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脉花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十六场乡试试题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13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0664
经验
9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5
1
发表于 2008-8-8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face=宋体><B></B></FONT>
<P>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center? 12pt;><B>
<P><FONT face=宋体></FONT></P></B>
<P>
<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P></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Power=8] </FONT></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一、【无独有偶】

</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1、请根据下面的出句写出对句。
<p></FONT></FONT>
<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出句:春风事业留香久 【一脉花香】</FONT>
<p></FONT>
<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对句:希望工程受益多</FONT> <FONT face=宋体>【网虫的微笑】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2、
<p></FONT></FONT>
<p>
<P><B><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p></FONT></FONT></B>
<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B>人生若梦, 平生拼得六方空</B></FONT>。
<p></FONT>
<p>
<P><FONT size=4>二、【望文生义】</FONT>
<P><FONT size=4>鸿雁飘飘,半空月影清于水,
<p></FONT>
<p>
<P><FONT size=4>渔灯点点,四面湖光醉煞人。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4>三、</FONT><FONT size=4>【联得其所】</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弹指间,花信年华又添春色,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欣赏中,人生事业再展宏图。
<p></FONT></FONT>
<p>
<P>
<P><FONT face=宋体 size=4></FONT></P>
<p>
<P>
<P><FONT face=宋体 size=4></FONT></P>
<p>
<P><FONT size=4>四、【悠悠我思】<FONT face=宋体>
<p></FONT></FONT>
<p>
<P><B><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对联,不管是对句还是制作成联,要想生动活泼,就当有“联眼”。所谓“联眼”,就是一联的最精彩处。要想有好的“联眼”,至少应以下面两方面下功夫。
<p></FONT></FONT></B>
<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B>一是炼字,其实炼字也同是炼句,炼意。一般而言,主要应在谓语中心词上下功夫。如</B>杜荀鹤的《春宫冤》有“风暖鸟声碎”,这里由两个主谓词组构成:风暖和鸟声碎。作者分别为“风”和“鸟声”选用“暖”和“碎”来说明,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风和鸟的后面读出很多信息,比如描写的只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天特有的景象,这就是联眼,如果对句不抓住这个特点,只从平仄和词性上来对,虽然可以对的不少,如对成“月明松影清”、“雨晴山色空”也未尝不可,但仔细一看还是感觉“意隔”,</FONT> <FONT face=宋体>“月明松影清”不但看不出是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是夜晚的景象,“雨晴山色空”虽然是白天雨后的景象,但也不春天特有的景象,同时雨后天晴时的鸟声也不会是“碎”,只能是“脆”。“碎”在这里有形容鸟多,叫得欢快的意思。而作者对成“日高花影重”,则效果完全不同了,日高与风暖、鸟声碎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日高”与“花影重”的逻辑关系也非常明显。可以说这幅对联已经到了换一字都不可能的程度了,也正因为这个,短短十字竟可以流传千古,也许人们不记得整首诗,但这两句联却是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第二是修辞。言而无文则不远,文即文采。要有文采,就必须重视修辞。对联中好的修辞一般就是“联眼”所在之处。如果出联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对句就必须也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不然就肯定没有真正对上。现从联都论坛选一出联和对联进行分析,以说明这个道理。有人出句是:“红烛多情,泪滴杯盘何所忆”,很明显出联在修辞上用了两个方法,一是用“多情”两字把红烛人格化,紧接着把蜡烛滴蜡比拟成“滴泪”,这里“蜡”隐去,只出现“喻体”泪,最后用问句的形式进一步把红烛人格化,“何所忆”,自然只有人才有思想,才会有所忆,这样用拟人法将出联连成一个整体。二是回答法,从出联的意思来看,问的是另外一个人,或是一个物,但对句时,还是应该以另外一个物的身份出现,这样才能够同样使用人格化的修辞手法。对句既可以是问,也可以是答,不过答的身份只能是红烛,问则可以是另外一个人格化的物。只有注意了这几点,对句才算真正对上。
<p></FONT></FONT>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
<p>
<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 TEXT-INDENT: 42pt; mso-char-indent-count: 3.0?>OK</P> [/Pow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8 17:32: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 21:33 , Processed in 4.967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