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两篇对联文章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主题
616

7068

帖子

7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试官

Rank: 10Rank: 10

UID
5518
经验
76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8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0:24 | 只看该作者
<P> </P>
<P  align=center><b>吴恭亨对联批评及其启示(续)</b><b>
    </b>


<p>
<p>
<p>
<p>
<p>
<p>
<p>
<P  align=center><b>李文郑</b></P>
<P ><FONT size=3>(五)秀。吴恭亨还非常推崇具有隽秀飘逸风格的对联作品。我的理解,大抵是指那些生动活泼、出尘脱俗之作。如“倜傥”、“倜然”、“疏傥”、“秀婉”、“秀隽”、“秀气”、“秀洁”、“秀宕”、“秀发”、“秀逸”、“逸宕”、“逸趣”、“幽秀”、“幽敻”、“峭拔”、“秀峭出尘”、“工丽”、“流丽”、“绮丽”、“超卓”、“超迈”、“超拔”、“超逸”、“超脱”、“超隽”、“岸逸”、“飘逸”、“飘飘凌云”、“飘飘人外”、“清绝”、“清脆”、“清俊”、“清新”、“遗世独立”、“活泼泼地”、“仙乎仙乎”等。</FONT></P>
<P ><FONT size=3>如卷一张祥河题京城龙树寺联:“好春万苇绿成海;斜日西山黄到楼。”吴氏评论:“倜然疏秀,遗落尘埃。”何绍基题荔枝亭联:“无奈荔枝何,前度来迟今又早;相思桃叶杳,主人已去客犹留。”吴氏评道:“绝为飘逸出尘。”卷二引屯艮《西湖一勺》:“是日游益乐,午出而晡返,灯火归舟犹乐。余自取桨拨舟,因缀句云:‘所愿千年万年长此乐;相将一山一水尽题名。’句亦飘飘有凌云气。”袁豹岑题太湖万顷堂联:“几席三山,万顷波涛疑海上;湖天一阁,重阳风雨是江南。”吴氏评论说:“可云超卓。”卷三苏州真娘墓联:“香草美人怜,千古艳名齐小小;茅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吴氏评曰:“笔特疏秀,味之增旨。”张丹守题惠州西湖水亭联:“放眼古今,倘容判事于斯,吾愿学<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东坡"></PERSONNAME>东坡<PERSONNAME></PERSONNAME>先生,留一段冷泉佳话;寄怀山水,偶尔披襟到此,可权借西湖名胜,作片时风月清谈。”吴氏评论:“怀古苍茫,语亦超隽。”张琮题吴江庞山快风阁联:“快哉风与庶民共;今夫山一拳石多。”吴氏评说:“亦超拔飞动。”孙叔方题太湖梅园联:“七十二峰青欲断;万八千株芳不孤。”又孙肇圻联:“树木十年,此地合名小香雪;太湖万顷,浮生直欲老烟波。”吴氏评:“以上各作皆清绝,不食人间烟火。”象予民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吴氏评论:“对幅秀宕,似非寻常屐齿所能到。”卷四李兰卿题甘露寺三贤祠联:“溯先后三百载游踪,异代同堂,能结有情香火;冠古今第一流人物,文章事业,也如无尽江山。”吴氏评曰:“联语飘飘有逸趣,末句尤恰切甘露寺。”卷五还有一则联话:“贺成室之联,最不易工,亦最易落蹊径……兹得吴庆坻贺刘翰怡上海新居云:‘书库待成池北记;甘林新卜瀼西居。’十四字可谓秀语夺山绿。”卷十三某人题北京大川淀楼联:“四时春夏秋冬景;一个东西南北人。”吴氏评为“著语亦跳脱”。某人赠小凤仙联:“他由俺乞求效鸾凤;谁想我这里遇神仙。”吴氏评:“词采俊逸,亦倜乎不同凡响。”</FONT></P>
<P ><FONT size=3>(六)雅。据鲁晓川对梁章钜对联批评理论的研究,儒家以“正”为雅(包括思想之正、题材之正、遣词造句之正以及气象风格之正等),道家以“逸”为雅,儒、道两家共同之雅则是“古”,即古雅。根据我本人比较研读《楹联丛话》系列和《对联话》的体会,以及《对联话》对联批评中“雅”与其他方面标准的比较,就对联作品之“雅”方面,似乎吴恭亨没有梁章钜那么看重;但是,吴氏还是比较认同“雅”的。如“大雅”、“工雅”、“庄雅”、“淹雅”、“殊雅”、“极雅”、“方雅”、“典雅”、“隽雅”、“雅驯”等。</FONT></P>
<P ><FONT size=3>如卷一贵州修文县署知县李韵萸联嵌字:“修其孝悌忠信;文以礼乐诗书。”吴氏评论说:“极舂容大雅。”卷二程光启题武昌警察厅大门联:“警于有众;察其所安。”汉口轮船公司联:“中流击楫;大雅扶轮。”吴氏评论道:“均庄雅贴切。”又引屯艮《南胡游记》烟雨楼联:“正柳织烟绡,花明春镜;任船依断石,袖里寒云。”吴氏说:“上用周草窗词,下用张玉田词,殊雅。”卷四李观澜题龙泉园联:“似桃源不是桃源,志在逃名,怕屡有渔郎过访;近盘谷并非盘谷,愿为大隐,愧说与李愿同宗。”吴氏评论:“绾合极典又极雅。”卷十一引<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胡"></PERSONNAME>胡<PERSONNAME></PERSONNAME>君复联话:“所亲某饶农田,兼设染肆,有二子,延师课读甚勤,尝语予云:‘读书所以明理,异时但望儿曹能嗣吾业,即不尔,有薄田,为安分良民足矣。’予为题联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染苍而苍,染黄而黄。’”吴氏评道:“分渲农、染二执业,亦自典雅。”卷十二的一段联话:“田东溪有常澧镇守使授勋成演剧题联,绾合工雅,气体遒上,录之以证题无大小难易,惟解雅切,即目无全牛矣。联云:‘世界田海惊心,萃稗史四千馀年,儿女英雄演出黄帝魂,顿令旧案翻新案;汉家旌旗在眼,看云台二十八将,公侯文武高陪紫微座,莫谓今人无古人。’”又曾农髯题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1 小时
主题
5

