只看该作者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矩步是迈着方步,引领是伸着脖子。矩者方也,引者领也。走起路来,伸脖子迈方步,不像鸭公也像鹅太,哪里有美可言呢?古汉语的"矩步引领"就是现代汉语的"昂首阔步",代表了一个人心胸坦荡无欺,行为正大光明。可以想见,一个内心"常戚戚"的人,一个心中总是"若有所遗"的人,他走起路来如何能昂首阔步呢?   领的本义就是脖子,是后脖子(与项同义),脖子的前半部分叫颈。颈部的左侧是气管、前部是喉管、右侧是颈总动脉。古人性情刚烈,"引颈自刎"是常有的事。但手持宝剑,转圈到脖子后面,"引领自刎"的事还没听说过,也死不了人。   俯仰是一低头、一抬头。廊庙是指朝廷、国家而说的,有一句古话叫"廊庙无才天下求",就是这个意思。廊在古代指厅堂周围的屋子或有顶的通道。庙是祭祀祖先的宗祠,不是和尚住的地方。"俯仰廊庙"的意思是:你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检点,要像在朝廷上临朝,在祖庙中参加祭祀大典一样,庄严肃穆、恭谨敬畏,不敢有分毫的轻忽之举。   古代天子临朝,庄严肃穆,百官手持笏板,站在陛下,眼观鼻,鼻对口,口问心,无奏对不能抬头。没事瞎寻摸,东看看、西瞅瞅,就有仰面视君之罪,属大不敬,所以不敢随便俯仰。 束带矜庄   束带矜庄的意思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衣冠文物历来是中国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古今中外穿衣服都讲究内外有别,居家的服饰要宽松、舒适,现在讲要休闲。对外的服饰要严整、要符合你的身份。衣冠严整是对他人的尊重,举止从容是对自己的尊重。   人要想不被人欺,先要不自欺。只有先自尊,然后才有被人尊,这是一定的道理。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的动乱中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临死前,子路扯扯衣服,正正帽子,从容地说:"君子死,冠不免"。死不怕,但要死的有尊严,古人死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其生时是怎样的要求自己。  束带是整饰衣冠,束的本义是在木头上加绳圈,即捆绑之义。带是绅带的简称。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在大衣外面要束一条大带,叫绅,所以称士绅。绅的长度是有尺寸限制的,按《礼记玉藻》所载,"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普通人系的就叫带。   矜是端庄、凝重,如《论语》中所言:"君子矜而不争"。庄是表情严肃、容貌端正。因此"束带矜庄"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表情严肃、容貌端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8:50 | 只看该作者

《千字文》讲记----[添加完毕]

徘徊瞻眺   徘徊是欲进又止、小心谨慎的样子。前面第二部分里面,我们已经讲过,古人做人做事十分谨慎。象曾子一生谨慎,晚年临终前,手脚都不能动了,才招呼弟子到跟前说:"《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马上要断气了,这回可以放松了,再也不用担心了"。   谨慎不同于拘谨,谨慎是将一件事考虑透彻以后再决定做还是不做,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五经之首的《易经》就是教人"洁净精微",精微就是谨慎,不是胆小怕事。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还不是因为诸葛亮懂《易经》吗?这种大智慧岂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树叶落了都怕砸头的人可以相比的。   瞻是仰视,俗称高瞻;眺是远望,即是远瞩。一个人没有豁达的胸怀,不能高瞻远瞩,就不可能担当重任。换句话说,一个心小量窄、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人,一定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相貌猥琐。所以说,心地光明坦荡,然后才能昂首阔步;胸怀大志,高瞻远瞩,而后才能担负天下重任。   这四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非常完整了: 昂首阔步,心地正大光明, 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衣冠严整,举止从容。 谨慎庄重,高瞻远瞩。   《千字文》四部分的内容至此已经圆满了,下面四句是结语,也是作者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交待。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我们在开篇第一讲中已经介绍了,《千字文》是南朝萧梁时期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文学大家,周兴嗣,奉梁武帝的敕诏编纂的。现在文章完成了,要对圣命有个交待,所以说了这四句话。   "孤陋寡闻"是学识浅薄、见闻有限。愚是愚昧无知、顽钝蠢笨,蒙的本义是草木暗昧,此处的意思是昏聩懵瞪、糊糊涂涂之义。等是等候、等待,诮是责备、讥讽、嘲笑。   这四句话是周兴嗣的自谦之词,他说:   "我自己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愚笨糊涂,难复圣命,   只有等待圣上的责问和耻笑了。   至于我的学识嘛,   也就是知道几个谓语助词,   焉、哉、乎、也,仅此而已。 《千字文》的讲解至此圆满了。如果大家听了欢喜,能够由此升起对传统文化的爱慕之心,对古圣先贤产生油然的敬意,我抛砖引玉的初衷也就算达到了。大家鼓掌,那是因为先人的文章写得好,学问好,功在传统文化。如果大家听了不满意,那是因为我对文章有误解、错解和曲解,过在我个人。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周兴嗣只用了一千个字,我却啰啰嗦嗦地讲了好几天,相差岂止千里?所以《千字文》最后的四句话,我以为正是针对我本人说的,同时也是我想要说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96
发表于 2007-5-20 21:2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几节,真不错!好东东!谢谢大蒙~~~

有时间继续来品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97
发表于 2007-5-20 22:48 | 只看该作者

相反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顾及子孙的利益,现在就吃"子孙饽饽",让你的子孙们吃什么呢?我们现在不管那一套,重孙子的钱现在都敢给花了,干的都是些绝户事。《元史》上记载,中国人在元代就发现石油可以用来作燃料,并命名"石油",但是考虑到石油是地球的血脉,不准开采使用,否则对子孙不利。我们现在都像苍蝇一样,急功近利,东挖了西挖,没完没了。早晚有一天,把地球给挖急了,抖一抖就是大地震。

---------这段话讲得太好了。目前对资源的开采有的几乎是破坏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 小时
主题
19

800

帖子

0

精华

9796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279
经验
138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9
98
发表于 2007-5-20 22:50 | 只看该作者

校长辛苦了!近日要购买一付甘肃楷书名家郎宗权老先生的<千字文>,正好想了解一下全文的意思,正巧校长在这里刚好挂出!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23: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潇湘妃子在2007-5-20 21:27:42的发言:

看了几节,真不错!好东东!谢谢大蒙~~~

有时间继续来品

谢谢啥!又不是我写的!太客气了就生疏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23: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思路007在2007-5-20 22:50:37的发言:

校长辛苦了!近日要购买一付甘肃楷书名家郎宗权老先生的<千字文>,正好想了解一下全文的意思,正巧校长在这里刚好挂出!

收藏!

不客气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2 18:15 , Processed in 0.0933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