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皓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皓天作业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 小时
主题
9

27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8283
经验
3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2
101
发表于 2006-8-30 20:00 | 只看该作者
96楼有不少好东东,借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21:4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color=#ff0000>8月31日学学练练(由草香香版主点评)
</FONT></b></P>
<P>学一学</P>
<P>对联修辞~~~叠字</P>
<P>叠字,就是把某些字重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方法,叠字用于对联,字面上整齐别致,内容上强调突出,使人观之悦目,读之悦耳。对联用叠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全用叠字,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二是部分叠字,如: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P>
<P>练一练</P>
<P>对句:波浪滔滔拥海屿[皓天]</P>
<P>出句:云烟袅袅锁山湾 [半溪梅影]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21:40: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4:53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1日<周末对句>
</FONT></b><P>出句: 日暮苍山紫 [野渡横舟]
对句;</P><P>出句: 残花几瓣留春色 [傅粉檀郎]
对句:</P><P>出句: 柳线低斜空钓月 [青蛇]
对句:</P><P>出句: 老松最喜留云住 [无花果]
对句:</P><P>出句: 重峦叠嶂林如海 [江柳飞烟] (不强求作机关联对)
对句:</P><P>出句: 世事如棋, 何妨守拙观风雨 [毕力格太]
对句:</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4:53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3>第五讲   对联的谋篇 </FONT><P>           (该篇是根据大蒙校长以前的讲义稍加增删而成)      </P><P>      这里讲的是对联怎么构思,怎么选取意象,怎么成联的问题。对联篇幅短小,易学难精,一副好的对联,一般都具有寓意深刻,文辞洗练,对仗精巧、感情真挚,音律优美的特点,撰写难度是很大的,这里介绍的只是对联创作的一般要求,要真正出佳构,还需要大家长期的积累和练习。</P><P>一、对联创作构思,首先要立意</P><P>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再请看山海关一联:
             群山尽作窥边势;
             大海能销出塞声。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P><P>     对联的立意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P><P>1、立意要正确,要体现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的思想面貌是不一样的。一副好的对联应给人以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和时代气息。
2、立意要鲜明,要态度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表达清楚。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岳飞墓联,上联歌颂岳飞之“忠”。上联痛恨秦刽之“佞”,态度非常鲜明。
3、立意要新颖,要不落俗套。创作对联,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重复别人写的东西。</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4:54 | 只看该作者
<P>二、立意后,要考虑的是如何取象</P><P>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作者在上联巧妙地摄取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们提出了世事兴废的自然规律,下联引出此时与当年的时空差,相比这下,今昔对照,令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引发怀古幽情。一副好联,必须有一较为确切的意象,才能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山川的壮丽,可以启发作者的文思,触景生情,才能用语言将所要抒发之情描写出来。在选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这样一副联:</P><P>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P><P>    联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马”即是意象,以比喻“学”和“心”的某种程度,这里的意象可以说再确切不过了。在确立下联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马这句成语,然后将其化开,把“心”这一抽象之词处理得如此活灵活现,抚之有物。</P><P>    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因每个人的经历、地位、水平、年龄都有差异,即使是写同一体裁,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扬州史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联曰:</P><P>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P><P>   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国之音,催人泪下。可以说联中之字,动一处则全联失色。“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势必会减了分数。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浅尝辄止。</P><P>   要做到取象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对象要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是用语要切人、切事、切情、切地、切时。要将所咏的人、物、事巧妙置于联中,写出特色。</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有了立意和取象,你的对联构思基本完成了,然而,要写成一副佳联,你还必须做到:<P>一、言 志 高 远</P><P>   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徐悲鸿写过这样一副联:</P><P>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P><P>   作者有意利用贬义词组成联句,借以抒发自己追求自我、不与恶势力随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怀。联语正气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胆识浮于纸上。</P><P>   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P><P>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P><P>后者如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P><P>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P><P>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只有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尊崇“诗言志”的宗旨,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来。</P><P>二、抒 情 真 切</P><P>   抒情是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抒情,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与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引发共鸣,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人。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P><P>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P><P>    小凤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锷在逆境中与小凤仙结成知己,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脱离袁世凯的囹圄之中。后蔡不幸早逝,小凤仙闻讯后,以联挽之。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可谓一字一调,字字见情,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读之扣人心弦,肝肠欲断,实为抒情联中之佳品。 再请看曾国藩挽乳母的一幅联:</P><P>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P><P>   此联写出了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极打动人,读来让人唏嘘不已。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P><P>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P><P>   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P><P>三、章 法 灵 活</P><P>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鉴于此,古人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写诗讲究“起、承、转、合”,对于楹联,这四点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一些长联的创作。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P><P>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P><P>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以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P><P>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懂得一些作诗章法,多学习一些古诗古联,是提高对联创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5:16 | 只看该作者
<P>第五讲作业:</P><P>第一题:对句练习  (30分,每小题10分)</P><P>出句1:蕉阴三径绿 [史鹏]</P><P>出句2:桃花溪水入琴谱 [草香香]</P><P>出句3:秋从梧叶枝间坠 [刘金门] </P><P>第二题:下联获2003年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征联大赛一等奖。试分析这副对联的中心主题和艺术特点(20分)</P><P>褒以为雄,贬而称暴,弹指间万代千秋,墓前直觉皇威烈;
生常好大,死亦喜功,凝眸处千军万马,地下犹横剑气寒。</P><P>第三题:命题写联(20分)
以下小诗句出自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请任选一句,撰一联表达你对诗句的理解
(七言或者七言以上)
1、不要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也要错过繁星了
2、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3、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4、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5、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P><P>第四题:(30分,每联15分)</P><P>请拿出你认为自己作得最好的两副对联(旧作没有的,就写新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13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ff0000>9月6日学学练练
</FONT></B>
<P><FONT color=#222222>学一学</FONT></P>
<P><FONT color=#222222>关于对联的领字</FONT><FONT color=#222222>(一)</FONT></P>
<P><FONT color=#222222>领字,</FONT>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FONT color=#c60a00><FONT color=#000000>什么叫统领作用呢?</FONT>对联</FONT>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FONT color=#c60a00><FONT color=#000000>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上面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副对联,难免有些牵强,但如果这样处理“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联系在一起了,而”此处有“”其人如“就是领字。</FONT></FONT></P>
<P>练一练</P>
<P>出句:一地雪香梅弄影 [无须有]</P>
<P>对句:满天星醉水摇风[皓天]</P>
<P><FONT color=#0000ff>大蒙:还行,不够严谨。</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13:10: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22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color=#0000ff>转贴,从机巧版借点里资料学学</FONT></b></P><P><b><FONT color=#0000ff>[资料]机巧联制作手法综述(编辑:绝地苍狼)