22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21135
经验
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3
22
发表于 2009-9-24 20:0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老师指路,尽数复下学习去。
    永夜磨人惟琢句
       清时有味是邻梅
           -------------------------云卷云舒赠

山谷奏奇音,是莺歌胜景,燕颂韶光,每与晨昏同起落;
花丛呈异色,为今日添香,明朝焕彩,长随梦想拓康庄。
               --------冷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 小时
主题
8

153

帖子

0

精华

18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6465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8
23
发表于 2010-2-28 08:48 | 只看该作者
:loveliness:  没够看

给云姐上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7 小时
主题
6

138

帖子

1

精华

192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8226
经验
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6-28
24
发表于 2010-7-4 23:33 | 只看该作者
云卷姐姐是个勤劳善联的才女,来学习,
联门又见时贤至
才子常驱墨浪飞——大蒙

攀天门以豪语联珠,是真才子
逐沧浪而清箫对月,乃大风流——最隐秘的马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主题
0

65

帖子

0

精华

247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28773
经验
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4
25
发表于 2010-8-7 00: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云卷老师!{:5_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主题
616

7068

帖子

7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试官

Rank: 10Rank: 10

UID
5518
经验
76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8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4:21 | 只看该作者
对联鉴赏

    对联鉴赏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我其实是没有能力给同学们讲解这个课程的。但是,学堂既然开设了这一课,那么我们就一起聊聊对联鉴赏的相关话题。
    对联鉴赏是对对联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通过对对联作品的分析、评论,使对联作品的义愈明而意愈彰,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和艺术趣味,促进对联审美标准与习惯的形成。
    对联鉴赏包含两个过程,一是鉴定,从直观的印象,升华到理性的层次,判断、评价对联作品优劣得失;二是欣赏,一幅好的对联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鉴赏者的任务,就是帮助读者读懂、理解作品的内容;帮助读者领略蕴藏在文字中的历史深度、空间广度及情感张力;帮助读者体会作者独具个性的表现手法,欣赏对联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感。

