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五大名家谈“自对”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30 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对仗技巧   严对与宽对,指对仗严格程度,不是对仗技巧;正对,反对、串对,是内容上的联系方式,无论哪一种,也都需要对仕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是自对、借对、无情对、虚实对。   让我们先看一副对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对联大家阮元题杭州府贡院的联,校词性来说,联中后十六宇,不“对仗”。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 “柱子香时”对“槐花黄后”, “西湖月满”对“东浙潮来”。    这叫“自对”。即“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语作成烦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成颇工的对偶,这样,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 (王力, 《汉语诗律学》)联的自对,与诗的自对,道理一样,只是更复杂些。这是因为诗只有七言,只有并行语自对;而联的字数无限,除词组(并行语)自对外,还有句子自对。陆伟廉先生专门研究了句子自对的多种情况,他认为: “据自对句之修辞学形式,可分排偶自对、对偶自对、排比自对,据自对句相数之多少,可分双相自对、多相自对,据出句、对句之奇偶,可分单句自对、双句自对.”(《对联》1986年2期)本书拟用比较简捷的方法介绍自对,像句子自对这一复杂现象,皆概括为“自对多字”。    根据自对的字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字自对   出句、对句各先形成一字自对,成为二字词(词组再上下相对。这样,全联参与自对的,便有四个字了,做四根大柱一样, “撑”起这副有特色的刘联,因此,之为“四柱对”。   如四言联:    云霞呈秀    梅柳争春 (云霞,梅柳)   如五言联: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日月,山河)   如六言联:    沙鸥押人去住    云海荡我心胸 (去住,心胸)      资料来源:常江《对联知识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二)自对与工对   工对也有一些权变。   一是可以进行联内自对。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这种对法起源甚早。《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藉’,‘桂酒’、‘椒浆’,‘桂棹’,‘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腾王客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之辞是也。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类,不可胜举。”      自唐代以来,自对在对联中也逐渐使用开来。使用方式首先可分为两类:   有单字自对者。这种自对容易被人忽视。看岳阳楼如下一联: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古人心。   上联“乾”(名词),与“坤”自对,下联“忧”(动词),与“乐”自对。   非单字(即两字或多字为一项)自对者,此较常见。如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联中的“黄蕉”与“丹荔”是自对,“福我”与“佑民”也是自对。“黄蕉”与“丹荔”是偏正结构,“福我”与“佑民”是动宾结构。结构不相应,上下自然不对仗。但因自对的词语彼此之间却是词类相同、结构相应的,因此也就工整了。      有的对联,联内自对以后,还可以上下联彼此相对.如解缙“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上联的“头重”与“脚轻”相对,下联的“嘴尖”与“皮厚”相对,都是自对。而“头重脚轻”与“嘴尖皮厚”又上下相对。联内自对以后又可以上下联相对的,就显得特别工整。能做到这一步当然再好不过,但若不能兼顾,只是联内自对也行。王力先生在《汉浯诗律学》中说过;“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自对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自对的各项有时不要求宇数完全相等。如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联“四面菏花”与“三面柳”自对,下联“一城山色”与“半城湖”自对,前后字数就为四和三。字数可以不等,但结构必须相应。“四面荷花”是偏正结构,“三面柳”也是偏正结构。   下联同此。不这样就不能成对。按此,则解缙联“头重”不仅与“脚轻”自对,也与“根底浅”自对。下联也一样。这种字数不相等的自对,是为了句式的需要增减而成的。“三面柳”与“半城湖”可视为减字,“根底浅”与“腹中空”可视为增字。   有时自对可以不限于两项。解缙联上联之“头重”与“脚轻”与“根底浅”自对,自对的部分就有三项。下联也一样。      资料来源:余德泉《对联通》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三)句中自对   词章家还创造出一种“句中自对,就是在上下联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2
发表于 2013-7-19 14:53 | 只看该作者
五大名家谈“自对”