</P></FONT></b><P><FONT size=5>  </FONT><FONT size=2><FONT color=#0033ff>说明:机巧版成立之初,前首席斑竹“绝地苍狼”先生不辞辛苦整理完成了机巧联制作的21种手法,并逐一出题供大家练习和点评,为方便大家学习查阅,现将机巧联制作手法整合成一帖。在此,我代表广大联友对苍狼兄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FONT><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emot/em23.gif"></FONT></P><P><FONT size=2>  一、设问</FONT></P><P><FONT size=2>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 size=2>  (一)设问作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2>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请看下联: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 size=2>  (二)设问求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2>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三)设问不答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请看下联: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26 | 只看该作者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二、镶嵌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创作目的和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一)</FONT>镶嵌联的使用范围及其基本内容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镶嵌联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现撷取数例,以现一斑。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1.镶嵌节气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天气<B>大寒</B>,<B>霜降</B>屋檐成<B>小雪</B>;
    日光<B>端午</B>,<B>清明</B>水底见<B>重阳</B>。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此联描绘了“大寒”和“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上联镶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农事节气,下联镶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农时节日,别有一番情趣。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2.镶嵌姓字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 <B><FONT face=宋体>鱼游万孔秋江冷;</FONT></B></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B>柏成林丛夏岳高。</B>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此联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全部是用姓字镶嵌而成。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3.镶嵌序数</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  <FONT face=宋体>收<B>二</B>川,排<B>八</B>阵,<B>六</B>出<B>七</B>擒,<B>五</B>丈原前点<B>四十九</B>盏明灯,<B>一</B>心只为酬<B>三</B>顾;</FONT><FONT face=宋体>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4.镶嵌方位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坐<B>南</B>朝<B>北</B>吃<B>西</B>瓜,皮向<B>东</B>放;
    由<B>上</B>向<B>下</B>读<B>左</B>传,书往<B>右</B>翻。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在镶嵌序数联中我们已经欣赏到“方位联”之妙,而这一副纯是方位之对。传说旧时张、李两考生在炎夏苦读,暑热难当,乃共食一瓜,张生出上联,描绘自己吃瓜的情态;李生一时难以对上,后展书触情,回敬下联,描绘自己读书的情景,以供笑乐。联语对仗工整,堪称佳作。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5.镶嵌药名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B>白头翁</B></FONT><FONT face=宋体>,持<B>大戟</B>,跨<B>海马</B>,与<B>木贼</B>、<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29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二)镶嵌联制作的基本形式
</FONT>
<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镶嵌联的格式很多,主要有整嵌、横嵌、竖嵌等十二种,举例分述如下: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FONT size=4>1.整镶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所谓整镶,移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一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如: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前年杀<B>吴禄贞</B>,去年杀<B>张振武</B>,今年杀<B>宋教仕</B>;
你说是<B>洪述祖</B>,他说是<B>赵秉钧</B>,我说是<B>袁世凯</B>。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这是章太炎先生目睹袁世凯篡政后,对辛亥革命党人残酷镇压而深表愤慨之作。全联别出心裁,交错纵横地整镶了六个人的名字,把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穿插在楹联之中,构思精巧,使袁世凯之面目暴露无遗。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FONT size=4>2.横嵌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所谓横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如: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B>王</B>师岂无能,<B>啸</B>聚山林,<B>风(峰)</B>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
<B>程</B>度果合格,<B>汝</B>图宝贵,<B>淮(怀)</B>安旦夕,人民生死不关心。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抗战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仅不抗日,反而把枪口对着八路军。有一文人志士,用横嵌的方法,把他们二人的名字拆开嵌入联中,给以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宋体>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size=4>3.递嵌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所谓递嵌,是指将一个名称顺次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之名合起来才成系统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B>民</B>犹是也,<B>国</B>犹是也,何分南北?
<B>总</B>而言之,<B>统</B>而言之,不是东西!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这副楹联顺次递嵌“民国总统”,针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窃国大总统,骂他不是个东西。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size=4>4.省嵌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所谓省嵌,就是将一个名词的主要部分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B>博</B>济群伦<B>挺</B>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
<B>发</B>扬正义<B>飞</B>楫载和平,岂意黑茶赋招魂。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1946年4月8日,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等一行13人由重庆回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噩耗传来,全国震悼,该联是八路军西安情报处的同志写的一副楹联,联中的“博、挺、发、飞”分别为上述四人名之省嵌。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size=4>5.叠嵌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29 | 只看该作者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FONT size=3>11.综合嵌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综合镶嵌,就是几种镶嵌方式的综合运用。比如: </FONT>
<P><FONT size=3></FONT></FONT>
<P><FONT size=3></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B>韩愈</B>送穷,<B>刘伶</B>醉<B>酒</B>;
<B>江淹</B>作赋,<B>王粲</B>登<B>楼</B>。 </FONT>
<P><FONT size=3></FONT></FONT>
<P><FONT size=3></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这副楹联综合运用了整嵌和竖嵌两种方式,在整嵌了四个文豪大名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兼用了竖嵌中的“鹤顶格”和“凤尾格”,在联首和联尾嵌入了“韩江酒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FONT> </FONT>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12.</FONT>竖嵌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所谓竖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分拆开后,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竖嵌的样式颇多,简单地分有首嵌、腹嵌和尾嵌三种。有的地方考虑楹联与律诗和诗钟的某种联系,根据所镶嵌的字在上下联中的位置情况,细分为13个格,并借助动物形体部位,将有的格予以十分形象生动的命名。运用这些格式,将竖嵌联制作的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方为上乘佳作。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鹤顶格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鹤顶格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于上下联语开头的格式。运用鹤顶格能使所镶嵌的文字突出显眼,故此较后面诸格更为人们所常用。如: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B>明</B>月有情常照我;
<B>清</B>风无事乱翻书。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这是清初时有人写的一副楹联,当时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作者有意在这副联语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燕颔格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燕颔格是把所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在上下联语第二字的位置。如: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修<B>竹</B>千竿,横拖直扫,扫金扫银扫国币;
小<B>轩</B>一角,日煮夜烹,烹鱼烹肉烹民膏。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刘竹轩任反动县长时,因其生活荒淫,作恶多端,日积民愤,某文人将其名“竹轩”分别镶嵌于上下联第二字的位置,用语直切地痛加揭露贬斥之。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鸢肩格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鸢肩格将所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于上下联语的第三字。如: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调将<B>翠</B>黛眉偷画;
吟到<B>荷</B>花口有香。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这是某位文人为一名叫“翠荷”的女子所题楹联,作者将其名字巧嵌于上下联的第三字,语显新奇。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break-all; 12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蜂腰格 </FONT>
<P><FONT s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0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三、无情</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ff>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而“无情对”的特点却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相差越远越好,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乐趣。
</FONT>下面是几则无情对的趣事:

</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一)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悬高奖出上联征对: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B>五月黄梅天;
</B></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征。结果出人意料,金榜获选的下联却是: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B>三星白兰地。</B>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原来这是酒厂老板在报纸上别出心裁地做广告。“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征联活动使“三星白兰地”酒名声大振,也使“无情对”广为人所知。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二)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张之洞作答:
</FONT><B><FONT face=宋体>树已千寻难纵斧;</FONT><FONT face=宋体>果然一点不相干。</FONT></B>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FONT> </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张之洞出对: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B>陶然亭;
</B></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一客却以人名为对: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B>张之洞。</B>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三)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叶先生出联: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B>鸡冠花未放;
</B></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有人对: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B>狗尾草先生。</B>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与叶先生开了个玩笑。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四)有一联句,出句为唐诗,对句竟是三个国名: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B><FONT face=宋体>公门桃李争荣日;</FONT><FONT face=宋体>法国荷兰比利时。</FONT></B>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初读两句简直势同水火,细加品味莫不叹服对得工巧。</FONT> </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五)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B>色难’</B>,而甚难其对。”解缙应声答:“<B>容易。”</B>朱说:“既云易矣,何久不对?”解说:“臣适已对了。”朱始恍然。“色难”,既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给人带来突然情趣,却又回味无穷。</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 size=2>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0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四、照应</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ff size=2>照应,又称接应,即在制作对联时后面的文字与前面的文字形成呼应的关系。它可分为明暗两种:明接是文字关系,暗接为逻辑关系。</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大段骈文插入描写,多用明接,即将原来语句(或词)照样录出,并加以引申。如写景的:

  东西密摆,南北成行。东西密摆彻云霄,南北成行侵碧汉……  (《西游记》第八十回)

  如写事的:

  轰天炮响,震地锣鸣。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震地锣鸣,万仞山前飞霹雳……  (《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这类明接,比较呆板,对联很少有这样用的,恐怕与对联讲究凝练的属性有关。对联中明接多用词来照应,如一副巧联:

  笔是山,墨是海,排山倒海;
  临其意,摹其形,得意志形。

  联中“山海、意形”四字前呼后应。然而这种明接特点并不突出,可同时兼有复辞、总分等方法在内。最能体现出特征的是暗接,即把前面提到的事物,在后面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之暗相接衔,文字上重复,内容上却浑然一体,倍生趣味。如巧对:

  水月寺鱼游免走;
  山海关虎啸龙吟。

  上联地名水月寺,水中有鱼,月中有兔(玉兔),为暗接;下联地名山海关,同样,虎暗接山,龙暗接海。再如: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栖波。

  联中,乌暗接日,兔暗接月,鱼暗接湖,鹤暗接山,都有较强的内在联系。逻辑性更强的是下面一副人们熟知的巧对: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喜鹊是吉祥物,闻之有“福”,乌鸦在民间是不祥之物,人们以为闻其啼则有“祸”,燕子南来,适春之时,大雁南飞,当秋之令。其暗接技巧,十分高超。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1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五、复叠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color=#ff00ff><FONT face=宋体 size=2>复叠定义:</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FONT><P><FONT size=2></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1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六、歇后联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ff><FONT size=2>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也可以前后文并列,采用这种 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联」。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稻草扎秧--父抱子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竹篮提笋--母怀儿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马过木桥--蹄打鼓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鸡啄铜盆--嘴敲锣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开花芝麻--步步高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出土甘蔗--节节甜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芦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君子之交淡如--水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醉翁之意不在--酒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未必逢凶化--吉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何曾起死回--生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size=2>廪生抹围裙--斯文扫地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屠户戴顶子--杀气冲天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
</FONT><FONT face=宋体>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1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2>
<P 0cm 0pt?><FONT size=5>七、夸张