一、对联鉴定:
    如何判断作品的优劣,评者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对联鉴赏,还是要考虑到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欣赏习惯。比如,说秦桧是宋金的和平使者,与普通大众的是非标准严重背离,这是立意上的哗众取宠,鉴赏者就不当为其“标新立异”持肯定意见。又比如,孙髯翁的云南大观楼长联,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为道光初年任云贵总督的阮元(阮芸台)所改。阮元把原来优美的有诗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便有违多数人的欣赏习惯,当时就有名士公开指责说:“阮元所改,不及原文远甚,芸台亦多事矣。”对于表现手法的优劣判断,鉴赏者当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学素养,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贵州现代楹联大家向义的《论联杂缀》对评联标准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个人以为相当精辟。与大家共赏:

联语贵在吐属名贵,寄托遥深。若实事求是,虽句句切合,终嫌笨伯。妙手则不即不离,自然入扣。
联语不可带头巾气,不可带市井气。冬烘之语,既涉浅俗。江湖之言,尤为鄙陋。墨卷滥调,极其臭腐。经生语录,亦嫌质实。大抵才人之作,偏於词章。庶几词旨圆匀,风神逸宕,是为上乘。
联语须有识见,有身分。既要议论翻新,亦须自占地位。若仅顺题敷衍,文辞难美,於义无取。
集句之联,贵能浑成。信手拈来,天然凑合,殊不易得。寻常逗辏之作,饤饾满纸,徒取憎耳。
联语须切地切人,移易不得,方为上乘。肤泛之作,词藻虽佳,但宜於此者,亦宜於彼。随处去得,於事无当。庆吊之联,尤贵有人有己,切合身分,不可移易,方称合作。

二、对联赏析
    对联的鉴赏固然包含鉴定和欣赏两个过程,但作为被鉴赏的对联作品,作者一般是古今对联名家。即便是普通联手的作品,也肯定有值得称道之处,所以鉴赏的重点在欣赏与分析,挖掘出作品的闪光点。
对联鉴赏,大致也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鉴赏一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首先考虑其思想意义,即对联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对联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包括构思、选材、组句、对仗、声律等方面。

(一) 对联内容
对联的内容应是对联鉴赏的最主要部分。鉴赏对联先要读懂、理解对联,读懂对联则要对对联文字所选择的意象、所涉及的典故、相关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文学意象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意象,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那些蕴含着独特意念而让读者获得言外之意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文学,由于某些审美物象的反复运用,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意象系统。对联意象的选择和诗歌等文学作品一样,不可忽视物象的象征意义,要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篇幅有限,本文对文学意象选择不作详细阐述。
我们常见到的名胜楹联、贺联、挽联等往往都含典故,或人物(如籍贯、经历、官职、业绩等等),或地理,或史实,或传说,不可不详察。如果对其中的典故不了解,恐怕就谈不上什么欣赏了。举两例以观之:

杨季鸾题柳侯祠联: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联中涉及的人物典故有贾傅(西汉文学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潮(潮州,韩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儋(儋州,苏轼在宋哲宗亲政、新党上台后被贬于儋州,今海南岛)。河东:柳宗元的出生地,今山西省永济县;永柳:永州(今湖南零陵)和柳州,柳宗元由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唐顺宗时(公元805年)因参加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唐宪宗时(公元815年)被起用改任柳州刺史,4年后,死于此。
此联的用典十分恰切得当,既切人、又切地,上联“才”下联“地”,脉络清晰,主旨鲜明突出。梁章钜称“词意超脱”。

清代吴慈鹤题嵩山的一副名联: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上联以四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为衬,化用了《荀子.大略》语“欲近四旁,莫如中央”,突出了嵩山“为中央”的地位;下联紧承上联的“神岳”而及嵩山北麓的洛阳历史、地理,洛阳为九朝古都,伊洛瀍涧,为洛阳附近四条水名。

此联就地发挥,由远而近,由山而水,由地理而历史,包举一切,大气磅礴。

总之,以风景为主的名胜联,对名胜地所处的位置、名人遗迹、历史传说不能一无所知;以人物为主的名胜联,如祠庙,则要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他的出身、经历、主要业绩、功勋、古今评价等等。名胜如是宗教所在地,如佛寺道观的楹联,还要懂得一些佛教道教常识、佛道术语,以及这个寺院道观不同于其他寺院道观独特之处。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时达摩在此面壁修行,被认为是禅宗祖庭;如鹿邑太清宫,是老子家乡为纪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筑等等。