(一)对仗技巧
  严对与宽对,指对仗严格程度,不是对仗技巧;正对,反对、串对,是内容上的联系方式,无论哪一种,也都需要对仕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是自对、借对、无情对、虚实对。
  让我们先看一副对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对联大家阮元题杭州府贡院的联,校词性来说,联中后十六宇,不“对仗”。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 “柱子香时”对“槐花黄后”, “西湖月满”对“东浙潮来”。  
   这叫“自对”。即“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语作成烦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成颇工的对偶,这样,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 (王力, 《汉语诗律学》)联的自对,与诗的自对,道理一样,只是更复杂些。这是因为诗只有七言,只有并行语自对;而联的字数无限,除词组(并行语)自对外,还有句子自对。陆伟廉先生专门研究了句子自对的多种情况,他认为: “据自对句之修辞学形式,可分排偶自对、对偶自对、排比自对,据自对句相数之多少,可分双相自对、多相自对,据出句、对句之奇偶,可分单句自对、双句自对.”(《对联》1986年2期)本书拟用比较简捷的方法介绍自对,像句子自对这一复杂现象,皆概括为“自对多字”。
   根据自对的字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字自对  
  出句、对句各先形成一字自对,成为二字词(词组再上下相对。这样,全联参与自对的,便有四个字了,做四根大柱一样, “撑”起这副有特色的刘联,因此,之为“四柱对”。
  如四言联:
   云霞呈秀
   梅柳争春 (云霞,梅柳)
  如五言联: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日月,山河)
  如六言联:
   沙鸥押人去住
   云海荡我心胸 (去住,心胸)
  
  资料来源:常江《对联知识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二)自对与工对

  工对也有一些权变。
  一是可以进行联内自对。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这种对法起源甚早。《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藉’,‘桂酒’、‘椒浆’,‘桂棹’,‘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腾王客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之辞是也。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类,不可胜举。”
  
  自唐代以来,自对在对联中也逐渐使用开来。使用方式首先可分为两类:
  有单字自对者。这种自对容易被人忽视。看岳阳楼如下一联: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古人心。
  上联“乾”(名词),与“坤”自对,下联“忧”(动词),与“乐”自对。
  非单字(即两字或多字为一项)自对者,此较常见。如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联中的“黄蕉”与“丹荔”是自对,“福我”与“佑民”也是自对。“黄蕉”与“丹荔”是偏正结构,“福我”与“佑民”是动宾结构。结构不相应,上下自然不对仗。但因自对的词语彼此之间却是词类相同、结构相应的,因此也就工整了。
    
  有的对联,联内自对以后,还可以上下联彼此相对.如解缙“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上联的“头重”与“脚轻”相对,下联的“嘴尖”与“皮厚”相对,都是自对。而“头重脚轻”与“嘴尖皮厚”又上下相对。联内自对以后又可以上下联相对的,就显得特别工整。能做到这一步当然再好不过,但若不能兼顾,只是联内自对也行。王力先生在《汉浯诗律学》中说过;“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自对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自对的各项有时不要求宇数完全相等。如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联“四面菏花”与“三面柳”自对,下联“一城山色”与“半城湖”自对,前后字数就为四和三。字数可以不等,但结构必须相应。“四面荷花”是偏正结构,“三面柳”也是偏正结构。
  下联同此。不这样就不能成对。按此,则解缙联“头重”不仅与“脚轻”自对,也与“根底浅”自对。下联也一样。这种字数不相等的自对,是为了句式的需要增减而成的。“三面柳”与“半城湖”可视为减字,“根底浅”与“腹中空”可视为增字。
  有时自对可以不限于两项。解缙联上联之“头重”与“脚轻”与“根底浅”自对,自对的部分就有三项。下联也一样。
(三)句中自对

  词章家还创造出一种“句中自对,就是在上下联中,上联与下联本身之中就具有自行作对的词语,有本身完全形成句中自对的,也有一部分形成自对的;然后,再与和它对偶的一方作对。这就是工对中的工对了,称“工绝”,就是作得极好的工对。
  下面,请看句中自对的工对与宽对: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
   事稽在古,贤取诸今。
    
  这一副联语,既是句中自对,又是上下联相对,堪称工对。
  
   此地是杜子桥边,运司河下;
   有时见风来水面,月上柳稍。(清代杭州涌金门内杜桥茶馆旧联)
  
  这是一副句中自对的宽对。
  长联中应用连续地句中自对的方式,可以造成—种如辞赋中“铺陈”的效果。这种作法,可说是从剧曲和散曲中大量使用的重叠句表达形式那里学来的。先举儿副长联中的重叠式句中自对的例子: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芦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这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上联中的一部分,计有三组句中自对。头一组四个重叠句;第二组两个,共有四个分句;第三组又是四个重叠句。注意它们的领字。)
  
   想汉习棋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杆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是下联中的一部分,既与上联遥遥相对,又自成三组句中自对。此联作者孙髯翁。)
  
   看凤凰狐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矾,晴川杰阁,……
   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这是清代李联芳题黄鹤楼联上联中的一部分,计有两组句中自对。一组四句,一组两句,均有领字。)
    
   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在雨,云梦朝霞,……
   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翩跹。
    
  (这是此联的下联中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白化文《学习写对联》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四)自对

