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1619 小时
主题407
联都贵宾
 
- UID
- 18547
- 经验
- 9920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161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17
|
83
涉远方知前景美;
登高何惧顶峰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总结获取知识的两个途径。司马迁,徐霞客都是从万里路中走出来的典范。当然,时下一日游,三日游,周末游,大假游,国际游,未必都能游出司马迁和徐霞客的效果,但肯定游出了新收获,这点是不容置疑的,至少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美在远方”不是诱惑,而是真实的存在。远方呈现的美足以使自己享受到一次不折不扣的愉悦,惋惜不跳出井口的青蛙永远不知道最美的风景竟然设在了远方。
去远方的目的也许不止一种,或是一次简单的放松,从而卸去些许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或是一次跟风操作,随潮流丈量一次土地得以锻练肌肉,或是为获取一段记忆标本,装进生活侧页使之散发余香,或许……总之,他体验到了最美的风景在远方,美在远古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世界,美在自然山水形成的神韵风光,美在各种古典哲学构建而成的优雅厚重……美在远方,美就美在自己亲眼见证了书上介绍的事物内涵以及书上见不到的另一类文字,这些美足可用来充实内心大片的空白,从而使自也成为一道美的风景。
“涉远方知前景美”,是引导和号召迷茫者迈出坚实脚步的呼唤;是在对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的贫乏者发出的遗憾叹惋;是在为跃跃欲试者提供横向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下联转入纵向说理,把知识的储备与人生事业组合出一个立体空间,使其在这个空间里体现到自己的价值。
“高处不胜寒”,进取者,他本身知道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原理,这个终会令他不太舒服的因素是他预知的,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念始终不弃不离,于是他表现出对压力的无所畏惧,且始终用无比坚强的意志来贯彻执行他的登高行动,这种抗打击、勇拼搏的精神成就了强者恒强的生活例子。(李春晓点评)
凌一二先生以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格言联而名扬联坛,此联亦然。全联意象优美,说理形象,言简意赅,含蕴深刻。上比“涉远方知前景美”,让人想到一句很有名的现代诗:“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前景美与涉远,互为因果,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下比“登高何惧顶峰寒”,登高与顶峰,互为因果,不同于常规的是,作者以反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意境,用何惧反问,翻新了典故,拓展了意境,增强说理的张力与魅力。上下比珠联璧合,表情达意,精准稳妥,可做座右铭,允称佳作,良有以也。(吴岱宝点评)
远方最美——这是毋容置疑的!近处的风景太熟悉,而太熟悉的地方往往会变得平淡甚至暗淡。
美在远方,美在高处。虽说“高处不胜寒”,但“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即是顶峰。很多人为登上顶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亦在所不惜,因为站在顶峰能见到他人所不能看到的美景奇观。这个“顶峰”我们可以理解成空间意义上的顶峰,也可以理解成事业上的顶峰抑或是精神境界上的顶峰。
仔细想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涉远”的过程。不妨温习一下王安石的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当然是有志者。为践其志,王安石发出了“登高何惧”的豪言壮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果能穿越到现在,我想王安石对此佳联也一定会产生共鸣。(程鸿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