(二)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表现形式包括构思、选材、组句、对仗、声律等方面。对于基础层面的对联格律,前面课程已经作了详细介绍,不再赘述。这里只强调一点,刘太品先生在《树立科学联律观,促进对联创作、鉴赏和评审工作》一文中说:“在对古人联语的鉴赏活动中,要从当时的文化与语言环境出发,以内涵统领形式,不可以用古人绝不可能知道也不会去遵循的现代语法学规则来对古人的联语作品,作出“出格”的判定。”又说“在遇到已有定评的名家名作中,有些局部在对偶声律上有不同于常规的处理方式,最好不要因为自己不理解而轻易地否定前人,传世对联作者多是一时的文章作手,对于各类文章体式自有其深刻的把握,他在个别语句上的处理方式自有其道理,林则徐说“壁立千仞”并不代表他找不到一个平声字来代替“立”字,曾国藩说“才未尽也”也不代表他找不到一个平声字来代替“未”字,他们只所以在联中这么用,说明这样是符合他们心目中对联文体规范的。”今人在鉴赏古人联作时,时有“某处不符合马蹄韵,但瑕不掩瑜”之言,然何为瑕疵?切不可以一种作为参考的对联格律来要求所有对联作品。

对于对联形式要求,除了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强弱相当”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高度,从立意、布局、章法、脉络、遣词、格调等达成的联语整体效果来作出评判。

台湾广文书局版《楹联作法》对楹联创作大有启迪,如第十四章《学联之注意点》中各条,亦是对楹联鉴赏者的要求。

  (一)预集材料
联中之事实,最为重要,未下笔前,须将应需之事实,收集齐全,加以抉择,既著墨,当一气呵成,不稍断间。庶构就之楹联,材料既精,气势又足,神采奕奕,生动自然;否则临笔强思,东拼西凑,牵强空浮枯窘之弊,势必难免。
    (二)引典合时
需引之典故,事前须先审察其是否能与现代时宜相合,切勿随便妄用。
    (三)引典贵明
引用古人,能只称其姓或谥或居地,使阅者咸能明白不疑者,则姓之谥之地名之;否则宜用人人共知之真全姓名为妥。
    (四)立言合理
立言须事理论理双方并顾,切勿徒重字面之相对,平仄之调和,对於事理论理,置之不问。
    (五)立意忌凡
有不凡之意思。然后有不凡之联语,故欲求所构之联语有不凡之气概,须先求有不平凡之立意,而后徐图措词澹雅,汰除尘俗。
    (六)措词含蓄
用意含蓄之联语读之觉馀味无穷,百读不厌。欲联语有含蓄之气象,能令读者移情,当於措词之际,将所欲言之深情厚意,暗藏於字里语间。若直言道破,无令人思索之必要,则其联不为人欢迎也必矣。词须含蓄固矣,惟其语气,须令人思索而能明,方为上乘。苟一味暗藏,词晦意沚,使人无由明思,是亦当所力避者也。
    (七)包括一切
联语为字虽少而其表示,则当包括一切,面面俱到。欲达此目的,於构思时,当由大处总处着想,即以每事举其大端,或言其一,馀可不言而喻。否则事无巨细,欲尽纳於简短之一二言联语中,殆大难事。
    (八)短者学起
学作联语,初宜由二三言短联入手,俟二三言学有门径,然后继之以四、五、六、七、八……等言,由短而长,由简而繁,循序渐进,成效易期。否则对於各种规则,未经谙习,遽学长联,难免躐等颠蹶之弊。
    (九)适合实际
形容事物与人等之情状,须与其固有之实际相合。若言过其实,不称其分,不惟联无价值,即作者之人格,恐亦有所亏损。
    (十)勿笼统其言
为此人此物作联,当由其特殊处立言,庶所成之联语,只能用於此人此物,不能移用他处。若作联语,既可用於此,又可移用於彼者,盖犯立言笼统,不由其特殊处设想所致。
    (一一)借点匀称
作题胜联语,以本地之古人事实借作点缀者,当上下匀配,铢两悉称。
    (一二)句意勿重复
联中之前后句意,不可稍有重复。
    (一三)描写宜细密清淡
联语之描写,当景中含意,事中嵌景,细密清淡,最为上乘。至庸疏雕巧之习,宜留意切戒。
    (一四)嵌字须自然
联语有每句各嵌以数字者,须妙合自然不稍生强,否则非特不能见胜,反致弄巧成拙。
    (一五)词宜庄重
无论何联,其措词当严慎庄重,不涉轻佻。
    (一六)长句宜挺
联语之长句,作之甚难,既须对仗工妙,又须自然挺劲。
    其他应注意者,为长联及集句。盖长联最不易着笔,着笔时须气势充足,措词圆转如意,清丽可诵,切勿碓砌支离,句调似时文。