    
  自对,又称当句对,在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自对,可以一至多字。一联内的自对,可以一至多次。
  自对,本身有严有宽。严,要求全面合乎对仗规定。宽,可以同字对,同声对。
  上下联全部自对的,如安徽乌江霸王庙联:
   山襟水带;
   虎啸龙吟。
  “山襟”对“水带”,”虎啸”对”龙吟”,是严对、工对。全联对仗很工稳。
  
  又如民国初午嘲骂袁世凯的一副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
  自对的“总统府,新华宫”,与自对的“拥戴书,劝进表”相对,自对较严。“生于是,死于是”自对,“民意耶,帝意耶”自对,同位重宇,自对宽松。
  
  上下联部分自对的,如敦煌阳关长亭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悲欢”与“聚散”对,“南北”与“东西”对。
    
  又如清刘坤一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其中有一字自对,四字自对。
    
  自对的词语不一定都紧密相接,中间可插入别的字:如《滕王阁序》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自对的词语不一定字数都相等。如:“好山好水好景色”、“为儒为释为帝王”。
  自对的作用大。它可以把词性迥不相同、结构差别也大的词语,组合在一副对联中。如“生于是,死于是”与“民意耶,帝意耶”。又如禽鸟与人物、人物与自然,按通例都是不能相对的,可是有了自对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江上才人、阁中帝子”,“鹜”便可对“人”,“长天”也可对“帝子”。
对联一般很注意方位词对方位词的,可是这里,竟然是“落霞”对“江上”、“秋水”对“阁中”。这都是因为有自对的缘故。自对,丰富了对联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使对联活泼变化,多姿多彩。  
  有自对的对联,很多属于工对。诚如王力《汉语诗律学》中所说:“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无论何种对仗,都要注意颜色、数目和方位对。它们对工了,整个对联就容易显得工。
  
  资料来源:尹贤《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此书我因工作关系,可以6.5折供给,276页,原价13.50元)
  
  


  (五)附录;

  我曾于1991年八月九日在香港《大公报•艺林,写过一篇《楹联的各自为对格,是专谈楹联作法的,因性质不同于本书的谈趣,特附录如下:
    
   楹联的各自为对格(部分)
  古人习惯把对联悬挂在厅堂前部的柱子上,称为楹联。后来就变成丁对联的别称至今沿用。即使不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或柱上的联语,也都可以称为楹联了。
  顾名思义,对联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称。概括而言,对称可分三个方面:一、词性;二、虚实;三、平仄。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实相刑,合乎平仄规则。若再加上一条“切合题旨”,那就是评定对联优劣的四项原则了。
  但在古今名联中,却往往会发现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对称的例子,尤其在词性和虚实方面。例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个相应的对句:
   喜茫茫空阔无过
   叹滚滚英雄谁在
  “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
    
  端方题黄鹤楼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巳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登临”,动词;“日夜”,名词。亦是一虚一实。
  
  更有甚者,有江东才子之称的近代诗人杨云史,一度曾任北洋军阀陈光远的秘书,在某次的阵亡军士追悼会中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公等都游侠儿,我也有幽燕气,可怜北去滞兰成, 听鼙鼓一声,怆然出涕;
   醉后摩娑长剑, 闲来收拾戎棋,惭愧西来依刘表,看春江万里,别有伤心。
  
  这是曾引起大风波的民初名联(固陈光远不知刘表是何人,误将汉末“八俊”之一的刘表当作让成都的刘璋,以为杨讥讽他,杨几遭杀身之祸)。在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公等都游侠儿”与“我也有幽燕气”成对;下联的“醉后摩娑长剑”与“闲来收拾残棋”成对。各自为对,不但下联可以完全不管上联的词性,甚至连句子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如果对于楹联对称的格式只知其一(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不知其二(各自为对)的话,那就难免会引起疑惑,不解何以“公等”可对“醉后”,而“我也”竟然可对“闲来”了。
  由于初学者每多不知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式,这就引出了一些笑话。1991年初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我和澳洲著名华裔作家李承基、赵大钝等人担任评判,获得冠军的一联是:
   建始楼台,经营有道;
   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末以“有道”回应“建”字,“无欺”回应“德”字,上下关照,章法严谨。故得标榜首。公布后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词性不相对称”,何以能获冠军。其实以“楼台”(名词)来对“远近”(形容词),和大观楼长联中的以“英雄”来对“空阔”相同;以“经营”(动词)来对“童叟”(名词),和端方题黄鹤楼联中的以“登临’来对“日夜”也是一样。经过解释,这个茶杯里的小风波也就告平静了。
    
  资料来源:梁羽生《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1:23 , Processed in 0.0906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