</FONT>
<p>
<P 0cm 0pt?><FONT size=5>与比喻一样,夸张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将其巧妙地夸大或缩小,以造成一种奇观效果,如运用得法,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言过其实”的语言,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的制联方法就是夸张法。夸张可分两种,一种是把所要表达的事物从性质、状态、数量等方面直接夸大或缩小,类似的描写叫做单纯夸张;另一种是通过比喻、比拟、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夸张法,称作间接夸张。</FONT></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6 12:48: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49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八、叠字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ff>叠字,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两个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迭字之间,不可以断句。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FONT>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叠字联主要分为全部叠字和部分叠字两类。全部由叠字组成的,多用于风景区。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天下景亭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同时,这副联还可以倒读:

  秀秀明明,处处水水山山;
  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还可以变成部分叠字联:

  山山水水处,明明秀秀处;
  晴晴雨雨时,好好奇奇时。

  大约有近十种“变化”,堪称对联佳多中的“奇”联。

  全部叠字中已知最多的是一副讽刺旧社会内战不止、民不聊生的联,共叠了14个字: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全叠对联,固然文字技艺较高,但表现内容上因为要“强求一致”,未必那么顺畅,倒是部分叠字的对联更加自由,不拘形式,易学常用。部分叠字,可以叠一处,如:

  郁郁佳气;
  泱泱大风。 (桂林风洞山景风阁)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趵突泉)

  也可以叠两处或多处。如:

  出出进进,说演弹唱;
  真真假假,生死离合。  (戏台联)

  声声爆竹声声喜;
  阵阵春风阵阵歌。  (春联)

  花深深,柳阴阴,听别院笙歌,且凉凉去;
  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贵阳九华宫戏台)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50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九、析字

</FONT><P><FONT size=2></FONT><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ff>拆拼法,又称析字法,是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某些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拆拼联主要是化形,将字形拆拼,属于文字离合的方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FONT>拆拼法主要有三种形式。</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一)拆字
  拆字,即化整为零,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折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一作鸟,一作虫,江对天,可为严对之例。再看下联: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

  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如下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二)合字
  或称拼字,即合零为整,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

  (三)有拆有合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也有的联一时分不清到底属拼还是拆。如谢一夔和吕原二人析姓氏之对:

  吕先生品箫须添一口;
  谢状元射策何吝片言。

  出对便是将拼拆合在一起的
</FONT><P><FONT size=2></FONT></FONT><P><FONT size=2>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548

帖子

0

精华

6656

积分

联都举人

乱弹派之无名堂主

Rank: 4Rank: 4

UID
5453
经验
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50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pt?><FONT size=2>十、组串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ff>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组串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等。请看下面这副对联:</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中国捷克日本;</FONT><FONT face=宋体>    南京重庆成都。</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三个国名,下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市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上联是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义为克敌),下联是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碧野田间牛得草;</FONT><FONT face=宋体>    金山林里马识途。</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这是在1982年,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春节征联活动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称组串佳对。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再看由词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FONT><FONT face=宋体>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FONT>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美丽卷。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另外附: </FONT><P><FONT size=2></FONT></P></FONT><P><FONT size=2></FONT></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a href="http://www.shiy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45&amp;ID=9619&amp;page=3"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2>http://www.shiy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45&amp;ID=9619&amp;page=3</FONT></A><FONT size=2><B><FONT face=宋体>中国地名</FONT></B> </FONT><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a href="http://www.shiy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45&amp;ID=9617&amp;page=3"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2>http://www.shiy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45&amp;ID=9617&amp;page=3</FONT></A><B><FONT face=宋体 size=2>古代人名</FONT></B></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9 17:47 , Processed in 0.1115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