三、如何写作鉴赏文字
    鉴赏文字可面面俱到,既对楹联的内容,包括创作背景、涉及的典故、比较生僻的词语等一一注释,又对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条分缕析。亦可如古代诗话体一般,主要诠释本事和点明语言风格。关于话体风格的楹联鉴赏,梁章钜所撰《楹联丛话》和吴恭亨的《对联话》已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范例。无论什么鉴赏方式,只要把最本质、最具特色的部分赏析出来,就达到了鉴赏者的目的。
    我们或许已经看过很多楹联鉴赏方面的书籍,对于网络鉴赏作者,这里只选取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联人时习之先生和金锐先生的联评,请大家比较、欣赏各自的角度和笔法。

时习之先生鉴赏对联,严谨而完备,有学者之风。如:

初日照三神山,看碧海珊瑚,尽收铁网;
长风破万里浪,喜丹霄银榜,早兆珠宫。
  ——林则徐题福州贡院
福建是沿海省份,省会福州也是滨海城市。因此林则徐的这副题福州贡院联就把着眼点放到了“海”字上。
“三神山”原指传说中仙人居住的蓬莱、方丈、瀛州三个海上仙岛,典出《史记·封禅书》;“珊瑚”和“铁网”的典故则是出于《新唐书·拂菻国传》的记载,说拂菻国(今意大利罗马)海中有珊瑚洲,当地人乘船放铁网到海底,三年后珊瑚长成时,绞起铁网,收获珊瑚。上联巧妙地以“初日”喻朝廷的恩惠,以“三神山”喻福州(福州因为城中有于山、乌山、屏山而别称三山),以“珊瑚”喻人才,以“尽收铁网”喻通过考试毫无遗漏地选拔人才。
“长风破万里浪”是南朝宋人宗悫的典故,据《宋书·宗悫传》记载,宗悫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珠宫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这里借指显贵之地。下联说这些考生年轻而胸怀大志,可喜在贡院放榜时榜上有名,预示着他们前程远大。
全联分别从主持考试者和应考者两个方面落笔,用典得体,文字典雅,对仗工稳,堪称佳作。

金锐鉴赏对联,眼光独到,风流俊赏,有才人之气。

生斯世为不幸,死斯事则所宜,何必招君魂,蛇鼠九原荷笔战;
较武元衡非相,比宋教仁无名,讵知都盗杀,羽毛万古拟人言。

                  --寂寞西风生挽怀抱昆仑

此联起便不凡,正破空而来,“何必招君魂”五字极大胆,收句七字反衬其悲愤。下联则入史实,用武元衡和宋教仁对比,二人都为刺客所杀,然被挽者与他们相比,既非相,亦无名,更加可叹。“讵知都盗杀”五字正有古风,“盗”字更是春秋笔法。此句内容上承上启下,笔法又极苍古,不可轻易放过。收句七字气象开阔,亦觉雄武有力。此联的自对技巧很值得玩味,典故下得恰到好处,立意新而深远,语言很有感染力。虽然格律不调,有同声落脚、三平尾之处,但瑕不掩瑜。并且全联一气呵成,声律之不调竟然不查,实不可对此斤斤计较。

此段鉴赏文字,或者还不能称严格意义上的鉴赏,也可称作联评,虽短短百余字,对联语的立意、布局、笔法、下字无不点到,能够称得上将对联最本质、最特色的部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楹联鉴赏涉及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酬赠联、节日联、名胜联等,一类联有一类联的作法;又短联重简练含蓄,立意深婉;长联重气势脉络,行文圆转;又比如行联是以议论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抑或情景交融?是诗词格调还是散文笔法、白话体式等等,鉴赏时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总之,楹联鉴赏是鉴赏者学力、思力、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需要积累知识,拓开眼界。见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大家下来多看、多思、多练,期待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为一论坛写的教材,不成熟,谢绝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主题
535

6146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8005
经验
53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27
发表于 2010-11-10 08:41 | 只看该作者
每次来学习都忘了留影,今天留个,向云师的文字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5 13:03 , Processed in 0.079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